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论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论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论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4429903.html, 论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作者:王玉芳

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20年第03期

摘要: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准备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经历中建立政治认同感。政治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延伸,为学生布设更多接轨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观察和社会调查中建立学习认知。

关键词:政治思想;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中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09-02

中等专科学校,肩负培养社会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其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更为鲜明,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養策略。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而政治认同是排在首位的。作为政治学科教师,需要有更敏锐的战略视界,抓住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展开施教,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接轨社会生活,为学生创设更多学习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不断自我学习感悟中提升政治认同感。

一、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政治认同教育

(一)优化教材内容

政治思想教学要依托教材,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阅读和学习,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义,需要学生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以便为实践奠定基础。在教材内容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思想现实和生活认知现实,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和整合。教材内容具有普适性,而教学带有个性化,不同群体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处理时,要做好充分教情和学情调查,对教材进行适度增减。中职政治教学大多选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教材对我国社会制度基础和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展开教育,教师在教材内容选择时要给学生讲清我国社会现实情况,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对社会经济有更深刻的认知,以增强社会认同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时,还需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接轨社会,对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更多认同感。

(二)吸纳校本课程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4429903.html,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研究作者:陈秋艳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4期 【摘要】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这是学生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者将从创设思想政治体验情境,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具有政治立场的共鸣等多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中生具有科学精神,以思辨态度来看到社会事务,做一个理性的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治理,强化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是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强化高中生对社会事务的理性看法,具有个体价值的行为选择能力,使得高中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这样将为高中生以后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看出,强化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推动高中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作者就老师从哪些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举措。 一、构建思想政治体验情境,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积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政治认同指的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充满真挚的情感,并具有高度的理性认同。高中生必须要看到,当今中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结果,这些成就是值得每个公民认可的。对取得辉煌成就的认可是强化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基础,在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是以后他们走向社会创造美好生活重要的精神支柱,是高中生有效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础。因此,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要以政治认同入手,以提升素养为核心,使得高中生都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强化问题探究,培养高中生具有科学精神,做思辨能力的理性公民 要知道,高中生的科学精神不能单一地体现在数理化知识的学习中,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也有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主要的科学精神有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尊重客观规律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着重对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以辩证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认知,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理性看待各类问题,这也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老师的重要工作使命。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将教学

(完整word版)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

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 什么是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修养

关于我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又到一年开学时,关于大学新生入学装备的今昔对比日前热传网络。上世纪80年代,包括书本、铺盖在内的入学准备花费不足百元,而今动辄价值上万的电子产品“三件套”却几乎成为标配。家长纷纷感慨现在供一个大学生投入不菲。而步入大学课堂后,相比十年前的80后大学生月花销几百元来说,90后大学生如今的消费状况又是如何?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月花费1000元到1500元之间是主流,相比两年前的花销有所增长。 调查 多数同学月花费 低于1500元 北京晨报记者近日针对北京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大二至研一的同学多数都对自己的花费状况“心中有数”,而记者走访的多位大一新生则表示对于月均开支尚未形成明确概念,“刚到北京,还不熟悉环境,不知道一个月能花多少钱。” 参与调查的近百位大学生的月均花费,约四成在1000-1500元区间,26%在500-1000元,14%在1500-2000元,超过3000元的占1%,从未进行过估算的有3%。而花费结构及各项所占比例的数据表明,用于包括伙食、日用品在内的基本生活花费占月均消费半数左右,学习、休闲娱乐开支则均以占月均花费总额的20%以下为多,人际交往开支占月均花费总额20%-40%之间的人数约占一半,有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状况基本合理。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数学科学学院师生做过一项“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样本容量约四百名北京高校学生,彼时数据显示,月平均生活费为500-10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伙食费为300-600元的人数为总数的60%,即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月平均生活费和月伙食费处在中等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是普遍现象。 时隔两年,主流学生群体的开销也从当年的500元到1000元,变成现在的1000元到1500元。据介绍,2007年至今,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内的家庭收入提高和物价上涨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个案 大学生消费观渐趋多元化 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学生家境殷实,出手大方;有的学生勤俭节约,但是该花钱时不犹豫;有的学生自力更生,平日打工,甚至还能倒贴家里;有的学生一门心思学习,赚取奖学金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这四型大学生,也基本代表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出手大方型 “不能打肿脸充胖子”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 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 要素。 1.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浅谈高中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学科核心素养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是弹好“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自主探究”三步曲。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

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xx学科核心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巨大变化,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真正站在了引领社会发展的前沿位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把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xx年 1 月xxx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式开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着力点。xx 师范大学杨xx教授认为:“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突破,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反思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凝练了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xx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规定思想xx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xx课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xx课核心素养。xx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xx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接下来,如何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便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培养xx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还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科素养当中的重要作用。 一、挖掘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创设内容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而内容情境化的前提则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素材。合适的教学素材必须满足这些条件:符合学生实际,契合教学目标,体现学科性质,彰显时代要求。就此来看,课本中所提供的素材显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网

