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的原理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的原理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的原理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的原理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的原理?

简单地说,由于帕金森病人的中脑能够合成多巴胺的神经元减少,导致了受多巴胺神经元控制的下级神经核团丘脑底核(STN)到内苍白球(GPi〕的极度活跃。由于它们的过度兴奋,继而又影响到大脑的其它部位功能,出现帕金森病的许多症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抑制这些本来正常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如通过射频毁损苍白球或丘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等,就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报道,说什么“细胞刀”巧割帕金森病。给人的感觉是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就好象是除去了帕金森病的病根,可以治愈帕金森病。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就是抱着这种思想来做手术,希望手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其实手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治愈帕金森病。

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有哪几种方法?

目前的手术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苍白球切开术为代表的神经核团的毁损术,其它的术式还有丘脑切开术、丘脑底核切开术,这类手术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第二类手术是以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术,即"DBS",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比较流行,有取代毁损术的趋势。第三类手术就是移植术,就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脑内移植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如人或动物的胎脑多巴胺神经元,国外有人尝试,有一定效果,但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细胞刀”到底为何物?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种媒体上竞相报道“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闻。听起来“细胞刀”容易使人联想到是一把用“细胞”做的或者是可用来切割细胞的精细无比的刀。其实,它只不过是一根普通的用来记录细胞电生理信号的金属微电极,其尖端直径为1-2微米,从理论上可以记录到细胞水平的电信号。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其作用是根据CT或核磁共振确定的脑内手术靶点先将它插入脑内指定部位,在插入的过程中记录并观察其电生理信号。因为脑内不同神经核团都有不同特征性信号,在其插入电极至指定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电极将电信号引导出来,经过放大,送入计算机系统,对该电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术者根据细胞放电的频率、节律,放电的幅度以及噪音的水平等指标,分析判断电极的位置。如果其引导出来电信号符合特征,就可以放心地换另外一根毁损电极,通过射频加热毁损靶点。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微电极“并不是一个治疗手段,而是一个手术靶点的定位工具,将其称之为”刀“并不合适。对微电极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患者并没有典型的电生理信号,反而有时会影响术者的信心。同时,由于微电极的介入,使患者的大脑多了一次损伤,增加了脑出血的机会。随着高性能的核磁共振机器的应用,将使影像学定位更加精确,微电极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小。或者将微电极和毁损电极设计为一体,毁损电极本身就可以引出电信号作为参考,将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哪些病人适合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PD手术治疗的指征主要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综合征,即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有效但近期疗效下降,增加剂量后效果不佳或出现药物副作用,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等。现在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标准是:

(1)患典型的帕金森病,曾对左旋多巴制剂有效。

(2)经完整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再无法控制或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

病史至少5年以上。

(3)没有严重的认知和精神障碍以及脑萎缩。

一般来讲,年轻的,偏身症状重,对左旋多巴的反应良好,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较好,但这类患者往往不需要马上手术治疗,因为药物就有较好的疗效。

如果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疗效不好,那么可以预测他对手术的效果也不会很好,甚至无效。这里所说的“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疗效不好”是指患者基本上从来对左旋多巴就无反应或反应差,即使每天服用美多芭或者息宁的药量达到三片或三片以上,症状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这是患者自己预测手术效果的一条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苍白球切开术等毁损性手术后可能有哪些好处?

一般来讲,外科手术对消除震颤的效果最好,苍白球切开术对缓解或减轻静止性震颤是很明显的,而且疗效也比较持久。但是,对体位性震颤和对左旋多巴疗效较差的患者疗效不佳。有时,外科医生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往往同时毁损同侧丘脑,则震颤肯定消失。应该承认这种手术确实有效,甚至有些时候对某些病人有着神奇的疗效。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在术中一直是清醒的,他们在手术中就能感受到震颤在瞬间的减轻甚至是停止,令病人感到神奇和兴奋。

但是运动迟缓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不如只有震颤和僵直的病人。手术对手术靶点对侧肢体的僵直有改善,一般术后不会象正常一样,通常比术前是下降一个等级,运动迟缓的改善是最少的,通常较术前进步20%左右。

手术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消除左旋多巴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副作用。手术可以消除“异动症”和“开关”现象,使患者在服药后症状波动变得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剂末现象”。另外,有些病人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会引起手臂和腿的肌肉痉挛,继续服药痉挛会进一步加重,苍白球手术能够缓解这种痉挛并能使抗帕金森病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由于一些杂志和电视等媒介上非专业的报道,往往是那些术后效果非常好的病人的个别经历,却使许多不适合手术的病人也抱着极大的希望要求施行手术。但是手术效果并不理想,他们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别人手术效果那么好,而自己病情的改善却不大。即使是那些术后震颤和僵直症状有了很大改善的病人,1-2年之后另一侧肢体又会出现同样的症状。他们总是希望手术能够根治帕金森病或至少是能够阻止病情的进行性发展,但实际上,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称其为一种对震颤和僵直有效的对症性的治疗,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苍白球切开术等毁损性手术可能给病人带来什么严重并发症?

