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清洗消毒程序

猪场清洗消毒程序

猪场清洗消毒程序
猪场清洗消毒程序

猪场清洗消毒要求

1.空场期指最后一个区域维修、冲洗、消毒完成后的持续期。对于每一单元舍,空置期至少为1周(新场直接消毒即可)。

2.用于清场清洗消毒的时间越短越好;

3.有序的处理:清洗消毒维修清洗消毒熏蒸空置4.准备

应准备充分:进猪计划及实施,冲洗设备,待修调查,材料,人员,电力,运载工具,消毒剂等等。

4.1 固体粪便

在高压水枪冲洗所有猪舍前,先清扫舍内粪便和废弃饲料猪舍外受污

染的泥土,场内堆放的粪便也应从场内清除,场内道路、场院也需尽

快清理。

4.2 陈旧的木质器具、物品

猪栏的木质档板、猪栏的木门、木质地板以及其它与猪直接接触的木

质结构最好予以拆除并焚烧,保守的做法也应彻底冲洗后用消毒剂浸

泡,干燥后粉刷油漆。

4.3 电器设备

吊灯及灯罩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完全晒干后再使用,大部分电器设备

都必须手工洗刷清洁,消毒后方可使用。

* 注意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前,应将电热器、非防水灯、插座包裹起来。

4.4 搬移设备和其它物品

食槽、猪分隔栏等最好在清洗地沟之前搬出。

应特别注意清洁猪只以上空间的东西,如做保温用的塑料薄膜、蜘蛛网、鸟巢、鼠巢等。因为这些地方是病原体最易栖身的地方,必须彻底清除,以免日后掉落下来使猪只发病。

已坏的配电盘、受污染的纤维板、已坏的薄板等也需认真的清除。

4.5 墙、天花板的修理

墙、天花板已损坏的部分应事先进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易于清洁和冲洗。

5.高压水冲洗

在进行高压水冲洗前最好先对这些部位进行浸泡。

5.1 上部空间

应自上而下,天花板冲洗可以用广角喷头大面积冲洗。

在进行天花板冲洗时,应对屋顶外部进行同步简单冲洗。

5.2 固定猪只的设备

任何与猪体直接接触的设备和部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特别要注意那些猪舌头能伸接的角落、夹缝部位如猪栏门的横档、门铰合部、饲槽角落等。

5.3 混凝土地面和通道

高压水枪冲洗可以除去附着在水泥地上的有害物质,如辅以充分的浸泡、使用除污剂将能更有效地除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冲洗的污水均应通过下水道或排污管排出。

5.4 漏缝地板

清洗漏缝地板上下两个表面;通常,下水道、排污道应是通畅、无积水的,下水道也应用高压水枪冲洗,随时保持通畅。

在清理下水道或排污系统时,可能挖出污泥时会污染已清洁的猪舍,在清除这些污物后,应再次清洗猪舍。下水道、排污管道也应进行消毒,损坏部分应更换。

5.5 水泥地面和道路

这些地方也应该进行彻底清洗,防止再污染。

5.6 食料箱

对食料箱内壁也要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供料系统如果尘土较多时,也应对其管道进行清理。

5.7 可移动的设备

食料漏斗、隔板、引水器等,通常应在消毒液中浸泡48小时,大体积的水箱,食料箱等也可用做消毒浸泡容器。

设备可以搬到舍外暴晒2-3天,然后再清洗、消毒。

5.8 污水处理池

应排尽污水,清除污物,然后再使用。

6.供水系统

病原体可能存在于供水系统的水箱、饮水器等,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需进行彻底的清理。

6.1 水龙头需拆下,排尽污水并反复冲洗。

6.2 饮水器也应拆下,彻底清洗,然后在复合酚消毒液中浸泡2天。

6.3 饮水头必须用高压水枪冲洗,能拆下的部分应卸下,彻底清洗,然

后用复合酚消毒液冲洗。

6.4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再安装及用复合酚消毒液彻底冲刷和熏蒸消毒;

6. 5 猪舍空置期间应彻底放干供水系统中的残水。

7.尸体处理坑

必须对以前场内掩埋死尸、胎衣点进行烧碱覆盖并用未埋过死尸的土壤进行再次掩盖。

8.控制啮齿动物

空置期内所有猪舍和走道应布置固体状灭鼠药。而且还应该经常收集死鼠,作无害化处理。

9.控制蚊、蝇

蚊、蝇能在短时间内传带病原体。如果在新的猪群进入前,场内近期还有死亡动物或尸体,蚊、蝇很可能将病原传给新群体,在疾病流行期更应注意防蚊、蝇。

10.消毒部位及药物

猪舍地面、墙壁、天花板、猪圈、运动场以及设备、用具等的消毒:用菌毒敌、农福(含41%-49%复合酚),作1:300稀释,喷雾消毒。

上水设备、饮水器、水箱等的消毒: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0%以上),稀释成为3%溶液,浸泡或冲洗消毒。

