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素养教育-EPS数据

信息素养教育-EPS数据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响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结果。 实践能力是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辅导学生上机时发现,有的学生拿着上机手册不知从何处入手,操作时屏幕上显示了出错信息,他们还

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

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 关键词: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为什么非常强调信息素养这个问题,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 自计算机发明以来,就与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作为承担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与建设者重任的教育事业,应该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意义。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计算机教育专家提出了计算机文化的观念,指出在信息时代,一个现代人不仅需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的常识,并且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与能力。1981年在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上,苏联西伯利亚科学院院士叶尔肖夫所作的大会主题报告是“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教育界的领导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取得共识:我国的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其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 ●怎样理解信息素养这一概念? 处于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建立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有能力的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方便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以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传播所需要的消息。而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革物质能源的生产与服务的方向,促进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升,这也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与信息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特点。但是,人们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能力,极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的影响,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本能力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成为与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基础工具。因此,信息社会中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信息、物质和能量这三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信息科技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应该有本质的认识,应该能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文化、取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能够利用与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要学会和掌握信息处理的具体方法,包括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的各种方法。小学生能较自觉地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并能自觉地运用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初步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低年级小学生认识到信息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能主动为解决问题去查找资料,从中形成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初步能力;尝试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理解、感悟课文,优化教学过程。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为理解课文主动去搜集信息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及查找得到的信息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学会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整理、加工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来感悟课文, 建构新的知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课堂上“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讲”的力度,发挥现代技术教育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研究课题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指导学生有效收集和获取信息。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信息的确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来解决的能力;二是学生确定为完成课堂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上一节语文阅读课,通常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确定信息问题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适当示范,初步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把获取的语文信息在课堂上整理、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题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有一种语文信息获得的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加工、整理和评价信息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首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同时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doc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获奖名单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未来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如需邮寄证书请于6月30日前将邮寄地址发送到邮箱。 会议现场还将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6月21日前将海报设计图(JPG格示)提交到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类 一等奖(5项) 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 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 理工大学 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 锰,江苏大学 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 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 二等奖(9项) 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 山师范学院

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发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 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 究,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 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 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 江苏理工学院 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 大学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 示,龚芙蓉,武汉大学 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三等奖(14项) 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 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 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 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索,赵春艳,佳木斯大学 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 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 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 学院 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 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985 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 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 优秀奖(18项) 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 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 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 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 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 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 学 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家共识的话题。什么是信息素养?目前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提升信息素养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侧重点。可以说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真切的把握好学生的信息素养那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当然相对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是领头羊,两者相辅相成。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必要性 信息素养是反映一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的一种素养,不光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要学会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然而师资素质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学生增强信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因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以我们学校的教师为例:我校的教师们各个都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很多教师比较擅长于制作课件。目前每个教师都能用计算机,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但是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些教师很擅长做课件、网页,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只会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们可

