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及表样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及表样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及表样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及表样

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

记录清单及表样

XX有限公司

HSE记录清单

编号:

QPCCCL/HSE—JL—CX—01—01

作业活动危害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区域/部位/设备:

分析人员: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QPCCCL/HSE—JL—CX—01—02

安全检查表

部门:设备设施:区域:交叉作业:安全资格证:

检查人员:审核人:日期:

QPCCCL/HSE—JL—CX—01—03

危险源调查及其风险评价表

填报单位:填报人:审核人:

环境管理体系 记录清单

记录清单 《行政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1 《自身办公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2 《管委行政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3 《管委自身办公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4 《管委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5 《法律获取、识别、传递登记》RZA.ER0301-0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目录》RZA.ER0301-02 《环境培训记录》RZA.ER0701-01 环境培训计划RZA.ER0701-02 环境培训需求表RZA.ER0701-03 《环境信息交流表》 RZA.ER0801-01 《环境信息交流台帐》 RZA.ER0801-02 《开放之窗》 《信访处理情况表》 RZA.ER0802-01 《文件收发清单》 RZA.ER1001-01 《文件更改履历表》 RZA.ER1001-02 《文件更改单》 RZA.ER1001-03 《受控文件清单》 RZA.ER1001-04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 《危险废物五联单》 《采矿登记(新办)审批记录》 《用纸登记表》 RZA.ER1110-01 《设备管理巡视表》 RZA.ER1119-02 《消防设施检查记录表》 RZA.ER1119-03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 RZA.ER1301-01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表》 RZA.ER1301-02 《环境记录一览表》 RZA.ER1501-01 《不符合报告》 RZA.ER1401-01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RZA.ER1601-01 《会议签到表》 RZA.ER1601-02 《管理评审报告》 RZA.ER17-01

环境管理体系资料汇编

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质监分局ISO14001环境管理工作 资 料 汇 编 整理时间:二〇一五年九月

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环境方针 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发展经济,营造优美环境,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倡导清洁生产,追求持续改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诚信为本,努力把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并打造具有侯马开发区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开发区。为此,我们郑重承诺: 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 依法行政,实施清洁生产, 诚信服务,营造优美环境, 持续改进,构建和谐新区。

环境管理体系质监分局职责 1、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进行控制; 2、贯彻执行环境方针,遵守执行法律、法规; 3、积极参加开发区组织的培训,并做好本部门培训; 4、接受内审,对审核者发生的不符合项进行纠正。

侯马开发区质监分局ISO14001环境管理工作 目 标 指 标 管 理 方 案

侯马经济开发区 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一览表 序号环境 目标 环境 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 措施 计划完 成时间 费用 责任部门/ 人 备注 1 烟尘排 放达标 驻开发区 各企业主 要烟尘排 放达标率 100% 1、所有锅炉必须配 齐除尘设备装置; 已完成 各使用单位 2、所有单台锅炉排 放达GB16297二级; 已完成 3、除尘设备100%开 启、使用。 已开启 使用 2 废水总 排放口 达标排 放 各单位污 水排放达 GB8978 二级 1、提高污水重复利 用率,循环使用减少 排放量5%/年;重要 用水部门投资中水 处理设施 2年内 完成 100万元 各单位负责 人 2、医院等污水处理 设施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3 推进城 市绿化 保持绿化 覆盖率≥ 35% 1、根据开发区绿化 美化管理办法要求, 确保企业新建项目 绿化率≥30% 三年 规划建设局 2、公用绿地不得少 于绿地总面积的70% 三年 4 节能 降耗 开发区各 单位制定 节能降耗 指标 1、制定节约能源降 低消耗考核办法; 长期 经济发展局 2、督促检查各单位 设备、管道维护。 长期

ISO14001-2015全套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全套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目录 0.1章颁布令 (3) 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4) 0.3章公司组织机构 (5) 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 1章范围 (9) 2章引用标准 (9) 3章术语和定义 (9) 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0) 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0) 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 管理体系范围 (11) 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5章领导作用 (13)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3) 5.2 管理方针 (14) 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4) 6章策划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5) 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7) 6.3 变更的策划 (18) 7章支持 (19) 7.1 资源 (19) 7.3 意识 (22) 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2) 7.5 文件化信息 (22) 8章运行 (23)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3)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4) 8.3 设计与开发 (25)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28) 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29)

