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研究型作业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研究型作业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研究型作业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研究型作业

【问题1】

已知:二进制信源概率场0121x x X P P ??

= ?-??

,用Matlab 画出其信源熵H(x)随概率P

改变的曲线(0 < P < 1),从曲线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解:根据题意可算出信源熵H x =P ?log 21P + 1?P ?log 2 11?P

通过matlab 绘制其与概率P 的函数关系如下:

观察曲线可知,信源熵H(x)关于P=0.5对称分布,且概率P 越接近0.5,信源熵

越大。当概率P 为0或1时,信源熵为0。可见,概率越接近0.5,说明其不确定性越大,那么他的信息量(信源熵)也越大;反之,概率越远离0.5,其不确定性越小,他的信息量(信源熵)也越小

【问题2】

按照反馈理论,正反馈环的回归比[]()()()e e A B j j T AB A B T ?ω?ω?ω+===,自激振荡后应严格满足总相角()0?ω=或2π的整倍数。这种振荡器在稳幅振荡后的振荡频率取决于什么因素?振荡频率能严格地等于LC 回路的谐振频率吗?为什么?

解:(1)取决于放大器的相频特性和反馈网络的相频特性,振荡频率f g 要使放大

器的相移φA f 与反馈网络的相移φB f 满足:φA f g =?φB f g ,以满足稳幅振荡的相角条件。

(2)不能严格的等于回路谐振频率。大多时候,由于晶体管相移φA f 很小,工

程上往往将其忽略(φA f ≈0),这时取φB f g =0,而由于在谐振频率f o 下,反馈网络相移φB f o =0,故此时稳幅振荡频率f g 近似等于LC 回路谐振频率f o 。但是严格来讲,晶体管内有电容存在,其相移φA f ≠0,因此f g 与f o 并不相等。

【问题3】

针对基于分立元件构建的LC 正弦波振荡器,请归纳其直流等效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有些教材称为简化交流等效电路)各自的等效原则。

解:直流等效电路:电容开路,电感短路。

交流等效电路:1)所有电源无效(电压源短路,即接地;电流源开路)

2)耦合电容(C 较大)短路,回路电容保留

3)射频扼流圈(L 较大)开路,回路电感保留

4)所有偏置电阻和负载电阻视为开路

【问题4】

已知:右图电路中单向导电的检波二极管D 导通电阻为D R ,

求出该电路的电压传递函数为:

11()(1)()()(1)

o D L i L D L U s R sR C K s U s R R sR C +==++ 试问:借助拉氏变换求解该电路的传递函数正确吗?指出具体问题所在。 解:不正确。

电路中包含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因此此电路是非线性电路,而拉氏变换只能

求解线性电路,不能求取该电路的传函。

【问题5】

同步检波器组成框如右图,假定:

()()210.9cos 0.3cos2=+Ω+Ωf t t t ;

10ω=Ωc ,求: (1)用Matlab 计算并用不同颜色绘出A 、B 、

C 三处的叠加波形(自定Ω值)。

(2)解释波形的有关物理含义,理解同步检波器原理。

解:(1)取Ω=100rad/s ,波形为:

其中,绿色为A 处波形,红色为B 处波形,蓝色为C 处波形。

(2)A 处波形为调制信号f(t)与载波cos w c t 相乘后的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B 处波形为调幅波与提取出来的同步载波相乘后的波;C 处波形是B 波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分量,保留低频分量)后的信号,是最终解调出来的信号。

可以看出同步检波是通过将已调幅波与同步载波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波(B 波),而这个新波的频谱中的低频部分即是原调制信号的频谱,或者说,这个新波包含的低频分量即是原信号(成比例),因此,将这个新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成分,保留低频成分,出来的结果就是原信号。

【问题6】

(1)普通AM 波的解调是否也可以采用同步检波方式,为什么?

(2)假如与接收信号相关的不是同步载波(有频差),即上图B 点信号假定为()cos c t ωω+?,基于上述【问题5】的条件,自选ω?取值,用Matlab 绘制上图C 点波形,观察检波效果并给出相应结论。

解:(1)可以采用。

理由:多音普通AM 波可表示为u AM t =U c V +U mΩ(t ) cos w c t ,其中, U mΩ t = U Ωmk n k =1cos Ωk t , Ω1<Ω2

则其同步载为 cos w c t 。

AM 波与同步载波通过乘法器相乘后,输出为:

1/2U c V +U mΩ t + 1/2U c V +U mΩ t cos 2w c t 。

通过积分器,滤去高频分量后的输出:

1/2U c V +U mΩ t

这个结果是原调制信号加上一个直流分量,因此只需要把直流分量去除即可完成

检波。

(2)取Δw =3rad /s ,则波形变为(颜色对应同问题五):

可以明显看出,解调后的蓝色波形明显失真。说明解调时提取的载波与调幅波的载波频率必须一致,否则得不到正确的调制信号波形。

【问题7】

对于来自超外差接收机末级中放回路输出的调幅电

压,如采用右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容耦合方式,试问:

(1)这时可否实现正常的包络检波,为什么?

(2)如进行某种电路改进,将RFC跨接在二极管正极

到地之间,这时可否实现正常的包络检波?为什么?

解:(1) 不能实现。因为二极管的存在,使得耦合电容只能充电而无法放电,因此耦合电容两端的电压将稳定在AM波的最大值。此时传输到二极管正极的信号是AM波向下平移一个AM波最大值后的信号,此信号最大值是0,无法导通二极管,因此无法实现包络检波。

(2) 能实现。加了RFC后,耦合电容能自由充放电,对AM波来说相当于短路,几乎没有影响,因此AM波可以正常通过包络检波器,进行检波。或者换种解释,RFC能够通直流阻交流,(1)中在耦合电容影响下平移后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通过RFC流入地,而交流成分继续传向二极管,相当于向下平移的AM波又被搬回了原位置,因此可以通过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

【问题8】

针对线性时不变电路与线性时变电路,请从叠加定理是否满足、各自的放大功能、变频功能等属性或功能角度,归纳总结两种电路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解:相同点:由于都是线性电路,故均满足叠加定理

不同点:1)线性时不变电路的输出信号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保持一致,不具有变频功能;而线性时变电路,以单一频率输入信号为例,随着时间改

变,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操作(放大,相移等)也在改变,因此输出

信号波形会明显不同于输入信号,其频率也自然与输入信号不同,

对于多频成分的输入信号,也是如此,因此,线性时变电路具有变

频功能。

2)线性时不变电路由于其定常特性,可用于波形成比例放大(放大

器);线性时变电路能改变信号频率,可用于频谱搬移,调制解调

等。

【问题9】

模拟乘法器在什么输入条件下可作为线性时不变电路或线性时变电路使用?

