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通信-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信道编码

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2009年第01期,第42卷 通 信 技 术 Vol.42,No.01,2009 总第205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05,Totally 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雍明远①, 梁 俊②,袁小刚② (①空军驻西北地区军事代表室,陕西 西安 710043;②空军工程大学 电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从多径衰落、阴影效应和多普勒效应三个方面研究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频率色散特性和多普勒功率谱非对称特性。基于WSSUS模型提出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两种信道的冲激响应和误码率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特性,对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宽带;卫星通信;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模型 【中图分类号】TN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9)01-0065-03 Study on Simulation Model for Wideban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YONG Ming-yuan①, LIANG Jun②, YUAN Xiao-gang② (①Army Representation Office of Air Force in Northwest Area, Xi’an Shaanxi 710043, China; ②The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7, 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f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quency-dispersion and dissymmetry of Doppler frequency shifts of the wideban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are studied. The model for wideban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multi-path and Doppler frequency shifts. Finally, two channels of country and urban area are simulated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The model provides a theoretic suggestion for design of the wideban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ey words】wideband;satellite communications;WSSUS;channel model 0 引言 卫星移动信道同时具有卫星信道和移动信道的特征,存在着多径效应、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和电离层闪烁等严重影响着数字信号传输可靠性的因素。窄带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研究较早,提出了Loo模型、Corazza-Vatalaro模型和扩展Suzuki模型等多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成熟信道模型。目前,由于实现全球漫游和宽带业务传输等需求,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的发展很快,因而对于宽带卫星移动信道的研究也一步步展开。而在军用方面,如美军用于传输机载传感器所获取的实时高速数据、图像信号的通用数据链,其低轨道卫星通信的传输速率将分别达到137.08 Mb/s和274.17 Mb/s[1]。通信信道是通信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对宽带卫星移动信道的研究很有意义。Bello提出的小尺度衰落信道WSSUS(广义静态非相关散射)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宽带信道的频率色散特性。文中基于WSSUS信道,研究非对称多普功率谱下,增加直射分量的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模型。 1 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 1.1 多径衰落 无线环境中始终存在反射和散射物体,使得信道处于一种不停地变化环境中,从而影响信号的幅度、相位、时延以及到达天线时的入射角度,造成接收到的合成信号起伏很大,这就是多径衰落,它是一种快衰落。在多径传播条件下,接收信号会产生时延扩展,时延扩展值的大小将决定信号的衰落是否具有频率选择性。在窄带卫星移动通信中,此时的衰落为平坦衰落,基带码元速率较低、信号带宽远小于信道相关带宽,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各频率分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但在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中,收发端的基带码元速率较高, 收稿日期:2008-06-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1001)。 作者简介:雍明远(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研究工作;梁 俊(1962-),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研究工作;袁小刚(1980-),男,博士生,主要从事卫星通信研究工作。 65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收稿日期:2003-09-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个人移动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研究0(60172006) 作者简介:1.符世钢(1979-),男,云南安宁人,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2.任友俊(1973-),男,云南宣威人,曲靖师范学院计科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网络通信及其编程研究; 3.申东娅(1965-),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研究.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符世钢1,任友俊2,申东娅3 (1.3.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2.曲靖师范学院计科系,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通信技术之一.卫星移动通信具有卫星固定业务和移动通信双重特点,其电波传输距离远,经历的环境特殊,导致其信道特性远比地面系统复杂.因此,研究其信道特性是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其信道特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对某些衰减因素的解决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传输损耗;多普勒频移 中图分类号:TN92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3)06-0071-04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间的相互通信.近年来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它的覆盖范围有限,仅能为人口集中的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提供服务.为了获得全球范围的无缝覆盖,实现名符其实的全球个人通信,不得不引入卫星移动通信来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卫星移动通信具有覆盖面积大、业务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地理条件等优点,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通信手段之一. 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不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要经过漫长的距离,其间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这大大增加了接收信号的波动性,成为保证通信质量的最大障碍.为此,研究信道特性成为设计通信系统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 传输损耗 卫星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要经过对流层(含云层和雨层)、平流层直至外层空间,传输损耗大致为自由空间传输损耗与大气损耗之和.11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在整个卫星无线路径中自由空间(近于真空 状态)占了绝大部分,因此,首先考虑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链路与大尺度无线电波传播模型类似,在自由空间模型中,接收功率的衰减为T-R 距离的幂函数[1] .当发射和接收天线均具有单位增益时,自由空间路径损耗为:L f =10lg( 4P K d )2=20lg(4P 3@108 d f )(db)(1)当d 取km 、f 取GHz 为单位时,可简化为下式: L f =92145+20lgd +10lg f (db) (2) 112 大气层损耗 大气层在卫星无线路径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最不稳定的区域,其损耗是卫星移动通信最具特色的信道特征之一.伴随着天气的变化,降雨、降雪、云、雾等都不可避免地对穿透其中的电波产生损耗,个别极恶劣的天气甚至会造成通信信号的中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对其损耗只能通过实际观测积累数据并由此总结出一些经验公式. 在各种天气引起的损耗因素中,降雨损耗所占的比例最大且具有代表性.在雨中传播的电波会受到雨滴的吸收和散射影响而产生衰落.此时引入降雨衰减系数的概念,即由降雨雨滴引起的每单位路径上的衰减R ,R 如下式所示: 第22卷 第6期 2003年11月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 GE Vol.22 No.6Nov.2003

