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研究胡适,这位在中国近代文化和教育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其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独树一帜,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在那个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的时期,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而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这为他日后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标准件”,而是要充分发掘每个个体的潜能,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成长。
在他看来,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胡适强调教育的自主性。
他反对过度的教育管制和束缚,主张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利。
他认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校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提倡启发式教学。
他反对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主张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怀疑精神。
他认为,学生不应盲目接受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而要有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勇气。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创新。
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在课程设置方面,胡适主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他认为,传统教育中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和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胡适的“教育救国论”摘要:胡适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终身以救国为己任,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上提出教育救国论,主张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主张教育独立,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主张由于忽视中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胡适;教育救国;高等教育;教育独立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终生从事教育、学术和文化工作,同时积极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发展,在民族危亡时刻,他提出“教育救国论”的思想。
一、胡适“教育救国论”的思想基础胡适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上的,中心是“教育救国论”。
“教育救国”是他教育思想的立足点,也是他教育实践的奋斗目标。
国家衰败落后,人民贫穷愚昧,外侮日重,内乱频繁,胡适早在上海求学期间,已经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思想,受到梁启超的教育改造国民性、创造新国民的救亡图存的“新民说”的启发。
在美国留学期间,师从哥伦比亚大学杜威先生,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
杜威是当时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他宣扬教育是社会改造的根本力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教育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这个观点刚好与胡适教育救国的愿望相吻合。
胡适的“教育救国论”实际上是杜威“教育改造决定论”的翻版,杜威说“我相信——教育是社会进步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在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起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是它是第一工具。
”[1]221由此可见杜威认为社会进步、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就是教育,坚持用教育来改造社会,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胡适认为中国被动挨打,贫穷愚昧的根源,就是因为教育太落后,广大民众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如果充分发展教育,就可以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国家也就会强大起来,他指出“教育是社会进化和改良的根本方法。
教育根据于社会观念支配个人的生活,这便是社会革新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分析研究1. 引言1.1 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分析研究的重要性胡适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语文课程及教学思想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胡适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师,也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胡适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开创性。
研究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不仅有助于发掘中国教育传统中的宝贵经验,也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通过对胡适的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启示。
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分析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对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背景胡适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对语文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教育界的发展和教学实践。
胡适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非仅仅是机械记忆和背诵。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胡适的教育思想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对中国教育传统和儒家教育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革新。
胡适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思想,为当代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
对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承,同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3-10-28CATALOGUE目录•引言•胡适生平与思想概述•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影响•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学界对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意义通过对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化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思想史的认识,丰富和拓展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的研究领域。
同时,可以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现代人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范围与限制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从胡适的生平、教育背景、学术成就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限制由于胡适的道德教育思想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且部分文献资料较为分散,难以搜集,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胡适的思想跨越多个领域,其道德教育思想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02胡适生平与思想概述胡适生平简介提倡科学教育倡导实用主义强调学生自治推崇民主教育0102030403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核心,强调实践、经验和实用价值,主张“有用即真理”。