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老师们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能利用教学博客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随笔、以及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或是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等上传,与大家共享自己的成果。而且自从学校网站上有了资源网后,教师们经常会把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源上传。但是现实的问题也存在,一部分教师是因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上传的质量也欠高,对信息的意识还不强,有些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想把自己的个人资源上传到博客或校教学资源网上,这样导致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1、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由于教师本身还存在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弱点,所以学生们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校学生都是从四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抱有特别强的兴趣,也就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应用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强。这也说明一点学生很喜欢上网,喜欢从网络的知识宝库中获取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成一份完善的电子板报,能收发邮件,能通过自己画笔工具描绘自己的美画,熟练指法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教学中各种综合任务。看似学生能力比较强,但是细细查看我们的学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差异性比较大。2、学生在处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待完善。如有的学生会从网上下载有关主题的资料,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把这篇文章编辑成图文并茂,甚至还没有把多余的行或多余的段落删除等等的意识。3、在传输信息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如与同学合作一个完成作业时,一部分同学不知该怎样利用网络与同学间相互传输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4、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就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学生要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基于信息素养的数据素养核心能力基本框架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4690514.html, 基于信息素养的数据素养核心能力基本框架构建 作者:吴碧薇 来源:《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04期 摘要:文章在阐释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数据素养教育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制定的AASL/CCS指标及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下ILSHE、ILSSET、ILSAS、PSRCG、ILCSJ的五大信息素养指标中涉及的数据素养方面的内容。结合当前数据素养的核心要素,构建了数据素养核心能力的通用框架,主要包括数据的基本知识,发现和获取数据,阅读、理解和评价数据,管理数据和使用数据五大内容板块。 关键词: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核心能力;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09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data literac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nalyzes the current data capacity i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as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 established b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LSSET,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Students,ILSAS,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Competency Guidelines, PSRCG,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Journalism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nd ILCSJ, esta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in which data capacity is include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re elements of data capacity in thos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cators,the author try to build the core capabilities framework of data literacy, mainly including five section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ata; the method of accessing to data; to read,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data; data management and the data contents use.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data literacy; core competencies; library 1 引言 信息社会,信息筛选、信息鉴别、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依靠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决定着人们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这些能力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被看作民主参与社会活动和民族素养的一部分[1],甚至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2]。随着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和e-Science的蓬勃发展,数据素养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项重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需求更具专业性和个性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探求信息环境下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是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大学生的需求和对信息的认知,密切与教师合作,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标签: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学科馆员 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图书馆职能之一,是信息化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信息环境的变化使高校大学生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如何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供更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及社会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是图书馆重点思考的方向。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嵌入式理论融入信息服务中,推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这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能很好地融入学生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有效弥补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的诸多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对信息素养教育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认知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个词首先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朱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检索技能,还要注重自身信息意识的培养,学会判断、洞察和选择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技能,是大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坦然面对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现实需要。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这说明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和全面深入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主要由图书馆承担,一般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方式开展。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及与同行交流沟通,笔者发现,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虽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步伐,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能打破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改进教育方法和模式,寻求行之有效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办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信息素养是新世纪社会成员的必备素养。 当今社会已步入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社会,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 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信息时代评价人才 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然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在进行专业知识 学习的同时,能自如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快速地获得广博的信息,并获得采集、鉴别和 使用信息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分析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普遍开设各种形式的 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不同措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 现阶段美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包括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 开设 一门或多门信息技术课程,均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明确目标。 美国的“21 世纪新技能联盟,确立了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要具备的核心技能。 在其发表的《21 世纪技能、教育和竞争力报告》中,将信息技术技能作为必要达成的三 大核心目标之一。 他们规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媒体素养和 ICT 能力等三大方面[1]。 英国在 80 年代开展了 3 次大规模的研究活动来讨论如何进行信息技能训练问题。 1988 年的《教育改革法》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国家统一课程。 1998 年的政府政策宣言——《我们的信息时代》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和课程评价 标准,规定把国拨经费中的 6%作为学校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 20%的中小学校上网、每 18 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根据规划,到 2002 年英国学校里每 4 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 日本在 1999 年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 21 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存能力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其每年一度的信息学水平考试已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全国第二大考试, 并在高校中普遍开设 了公共信息处理教育课,普及计算机知识及信息处理技术。 澳大利亚也是致力于培养七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 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科技的能力。 印度早在 1998 年就宣布要使印度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 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重视信息教育和信息产业的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效,为这个亚洲大国注

小学生信息素养 开题报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调查研究——以遵化市刘备寨乡农村小学为例 院(系、部)名称: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11 月4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题来源 通过翻阅近期的资料,结合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亲身实践经验,依个人兴趣从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取。 二、主要依据 (一)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理论目的是通过与信息素养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信息素养的内容,以便为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理论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拓展。 本文研究的实践目的是通过揭示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现存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有助于发展农村小学生信息教育的发展的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从而为提高农村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城乡信息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为相关部门和政府部门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决策的依据;为研究机构的研究提供素材。 2.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个人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而且信息素养的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要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科学、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 现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已在小学全面开设,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还十分年轻。因此在信息技术师资、教学资源等软硬件的配置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而且城乡学校之间的相关配置差异较大,农村学校情况则更加薄弱。本文旨在通过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并分析现状,以提高农村小学对信息素养的重视,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为研究机构的研究和政府部门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决策的依据。 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民又占人口比重的绝大部分,根据2007 年底的统计数据,我省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71万多人,其中农村为686万人,农村小学生人数占小学生总数的比例是89%。所以有关于加强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则是尤现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最早是于1974年由美国人提出,主要含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到了社会活动中的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而产生的有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而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人们信息素养的水平无疑是最恰当,也是最方便的。因此信息素养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之一。1983年随着美国教育部门为提高人们的相关能力而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各国的教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什么是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国外,信息素质归属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也可追朔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未来十年中信息素养将是国家的目标。美国图书馆学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弄清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具有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你具备了这样一种信息处理能力,那么,你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普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信息素养的内容。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包括:①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②信息素养;③创新思维能力;④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⑤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要素。 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CRAL特别工作组要求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的6项指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和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而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信息素质内容应包括:①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②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③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如发表学术著作的过程(同行评议等等),信息机构与用户(服务对象)的关系;④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⑤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版研究成果;⑥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学习。 对于一般人来说,需要信息和知识,掌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竞争社会的本领。作为科研工作者来说,需要了解从事专业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而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老化,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达到胜任一名“知识传授工程师”的角色。而这一切,就是终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教育,终生学习使得个人、团体和国家达到他们的目标,并为实现共享利益而利用进化的全球环境中的新兴机遇。这帮助他们及其机构迎接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推进知识更新与创新,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人类。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素养是伴随着终身学习而逐渐提高的,了解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能够索取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并把其有效地利用或再去创新信息资源,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信息素养也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信息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学生等得如何去找到解决和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并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新,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宽阔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二是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为以后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构成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图书馆则理应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提供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的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把其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目标为并之奋斗。 《文献检索课》就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经。自《文献检索课》诞生之日,就是为

