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学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5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ARM嵌入式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嵌入式处理器架构,ARM架构以其高效能和低功耗的特点,成为了众多嵌入式系统的首选。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ARM嵌入式实验中的学习和体会。
1. 实验背景和目的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以完成特定任务的系统。
ARM架构作为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架构,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领域。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ARM架构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学习了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指令集、寄存器、内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ARM指令集具有丰富的指令种类和灵活的寻址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同时,ARM处理器具有多个寄存器,用于存储和操作数据,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此外,内存管理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ARM架构通过虚拟内存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内存的高效管理。
2.2 ARM开发工具的使用为了进行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我们需要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
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Keil MDK开发工具,进行ARM程序的编译、调试和下载。
Keil MDK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调试器和仿真器等,方便了我们进行ARM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2.3 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在掌握了ARM架构和开发工具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开始进行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本次实验中,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为例,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模拟转换电路和显示器等,用于采集和显示温度数据。
软件程序则负责控制硬件电路的运行,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3.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ARM架构的温度监测系统。
A R M 嵌入式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实验步骤 (3)二.实验内容1.高八位的传送 (7)2.64位的加法 (9)3.计算10! (11)4.地址搬移 (14)三.心得体会 (18)一.实验操作步骤1.新建工程:运行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菜单项File →New Workspace ,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键入文件名“xx”,点击OK 按钮。
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
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2.建立源文件:点击菜单项File → New,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文本编辑窗,输入源文件代码。
编辑完后,保存文件“xx.s”后缀3.添加源文件:选择菜单项Project →Add To Project →Files ,在工程目录下选择刚才建立的源文件xx.s后缀文件,4.基本配置:选择菜单项Project →Settings,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框。
在工程设置对话框中。
(1)择Processor和Remote 设置对话框,进行配置:(2)选择Build---Rebuild All,编译成功。
(3)选择Project →Settings →Debug设置对话框,进行配置:5.选择菜单项Debug →Remote Connect 进行连接软件仿真器,执行Debug →Download 命令下载程序,并打开窗口View---- Debug Window---Menory,打开窗口View---- Debug Window---Registar将存储器地址改为0x00001000,按F10进行单步跟踪,观察寄存器的数据变化并分析。
二.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将R2的高8位传送到R3的低8位,不考虑R3的其他位。
1)程序代码:.global _start_start:ldr R2,=0x18120588ldr R3,=0x13781470mov R2,R2,ROR #24and R2,R2,#0x000000ffand R3,R3,#0xffffff00orr R3,R3,R2stop:b stop.end2)程序源码下载到0x00001000,并被成功执行3)实验分析分别将18120588和13781470存入R2和R3中将R2中的高8位“18”移到R2的低8位,原来的数“18120588”变为“12058818”屏蔽掉R2中的高24位,使其不影响R3中高24位的数值屏蔽掉R3中的低8位,能将R2的低8位移到R3的低8位将R2中的高8位”18”移到R3的低8位而不影响R3中的其他的24位2、实现64位的加法运算,要求【R1:R0】+【R3:R2】,结果放回【R1:R0】中。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ARM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学习报告39032510摘要:在两周的ARM实验课程学习中,我初步了解了ARM的一些基本知识,上课的过程中也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学习了一些例程,了解了PB平台下工程的建立、程序的编译和运行,利用实验箱中的设备实验了对数码管,点阵,电机等的控制,虽然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两天的学习还是让我觉得收获良多。
一、对ARM的认识在选择这一门课前,其实我对ARM一点也不了解,只是在做电设时听说有一组同学用ARM来进行控制,觉得挺高端,于是趁有这个机会就想见识一下ARM的强大功能。
经过老师第一节课的简单讲解,我了解了ARM的一些知识,现在常见的系统有LUNIX和WINCE,我们实验中用的是WINCE系统,下面说下实验的心得。
二、第一个实验---系统的定制以前学单片机,基本上简单看看原理图就开始进行程序的编写,而翻开ARM的指导书,发现要定制系统,没听说过。
分配了实验箱后,靠之前积累的经验,那些导线的连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打开电源发现我们的实验箱屏目上不显示,而别人的却有,想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那些箱子已经有人把系统烧进去了。
然后开始按步骤定制系统。
自己不熟悉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对CMD命令提示框不会操作,如何打开一个文件不清楚,经寻问,得知要用“cd+文件夹名称“ 可以打开。
图表 1 命令提示框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2. 对于什么是网关,什么是网络地址了解不多,在修改IP时搞了好半天图表 2 IP设置界面最后费尽周折,花了近2个小时时间,终于利用Jflash.exe将eboot.nb0烧到Flash 中,这时才发现,利用PB生成的NK文件还没有用到。