详细描述胡适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是否有用。
总结词实用主义哲学VS科学方法论总结词详细描述民主自由观总结词详细描述04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实用主义价值观推崇科学方法注重实践应用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方法引入科学方法01强调观察与实验02培养批判性思维03培养民主自由意识胡适认为,民主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应该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总第36期第10卷第3期2016年第3期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启示郑雅文(中共汤原县委党校,黑龙江汤原154700)摘要:胡适先生“大学独立”“选科制”“学分制”“注重家庭教育”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及教育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简要阐述了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并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四点启示。
关键词:胡适;高等教育思想;教育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2011(2016)03-0008-03胡适(1891—1962)先生受教育的历程中,既有传统文化,又有新观念、新思潮,青年时期赴美留学的经历,使他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透彻认识和了解了两种文化的各自特点,为今后回国从事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形成高等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了全面论述,“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在此背景下,研究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作用。
一、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胡适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致好友许怡荪信》中讲到“适以为今日造因之道,酋在树人;树人之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可见,胡适教育思想并非一时之发。
(一)教育独立思想胡适把教育视为培养人的百年大计,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的对比分析,得知要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持教育的独立性,因此倡导大学的独立性及学术的自由氛围。
高校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支持,大学独立并不是指高校孤立而行,独立于政治经济。
其具体涵义包括:其一,大学不受政治干预,有其自主性。
这一观点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如出一辙,二人都主张教育要独立于政治。
浅析近代胡适高等教育思想作者:郝运杭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近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极特殊的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寻求挽救中国危机的途径,胡适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胡适认为要救国就必须效仿欧美发展高等教育。
回国后,胡适结合时情,不断完善自己的高等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
本文主要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缘由、内容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胡适;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思想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社会进步的重点,高等教育尤为重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始于近代,胡适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糅合了东西方理念,并结合了自己的实践,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其有着一个较为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当前学界认为,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受胡适求学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胡适幼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时,胡适也接触了中国传统的无神论思想,这使他摆脱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积极主动的接受科学思想。
胡适在梅溪学堂和澄衷学堂学习期间进一步接触了梁启超等人的著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国必先新民”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变“新”。
胡适称:“《新民说》诸篇向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1]这反映到胡适的思想中便是要“新民”、要“新国”就要发展“新教育”。
离开澄衷学堂后,胡适考取了中国公学。
期间,胡适加入了学校的“竞业学会”并担任《竞业旬报》的编辑,学会和报纸的宗旨是“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
胡适借此机会在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文章。
其中,《敬告中国女子》一文关注女性教育问题;《论家庭教育》一文鼓吹改良家庭教育;《论毁除神佛》则是直接抨击迷信思想。
显然,胡适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胡适此时的教育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
1915年胡适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随杜威学习哲学。
胡适的教育思想113英语教育1班唐惠玲2011334113【摘要】:胡适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救国”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唯一的救国方式。
他将自己伟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和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适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救国,独立人格,国文改革,学术救国。
【关键词】:胡适;教育思想;教育救国;胡适对教育之重视,几乎贯穿着他的一生。
他在各个时期对教育的奔走呼吁,既存教育救国之心,也是他对西方尤其是杜威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认同的结果。
他认为教育是接受人类遗产的必要途径,是人类文明积累和传递的重要环节,是立国之本,也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也是救亡图存的探索史,在这一探索进程中,教育救国论蔚然成潮,胡适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相较于其他的教育救国理论,胡适的教育救国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之上。
在此基础上,胡适从文化哲学、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个体价值以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层面进行阐述和论证,构建了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体系。
一、“教育救国”关于教育的功能,胡适既承袭了我国古人的关于“教育是立国之本”有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胡适看来,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根本的出路和最长远的打算,唯有教育能过正真拯救华夏的文明,并再造就一个新的文明。
在《论家庭教育》一书中,胡适指出,“可怜我中国几万万同胞,懵懵懂懂无知无识地生在世界上,给人家瞧不起,给人家当奴才当牛马。
这种种的苦趣,种种的耻辱,究竟祸根在哪里病源在哪里呵?照我看来,总归是没有家庭教育的结果罢了。
”①这无疑是“教育救国”思想的发端和萌芽。
最终形成于他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期间。
二、“独立人格”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是,结识了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并成为其学生,深受起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即教人养成创造性的智慧。