通信原理(第7版)复习资料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传输差错可控 (3)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4)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5)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6)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1)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2)对同步要求高 4、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3)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5)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6)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 是“速度”问题;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信息源 信源编码 信道译码 信道编码信 道数字调制 加密 数字解调解密 信源译码 受信者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1)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数字通信系统: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6、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7、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8、信息量是对信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 的信息量;一个M 进制码元含有log 2M 比特的信息量。 9、信息源的熵,即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x (p log )x (p I i 2n 1 i i ∑=- = 结论:等概率发送时,信息源的熵有最大值。 第二章 信道与噪声 一 确知信号与随机过程 1、确知信号:是指其取值在任何时间都是确定的和可预知的信号,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它在任何时间的取值。 2、确知信号的类型 (1)按照周期性区分: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2)按照能量区分: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特点:能量信号的功率趋于0,功率信号的能量趋于¥ 3、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有四种,即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4、确知信号在时域中的特性主要有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 5、自相关函数反映一个信号在不同时间上取值的关联程度。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0)等于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0)等于信号的平均功率。 6、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作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 ★7、随机过程具有随机变量和时间函数的特点,可以从两个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角度来描述:①随机过程是无穷多个样本函数的集合②随机过程是一族随机变量的集合。 ★8、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由其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描述。 9、高斯过程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它的完全统计描述只需要它的数字特征。 ★★10、瑞利分布、莱斯分布、正态分布是通信中常见的三种分布:正弦载波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为莱斯分布;当大信噪比时,趋近于正态分布;小信噪比时近似为瑞利分布。 11、窄带随机过程:若随机过程x (t )的谱密度集中在中心频率f c 附近相对窄的频带范围Df 内,即满足Df << f c 的条件,且 f c 远离零频率,则称该x (t )为窄带随机过程。 ★★12、宽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P ??. ★★13、各态历经性定义及应用:P ?? 宽平稳与各态历经性的关系。 二、信道分类: (1)无线信道 - 电磁波(含光波)

扩频通信及matlab仿真

扩 频 通 信 及Matlab 仿 真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2009级通信工程(2)班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目录 一、摘要 (3) 二、数字通信原理 (4) 三、衰落信道与抗衰落技术 (5) 四、多址通行 (6) 五、扩频通信原理 (6) 六、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8) 七、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仿真 (10) 八、结束语 (13) 九、参考书目 (14) 十、致谢 (15)