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创设内容情境。xx网、xx网、xx谈等主流权威媒体的 新闻聚焦,政府官网的政务公开信息,都是xx课教学最好的素材。如在《xx:国家xxxx》这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笔者利用网 络将近年来,政府在教育、民生、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通过图文并茂 的形式展示出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在 《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的教学中,以气候的影响为切入口,利用网络搜索在 南方冬季气候异常寒冷状况下,人们在空调等取暖设备消费的一些数据信息。设置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气候的变化——供求的变化——价格的波动。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搜寻到这些信息,没有多媒体设备我们也无法生动展示这 些素材,当然我们也无法创设有吸引力的内容情境,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综合型课堂 思想xx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源于各相关学科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整合相关课程资源,集中发力,构建综合型课堂。但是,多 学科课程资源整合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每天 要完成大量授课任务的高中教师来讲显然是不合乎实际的。值得欣慰的是,现代信 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社交媒体成为学科资源整合的 重要平台。各学科教师利用微信、QQ 群、微博等媒体手段,借助互联网平台,发 布课程主题。随后,各学科教师会根据各自学科资源,围绕主题,传送视频、 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发问教师将其他学科教师传送的信息,根据议题集中挑选,设 计相关问题,展开教学。如在《传统文化继承》这一课的教学当中,笔者将“传统文 艺的特点”的议题发到交流群中,随即就有,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 将我国传统文艺中的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图文材料传送过来。笔者再结合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挑选整理,然后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在《国 家财政》这一课教学当中,以“青藏铁路”的修建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财政在促进 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为了能从科学的角度说明“青藏铁路”工程的浩大和艰辛。笔者将这一议题发送至交流群,随即就有地理、生物等学科的老师从海拔、冻土层、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既丰富又富有说服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思想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方面: 1、重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企业平安稳定大局,落实公司党政决策部署态度坚决。 2、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制度,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保障。注重加强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3、重视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树立大局观念,把对本单位负责与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 工作表现方面: 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明确辅发展思路,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6、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稳定和谐建设。 7、完成企业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党建工作综合考核指标。 团结民主方面: 8、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有效,充分代表意见,共同讨论形成集体决定。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9、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参与有效,支持经理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企业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10、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成员之间多谈心、多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达成共识。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11、班子团结协调,整体功能强。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各自完成好承担的任务;顾全大局,树立“一盘棋”思想,互相支持、取长补短,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形象作风方面: 12、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权力观,不急功近利,不弄虚作假。 13、工作作风深入。坚持定期联系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14、廉洁勤政,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落实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 存在不足: 15、工作创新方面有待探索提高,要注重向学习型班子靠拢。

如何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高中政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就如何通过高中生政治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思维引领,重在导航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领者,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再将它转移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需要通过开设讲座、去其他学校听课等措施培养教师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思维引领是学生核心素养走向正确方向的指明灯,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通过各种小故事、智力题、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内容的健康性、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探索世界与寻求真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唯物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博物馆失火,你只可以选择救一幅画,你选择哪一幅画”这条智力题作为引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此后,教,,揭晓正确答案,是离窗口最近的画。教师要把握时机向学生灌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 可贵思想。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问题引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与小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提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引领学生加入到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其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你们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郎朗从小开始苦练钢琴最终成为一位有名的钢琴家,这是量变还是质变,”“酸奶过了一定的时间变质了,这是量变还是质变,”这样提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有利于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增加学生做题目的感觉,明白不同题目之间的差别,而不是仅仅听教师讲解的抽象理论知识。理性思考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三、练习引领,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练习是政治课堂的延伸,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检验自己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这一途径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在当今应试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习的 2 第一要义,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练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巩固学生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毫无目的、大量无节制地让学生做题目,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之前的经典、易错的题目,还要寻找、创新一些符合生活实际、当代潮流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治教学与社会接轨,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有关唯心主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接近生活实际的小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哪些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后果是什么 案例1 村里张大妈家的小孙子生病了,张大妈认为是孩子得罪了天神,就请了符纸烧给孙子喝

同志现实表现思想政治素质好

***同志现实表现思想政治素质好。 能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科技、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与上级保持一致,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较强,有较强的 党性原则。 宗旨观念较强,能关心群众利益,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该同志年轻,能吃苦耐劳,开始在党政办工作,后来主动要求下乡驻村,经常和其他同事一起走家串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积极主动和村民谈心交心,了解村情、民情,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工作责任感较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能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及时高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其他同事完成工作任务。 勤奋好学,工作较踏实。该同志选调到**工作后,能及时转换角色,较快地适应了基层工作。作为一名外地人,又是女同志,能够克服人生地不熟的困难,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主动学习地方方言,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能经常深入到**村、**村的新农村建设一线搞宣传,做村民工作,

