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1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42.07 KB
- 文档页数:6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2. 了解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及特点。
3.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和高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或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而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了解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4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2)将甲、乙、丙三只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钠石灰,塞紧瓶塞。
(3)观察并记录三只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4)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中。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5ml。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4. 对比实验:(1)取小白鼠2只,一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另一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作为实验组。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1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小组成员:1、请给出本实验的五个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2、请指出临床上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①血氧分压PO2:又称血氧张力,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越多,血氧分压越高。
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正常约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反映内呼吸状态,正常约为40mmHg。
②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全氧合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氧结合的能力。
③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为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
④血氧饱和度SO2: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血氧容量。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6、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
发病机制: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过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出现发绀症状。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及氧饱和度均降低。
7、血液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举例?原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发病机制: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毛细血管床中的平均血氧分压较低,血氧不易时放入组织。
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8、循环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全身性或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发病机制: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组织供氧不足。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9、组织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ATP生成减少,携氧、供氧能力下降。
实验四几种常见的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1.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中呼吸的反应和皮肤、粘膜及内脏的颜色变化,从而掌握缺氧的分类和特点,同时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解救方法。
2.观察低温及氯丙嗪、普萘洛尔等药物对动物耐缺氧力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因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可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将动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使其吸入气中的氧分压逐步降低以复制低张性缺氧模型。
低张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正常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约为26g/L,低张性缺氧时动、静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时,可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紫绀。
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10倍,当吸入气中含有0.1%CO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为碳氧血红蛋白(HbCO)。
HbCO不能与O2结合,同时还可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O2不易释放,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当血液中的HbCO增至50%时,动物可迅速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此时,动物的动脉血含过多的HbCO,其皮肤、黏膜呈HbCO的樱桃红色。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素中的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Fe3+因与羟基结合牢固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或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Fe2+中有部分氧化成Fe3+,剩余的Fe2+虽能结合氧,但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
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探讨病理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及其耐受性。
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分析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进一步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结果1.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呼吸幅度增大,肺通气量增加。
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呼吸频率进一步加快,肺通气量显著增加。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使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来代偿缺氧。