解:理想乘法器的特性可表示为z =Kx ?y

此时不妨令输入x 是一个非零常数,即x =C ,那么对于输入y 来说,z =KC ?y ,

KC 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常数,此时这是一个线性非时变电路。

若令输入x 是一个交变信号,那么对于y ,z =(Kx )?y , Kx 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数,这是一个线性时变电路。

【问题10】

某非线性电路输入电压为()50.1cos 210i u t π=?(V),其中非线性器件的转移伏安特性为2

3

10.70.40.2o i i i i u u u =+++(mA )。要求:

(1)试引用Matlab 中1024点的FFT 函数,绘制非线性器件输出电流o i 的幅度频谱图,说明该非线性电路具有何种特定功能?

(2)如果该电路负载为理想BPF (通频带10kHz 、带内阻抗300Ω),再用Matlab 画出BPF 中心频率分别为200kHz 和300kHz 的两个输出电压时域波形,并与i u 波形对照。

解:(1)设置采样时间间隔为1×10?6s ,得到i 0的幅度频谱如下:

i 0的频谱集中在低频(几乎是直流)区域,交流份量较小。

此电路能够得到输入信号频率的一倍频,二倍频,三倍频和直流的叠加 输出。

(2)BPF 中心频率分别为200kHz 时,输出频率仅包含4π×105rad /s ,此时

u =0.6cos(4π×105t )

BPF 中心频率分别为300kHz 时,输出频率仅包含6π×105rad /s ,此时

u =0.015cos(6π×105t )

这两种输出与u i 比较图如下:

【问题11】

已知:[]

[]

121212sin sin c m c m u U t u U t ω?ω?=+=+为乘积型鉴相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的两个

同频比相电压,彼此相差为12e ???=-,低通滤波器输出电压o U 正比于12u u ?乘积的平均分量。

(1)用Matlab 计算画出LPF 输出电压与输入相位差之间的鉴相特性~o e U ?

曲线。结合课上学的“正弦型鉴相特性”,指出乘积型鉴相器输出电压

为0时两个同频比相信号的绝对相差值。

(2)何为两个同频正交信号的相关运算?该相关值是什么?

解:(1)两个输入经过模拟乘法器,在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输出:

U o = 12KU 1m U 2m cos φe

其中K 为模拟乘法器的比例系数,不妨令系数12KU 1m U 2m =1,则~o e U ?

曲线如下:

当U o =0时,φe =π2+nπ (n ∈Z )。说明曲线在π2+nπ (n ∈Z )附近可以近似

看作是线性的,鉴相器的鉴相范围在π2+nπ (n ∈Z )?23°.

(2)若只考虑实数域,则两信号f (t )与g (t )的相关运算定义为:

f ★

g = f ∞

?∞ τ g τ?t dτ

用来反映两个信号的内在相关程度。同频正交信号的相关值为0.

【问题12】

幅度归一化的FM 电压0()cos ()t

c f u t t k u t dt ωΩ??

=+ ???

?V ,其中()u t Ω为模拟调

制电压,证明可否采用“理想微分器+包络检波器”串联的电路实现鉴频功能? 解:可以采用该电路实现鉴频,证明如下:

u (t )经过微分器后,其输出u t =?[w c +k f u Ω t ]sin w c +k f u Ω t dt t 0 , 此输出经过包络检波器,将包络提取出来,输出为?[w c +k f u Ω t ],此时将

该信号在通过一个耦合电容,滤去直流成分?w c ,最终输出为k f u Ω t ,实现了鉴频功能。

【问题13】

调制制度增益G 定义为:接收端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输入信噪比);线性网络的噪声系数F 定义为:线性网络的(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那么,计算调制制度增益G 是否为解调器的噪声系数F 的倒数?请系统梳理该问题,给出合理解释。

解:否。

调制制度增益G 与噪声系数F 分别是两种系统类型的指标。调制制度增益用来衡量调制解调(非线性)电路的性能,是定量表达某一调制解调系统的解调器输出端信噪比乡地域解调器输入端信噪比的改善度,其值可以大于1,且值越大,改善效果越好。噪声系数只用于描述线性电路,是有噪线性网络输出噪声功率相对于无噪线性网络输出噪声功率恶化的倍数,其值始终大于1。由于这两者使用的场合没有交集,自然不能将G 看作F 的倒数。

【问题14】

某一有噪线性无源网络的输入噪声功率为ni P ,输出噪声总功率为no P 。试问:

(1) 能否认为该网络的功率增益是p no ni A P P =吗?应如何求解该网络的

p A ?

(2) 如该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均达到阻抗匹配状态,则其输入和输出端额定噪声

功率均为KTB ,此时是否可断定该有噪线性无源网络的1p A =,为什么? 解:(1) 不能这样认为。如果线性系统是无噪的,那么F =P no

A p P ni =1,满足A p =P no

P ni 。

但是此网络是有噪的,F >1,因此不能这样计算A p 。

如果F 已知,那么应按照公式A p =P no

FP ni 求A p ,或直接根据定义求,即

A p =P so

P si 。

(2) 不能判定A p =1。

1)有噪线性无源网络功率增益为输出信号功率比上输入信号功率,不

能直接用输出噪声功率比上输入噪声功率,因为网络还会产生内部噪

声P nBo .

2)在阻抗匹配情况下,输入输出额定噪声功率均为KTB ,根据

FA p P ni =P no ,可得FA p =1(说明此网络没有放大能力),由于F >1, 可得A p <1。

【问题15】

当需要检测一个已知固定频率i f 且叠加了噪声i n 的微弱正弦电压i u (低信

噪比弱信号)的幅值im U 时,可选用下列全模拟电路系统进行im U 检测。现规定:

系统中的电压乘法器、放大器、BPF 、LPF 的电压增益全部为1,窄带BPF 调谐于i f ,通带极窄的LPF 只允许直流分量通过。

再假定:()cos 2i im i i u U f t πθ=+,i θ为固定初相;()cos 2r rm r r u U f t πθ=+。

(1)证明:只要调节本地参考电压r u 的频率,使得r i f f =时,输出电压o u 中的直流电压分量就正比于输入电压振幅im U 。

(2)证明:参考源振荡电压的初相被调节成r i θθ=时,o u 有最大直流输出值。

(3)调用Matlab 中的rand 函数或者awgn 函数模拟出两种不同强度的加性噪声i n ,绘出节点电压A u 、B u 以及输出电压o u 的对照时域波形。(各参数自行确定)

(4)一旦r u 与i u 实现严格同步(频率、初相均相等),上述电路接收方式就是相关接收,它为何比非相关接收方式的抗噪声干扰性能更具优势?