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分析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在将介绍胡适背景和研究对象,阐述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胡适对语文课程的贡献、教学思想分析、语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在将总结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胡适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在语文教育领域的贡献与影响,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胡适、语文课程、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研究、学生影响、启示、研究方向、总结、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对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胡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思想的探讨对于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曾在清华大学、北大等知名高校任教,著有许多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对于当前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研究旨在对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并对未来的教育研究提出展望。
通过对胡适的学术观点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教育思想和方法,为今后的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胡适的教学思想,可以深入探讨语文学科的价值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拓展教育界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深入研究胡适的教学思想,也可以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促进语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对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认知水平,推动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
1.3 研究对象胡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研究对象,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教育领域,胡适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教育专著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观,但在其一生的各个时期都为教育而奔走呼吁,对旧中国教育界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胡适民主教育思想的产生(一)胡适民主教育的理论来源1.中国传统文化。
胡适幼时在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
书院“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研究之道和“读书先要会疑,学者须于无疑处寻找疑处,方为有得”的治学精神,都是胡适大为赞赏的。
2.实用主义思想。
胡适在美留学期间,师从美国哲学家杜威,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
在《口述自传》里,他说杜威对他其后一生的文化生命有决定性的影响。
归国后,胡适的教育主张和活动正是对杜威民主教育理念的认同和践行,实用主义思想学说成为他的教育信仰。
3.教育现实基础。
胡适自回国后,到北大执教。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看到了当下的旧教育压抑、摧残了个体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发展。
在对当下教育的批判过程中,胡适的民主教育思想形成并日臻成熟,以此作为他力行教育改革,“再造文明”的理论基础。
二、胡适民主教育思想的界定(一)胡适的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之差异抱有“再造文明”的救国理想,胡适一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吁。
他认为,中国社会专制政治制度的不平等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封建保守性是“今日还不曾有真正的教育”的阻碍。
因而他积极倡导民主政治,举起“打倒孔家店”来打破文化一尊局面,主张文化多元,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但胡适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反对其中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内容以及某一学说的独尊地位。
(二)胡适的民主教育思想与实用主义之差异循照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思路,胡适主张培养具有“自由、独立人格”国民的“新教育”。
相比于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胡适更强调教育的功利和效用,即重视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认为要救国就必须发展教育,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改造作用,而且受当时弥漫整个文化界的“教育救国”论影响,信奉实用主义的胡适也把教育视为救国最有效之途径,认为教育对于改造既有的封建愚昧的国民性并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适教育思想论析作者:安远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胡适一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当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胡适教育思想论析【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61-02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胡适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社会活动家,而且也是当时教育界公认的权威人物之一。
本文拟就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一分析、阐述。
一、论教育独立性所谓“教育独立论”,就是把教育看做纯粹继承知识遗产和创造新学术机关,而与官方的现行制度不发生关系。
许多资产阶级教育家都主张教育独立,胡适可以说是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基于自己对教育特点的认识,认为教育独立有客观的理由:作为继承知识遗产和创新知识的机构,教育必须保持连续性,如果教育不从有兴有灭的政府中独立出来,就将失去连续性,实现不了自己的任务。
具体说,胡适强调教育独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与政府之间保持独立关系和教育与宗教坚决分开。
在教育与政府的关系上,他主张政府只宜管理分拨经费和任免行政人员,对于具体的教育过程,学校内部的事务不应干涉。
他曾公开说:“政府对教育应负之责任,为教育经费之维持,教育人员之选用与换撤;对于教育进行之方针,则应委之教育人员,政府不应过问。
”[1]1937年7月在“庐山谈话会”上,他更是直接提出反对政治干涉教育的三条具体措施:现任官吏不得做大学校长、董事长;政治势力不得侵入教育;反对疆吏干涉教育。
[2]胡适也一贯反对学校进行宗教教育。
因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而学校实施宗教教育,则是强迫信仰宗教,与人才培养宗旨相悖的,故此学校应摆脱宗教的干涉。
解读胡适高等教育思想谷文君(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8级教育学)摘要:胡适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教育思想尤其是高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
但是与蔡元培、陶行知等同一代教育家相比,我们对胡适在教育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本文将试着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解读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并联系中国实际探寻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胡适高等教育大学生大学制度大学校长一、胡适其人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童年接受私塾教育,少年接受中国当时的城市教育,后赴美留学接受高等教育。
生于那个巨变的时代,又游走在半殖半封的中国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之间,胡适思想与行为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虽然是一代党魁说的话,却也是被公认为对胡适比较恰当的评价。