组织村干部、村民一起,积极投入到以“三清三改”和“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在工作上遇到难题能虚心请教身边的领导和同事。 工作业绩较明显。该同志在**乡政府工作期间,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和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2年参与了《2001年**年鉴》和《**县县志》的资料收集和编撰工作,得到县史志办的肯定和好评。2003年年底在**乡千亩精品脐橙果园开发中,起早摸黑,帮助上海客商完成10万余斤稻草、芦箕的收购任务,确保了客商及时下料回填和移栽脐橙的时机。2002年评为乡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廉洁守纪好。该同志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工作讲原则,顾大局,能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不足之处:工作中还不够大胆,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还要进一步提高。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计划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计划这次培训,受益匪浅,让我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 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等几个方面。目前,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建构阶段,到实践层面的落实肯定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很纠结的问题。为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以下四个策略。 一、开展时事开讲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基本操作:课前用时3——5分钟,每名同学一次时事开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时事开讲活动,好处多多,表现如下:第一,活动使学生逐渐培养起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是公民素养的体现。第二,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在筛选时政新闻时,锻炼了学生筛选、精简材料的能力;在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分析时政材料时,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第三,在对时政新闻的分享、讨论中,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者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政治认同。 当然,学生选择时政新闻可能存在不合科学的问题,教师应当事先了解学生所选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正确的政治认同,注重正面的教育引导,反映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新闻尽量慎用、少用。 二、采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应该尽量采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创设活动情境的形式有:辩论赛、小品、角色模拟等。 当然,设计的体验式活动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第一,要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不搞形式主义;第二,要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开放性。 三、整合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以培育公民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实施高中政治课程,宜采取“综合性”教学,即引导学生整合相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开展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 政治课要想提高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开展必要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等。社会活动时间可以是节假日时间,也可以是上课时间(可考虑在下午安排连堂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共问题的改进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服务公共事务以理解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和长期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如参加农业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在情景中受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当然,教师要找到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社会活动主题。 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坚信,通过国家多项配套改革和教师们的长期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将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四、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正式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成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层意义。 其一,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也就是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行业、产业、专业、职业) 、充当什么角色( 家庭的、社会的) ,无论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各自的素养。说到底: 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 其二,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形成核心素养,是有预期目标、过程的结果。比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其三,什么是学科素养。它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针对有关学科知识的误读,应澄清一个说法:“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唯其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读懂上述三个层面的意义,就不难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它是“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表明:确认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注点。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就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 学科素养之所以不同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在于它有赖于学习特定学科,是需要学科知识来证实的“学养”;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类别的学科素养,就在于它不仅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基,而且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凭借学科课程的母体经历“十月怀胎”而孕育出来。简言之,作为学科素养的精华,它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 二、如何提炼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层意义。 其一,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也就是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行业、产业、专业、职业) 、充当什么角色( 家庭的、社会的) ,无论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各自的素养。说到底: 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 其二,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形成核心素养,是有预期目标、过程的结果。比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其三,什么是学科素养。它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针对有关学科知识的误读,应澄清一个说法: “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唯其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读懂上述三个层面的意义,就不难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它是“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表明:确认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注点。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就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 学科素养之所以不同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在于它有赖于学习特定学科,是需要学科知识来证实的“学养”; 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培育研究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培育研究 摘要:教育部将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划分为四大基本要素: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项要素是对我国真实国情的探索,也是对于其他理论 基础的创新。由于高考指挥棒仍在,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但是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学 生的发展并不完善和成熟,并且政治理念较为薄弱。所以基于此情况下,在高中 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元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摒 弃传统固有的教学观念,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以发展 和提升,真正展示教育内涵和意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标准修订组对于政 治学科育人目标的具体和细化,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以落实,提高学生 的应用能力。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也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才能为学 生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切实摆脱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借助高中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 值引导,由于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所以通过培养学生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最初的育人目标。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创新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 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高中政治教 师必须要具有广泛且较高的素质,能够具备较强的政治认同信念,以较高的品质 来感化学生。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人翁地位,能够使学生利用日 常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张所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融合,从而增 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二、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明确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养原则 高中政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播政治理论,同时也应当培育私有新人,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较高的道德素养去熏陶变教育学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 动交流,能够通过自身的个性品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例如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能够使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同时要结合科学原则有效处理好教师 主导以及学生主体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切入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合理开展实际活动,有效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妥善处理多方关系。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坚持政治认同信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弘扬正确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是中国思想道德建设中的 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以及对于实现 中国梦的现身精神,能够加强青年学生爱国教育,使学生基于爱国情感的引导下 经受各种思想观念的考验,坚定政治认同信念,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日新月异的社 会发展环境。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共创幸福生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