(5)上述电路实际上是教材中没有讲过的模拟锁相放大器(ALIA :Analog Lock-in Amplifier )。试指出锁相放大LIA 与锁相环路PLL 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解:(1)理想情况下,BPF 的输出为u i ,则:

u i ?u r =U im cos 2πf i t +θi ?U rm cos 2πf r t +θr

=1

2

U im?U rm cos4πf i t+θi+θr+cosθi?θr

通过LPF滤去直流分量,则:u o=1

2

U im?U rm cosθi?θr

U rm cosθi?θr为定值,因此输出电压u o中的直流电压分量正比于U im。

(2)由(1)可知:理想情况下,u o=1

2

U im?U rm cosθi?θr(若LPF不理想,则u o中还含有低频交流成分)。因此,当θi=θr时,u o取到最大值

1

2

U im?U rm。故参考源振荡电压的初相被调节成时θi=θr,u o有最大直

流输出值。

(3) 参数设定如下:U im=10V,U rm=2V,f i=f r=100kHz,θi=θr=0

设定噪声n i=V cos2πf i t+θ,其中θ是[0,2 π]上的随机变量。

当V=1.5V时,各点波形如下:

当V=3V时,各点波形如下:

(4)当u i与u r严格同步时,由(2)可知,此时输出u o的直流分量取到最大值,

直流功率达到最大,噪声相对来说就显得更加微弱,因此相关接收比非

相关接收抗噪声性能更好。

(5) 根本差异在于PLL具有反馈回路,而LIA没有。PLL将输出反馈到鉴

相器,通过相差变化来控制输出频率,达到锁相;LIA直接输入参考源

与滤波后的信号相乘,通过调节参考源振荡电压的频率,最终将信号的

幅值提取出来。

【小结】

这十五道题总体上来说不是很难,主要偏重于对概念的理解,但是由于它们的灵活性,导致我不能够确定每道题答案的正确性。不过整个做题过程收获还是很多:我进一步巩固了振荡频率,检波,噪声系数等核心概念,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

通信电路与系统作业

通信电路与系统作业 第二章 2-1 对于某高频功率放大器,若选择甲、乙、丙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时,集电极效率分别为η甲=50%,η乙=50%,η丙=50%,试求: (1)当输出功率P0=5 W时,三种工作状态下的晶体管集电极损耗Pc各多大? (2)若晶体管的Pc=1 W保持不变,求三种工作状态下放大器输出功率各多大? 2-3 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已知Vcc=36 V,θ=75°,ICo=100 mA,Rp=200 ,求Po和ηc。 2-4 高频功率晶体管3DA4的参数为fT=100 MHz,hFE=20,临界线的斜率为Gcr=0.8s,用它作成2MHz的谐振功率放大器,电源电压Vcc=24 V,集电极电流通角θ=75°,余弦脉冲幅度icmax=2.2 A,工作于临界状态,计算放大器的负载电阻Rp及Po、Pdc、Pc、ηc。 2-11 考比兹振荡电路如图P2-11所示。已知回路元件参数为C1=140 pF,C2=680pF,L=2.5μH,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为Qp=50,晶体管的Cbe=40 pF,Cce=4 pF。 (1)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 (2)求振荡频率fg、反馈系数B。 (3)满足起振条件所需要的gm 值。

2-13 基极交流接地的克拉泼振荡电路如图P2-13所示。 (1)若要求波段复盖系数K=1.2,波段中心频率f0=10MHz,求可变电容C3取值范围。 (2)若回路的Qp=60,求满足频段内均能起振所需要的晶体管跨导gm(按C3=C3min时的情况计算)。 图2-13 2-17 晶体振荡电路如图P2-17所示。晶体为标称频率fN=15MHz的五次泛音晶体,电路中Ct为频率微调电容。 (1)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振荡器的名称。 (2)为使电路工作频率fg=fN,集电极回路L1C1的谐振频率f1值应选择为多少?

北理工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内存管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 2.熟悉虚存管理的页面淘汰算法; 3.通过编写和调试地址转换过程的模拟程序以加强对地址转换过程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自己指定页面大小),并予以程序实现。 并产生一个需要访问的指令地址流。它是一系列需要访问的指令的地址。为不失一般性,你可以适当地(用人工指定地方法或用随机数产生器)生成这个序列。 2.页面淘汰算法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并且在淘汰一页时,只将该页在页 表中抹去。而不再判断它是否被改写过,也不将它写回到辅存。 3.系统运行既可以在Windows,也可以在Linux。 三、实验流程图

图1 页式存储管理程序参考流程 四、实验环境 硬件设备:个人计算机。 系统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编译环境。 五、实验结果

说明:模拟产生35个指令地址,随机产生20个指令地址进行排队,假设主存中共有10个工作集页帧。将前9个指令调入内存,因为前9个指令中,页号为13的指令有两个,所以调入内存中共有8页。此时主存中还有两个空闲帧。此时按刚才随机顺序进行访问指令工作。前9页因都在主存中可直接调用。第10个随机地址为页号为5的指令,也在主存中,也可直接调用。页号为24,3因不在主存中,需要调用进主存。此时主存已满。然后主存需要进行调用页号为27号的指令,因主存已满,需要执行FIFO算法,将最先进入主存的页号为30的指令调出,将27号放入第1000000帧。以后需要调用的页面按照存在就无需调用,否则按FIFO原则进行调页工作。 六、实验感想 七、实验代码 #include