《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之三:教育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含答案)

《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之三: 教育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玥公子 一、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 1.描述统计分析中相关系数值为0.7,表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 A微相关 B低度相关 C显著相关 D高度相关 2.下列哪个软件不是常用的教育数据挖掘工具() A Weka B Orange C Tableau D Echart 3.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置信区间为95%),若Sig值小于0.05,大于0.01,则说明显著性水平为____?() A.极其显著 B.显著 C.不显著 D.弱显著 4.试卷的效度是衡量_____的指标。() A.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B.考试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是否达到其预定目的。

C.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D.试卷难易程度 二、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5.描述统计分析常用的数据指标有哪些?() A均值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6.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方差 D、标准差 7.在教育教学中,标准分的作用体现在?() A.判断某学生的成绩在全班成绩中所处的位置 B.判断同一科目不同测试中成绩的升降程度 C.比较不同学科的教学质量 D.准确地选拔优秀学生 三、填空题(共2题,每题10分) 8 .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中,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的指标P值为()。 9.关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在统计分析中,常利用()间线性关系的紧密程度。 四、判断题(共1题,每题10分) 10.在未知全班英语成绩和数学成绩平均分的情况下,某学生的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以文献检索课为标志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及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首先梳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发展:文献资源经历了由纸本资源向数字化资源转变的过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也由纸本资源检索转向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教育途径从单纯的文献检索课拓展到了嵌入式教学、新生培训、系列讲座、搜索大赛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也从实体课堂教学扩展到网上平台、移动平台等。 (一)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高校正式設立科技文献检索课开始。1981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把“文检课”列人由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情报教育课。在此背景下,沈阳工业学院等高校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选修课。根据1984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更多的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推动了高校文献检索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所做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有50%的院校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讲座或者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课程,并且参与讲座和课程的人数高达20多万人,同时各类文献检索教材也陆续出版。这一阶段信息检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关于印刷型文献的检索技能。进入90年代后,磁盘检索、光盘检索和国际联机检索方法等逐渐加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技能逐步加强,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信息素养是新世纪社会成员的必备素养。当今社会已步入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 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信息时代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信息社会,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然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 自如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快速地获得广博的信息,并获得采集、鉴别和使用信息的 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 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普遍开设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不同措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现阶段美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包括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开设一门或多门信息技术课程,均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明确目标。美国的“21世纪新技能联盟”,确立了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要具备的核心技能。在其发表的《21 世纪技能、教育和竞争力报告》中,将信息技术技能作为必要达成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 他们规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媒体素养和ICT能力等三大方面[1]。 英国在80年代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研究活动来讨论如何进行信息技能训练问题。1988 年的《教育改革法》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国家统一课程。1998年的政府政策宣言—— 《我们的信息时代》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和课程评价标准,规定把国拨经费中的6%作为学校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20%的中小学校上网、每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根据规划,到2002年英国学校里每4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 日本在1999年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存 能力”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其每年一度的信息学水平考试已成为仅次于高考 的全国第二大考试,并在高校中普遍开设了公共信息处理教育课,普及计算机知识及信息处理技术。 澳大利亚也是致力于培养七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 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与技 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科技的能力。

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

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 杨慰尊 (柳州柳南区柳铁五小,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本文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信息能力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普通小学立足现有条件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培养途径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超前性需求更为迫切。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中小学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现实要求。本文拟从信息素养的内涵、教育目标、能力构建要素和培养途径上,探讨小学信息教育的新思路。 一、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界定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 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所谓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