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利润管理)企业竞争利润与仁义礼智信

(企业利润管理)企业竞争利润与仁义礼智信

(企业利润管理)企业竞争利润与仁义礼智信
(企业利润管理)企业竞争利润与仁义礼智信

(企业利润管理)企业竞争利润与仁义礼智信

利润-----仁义礼智信

摘要

利润=(价格-成本)*数量

数量是顾客给我们的机会:顾客第壹

质量是我们赢得机会的首要条件:质量第壹

产品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决定于人的素养:仁义礼智信

仁:仁爱责任工作目标顾客满意

义:系统观沟通协作整体利益

礼:形成规划规范按规范执行法制化

智:学习进取自强不息知识管理学习型企业的建立信:为人诚信工作务实小处做起做细做强

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真正竞争,不是资本的运营资产重组之类的竞争,而是文化力的竞争。当企业员工以共同的价值观去建立壹种共识,去建造壹个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这个企业卓立于世便不是壹个神话。

利润=(价格-成本)×数量

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企业的壹切无不围绕利润而展开。大家均知道价格和数量不可控性较大,成本是企业能够向内挖潜持续改善而降低。日本丰田公司围绕着降低成本作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效,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改善,实现成本最小化。

形式就是拉动式(PULL)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于顾客需要的时候,按顾客需要的量,提供需要的产品。以及自动化。

我们今天于这里不着重谈丰田生产方式,而是要着重强调“数量”的作用。

利润=(价格-成本)×数量于这个公式中能够见出成本最小化能带来利润,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数量,数量的本质是什么?于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数量增多成本就会降低—规模经济。数量对利润的影响是乘法关系,可想而知数量对利润的影响较大。数量是什么呢?它是市场卖出产品的量,是我们赢得的市场给我们的机会,即我们赢得的顾客给我们的机会。数量=顾客给我们的机会

“顾客第壹”主义

如何赢得这种机会呢?第壹要靠我们产品的内于质量,这是赢得“机会”的根本,否则就会产生市场抱怨,市场抱怨必然会失去“机会”。

“质量第壹”主义。

我们的壹切工作必须要遵守这俩个第壹,这是企业工作的根本原则。用这俩个“第壹”指导壹切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对顾客进行影响,1宣传产品,宣传企业2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形象

宣传企业方式方法很多,媒体广告、社会活动等。于此不壹

壹列举,请见有关市场运作方面的书籍。

企业应承担社会的责任,造福社会是我们的根本理念,关注弱者,救助弱势群体。厚德载物,积累阴德必然转化为阳势。这是我们企业生生不息,做大做强生命长久的根本保证。“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以德经商、制企成功之处,道理就于于此。

人有生命,家族有生命,企业也有生命。虽然生命形态不同,但却均有共同的规律:生长、壮大、衰老、死亡的过程。生命共有的形态。如何使生命更长久?就见生命体本身是否得“道”。“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生命长久的根本法则。司马光家训中有壹句话“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宋朝的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传唱。他做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于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瞻养壹族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法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于此中受教育,那么多人均兴发显贵,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即将房子捐出来了。真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结果是他的四个儿子均做了宰相,而且各个道德崇高。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传到了数十

代的子孙,直到现代已经八百多年了,苏州的范坟壹带,仍有多数范氏的后人,且且仍时常出优秀的分子。相反,道德方面欠缺,富不过三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近代的企业,就以福特汽车为例。今年6月16日是福特汽车百年诞辰。他的发展历程正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的远见卓识奠定了福特汽车公司基业长青的根基。他建成了世界工业领域首条流水线,他追求大量生产方式的根本动机是为人类缔造福祗,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贪婪地赚取暴利。提高工人的薪资,最低日薪5美元――几乎俩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注意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建立了8小时工作制度,使员工享受到家庭的快乐。他说道:“我认为我们的汽车不应该赚这么惊人的利润,合理的利润完全正确,但不能太高。我主张最好用合理的小额利润销售大量的汽车……因为这样能够使更多的人买得起,享受使用汽车的乐趣,仍能够使更多的人就业,得到不错的工资。这是我壹生的俩个目标。”福特先生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的企业家们依然有重要的启迪。也正是由于福特先生的思想壹代壹代的传递,才会有今天的百年福特汽车公司。丰田汽车也是这样,丰田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先生,创业的时候就有雄心大志,立志产业报国。他逝世以后,他的遗训被归纳为五条且作为“丰田纲领”而流传下来。

