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孝》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读《国学经典》有感读《国学经典》有感1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
不诚,无物。
”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
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
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财富—诚信。
“正因为他的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了!《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的道理。
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的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
而正掀起的《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的明天!读《国学经典》有感2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
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
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
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
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
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
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的孝道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民族,而孝敬老人更是我们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经典语录。
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多人,却把真正的孝曲解化了,狭隘化了。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国学中关于孝道的著作颇丰,论述也极为精辟。
一部《论语》就有十九处明确提到了孝,《孟子》、《荀子》、《庄子》、《春秋》、《左传》也都有很多关于孝道的阐述。
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吕祖劝孝文》等专著,更是触及灵魂,影响深远。
现在,书店里有很多关于国学的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二十四孝图解》、《千字文》等也都讲有孝道。
此外,还有很多流传于民间的格言箴语,影响既深且广。
比如:万恶**为首,百善孝为先;子贤家业兴,子孝父心宽;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儿子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男;不信但看檐上水,点点滴滴照道来;养亲切莫推躲,犹如只生一我;家有高堂,定比人强;家有一老,黄金活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千经万典,孝义为先等等。
国学特别重视对弟子的'孝道教育,主张从娃娃抓起。
《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国学经典《孝经》并不长,仅有1799字,分作十八章,列为儒学十三部基本典籍之一。
历史上有魏文帝、晋文帝、晋孝帝、梁武帝、梁简文帝、唐玄宗以及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等,他们也都纷纷为《孝经》作注解。
历史上,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皇帝重视《孝经》呢?就是因为倡导孝道,能使人心地淳厚,安居乐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化就是孝的文化。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这句话说的就是:孝顺是做人的根本,人之善行莫大于孝。
国学经典《孝经》注音全文《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开k āi 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章zh āng 第d ì一y ī仲zh òng 尼n í居j ū,曾c éng 子z ǐ持ch í。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g 有y ǒu 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g 和h é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g 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 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h áng 道d ào ,扬y áng 名m íng 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g 也y ě。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之孝悌篇孝悌篇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之孝悌友爱篇《孝经》二章《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这里节选两章,以资诵读。
选文导读孝为人伦之基,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孝来自于自然关系的自然感情,并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伦理和文化规范。
但作为社会自然人在血缘关系上的“亲亲之爱”所体现的能力和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真正的孝。
使孝真正有别于天然亲情的是“爱亲敬长”的感情。
这种爱敬已经大大超越了“父母给了我生命”等仅仅出于自然的血缘关系,而上升为以爱敬为标志和本质的伦理要求,让人在其中学习普遍意义上的如何做真正爱敬他人的人。
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1]。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注解:[1]悌tì:敬爱兄长参考译文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
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
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
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
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
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
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1]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欢这首童谣,因为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欢迎阅读。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
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
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
”清代吴正修作《二十四孝鼓词》:“论起这二十四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
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
篇一:国学经典学习心得国学经典学习心得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
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
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
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
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
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
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
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
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
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
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
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
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
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
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
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五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第2课无违为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以为孝乎?”(《为政》)第3课克己复礼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第4课人以为己任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第6课不违和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国学经典《孝经》教学规划一、指导思想: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素质,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目标1、总体目标家校联手,本学期组织小学生诵读《孝经》,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快捷的方式,获得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1)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巩固识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书香家庭。
三、教学原则和措施1、原则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全班按10人一组分为6组,每组按A B 两个等级抽查。
A 占班级30%可适当降低诵读要求,提示背诵;B占班级70%,能熟练背诵。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给以展示的机会。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争当记忆小明星。
引导学生提高诵读经典的兴趣,以热爱经典为根本。
2、措施(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见缝插针,只要能张口,随时都是诵读的时机。
(2)“小朋友,跟我读”——诵读的六字真言。
小明星展示诵读、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读。
只要自然地熟读,就可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纳入课程计划,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法定教学时间。
每天早读前,中午上课前5一10分钟为机动诵读时间回家后,每天睡前或早上10分钟亲子诵读时间。
每周阅读课抽出10分钟时间为师生比赛诵读时间。
(4)、教师参与诵读。
了解掌握每章内容和教材特点,从停顿、句式、语气上给学生的诵读提供必要的指导。
五、评价方法1、每周评价(1)、正常评价:评价内容为班级诵读的进度。
国学经典——《孝经》完整版《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开宗明义作者:孔丘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作者:孔丘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作者:孔丘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作者:孔丘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作者:孔丘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作者:孔丘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作者:孔丘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