随后稍稍顺利了一点,最终也把NK文件烧进Flash中,但发现界面是英文的,不太方便,还有就是一旦重启,就需要重新烧录,之后改了超极终端里的一些选项,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最头疼的实验———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在熟悉了实验的基本过程后,很快做到了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此前也了解过单片机实验板与PC机的连接,用的是串口线,至于实验中的ARM,记得实验中有一个串口线,一个并口线,一个网线,也不知通过哪个连的。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参加了本次嵌入式实训。
通过实训,我对嵌入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相关技术。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2. 熟悉嵌入式开发工具和环境;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为以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的专用系统,具有实时性、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点。
本次实训主要针对ARM架构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学习。
2.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1)硬件环境:选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开发平台。
(2)软件环境:使用Keil MDK作为集成开发环境(IDE),并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
3. 嵌入式系统编程(1)C语言编程:学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掌握嵌入式系统编程基础。
(2)裸机编程:编写简单的裸机程序,实现单片机的GPIO、定时器、中断等功能。
(3)嵌入式操作系统:学习FreeRTOS操作系统,掌握任务创建、调度、同步等基本功能。
4. 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践(1)设计一个基于STM32F103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2)设计一个基于ARM Cortex-M4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测。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
2. 环境搭建:按照实训要求,配置开发环境,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
3. 编程实践:按照实训指导书,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的各项功能。
4. 项目实践: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并实现嵌入式系统项目。
5. 总结与反思: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训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完整版篇一: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第赵成,张克新院姓专学系:名:业:号:电子通信工程系周振宇物联网工程 121309140电子通信工程系XX年3月制实验一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方法一、实验目的了解ARM9 S3C2410A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熟悉ARM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指令状态、寄存器组及异常中断的概念,掌握ARM指令系统,能在ADS1.2 IDE中进行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1.ADS1.2 IDE的安装、环境配置及工程项目的建立;2.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参考附录A):(1)两个寄存器值相加;(2)LDR、STR指令操作;(3)使用多寄存器传送指令进行数据复制;(4)使用查表法实现程序跳转;(5)使用BX指令切换处理器状态;(6)微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三、预备知识了解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及指令体系;熟悉汇编语言及可编程微处理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内存:1GB及以上;实验设备:UP-NETARM2410-S嵌入式开发平台,J-Link V8仿真器; 2. 软件环境配置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集成开发环境:ARM Developer Suite (ADS)1.2。
五、实验分析1.安装的ADS1.2 IDE中包括两个软件组件。
在ADS1.2中建立 ARM Executable Image(ARM可执行映像)类型的工程,工程目标配置为 Debug;接着,还需要对工程进行目标设置、语言设置及链接器设置;最后,配置仿真环境为ARMUL仿真方式。
2.写出ARM汇编语言的最简程序结构,然后在代码段中实现两个寄存器值的加法运算,给出运算部分相应指令的注释。
实验一ARM 汇编指令使用实验——基本数学/ 逻辑运算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使用ARM ADS / Embest IDE for ARM 开发环境及ARM 软件模拟器。
2. 通过实验掌握数据传送和基本数学/ 逻辑运算的ARM 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 硬件:PC机。
2. 软件:ADS 1.2 / Embest IDE 200X 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1 .熟悉ADS 1.2 / Embest IDE 200X 开发环境的使用,使用LDR/STR和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实现数据的加法运算。
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armasm1a.s */• EQU X, 45 /*定义变量X,并赋值为45*/.EQU Y, 64 /*定义变量Y,并赋值为64*/.EQU STACK_TOP, 0X1000 /* 定义栈顶0X1000*/.GLOBAL _START.TEXT_START: /* 程序代码开始标志*/MOV SP, #STACK_TOPMOV R0, #X/*X 的值放入R0*/STR R0, [SP]/*R0 的值保存到堆栈*/MOV R0, #Y/*Y 的值放入R0*/LDR R1, [SP]/* 取堆栈中的数到R1*/STRR0, [SP] STOP: B STOP/* 程序结束,进入死循环 */.END等指令,完成基本数学 / 逻辑运算。
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armasm1b.s */ .EQU X, 45 /*定义变量X ,并赋值为45*/ .EQU Y, 64 /*定义变量Y ,并赋值为64*/ .EQU 乙87/*定义变量Z ,并赋值为87*/.GLOBAL _START .TEXT_START: /* 程序代码开始标志 */MOV R0, #X/*X 的值放入 R0*/MOV R0, R0, LSL #8 /*R0 的值乘以 2 的 8 次方 */ MOV R1, #Y/*Y 的值放入 R1*/ADD R2, R0, R1, LSR #1 /*R1 的值除以 2 再加上 R0 后的值放入 R2*/MOV SP, #0X1000 STR R2, [SP] MOV R0, #Z/*Z 的值放入 R0*/ AND R0, R0, #0XFF /* 取 R0 的低八位 */ MOV R1, #Y/*Y 的值放入 R1*/ADD R2, R0, R1, LSR #1 /*R1 的值除以 2 再加上 R0 后的值放入 R2*/ADDR0, R0, R1 2.使用 ADD/SUB/LSL/LSR/AND/ORR .EQU STACK_TOP, 0X1000 /* 定义栈顶 0X1000*/1.新建工程。