8.6 产品放行 (32) 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2) 9章绩效评价 (33)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3) 9.2 内部审核 (35) 9.3 管理评审 (35) 10章改进 (37) 10.1 总则 (37) 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37) 10.3 持续改进 (38) 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39) 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所需的主要证据资料一览表

部门审核时检查 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需准备的主要证据资料 行政部(或办公室、综合 部等) 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清单(包括外来文件清单)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文件更改记录(体系文件有更改时) 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览表 记录控制 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一览表 人力资源管 理 人力资源管理规定 岗位职务说明书(或岗位任职要求) 培训计划 培训记录表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如电工、焊工、司炉工、叉车工、起重 机械操作工) 环保部(未设置专门的环境因素识 别、目标指 标和管理方 案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应急准备与 响应 潜在紧急情况识别程序 应急预案(如火灾应急预案等) 消防演练计划、演练报告、演练照片/实际 发生过的应急响应记录 各场所配备数量适宜、能有效使用的消防 设施

环保部,可 能纳入办公 室、综合部 管理)环境监视和 测量 环境监视和测量的有关规定 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8年以后的新改 扩建项目) 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烟尘、厂界噪声等)排放达标的环境监测报告(外部第 三方监测) 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主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的定期检查记录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程序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评价程序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记 录 生产部门(如生产部、生产技术部等) 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备案登记证、定期检验报告(如 行车、锅炉、电梯等) 环境因素识 别、评价、 控制 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 环保设施的运行规定 现场废水、废气、噪声、粉尘、固废的排放 点有必要的环保治理设施,控制良好,最 好有相应的控制记录 质量管理部门(如品管部、质管部 等)认证范围内 产品中的有 害物质限量 符合要求的 检验报告 当客户或法规、产品标准有要求,提供企 业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的检验报告(如供应 商提供的原辅材料符合环保的质保书、企 业产品接受主管部门抽检或委托外部检验 机构检验表明有害物质符合限量要求的检 验报告) 环境因素识 别、评价、 控制 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 本部门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含环境管理手册)共121页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管理手册+全部程序】共121页 文件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 1环境管理手册 2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信息与交流运作管理程序 7相关方管理作业程序 8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 9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0运行策划控制程序 11废弃物管理程序 12能源资源管制程序 13噪音、废水、废气管制程序 14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5消防演习控制程序 16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7合规性评价程序 18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不符合控制程序 21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22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手册依据【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制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2019-7-1 批准审核编制

目录 章节号名称页码0.1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 0.2 手册修改记录 0.3 环境管理手册发布令 0.4 任命书 0.5 XXX有限公司简介 1.0 目的和适用范围 2.0 引用标准 3.0 术语和定义 4.0 公司所处的环境 5.0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岗位、职责和权限 6.0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章节号名称页码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7.0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和意识 7.3 信息交流 7.4 文件化信息 8.0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9.0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0 改进 / 附件一:XXX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与权责一览表 / 附件二: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 附件三: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 附件四: XXX有限公司厂区图

最新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资料 (手册+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 O14001-2015 文件编号:E 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实施日期:2019年11月01日

修订记录

目录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ISO14001全套资料--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创兴服装洗漂实业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执行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标准) 内部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控制程序 (本受控文件之规定,相关部门应严格、有效执行。未经批准,不得复制和向外提供)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要求,用来确定公司的各项环境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和保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职责 3、1贯标办负责制定《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 3、2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 3、3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 3、4各部门负责纠正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3、5环境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日程安排表》。 4、工作程序 4、1《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的制定 4.1.1贯标办负责编制《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4.1.2《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应根据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前审核的结果,其内容包括: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的全部要素要求,说明受审核的范围,部门及时间安排。对公司与环境管理相关的部门,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现场内部审核。 4.1.3除上述例行审核外,环境管理代表可根据以下情况决定增加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频次。 a)体系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如:产品结构变动,工艺方法的改变以及体系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b)法律、法规的改变; c)相关方对环境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d)发生重大环境影响事故; e)具有重大环境影响事故的潜在可能性; f)相关方对于环境管理的投诉; g)上一次内审的结果,需要再一次的进行验证。 4、2审核的准备 4.2.1每次审核前贯标办负责组织审核小组,审核组长由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经培训并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组的成员分工应注意审核人员独立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内部环境体系审核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由专业权威机构确认其资格。 4.2.2依据《年度EMS内部审核计划》,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日程安排表》,《内部审核日程安排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E M-01A/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日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