猪场道路、水泥地面、下水道的消毒:用复合酚类喷雾消毒。

用于鞋底、车轮、运输动物车辆、被污染器具等的消毒,采用浸泡或冲洗消毒。

移出猪舍内所有能移动的设备、电器、记录纸等,猪舍进行预冲洗,冲洗掉

肉眼可见的粪便污物等。

用清洁剂彻底清除猪舍内污物(包括猪栏、饲料槽、地面、墙壁、天棚、下水道等)。清洗用高压水枪。

污染的墙面地面用12-20%的石灰乳消毒。

所有猪舍在清洁后都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在新猪群进场前还需再做一次卫可消毒并干燥。

11.熏蒸

被污染的猪舍,秋冬季节有必要进行熏蒸消毒(要求必须密闭猪舍,注意安全,发酵床要慎重采用熏蒸消毒)。

12.猪舍周围环境

应对发病猪舍的周围10米以内的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石灰乳或复合酚。

*石灰乳和复合酚可发生酸碱中和,不可同时使用

13. 发酵床

药物消毒前的时间进行翻动维护,堆积发酵或添加菌种。

猪场的消毒方案

猪场的消毒方案 一、消毒方法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机械性消毒 是生产中最常用和最普遍的消毒法。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将大量的病原体清除掉,然后再配合其他消毒方法彻底杀灭病原体。 清扫出的污物,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堆沤发酵、掩埋、焚烧或其他药物处理。通风也可降低舍内的病原体数量。 (二)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常用的有:高温、干燥、紫外线等。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使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致病菌,在直射的阳光下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胞,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曝晒。也可变弱或被杀死。 因此,阳光对于衣物、用具、场地及畜栏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利用。 人工紫外线消毒:应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必须光滑、无污物,室内必须清洁(尤其是空气尘埃要少)。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cm,灯管周围~2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消毒时间为l~2h。房屋消毒每l0—15m2面积可设30W灯管1个,最好每照2h后间歇1h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5%~60%时,照射3h可杀灭80%一90%的病原体。若灯下装一小吹风机,能增强消毒效果。 2、高温消毒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确实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烧,在畜禽的消毒工作中应用的多是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焚烧。 (1)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其缺点是很多物品由于烧灼而被损坏。当发生抵抗力强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如炭疽、气肿疽等)时,病畜的粪便、饲料残渣、垫草、污染的垃圾和其他价值不大的物品,以及倒毙病畜的尸体,均可用火焰焚烧。不易燃的畜舍地面、墙壁可用喷火消毒.金属制品也可用火焰烧灼和烘烤进行消毒。应用火焰消毒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2)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且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大部分非芽孢病原菌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孢在煮沸15~30min内亦能致死。煮沸l~2h可以消灭所有病原体。将煮

猪场消毒与规模化猪场的消毒程序

猪场消毒 (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3%~5%的来苏儿液或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火碱溶液消毒1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 (二)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是将病原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原来穿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盛3%~5%来苏儿液或10%~20%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盆内装稀释1:600倍的百毒杀-S进行洗手消毒。 (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法或火焰法或火碱法等进行消毒。 (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1次。 (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六)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规模化猪场消毒程序 猪场日常消毒程序 区分两个区:非生产区消毒、生产区消毒 空栏舍终末消毒程序 做好六个环节:清扫、清洗、干燥、物表喷雾消毒、饮水系统消毒、寄生虫等清除消毒 非生产区消毒 人员消毒: (1)体表消毒: 人员都走专用消毒通道, 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在人员进入通道时使消毒剂汽化喷雾,人员全身黏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能有效地杀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可用碘酸1:500、全安1:1500或绿养宁1:2000,两月轮换一次。 (2)鞋底消毒: 人员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并加入消毒威1:500稀释或菌毒灭1:300稀释,每天适量添加,每周更换一次。 两种消毒剂1~2月互换一次。