arm实训总结标题:ARM实验实训总结报告一、前言本次ARM实验实训是我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一次深度实践。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ARM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指令集以及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实训内容回顾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进行学习和实践。
首先,从理论层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ARM体系结构、工作模式、存储器管理、异常处理等基础知识;其次,在实践环节,我们使用Keil MDK等开发工具进行了汇编和C语言编程,完成了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定时器应用、串口通信等多个实战项目。
三、实训过程及收获1. 硬件操作与调试:通过对ARM开发板的实际操作,我亲身体验了硬件连接、程序下载、在线调试等环节,对硬件底层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软件编程与实现:通过编写和调试ARM汇编和C语言代码,我对ARM的指令集、寄存器配置、中断处理机制等有了深入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完成复杂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我在团队环境下的工作效率,也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实训反思与展望尽管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也意识到自身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升,如对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理解与应用、硬件驱动程序的设计与优化等。
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深化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结,此次ARM实训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它使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为我后续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ARM实训不仅是对我现有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未来专业技能的磨砺。
我会珍视这份实践经验,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并深化对嵌入式系统尤其是ARM架构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嵌入式开发实训课程。
本文将结合本人参加的嵌入式开发实训,从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和实训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熟悉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和平台。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概述: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嵌入式处理器:学习ARM、MIPS等常用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 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Linux、FreeRTOS等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4. 嵌入式编程:学习C/C++、汇编等编程语言,掌握嵌入式编程技巧。
5. 嵌入式开发工具:熟悉Keil、IAR、Eclipse等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6. 嵌入式系统调试:学习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调试工具进行系统调试。
7. 嵌入式项目实践:完成智能小车、智能家居等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学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处理器和操作系统。
2. 实训中期:学习嵌入式编程技巧,掌握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训后期:完成项目实践,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五、实训成果1. 掌握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熟悉了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和平台。
3.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践中,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精神:在项目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创新精神。
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嵌入式开发课程。
本报告将针对我所参与的嵌入式开发课程实训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目标1.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2. 熟悉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3. 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编程和调试;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1)嵌入式系统定义及特点;(2)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3)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2. 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1)ARM处理器原理和应用;(2)常用外设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3)S3C6410开发板硬件设计。
3. 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1)Linux内核及驱动开发;(2)C语言编程和调试;(3)Qt开发及图形界面设计。
4. 实训项目(1)基于S3C6410开发板的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2)基于ZigBee模块的远程数据传输;(3)基于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管理;(4)基于Qt的图形界面设计。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掌握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2. 实验操作:按照实训指导书,完成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搭建。
3. 项目实践:根据实训项目要求,分组进行项目设计、编程和调试。
4.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五、实训成果1. 完成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搭建;2. 编写并调试嵌入式系统程序;3. 完成实训项目,并撰写项目报告;4. 提高嵌入式系统编程和调试能力;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实训总结与反思1. 实训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使我对嵌入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项目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协作,提高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次实训,发现自己在嵌入式系统编程和调试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嵌入式arm实习报告嵌入式arm实习报告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概述在今日,嵌入式ARM 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门比较热门的学科,无论是在电子类的领域,你都可以看到嵌入式ARM 的影子。