摘要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技术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对扩频通信中最常用的直扩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

数字通信原理: 1)所谓数字通信就是利用数字传输技术来进行的通信。它包括对模拟信号的编码和调制,传输媒介以及对数字信号的解调和解码。 2)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1-1: 图1-1 信源:信息的来源一般是模拟信号。 信源编码: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信号压缩处理;信号的高效率编码。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编码,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

信息加密,防止信息被窃取。 调制变换:波形编码,信号调制,使基带信号适合在特定的 道中传输。 传输媒介:有线、无线信道,网络交互设备。 解调、信道译码、信源译码:对信号作上述处理相反对变换。 信宿:信息的最终传输目的地 衰落信道与抗衰落技术: 1)衰落信道的产生:无线通信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递的。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与电波传播的环境密切相关。电波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各种建筑物、气候气象、电磁干扰、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工作频段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衰落信道。 2)衰落信道主要包括: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 3)抗衰落技术主要包括:①空间分集技术 ②Rake接收方式 ③信道交织技术 ④多载波传输技术 ⑤信道均衡技术 ⑥扩频通信技术等等

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与模拟

综合课程设计 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与模拟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参数

1、 设计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终端用户数量不断扩大、新业务不断增加,这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卫星通信系统以其全球覆盖性、固定的广播能力、按需灵活分配带宽以及支持移动终端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向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补充方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卫星通信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本课程设计基于已学的的基本理论,对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进行计算和模拟,从而掌握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影响卫星通信信道性能的因素。同时熟悉Matlab 编程仿真过程,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2、 基本参数列表 表1 根据学号得到的系统参数3、 涉及公式 1) ITU 法计算雨衰值: ),()(βα p p R L R K A =(dB) (1) 其中,p R 为降雨率,单位为mm/h ,β为仰角,可以通过以下经验公式获得 0779.041.1-?=f α (255.0≤≤f ) (2) 42 .251021.4f K ??=- (549.0≤≤f ) (3)

上式中频率f 的计算单位为GHz 。 雨衰距离: 14766.03]sin )108.1232.0(1041.7[),(---?-+?=ββp p p R R R L (km) (4) 2)ITU 法计算氧、水蒸气分子吸收损耗值: 氧分子损耗率,对于57GHZ 以下的频段,可以按下式近似计算 3230226.09 4.81[7.1910]100.227(57) 1.50 f f f γ--=?++??+-+(dB/km) (5) 对流层氧气的等效高度0h 和水蒸气的等效高度可分别按如下公式确定: 06(57)h km f GHz =< 因此,对于氧分子的吸收损耗为: 002h R O γ= (dB) (6) 水蒸气分子损耗率与频率和水蒸气密度 )/(3m g p w 有关,对于350GHz 以下频段,都可以用下式计算(dB/km): 242223.610.68.9[0.050.0021]10(22.7)8.5(183.3)9.0(325.4)26.3 w w w p f p f f f γ-=++++???-+-+-+ (7) 对流层水蒸气等效高度w h 可按如下公式确定: ]4 )4.325(5.26)3.183(0.55)2.22(0.31[2220+-++-++-+=f f f h h w w (km) (350f GHz <) (8) 其中,0w h 取2.1km 。 同样,对于水蒸气分子的吸收损耗为: w w O H h R γ=2 (dB) (9) 3)给出经纬度,计算卫星于地面距离及仰角β; 同步卫星的经度s θ,地心角θ定义为从地心点看卫星与卫星终端之间的夹角,卫星终端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L L φθ,),卫星距地球中心的距离近似为42164.2r km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55e R km =。 )cos(cos cos S L L θθφθ-= (10) θcos 222r R r R d e e -+= (11) 如图1所示,A 为卫星,B 为地心,C 为地球站,仰角为地球站与卫星连线与水平 C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1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引言 1.1 学习指导 1.1.1 要点 本章的要点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信系统是指传递消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含信道)的总和。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1)一般模型 以图1-1所示的功能框图来表示。 图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信源所产生的信息可以是声音、图像或文本。信息源一般包含变换器,将信源的输出变换成电信号。例如,用作变换器的话筒,可以将语音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而摄像机则将图像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这些设备输出的信号一般称为基带信号。在接收端,使用类似的变换器就可以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用户的形式,如声音信号、图像等。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将原始基带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物理信道或其他传输介质传输的形式。例如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中,通信部门规定了各发射台的频率范围,因此,发射机必须将待发送的信息信号转换到适合的频率范围来发送,以便与分配给此发射机的频率相匹配。这样,由多个无线电台发送的信号就不会彼此干扰。又如果信道是光纤组成的,那么发送设备就要将处理好的基带信号转换光波信号再发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中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信道。信道用于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发送到接收端的物理介质。信道可以分为两大类: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和海水。有线信道有双绞电话线、同轴电缆及光纤等。信道对不同种类的信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但都会对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产生衰减,信道中的噪声和由不理想接收机引入的噪声会引起接收信号的失真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的功能是恢复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消息信号。使用和发送端相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

