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 格式:pptx
- 大小:689.72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cm 米m
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常用的单位。
2.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00厘米=2米
1米30厘米=130厘米
320厘米=3米20厘米
3.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橡皮的长度)
5.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操场的长度)
6.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7.线段是直的,可以测量长度。
8.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长方形、正方形由四条线段组成。
9.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10.线段是直直的,两个端点圆圆的,画它一定用尺子,写上长度别忘记。
1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12.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13.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的一端对着3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
(大数减小数)
1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
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
15.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1厘米,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物体长了别用我。
要不一定累死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详细整理一、认识长度单位在学习长度单位之前,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长短、大小,我们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来衡量。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书本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关键要点:●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为何需要它们。
●简述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二、厘米概念与测量厘米是小学阶段最早接触的长度单位之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厘米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概念:●定义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
●认识厘米尺:展示厘米尺,介绍刻度、零刻度线等要素。
●测量方法:从零刻度线开始,数出物体所占的厘米数。
实践活动:●使用厘米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测量技能。
三、米的认识及应用在掌握了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便学生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测量需求。
关键概念:●定义米: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大的一种,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或高度。
●认识米尺或卷尺:介绍这些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单位换算初步:简单介绍1米=100厘米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或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等,感受米的实际应用。
●设计简单的“小小测量师”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并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四、单位换算基础在掌握了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后,开始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内容:●强调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教授换算方法:通过乘法或除法进行单位换算。
●举例说明:如“50厘米是多少米?”、“2米是多少厘米?”等。
五、实践测量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测量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如电视、沙发、餐桌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
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以米为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
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长度的基本概念: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是物体的一个属性。
2. 长度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来确定它们的长度大小,如长、短、相等等。
3. 长度的度量单位:学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分米(dm),毫米(mm)等。
4. 长度的换算:学习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5. 长度的估算:通过比较和估算来确定物体的长度,如用手指的宽度、尺子的刻度等
进行估算。
6. 长度的测量工具: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学习如何
正确使用和读数。
7. 长度的实际应用:了解长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物体的
大小、绘制长度的图形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技能,培
养他们的观察力、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分别是厘米、毫米、米和千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厘米、毫米、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厘米、毫米、米和千米这四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长度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通过卡片找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 讲解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3. 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的开始,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正式的测量和长度单位的转换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运用转换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解释这些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人教版(6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建立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观念。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绳子、铅笔、橡皮、课本等。
2. 学具:直尺、绳子、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直尺、米尺、卷尺、绳子等,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教师出示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
(2)教师讲解:直尺上的小格是厘米,大格是分米。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感受1厘米的长度。
(4)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
2.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米(1)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
(2)教师讲解:米尺上的小格是分米,大格是米。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感受1分米、1米的长度。
(4)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分米、1米的物体,如绳子、课桌等,让学生观察。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1.长度的概念与单位
2.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3.实际问题中长度单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转换;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长度单位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
1.解释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长度单位解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意义和单位。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3.能够正确使用长度的单位进行计量。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较好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具:长度单位的图片、绘画板、米尺、量尺等。
2.已备好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基本
概念。
第二步:讲解
1.讲解米、分米、厘米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三步:实践
1.给学生布置几道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巩固所学
知识。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并掌握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建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收集一些长度单位的实物,并进行测量和比较。
八、延伸阅读
1.了解更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2.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长度单位进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对长度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老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