如果你还停留在单片机级别的,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落下时代脚步了,ARM 嵌入式技术正以几何的倍数高速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了几乎你所想到的领域。
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具体应用等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
嵌入式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linux系统linux系统主要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再加上外部的硬件平台构成,用户空间就是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空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用户应用程序和GNU C Library(glibc)。
而内核空间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调用接口,它作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相互转移的一种方式,二是内核空间,三是体系相关内核代码,在linux内核代码中,可以看到arch目录下有许多子目录,其中每一个子目录代表一种硬件平台。
而为什么要把linux系统划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呢?主要是一旦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没有分开,那用户将拥有很大的权限去操控内核或用户应用程序的崩溃将会造成系统的崩溃,而linux系统是利用cpu的模式分级来分别运行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这样就可以使操作系统得到充分的保护。
而现代的cpu通常实现了不同的工作模式,以ARM处理器为例实现了7种运行模式,分别为:1)用户模式(usr):ARM微处理器正常程序执行模式2)系统模式(sys):运行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任务3)中断模式(irq):用于通用的中断处理4)外部中断模式(fiq):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或通道处理5)数据访问终止模式(abt):当数据或指令预取终止时进入该模式,可用于虚拟存储及存储保护6)管理模式(svc):操作系统使用的保护模式7)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und):当未定义的指令执行时进入该模式,可用于支持硬件协处理器的软件仿真ARM微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软件改变,也可以通过外部中断或异常处理改变,除用户模式外,模式都是非用户模式或特权模式,除用户模式和系统模式外,其他模式都是异常模式,常用于处理异常或中断,以及需要访问受保护的系统资源等情况。
嵌入式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嵌入式实习报告一、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概述在今日,嵌入式ARM 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门比较热门的学科,无论是在电子类的什么领域,你都可以看到嵌入式ARM 的影子。
如果你还停留在单片机级别的学习,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落下时代脚步了,ARM 嵌入式技术正以几何的倍数高速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了几乎你所想到的领域。
本章节就是将你领入ARM 的学习大门,开始嵌入式开发之旅。
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技术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是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IT领域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具体应用等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
嵌入式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技术。
现在许多嵌入式处理器也是从早期的PC 机的应用发展演化过来的,如早期PC 诸如TRS-80、Apple II 和所用的Z80 和6502 处理器,至今仍为低端的嵌入式应用。
在应用中,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 等系列。
在早期实际的嵌入式应用中,芯片选择时往往以某一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在芯片内部集成必要的ROM/EPROM/Flash/EEPROM、SRAM、接口总线及总线控制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 等各种必要的功能和外设。
二、实习设备硬件: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ULINK2仿真器套件、PC机软件:μVision IDE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三、实习目的1.初步掌握液晶屏的使用及其电路设计方法;掌握S3C2410X处理器的LCD控制器的使用;掌握通过任务调用的方法把液晶显示函数添加到uC/OS-II中;通过实验掌握液晶显示文本及图形的方法与程序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利用ARM微控制器开发嵌入式应用的实践经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训的形式,让学生掌握ARM微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
在本次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ARM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开发环境的搭建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我不仅加深了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以下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总结与实践经验分享。
一、ARM微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简介在课程的开始,我首先了解了ARM微控制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ARM作为一种32位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架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嵌入到其他设备中,以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学习ARM微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我对实训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ARM开发环境搭建在了解ARM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后,我开始着手搭建ARM开发环境。
首先,我安装了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Keil MDK、IAR Embedded Workbench等。