1.(√)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强信号串扰弱信号) 3.(√)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平方) 5.(×)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频率色散)P39 9.(√)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多个波长或更多。 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 12.(√)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9 1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P261 1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P293

信道编码仿真实践

信道编码仿真实践 XX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着重分析信道理论及信道编码方式,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机仿真方法, 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建立了信道编码的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编码方式的设计。在给定仿 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对几种基本信道编码进行了仿真性能测试和讨论,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扩频通信中 的信道编码进行了初步仿真,得出了信道编码就是在发送端的信息码元序列中,以某种确定的编码规则,加入监督 码元,在接受端再利用该规则进行检查识别,从而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关键词:通信系统;信道;信噪比;误码率;信道编码 The Simulation Practice of the Channel Coding XX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e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ic theory, analyzes the channel theory and the channel coding way emphatically, uses the Monte Carlo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 provided visualization tool Simulink using MATLAB to establish the channel coding simulation model, in detail narrated each encoding method design.In assigns under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 moved the simulated program,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performance test and the discussion to in the binary bipolarity communications system several kind of basic channel coding, and embarks from the actual angl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simulation to in the wide frequency correspondence channel coding, obtained has used the cascade code in the binary bipolarity wide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uld realize the channel multiplying and the error code performance win-win conclusion. Key word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hannel; Signal-to-noise ratio; Error rate; Channel coding 1 背景知识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用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从而达到在接收端进行判错和纠错的目的。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也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了。利用信道编译码,可以显著改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概率指标,有效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一般分为两类:分组编码和卷积编码。 2、基本原理 2.1 分组编码 在分组编码中,二进制信源输入序列被划分为长度k的码字组。每个长度k的码字被映射为

移动通信参数表..

一. 移动通信参数表 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 1 TCH 业务信道23 BSIC 基站色码 2 BCCH 广播控制信道24 CA 小区置配 3 CCCH 公共控制信道25 HSN 跳频序列 4 RACH 随机接入信道26 MA 移动配置 5 AGCH 接入允许信道27 MAIO 移动培植指数偏移 6 PCH 寻呼控制信道28 FN 帧号码 7 DCCH 专用控制信道29 TSC 训练序列码 8 CBCH 小区广播信道30 TN 时隙号 9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31 PD 协议识别语 10 SA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32 TI 处理识别语 11 SCH 同步信道33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12 CM 连接管理34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13 MM 移动管理35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 14 RR 无线资源管理36 MCC 国际移动码 15 DTX 非连续发送(由话音激活)37 MNC 移动网号 16 OMC 操作维护中心38 LAC 位置区号码 17 MS 手机39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 18 BS 基站40 TA 时间提前 19 SIM 用户识别模块41 RXLEV 平均的接收电平 20 ARFCN 频道(载频)序号42 RXQUAL 信道接收质量 21 Um 基站子系统与MS间接口43 TXPWR 发信功率电平 22 C2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44 C1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 二. 参数详述 (一) 频道配置参数 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 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915 Mhz (上行) 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 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909MHz(上行) / 950 –954 MHz(下行); 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 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注:但如果邮电部门将ETACS的模拟网退频将继续扩频。GSM在900MHZ共有16MHZ 频段. 频道标称中心频率与序号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 基站收:Fl(n)=890.200MHz + (n+1)x 0.200MHz