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最为中国大陆所熟悉的身份是文学革命的倡议者,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胡适一生都是一个富有热情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历史、考古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凭借他的方法在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胡适讲自己“但开风气不为师”,但实际上就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对青年发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而言,他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就其对中国教育始终如一的关注和筹划而言,他是一个怀有救世之心的伟大的教育家。
二、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活动胡适1910年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首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学院学习,一年半以后他确定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方向,于是立即缴纳四个学期的学费,转入文理学院,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并被他深深折服。
胡适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美国整个的高等教育体系,这种考察和他自己的经历使胡适初步形成了以“学术独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当然受杜威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也有实用主义的一面。
胡适广为人知的教育名篇《非留学篇》是作于1912年,从他在文中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留学情况的了解来看可以推测出胡适在国内复杂的教育经历和对当时中国教育现状的观察是他高等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
胡适的教育思想胡适先生因倡导文学革命,年轻即“暴得大名”,识与不识者均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攀附主流社会的名剌;众人追慕影从,必然给人好邀众誉之嫌,于是“我的朋友胡适之”便暗藏着许多人的“婉而多讽”,这与“暴得大名”联袂纠结起来向胡适暗示老成耆宿们的不满。
博学敏慧的胡适,自然不费力就能看出这是响鼓未用重锤。
“暴得大名,不祥”,曾被胡适作为评骘北大喜稗贩新潮的断语,同样他在1923年6月《一师毒案感言》中说社会对名人是“期望愈大,愈容易失望;失望愈大,责备也就愈严重。
所以享大名的人,跌倒下来,受的责备比常人更多更大。
”这就是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必须付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代价和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
简言之,“率性”的胡适是可爱可亲而文学的胡适,“作圣”的胡适是中规中矩而教育的胡适,二者如影形随,互为表里,两相交汇,成就了一个言人人殊的胡适。
顺带而言,五十年代海峡两岸尤其是大陆知识分子猛烈炮轰他,固有专制高压的现实,可悲可耻之士风作祟,然亦有他早年种因而得的果。
民初人物纷起,众声喧哗,大多“暴起一时,小成即堕”(章太炎语),而胡适却能维持其较长的“社会领袖”地位,因素固多,除了他君子善假于物的过人本领外,恐怕与他的教育思想在民国教育界发挥的特殊影响有关胡适关注教育之早,足以证其天才早慧。
17岁在中国公学读书时,他主篇的《竞业旬报》的第一宗旨便是“振兴教育”,比如他在《竞业旬报》第26期撰文抨击中国家庭教育的霉腐不可靠,其要点内核置诸现代,仍不失为先锋的吼号,“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广开女学堂”,因为“这女学堂便是制造好母亲的大制造厂”(《论家庭教育》,见《胡适学术文集·教育》,中华书局版,下引有关胡适论教育的篇目均出此)。
后来他进一步申引其见地,撰《大学开女禁的问题》一文,从更深广的社会意义来续其说。
尤其是他留美时所写的《非留学篇》应算是中国现代留学教育的重要文献。
留学作为中国现代进化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最终开创自家的新文明,以便与国际交通的有效利器。
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分析研究胡适(1896-1962)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许多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启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教育理念。
本文将对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一、胡适的语文课程理念胡适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而不是单纯地注重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他提倡“以人为本”,强调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操。
他主张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读书为学”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真知。
在语文课程设置上,他主张注重文学经典的传承和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倡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胡适的语文教学方法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强调了人文关怀和文学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代的语文教育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以人为本”理念提醒我们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操。
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的文学经典传承之道提醒我们重视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感悟。
四、胡适的语文教育理念在当代的实践当前,中国的语文教育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应试教育的功利导向、缺乏对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的重视等。
胡适的语文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当代的语文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扩大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深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思想精髓。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思辨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
蔡元培与胡适在高等教育思想方面的差异及产生分歧的原因摘要:蔡元培与胡适都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二人都曾积极投入中国的教育实践,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着重比较了蔡元培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差异。
关键词:蔡元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差异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一、蔡元培与胡适在高等教育思想方面的差异(一)关于高等教育的职能与培养目标蔡元培在其起草的《大学令》中指出:“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他在此所说的大学宗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高教的职能。
在《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中,蔡元培指出:“教育方针,应一分为二:一普通,一专门。
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
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
”而大学属于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所以大学教育的职能,就不仅仅是培养健全之人格,而是上升为“硕学闳材”。
所谓“硕学闳材”,指具有健康的体格、丰富的知识、优良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个性和深入研究学问能力的人。
蔡元培指出大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人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在于培养人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深入研究的能力。
”因此要求大学生要抱定宗旨,专为求学,要养成研究学问的兴趣,养成学问家的人格。
培养学者型的人才,成为其大学培养的目标。