实验三集成混频器研究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

实验三 集成混频器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乘积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电路。 2.了解本振电压幅度和模拟乘法器的偏置电流对混频增益的影响。 3.学习利用直流负反馈改善集成混频器动态工作范围的方法。 4.观察混频器寄生通道干扰现象。 二、实验原理 当本振电压u L 和信号电压u s 皆为小信号(U Lm <<26mV ,U sm <<26mV)时,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可表示为[1][4] []t t U U kT q R I u s L s L sm Lm L o )cos()cos(42 0ωωωω++-?? ? ??≈ (2-15) 式中,R L 为负载电阻,I 0为恒流源电流。 当u L 为大信号、u s 为小信号(U Lm 约为100~200mV ,U sm <<26mV)时,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是多谐波的,可表示为[1][4] []2 01sin 2cos()cos()22 L o Lm sm L s L s n n I R q u U U t t n kT πωωωωπ∞ =?? ? ??≈?-++ ? ??? ??? ∑ (2-16) 其中最低的一组频率分量(n=1)为 []2 00.637cos()cos()2L o Lm sm L s L s I R q u U U t t kT ωωωω?? ≈-++ ??? (2-17) 式中,相乘因子较Lm u 为小信号时增大。 由上述讨论可知,若模拟乘法器输出端接有带通滤波器,也就是说接有中频为)(S L I ωωω-=的滤波网络作为负载,可取出所需的差频分量来实现混频。 三、实验电路说明 集成混频器的实验电路如图2-7所示。图中,晶体管VT 1与电容C 1、C 2、C 3、C 4及 L 1构成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作为本地振荡器。晶体管VT 2和VT 3分别构成两级射随器起缓冲隔离作用。本振电压u L 从P1端口馈入,信号电压u s 从P2端口馈入。中频滤波网络为L 2、C 13、C 14构成的并联回路。VT4为缓冲隔离级。 在图2-7所示实验电路中,中频回路调谐于2MHz ,模拟乘法器及其外接元件的作用与前一个实验中的情况相似,只是R w4代替了接在MC1496P 引脚2和引脚3之间的固定反馈电阻R E 。电位器R w5用来调节乘法器的偏置电流I 5。另外,图中的P4端口是由中频回路副方输出的中频电压u I 。 四、实验仪器及设备 1.直流稳压电源 SS3323型 1台 2.数字示波器 DSO-X2012A 型 1台 3.高频信号发生器 TFG6080型 1台 4.数字万用表 DT9202型 1块 5.实验电路板 1块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一

班级: 05111104 学号: 1120111244 姓名: 李伟奇 桌号: 实验一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入理解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及电路各元件作用; 2.研究在不同的静态工作点时,对振荡器起振、振荡幅度和振荡波形的影响; 3.学习使用示波器和数字式频率计测量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的方法; 4.观察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对振荡幅度、频率及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考比兹振荡器)如图2-1(a)所示。由图可知,反馈电压由C 1和C 2分压得到,反馈系数为 112 C B C C = + (2-1) 起振的幅度条件为 p m g B g 1> (忽略三极管g e ) (2-2) 其中,g m 为晶体管跨导,g p 为振荡回路的等效谐振电导。图2-1(a)所示等效电路中的回路总电容为 2121C C C C C +?= (2-3) 振荡频率近似为 LC f g π21 ≈ (2-4) 当外界条件(如温度等)发生变化时,振荡回路元件及晶体管结电容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振荡频率发生漂移。因此,为了改善普通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频稳度,可在振荡回路中引入串接电容C 3,如图2-1(b)所示,当满足C 3<< C 1、C 2时,C 3明显减弱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的耦合程度。为了得到较宽的波段覆盖效果,引入并联电容C 4(它和C 3为同一个数量级),回路总电容近似为C≈C 3+C 4。这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称为西勒电路,其振荡频率为 ) (2143C C L f g +≈π (2-5) 当改变C 4调节f g 时,振荡器的反馈系数不会受显著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操作系统 2019-2020学年

(93)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B卷) 教学站学号姓名成绩 应用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各是什么? 2. 动态分区分配的基本分配思想是什么?常用的分配算法有哪四种,简述其含义。 3.为什么要引入缓冲区? 4.解释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当预防死锁时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条件的任意一个来实现,请分别论述破坏每个条件会产生什么影响,哪些条件能破坏哪些条件不能破坏? 5.某工厂有一个可以存放设备的仓库,总共有8个位置可以存放8台设备。生产部门生产的每一台设备都必须入库。销售部门可以从仓库提出设备供应客户。设备的出库和入库都必须借助运输工具。现在只有一套运输工具,每次只能运输一台设备,系统共使用三个信号量,S代表互斥信号量,表示运输工具;S1和S2均为同步信号量,S1表示仓库中可以存放设备的空闲位置,S2表示仓库中已经被设备占用了的位置。请设计一个能协调工作的自动调度管理系统,并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写出解决此问题的程序代码,请注明信号量的初值。

(编号)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B卷)答题纸 教学站学号姓名成绩 1.答:1)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作业是成批处理的,系统内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交互能力差。 2)分时操作系统可以让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人机交互性较强,具有每个用户独立使用计算机的独占性,系统响应及时。 3)实时操作系统能对控制对象作出及时反应,可靠性高,响应及时,但是资源利用率低。 2. 答:算法思想:将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顺序连接;在进行内存分配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到找到一块分区的大小可以满足需求时,按照该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分配出内存,将剩下的空闲分区仍然链在空闲分区链中。 第一种: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 按空闲分区依地址递增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按顺序查找,放入第一个匹配到的空闲分区,会造成内部碎片,有着较大的浪费 第二种: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 将空闲分区按内存大小递增的顺序链接起来,分配内存时按照顺序放入第一个匹配的空闲分区。 第三种: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将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减的顺序链接起来,分配内存时放入第一个匹配的空闲分区,即最大的分区,造成内部碎片

17春北理工《操作系统》在线作业

2017秋17春北理工《操作系统》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操作系统中有一类程序,其执行过程不可中断,该程序叫做:( ) A. 过程 B. 子程序 C. 原语 D. 模块机制 正确答案: 2.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使用计算机的程序一级的接口为() A. 原语 B. 进程管理 C. 命令接口 D. 系统调用 正确答案: 3. 请求分页系统管理中,若把页面的尺寸增加一倍,程序顺序执行时,其缺页中断次数一般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主存空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主存储器的空间分成三部分:系统区、用户区和缓冲区 B. 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信息、操作系统的管理信息和程序等存放在主存储器的系统区 C. 所有的程序存放在用户区 D. 存储管理是对主存储器空间的各部分如系统区、用户区等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 5. 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算法是将空闲区在空闲区表中按()次序排列 A. 容量递增 B. 容量递减 C. 地址递增 D. 地址递减 正确答案: 6. 一个功能强的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文件物理结构是:( ) A. 连续结构 B. 串联结构