兽医器械及猪场内消毒正确处理方法

兽医器械及猪场内消毒正确处理方法 猪场药瓶、注射器、针头的正确处理方式 一、针头 1 、所有用过的针头、手术刀片等必须装在专门收集锋利物品的箱子里,箱子放置在药品存储区。 2 、锋利物品收集箱装满以后,由兽医回收。但是,箱子必须封口,并在侧面清晰地注明猪场的名称。 3 、锋利物品收集箱内不得放入塑料(包括注射器)或玻璃物品。 二、注射器 1 、所有用过的注射器必须装在塑料袋子里,袋子放在药品储存区。袋子上要清晰标明“仅存放废注射器”。 2、用过的或过期的塑料药瓶可以丢进“废注射器袋子”。 3 、不要将针头或玻璃放进“废注射器袋子”。

4、废注射器袋子可交兽医处置。 5、用过的塑料注射器管可由垃圾清理服务例行处理。 三、药瓶 1 、所有用完或过期的药瓶应放入一个单独的袋子里,袋子上标明“废药瓶”。 2 、不要将针头或注射器丢入“废药瓶”袋子。 3 、装前列腺素的瓶子必须交给兽医单独回收,不能经玻璃垃圾处理系统例行处置。 4 、废药瓶袋子半满时交给兽医处置。 猪场日常八步消毒法 猪棚空舍时的消毒程序,是猪场日常消毒工作的核心,概括为八步消毒法,即“一清二洗三泡四除残,五雾六白七熏八空栏”。 一清:指彻底清扫各种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卫生死角,甚至需要拆卸设备、搬动漏粪板,还包括屋顶、窗子上的蜘蛛网、灰尘等。 二洗:对棚舍地面、墙壁及不可拆卸设备进行冲洗和刷洗。

三泡:对一些地面进行浅水消毒液浸泡,至少保持24小时,这与猪棚建筑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地面浸泡消毒措施有关。很多养猪场这个程序没有办法做,如地面坡度过大、无法蓄水等。还有就是一些可拆卸的设备如产床扣板、保育床扣板、教料槽、仔猪保温间垫板、麻袋片等,也必须消毒液浸泡24小时以上。 四除残:对上述三步消毒措施后残留的消毒剂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五雾:在前四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全面的雾化消毒,特别是屋顶和空气消毒,要求雾化效果好,这样消毒剂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尽可能长。 六白:用石灰乳对猪接触到的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刷白,就是把可能残留的有害病菌病毒或寄生虫杀掉。 七熏:关好门窗用福尔马林或其它高效消毒剂熏蒸消毒。 八空栏(棚):至少空棚1周以上。空栏的意义巨大,但是现在很少有养猪企业能够做到,主要是投资成本问题。 消毒是有毒副作用的,不要盲目消毒,更不要过度消毒。完全消灭病原微生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如何在你的猪场建立一个健康的微生态平衡系统才是重要的。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1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 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 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

本套制度共计8块,每块采用60*80泡沫板喷绘、封边处理。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四、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六、规模养殖场生产区禁养其他动物。 七、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八、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规模养殖场用药制度 一、正确配伍,协同用药。使用兽药时,正确配伍,合理组方,协同用药,增加疗效,避免产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二、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经过综合诊断,查明病因以后,要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三、按疗程用药,勿频繁换药。一般情况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应适当减量,症状减轻后使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要追加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使用药物预防时,7—10天为一疗程,均匀拌料于饲料中进行饲喂。 四、合理采用给药方式。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五、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休药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生产中,在使用有休药期的兽药时,要严格实行休药期,尽量减少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 六、禁止使用禁用兽药。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决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和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1类药物。

养猪场消毒程序--史上最完整

养猪场消毒程序--史上最完整 (一)生活区消毒 1、人员消毒——关键控制点 (1)体表消毒 一切需进入养殖场的人员(来宾、工作人员等)必须走专用消毒通道。在大门人员出入口通道应设置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在人员进入通道前先进行汽化喷雾,使通道内充满消毒剂汽雾,人员进入后全身黏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能有效地阻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源微生物。可用碘酸消毒液1:500稀释或百毒杀1:800稀释,猪场常备三种消毒剂1~2月轮换一次。 (2)鞋底消毒 人员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并加入碘酸消毒液1:500稀释或戊二醛消毒液1:300稀释,每天适量添加,每周更换一次。两种消毒剂1~2月互换一次。 (3)人手消毒 可用百毒杀消毒液1:300稀释(即每升水添加菌敌3ml)涂擦手部即可,无需用水冲洗。 2、大门消毒池——外来病源的重要控制点 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上方最好建顶棚,防止日晒雨淋;并且应该设置喷雾消毒装置。可用碘酸消毒液1:800稀释或戊二醛消毒液1:300稀释,每天添加1~2盖消毒剂,7天更换一次,1~2月互换一次。 3、车辆(包括客车、饲料运输车、装猪车等)所有进入养殖场(非生产区、或生产区)的车辆消毒必须严格消毒,特别是车辆的挡泥板和底盘必须充分喷透、驾驶室等必须严格消毒。可用碘酸消毒液1:800稀释或百毒杀消毒液1:300稀释,每天添加,7天更换一次。1~2月互换一次。(与大门消毒池所用的消毒剂一致) 4、办公及生活区环境消毒。正常情况下,办公室、宿舍、厨房、冰箱等必须每周消毒一次,卫生间、食堂餐厅等必须每周消毒两次。疫情爆发期间每天必须1~2次。可用百毒杀消毒夜1:1000稀释或戊二醛1:1200稀释,1~2月互换一次。 (二)生产区消毒 员工和访客进入生产区必须要更衣消毒沐浴,或更换一次性的工作服,换胶鞋后通过脚踏消毒池(消毒桶)才能进入生产区。 1、更衣沐浴

