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自激振荡的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79.59 KB
- 文档页数:4
自激振荡的引起,主要是因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是由多级直流放大器所组成,由于每级放大器的输出及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入都存在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及分布电容,这样在级间都存在R-C相移网络,当信号每通过一级R-C网络后,就要产生一个附加相移.此外,在运放的外部偏置电阻和运放输入电容,运放输出电阻和容性负载反馈电容,以及多级运放通过电源的公共内阻,甚至电源线上的分布电感,接地不良等耦合,都可形成附加相移.结果,运放输出的信号,通过负反馈回路再叠加增到180度的附加相移,且若反馈量足够大,终将使负反馈转变成正反馈,从而引起振荡.。
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系统出现自发的振荡现象。
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自激振荡的研究。
本文将以自激振荡的条件为标题,探讨自激振荡的原理、条件和应用。
一、自激振荡的原理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
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从而加强系统内部的振荡。
当系统中的正反馈机制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1. 正反馈回路:自激振荡必须存在正反馈回路,即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
在这个回路中,输出信号会被放大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引起振荡。
2. 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在自激振荡的条件下,阻尼系数必须小于临界值。
阻尼系数是指系统的阻尼程度,当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时,系统才能产生持续的振荡。
3. 能量输入:自激振荡需要有能量输入,以维持系统的振荡。
能量输入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或系统内部的能量转化。
三、自激振荡的应用1. 电子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电子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和锁相环等。
其中,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自激振荡设备,用于产生稳定的电信号。
2. 生物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生物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钟是一种生物体内部具有自激振荡机制的生物节律系统,能够调节生物体的行为和代谢。
3. 机械工程领域:自激振荡在机械工程中也有应用,如自激振荡阀门。
自激振荡阀门利用流体的自激振荡现象,实现流体的稳定控制。
四、自激振荡的研究和发展自激振荡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自激振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自激振荡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自激振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振荡现象的理解,还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研究自激振荡的机制和条件,可以设计和优化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振荡装置,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结: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自发振荡现象。
它需要满足正反馈回路、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和能量输入等条件。
自激振动原理简介自激振动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由静能源的能量产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周期振动[1]。
在振幅小的期间,振动能量可平均地得到补充;在振幅增大期间,耗散的能量组成,被包含在振动系统中,此时补充的能量与耗散的能量达到平衡而接近一定振幅的振动。
心脏的搏动、颤抖、性周期等一些在生物中所看到的周期现象,有许多是自激振动。
详细内容自激振动系统为能把固定方向的运动变为往复运动(振动)的装置,它由三部分组成:①能源,用以供给自激振动中的能量消耗;②振动系统;③具有反馈特性的控制和调节系统。
振动系统和控制系统间的联系,有纯机械的联系,也有力学的或物理特性的联系。
分析自激振动时,必须研究这种联系和反馈过程,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激振动的特性,提出改进措施。
自激振动的稳定状态由能量平衡确定,即从能源送入振动系统的能量等于系统所消耗的能量。
在这一点上可分为两种情形:如果自激振动的频率是给定的,那么能量平衡的条件就确定自激振动的稳定振幅;如果自激振动的振幅是给定的,那么能量平衡的条件就确定自激振动的频率。
自激励分类自激励分为软自激和硬自激两种。
在前一种场合,系统从静止状态独立地起振。
在后一种场合,为了激励系统,需要给予一定量的起始推力。
自激振动在许多情况下用到负阻的概念。
这个概念和相位关系联系着。
在普通情况下(正阻),电压与电流(或力与速度)同相。
正阻是能量的消耗者。
如果在系统的某一元件上发现电压与电流反相,那么这个元件就可能是振动的源泉,这个元件就是负阻。
自激振动系统分成近似正弦系统和张弛振动系统两类。
第一类的特征是自激振动的波形近似于正弦曲线。
第二类是显著的非正弦波形有时甚至是断裂波形。
在张弛系统里,阀的作用由储能器的两个能量值间的落差表达出来;在一个量值上阀打开,而在另一个量值上关闭。
