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教以生为本。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师生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改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
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融入了课堂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
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
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
比如有一次教时,我让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
”当时大家都楞了一下,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新课改下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给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课改教学中总结出几点上好初中语文课的有效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
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特别是对胆怯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尊重学生。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看孩子”,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的普通一员,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共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来自于教师的一个微笑,一种自信、信任的目光和一句亲切的话语。
二、丰富语言,增强感染力1.注重阅读。
课本中很多阅读链接都是有意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的,这也是在教师广泛的阅读面基础上,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或朗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通过课外的阅读,巩固和运用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些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方法、感悟的方法。
2.重视语言运用。
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一塌糊涂。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越通俗越好,且简明扼要,这样不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心烦,没兴趣听课,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语言简洁、形象、直观、富于启发性,忌语言拖泥带水或前言不搭后语,漫无边际。
三、巧妙设计,精彩提问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要新颖,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有了精彩的开头和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还不够,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容忽视。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推动学校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新课改的背景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1.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情感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改倡导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求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的交叉传递和综合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鼓励多元评价新课改倡导多元评价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来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3.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情感交流的启发、文学创作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
四、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策略和方法1.整合资源,打造优质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打造优质课程。
新课标引领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讨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事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新课标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基于此,本文将以“新课标引领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讨”为题,就该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1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将大单元教学理念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
大单元教学模式指的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每一个主题都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进而通过该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
另外,大单元教学模式还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来创新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大单元教学概述所谓的大单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教师将一个单元或者多个单元进行整合,并根据这个单元或者多个单元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
通过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单个课文为单元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1]。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
万事开头难,若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同样,若想让一节课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应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进行备课,提前模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以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向学生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以便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
首先,做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用一个小小的故事来介绍课文的作者,也可以通过近期比较热点的内容引出课本内容,当然也可开门见山,直接介绍所学内容。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的习惯,交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再次,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课后巩固
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是必须的,但并不提倡“题海战术”。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在于查缺补漏,而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难度和作业量,在学生进行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相应锻炼并且有所收获。
另外,语文向来是极具魅力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课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其对文学的渴望。
教师一方面应大力提倡学生多看课外书,从各个方面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文学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找一些有意思的历史事件或名家趣事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渴望。
原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熟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 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准备•教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教具:黑板、粉笔、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出示一段摘自课文的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阅读理解训练选择一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粗读和细读,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文本分析与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观察能力。
4.写作训练选择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思路和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与提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方法。
五、教学延伸通过作业布置,拓展学生的学习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习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七、教学注意事项•课堂氛围要积极活跃,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需要研究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游戏等手段。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有趣的教学视频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布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种手段,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和积极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训练。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朗读和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开展项目式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多媒体和电子阅读等工具,让学生获取并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综合运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成功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和事物进行新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好奇心。
2.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语文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属于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能否达成,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本文将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指挥学生这个要记、那个要背,“满堂灌”式的教学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以学生为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
因此,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要适应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需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成为了一种形式,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从而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新课改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都在逐渐向着更加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学科教学重心的转变,一些教师和学生反映出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方法。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提高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PPT、影音资料等展示各种形式的语文知识,这样能够直观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利器,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观看汉字书法教学视频、参加语文学习社区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改下,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转变。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作文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写作题材和类型,提供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效率。