养殖场消毒制度

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要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定期消毒。 二、要至少备有两种以上消毒药物,不同品种的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三、养殖场(小区)正门要设有消毒池或铺垫浸有消毒药的草垫。进出车辆、人员等要进行消毒。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两次池水、池药,以保持有效浓度。 四、生活区(办公室、宿舍、食堂及其周围环境等)每天清扫一次,每月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 五、更衣室每天消毒一次,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工作服每周消毒一次,采用药物浸泡法。 六、生产区:圈舍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每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运动场地每周清理一次,每两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清理的垫料、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七、售畜(禽)周转区:周转圈舍、出售畜(禽)台、磅秤及其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清扫消毒一次。 八、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穿经消毒过的工作服、戴工作帽,脚踏消毒池消毒,手洗消毒盆消毒。

动物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具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对养殖过程中病死动物及其排泄物、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对病死动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循“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既:不准宰杀,不准销售,不准食用,不准转运,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应当在当地动物防疫站的监督下进行。 四、无害化处理应严格按照《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以焚烧、掩埋、化制、消毒和发酵处理方式为主。 五、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情况做详细记载。 六、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七、采取掩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时,掩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药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八、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标准化猪场消毒、防疫流程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1 猪场的卫生管理 1.1 每天及时打扫卫生,清理生产垃圾,保证环境卫生整洁。 1.2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尽可能做到猪、粪分离。清扫后进行必要的清洗, 但要节约用水。 1.3 猪只转群后的空栏舍,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包括栏舍、墙面、食槽等,清洗后用广谱消毒 药消毒备用。 1.4 平时注意通风换气。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 鲜。 1.5 猪舍日常冲洗规定。繁殖舍每月彻底打扫冲洗,产房断奶后彻底打扫冲洗,保育仔猪50日龄 后冲洗地板1次,育成、育肥舍每月打扫冲洗1次。 1.6 生产垃圾,如使用过的药盒、瓶、疫苗瓶等,妥善堆于一处,适时销毁处理。 1.7 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至少半年彻底清理1次,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的粪便,减少有害菌的 繁殖。 1.8 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包括屋顶灰尘、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每季度或半年彻底 打扫1次。 1.9 灭鼠、灭蚊蝇,控制鸟及昆虫。场区内坚持灭鼠,灭鼠药要选择诸如敌鼠钠盐、安妥等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常用0.05%毒饵与谷物混匀,放置在对人、畜均安全之处。蚊蝇多发季节,至少每周灭蚊蝇1次,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应注意对人、畜的毒性。 1.10 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 2 猪场的消毒措施 消毒可分为终端消毒和经常性的卫生保护,前者指空舍或空栏后的消毒,后者指舍内及四周的经常性消毒(定期带猪消毒、场区消毒和人员入场消毒等)。 2.1 终端消毒 终端消毒程序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全部的基本方法。 2.1.1 干燥清扫。空舍或空栏后,彻底清除栏舍内的残料、垃圾和墙面、顶棚、水管等处的尘埃等,并整理舍内用具。当有疫病发生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再进行必要的清扫工作,防止病原的扩散。 2.1.2 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清洗。①对所有的表面进行低压喷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喷洒的范围包括地面、猪栏、进气口、风扇匣、各种用具等,尤其是食槽和饮水器,有效浸润时间不低于30分

