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再见了,亲人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3
再见了亲人课文
再见了亲人
我站在离别的车站,眼泪不停地流淌。
亲人们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他们的眼中也充满了泪水。
我们相互拥抱着,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把彼此所有的爱都传达出来。
我知道,我要离开他们,离开这个我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
我要去追求我的梦想,去远方闯荡。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总是围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
怒哀乐。
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和关怀,他们总是在我需要
的时候为我提供指导和帮助。
兄弟姐妹们跟我一起成长,
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现在,我要离开,远离这些亲人们。
尽管心中有着万般不舍,但我知道,我必须勇敢地面对未来。
我相信,他们会
支持我,鼓励我,祝福我。
告别的刹那,我抬起头,看着远方的天空。
我告诉自己,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亲人们的爱和关怀。
他们会一直在我心中,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再见了,亲人们。
我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回报你们对
我的爱与支持。
无论在哪里,我都会为你们感到骄傲,并
为你们而努力奋斗。
离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要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再见了亲人们,我会想念你们,
直到再相聚的那一天。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玄滩小学:卢永富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选取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记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即大娘、小金花、大嫂。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以话别引入,而后分别回忆这个人的感人事件,最后抒发感情。
作者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以及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这三个段落是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本课编写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描写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中的一些知识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 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片模糊,甚至是空白的。
小学语文_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950年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
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
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理解“亲人”。
(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对亲人的理解。
有一些人甚至一群人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我们称他们为亲人。
(举例说明广泛意思上的亲人: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武警官兵)。
(2)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文中写了哪些亲人?2、自由朗读课文,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品味1—3自然段,深入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
(1)、词语展示: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师:每个词语饱含深情,我从“雪中送炭”中体会到温暖,同学们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什么?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再见了亲人课文原文再见了亲人课文原文《再见了亲人》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回忆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分难舍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见了亲人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再见了,亲人》原文作者:魏巍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
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再见了,亲人》课文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
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4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反思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意。
c.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表达的情感。
b.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b.感受中朝友谊的深厚,传承红色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a.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b.理解中朝友谊的深厚。
1.导入新课a.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
b.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曾经援助过哪个国家吗?他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2.朗读课文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b.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a.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b.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情感。
4.学习生字词a.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记忆。
b.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5.感受课文情感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b.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6.课堂小结b.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a.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b.课后作业: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中朝友谊。
1.优点:a.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b.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c.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良好。
2.不足:a.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b.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3.改进措施:a.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b.加强生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c.开展课后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法设计讲授引导学法设计讨论探究课前准备: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
2.展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
(师朗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先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达到他控制整个亚洲的野心。
为了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经历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我们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分别的这一天的情景3.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二、走近文本,自主感悟生:感受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提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及时把他们的观点进行提炼。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师:"恩,你找到了志愿军战士直接请求朝鲜人民的话。
除了这一个自然段里,还有哪几个自然段也能找到这样直接请求的句子?""小金花,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大婶……"(以上三个句子出现的顺序可随学生实际感悟进行变换。