2.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出现兴奋和抑制现象。
初期,小鼠表现为精神亢奋、活动增加;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小鼠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现象。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缺氧对血液颜色的影响在乏氧性缺氧条件下,小鼠的血液颜色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小鼠的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即发绀。
这表明乏氧性缺氧导致机体缺氧程度加重,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4.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个体差异:实验中发现,较小的小白鼠因个体发育不完全,大脑对呼吸中枢更不敏感,故其缺氧能力常大于较大的小白鼠,即存活时间更长。
(2)缺氧瓶的密闭性:缺氧瓶的密闭性越好,进入其中的氧就越少,小白鼠存活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3)钠石灰:钠石灰用于吸收瓶中CO2以排除CO2的干扰。
实验中发现,钠石灰不能有效地吸收CO2,使瓶中存有低浓度CO2,从而促进呼吸,导致本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比前几个班各组的更长。
三、结论1. 乏氧性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使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来代偿缺氧。
2. 乏氧性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小鼠出现精神亢奋、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现象。
3. 乏氧性缺氧导致机体缺氧程度加重,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出现发绀现象。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观察和记录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4.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发生部位,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血氧含量降低所致,如高山反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或性质改变所致,如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所致,如氰化物中毒、窒息等。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和记录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体重20克左右)4只。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将甲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密封瓶口。
c. 将乙组小鼠放入另一个缺氧瓶中,瓶内加入相同量的钠石灰,并加入一定量的甲酸和浓硫酸,密封瓶口。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2. 血液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5%硝酸钠溶液0.5ml,造成贫血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1%氰化钾溶液0.5ml,造成氰化物中毒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缺氧是指生物体在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或缺乏时的一种生理状态。
缺氧类型主要有海拔缺氧、水下缺氧、组织缺氧和高原缺氧等。
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是潜水员、登山者、高原居民等经常面对的重要问题。
海拔缺氧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如登山活动中,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分压降低,导致氧气摄取减少,进而引起缺氧的状态。
海拔缺氧的严重程度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对缺氧的反应主要是心率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但血压通常保持稳定。
呼吸系统则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增加氧气摄取。
另外,饮食、年龄、体质、运动能力等因素对海拔缺氧的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水下缺氧是指潜水员在长时间潜水期间由于水中氧气供应有限,导致体内氧气消耗过大,最终出现缺氧的状态。
水下缺氧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呼吸系统频率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等。
而潜水员的缺氧耐受性主要与个体的体能、兴奋剂使用、气体混合物种类、潜水深度和时间、潜水技巧等因素有关。
另外,心血管状况、心肺功能和红细胞数量对缺氧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组织缺氧是指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在供氧不足时出现缺氧现象,通常发生在心肌、脑组织等高度依赖氧气供应的组织。
造成组织缺氧的原因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贫血等。
缺氧对组织的影响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代谢紊乱,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影响组织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组织本身对氧气需求量、血液供应情况、氧气传递能力等。
高原缺氧是指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在较低气压和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缺氧状态。
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适应与代偿。
高原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适应反应,包括增大呼吸器官容积、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心肺功能等。
影响高原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遗传背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经验、身体适应能力等。
总的来说,缺氧耐受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个体的生理状态和遗传背景等。
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低张性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呼吸、皮肤粘膜颜色等机体机能变化。
观察不同年龄,不同的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
【实验方法】本实验通过两只其他条件相同的成年小鼠分别注射注射可拉明(中枢兴奋剂),乌拉坦(中枢抑制剂)达到不同中枢兴奋状态的目的;取其他条件相同的一只乳鼠,一只成年小鼠以达到不同年龄的观察条件。
【实验步骤】①将两只注射过试剂的成年鼠、一只正常成年鼠和一只正常乳鼠分别放入四个相同的广口玻璃瓶中,全部塞好橡胶塞,并且四个瓶子以橡胶管相通相连。
②上述操作一旦完成,马上开始计时。
③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包括呼吸频率,唇色,活动。
每5min观察一次,并做记录,以便比较。
【实验结果】(1)不同中枢兴奋状态的小鼠缺氧耐受性(2)根据观察,正常成年小鼠比乳鼠死亡时间早。
(二)血液性缺氧【实验目的】复制常见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呼吸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机能变化。