对自激振动的实际研究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如果自激振动是需要的,就要研究如何得到所需频率,功率和波形的振动;如果自激振动是有害的,就要研究如何设法消除它。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原理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发射机,它负责产生并发射出一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信号。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是一种常见的雷达发射机类型,其原理复杂但却十分重要。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通过激励一个被放大器所放大的信号来产生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是指在无外部激励的情况下,电路器件自身就能产生并保持振荡的一种现象。
在雷达发射机中,自激振荡是指由被放大器的反馈带来的振荡。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的工作原理。
需要了解被放大器的作用。
被放大器是一个放大电磁波信号的器件,比如微波管、晶体管等。
在雷达发射机中,被放大器通常与反馈回路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自激振荡。
当输入信号进入到被放大器时,被放大器会增大这个信号,并将其输出。
输出信号中的一部分会经过反馈回路返回到被放大器的输入端,这就形成了一个反馈回路。
在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中,反馈回路的设计十分重要。
合适的反馈回路可以实现稳定的振荡,确保发射信号频率和功率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反馈回路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元件以及调整它们的参数,比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调试,可以找到最佳的反馈回路设计。
需要考虑信号的输出。
当自激振荡发生时,被放大器会不断地放大信号并输出。
输出信号会被送到天线中,最终转换成电磁波信号发送出去。
这些电磁波信号会沿着一定的路径传播,并被接收接收天线接收。
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就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比如距离、速度等。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是一种重要的雷达发射机类型,通过反馈回路实现自激振荡,产生并发射出电磁波信号。
其工作原理复杂但十分精密,需要合理设计和调试反馈回路,确保稳定的振荡和输出信号。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中,为军事、民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原理自激多谐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频率的谐振振荡信号的电路。
它由一个自激振荡器和一个滤波器组成。
在振荡器中,精心设计的反馈回路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振荡信号经过滤波器后,可以得到所需的谐振频率信号。
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常用于无线通信、医疗设备、音频处理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对于自激振荡器的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振荡元件。
常见的振荡元件有晶体、陶瓷谐振器或者电感、电容构成的LC谐振器。
这些振荡元件的选择与所需的频率息息相关。
在设计自激振荡电路时,需要设计一个适当的反馈回路,以产生正反馈。
这样才能实现电路的自激振荡。
具体来说,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增强原始信号。
这个过程使得电路不断产生能量,并产生谐振振荡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滤波器对振荡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滤波器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例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或者带通滤波器。
滤波器的作用是为了得到所需的谐振频率信号,同时过滤掉其他频率成分。
为了实现多谐振荡,可以在电路中引入多个振荡元件,每个元件对应一个频率。
这样就可以同时产生多个谐振频率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处理后,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
在无线通信领域,这些信号可以用于不同的信道,从而实现同时传输多个信息。
在音频处理中,可以使用这些信号进行声音合成或者音乐演奏。
值得注意的是,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结合各个元件的特性,并且需要进行精确的参数调整。
其中,振荡元件的选择、反馈回路的设计以及滤波器的设置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合理设计和良好调整,才能实现电路的稳定工作和所需的多谐振荡信号。
总结起来,自激多谐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谐振频率信号的电路。
它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产生能量,并通过精心设置的反馈回路和滤波器,得到所需的多谐振荡信号。
这种电路在无线通信、医疗设备、音频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是设计和调整这种电路需要综合考虑振荡元件、反馈回路和滤波器的特性,以确保电路的稳定工作和所需的多谐振荡效果。
自激振动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自激振动是一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激振动的原理、特点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自激振动的定义自激振动是指一个系统在外界激励的作用下,由于某种非线性机制的存在,系统会产生自身增强的振动。
这种振动在系统内部消耗能量,并不再依赖外界能量源。
3. 自激振动的原理自激振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3.1 非线性机制自激振动的关键在于系统中的非线性元件或非线性机制。