上下壹心,努力工作,实现产业报国。

致力于研究、创造走于时代潮流的前面

力戒华而不实,追求实质刚健

崇尚神佛思想,日常生活,知恩图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丰田的运营者也于不断的更替,但丰田佐吉有关事业的思想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依然是丰田精神的强大支柱。因此而造就了丰田今日的辉煌。

中国的很多老字号企业,翻开他们的企业史,无不体现着道德的光辉。

“壹阴壹阳为之道”。乾者为天,天行健,君子而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以载物。俩者兼备缺壹而不可。

下面我着重谈谈“质量第壹”主义。

产品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只有提高工作质量,才能提高产品质量。要把质量的工作重点放于管好工作质量上来。可是,由于工作质量不象产品质量那样直观,不大容易见见,所以于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视,于国外很注意把俩者区分开来,出了质量问题,不但于产品质量上找原因,更重要的是要从工作质量找原因。抓问题的源头,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积极对策。

那么工作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他决定于人的素养,没有高质量素养的人,不可能产生高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于人的素养。人的素养决定了壹切。下面我从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人的基本素养。

仁:

仁爱,爱亲人,爱家庭,爱同事,关爱他人。我们生活于爱别人和被别人所爱的环境和氛围中,劳动的岗位为我们提供了爱的条件,岗位是由企业所提供,企业依赖于我们的国家而生存。国家存于于我们的生态环境中。爱岗位、爱企业、爱国家、热爱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根本理念。

我们的生命从孕育开始到成长壮大,是父母心血汗水养成,父母对儿女的恩德最大。《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讲:“第壹、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第壹怀胎守护恩颂曰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经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均不挂,装镜惹尘埃。

第二临产受苦恩颂曰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第三生子忘忧恩颂曰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而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仍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咽苦吐甘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第五回干就湿恩颂曰

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俩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连恒废诊,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养育恩颂曰

慈母向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第七、洗濯不净恩颂曰

本是芙蓉质,精神尖且丰,眉份新柳绿,脸色夺莲红。

恩深催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第八、远行忆念恩颂曰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于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第九、深加体恤恩颂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倒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怜愍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和随

母年壹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父母对子女真是恩重如山。我们要尽到做人子的基本责任,对父母尽我们的孝心。我们被爱的同时,我们要承担起爱别

人的责任,要生活于责任义务里。子女要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父亲要尽到慈爱的责任,妻子要尽到贤淑的责任。特别是孝敬父母,尽到孝心的责任,是壹切责任义务的基石。“孝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本立而道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之八德。没有孝,就谈不上悌。没有孝悌,就不可能忠、信,更谈不上八德的其他几条。家庭责任的基础是孝,企业是壹个大家庭,员工要做到爱岗敬业的责任,岗位要实现部门的责任,部门要完成企业的责任,企业要尽到社会的责任。根本责任振兴民族产业,造福社会。

中国产业工人要有自己的骨气和责任,要肩负起振兴中国民族产业的责任,发奋图强。我们要学习韩国人的民族自强意识,学习日本人的严谨细致缜密认真的工作作风,学习美国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把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

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责任目标管理个人目标岗位目标部门目标企业目标

大家均知道美国通用公司的6σ管理,其实他是壹种目标管理。下面简单介绍壹下6σ管理。

先介绍壹下正态分布和测量误差。大家均知道测量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他的俩个特征参数均值和方差

均值:目标值

方差:偏离目标值的程度

我们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去模拟或逼近正态分布曲线,越接近均值数据出现的频度越高,越远离均值数据出现的频度越小。

这个方法被美国人进行了推广和引申,把均值和方差引入过程的理念,

输入输出

如销售过程,产品开发过程,生产过程,采购过程等

输出的目标就是均值,偏离目标的程度就是方差,以此度量现行的状态且以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改善,确认改善后的状态处于哪壹状态水平。6σ管理把过程的持续改善方法PDCA细分为五个阶段DMAIC。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ment)分析(analysis)改进(improvement)控制(control)。

以此进行持续改善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合格率Yield(%)次品于壹百万分之机会