1.1环境手册颁布令 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G B/T24001-2016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现决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按一体化《环境手册》规定的标准贯彻实施。 总经理: 日期:2017年11月21日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O14001体系的筹建工作,从体系的策划设计启动至最终的体系认证,主要分为6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1. 了解期望目标,调查现存问题 (1)首先,了解公司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环境系统的期望; (2)在得到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建立认可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 ①系统地调查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能; ②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③系统地总结现有品质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④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认证模式; 2.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制订咨询计划 (1)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详细安排认证咨询时间; (2)由公司高官层在公司管理层中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授与其如下职权: ①按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层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负责协调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④环境管理者代表应是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至少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中层管理者,最好是副总经理级的管理者担任。 (3)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提出对咨询方的具体要求; (4)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加认证咨询和培训。 3.建立取证组织机构 (1)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建立ISO14000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 (2)由ISO14000工作小组初步确定EMS体系职能部门的成员和职责范围; (3)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和ISO14000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公司的环境方针; 4. 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ISO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制定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表; (2)制订职责分工草案; (3)与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方案; (4)与公司高管层讨论,如有修改,再次进行(3)和(4)的循环;最终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公司董事长审定批准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 列出文件清单 (ISO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列出环境手册的框架结构; (2)列出程序文件清单,指出各部门具体分担的内容; (3)列出工作文件类别; (4)与各部门讨论文件清单,确定各部门具体分担的文件清单。 二、培训辅导阶段(培训由认证咨询部门进行) 1. ISO14000工作小组和EMS部门成员培训 (1)由认证咨询师准备教材; (2)安排认证咨询师进行现场培训; (3)讨论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内容、结构; (4)问题答疑; 2.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 (1)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其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 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

最新ISO14001:2015一整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最新ISO14001:2015一整套文件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1.手册 2.程序文件