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

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水池、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周转蛋箱必须严格浸泡消毒。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畜禽舍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禽畜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人员消毒:进入畜禽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场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技术人员及时向场主报告,场主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二、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场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动物疫情。 三、养殖场动物疫情暴高责任人员:养殖场技术人员、养殖场主。 四、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形式:快报以电话或传真为主。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告文字材料。 五、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引起重大动物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本场特制定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人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包括养殖记录、用药记录、诊疗记录、防疫记录等。 二、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厂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畜禽养殖代码; (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三、畜禽养殖档案保存两年以上。

养猪场防疫制度

养猪场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制定的有关制度,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养殖区包括出猪台、化验室、猪舍、沼气池等。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活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①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②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蝇。 ③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兽(如猫、狗)。 ④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⑤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养殖区工作。 ⑥搞好场内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①运输饲料进入加工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②运猪车辆出入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③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养殖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①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②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能单向流动。 ③养殖人员出入隔离舍、猪舍,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①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②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③免疫注射时,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④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8、养殖场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养猪场各项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猪场实行封闭式饲养与管理,所有人员、车辆、物品仅能经由场大门生产区大门出入,不得由其他任何途径进入场区。 2、场大门设置专职门卫,负责监督人员、物流的出入及按规定的方式实施消毒。 345678、场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严禁将其他动物,动物肉品及其副产品带进场内。 9、各栋间不得共用或相互借用生产工具,更不允许将其外借,不得将场外饲养管理用具带入场区使用。 10、场内应定期进行卫生大扫除,使场区内环境常保持清洁卫生。 都江堰市桑梓园野猪养殖场

消毒卫生制度 1、生活区、办公区、食堂及其周围环境,每月进行2次清扫与消毒。 2、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其两侧6米范围内以及猪舍空地每周消毒一次。 3、猪只周转区:周转猪舍、转猪台、去猪通道、磅秤及其周围环境,每次转猪或出猪后要大消毒一次。 4 5 63% 7 8 房。 9 都江堰市桑梓园野猪养殖场 免疫及标识制度 1、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本场的猪群免疫程序,建立有效地预防体系。 3、禁止在场区饲养其它动物。定期对猪场环境、猪舍做好消毒、杀虫、

灭鼠工作。 4、加强饲养管理、饲料的质量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增强猪的抵抗力。 5、严格遵守疫苗的使用程序:(1)防疫员预通知接种时间;(2)饲养员提前一天统计受免疫猪的数量,并投喂2天电解多维;(3)饲养员领取疫苗;(4)防疫员如实接种;(5)饲养员监督实施。 6、健全后备种猪、基础种猪的免疫档案。 7 8 9 。 都江堰市桑梓园野猪养殖场 引种及检疫申报制度 1、猪场从外地引种实行申报审批制,逐级申报。由省动物卫生所审批后引种。 2、引种必须从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许可证,无特定动物疫病区的猪场方可。

规模化猪场消毒技术

规模化猪场消毒技术 摘要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对规模化猪场的消毒技术进行了阐述,包括消毒药的选择和使用、消毒方式的选用、消毒方案的制订、影响消毒效果的各种因素等,可为猪场开展消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猪场;消毒药选择;消毒方式;影响因素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措施。常用的消毒法有物理的清扫消毒法和化学的药剂消毒法。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根据消毒的目的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的日常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源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为达到科学、有效的消毒效果,必须规范实施消毒技术。 1消毒药选择与使用 消毒剂应选用:效力强、速度快、效果广泛,低温、低浓度下仍然有效,作用持久,不易受有机物、盐类影响,渗透性强,不易受酸碱度影响,可消毒污物且能抑臭,毒性低、不污染水源及环境,腐蚀性小,对人、畜体毒性低,同时价格低廉。要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必须选用几种消毒药,在不同场所使用及轮流使用不同消毒剂,以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真正确切的广谱杀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芽孢);必须无毒、使用安全(无危险性);在猪场条件下必须有效。病原菌与消毒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最强的病原菌必须使用特定的消毒剂,强及中等病原菌必须使用消毒剂,弱的病原只要干燥、发酵,甚至日光即可杀灭。但由于集约化猪场中猪舍密度太高,空气中的病原菌在未死亡前即有机会感染其他猪只,因而仍需使用喷雾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 2消毒方式 2.1环境消毒和畜体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分)

猪场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猪场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坚持以场为家。猪场工作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把猪场作为自己的家,猪场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2.坚守工作岗位。猪场人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猪场正常生产。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通力合作,启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猪场损失。 3.遵守规章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猪场的相关制度,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4.按时上班下班。猪场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特殊情况早到晚归,有事必须请假并请人代班。否则,一次扣款50—100 元,三次 以上自动离岗。 5 认真仔细观察。饲养人员必须耐心细致,随时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精神、饲料等和圈舍卫生、冷暖、消毒等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场长及相关人员。 6. 做好各项记录。做好生猪进出场,母猪发情、配种、预产、产仔数量,饲料来源、进场数量、日用量、库存,生猪防疫、治病用药的时间、用法用量和休药期等的全面工作记录。发现少记、漏记、错记一次扣款50 元。