DPMO(DefectperMillionOpportunities)Sigma流行年代QualityStandardsacceptedinPeriods

6.689332000

8.4559154500.125

10.568944000.25

13.038697000.375

15.878413000.5

19.088092000.625 22.667734000.75 26.5957340500.875 30.856915001 35.4356456501.125 40.135987001.25 45.025*******.375 505000001.5

54.9754502501.625 59.874013001.75 64.5653543501.875 69.1530850021970s 73.4052659502.125 77.342266002.25 80.921908002.375 84.131587002.5 86.971303002.625 89.441056002.75 91.545845502.875

93.326680031980s

94.79521003.125

95.99401003.25

96.96304003.375

97.73227003.5

98.32168003.625

98.78122003.75

99.1288003.875

99.3862004Early1990s 99.56543504.125 99.730004.25

99.79520504.375 99.8713004.5

99.919004.625

99.946004.75

99.964004.875

99.9772305Mid1990s 99.9821805.125

99.9871305.25

99.992805.375

99.997305.5

99.9976723.355.625 99.9983316.75.75 99.99910.055.875 99.999663.462000s

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关注焦点,也就是过程的输出目标以满足顾客的要求或潜于要求为基本点,进行过程设计。所谓顾客就是深受产品或服务影响的人。有内顾客和外顾客之分。内顾客就是受产品影响,但他是企业内部人,包括您的主管领导,以及您的下道工序作业者。外部顾客就是受产品影响但他不是公司的成员,包括购买产品的客户等。我们的企业壹般对待外顾客的态度以及工作效率较好。但内部顾客的理念比较淡薄,其实只有真正保证了内部顾客的要求,才能实现确保外部顾客的要求。前者是基础。我们的领导向下属布置工作,要有意识面对的是顾客,要尽可能的讲解细致周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遗漏。上序向下序传递工作时也是这样,要有壹种尽最大可能满足下序要求的理念,要把变化点交代清楚,可能的负面影响转达准确。我们的企业就是由这样的壹道壹道的顾客链条组成,哪壹个环节出了问题,均会对实现最终顾客的要求产生不良的影响。

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关注焦点,设计或再造流程。去掉或整合那些不产生价值、效率低下、大量浪费的过程。--------流程再造。

质量功能部署(QFD)是日本三菱重工于神户造船厂1972年最早使用的。QFD是壹个跨专业的团队过程,用于设计开发新的产品(服务)或改进原有的产品(服务),它主要是将目光放于顾客需求上,将“软”而“模糊的”顾客需求转化

成能够量测的目标,保证正确的产品(服务)迅速地进入市场。QFD是壹个非常结构化(structured)的、矩阵驱动(matrix-driven)的过程,其运行包括4个阶段:

(1)将顾客需求(customerrequirements)转化成设计需求(designrequirements)。

(2)将设计需求转化成产品/零部件特性(product/partcharacteristics)。

(3)将产品/零部件特性转化成制造操作步骤(manufacturingoperations)。

(4)将制造操作步骤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控制(operations/controls)

义:

正义,大义,义气。桃园三结义,千古传诵。关云长大义参天,后人敬仰。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的这种义气精神且推而广之。舍小利而求团队集体企业大利。以期达到个体和团体的双赢。

那么如何取得团体的整体利益呢?首先要有大局观系统观。所谓“系统”就是壹组互相依赖的组成部分,通过共同运做以达到该系统的目标。

大家均知道木桶理论,我们于这里借用木桶理论的比喻。团队的整体比喻为木桶,木桶的载水能力就是团队的整体利益,构成团队的每个部门或每个人就是木桶的每块木板,最短的

木板的高度就是整体木桶的载水高度,要想提升整体的载水能力,大家必须团结壹致,共同提升最短的木板,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落井下石,那样我们的整体利益得不到保障,个人利益也就无所存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双赢。

管理人的职责于于指导所有部门朝向系统的目标而努力,首先的步骤就是把事情理清:组织内每位成员均应该了解系统的目标,以及怎样让自己的努力有助于目标的完成,每个人均应该了解。壹个团队如果成为自私独立的利润中心,将会对整个组织带来怎样的危险和损失。合作几乎总是导致较低成本较好品质更满意的顾客。