【实验方法】两只其他条件相同的正常成年小鼠,一只从腹腔注射一定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另一只装入玻璃广口瓶中,瓶中通入化学反应生成的CO气体。
【实验步骤】①将注射亚硝酸钠的小鼠放在实验台上,密切观察其生命活动状况;②另一边,在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HCOOH溶液3ml,浓硫酸2ml左右,塞紧试管,将试管下的酒精灯点燃,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广口瓶中。
③密切观察瓶中小鼠的生命活动情况,一旦发生抽搐的情况,就停止通入气体。
④待两只老鼠都死亡后,进行尸体解剖,取出肝脏,观察颜色。
【实验结果】【实验讨论】1.结合实验结果,说出不同中枢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是怎样的?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减弱代谢,降低耗氧量,所以增强了缺氧耐受能力;反之,呼吸中枢兴奋,代谢增强,需氧量高,缺氧耐受能力越差。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方法::本实验从缺氧的不同环节入手通过密闭装置、注射亚硝酸钠、氰化钾等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病理模型,观察呼吸变化及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
实验通过动物的不同代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动物所处环境温度,观察动物的缺氧耐受性。
结果:乏氧性缺氧和亚硝酸盐分别会引起机体氧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机体产生重大损伤。
【关键词】缺氧类型;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
Anoxia typ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hypoxia tolerance【Abstract】Objective:Copying different types,different types of oxygen model when observed oxygen breathing rhythms change rule and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of skin mucous membrane;Observe different condi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age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ypoxia tolerance;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ypothermia therapy hibernate; Master control experiment and contro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mportance.Methods:from this experiment is the different step of oxygen by airtight device,injection sodium nitrite,QingHuaJia reproduced mice anoxic,blood oxygen deficient of oxygen pathology sex hypoxia,organised model,to observe the changes and breathing color change skin mucous membrane.Experiment through metabolism,the different anima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animals, observing animals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f oxygen tolerability.Results:Lack of oxygen of oxygen and nitrite can cause the body respectively from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hemoglobin and methemoglobin hematic disease,to the body to produce significant injury.【Keywords】anoxia type;Anoxia tolerance;Influencing factors.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缺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被置于缺氧环境中,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中生活。
实验组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缺氧环境中。
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以及组织样本。
结果与讨论1. 缺氧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改变。
他们的活动减少,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甚至出现晕厥的症状。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保持正常的行为表现。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行为受到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所致。
2. 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们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增加。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理指标保持稳定。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生理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
3. 缺氧环境对小鼠组织样本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组织样本发生了明显变化。
肺组织中出现充血和水肿,心肌组织中出现坏死和纤维化。
而对照组小鼠的组织样本保持正常。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组织结构受损,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环境对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样本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代谢异常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
因此,保持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对于维护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缺氧耐受性的调节机制,寻找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关键因素。
这有助于开发针对缺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缺氧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缺氧环境对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不同浓度的缺氧环境,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生长速度和代谢产物等指标,分析缺氧环境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1. 在低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速度略有下降,但形态基本正常,代谢产物无明显变化。
2. 在中等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形态出现异常,代谢产物发生改变。
3. 在高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停滞,形态严重异常,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