通信原理第二章信道习题及其答案

第二章(信道)习题及其答案 【题2-1】设一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其中,0,d K t 都是常数。试确定信号()s t 通过该信道后的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并讨论之。 【答案2-1】 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0()()d j t j H H e K e ω?ωωω-==,根据傅立叶变换可 得冲激响应为:0()()d h t K t t σ=-。 根据0()()()i V t V t h t =*可得出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讨论:题中条件满足理想信道(信号通过无畸变)的条件: 所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失真。 【题2-2】设某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为[]0()1cos d j t H T e ωω-=+,其中d t 为常数。 试确定信号()s t 通过该信道后的输出表达式并讨论之。 【答案2-2】 该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0()()(1cos )d j t j H H e T e ω?ωωωω-==+,根据傅立 叶变换可得冲激响应为: 根据0()()()i V t V t h t =?可得出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讨论:和理想信道的传输特性相比较可知,该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0()(1cos )H T ωω=+不为常数,所以输出信号存在幅频畸变。其相频特性()d t ?ωω=-是频率ω的线性函数,所以输出信号不存在相频畸变。 【题2-3】今有两个恒参信道,其等效模型分别如图P3.3(a )、(b )所示。试求这两个信道的群延迟特性及画出它们的群延迟曲线,并说明信号通过它们时有无群迟延失真? 【答案2-3】 写出图P3.3(a )所示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幅频特性: 根据幅频特性和群延迟的关系式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信道分配比较研究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信道分配比较研究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信道分配比较研究 1、引言 单路单载波(SCPC)是频分多址(FDMA)的一种,即每一话路使用一个载波。信道的按需分配方式(DAMA)是指所有的信道归各站所公有,信道的分配是根据各地面站提出的申请而临时决定。SCPC/DAMA因为是在每一载波上只传输一路话(或相当于 一路话的报或数据业务),当没有话音信号时,可以利用话音开关,关闭所有载波,有话音信号时才发射载波,从而可以大大节约卫星功率。:又由于DAMA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使用比较灵活。所以,在每站的通信容量较小,通信地址数较多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使用这种方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SCPC/DAMA方式有一个重要 缺点是产生互调干扰。产生互调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在同时放大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由于它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性,使输出信号中出现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通信质量,而且浪费了卫星的功率。为了避开这些干扰频率,有些频带便不得不禁止使用,因而又造成了卫星频带的浪费。另外,如果被放大的各个载波信号强度不同时,还会发生强信号抑制弱信号的现象,使弱信号大大削弱,以致无法为对方地面站所接收。由此可见,为了有利于发射功率不同的大小站兼容, 需要确定出系统的最佳或准最佳信道分配方案。本文首先利用SCPC的特点,推导出SCPC移动卫星系统中互调干扰功率谱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四种信道分配方法的比较,给出了SCPC/DA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最佳分配方法;最后对一个具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确定出其最佳的信道分配方案。2、三阶互调功率 谱的快速计算为了简化分析计算的过程,必须运用如下三个重要结论:第一,对等幅互调的分析表明,三阶互调显著地大于五阶互调,因而五阶互调可以忽略不计;对于 不等幅载波的情况,只要它们之间幅度相差不大(例如不超过一个数量级),此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有两种三阶互调物:(fi+fj+fk)型和(2fi-fk)型,前者的功率电平比后者高6dB。第三,如果载波中没有主载波,即没有一个载波的功率超过总输入功率的 10%,那么互调产物的功率同各载波的电平成比例。通过采用快速付立叶(FFT)计算,避免了计算单个互调载波的功率,使得运算速度大为加快,并且得出计算时间与