C. 索引结构 D. 三者都不对 正确答案: 7. UNIX系统中,()是实现把一个进程的输出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输入功能的机制。 A. 普通文件 B. 特殊文件 C. 目录文件 D. 管道文件 正确答案: 8. 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 A. 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 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 是任意的 D. 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正确答案: 9.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动态重定位,在必要时可以改变装入的作业在主存中的存放区域 B. 采用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 C. 采用静态重定位的系统不支持“程序浮动” D. 采用动态和静态重定位的系统都支持“程序浮动” 正确答案: 10. 吞吐量是指:( ) A.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信息量 B. 操作系统响应进程命令需要的信息量 C. 完成作业或进程所需要的信息量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11. 计算机系统的二级存储包括() A.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B. ROM和RAM C. 超高速缓存和内存储器 D. CPU寄存器和主存缓冲区 正确答案: 12. 最佳适应算法通常是将空闲区按()排列 A. 地址大到小 B. 地址小到大 C. 空间大到小 D. 空间小到大 正确答案: 13. 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的最简单的方案是( ) A. 分页式存储管理 B. 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 C. 分段式存储管理

【通信电路与系统】期末复习提纲(投影版)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特别说明 (一)首先建立正确、牢固的电路概念(物理概念) 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对分析公式的理解 (二)务必建立强烈的“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非线性电路与大家所学的模拟电路课程中的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截然不同。请大家谨慎使用诸如拉氏变换这类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三)要建立信号“频率变换”、“频谱搬移”的概念 实现这类信号变换非得“非线性电路”不可。 (四)“线性”与“非线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混频电路中介绍的“时变参量分析法”、锁相环路中的“线性分析”等。 (五)不同的知识点应该做到融会贯通 第一章 通信概论 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模拟与数字通信的概念 3、通信方式:基带/频带;TDM/FDM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4、信道:有线/无线;衡参/变参 5、比特速率/码元速率:二进制与多进制码率的关系 比特率指的是信息速率,单位:bit/s 码元速率指的是不同进制符号的符号速率,单位:波特 当0、1等概率时,二进制码率数值上等于比特率 当一个M 进制编码是由一个二进制编码转换而来时,有 b M 2R R = log M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 1、LC 并联谐振回路(各电路的基础) (1)阻抗频率特性,谐振与失谐;振荡频率,谐振电阻 (2)频率响应: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3)品质因数Q ,与谐振电阻的关系 (4)滤波作用,通频带 (5)重要的关系式 00R Q =; P P R Q =; 00 p p R Q R Q =; 00p P p R R R R R =+ 0 3dB p f B Q ≈ 2、放大效率 (1)功率放大必须注重效率问题 (2)放大器甲、乙、丙类工作状态的定义 (3)丙类(C 类)工作状态效率高的原因 提高放大效率的关键是减小管耗,主要措施: A .减小c i 的导通角θ(C 类放大,以增大激励功率为代价) B .减小电流与电压的乘积c ce i u ?, 借助LC 电路,保证c i 大时ce u 小,或者ce u 大时c i 小(1958年提出的D 类放大,推挽PDM 开关模式放大,在音频放大、电机控制、电源逆变上应用。高频音质和EMI 特性有待改进)

2011年操作系统复习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专业

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 1 早期操作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方便性: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 有效性:使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可靠地运转,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还要便于操作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2操作系统是资源管理程序,它管理系统中的什么资源? 进程----进程表存储器----存储表 I/O设备----I/O设备表文件----文件表 3为什么要引入多道程序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提高CPU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系统设备的并行性。这包括程序之间、CPU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指在主存同时存放若干道程序,使它们在系统中交叉运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当一道程序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宏观上,多道程序并行运行;微观上,在任何特定时刻,只有一道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即各程序交叉地在CPU上运行。 4叙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处理机如何调度的问题:FCFS、优先级、时间片轮转? (2)存储器管理:主存管理。存储分配、存储保护、主存扩充。 (3)设备管理:涉及对系统中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分配设备,控制设备传输数据。 (4)文件管理:将程序、数据、操作系统软件等组织成文件,存在磁盘或磁带上,方便用户访问。 5 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应用于哪些方面? 批处理:优点: 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适合计算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成熟作业。 缺点: 用户与作业无法交互,作业平均周转时间较长。 适用于比较成熟的大作业 分时系统:同时性:若干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 独立性:每个用户占有一台终端,独立操作,感觉不到别的用户存在。 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响应。 适用于小作业 实时系统:(1)实时性。其响应时间由被控制对象所能承受的延迟来确定。 (2)可靠性。要具有容错能力,可采用双工机制:一台主机;一台后备机。 (3)确定性。是指系统按照固定的、预先确定的时间执行指定的操作。其可确定性取决于系统响应中断的速度和处理能力。 适用于实时过程控制,实时信息处理 6操作系统的特性? (1)并发性:并发是指系统中存在着若干个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都已被启动执行,都还没有执行完,并竞争系统资源。 (2)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如打印机、磁带机、磁盘等。支持系统并发性的物 质基础是资源共享 (3)虚拟性:把共享资源的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如,CPU的分时共享;虚拟存储器技术。 (4)异步性(随机性):有限的资源共享使并发进程之间产生相互制约关系。各个进程何时执行、何时暂停、以怎样的速度向前 推进、什么时候完成等都是不可预知的。 7衡量OS的性能指标有哪些?什么是吞吐量、响应时间和周转时间? 资源利用率:指在给定时间内,系统中某一资源(如CPU、存储器、外部设备等)实际使用时间所占比率。 吞吐量(Throughput):指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处理的信息量。它通常是用每小时或每天所处理的作业个数来度量。 周转时间: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退出系统所用的时间。而平均周转时间是指系统运行的几个作业周转时间的平均值。

北理工应用文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文写作在线作业答案 北理工应用文在线作业答案 第1阶段第一阶段 第2阶段第二阶段 计划的标题同许多事务文书一样,不必写明时限 写总结不一定要按照完成工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调查报告可以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供领导决策参考 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任务作出预想性安排的文种是 总结的开头包括的内容,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调查报告在格式上没有固定的要求,一般包括 计划的种类很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按其内容分,可将其分为

综合性计划和 总结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成绩收获、____________、经验体会等几部分内容 关于计划的主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总结主体的主要内容包括 条款式合同适用于工程承包、科技合作、合作生产、技术引进等内容比较的经济合同。 招标、投标文书最为突出的两大特点是竞争性和公开性。 我国《广告法》中所称的广告包括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下列计划标题拟定恰当的一项是 写作调查报告,在表达方式上,要做到 一篇演讲稿的结尾以极富鼓动性的言辞号召人们为某种目的、某种理想而行动起来。这种结尾的方式叫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各项内容中不能省去的一项是