非线性元件具有输出并不与输入成正比的特性,例如齿轮传动、气体压力变化等。
当系统中存在这样的非线性元件时,外界激励将导致系统内的非线性机制产生自我激励,进而引发自激振动。
3.2 能量耗散自激振动的原理还在于系统内部的能量耗散。
在非线性机制的作用下,系统内部会产生能量耗散的现象,即能量从系统中流失,从而维持振动的稳定性。
3.3 正反馈效应自激振动的另一个关键原理是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是指振动的幅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形成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
这种循环导致系统产生不断增大的振幅,最终进入自激振动状态。
4. 自激振动的特点自激振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非周期性:自激振动的振动周期并不稳定,振幅和频率都会随时间变化。
•非线性:自激振动是在非线性系统中产生的,具有非线性的特性。
•能量耗散:自激振动是通过能量耗散来维持振动的稳定性,而不依赖外界能量源。
•自激增强:自激振动的振幅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形成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
5. 自激振动的应用自激振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5.1 古筝音乐古筝是一种典型的自激系统。
演奏古筝时,运用指法和琴弦之间的摩擦等非线性机制,产生自身增强的振动,发出美妙的音乐。
5.2 发电机发电机中的震荡器件常采用带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
通过信号的正反馈作用,使振荡器件不依赖外界电源,自行产生电能。
5.3 建筑结构控制在建筑结构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外部力,引发结构内部的非线性机制,从而使结构发生自激振动。
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激振荡是一种常见于电子电路中的现象,通过在三极管和MOS管中引入反馈回路,使得电路产生自身驱动的振荡信号。
本文将重点讨论自激振荡的原理及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三极管和MOS 管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解释自激振荡的概念及其特点。
最后,我们将探讨自激振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自激振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可以应用这一技术在电路设计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的相关知识。
首先,会介绍三极管和MOS管的基本原理,包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特性参数等内容。
其次,会深入探讨自激振荡的概念,包括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最后,文章将总结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还会展望未来自激振荡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更加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参考资料。
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三极管和MOS管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以及解释自激振荡的概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同时,分析自激振荡的应用与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其在电子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此外,对于自激振荡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本文也将提供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激发更多关于自激振荡三极管和MOS管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电子领域的进步。
2.正文2.1 三极管的基本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由三个区别于晶体管基本原件的掺杂程度不同的半导体区域构成。
什么是自激振荡电路及自激振荡电路图自激震荡是指不外加激励信号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
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这种现象就是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电路概念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这种现象叫做自激振荡。
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己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
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
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可以采用频率补偿(又称相位补偿)的方法,消除自激振荡。
常用补偿方法有:滞后补偿(电容滞后补偿、RC滞后补偿和密勒效应补偿)和超前补偿。
产生自激振荡条件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幅度平衡条件|AF|=1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
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
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自激振荡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驱动的情况下,由于系统内部耦合和非线性的作用而产生的振荡现象。