信道编码 北京邮电大学教材 通信原理 PPT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交织技术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实际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我们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等可以使误比特率降低;但如果得到的误比特率仍无法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来降低误比特率。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信道编码的基本做法: 在发送端给被传输的信息序列附加上一定的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之间有某种确定的关连规则(约束关系)。 接收端则按照这种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中发生错误,则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甚至纠正错误。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1.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2.信道编码的基本分类:线性码和非线性码;分组码和非分组 码(依据构造,编译码过程,性能指标)。 ?三种主要的信道编译码原理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3.了解其他类型的信道编码以及相关编码界限 ?信道编码的性能分析 ?信道编码的发展与应用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9.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1. 信道传输所引起的差错类型 随机差错:一般无记忆信道中发生噪声独立随机的干扰每个传输码元——接收码元中错误也是独立随机出现。高斯白噪声信道、 卫星信道、光纤信道、微波视距中继传播信道 突发差错:一般有记忆信道中发生噪声、干扰具有相关性——错误成对成串出现。实际衰落信道、无线移动信道、短波信道等 混合信道:信道中既有独立随机错误也有突发性错误发生 Hailiang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xx (xx,湖北武汉,xx) 摘要:目前,中国固定和移动两大网络的规模都已位居世界第2位,上网用户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信息通信制造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将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生产体系。在信息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下,要有效地提高传输速率,然而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特性的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系统输出的数字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因此,为了保证通信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每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对输出信息码的差错概率即误码率都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降低误码率,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数字信道本身引起的误码,可采取的方法有:选择高质量的传输线路、改善信道的传输特性、增加信号的发送能量、选择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的调制解调方案等; 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差错控制措施,使用信道编码。在许多情况下,信道的改善是不可能的或是不经济的,这时只能采用信道编码方法。因此实现信道编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道;误码率;信道编码 1. 信道编码 在数字电视和通信系统中,为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广泛使用了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如奇偶校验码、行列监督码、恒比码、汉明码、循环码(CRC)等编码技术。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或者说增加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对信道编码有以下要求:1.透明性:要求对所传消息的内容不加任何限制;2.有纠错能力;3.效率高:为了与信道频谱匹配和具有纠错能力,通常要向原信号添加一些码,要求加入最少的比特数而得到最大的利益;4.包含适当的定时信息。在这些要求中,除编码的必须信息外,所作的处理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求码列的频谱特性适应通道的频谱特性从而使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小,提高信噪比。减少发生差错的可能性;二是增加纠错能力,使得即便出现差错,也能得到纠正。 2.三种不同系统的无线信道 (1)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信道 一般意义下的数字微波中继系统主要用于固定站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通常使用1GHZ以上的频段,采用视距通信。为了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需要微波站建设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通常在站点设计时使用微波链路满足自由空间传播条件,即视线距离地面有足够的余隙,此时信号的衰减近似看作只有由于距离的增加而带来的信号能量的扩散,信道条件比较稳定。 (2)短波电离层信道 对于短波电离层信道,电离层随机扰动和多径效应是最主要的特点。电离层扰动本质上决定了短波电离层反射通信的特点,即信道不稳定,信号的起伏和衰落较大。多径效应是指无线信号经过

信道编码与扩频通信

信道编码与扩频通信 直接扩频技术是二十一世纪通信的主要潮流之一。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码分多址已经成为公认的二十一世纪蜂窝式移动通信基本特征。故而通过仿真手段讨论扩频通信与信道编码的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扩频技术也可以看作一种信道编码的分组编码形式,编译码都是通过码序列分组和同一个PN码的乘运算实现。应用这一思想,可以进行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 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 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

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流程图 为了简化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使我们把主要精力真正集中于编码仿真本身,本次仿真用户数为2,PN码采用长度为30的gold码。如上图所示,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