二、实验结果分析1. 低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速度略有下降,但形态基本正常。
这可能是因为低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仍能通过调节细胞呼吸和代谢途径来适应缺氧环境,保证细胞正常生长。
2. 中等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形态出现异常,代谢产物发生改变。
这表明中等浓度缺氧环境对细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细胞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应对缺氧环境:(1)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氧气消耗,从而缓解缺氧状态。
(2)激活厌氧代谢途径,利用乳酸、酒精等无氧代谢产物来维持细胞能量供应。
(3)改变细胞形态,提高细胞表面面积,增强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3. 高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停滞,形态严重异常,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
这表明高浓度缺氧环境对细胞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细胞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应对缺氧环境:(1)细胞呼吸几乎停止,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细胞生长停滞。
(2)细胞代谢途径发生紊乱,乳酸等无氧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细胞内环境失衡。
(3)细胞形态发生严重异常,细胞器功能受损,细胞无法正常进行生命活动。
三、实验结论1. 缺氧环境对细胞生长和代谢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细胞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2. 低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呼吸和代谢途径来适应缺氧环境,保证细胞正常生长。
3. 中等浓度缺氧环境下,细胞生长速度下降,形态出现异常,代谢产物发生改变,表明细胞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三、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营养、锻炼、环境温度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代谢耗氧率与机能的代偿能力。
(一)、代谢耗氧率:基础代谢高、增加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低。
如:发热、机体过热、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环境温度等。
基础代谢低、降低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高。
如:体温降低、CNS抑制,低温麻醉等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以延长手术所必需阻断血流的时间。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1、机体轻度缺氧、慢性缺氧通过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
通过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能提高利用氧的能力。
2、心、肺疾病及血液病者对缺氧耐受性低,老年人因为肺和心脏的功能储备降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减少、外周血液红细胞数减少,以及细胞某些呼吸酶活性降低等原因,均可导致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下降。
3、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
轻度的缺氧刺激可调动机体的代偿能力。
如登高山者采取缓慢的队梯性的上升要比快速上升者能更好地适应。
慢性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即使很低仍能维持正常活动,而急性失血使血红蛋白减少到同等程度就可能引起严重的代谢机能障碍。
选定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到两个,根据我们刚才讲的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表格设计等等。
经老师检查后,再动手完成实验。
四、实验讲解(一)、实验目的: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低张性缺氧的表现。
设计实验,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科研设计原则。
(二)、实验动物:周龄鼠、成年鼠、老年鼠(三)、实验器材与药品小白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测耗氧量装置原理:小白鼠在密闭的缺氧瓶内不断的消耗氧气,而产生CO2。
CO2 被钠石灰吸收,瓶内的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产生负压,当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相连时,装置内的移液管内的液面因瓶内负压而上升,量筒内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消耗氧总量(缺氧瓶周用凡士林密闭)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方法与原理:将测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的全部管道充满水,并向量筒加水至刻度,将缺氧瓶上的两橡皮管全部打开,其中之一与装置相连,装置内水因虹吸作用吸入缺氧瓶内,待瓶内全部充满水时,立即夹紧装置的弹簧夹,读出量筒上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缺氧瓶内的空气容积。
实验二实验性缺氧及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1.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动物模型。
2.观察年龄、代谢耗氧率等因素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实验原理】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当大量血红蛋白与CO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便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
另一方面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导致HbO2释放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
因为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CO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
氰化物进入体内后,可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成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均正常,因为组织不能利用氧,因此静脉血氧含量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故皮肤、粘膜多呈玫瑰红色。
代谢耗氧率是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的重要因素。
基础代谢率高时,机体耗氧多,对缺氧耐受性差。
体力活动等可增加耗氧量,也使机体对缺氧耐受性降低。
而低温、神经系统抑制能降低机体耗氧,对缺氧耐受性增强。
本实验通过置动物于密闭环境、使动物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腹腔注射过量亚硝酸钠及氰化钾等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探讨不同缺氧条件下,机体代偿性反应的机制。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活动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缺氧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指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导致的缺氧。
