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40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动物门课后习题及答案脊索动物门课后习题及答案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的学习对于理解动物的进化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脊索动物门的课后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个门类的理解。
习题一: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答案:脊索动物门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门的命名特征,它是一种柔软而坚韧的背部结构,位于神经管和消化道之间。
脊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支撑和引导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
2. 脊椎骨:脊椎骨是脊椎动物的特征,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骨块组成的。
脊椎骨的出现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3. 神经系统:脊索动物门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控制着动物的各种行为和生理活动。
4. 内脏器官:脊索动物门的内脏器官相对完善,包括呼吸器官、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等。
习题二:请简要介绍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答案: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焦夫动物:焦夫动物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其特征是具有软骨鱼类的特征,没有真正的骨骼。
2. 杂鳍类:杂鳍类是一类早期的硬骨鱼类,具有鳞片和鳍条,是真正的骨骼动物。
3. 两栖类:两栖类是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环境过渡的动物,具有两种生活方式。
其特征是具有四肢和肺呼吸。
4. 爬行类:爬行类是第一个完全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类群,具有干燥环境下生存的特征。
5. 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是进一步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类群。
鸟类具有羽毛和前肢变成翅膀的特征,哺乳类则具有哺乳腺和恒温动物的特征。
习题三:请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
答案: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是指没有脊椎骨但具有脊索的动物。
脊索动物包括两个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椎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的代表是动物界中最简单的动物之一——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脊索是一种简单的结构,起到支撑和引导细胞发育的作用。
第十三、四章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分类地位: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
与棘皮动物的亲缘更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
尾索动物是最低等的脊索动物;头索动物是典型的桥梁动物,是介于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生物。
出现的新结构或名词:口索:为口腔背面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管壁由泡状的角质细胞组成,作为吻部的支柱,是脊索的雏形。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特称为适应辐射。
脊索: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起源于胚胎时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成为脊索。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
起源于胚胎时背部中央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咽鳃逆行变态:海鞘的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过程中,失去了脊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的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到简单的变态现象,称为逆行变态。
狭心动物:文昌鱼无心脏,腹大动脉有搏动能力,称为狭心动物尾索动物循环方式:开管式、可逆式。
脊椎动物常用概念术语无头类:特指中脑和感官没有分化出来,无明显头部。
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有头类:指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包括全部的脊椎动物。
无颌类:没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只包括圆口纲动物。
颌口类: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羊膜类:胚胎发育中不出现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
羊膜类: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名词解释脊索: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动物学重点动物学重点绪论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属名+种名。
第一章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生殖 ㈠、无性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