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1 .猪场谢绝参观。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观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改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 少20厘米)才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 氨基酸消毒3次,春、冬季每周消毒1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与生、熟猪肉制榀。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传播猪囊虫病。 6.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检剖,要用不漏水的车运往治疗室进行诊断。病死猪肉本场人员严禁食用,也不能喂狗、猫,更不能出售给小贩,以防疫病在场内外传播、流行。

猪场消毒与规模化猪场的消毒程序

. ... .. . 猪场消毒 的过氧乙0.5%0.3%~3%~5%的来儿液或(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1火碱溶液消毒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工作人员是将病原(二)工作人员消毒。原来穿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池盛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场。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 20%10%~3%~5%来儿液或进行洗手消毒。倍的百毒杀-S盆装稀释1:600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0.5%(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火碱法等进行消毒。法或火焰法或1次。(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毫克或用0.025%(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 1次。每周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六)高温处理, 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规模化猪场消毒程序猪场日常消毒程序非生产区消毒、生产区消毒区分两个区: 空栏舍终末消毒程序做好六个环节:清扫、清洗、干燥、物表喷雾消毒、饮水系统消毒、寄生虫等清除消毒 非生产区消毒人员消毒:1)体表消毒:(人员全身, 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在人员进入通道时使消毒剂汽化喷雾,人员都走专用消毒通道黏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能有效地杀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源微生物。2000,两月轮换一次。绿养宁1:500、全安1:1500或可用碘酸1:2)鞋底消毒:(. . .z . ... .. . 人员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并加入消毒威1:500稀释

猪场卫生管理制度

猪场卫生管理制度

鸡场卫生管理制度 1、环境卫生:每天清扫鸡场周围环境,做到无杂草和粪便堆积,无污物和污水集中。对空带植树种草绿化。 2、鸡舍卫生:每天对鸡舍进行清洗消毒,除去垫草、粪便及污物,及时将垫草畜牧师、粪便及污物转运到贮粪池。每次饲喂前后应清除食槽内的饲料残渣及污物。 3、用具卫生:饲养管理的用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干净,放在固定的位置。 4、人员卫生:饲养员的工作服、工作帽等应经常清洗、消毒,生产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患病人员不得从事饲草饲料收购、加工、饲喂等工作。 5、饲料卫生:饲料要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烂,块根茎类及青饲料在饲喂前必须清洗切碎后再饲喂。冬季冰冻时采集的青饲料应完全除去冰块后才饲喂。 6、饮水卫生:生鸡引用水要新鲜、清洁,符合NY5027-2001无公害畜禽引用水水质。

鸡场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每月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生石灰对鸡场周围环境及运动场进行一次消毒;鸡场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必须保持有消毒液,每隔3天换一次。 2、鸡舍消毒:每月用0.1%的新洁尔灭或0.3%的过氧乙酸或3%的烧碱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3、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槽等每周用0.2-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允许使用的消毒药消毒;日常用具(兽医用具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4、鸡体消毒: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鸡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鸡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部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 5、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消毒,外来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彻底消毒才能进入。 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为3种以上,消毒时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养猪场饲养管理制度

养猪场饲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 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猪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 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 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猪场免疫及药物预防制度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农户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免疫程序应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预防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的时间等。 对规定的强制免疫的病种,应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猪场清洗消毒程序

猪场清洗消毒要求 1.空场期指最后一个区域维修、冲洗、消毒完成后的持续期。对于每一单元舍,空置期至少为1周(新场直接消毒即可)。 2.用于清场清洗消毒的时间越短越好; 3.有序的处理:清洗消毒维修清洗消毒熏蒸空置4.准备 应准备充分:进猪计划及实施,冲洗设备,待修调查,材料,人员,电力,运载工具,消毒剂等等。 4.1 固体粪便 在高压水枪冲洗所有猪舍前,先清扫舍内粪便和废弃饲料猪舍外受污 染的泥土,场内堆放的粪便也应从场内清除,场内道路、场院也需尽 快清理。 4.2 陈旧的木质器具、物品 猪栏的木质档板、猪栏的木门、木质地板以及其它与猪直接接触的木 质结构最好予以拆除并焚烧,保守的做法也应彻底冲洗后用消毒剂浸 泡,干燥后粉刷油漆。 4.3 电器设备 吊灯及灯罩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完全晒干后再使用,大部分电器设备 都必须手工洗刷清洁,消毒后方可使用。 * 注意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前,应将电热器、非防水灯、插座包裹起来。 4.4 搬移设备和其它物品