这些IDE提供了编译、调试和仿真等开发所需的全部工具,并且对ARM微控制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接着,我下载并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包,如CMSIS、库函数等,这些软件包为开发ARM应用程序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通过搭建ARM开发环境,我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开发平台。
三、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在掌握了ARM微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搭建好开发环境后,我开始进行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实训课程的要求,我选择了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设计了一个基于ARM微控制器的温度监控系统。
该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
同时,系统还具备报警功能,当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会触发报警,提示用户采取相应措施。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ARM嵌入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RM架构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开发流程,同时掌握了ARM嵌入式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ARM嵌入式系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ARM嵌入式系统的理解,掌握ARM嵌入式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ARM架构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熟悉ARM嵌入式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3.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软件编写、调试和测试。
二、实验过程1. 熟悉ARM架构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2. 安装并配置ARM嵌入式开发工具;3. 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程序,包括LED控制、按键检测等;4. 调试和测试程序,验证功能和性能。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RM架构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熟悉了ARM嵌入式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同时,我们成功编写并调试了简单的嵌入式程序,验证了程序的功能和性能。
四、对ARM嵌入式系统的思考ARM嵌入式系统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灵活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ARM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深入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五、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对ARM嵌入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嵌入式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ARM嵌入式系统,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我们能够在ARM嵌入式系统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嵌入式技术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技术之一。
为了提高自身在嵌入式领域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嵌入式开发实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流程以及相关技术,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背景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种专用设备中的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实时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嵌入式相关专业,并开展嵌入式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硬件架构、软件开发环境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体架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实践打下了基础。
2. C语言编程C语言是嵌入式开发的主要编程语言,实训中我们重点学习了C语言的语法、数据结构、指针、函数等基础知识。
通过实际编程练习,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嵌入式硬件平台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开发板,学习了开发板的硬件资源、引脚分配以及硬件编程。
通过实践,掌握了嵌入式硬件平台的搭建和使用方法。
4. 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中我们学习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常用命令以及开发工具。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
5. 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驱动程序编写、应用程序开发等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掌握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6. 项目实践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嵌入式项目实践。
项目要求我们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完成了项目设计、硬件搭建、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
四、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嵌入式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学习和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工作方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内容1.ARM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ARM嵌入式系统由处理器、存储器、外设和操作系统组成。
其中,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和处理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外设包括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用于和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系统资源和提供各种服务。
ARM处理器采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
它的核心是ARM架构的CPU,采用32位指令集,并具有多种处理器模式和操作模式。