“教育救国”是胡适教育作用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根本的出路和最长远的打算,唯有教育能够拯救中国。
在胡适看来,高等教育尤其与救国紧密相关。
1912年,他在《非留学篇》中说“留学乃一时缓急之计,而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乃万世久远之图。
”胡适坚定的认为教育是“百年树人之计”,是救国之根本。
要救国,“只有咬定牙根来彻底整顿教育、稳定教育、提高教育的一条狭路可走。
”他在欧美旅历回来后,曾提出,欧美领袖人才辈出,都是大学所造就,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都是大学的产物。
论胡适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作者:汪海涛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03期【摘要】胡适是我国近代的教育家,他长期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对于大学建设、学生培养和学生独立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现代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建设;学生培养;学术独立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和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胡适在美国师从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评议会评议员、哲学研究所主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光华大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兼秘书、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对于高等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建设论早在留学美国时,胡适便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建设问题。
他认为“国内大学,乃一国教育学问之中心;无大学,则一国之学问无所折衷,无所归宿,无所附丽,无所继长增高”。
他反思为何中国不能建立起历史悠久的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发达得很早,但是不能延续,没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比起欧美来,就显然落后了。
即使新兴的国家如菲律宾,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圣多玛大学。
……为什么历史不及我们的国家,会有那么长远历史的大学,而我国反而没有呢?因为人家的大学有独立的财团,独立的学风,有坚强的组织,有优良的图书保管,再加上教授可以独立自由继续的研究,和坚强的校友会组织,所以能历代相传,悠久勿替”。
而美国之所以能建成诸多世界名校,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的提倡与合作;二是有钱的人捐款与兴学;三是美国教育界产生了两个具有远大眼光的教育家,即创办康奈尔大学的安德鲁·D.怀特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首任校长丹尼尔·C.吉尔曼。
胡适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更给予当时和后来的学者很多启发。
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方面,胡适身体力行“完全”教育体制,强调“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坚持教育独立思想等等。
本文结合胡适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给予当代我国教育一些启示。
关键词:胡适;家庭教育;教育独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胡适的“完全”教育思想1.胡适对高校“扩招”的看法。
胡适在学校教育方面强调“质”与“量”并重,反对高校盲目扩大教育规模。
他认为扩大教育规模不宜从高校起,高校不宜追求“大而全”。
胡适认为看似“量的发达”的进步是没有基础的,而教育的基础却是很重要的,即“使各个学龄儿童都得受义务的小学教育,使人人都感觉小学教育是‘人’必需的东西”。
胡适认为“高等教育之所以还办不好,原因在于教育基础太狭小,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方法只有全力扩大下层的基础,就是要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的人多了,单有文凭的资格就不够用了,多数人自然会要气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了”。
2.胡适的家庭教育思想。
胡适十分重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英雄豪杰,或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
胡适的家庭教育着眼于子女前期的学习与生活,更注重于子女终身的事业与做人,不仅包涵丰富而且系统完整。
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子女自立成人,宗旨是让子女成为自立的人。
胡适在家庭教育中主张一种激发子女自我教育的教育模式,即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活动。
父母应该培养子女有自己的立场,让他们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决定。
这些思想都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有很多启示,现代家庭中打多是独生子女,使得家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太过溺爱,全部代劳;另一种是以过来人的经验,要求子女听从他们的安排。
这两种都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意识,更不能充分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天赋。
胡适教育思想研究
杨静
【期刊名称】《德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3
【摘要】胡适一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当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总页数】5页(P89-93)
【作者】杨静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6
【相关文献】
1.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J], 魏晓会;王小丁
2.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研究——在首届海峡两岸“胡适奖学金”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J], 席云舒;
3.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J], 马玉娟;瀚青
4.胡适研究的新探索——读黄书光的《胡适教育思想研究》 [J], 崔运武;赵中男
5.五四语境下胡适教育思想研究 [J], 逯灏;赵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研究者主要从形成的原因、内容、评价、实践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要实现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系统研究,使之发挥更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胡适;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思想
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高等教育结缘。
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因此,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对于更好发挥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借鉴作用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他先在家乡接受了九年教育,不但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教育基础,同时也形成了朴素的科学理念。
”[1]第二,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的濡染。
“赴美留学阶段,拜大牌教授杜威为自己的导师,深受其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2]第三,德国洪堡经验和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熏陶。
“由于蔡元培曾赴德国考察并吸取了洪堡经验,而胡适作为蔡元培的继任者,对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针,胡适鼎力支持,积极配合。
”[3]
二、关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内容的研究
“教育救国”不只是高等教育的作用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功能。
“救
国”是胡适教育作用论的核心,在他看来,高等教育尤其与“救国”紧密相关。
1. 教育救国形成的原因
研究文献表明,中西相结合的教育背景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最终促成了胡适教育救国论的形成。