食槽、猪分隔栏等最好在清洗地沟之前搬出。 应特别注意清洁猪只以上空间的东西,如做保温用的塑料薄膜、蜘蛛网、鸟巢、鼠巢等。因为这些地方是病原体最易栖身的地方,必须彻底清除,以免日后掉落下来使猪只发病。 已坏的配电盘、受污染的纤维板、已坏的薄板等也需认真的清除。 4.5 墙、天花板的修理 墙、天花板已损坏的部分应事先进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易于清洁和冲洗。 5.高压水冲洗 在进行高压水冲洗前最好先对这些部位进行浸泡。 5.1 上部空间 应自上而下,天花板冲洗可以用广角喷头大面积冲洗。 在进行天花板冲洗时,应对屋顶外部进行同步简单冲洗。 5.2 固定猪只的设备 任何与猪体直接接触的设备和部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特别要注意那些猪舌头能伸接的角落、夹缝部位如猪栏门的横档、门铰合部、饲槽角落等。 5.3 混凝土地面和通道 高压水枪冲洗可以除去附着在水泥地上的有害物质,如辅以充分的浸泡、使用除污剂将能更有效地除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冲洗的污水均应通过下水道或排污管排出。 5.4 漏缝地板

猪场管理制度

猪场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所辖猪场内部各方面的管理,确保生产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行,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猪场的科学化运行体制,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员工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场员工必须遵守《猪场管理制度》,若有违反将根据有关条例作出相应的处罚。 第三条各场员工务必熟知本制度的一切内容,任何人不得以未知悉为由逃避责任。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全体员工监督执行,如有未尽之处将随时修订。 第二章工作例会与技能培训制度为了定期检查、总结生产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应对方案,也为有计划地布置工作,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为了提高场内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全场生产力水平,特制定以下生产例会和技能培训制度:第五条每周末晚上7:00─9:30为生产例会和技术培训时间;每月至少召开四次生产例会和技能培训会。 第六条两会由场长主持,全场员工务必准时参加,综合岗人员负责做会议记录。 第七条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星期日晚上进行,工作例会一个小时(7:00─8:00),技术培训一个半小时(8:00─9:30),特殊情况下灵活安排,如有必要可适当延长。 第八条内容安排:总结检查上周工作,安排布置下周工作;按工作进度或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技术培训。 第九条程序安排:各舍组长汇报工作,提出问题;场长助理汇报、总结整个生产线工作,提出问题;场长全面总结上周工作,解答问题,统一布置下周的重要工作。工作例会结束后进行技术培训。

第十条会前,各工作岗位发言人应做好充分准备,重要问题要准备好书面材料;综合岗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并制作会议和培训材料。 第十一条对于工作例会上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应当场讨论研究解决,涉及其他重大问题或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会后要及时整理上报公司,在公司领导及内外专家的协助下共同研究讨论予以解决,并及时宣布解决结果。 第十二条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与会职工不开手机、不开小会、不随意走动,要认真听讲,做好会议笔记,并随时接受检查。 第十三条营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会议讨论氛围;技能培训会要实用、实在、有针对性、不流于形式、不陷于空谈。 第三章办公和生产物资订购及使用管理制度为合理采购猪场办公用品和生产物资并让其使用有序,以起到合理使用和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特制定以下制度: 第十四条办公用品和生产物资要切实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及计划进行订购,订购单要填写清楚全面(订购单必须标明所需办公用品和生产物资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厂家和价格等),发出前要由场长亲自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严禁订购国家有关规定明文禁止使用的一切生产物资。 第十六条饲料、药品及疫苗应严格按其规定贮存条件存放;不能贮存太多,以防造成剩余积压而导致过期变质、失效。 第十七条办公用品和生产物资购回后统一由综合岗(场长助理)做详细记录并将各类物品分门别类,码放整齐,便于查找领取。 第十八条领取人领用前要完整填写领用单(包括领用人姓名、岗位、日期,领用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 第十九条药品、疫苗、保健品及易耗材一般要由场长助理兼兽医或配种技术员亲自领用,各舍饲养员可代领,但要出具由场长助理或配种技术员签字的领用单及代领证明,疫苗必须现领现用,并做好疫苗的保护工作;设施设备维修易耗材由锅炉兼维修工亲自领用;场内定期应统计领用情况。 第二十条饲料领用一般为各舍饲养员领取本舍饲料,代领的要有所代领舍饲养员签字的领用单及代领证明;各舍内不要储存太多饲料,数量维持一天左右即可,发现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要捡出并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猪场清洁消毒设计