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完成某一项审计工作后,向委托者或授权者提交的情况书面报告。投标书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设计并送给投标单位的。 审计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第3阶段第三阶段 个人请柬应一人一柬,夫妻也不可合写一柬。 撰写欢迎词要大量选择感情色彩浓烈,感染力量强大的形容词、比喻词、象征词。 启事的标题可以只用事由表示。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被称作(),它将消息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概括出来,并吸引读者。 通讯写作首先要注意 不管是欢迎词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愉悦心情,还是欢送词表达亲朋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具有的特点是( )。 着重记述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并在报纸上常以“巡礼”、“侧记”等形式出现的新闻体裁是____________。 广播稿主要使用语言来影响听众,所以_________是其最大特色。 消息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从写作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请柬结尾的礼貌用语有 一般书信常用于个人之间的交往,也可以是个人写给单位或集体的 申请书内容比较单纯,一般一事一书 介绍信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只具有介绍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属于 下列材料不适合写贺信的是 下面关于悼词写作不正确的一项是 书信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目的和范围可分一般书信和( )两大类 下列语句叙述有错误的有 报告要反映工作实践,是可以运用某些修辞手法写得生动些,但有些修辞手法是不能使用的。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软件实验

实验1 简单基带传输系统分析举例 一、分析内容 构造一个简单示意性基带传输系统。以双极性PN码发生器来模拟一个数据信源,码速率为100bit/s,低通型信道噪声为加性高斯噪声(标准差=0.3V)。要求: 1. 观测接收输入和滤波输出的时域波形; 2. 观测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眼图。 二、分析目的 掌握观察系统时域波形,重点学习和掌握观察眼图的操作方法。三、系统组成及原理 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该系统并不是无码间干扰设计的,为使基带信号能量更集中,形成滤波器采用高斯滤波器。 图1-1 简单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

四、创建分析 第1步:进入System View系统视窗,设置“时间窗”参数如下: ①运行时间:Start Time:0秒;Stop Time:0.5秒。 ②采样频率:Sample Rate:10000Hz。 第2步:调用图符块创建如下图所示的仿真分析系统: 图1-2 创建的简单基带传输仿真分系统 系统中各图符块的设置如表1-1所示: 表格1-1

其中,Token1为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Token3为高斯噪声发生器,设标准偏差Std Deviation=0.3V,均值Mean=0V;Token4为模拟低通滤波器,它来自操作库中的“LinearSys”图符按钮,在设置参数时,将出现一个设置对话框,在“Design”栏中单击Analog按钮,进一步点击“Filter PassBand”栏中Lowpass按钮,选择Butterworth型滤波器,设置滤波器极点数目:No.of Poles=5(5阶),设置滤波器截止频率:LoCuttoff=200Hz。

北理工模拟题 操作系统

9操作系统6 一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但允许将进程的各个页放在不连续的存储器块中。(2分)( ) . 2.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但分页是根据用户需要来改变页的大小的。(2分)( ) . 3. (与模拟题5重复)设备的独立性就是用户可以任意使用系统设备而彼此互不影响。 (2分)() . 4. (与模拟题4重复)在数据传送的方式中,DMA控制方式是一种独立于CPU 完成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不需要CPU的频繁干涉。(2分)( ) . 5. (与模拟题4重复)批处理的主要缺点是CPU利用率低,不能并发执行。(2分) ( ) . 6. (与模拟题4重复)虚存的容量可以比内存大,也可以比内存小。(2分)( ) . 7. (与模拟题5重复)当系统中的进程数大于资源数时,进程竞争系统资源不一定会产生死锁。(2分)( ) . 8. (×)内存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中,程序查询方式的传输效率最高。(2分) ( DMA是最高) . 9. (与模拟题4重复)分页系统中,对主存的访问仍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2分) ( ) . 10. (×)UNIX的文件系统中把文件分为三类,其中有一类文件叫特别文件,这类文件是指其用途是由用户特别指定了性质的文件。(2分)( 作业中有这道判断) .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如果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序的代码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即程序应该是(B )。(2分) A.可执行码√ B.可重入码 C.可改变码 D.都对 . 2. 操作系统中,(B )是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2分) A.程序√ B.进程 C.作业 D.用户 . 3. 一台计算机有13台磁带机。它们由N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可能需要4台磁带机。N为(D )时,系统没有死锁危险。(2分) √ . 分)2(要完成从一个文件中读一批数据的功能,需要依次执行的操作为4. 与模拟题4重复A.建立文件,写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 B.建立文件,写文件,关闭文件 C.打开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 D.打开文件,写文件 . 5. (D)不是操作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2分) B.为进程提供系统调用命令 C.处理中断猜的 D.编译源程序 . 6. 通常进程是由(与模拟题5重复)、数据段和PCB三部分组成的。(2分) C.程序段 D.缓冲区 . 7. 当一个进程处于这样状态(A)时,称为等待状态。(2分) √A.它正等待输入一批数据 B.它正等待运行完成 C.它正等待分配给它一个时间片 D.它正等待进入内存 . 8. ( B)是分段式虚拟存储管理优于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之处。(2分) A.没有零头 √B.便于共享内存中数据 C.只需将进程的一部分调入内存,进程即可运行 . 9. 最佳适应算法的空白区一般是按照(C )排列。(2分) A.地址从小到大 B.地址从大到小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E.成正比 F.成反比 G.无关H.成固定比例 . 10. WINDOWS进程管理引入线程后,CPU采用的调度算法是(C )算法。(2