2. 血液性缺氧:指因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主要研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并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家兔2. 实验仪器:缺氧瓶、恒温水浴箱、呼吸计、血氧饱和度计、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放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2)观察并记录两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几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吸入。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随着氧分压的降低而逐渐缩短。
(2)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活动状态逐渐减弱。
(3)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注射亚硝酸钠溶液的小白鼠,其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2)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缺氧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缺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 观察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4.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低张性缺氧:指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细胞缺氧;2. 血液性缺氧: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或功能异常,导致氧运输能力下降;3. 组织性缺氧:指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
本实验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若干;2. 实验仪器:缺氧瓶、恒温水浴箱、氧气分析仪、电子天平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动物模型的复制:(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然后通入氮气,使瓶内氧气浓度降低至约10%。
(2)血液性缺氧: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观察两组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
(3)组织性缺氧: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氰化钾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
2. 观察指标:(1)一般状况:观察动物的活动、呼吸、皮毛等变化;(2)呼吸功能:测定动物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指标;(3)血液指标:测定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4)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减少、皮毛松散等症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2. 血液性缺氧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减少、皮毛松散等症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3. 组织性缺氧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减少、皮毛松散等症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本实验从缺氧的不同环节入手通过密闭装置、注射亚硝酸钠、氯丙嗪等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病理模型,观察呼吸变化及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
实验通过动物的不同代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动物所处环境温度,观察动物的缺氧耐受性结果第一组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鲜红色,而未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咖啡色;第二组用冰浴和氯丙嗪处理过的小鼠比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强结论亚硝酸钠能造成机体中毒,亚甲基蓝有解毒作用;氯丙嗪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降低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时,其代谢速率降低,组织细胞耗氧少,从而加强机体的缺氧耐受性【关键词】缺氧亚硝酸钠亚甲基蓝氯丙嗪中枢神经系统温度耐受性【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技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1]。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1.1实验对象:小白鼠1.2药品和试剂:亚硝酸钠溶液、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氯丙嗪1.3实验器材:量筒、广口瓶、移液管、鼠笼、注射器2.实验方法2.1 去小鼠四只,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一组,另外两只为另一组。
2.2第一组: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编号为1、2号,1号小鼠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0.2ml;2号小鼠同样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
缺氧的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二、观察指标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粘膜和肝脏颜色改变三、方法与步骤(一)乏氧性缺氧1. 取钠石灰少许(约5g)和1只小鼠放入密封广口瓶内,观察和记录动物缺氧前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皮肤和口唇颜色。
随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 动物尸体留待其他缺氧实验完成后,再依次打开腹腔,观察和比较血液和肝脏颜色。
(二)血液性缺氧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将1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可用酒精灯稍加热,加速CO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免液体沸腾。
如果CO产生过多过快,则动物迅速死亡,而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随后立即取其中 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 l%亚甲蓝溶液0.3 ml,另 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观察指标方法同上。
比较 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三)氰化物中毒性缺氧(1)取小鼠 1只,观察正常指标后,腹腔注射0.l%氰化钾 0.2 ml。
(2)观察2只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及死亡时问。
1、将测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的全部管道充满水,并向量筒加水至刻度,2、将缺氧瓶上的两橡皮管全部打开,其中之一与装置相连,3、装置内水因虹吸作用吸入缺氧瓶内,待瓶内全部充满水时,立即夹紧装置的弹簧夹,4、读出量筒上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缺氧瓶内的空气容积。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8~22g小鼠,新生鼠;500Iml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个, 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