2.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在搭建开发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安装相应的开发工具和驱动程序,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这样才能够实现开发板和PC机之间的通信和调试。
3.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要设计和开发一个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
这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编写系统启动代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2)编写应用程序代码,实现系统的功能;(3)将应用程序代码编译成目标文件,然后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三、实验过程1.搭建开发环境首先,我们安装了交叉编译器和调试器,并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然后,连接开发板和PC机,安装和配置驱动程序。
最后,配置开发板的启动方式和调试方式。
2.编写代码并进行编译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我们编写了相应的启动代码和应用程序代码。
然后,使用交叉编译器将代码编译成目标文件,以便下一步的链接。
3.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使用交叉编译器将目标文件进行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同时,我们对可执行文件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如堆栈大小、程序入口地址等。
四、实验结果经过我们的努力和调试,我们最终成功地设计和开发了一个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
该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功能进行工作,并且稳定可靠。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ARM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作为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对嵌入式技术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嵌入式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ARM架构为核心,通过实际项目开发,让学生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硬件平台和开发环境;2. 掌握ARM架构下的编程技术,包括C语言、汇编语言等;3. 学会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调试与优化等;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硬件平台:选用ARM Cortex-M3核心的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开发平台;2. 软件平台:使用Keil MDK作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3. 实训项目:基于STM32F103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四、实训过程1. 项目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灯光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架构,包括单片机、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等;3. 编码实现:使用C语言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系统功能;4. 调试与优化:对程序进行调试,解决程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5.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开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五、实训成果1. 完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电路板设计、PCB制作等;2. 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功能,包括灯光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3. 编写项目文档,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代码、测试报告等;4. 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具备一定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2. 学生学会了ARM架构下的编程技术,为以后从事嵌入式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3. 学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4. 实训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调试方法和流程。
二、实验原理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种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架构的处理器。
在嵌入式系统领域,AR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易扩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物联网等领域。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其主要特点如下:1.低功耗:采用了先进的低功耗技术,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
2.高性能:采用了指令流水线和乱序执行等技术,提高了处理器的运行效率。
3.易扩展:支持多核架构和内核扩展,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Keil MDK开发环境和ARM开发板进行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实现简单的功能。
三、实验步骤1.硬件搭建:连接ARM开发板,通过USB进行电源供给和通信。
2. 软件配置:在Keil MDK中配置开发环境,包括选择芯片型号、设置编译器和调试器等。
3.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嵌入式程序,通过调用ARM提供的库函数实现所需功能。
5.调试和测试:通过调试器对程序进行调试,并使用示波器等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功能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功能:通过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在按键按下的时候,LED灯会亮起,松开按键后,LED灯熄灭。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架构,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ARM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调试方法和流程。