其次要进行沟通,沟通沟通再沟通,协作协作再协作,有效的沟通协作才能实现团队整体的目标,发挥系统整体效能。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标,有边界分工,无边界协作,全员参和改善。跨部门小组团队工作。团队工作形成壹种工作习惯。沟通协作的基本方法,上下级关系就是“君敬,臣忠”。君为领导,臣为下属。领导要充分尊敬、尊重下属,下属要忠心耿耿,尽忠竭力。“君敬”是基础,作为领导不要使下属生活于恐惧压抑当中,恐惧和压抑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人于恐惧和压抑的环境下不会变革,也不会真正作出好的贡献。他们很快就会信奉“当壹天和尚撞壹天钟”的信条,创造力和真正的生产能力就消失了。

平级同事的沟通要注意谦虚,找对方的优点,先肯定对方的成绩,于提出你的中肯意见。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盈。“易经”中只有“谦”卦六爻皆为吉,其他则有吉有凶。“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傲是沟通的拦路虎,我们要时刻注意谦虚谨慎。要见对方的优点,容纳、引导、化除对方的缺点。沟通产生智慧,能够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于强调团队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每个人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活动体系。自下而上地开展合理化提案活动,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孔子有壹位弟子颜回,后人誉为贤人。“不迁怒,不二过,三月不违仁”。这句话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尤为重要。

当问题发生时,不迁怒于下属、他人或其他部门,应认真总结教训,客观公正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对策,预防问题的再发生,也就是不贰过。

日本企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发生问题壹般不追查个人的责任。他们的观点是谁均想把工作搞好,不想出问题。出了问题如果首先追查个人的责任,就会影响人们集中精力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不利于防止问题于发生。而且过于追查个人责任,有可能会使某些人处于“自我保护”,而把问题掩盖起来,不可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原因,预防问题。壹般问题80%是管理者问题,20%是作业者问题。要用好目视化管理这个有效手段。把问题目视出来,把经验和教训目视出来,

把变化点目视出来,减少作业者出现问题以及第二次犯同样错误的可能。

丰田的源流主义

通用的“追求完美,容忍失败。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日本企业已经把沟通不再停留于壹种理念上,已经升华为壹项技术,根据不同的部门、岗位和任务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力开展预防问题产生的可靠性技术,学习和实践活动。六、七十年代航空航天领域诞生的可靠性技术如FMEA,FTA已经于日本的汽车企业的设计、制造、检验环节大面积推广使用。

礼:规范规律通“理”。

为人处事要不违背天理,合乎道理,顺乎情理。所谓不违背天理就是研究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大的方面国家有法律法规,企业要建立管理体系及制度,小的方面岗位要建立标准作业。

有规定按规定执行—法制化。

如质量方面ISO9001QS9000TS16949

环境方面ISO14000

安全OHSAS18000

质量环qualityloop也称质量进展螺旋

朱兰博土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实用性,需要进行壹系列工作活动。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于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于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为质量进展螺旋。

壹方面我们要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标,设计优化流程:标准化流程。另壹方面要对构成流程的每壹个过程要素建立标准化作业。

改善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方法就是过程改善PDCA。关键点就是把A阶段上升为规范化、标准化。

所谓规范就是规划和典范。深刻领会PDCA工作方法的实质,学会使用PDCA处理各种问题。

P阶段:PLAN策划阶段5W1H

WHY(为什么,目的)

WHAT(什么,工作内容)

WHO(责任者,执行者)

WHEN(时间进程)

WHERE(实施地点)

HOW(如何实施,方法)

D阶段DO实施阶段

C阶段CHECK检查阶段

A阶段ACTION总结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件化,标准化规范。

设定下壹轮改善目标

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于实践当中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非常系统比较完善的规范标准,我们应该发扬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为我所用。

智:

智慧通过学习而产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生发智慧,才能不断的细化流程,优化流程实现成本最小化,质量最优化-------价值工程。天行健君子而自强不息

我们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要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知识管理体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如何于时俱进,是摆于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做好作业者的岗位培训,更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做好高层领导以及中层干部的培训。“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我们的观念,培训从领导干部开始。领导干部的观念更新了,才有可能做好基层的工作。建立健全终身培训体系。我们要立足本岗位本系统本部门本企业了解学习国内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以我为主,快速跟进。丰田企业有壹句话“好的想法好的产品”。