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亚甲蓝,冰。
三、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氯丙嗪处理)i.缺氧处理取2只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小鼠,观察正常呼吸频率(次/10s),并注意其呼吸深度。
观察活动等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
取两只小鼠,标记为A、B,A腹腔注射0.3ml氯丙嗪;B腹腔注射0.3ml生理盐水。
ii.将2个广口瓶口瓶塞所连的移液管分别插入2个大量筒a、b中,记录液面最低点数据va1, vb1。
a广口瓶加入钠石灰,b广口瓶加入等量的钠石灰,,将两只小鼠分别同时放入广口瓶a、b中,插塞紧橡皮塞。
记录量筒液面下降量及小鼠的反应状况和存活时间。
2亚硝酸钠中毒i.亚硝酸钠处理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呼吸频率及皮肤黏膜颜色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0g/L亚硝酸钠0.2ml,其中1只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0g/l亚甲蓝0.2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0.2ml作为对照。
ii.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小鼠猝死后解剖小鼠尸体,取出肝脏至于滤纸上,观察记录2只小鼠血液、肝脏的颜色。
四、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乏氧性缺氧:va1=0 ml, va2=3.6ml vb1=ml,vb2=4.5 mlva1- va2=3.6 ml vb1- vb2=4.5 mlta=27min tb=27min小鼠A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713小鼠B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911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青紫色(紫绀)2. 亚硝酸钠中毒: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色变为咖啡色(青石板色);另一只小鼠用亚甲蓝解救后,血液、肝脏颜色仍为红色。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小组成员:1、请给出本实验的五个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2、请指出临床上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①血氧分压PO2:又称血氧张力,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越多,血氧分压越高。
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正常约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反映内呼吸状态,正常约为40mmHg。
②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全氧合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氧结合的能力。
③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为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
④血氧饱和度SO2: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血氧容量。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⑤氧解离曲线:PO2与SO2之间的关系曲线,S型。
血氧饱和度变小,氧解离曲线右移。
⑥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反映Hb与氧的亲和力。
3、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年龄、身体机能和代谢状态、营养、锻炼等都是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总的来说就是耗氧过大(供氧不足)及用氧障碍两点。
4、请简要归纳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急性缺氧由于机体来不及代偿而较易发生功能代谢障碍,慢性缺氧时通常既有代偿性反应又有损伤性反应。
呼吸系统主要是代偿性肺通气量增加;循环系统主要是心排出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肺血管收缩和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向组织释氧能力增强;神经系统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丧失;细胞、组织主要是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强5、缺氧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血液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6、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
发病机制: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过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出现发绀症状。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及氧饱和度均降低。
7、血液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举例?原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发病机制: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毛细血管床中的平均血氧分压较低,血氧不易时放入组织。
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8、循环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全身性或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发病机制: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组织供氧不足。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9、组织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ATP生成减少,携氧、供氧能力下降。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10、临床上常见的失血性休克,心力衰竭属于哪种类型的缺氧?均属于循环性缺氧,为缺血性缺氧。
11、实验分组是动物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本实验应该如何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小鼠编号标记可以使用化学药品涂染法。
①、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况、体温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时,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氯丙嗪加冰浴组,每组10只小鼠。
②、研究CO中毒(血液性缺氧)皮肤黏膜颜色变化时,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0只随机分成CO 组、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③、研究亚硝酸钠中毒(血液性缺氧)皮肤黏膜颜色变化时,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0只随机分成亚硝酸钠加生理盐水组、亚硝酸钠加亚甲蓝组,每组10只小鼠。
12、实验动物的分组原则是什么?①、随机分配。
使每只动物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去,以避免各组之间的差别,影响实验结果。