掌握了Keil MDK开发环境的使用技巧,学会了使用ARM提供的库函数编写嵌入式程序。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ARM嵌入式系统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易扩展等特点,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本次实验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ARM嵌入式系统的高级应用,包括操作系统移植、网络通信和多任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实际的项目开发需求。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课程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我们可以熟练的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并且学会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相互嵌套编写程序源代码;2、了解S3C22410的硬件结构及接口编程的编写;3、掌握SD卡的烧写流程并且学会ok6410开发板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1、读卡器、8GB内存卡、USB数据线;2、电脑等基础硬件设备;3、飞凌ok6410开发板。
三、飞凌OK6410开发板的部分硬件与软件一、飞凌OK6410主要硬件简介* 开发板CPU(S3C6410)内核选用ARM11,ARM处理器经历了包括ARM7、ARM9、ARM11、cortex-A8在内的多个发展历程.* ARM11拥有一条独立的load-store和算术流水的8级流水线,其基于ARMv6构架,其主频从基础的350-500MHz能扩展到最终的1GHz。
* CPU——S3C6410基于ARM1176JZF-S内核,可稳定运行于667MHz。
* 开发板ok6410采用“核心板 + 底板”的结构。
* 核心板—6层PCB设计,性能稳定,经过强电磁环境考验。
•Samsung S3C6410处理器,ARM1176JZF-S内核,主频533MHz/667MHz;• 128M字节Mobile DDR内存;• 1G字节NAND Flash(MLC);• 12MHz、48MHz、27MHz、32.768KHz时钟源;•支持5V电压供电主板—4层板设计•一个复位按键,采用专用芯片进行复位,稳定可靠•采用8位拨码开关设置系统启动方式•共4个串口,包括1个五线RS 232电平串口(DB9母座)和3个三线TTL电平串口(20pin 2.0mm间距插头座)• 1个100M网口,采用DM9000AE,带连接和传输指示灯• 1个USB HOST插口,支持USB1.1协议,可插鼠标、U盘等• 1个USB Slave接口,支持USB2.0协议,使用mini-USB插座,可与PC连接• 1个高速SD卡座。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
ARM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学习报告
39032510
摘要:
在两周的ARM实验课程学习中,我初步了解了ARM的一些基本知识,上课的过程中也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学习了一些例程,了解了PB平台下工程的建立、程序的编译和运行,利用实验箱中的设备实验了对数码管,点阵,电机等的控制,虽然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两天的学习还是让我觉得收获良多。
一、对ARM的认识
在选择这一门课前,其实我对ARM一点也不了解,只是在做电设时听说有一组同学用ARM来进行控制,觉得挺高端,于是趁有这个机会就想见识一下ARM
的强大功能。
经过老师
第一节课的简单讲解,我了解了ARM的一些知识,现在常见的系统有LUNIX和WINCE,我们实验中用的是WINCE系统,下面说下实验的心得。
二、第一个实验---系统的定制
以前学单片机,基本上简单看看原理图就开始进行程序的编写,而翻开ARM的指导书,发现要定制系统,没听说过。
分配了实验箱后,靠之前积累的经验,那些导线的连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打开电源发现我们的实验箱屏目上不显示,而别人的却有,想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那些箱子已经有人把系统烧进去了。
然后开始按步骤定制系统。
自己不熟悉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CMD命令提示框不会操作,如何打开一个文件不清楚,经寻问,得知要用“cd
+文件夹名称“ 可以打开。
图表 1 命令提示框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
2. 对于什么是网关,什么是网络地址了解不多,在修改IP时搞了好半天
图表 2 IP设置界面
最后费尽周折,花了近2个小时时间,终于利用Jflash.exe将eboot.nb0烧到Flash 中,这时才发现,利用PB生成的NK文件还没有用到。
随后稍稍顺利了一点,最终也把NK
文件烧进Flash中,但发现界面是英文的,不太方便,还有就是一旦重启,就需要重新烧录,之后改了超极终端里的一些选项,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最头疼的实验———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
在熟悉了实验的基本过程后,很快做到了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此前也了解过单片机实验板与PC机的连接,用的是串口线,至于实验中的ARM,记得实验中有一个串口线,一个并口线,一个网线,也不知通过哪个连的。
我们按照说明“tools---->remote files viewer”,实验说明中指出应该是瞬间连接,可是我们好几台机器都弄了半天,连接时界面如下:
图表 3 建立连接的界面1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
图表 4 建立连接的界面2
记得后来了连接过几次,有时比较好连接,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改好计算机的IP 地址和网关,还有就是连接时选Default device比较容易一些。
四、 PB平台下工程的建立----“HELLO WORLD!”程序
虽然建立连接不容易,但是靠着一点运气还是连上了,然后我们开始做一下步实验HELLO WORLD!实验,这也是我们唯一一个从建立到编译和运行完全成功的实验。
这个实验中,觉得和VC6.0中工程建立类似,不同的是最后要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exe)
当然,由于程序代码比较长,我们没法自己编写,就利用的资料中给出的,在生成.exe文件后,通过remote file viewer传输可执行文件到实验箱,然后在WINCE 下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图表 5 HELLO WORLD!运行结果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
在这个实验中,平台的建立需要编译20分钟,所以需要认真等待,最后生成的exe文件在obj文件夹下可以找到。
五、利用现有程序在实验箱上运行
做完了HELLO WORLD!实验后,原以为后面的实验比较容易,但是按指导书中的说明一步步的做,一编译就出现好几个error, 始终无法通过,记得最后虽然也生成了一个exe文件,但是上传上去后运后,发现什么效果也没有,显然我们做的不对。
不过在这里也说下自己体会,后面的好多实验都要用到EVC进行编程,要编写一些对话框界面,似乎和MFC的使用类似,也和VB中的编程相似。
图表 6 EVC界面
图表 7 VB中的编程界面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
总之,做实验前最好学习以下MFC编程,了解最基本的如:类的概念、句柄的概念、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函数重载等的概念。
如果有条件的话,学习以下EVC的使用,包括调试程序、建立连接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学习一下VC编译环境的使用,它和EVC差不多,但它比EVC强大。
建立开发环境比较耗时,多试几次,因为PB平台本身不是很完善,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我们虽然做了好久,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把实验正确的完成。
偶然发现所提供的资料中已经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可执行程序文件,于是我们决定把现有的程序在实验箱上跑一遍,主要有数码管实验,电机控制实验,LED点阵实验,LED液晶屏实验等。
下面是LED点阵的运行效果:
图表 8 LED实现效果图图表 9 LED实验控制界面
六、实验总结
两天的课程很快结束了,虽然自己也是选修过ARM,但不敢说自己会使用,在两天的学习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建立实验箱和宿主机的连接上。
至于编程,自己并没用练习,也是因为之前预习还不到位。
应该说,两天的学习主要是了解了实验箱的基本元件,导线的连接,程序和实验箱如何配置,还有PB平台下建立工程的步骤。
总体而言还是有不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