3.作业指导书

XX-1-1 页次:1/33 目录 项次ISO14001 2015条款 名称页码 1 0.1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 1 2 0.2 手册修改记录 2 3 0.3 环境管理手册发布令 3 4 0.4 任命书 4 5 0.5 广州市xxxx业有限公司简介 5 6 1.0 目的和适用范围 6 7 2.0 引用标准7 8 3.0 术语和定义8 9 4.0 公司所处的环境9 10 5.0 领导作用10 11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10 12 5.2 环境方针10 13 5.3 岗位、职责和权限11 14 6.0 策划17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7 16 6.1.1 总则17 17 6.1.2 环境因素17 18 6.1.3 合规义务18 19 6.1.4 措施的策划19 20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19 21 7.0 支持20 22 7.1 资源20 23 7.2 能力和意识20 24 7.3 信息交流21 25 7.4 文件化信息22 26 8.0 运行24 27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4 28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25 29 9.0 绩效评价25 30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25 31 9.2 内部审核26 32 9.3 管理评审27 33 10.0 改进29 34 / 附件一:xxxx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与权责一览表30 35 / 附件二: xxxx业有限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31 36 / 附件三: xxxx业有限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32 37 / 附件四: xxxx业有限公司厂区图33 38 /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清单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一、环境管理标准 ?GB/T24001-96 idt ISO14001: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下载>?GB/T24004-96 idt ISO14004:96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24010-96 idt ISO14010:96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GB/T24011-96 idt ISO14011:96 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GB/T24012-96 idt ISO14012:96 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GB/T24040-96 idt ISO14040:96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原则与框架?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二、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一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15618-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97 海水水质标准 三、环保排放标准 ?GB1495-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GB3552-8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4-84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5-84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8-84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9-84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6249-86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6763-86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 ?GB8172-8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2-88 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 ?GB9134-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5-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6-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7-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1215-89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GB11216-89 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11217-89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 ?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全员应掌握的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全员应掌握的环境管理体 系培训资料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全员应掌握的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环境体系基础知识 1、ISO14000产生背景 2、●环境背景:人类生存于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组成的环境 中,人类活动也不断改变着环境。从四大古文明消失,到工业革命的滚滚财富所伴随的8大环境公害,发展到现代信息网络时代的全球环境危机:臭氧层破坏、酸雨、气候突变与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生物灭绝及多样性破坏等等。地球已经无法再承受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环境破坏,传统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已经必须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人类必须思考目前的生活方式了。否则在可预见的很短时间内将失去生存的机会。从而环境问题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3、 4、●贸易背景:贸易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兴衰的关键,在国际复杂 的全球、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谁能主宰贸易规则谁就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关税等贸易规则日渐减弱的时候,环保问题就成为一个被逐渐重视和日益加强的强大贸易武器,这就是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和地区常常在环保方面提出更高更严厉和苛刻的规定要求,来制约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如欧盟的环境标志认证要求,对多项产品提出了苛刻的环保要求,必须具备先进的科技技术,甚至只有提高产品成本才能满足其要求,否则将不被市场接受。 5、 6、●环境管理背景:环境管理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其触角已经 和各学科联系起来,其重点也从事后处理发展到事前预防,从分散的控制发展到系统的管理。而环境管理体系就是最新的管理模式。 7、 8、●国际环境人文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的 人民的环境人文水平大大提高。他们自发起来呼吁保护环境,并利用经济、政治手段来制约破坏环境的行为,目前国际上有名的环保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有强大的实力,影响到发达国家的政治决策,从而在全球引发绿色浪潮。 9、 10、●ISO9000背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全球最知名和影响力最大的致 力于国际标准制定的非官方的组织,该组织应国际质量管理发展趋势,于1987年制定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了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该标准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万家企业组织实施了该标准。从而为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1、 12、●在上述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牵头,制订了ISO14000系列 环境管理标准。从1996年10月发布ISO14001标准开始,目前已经有超过3万家企业实施了该标准。该标准得到了世界认同,引起巨大反响。

环境管理体系

第一节环境管理体系 I、人i ll,[、- 一、总要求 项目经理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绩效,预防污染对项目经理部及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环境管理方针 方针说明: 1、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及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 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都参与环境管理,人人有义务参与,人人有责任监督; 3、对影响周围相关人员生活、对社会环境不利的环境因素全面识别,严格管理; 4、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社会环保事业尽绵薄之力。 三、策划 (一)、环境因素管理、全面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科学合理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施工条件、技术方法、建筑材料、法律法规等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更新。 (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定专门人员通过公司或其他渠道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文件或交底的形式传达到执行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识别、传达、满足并超越施工合同对环保的要求。 组成专门的联络小组,建立畅通的渠道收集施工区域相关方的要求并合理处置。 (三)、目标和指标 为确保工程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扰民,配合当地环境保护的整治,我项目经理部将依据环境管理标准和我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建立环

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下: 总体目标: 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施工和环境和谐,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以“三文明,一满意”为宗旨,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最大限度的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 分项目标:噪声污染: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噪声排放严于国家要求。 扬尘控制:全面控制,总体实现与外界环境同步。污水排放:排污达标,满足国家排污指标的要求。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排放无污染。 节能降耗:材料节约率2%,施工用水用电15%(与同类工程比)危险品的控制等:无火灾,无爆炸事故。 (四)、环境管理方案针对拟实现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项目经理部编制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内容包括:拟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公司运营要求、技术措施、财务水平相适应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 四、实施与运行 (一)、组织结构和职责 1、组织结构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由主管部门牵头,环保责任人为第一方位,管辖各科室及机要部,主要有行政室、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合约部、机电部、质安部、财务部。 2、职责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岗位(特别是重要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二)、培训、意识和能力 项目经理部配置的人员有70%经过环保知识的专门培训和相关经验,其他人员在入场前进行相关培训,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时机安排进行继续教育,以保持和更新员工的环保知识、提高环境意识。 (三)、信息交流项目经理部各层次和各职能部门之间通过定期和不定

最新版全套ISO9001-2015与2016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汇编

**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手册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持有者: 分发号: 2017年**月**日发布 2017年**月**日实施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手册修改状态控制