电力系统网络通信作业答案

一、 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由信息发送者(信源)、信息接收者(信宿)和处理、传输信息的各种设备共同组成。 2.通信网的组成:从物理结构或从硬件设施方面去看,它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及传输链路三大要素组成。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电话机、PC机、移动终端、手机和各种数字传输终端设备,如PDH端机、SDH光端机等。交换节点包括程控交换机、分组交换机、A TM交换机、移动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关、交叉连接设备等等。传输链路即为各种传输信道,如电缆信道、光缆信道、微波、卫星信道及其他无线传输信道等。 3.电力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高压输电线作为传输通路的载波通信方式,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通信、远动、保护、生产指挥、行政业务通信及各种信息传输。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微波通信:是指利用微波(射频)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接力)的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进行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4.名词解释通信系统:从信息源节点(信源)到信息终节点(信宿)之间完成信息传送全过程的机、线设备的总体,包括通信终端设备及连接设备之间的传输线所构成的有机体系。 二、 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频带传输系统。 3.传输多路信号的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空分复用(SDM)。 5.香农公式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取决于:信号的功率S;信道带宽B;信道信噪比S/N。 6.按照调制信号m(t)对载波信号c(t)不同参数的控制,调制方式分为: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7.调制的作用:(1)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已调信号.(2)实现信道多路复用,提高信道的频带利用率.(3)通过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改善系统传输的可靠性。 8.比较调制方式中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的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AM功率利用率低,信号频带较宽,频带利用率不高;DSB节省了载波功率,功率利用率提高了,但它的频带宽度仍是调制信号带宽的2倍,频带利用率不高;SSB的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都较高。 9.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编码方式分为:波形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ΔM);参数编码:线性预测编码LP;混合编码:MPLPC和CELP 10.适合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是AMI和HDB3码,比较其特点:AMI码对应的基带信号是正负极性交替的脉冲序列,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AMI的功率谱中不含有直流成分,高低频分量少,能量集中在频率为1/2码速处.AMI码的编译码电路简单,便于利用传号极性交替规律观察误码情况;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同时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 三、 1.载波通信中的频率搬移是如何实现的?在信号的输入端,用频率较高的正弦波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通常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两次调制,第一次调制后,输出中频信号。第二次调制后,输出高频信号,从而将调

信号与系统习题

求)1|(|1 4)(22 >-=z z z z F 的逆Z 变换)(n f ,并画出)(n f 的图形(-4≤n ≤6)? 解:F z z z z z z z z ()()()=+-=++-4112121 2 ))(])1(1[2)(()1(2)(2)(n u n u n u n f n n -+-+=或 从而绘出)(n f 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已知一线性时不变因果系统,其差分方程为)1(3 1)()2(81)1(43)(-+=-+-- n f n f n y n y n y ,激励)(n f 为因果序列,求系统函数H(Z)及单位样值响应)(n h ? 解: )(3 1)()(81)(43)(121z F z z F z Y z z Y z z Y ---+=+- 8 1 4331)()()(22+-+==z z z z z F z Y z H 对H(z)求逆Z 变换有:)()21(310)41(37)(n u n h n n ????? ?+- =

4. (13分) 已知某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如题4图所示, (1)写出该系统的Z 域方程; (2)计算出)(z H 及)(n h ? 题4图 解: )()()(1z Y az z F z Y -+= )()()1(1z F z Y az =-- 111 )(--=az z H )()()(n u a n h n =

已知描述某一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n f n ky n y =--,k 为实数,系统为因果系统; (1)求系统函数)(z H 和单位样值响应)(n h ; (2)当k =2 1 ,y (-1) = 4, )(n f =)(n u ,求系统完全响应)(n y ?(n ≥0)? 解:(1) 对差分方程两端作单边Z 变换(起始状态为0),有: k z z kz z F z Y z H -=-==-111 )() ()( 3’ 对)(z H 求逆Z 变换有: )()()(n u k n h n = (2) 对差分方程两端作单边Z 变换,有: )(z Y =12112--z +1 211)(--z z F =) 1)(21 (21 22 --+-z z z z z 3’ =1 22 1212-+---z z z z z z 1’ =122 1-+-z z z z 1’ )(n y = )(]2)21 [(n u n ?+ 2’

北理工模拟题操作系统定稿版

北理工模拟题操作系统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9操作系统6 一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但允许将进程的各个页放在不连续的存储器块中。(2分) ( ) . 2.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但分页是根据用户需要来改变页的大小的。(2分) ( ) . 3. (与模拟题5重复)设备的独立性就是用户可以任意使用系统设备而彼此互不影响。(2分) () . 4. (与模拟题4重复)在数据传送的方式中,DMA控制方式是一种独立于CPU完成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不需要CPU的频繁干涉。(2分) ( ) . 5. (与模拟题4重复)批处理的主要缺点是CPU利用率低,不能并发执行。(2分)( ) . 6. (与模拟题4重复)虚存的容量可以比内存大,也可以比内存小。(2分) ( )

7. (与模拟题5重复)当系统中的进程数大于资源数时,进程竞争系统资源不一定会产生死锁。(2分) ( ) . 8. (×)内存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中,程序查询方式的传输效率最高。(2分) ( DMA是最高 ) . 9. (与模拟题4重复)分页系统中,对主存的访问仍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2分)( ) . 10. (×)UNIX的文件系统中把文件分为三类,其中有一类文件叫特别文件,这类文件是指其用途是由用户特别指定了性质的文件。(2分) ( 作业中有这道判断 ) .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如果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序的代码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即程序应该是(B )。(2分) A.可执行码√ B.可重入码 C.可改变码 D.都对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2018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调频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 50 mw效率ηA> 50%负载R L = 51Ω, 最大频偏Δ?max =20KHz 2. 调频接收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 0.25w( R L = 8Ω) 灵敏度10mV 3. 调幅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300mw总效率ηA> 50%调幅度m a =50% 负载R L = 51Ω, 4. 调幅接收机设计 接收信号: 载频?0=6. 5MH Z或10.7MH Z,调制信号1Khz,调幅度m a =50%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100mW( R L = 8Ω) 灵敏度20mV 5.调频与解调系统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0MHZ或15MHZ,最大频偏Δ?max =75KHz, 调制信号1Khz,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2V, 6.调幅与解调系统设计 调幅电路能产生AM和DSB信号, 解调电路应无失真.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MHZ 到10MHZ任选,调制信号1Khz到10KHZ任选, AM调幅度ma =50% ,载波的频率稳定度≤5 x 10 –4 /小时,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1V 实验室已有的条件: 晶体管3DG100(3DG6)或3DG130(3DG12)9013 晶振: 2M 5M 6.5M 10.7M 10.245M 变容二极管BB910 中频变压器6.5MHz 10.7MHz 模拟乘法器MC1496 MC13135集成接收芯片LM386低功放芯片集成振荡器MC1648 锁相环NE564 二、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设计报告撰写要认真,不可抄袭,否则重写) 1. 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给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比较,确定系统各个模块的选择; 3. 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等; 4.电路的安装调试: 包括实际指标测试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 对测试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5 按国家标准画出定型电路图,PCB图(选),列出元件明细表; 6. 总结课程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7. 列出参考文献