猪场清洁消毒 集约化养猪场,由于采用高密度限位饲养工艺,必须有完善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进场的人员、车辆、种猪和猪舍内环境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才能保证养猪高效率安全生产。 (一)人员、车辆清洁消毒设施 凡是进场人员都必须经过温水彻底冲洗、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服应在场内清洗、消毒,更衣间主要设有更衣柜、热水器、淋浴间、洗衣机、紫外线灯等。 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保证场内车辆不出场,场外车辆不进场。为此,装猪台、饲料或原料仓、集粪池等设计在围墙边。考虑到其他特殊原因,有些车辆必须进场,应设置进场车辆清洗消毒池、车身冲洗喷淋机等设备。 (二)环境清洁消毒设备 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清洁消毒设备有以下两种: 1.地面冲洗喷雾消毒机 94×P220冲洗喷雾消毒机,工作时,柴油电动机起动带动活塞和隔膜往复运动,清水或药液先吸入泵室,然后被加压经喷枪排出。该机工作压力为15~20kg/cm2,流量为20L/min,冲洗射程12~14m,是工厂化猪场较好的清洗消毒设备。其主要优点是: (1)高压冲洗喷雾,冲洗彻底干净,节约用水和药液; (2)喷枪为可调节式,既可冲洗,又可喷雾; (3)活塞式隔膜泵可靠耐用; (4)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方便; (5)工效高,省劳力。 2.火焰消毒器 用药物消毒平均杀菌率只有84%,达不到杀菌率95%以上的要求。因此,一般猪场必须采用药物消毒两遍,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和作业成本。此外,用药物消毒残留较多,而火焰消毒克服了以上缺点,火焰消毒器是利用煤油高温雾化,剧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舍内的猪栏、舍槽等设备及建筑物表面进行瞬间高温燃扫,达到杀灭细菌、病毒、虫卵等消毒净化目的。其优点主要有: (1)杀菌率高达97%; (2)操作方便、高效、低耗、低成本; (3)消毒后设备和栏舍干燥,无药液残留。 清洁消毒设备有冲洗设备和消毒设备。 固定式自动清洗系统: 台湾省机械公司出口的自动冲洗系统能定时自动冲洗,配合程式控制器(PLC)作全场系统冲洗控制。冬天时,也可只冲洗一半的猪栏,在空栏时也能快速冲洗,以节省用水。水管架设高度在2m时,清洗宽度为3.2m,高度为2.5m,清洗宽度为4m,高度为3m时,清洗高度为4.8m。 简易水池放水阀: 水池的进水与出水靠浮子控制,出水阀由杠杆机械人工控制。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

猪场消毒制度

猪场消毒制度 近年来,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养殖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养殖场规模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养殖场的病原体不断复杂,而这些病原微生物在适当条件下能造成疫病的流行,如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禽流感、高热病等,养殖场一旦发病,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消毒是指用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通过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与蔓延,确保安全生产。彻底的消毒、规范的免疫和科学的药物预防手段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控制疾病的方法。 1 消毒剂分类及常用消毒剂 1.1按消毒剂作用水平分类 1.1.1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结核杆菌、囊膜和非囊膜病毒等,也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等及有机汞类; 1.1.2中效杀毒剂:除不能杀死细菌芽胞外,可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如乙醇、酚剂类; 1.1.3低效杀毒剂:可杀死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囊膜病毒,不能杀灭结核菌、细菌芽胞和非囊膜病毒,如季胺盐类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必太等。 1.2按消毒剂用途分类 1.2.1环境消毒剂; 1.2.2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1.3按物品性状:固体、液体、气体 1.4按化学性质分类 1.4.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如杜邦公司Antec的“Virkon”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表1 过氧化物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1.4.2含氯消毒剂:指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1)有机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二氯二甲基海因、四氯甘脲氯脲等的消毒剂;(2)无机含氯消毒剂:漂白粉(CaOCl2)、漂(白)粉精(高效次氯酸钙Ca(ClO)2 2H2O)、次氯酸钠(NaClO.5H2O)、氯化磷酸三钠(Na3PO4 . 1/4NaOCl . 12H2O)等。缺陷及危害:代谢物三氯甲烷高致癌、绝大多数刺激性强,无表面活性作用。 表2 有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