目录 红色字体为有变动的条款号,括弧号内为旧的目录编号 1. 第0.1章 QE管理手册实施令 2. 第0.2章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3. 第0.3章公司概况 4. 第0.4章组织机构图 5. 第0.5章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6. 第0.6章 QE方针 7. 第0.7章 QE目标、指标 8. 第1章总则 9.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10. 第3章术语和定义 11. 第4章公司所处的环境 12. 第4.1章理解公司及其所处的环境 13. 第4.2章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4. 第4.3章确定QE管理体系范围(1.2应用) 15. 第4.4章 QE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4.1章总要求)

16. 第5章领导作用(第5章管理职责) 17. 第5.1章领导作用和承诺(第5.1章管理承诺第5.2章关注焦点) 18. 第5.2章 QE方针(第5.3章QE方针) 19. 第5.3章岗位、职责和权限(第5.5.1章职责和权限第5.5.2章管理者代表) 20. 第6章策划 21. 第6.1章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第5.4.2章QE体系策划) 22. 第6.2章环境因素(第5.4.3章环境因素) 23. 第6.3章合规性义务(第5.4.5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4. 第6.4章 QE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第5.4.1章QE目标、指标;第5.4.4章环境管理方案) 25. 第6.5章变更的策划(第5.4.2章QE体系策划) 26. 第7章支持 27. 第7.1章资源 28. 第7.1.1章总则(第6.1章资源提供) 29. 第7.1.2章人员(第6.2章人力资源总则) 30. 第7.1.3章基础设施(第6.3章基础设施)

经典全套ISO14001-2015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文件编号: CC/EMS 版次/修改:A/0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共13份程序文件) 发布日期:二0一七年十一月一日实施日期:二0一七年十一月一日

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程序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页次 1 《应对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XR/EMS001 1 2 《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控制程序》XR/EMS002 6 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XR/EMS003 9 4 《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XR/EMS004 11 5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XR/EMS005 14 6 《文件控制程序》XR/EMS006 16 7 《记录控制程序》XR/EMS007 20 8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XR/EMS008 22 9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XR/EMS009 25 10 《合规性评价程序》XR/EMS010 27 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XR/EMS011 28 1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XR/EMS012 32 13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XR/EMS013 34 14 附录一环境管理三层文件目录清单36 15 附录二记录汇总表37 16 附录三程序文件编制、审核、批准39 17 附录四程序文件更改记录40

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境风险控制程序。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园区环境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工作原则 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库站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2全面覆盖。对库站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2.3突出重点。库站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第1 页共1 页

附件2: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 理方案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 到实现。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014001体系的筹建工作,从体系的策划设计启动至最终的体系认证,主要分为6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1. 了解期望目标,调查现存问题 (1) 首先,了解公司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环境系统的期望; (2) 在得到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建立认可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 ①系统地调查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能; ②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③系统地总结现有品质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④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认证模式; 2. 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制订咨询计划 (1)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详细安排认证咨询时间; (2) 由公司高官层在公司管理层中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授与其如下职权: ①按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层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负责协调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④环境管理者代表应是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至少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中层管理 者,最好是副总经理级的管理者担任。 (3)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提出对咨询方的具体要求; (4)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加认证咨询和培训。 3. 建立取证组织机构 (1)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建立ISO14000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 ⑵由ISO14000工作小组初步确定EMS体系职能部门的成员和职责范围; ⑶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和ISO14000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公司的环境方针; 4. 部门间的职责分工(IS0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 制定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表; (2) 制订职责分工草案; (3) 与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方案; (4) 与公司高管层讨论,如有修改,再次进行(3)和(4)的循环;最终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 (5) 公司董事长审定批准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 列出文件清单(IS0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 列出环境手册的框架结构; (2) 列出程序文件清单,指出各部门具体分担的内容; (3) 列出工作文件类别; (4) 与各部门讨论文件清单,确定各部门具体分担的文件清单。 二、培训辅导阶段 (培训由认证咨询部门进行) 1. ISO14000工作小组和EMS部门成员培训 (1 )由认证咨询师准备教材; (2) 安排认证咨询师进行现场培训; (3) 讨论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内容、结构; (4) 问题答疑; 2. 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 (1) 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