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中还加入了正弦干扰序列发生器,以用来测试扩频技术对人为正弦干扰的抑制作用。在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流程图中,正弦干扰被视做噪声的一部分置于叠加噪声模块。 MATLAB源程序 function [p1,p2]=ss_Pe94_2105(snr_in_dB,A,w) %ss_Pe94_2105.m 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 %snr_in_dB 信噪比 %p 误码率 %A 正弦干扰幅度 %w 正弦干扰角频率 %PN码采用长度Lc为30的gold码,Lc=length(gold)=30 snr=10^(snr_in_dB/10); sgma=1; Eb=2*sgma^2*snr; N=10^5; %仿真序列长度10^5,运行时间约3分钟 p1=0; p2=0; gold1=[0 1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0]; gold2=[0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Lc=length(gold1); %Lc=30; pn_seq1=2*gold1-1; pn_seq2=2*gold2-1; E_chip=Eb/Lc; temp=0; data1=0; data2=0; repeated_data1=zeros(1,Lc); repeated_data2=zeros(1,Lc); trans_sig1=zeros(1,Lc); trans_sig2=zeros(1,Lc); noise=zeros(1,Lc); n=1:Lc; interference=zeros(1,Lc); rec_sig=zeros(1,Lc); temp1=zeros(1,Lc); temp2=zeros(1,Lc); decision_variable1=0; decision_variable2=0; decision1=0; decision2=0; num_of_err_1=0; num_of_err_2=0; time=0; for i=1:N

卫星通信的信道测量和建模

卫星通信信道的建模和测量 一、通信卫星分类 卫星可以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只列出常见的分类。 1.1 轨位 卫星可以根据轨道的高度分为以下几种。其中,近地轨道卫星(Land mobile satellite-LMS)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因为在高轨位上,卫星信道更加趋近于高斯信道。而在低轨位工作的卫星,由于其运动性,会存在遮挡、时变、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 1.LEO (low earth orbit): 160~2000km 2.MEO (medium earth orbit): 2000~36000km 3.HEO (high earth orbit):>36000km 4.GEO (geostationary orbit):36000km 1.2 频段 按照卫星工作的频段,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中,在卫星信道测量上,要特别考虑高频段所带来的阴影衰落,以及天气状况。工作在ka波段的卫星,雨衰严重。 1.L-band: 0.3~3G 2.S-band: 2-4G 3.C-band: 4~8G 4.X-band: 8~12G 5.Ku-band: 12~18G 6.Ka-band: 27~40G

1.3 服务区域 根据卫星服务的区域不同,又可以把卫星分为以下几类。如果卫星服务的区域在城区,则遮挡会更加严重。而在空旷的郊区,则遮挡会相应变少。另外,最近有些工作是测量热带区域的卫星信道,主要是因为热带区域天气多变,因此,有必要单独考虑。 1.Rural 2.Suburban 3.Urban 4.Tropical area 1.4 极化方式 根据卫星的极化方式不同,又可以把卫星分为多极化和双极化卫星。 1.Single-polarized 2.Dual-polarized 目前,大部分信道建模或者测量都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子集,作为研究对象。比如,研究近地轨道卫星在Ka波段下城区的信道的测量和建模。就调研的结果来看,现在大部分文献都集中在低轨卫星条件下,研究卫星信道的测量和建模。主要是由于低轨卫星高度低,卫星运动速度快,当最小通信仰角为10°,卫星轨道高度为1300km时,用户看到卫星升起到卫星落下的持续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因此在用户的一次呼叫过程中,用户与卫星之间的仰角变化很快且变化范围大。因而,在研究信道模型时,必须研究通信全仰角下的信道模型。 多数研究都是假设在大部分时间内卫星和移动台之间存在直射分量;由于建筑物和树木等物体的遮蔽,存在阴影效应;由于信号的反射、散射和绕射造成的多径效应;由于卫星和移动台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多普勒效应。所以,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时变、多径效应、阴影效应和多普勒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