②、建立对照组13、本实验最少有效样本数据数?1014、每组安排多少实验动物才能满足统计学分析的要求?数据是计量资料,统计方法为t检验,每组安排至少10只小鼠。
15、如何用目视法测小鼠的呼吸频率?该法有何缺陷?观察小鼠呼吸时腹部的起伏。
观察时容易受到小鼠活动的影响,且正常小鼠的呼吸频率163(84~230)次/分,计数时容易弄错。
16、如何改进小鼠呼吸频率的测定方法?如图,使用内径细长的移液管,观察液面的升降,一次升降即小鼠的一次呼吸。
图117、处死小鼠方法?【实验教程p165】脊椎脱臼法: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后拉,同时左手拇指与食指用力向下按住鼠颈,将脊髓与脑髓拉断,鼠立即死亡。
断头法:在鼠颈部用剪刀将鼠头剪掉,鼠因断头和大出血而死。
打击法:用手抓住鼠尾并提起,将其头部猛击桌角,或用小木槌用力敲击鼠头,使鼠致死。
18、复制动物低张性缺氧模型的实验方法有哪些?①将动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使其吸入气中的氧分压逐步降低。
19、缺氧瓶内放置钠石灰的目的是什么?这对缺氧机制的分析有何意义?吸收CO2。
意义:防止酸中毒,排除干扰因素。
20、低张性缺氧时,动物的皮肤黏膜、血液和肝脏呈现何种颜色?为什么?皮肤黏膜、肝脏呈现青紫色,血液呈蓝紫色。
低张性缺氧为乏氧性缺氧,即供氧不足引起,血氧含量、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均降低,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呈现青紫色。
21、复制动物血液型缺氧模型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①CO中毒: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10倍.当吸入气中含有0.1%的CO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为碳氧血红蛋白(HbCO)。
HbCO不能与O2结合,同时还可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
使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O2不易释放,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当血液中的HbCO增至50%时,动物可迅速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此时,动物的动脉血含过多的HbCO,其皮肤、黏膜呈HbCO 的樱桃红。
②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亚硝酸盐可使血红素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或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部分氧化成三价铁,剩余的二价铁虽能结合氧,但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
低浓度美兰为还原剂,可抑制氧化剂的中毒反应。
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中毒时,如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0%,就可出现缺氧表现,当血液中HbFe3+OH 达到15g/L,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颜色。
达到30%~50%,则发生严重缺氧。
22、耗氧量如何测量?耗氧率如何计算?耗氧量:如图1所示的缺氧瓶、移液管及量筒内的水构成一闭合空间。
小鼠在缺氧瓶中不断消耗氧气,其产生的CO2被钠石灰吸收,瓶内气压逐渐降低而产生负压,移液管内因瓶内负压而上升,而量筒内的液面却下降,量筒内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小鼠的耗氧量。
鼠死后从量筒上读出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小鼠的总耗氧量。
23、本实验的耗氧量测定方法存在什么不足?对耗氧量和小鼠耐缺氧时间的测定有何影响?移液管内液体产生的压力会对瓶内气压造成影响,耗氧量和小鼠耐缺氧时间均会减少。
24、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机制是什么?应用:低温麻醉!人工冬眠!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抗精神病、镇吐等作用。
它能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节失灵,出现镇静、嗜睡等情况,增强缺氧耐受性。
25、低温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缺氧耐受性有何影响?对临床治疗有何指导意义?减弱生理代谢,减少耗氧量,所以会增强缺氧耐受性。
指导意义:缺氧耐受性差的病人使其处于低温状态中,并适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锻炼其缺氧耐受性。
26、动物CO中毒的机制是什么?CO中毒动物的皮肤黏膜、血液和肝脏呈何种颜色?为什么?CO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理是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中毒后皮肤黏膜与肝脏呈现樱桃红色,因为CO中毒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不降低。
27、动物亚硝酸钠中毒的机制是什么?亚硝酸钠中毒动物的皮肤黏膜、血液和肝脏呈何种颜色?为什么?中毒的机制是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
中毒后皮肤黏膜、肝脏呈现青石板颜色,静脉血呈现蓝紫色。
因为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红蛋白不结合氧,血氧含量降低,血液失去红色。
28、美兰腹腔注射可解救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机制是什么?美兰是亚硝酸钠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回复正常输氧功能。
29、各种类型缺氧的小鼠是否均可以出现发绀?低张性缺氧皮肤黏膜呈现紫绀;循环性缺氧皮肤黏膜呈现苍白发绀;血液性缺氧皮肤黏膜呈现苍白、咖啡色、樱桃红色;组织性缺氧皮肤黏膜则呈现鲜红色。
30、本实验采用何种实验设计方法?完全随即化设计。
将每个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对照组和各水平组(处理组)。
该设计的优点是设计和处理比较简单,分组时可以用抽签法,也可以用随机数字表来解决。
31、本实验有哪些非处理因素?如何控制非处理因素?室温、湿度;小鼠性别、年龄、体重、代谢状况、活动性;注射药物的量、钠石灰的量,装置的密闭性。
控制实验在同一地点、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小鼠的性别控制为相同,年龄、体重、代谢状况、活动性控制为相似,注射药物的量根据每只小鼠的体重而定;实验装置保持完全密封,放入相同质量的钠石灰。
32.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有哪些?①小鼠的活动情况,耳、尾、口唇的颜色②小鼠的总耗氧量③呼吸频率(次/10s)、深度④皮肤、肝、肺、血液颜色⑤存活时间33.本实验的结果数据采用哪些统计描述指标?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率以±S表示。
(均数和方差)34本实验的结果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哪种统计方法?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率用student’s t-test方法,小鼠存活率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Chi-square test (卡方检验)。
35.为什么不直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耗氧量来比较对缺氧的耐受性?缺氧耐受性的观测指标是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死亡时间,缺氧耐受性好的死亡时间延长,密闭的空间内,耗氧量无法体现死亡时间,且受到小鼠体量的影响,用耗氧率来描述缺氧耐受性才是恰当的。
36为何不能只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时间和耗氧率的均数差异来得出缺氧耐受性改变的结论?应该作何统计处理?实验是完全随机化设计,仅凭均数差异不能排除抽样误差。
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
37.如果让你来设计“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研究,你会如何设计?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机体的代谢、功能状况以及锻炼适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