首先,中西文化的系统学习丰富了他的知识,开拓了他的视野,使“教育救国的思想在他头脑中开始孕育起来。
其次,胡适生活的时代正是祖国处于外国势力大肆侵入、民不聊生的时期。
胡适留美期间,产生了改变国家落后的紧迫感,认识到“教育要担当起救国的重任,不进行彻底的改造是不行的”[3]
2.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本质和教育救国的途径
大多数学者认为胡适的救国论是文教兴国战略的反映。
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改变政府当时忘本逐末的做法,把振兴国内的高等教育作为长久之计,以高等要教育为主,留学为辅,把留学作为振兴国内高等教育的预备。
”[4]
学术独立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构成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1. 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
研究表明,胡适的学术独立包含三方面内容:“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独立于宗教教育和独立的学术研究作风。
”[5]胡适指出教育还必须相对独立,“委之教育人员,政府不应过问”[6]。
关于学术自由,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延聘和课程的开设方面。
“聘请教授,有蔡元培的作风,不限资格,不分派别。
”[7]“他容许当时的文科各
系开设各种学派的思想。
尽管胡适不太赞成马列主义思想,但他还是容许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开设。
”[8]
2. 学术独立与自由思想的评价
许多学者认为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是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两个重要内容,为北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有学者指出“这种学术独立思想带有一些偏颇成分,按照教育的规律,它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因此,也就不可能实现。
”[7] “胡适关于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的观点中存在不少自相矛盾之处。
1946年他公然提出‘党政军团与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这就与以前的观点大相径庭了。
”[9] 兴办国内大学是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
国无大学……乃可耻也。
”[10]因此,积极筹办国内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建立。
他提出“在十年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至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它们极力发展它们的研究工作,使它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它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11] 。
三、关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评价的研究
胡适一生主要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众多学者对之赞赏有加,“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是独特的,系统的。
”[12] “胡适生活的时代,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能从‘再造文明’这一现代文化建设工程的宏观角度来考虑教育革新的人实属不多。
”
[13]
但也有学者指出“他的某些教育理想无法在那个动荡岁月里得以实现,但在和平建设时期胡适教育思想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4] 四、关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实践的研究
胡适在高等教育思想上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同时,他还把这些思想尽可能的付诸实践。
多数研究表明,北大是胡适的主要实践场所。
初教北大,胡适对北大教育制度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议了选课制和教授会制。
同时注重学术研究,积极延聘人才,严格教学管理,改良预科制度,建议大学开女禁,资助并奖励有志求学者。
”[15]在北大中兴时期,胡适协助蒋梦麟进行北大的制度革新。
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为北大选聘人才。
蒋梦麟曾称赞道:“(胡适、傅斯年)两位代北大请了好多为国内著名教授,北大在北伐成功以后之复兴,他们两位的功劳实在太大了。
”[16]而当胡适执掌北大时,主要致力于重振北大的工作中,如院系新建和教师聘请等问题。
同时,还积极筹划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五、关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
胡适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
发掘并研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使之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有的学者从建设一流大学的视角出发,指出“胡适把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即使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也要分批进行,不能盲目起哄,一拥而上。
”[7]这种思路对我们今天建设一流大学的
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还有的学者指出胡适资助私立大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对我们今天快速健康发展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者彭旭认为“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胡适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7]
六、关于胡适高等思想研究的展望
虽然目前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加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研究方式单一。
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在胡适教育思想范畴内进行研究,忽略了其他方法的运用,如比较法。
通过比较研究,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研究内容不系统。
胡适高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包含了各方面的内容。
一些研究者只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某些方面做了研究,并没有对之进行全面的归纳和系统的阐述。
但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方法必将会多样化,研究内容也会更全面更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翼星.胡适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胡适教育思想刍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2]鞠婉丽,郭伟.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文史博览,2010,(8).
[3]苏平.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4]安远.胡适教育思想论析[J].中外教育研究,2010,(5).
[5]黄书光.胡适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317.
[6]孙培青.中国教育思想史(第3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杨静.胡适教育思想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4,(3).
[8]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胡适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
[9]蒋凯.胡适高等教育思想评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
[10]胡适.胡适留学日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565.
[11]白吉庵,刘燕云.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71.
[12]卢莉,徐传东.胡适教育思想及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
[13]陶娟.胡适学术独立观探析[D].西南大学,2009
[14]李运昌,李冬梅.胡适的高等教育发展方略初探[J].河北学刊,2009,(5).
[15]周月.胡适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4).
[16]欧阳哲生.胡适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1997,(3).
[17]彭旭.胡适在解放前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