自激振荡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反馈、非线性特性、失稳性等。
首先,正反馈是自激振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反馈是指系统输出的一部分反馈回系统输入端,加强系统的原始输入信号。
当正反馈增益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将产生自激振荡。
例如,一个简单的正反馈电路由放大器和反馈电阻组成,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又经过反馈电阻输入放大器,形成闭环的正反馈回路。
当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被反馈回放大器,加强了原始的输入信号,从而引起自激振荡。
其次,非线性特性也是自激振荡的重要原因。
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特性。
例如,一个简单的摆钟系统,当摆动的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摆钟的摆动将变得不规则,产生振幅的增长和振动频率的变化,即自激振荡。
非线性特性使系统产生了内部耦合和非线性反馈,这些反馈作用会使系统原来的振动被放大,从而产生自激振荡。
此外,失稳性也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失稳的系统中,即使没有外界的驱动力,系统自身也会出现振荡现象。
失稳性是指系统对于初始条件的微小扰动非常敏感,微小的扰动能够引起系统内部能量的累积和放大,最终导致系统的振荡行为。
例如,一个悬挂的弹簧系统,当弹簧原本平衡的位置稍微偏离,会导致弹簧振动并逐渐增大,产生自激振荡。
总结起来,自激振荡的产生是由于系统内部耦合和非线性特性作用下的正反馈、非线性特性和失稳性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正反馈和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原本的振动被放大,而失稳性使系统对微小扰动非常敏感,引起振动能量的累积和放大。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使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器工作原理
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反馈和负阻抗的结合。
当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网络回到输入端时,如果反馈信号与原输入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同,那么放大器就会产生持续的振荡。
这是因为每次循环都会增强信号,形成正反馈,直到达到饱和状态。
同时,负阻抗使得信号源在振荡时产生能量补充,以维持振荡。
自激振荡器通常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反馈网络通常由RC电路、LC电路、传输线等构成,可以调整频率、幅度和相位。
在自激振荡器中,反馈信号与原输入信号通过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经过放大后再次产生输出信号,经过再次反馈,最终达到振荡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自激振荡器常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
例如,在电视接收机中,自激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机振荡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混频以得到中频信号。
此外,在通信、测量、电子乐器等领域也广泛应用自激振荡器。
总之,自激振荡器是一种基于正反馈和负阻抗原理的电子器件,通过自身产生的信号激发和维持振荡,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淮海技师学院教案
编号:SHJD —508—14 版本号:A/0 流水号:
课题: § 6.2.1 自激振荡的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1、熟记自激振荡的条件
2、理解自激振荡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自激振荡的条件 教学难点: 自激振荡的原理及判别
授课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 黑板 板书设计:
.阻尼振荡:电容上电压每经一次振荡都将减小,最后停振。
.等幅振荡:正弦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教 案 纸
.阻尼振荡:电容上电压每经一次振荡都将减小,最后停振。
.等幅振荡:正弦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LC
f 2π1
0=
注:电流与电压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振荡器
用反馈信号代替原有的外加信号源V S 。
.自激: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由于电路内部正反馈作用而自动维持.相位平衡条件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必须同相位,即相)的偶数倍 ϕ = 2n π(n 是整数,相位差。
.振幅平衡条件,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达到一定的幅度。
> 原输入端信号。
振荡建立好:反馈信号 = 原输入端信号。
教案纸
分析:
(1)V处于截止状态,振幅条件不满足
(2)用瞬时极性法判别为负反馈。
(3)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教案纸
分配
小结:
1.LC回路的自由振荡
2.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作业:
2。
自激振荡现象
什么是振荡器:不需外加输入信号,就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交流输出,从而将电源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输出的这样一种电子装置称为振荡器。
举例:扩音机产生电声振荡
正反馈放大器方框图
2. 振荡条件
若环路增益
则去掉
仍有稳定的输出。
又所以振荡条件为
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相位条件——意味着振荡电路必须是正反馈;