要做好引进人才工作。人才能够引进来,更要能够留得住。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另壹方面要做好本地人才的进修培

训。使员工有壹种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要建立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壹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及专门技术,另壹方面要重视广大干部员工实践当中的经验教训的收集和整理形成标准化,设计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标准,设备制造标准等。要把他们形成企业的知识财富。企业共享,也让后来的人更好地站于我们的肩膀上前进。壹代代的继承发扬。

统计技术和可靠性技术发源于美国,但普及最好的是于日本,这壹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QC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壹是有助于观察和掌握质量动态、趋势二是有助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迅速抓住解决问题的线索,如同医生使用的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壹样能够帮助我们诊断病症,对症下药;三是有助于发挥专门技术能力。日本经济的腾飞和此有密切的关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提倡持续改善,不断的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创新的基础就是我们的知识积累。

诚信,信实。为人要诚信守约,工作要务实。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立企和立国之本。做事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壹步壹个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突变来源于渐变。打好基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进行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xx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

和而不同 雅而有致

和而不同雅而有致 ——时庄街道中学“和雅”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植根于丰厚儒家文化的时庄中学,有着几十年的建校史,办校以来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办学水平与日俱增,同时彰显着自己更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 作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时庄街道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本、人文、人和”的学校文化理念,紧紧围绕“深化管理,文化立校”的工作主题,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我们就从“文化立校”的战略高度,努力打造精品校园,精心培育名校文化。 一、总体目标 今天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恰恰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两句极富哲理的话,事实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含义极为深刻。多年来,学校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思考,挖掘学校历史背景,初步形成了以“和雅”文化为精髓的儒家文化品牌。 所谓“和雅”,从字面上来讲是“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和而不同”是时庄镇中学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具体是指干群之间的和谐互敬、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雅而有致”则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具体内容

(一)学校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学校文化表现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1、理念文化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打造齐鲁教育品牌 文化理念:和雅 学校校训:励志、博学、敦品、笃行 学校校风:崇真、尚美、和谐、创新 学校教风:明德、爱生、敬业、博学 学校学风:勤学、善思、诚信、惜时 2、教师文化: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学识、教法各有千秋,“和而不同”的理念,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我们通过教师学习文化的倡导,用先进的教育思想重塑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以提升教师文化的育人魅力。其主要途径有: ①走进经典——读书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并经常发动讨论和交流,扩展教师的思维和眼界,丰富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内化成一种文化育人的魅力。 ②共同发展——教师沙龙 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喜好开展校园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扩大社会交往。 ③思想碰撞——教后反思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 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孔子曾把“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把“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把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彩图注音)》15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德,60个最为人熟知的名人典帮,45个正反模范故事,15个反面对照故事。正反对比读典故,传统美德记心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 《荀子正名》 信,言合于意也。 《墨子经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博爱者为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范文3篇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范文3篇 在《》形成过程中,孔子不同弟子及后学发挥了不同作用,围绕儒家领导权和《》阐释权,孔子弟子及后学在战国末期发生过激烈斗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

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篇2: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2012-05-11 11:29:33) 转载▼ 标签: 道德 传统 文化 概念 关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根据传统整理出“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做为“君子”的标准。 “信”指的是信用,其文字上的含义是“人言”,意思是对自己的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信”字被放在“五常”的最后,代表着最基础的道德准则,道德的原则是责任,假如一个人“言而无信”,意味着这个人根本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智”指的是我们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而不要用情绪来作决定,尤其是不要让怒气来左右你,当你的怒火起来了之后,一定要提醒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言行规范,其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另一个是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很多年轻人香港黑社会片看多了,动不动就“拜把子”,说什么“为朋友两肋插刀”,这都属于活得迷迷糊糊的“小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自《论语》,“不孙”指的是无礼) “义”简单来说就是责任,是一个人对家庭、朋友、社会、国家所应负的责任,“负义”这两个字一般与“忘恩”搭配到一起使用,很简单,你对一个对你有恩的人都不愿意负责任,更何况对其他人了,所以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仁” 作为“君子”的最高标准,指的是怜悯他人的疾苦,积极帮助他人从苦难当中摆脱出来,其实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慈悲。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个星球上“流俗众,仁者希”。 “五常”是一个简单实用的道德准则,因为就五个字,容易记,也容易理解。剩下的只是你愿意做“小人”,还是做“君子”了。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 篇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儒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氛围的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更是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源泉之一。今天我们重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定位。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启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解读:仁义礼智信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