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阅读教育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阅读教育在新课改下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然而,许多初中生在阅读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教授阅读技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创设语境,提高学习兴趣新课改强调实际应用和情感体验的融合,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语境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绎文学作品、组织语言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交流,通过分享感受、诗歌朗诵等方式来增加语文学习的情感色彩,提高学习的效果。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更新。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着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探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化和发展,并对如何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一些讨论和思考。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灵活多样,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注重创新,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要通过多种实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课改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作、表达、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三、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改还提倡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更深入的阅读和分析来提高其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采用逐步引导、多次修改等方式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在我国逐渐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考验我国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考验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联系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语文教学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教育领域广泛展开,相关的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也如火如荼。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创新。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去追求和完善这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1 改进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素质提升众所周知,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还处于一种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之中。
学生在学习上以考试成绩高低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与新理念产生分歧,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升学率或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趋于保守,填鸭式以教师中心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大行其事。
在教学方法上的选取不当,评价也较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对老师既有教学方法改进的要求,也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从实际情况看,教学方法的改进重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实践的灵动。
一堂课 45 分钟,只讲 1 分钟的老师不是不好的老师,讲 45 分钟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好老师。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做到有参与的能力、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语文不是一门纯属书本知识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贴近每一个人。
例如汶川地震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畅所欲言的冲动,因此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选用这样回归生活的题材,无疑很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在熟悉的生活题材上求师生的互动,老师把角色定位在引导而不是主导,这样的课堂才可谓探索创新,才是与新教改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的精神相吻合的。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摘要: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的教学。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建议新课改已经推行了近十年,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的教学。
因此,本人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和教材的研究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也给老师们开发利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删等开发利用。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二、进行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尊重学生对教学的不同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读“懂”课文,读出“个性”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基本功。
教科书为师生的个性化阅读搭建了一些平台,如读《风筝》这一课之后,谈谈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读《勇气》这一课后,思考对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女人的勇气,更赞赏哪一种;读《黔之驴》这一课,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等。
教师还应为自己搭建广阔的平台,对老课文要联系现实思考它带给我们的新启示;对新课文最好多读几遍,自己摸其韵味,而不要依赖《教师用书》,更不应受其束缚。
总之,只有真正理解了一篇篇课文,理解了一位位作家,理解了一个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理解了一册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或部分交给学生的一种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合作性教学形式。
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了大班额给讨论互动造成的障碍。
如教《心声》一课时,在预习通读的基础上,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讨论题除了课后思考与练习的两道小题外,还设计了一道:“你碰到过类似李京京、林蓉、赵小祯他们上公开课时的这种情况吗?如果碰到过,你是怎么对待的?”学生讨论异常热烈,连文章中许多内容与形式、情与理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关于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语文,是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素质培养,强调了语文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应有的丰富内涵,展示了语文本身的无限魅力。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改革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主题是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这种新局面,教师不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化修养,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教学。
一、对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有哪些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岗位责任不明确语文是学校教学课程的主要科目之一,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把守对语文教师的征集条件。
然而,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中学,由于师资匮乏。
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同时兼任数学教师、历史教师,甚至是学校的管理人员。
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职位,会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责任表现出混乱与不明确的现象。
2.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评估、自我检讨、自我改进对于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少主动进行教学的反思、检讨、评估和改进,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评以及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
比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课堂上学生反映少,课堂提问不积极,作业上效率低,遇到学生迟到旷课或是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的时候,没有去反思教学模式是否出现问题或是学生是否适应,也没有去找出改善出现状况的方式方法,而是任之发展。
同时,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不善于自我反思,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进行自我提升,这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二、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改进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反思等方面着手,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摘要:推进考试录取机制改革和推进高等教育整体改革,是十九大以来对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的一项全新的奋斗目标。
语文课程作为三大核心课程中最为关键的学科,又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首席课堂,在这一新的课程语境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语文课程的道路,以便为国家梦想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制度研究;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在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沿学科而引起了社会普遍的重视,同时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国初中课程教育的前沿,因而语文教学改革也势必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分不开。
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大变革的背景1.1十九大以来新课改的背景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等教育变革作为"科学技术"变革的核心正在逐渐展开。
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技术不但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也越来越向教育界渗透,随着电脑教学的普及,投影仪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网络教育的发展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初中语文教育也很有必要在这个形势下,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并与崭新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1]。
1.2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已成为十九大以来,中国教育的另一项新目标。
期间间国家教育部也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出台了部分新课改措施和办法,而这一次按照新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对上一次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和进一步解决,而说到底,这一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也就是对中国二十世纪以来教育经历的又一个总结。