通信电路原理试题综合

通信电路原理试题综合 绪论 1在城市环境和移动情况下,多径传播和多普勒频率给接收信号带来什么影响? 2线性和非线性系统所产生的失真有什么本质差别? 3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的失真能否用另外的线性或非线性系统进行补偿? 4建议:认识一个通信系统。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 串联回路如下图所示 信号源频率1F MHz =,电压0.1V V =,将1-1端短接,电容C 调到100pF 时谐振。此时,电容C 两端的电压为10V 。如1-1端开路再串接一阻抗 Z (电阻和电容串联),则回路失谐,电容C 调到200PF 时重新谐振。此时,电容C 两端的电压为2.5V 。 V Z 试求:线圈的电感L ,回路品质因数Q 以及未知阻抗Z 。 并联回路如下图所示 已知125L L H μ==,100Q =,128C C pF ==,40g R k =,10L R k =。 L R 试求:无阻尼谐振频率;等效谐振电阻R ;不接L R ,BW 如何变? 请分析下图(a )和(b )所示无损耗回路的电抗-频率特性,并计算出关键点的频率值。

请分析下图所示网络有几个谐振频率,并写出它们的表达式。 给定1212,L L C C => 如下图,使并联谐振回路电感支路的电阻r 加大, 则回路通频带BW 加大 ;回路等效谐振电阻p R 减小 ;回路谐振角频率p ω 减小 ; 当输入电流I 不变时,回路输入电压0V 减小 ;回路品质因数Q 减小 ; (加大,减小,基本不变,不变) 思考题: (1)滤波器可以滤除某些频率分量。为什么还叫线性电路? (2)串、并联谐振回路是什么类型的滤波器?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在共射连接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中,影响其增益带宽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的? 答:T L s bb R GBP D R r ω' '≈ ? +(教材P103) 为获得较大的GBP 和h ω值,应选用b c C '小、bb r '小而T ω高的晶体管;增大L R ',可以增大0A ,但由于D 因子增大,h ω将减小,因而L R '的选择应该兼顾0A 和h ω的要求;管子选完后,为提高h ω值,信号源内阻s R 应尽可能小,即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应尽量接近恒压源。 比较共基极和共发射极放大器的异同。(习题3-1) 噪声 求长度为50m ,衰减量为0.082dB/m 的高频电缆的噪声系数。(例3.4.5) 答:()500.082 4.1 L dB =?= 4.1 NF L dB == 4.1100.411010 2.57n F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代码】:252010341 【课程属性】:专业教育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 2年级本科生 【学时/学分】:48/3(另上机16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指课程的地位、作用) 计算机所有能做的一切——编程、游戏、上网、看影碟……最终都要归结于硬件的操作序列。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硬件操作序列的安排,编制了机器语言。然而,机器语言由0、1代码构成,用户界面不很友好。这从客观上需要有一系列软件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设置操作系统的首要目的就是提供更利于使用的人机界面;随着“多道程序设计”概念的提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操作系统也肩负了使相互竞争的各进程能有序地、高效地使用处理机、存储器、外设等资源的任务。 正是因此,操作系统既作为资源的管理者,负责与硬件的直接联系;又作为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接口,与用户的使用息息相关,最终弥补了人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鸿沟。而且,作为计算机硬件的首次扩充,它还要对语言编译、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学习“软”部分课程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中,硬件部分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基础;软件部分以《操作系统》为基础;软硬件联系与《汇编语言》课程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上,《操作系统》居于学制中期,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软硬件知识,但仍很庞杂,难以提高到全局高度再认识;再者,面对一系列日新月异的专业课,同学也需要这样一门课程告诉他们究竟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在计算机系统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定性上了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二、课程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用户接口、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及设备管理

北理工通信电路与系统研究型作业

【问题1】 已知:二进制信源概率场0121x x X P P ?? = ?-?? ,用Matlab 画出其信源熵H(x)随概率P 改变的曲线(0 < P < 1),从曲线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解:根据题意可算出信源熵H x =P ?log 21P + 1?P ?log 2 11?P 通过matlab 绘制其与概率P 的函数关系如下: 观察曲线可知,信源熵H(x)关于P=0.5对称分布,且概率P 越接近0.5,信源熵 越大。当概率P 为0或1时,信源熵为0。可见,概率越接近0.5,说明其不确定性越大,那么他的信息量(信源熵)也越大;反之,概率越远离0.5,其不确定性越小,他的信息量(信源熵)也越小 【问题2】 按照反馈理论,正反馈环的回归比[]()()()e e A B j j T AB A B T ?ω?ω?ω+===,自激振荡后应严格满足总相角()0?ω=或2π的整倍数。这种振荡器在稳幅振荡后的振荡频率取决于什么因素?振荡频率能严格地等于LC 回路的谐振频率吗?为什么?

解:(1)取决于放大器的相频特性和反馈网络的相频特性,振荡频率f g 要使放大 器的相移φA f 与反馈网络的相移φB f 满足:φA f g =?φB f g ,以满足稳幅振荡的相角条件。 (2)不能严格的等于回路谐振频率。大多时候,由于晶体管相移φA f 很小,工 程上往往将其忽略(φA f ≈0),这时取φB f g =0,而由于在谐振频率f o 下,反馈网络相移φB f o =0,故此时稳幅振荡频率f g 近似等于LC 回路谐振频率f o 。但是严格来讲,晶体管内有电容存在,其相移φA f ≠0,因此f g 与f o 并不相等。 【问题3】 针对基于分立元件构建的LC 正弦波振荡器,请归纳其直流等效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有些教材称为简化交流等效电路)各自的等效原则。 解:直流等效电路:电容开路,电感短路。 交流等效电路:1)所有电源无效(电压源短路,即接地;电流源开路) 2)耦合电容(C 较大)短路,回路电容保留 3)射频扼流圈(L 较大)开路,回路电感保留 4)所有偏置电阻和负载电阻视为开路 【问题4】 已知:右图电路中单向导电的检波二极管D 导通电阻为D R , 求出该电路的电压传递函数为: 11()(1)()()(1) o D L i L D L U s R sR C K s U s R R sR C +==++ 试问:借助拉氏变换求解该电路的传递函数正确吗?指出具体问题所在。 解:不正确。 电路中包含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因此此电路是非线性电路,而拉氏变换只能 求解线性电路,不能求取该电路的传函。 【问题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