《论语》读后感两篇

《论语》读后感两篇 导读:本文《论语》读后感两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读后感1 我觉得,这话可能有这么两种理解: 1、缺少上下文,这句话孔子可能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叹。 2、讲“由”释做“行”,将“知”释作“识”。这样该句就成了:可使民众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让他们仅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参见《孔子渊源》,韩永贤,国际文化出版社P128)。 再看一看曾经作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耶?”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果不看前后文,孤立地看“无违”二字,很容易将孔子对孝的解释误解为盲从。其实,略微注意一下后文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无违”讲的是“无违礼”。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说到这里,应该把“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这个原则说得比较清楚了。下面该回到前面没说完的话题上去。前面讲到《论语》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点的特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论语》读后感2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范文3篇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范文3篇 篇1: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

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篇2: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

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信的真正含义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自古以来,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而更有深刻的内涵! “仁”的涵义 什么叫五常?作为常人,需要守住这最基本的五种要求。做人要有爱心、仁厚之心、仁慈之心,不然,对人发狠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发狠。拿刀去割人家皮肤很残忍,如果拿刀去捅人家就更加残忍。大家可以看,有些人打架的时候发狠,眼睛血红血红的,就想拿刀去捅人家。如果人一动这个念头就呈现了动物相,就像动物世界里面狮子追着兔子咬,吃的时候眼睛会显得通红!还有魔鬼吃人的时候瞪大眼睛也是没有仁慈之心的。 大家到寺庙、道观的时候,看到一些佛祖和神仙的相都是慈眉善目的,那种光是柔和、仁慈的,让人感觉到温暖,让人愿意去拥抱,让人感觉抱在怀里很舒服很坦然,就是因为人家佛祖神仙有仁慈之心。从对亲友的仁慈之心,扩展到天下众生的仁慈之心就是人由凡到圣的过程! 所以儒家说“兄友弟恭”,对兄弟的有爱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扩展到更大的爱心,对所有人都有仁爱之心,就不要分彼此了。这就是由凡到圣的过程,这一点也就是佛家所讲的跳出小我,拥抱大我,回归无我的无私奉献的菩萨精神。不跟人家计较得失,默默奉献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五常之中的仁。

《大学》读后感10篇

【篇一】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

曲阜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学校德育文化重建高级研修班 学习心得体会 宁阳第二实验中学王海峰 2017年11月6日在学校李书记和闫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圣人故里曲阜;参加了《学校德育文化重建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这次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首先听取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刘峻杉教授的《唤醒我们生命中的文化基因》、张志坤教授的《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创新》、杭州天杭教育集团邱曙光校长的《规·范·养·成——学校德育的常规工作和主要目的》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的《传统八德》专题讲座;其次是到济宁第二附属小学实地参观学习,并听取了优秀班主任戴荔老师的经验介绍。无论是讲座、实地参观和经验介绍,都让我受益颇多,学到了更多德育工作中切切实实能用到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专题报告 (一)刘峻杉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解了仁义礼智信五德体系的德育价值。 1、仁义礼智信五德体系的早期起源 2、四种方式论五德 3、五德体系与其他美德体系的比较 4、仁义礼智信五德体系的教育应用 (二)张志坤教授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让教育在仪式里发生意义。

1、仪式与仪式教育 2、仪式的德育意涵 3、仪式的美育功能 4、学校仪式教育的表现与分析 5、我们如何做好仪式教育 6、思考与展望 (三)邱曙光校长经验丰富从规、范、养、成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德育的常规工作和主要目的。 1、规——要有一个好的规则 2、范——要有一个好的示范 3、养——要有一个好的“调养” 4、成——要有一个好的成果 (四)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周海生教授,从德、礼、孝三个方面解读了中国的精神风貌。 1、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精神基因传承工程,是人格养成教育 2、八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建设的思考 四位专家讲座都立意深刻讲解精彩。刘峻杉教授的道为根、德为干、五德为枝,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突出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根本作用。张志坤教授的虔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仪式对于我们的生活、集体的构建和社会的安稳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人来说,首先,通过仪式内在的行为模式,人们能够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可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 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 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 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忠孝廉耻勇