)2."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师:"这是你从志愿军战士回忆的事例中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还有同学找到类似的句子么?""为了救侦查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让我们吃上野菜,最终受伤成了残疾人。
"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师:"你找到的是志愿军战士们那么强烈的情感!""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师:你找到了这些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们心中的呼唤!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一份情感读出来么?指名让学生读,不作深入要求。
三、创设情境,深入研读1.师:如此深情,难怪在分离的今天,会有这么多的朝鲜人民来与志愿军战士们送别!而在送别的人群当中,你可曾看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她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志愿军战士怎么劝她都不肯听,你来劝劝这位老大娘吧?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师:你的送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
谁来请求大娘?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
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2.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让大娘如此不忍呢?"冒着炮火送打糕"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好"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为救伤员牺牲了唯一的小孙孙"唯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怪志愿军战士在最后要说:"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如果你就是那名被大娘救下的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又该怎样用这句话表达你的感激!让我们代表所有的志愿军战士,再和大娘说上一声(示意读课题):"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了解结构读读描写小金花、大婶部分。
想想在劝大婶和小金花的时候和劝大娘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1.一开始直抒胸臆2.回忆感人往事3.反问抒发心中情感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是啊,那就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用你的朗读劝住这些亲人呢?相机指导: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对比句子"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感受反问句的强烈情感。
同学互相练读师生互相练读教师范读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3.配乐,课件缓缓出示课外资料: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四、激发情感,层递朗读结尾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列车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朝鲜人民舞动鲜花,追着列车奔跑!志愿军战士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断地挥动着手臂,他们又一次深情地呼唤--列车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铁路的尽头。
虽然看不见志愿军了,但朝鲜的亲人仍然站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任凭热泪流淌,虽然看不到朝鲜亲人了,但志愿军战士仍在不停挥动手臂,再一次呼唤……五、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直抒胸臆不是亲人小金花胜似亲人回忆往事大嫂反问抒情……六、作业布置: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想起哪些感人的往事呢?选择素材,模仿课文前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图片素材提供:a.文中提到的二次战役b.被俘后英勇不屈的侦查员老王c.以胸膛挡机枪眼的黄继光d.为救孩子牺牲自己的罗盛教e.烈火焚身仍旧严守纪律的邱少云七、教学反思:桥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老共产党员的人性之美。
3、抓住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语段,感受凝练如诗的文字,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环境描写、谋篇布局)的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感受人性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教学难点:对课题《桥》的深刻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教法设计:启发引导学法设计:朗读感悟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揭题,创设情景1.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小说往往以情节曲折、故事扣人心弦,吸引读者。
尤其是一篇好的小说,它的魅力是感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小说,板书:桥。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1、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主人公是谁?(2)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3)情影体验:当你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会有着怎样的心情变化?2、教师巡视,随时调控学生。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错误,并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感知洪水疯狂,人们的惊恐1、读着这篇小说,随着故事情节发生发展,你的心情有着怎样变化?2、组织交流:随机抓住以下语段,引导学生深入感悟?3、当故事刚发生的时候,你的反应怎样?(紧张,恐慌的担心)4、请划出带给你这种心情感受的文字。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
师再引:是什么让你如此紧张?(洪水)读一读小说是怎样来写的。
5、出示描写洪水的语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引: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告诉大家,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些什么问题?6、随着学生感悟结合相关语段进行分析。
(例如:“像泼。
像倒”。
为什么两个字能单独成句?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你觉得妥当吗?)7、结合学生朗读评价:这就是文字的魅力,通过你的读让我仿佛也感受到洪水像魔鬼,正在疯狂的扑来,死亡正在步步逼近,让人如临其境。
文字是活的,你已经把它给读活了!9、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可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读,师读洪水之句,生读人们惊慌逃难之句,对比中再次感受。
10、片段描写:选择逃难中的一个或一群人,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来描写,要求文字简练,有感染力。
(交流,评价)四、质疑结果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老汉,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洪水,人们?下文又是怎样来刻画老汉的呢?第二课时一、回顾上文,导入新课引:同学们,如果供魔乱舞,疯狂狞笑,人们惊恐逃命是一首死亡之诗,那么作者更用凝炼的文字,真挚的感情,抒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这堂课,我们走近老汉,来感受他高大的形象。
二、一咏三叹,感受形象1、快速默读7—2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讴歌这位老汉: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触动了你的心?(划出来,细细品味,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品析7—13自然段。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语段: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思考:不说话的老汉,此刻心中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语言中体会人物形象)3、分角色朗读7-13自然段。
4、师引:“党员也是人!”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你听懂得是什么意思了吗?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再引:老汉又是怎样制止的?生读(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师引:老汉其实就想告诉那些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党员:“真正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是为群众,如果你怕死,不配当一名真正的党员!”5、再读第8自然段,以诗的形式,配乐再现: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为什么把老汉说成一座山?你们为什么读得那样激昂,响亮!6、体会老汉一心为老百姓,镇定如山,责任如山,形象高大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