二、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现状2.1教学理念滞后初中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相比小学时期的教学任务要重很多,所以语文任课老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每节课进行精心设计,以最快的速度训练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新课改进程中,由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讲课能力也有了较高要求,即教师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并确保讲课涵盖了全部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课堂艺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黄泽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内外朗读训练缺失,对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立足课内朗读,强化方法和技巧指导;立足课外朗读,多读多练,培养语感;同时,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师应当开展不同的朗读方式,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策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强化朗读训练,立足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达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1.课内外朗读训练缺失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朗读训练。
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训练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课文教学,尤其是优美的散文、诗歌教学,强化朗读训练,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教学课时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或者是基本不开展朗读训练,进而导致课内朗读训练缺失。
其次,课外朗读训练不足。
课内外朗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同样重视学生的课外朗读训练。
例如,在语文预习以及巩固复习的过程中强化朗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朗读训练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学生“练”得不足,最终影响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教师对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不足在语文朗读能力的训练方面,除了要多读、多练,教师同样需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唯有学生充分把握了朗读的要领,辅之以多读、多练,多管齐下,方能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语文朗读过程中,节奏、情感、停顿、重音等的把握,都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
然而,就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在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唱读、喊读的现象,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中国教育改革历经多年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程标准”。
这一改革的推出,旨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对诗词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创新语文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目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新课改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借助现代技术和教育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3 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研究和探讨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变革的方向和重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不断深入的实施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的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等加以改进,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呢?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一、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
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
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
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
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
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
“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平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空间。
激活课堂,便打通了交流的通道,营造了有效的活动空间,如何才能激活课堂,释放出师生交流的最大能量,营造出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呢?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的体会是:
一、联系生活,与时俱进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受到教师年龄、阅历、气质、经验、积累等诸多因素影响,“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哈姆雷特”本身又决定了“这一千个”只能是“哈姆雷特”。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研究文本的解读以达成某些共识,是可能和有益的。
以七年级人教版上册为例:本册中选了如《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人生寓言》《我的信念》等文章。
这些文章可以看出新课改强调语文的审美教育、人文熏陶、心理引导、思维训练、语言积累等作用。
教师对文本解读相对以往有了新的要求,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它强调解读文本要与生活联系,要与时俱进。
二、教学生学会合作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
初中语文教学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以解决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问题的问题,将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形成交互的、立体的思维网络,可以生成1+1>2的特殊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自主学习作为先进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广大的教师接受。
长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思维定势。
老师虽极力宣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应独立、自主、自觉、自我负责地学习。
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入手。
让学生产生“我要学语文”的意识,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必须成为独立、自主、被尊重的社会人。
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相待,学生的主人感才能得以确立。
其实学生是有自主成为“参天大树”的心理想法的,但长期以来学生不会自由、自主成长,主要是我们的园丁把学生作为“盆
景”栽培,对他们的心灵给予过多的束缚、控制。
在老师的权威下,学生只好成为被动学习的等待者。
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改变角色,从学生学习的权威者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让学生的成长有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平等地与老师对话、与文本的作者对话,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如学习《木兰诗》时,有的学生认为木兰是替父从军的孝女,尽管笔者认为木兰是巾帼英雄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笔者还是十分赞赏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找证据平等地与老师对话。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主动性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在教师教的方法上下工夫,大胆尝试和探索,寻求契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境探究要求教师创设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愉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开放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的学习。
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迸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联想活跃。
激情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注意运用合作学习时碰到的“部分学生因依赖别人,而导致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的情况,我们要“弄清什么情况下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以解决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问题的问题,将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发学
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
初中语文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目的是追求教学的“活、美、实”,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是活的,它应体现在教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灵活,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是美的,它应体现语言美、意境美、生活美、人生美,能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雅的情操;语文探究性学习更应是实的,它只有建立在教学
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主动探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进而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生活中的语文将会更新鲜,更活泼,更具生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因此,我决定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遨游于语文的海洋之中。
我给学生制订了活动的时间表,利用国庆放假的机会,去收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新鲜活泼的言语现象,去发现社会用语中不规范的言语现象,给学生创造一次漫
游语文世界的机会。
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在课上、课堂外,也是学生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上网查阅资料。
至于在学校、教师组织下走出校园到社区、到街上、到工厂、到农村搞调查、搞宣传、采风只是一种理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很难预测。
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习《陈涉世家》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了
解纪传体史书《史记》。
通过学习,增长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深感自身的不足,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以扎实的基本功,昂扬的斗志,面对新的挑战,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覃秋.“绿色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版).2008(01).
[2]庄振玲.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 文学教育
(下).2008(02).
[3]马晓娜,牟丽红.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01).
[4]陈秉蓉.培养兴趣鼓励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 (04).
[5]吴川玲.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考试周
刊.2008(13).
[6]杜灿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08(12).
[7]包建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探究绽放异彩——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