《大学》读后感10篇

《大学》读后感10篇 【篇一】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

心得体会: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发展轨迹(最新)

心得体会: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发展轨迹(最新)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和优秀道德精神。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一般认为,随着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逐步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之策,在东汉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仁谊(通义)礼知(通智)信五常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传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古代思想界归纳的五个核心价值理念,其由来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与嬗变的过程。 一、“仁义礼智信”的提出与确立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德目被分别提出和确立的阶段。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相连,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既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的儒家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其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二、“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 首先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的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在《孟子》一书中,“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共出现两次。

“仁义礼智信”的真正涵义

。:“仁义礼智信”的真正涵义 自古以来,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什么叫五常?作为常人,需要守住这最基本的五种要求它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而更有深刻的内涵! “仁”的涵义 何谓仁?大忠大爱是为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做人要有爱心、仁厚之心、仁慈之心,不然,对人发狠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发狠。拿刀去割人家皮肤很残忍,如果拿刀去捅人家就更加残忍。大家可以看,有些人打架的时候发狠,眼睛血红血红的,就想拿刀去捅人家。如果人一动这个念头就呈现了动物相大家到寺庙、道观的时候,看到一些佛祖和神仙的相都是慈眉善目的,那种光是柔和、仁慈的,让人感觉到温暖,让人愿意去拥抱,就是因为人家佛祖神仙有仁慈之心。从对亲友的仁慈之心,扩展到天下众生的仁慈之心 就是人由凡到圣的过程! “义”的涵义 何谓义?大孝大勇是为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义者宜也,。你欠人家钱,人家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你现在有钱了不还,假装忘记了,被人家追问的时候还耍赖,这就是不义。这种不义之人容易得皮肤病,因为他没有脸啊!这人耍赖成这样怎么能有脸呢?忘恩负义啊!在你困难或是身心疲惫的时候,人家敞开胸怀帮助你、把你接到家里来给你东西吃、用暖语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700字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700字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那么仁义礼智信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700字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仁义礼智信”,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我国的千古圣人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孔子所倡导发展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虔诚遵循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溶铸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传统美德的“仁”,作为做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来倡导,强调“仁”应体现于日常人伦的一点一滴之中:对人,要“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己,要“修己以敬”,“刚毅,木讷”;对事,要坚持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甚至“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仁由己”,仁不是从外部客观得来,而是由主观努力所具有,人的一生,应是一段依于仁,行于仁,实现仁的旅程。 传统美德的“义”,作为理想人格的根本特征,是君子

内在的本质,她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孔子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行义以达其道”,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义,自身具有不为功利价值决定的独立的价值,在义利问题上,孔子主张应遵循“见利思义”的道德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传统美德的“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孔子倡导“克己复礼”,其“礼”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仁”、“恭”、“敬”、“让”、“情”等方面。孔子认为,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人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表现,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建设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 传统美德的“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孔子提倡的“知”(智),主要是一种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他认为“仁”与“知”互为前提,都是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择不处仁,焉得知”、“未知;——焉得仁”。孔子还把“知”作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社交礼仪学习心得体会6篇

社交礼仪学习心得体会6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社交礼仪。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现在的大学生都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别人处在平等位置,以前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已经不存在.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因此我们之间建立真挚深厚的友情. 事实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

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总之,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以上是以个人角度来看的。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部分。凡是较大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其他企业合作成功的关键,所以学习社交礼仪,不仅是时代

忠孝仁义礼智信24个字(最新)

一、【伯禽趋跪】 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原文】 周伯禽、随康叔三见周公。三被笞。以问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桥木。北山之阴有梓木。盍往观。伯禽见桥高而仰。梓卑而俯。还告商子。曰。桥者父道。梓者子道。明日。伯禽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实开礼教之源。且尝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以礼天下之贤士。其子伯禽未谙礼节。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俾尽乎礼。诚不愧为君子矣。 【白话解释】 周朝初年间时候。有个周公的儿子。名叫伯禽。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商子道。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道。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 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原文】 周宋大水。鲁庄公使吊焉。公子御说。承父命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罪归诸己。则和气致祥。人心欢洽。罪归诸人。则戾气相感。民怨沸腾。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厥后果称贤君。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宋国里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里的庄公就差了人去吊问。宋国庄公的公子名叫御说的。受了他父亲的命。对鲁国差来的人说道。因为了孤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