振幅条件——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达到。
关键是相位条件,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3. 起振和稳幅
①起振
起振条件
# 振荡电路是单口网络,无须输入信号就能起振,起振的信号源来自何处?
噪声中,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某一频率w0的噪声信号被放大,成为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
②稳幅
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限制它继续增加,否则波形将出现失真。
稳幅的作用就是,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振幅平衡条件从回到。
4.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1、放大电路(包括负反馈放大电路)
2、反馈网络(构成正反馈)
3、选频网络(选择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一个频率,经常与
反馈网络合二为一。
)——实现单一频率的振荡
4、稳幅环节
分类: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原理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振荡器的自激振荡产生高频信号,并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天线发射出去。
具体来说,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主要由振荡器、放大器、调谐电路和天线等部件组成。
振荡器是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产生高频信号。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正反馈使得系统产生自激振荡,即在稳定的频率上连续产生高频信号。
振荡器的稳定性和频率精度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振荡器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确保其工作稳定可靠。
放大器是用来放大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的部件。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振荡器产生的微弱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功率,以便送入天线后能够辐射出去并达到探测目标的目的。
放大器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雷达系统的功率输出和信号质量,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放大器时需要兼顾功率、频率响应、线性度等因素。
调谐电路用来调节振荡器的频率,以确保其工作在所需的工作频率范围内。
调谐电路可以是电容、电感、变容二极管等元件的组合,通过调节这些元件的参数可以实现对振荡器频率的精确控制。
调谐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调谐范围等因素,以满足雷达系统对频率的要求。
天线是将放大后的高频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辐射出去的部件。
天线的设计影响了雷达系统的辐射功率、辐射方向等参数,因此需要根据雷达系统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工作方式。
常见的雷达天线包括方向天线、阵列天线、旋转天线等,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是雷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它通过振荡器产生高频信号,并经过放大器、调谐电路和天线等部件的作用实现对目标的探测。
该型雷达发射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的性能和功能也将逐步提升,为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第二篇示例:自激振荡式雷达发射机原理雷达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线电技术,用于探测、跟踪和识别目标。
自激振荡的应用分析(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自激振荡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产生电路中,有关它的应用和消除方法是电子电路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自激振荡的工作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自激振荡在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中的工作原理,最后讨论了自激振荡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自激振荡,RC自激振荡,LC自激振荡,自激振荡的消除1引言自激振荡常用于正弦波发生器、交流控制信号等。
自激振荡的应用于许多电路,如正弦波振荡器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属于必不可少的一种元件。
它是一种不需要输入信号控制就能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特左频率和振幅的正弦交变能量的电路。
常见的自激振荡电路如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中,RC网络既是选频网络又是正反馈电路中的一部分。
该电路特点是电路简单,经济但稳左性不髙。
相比之下还有LC振荡电路,LC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LC谐振回路,它们的振荡频率都比较髙,LC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容易起振,但频率稳泄性不髙。
本文从自激振荡的产生原理入手,进而讨论其抑制方法及应用。
正弦波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泄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交流信号。
它的频率范围很广,可以从一赫兹以下到几百兆赫兹以上;输出功率可以从几亳瓦到几十千瓦:输出的交流电能是从电源的直流电能转换而来的。
2自激振荡的概念和形成条件以及自激振荡的稳定自激振荡就是电路中有一部分信号从输出端反馈到输入端,反馈回的信号加强了电路的振荡C下而以常见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正反馈放大电路为例解释一下自激振荡〔叭XoXfXi Xo图1负反馈放大电路Xf图2正反馈放大电路比较图1和图2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正反馈振荡电路的区别了。
由于振荡电路的输入信号戈广0,所以Xf = X f o由于正.负号的改变,有反馈的放大倍数为:/l ------- --\-AF正弦波振荡器的爼称一般由选频网络来命名。
正弦波发生电路组成有:放大电路、正反馈电路、选频网络、稳幅电路。
课题:§ 6.2.1 自激振荡的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1、熟记自激振荡的条件
2、理解自激振荡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
教学难点:自激振荡的原理及判别
授课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黑板板书设计:
.阻尼振荡:电容上电压每经一次振荡都
将减小,最后停振。
.等幅振荡:正弦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阻尼振荡:电容上电压每经一次振荡都将减小,最后停振。
.等幅振荡:正弦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LC
f 2π1
0=
注:电流与电压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振荡器
用反馈信号代替原有的外加信号源V S 。
.自激: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由于电路内部正反馈作用而自动维持.相位平衡条件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必须同相位,即相)的偶数倍 ϕ = 2n π(n 是整数,相位差。
.振幅平衡条件,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达到一定的幅度。
> 原输入端信号。
振荡建立好:反馈信号 = 原输入端信号。
分析:
(1)V处于截止状态,振幅条件不满足(2)用瞬时极性法判别为负反馈。
(3)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时分配
小结:
1.LC 回路的自由振荡
2.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