“仁义礼智信”的真正涵义

国学“仁义礼智信”-—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而更有深刻的内涵!国学教授徐国静老师讲授了“仁义礼智信”的真正涵义,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丰。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 “仁义礼智信”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利于在社会民众心理上树立起对于共同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仁义礼智信”高度概括而又极其简洁鲜明的语言形式,也非常适合于道德教育和宣传。今天,我想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逐一进行简要阐释,作为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一种尝试。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缺少对生命和人性的同情与关怀,就叫做“麻木不仁".儒家认为,“仁"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

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态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 “仁”的精神也就是人性与人道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儒家以“仁”为道德之源,这对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就人的本质、永恒的存在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谐、合作,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冲突、竞争来说,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其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道与人性的价值,都是终极的最高的价值。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政治经济措施的建构与实施,都不能违背人道与人性的原则,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与尊严为代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义”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就是适宜.“义者,所以合宜也。”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今天,我们一方面要赋予“义”以新的具体内容,例如社会公平、公正、公益等,另一方面要重新唤起人们“义”的自觉和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当今社会,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义”当回事,不辨“义"与不“义”,也是重要的内因,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

韩流的含义

韩流的含义 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的一种形象说法,它最早出现于围棋界,原意为韩国流,简称韩流是谐音于“寒流”,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前五年,围棋韩国流盛行一时,在国际大赛上频频夺冠,因此被当时的围棋界称“韩流”。之后又被引用到足球和音乐娱乐领域,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韩流是以通俗,时尚为特征的大众文化。但作为一种文化表象,它却有着其深层的文化渊源,表征着韩国文化的混合型特征。韩国文化在其发展与成熟的历程中,既有选择的接受了其他文化的元素,有承袭了自己的传统,融合了多种他文化,从而构建出今天韩国自身的独特文化,我们称之为融合文化。 韩流的由来 一.韩国的传统文化 韩国的传统文化别具特色,被韩民族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今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流首先源自韩国传统的民风民俗。 “器物文化和行为文化” 1.在典型的传统韩国家庭里。看不到椅子和床铺,日常饮食起居都在地炕上进行,称之为 地炕文化。 2.韩国泡菜,韩国烧烤,拌饭,打糕等韩国食品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料理。 3.拔河,掰腕子,跳绳,荡秋千等是传统的韩国游戏。 4.韩流的主流之一就是韩国歌舞,韩民族自古好歌舞。《高句丽传》载:“其俗淫,皆洁净 自喜,暮夜则男女群聚众倡乐。” 5.韩国人豪侠尚武,多情重义,强悍凌厉的古朴民风,也源自上古。《高句丽传》载:“其 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这也许正是今天我们所称道的韩国人的那种所谓的韩国精神之源。 “传统巫俗文化” 除了上述器物文化和行为文化,韩流的另一传统文化就是韩国的传统巫俗,主要是萨满。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来成为萨满教巫师的统称。 最早的萨满文化存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表现在游牧,渔猎,农耕,社交等各项活动中。萨满教是原始宗教,其法师在做法时,都有歌舞伴随,随着时间推移,萨满教法师愚神的歌舞内涵已经渐渐模糊,而其独特的歌舞表演形式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起源于我国北方的韩国,其洒满传统历史悠久,在韩国人的行为体系和深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如清代使朝者阿克敦在《奉使图》中所言:“朝鲜好鬼,而不重(僧,道)二氏,春秋祀者惟孔子,关帝而已。”记录了朝鲜王朝抑佛扬儒政策之外,在民间盛行的巫俗。由于萨满传统没有独立的组织和公认的经典。这种非体制的特点使得洒满传统只能借助其他文化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文化用俗话说就是“跳大神儿”。萨满跳神是宗教,民俗,艺术的综合体,不但包括原始宗教,而且还包括了原始艺术。在整个萨满祭司过程中,粗犷的音乐,豪放的舞姿,纯朴的诗歌是后来民族传统艺术的源头之一。发展到今天,萨满祭司成为天人合一,神人相娱的文化活动。如果想亲身体验了解萨满文化可以在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