偏瘫和偏盲

尽管科技的进步,使脑立体定向手术变得越来越精细,定位越来越准确,但手术的靶点都在重要神经通路集中的基底节区,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苍白球切开术中,偏瘫和偏盲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偏瘫主要因毁损灶水肿或血肿压迫附近的内囊所致,因为内囊中走行的是掌管对侧身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传导束。其术后发生的机率大约在3-5%,有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永久发生率在2%左右。

偏盲也是苍白球切开术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偏侧的视野消失,其发生率为0.36%。还有部分病人抱怨术后视物模糊,但视野检查未发现缺损。国外报道发现有39%的术后患者抱怨视力变差,推测可能是视束最敏感的纤维受到了损害。

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是双侧苍白球切开术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对病人来讲是灾难性的。另外,该现象在成功的双侧苍白球切开术,即当时并没有明显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的患者,在术后一定时期也有逐步出现该症状的迹象。

偏身投掷症或异动症

该并发症是丘脑底核切开术所特有的,严重的可导致大幅度的投掷动作。

迟发性脑血栓

另外,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术后迟发性脑血栓的问题。我们观察到术后有病人在

一至两个月内出现手术侧脑血栓,导致手术对侧肢体瘫痪。这些病人的血栓部位均在手术的同侧,距离手术时间1至2个月,是否与手术刺激有关值得高度怀疑。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术后要重视脑血栓的预防。有许多患者在术前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血栓,在术前为防止出血,都停用了阿司匹林。术后应该在一个月之内恢复用药。

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的晚期会有平衡障碍。但是,双侧苍白球切开术的患者似乎有加速出现平衡障碍的迹象。有一个患者,当初有5年的病史,单侧症状比较重,接受单侧的苍白球毁损术手术治疗,当时效果很好。半年后,他认为对侧肢体又有了一些发展,受第一次良好效果的鼓舞,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当时效果也不错。但在第二次手术三个月后,逐渐出现平衡障碍,行走不稳,经常跌倒。这样类似的病例不止一个。帕金森病的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平衡障碍通常是晚期才出现的症状。手术后不久出现的平衡障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苍白球切开术可以进行双侧手术吗?

单侧苍白球切开术的近期疗效基本上是比较肯定的。至于双侧苍白球切开术可不可以做,目前应该采取很谨慎的态度。双侧手术最大的风险就是可以导致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有人认为,同期双侧进行苍白球切开术的风险大,而分期双侧进行苍白球切开术的风险就小,因此,可以先行一侧苍白球切开术,半年后再行另一侧的苍白球切开术。这种认识是没有太多的根据的。同时或分期手术,出现吞咽和语言的障碍几率并无多大的区别。虽然,我们的初步统计的结果表明,双侧手术术后立即出现吞咽障碍的几率是10.5%,但是,一旦出现,对病人而言是灾难性的。令人讨厌的是,我们目前并不完全知道为什么有的病人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知道原因,可以去避免。也有的医生试图在第二次苍白球切开术时将手术的靶点往外侧靠一些,毁损的直径小一些。这样发生吞咽困难的机会的确少一些,但是这样的靶点效果差,而且经常出现第二次手术后将第一次手术效果抵消的病例,虽然经过第三次手术再次扩大靶点的直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说明靶点外靠并不是理想的位置。更令人可怕的是有的病人在术后并不立即表现出并发症,而是在手术半年后逐渐出现语言和吞咽的问题,还有部分病人出现明显的平衡障碍,很容易摔跤。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药物不再有效,其原因不清楚,在治疗上很棘手。

单侧苍白球手术后,另一侧加重怎么办?

的确有许多病人受益于单侧苍白球切开术,尤其是手术后半年左右,这部分患者主要是术前单侧症状重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是有的病人半年后,感觉另一侧肢体的症状逐渐加重或并发症逐渐复发,如果此时寄希望于再次行对侧苍白球毁损术再现奇迹,结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因为较高的语言和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往往使医生心中没底,试图将手术靶点外移,避免出现球麻痹的并发症。但是,靶点外移有可能带来两个结果,首先是疗效较差,起不到改善的效果;其次是出现令人不解的结果,即不但使第一次的手术效果失去,而且导致患者对左旋多巴失去疗效。出现这种情况是令人痛苦的。当然再次手术,扩大手术靶点的毁损范围,则有可能减轻上述恶果。但患者必须再次承受心灵和肉体的痛苦以及手术可能带来的可怕并发症的风险。

单侧手术后短期内不仅对手术靶点对侧的肢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对同侧的肢体也有一定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是不稳定的,一般持续半年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必须记住,不要轻易尝试第二次苍白球切开术。首先应该去请教严谨的帕金森病专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有时候是可以奏效的。其次,是考虑行对侧的深部脑电极刺激术,可明显改善症状,而且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要小得多。

现在又有人尝试在第二次手术时不毁损内苍白球,而去毁损对侧的丘脑底核,这样可以避免吞咽麻痹的并发症。但是,经过初步观察,经过一侧苍白球毁损和对侧丘脑底核毁损手

术的患者,其智能可能有一定的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和近记忆力差。并且在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小便失禁的并发症。至于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如何用药?

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仍要继续用药物控制症状。

在行苍白球切开术后,帕金森病的核心用药--左旋多巴的量是减不下来的,即使用药的剂量很大,也只能稍微减少一些。我们曾经有一个患者美多巴的用量达到每天12片,在行双侧苍白球手术之后每天仍然要用10片美多巴。大多数患者术前美多巴用量3-4片,术后仍要维持这个水平。有人试图减量,但症状会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和肌肉僵直加重。由于震颤往往控制较好,患者往往忽略了运动迟缓和肌僵直带来的不适,尽管生活质量和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但却从减少了一二片美多巴中得到一丝安慰。有时,神经内科大夫对此颇有微词。有些医生只要遇到术后效果不好或者病情又加重的患者,往往不知所措,或者根本不愿意接诊断,把病人又推到手术大夫那里。手术大夫又能有什么办法?要么动员你再次手术或者告诉你这是疾病自然进展的结果。推来推去,患者往往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手术半年后,其疗效便逐渐减退,尤其是手术靶点的同侧肢体,个别患者往往抱怨有症状加速发展的情况。这时不要盲目做第二次手术,力争于先调整药物。调整的方法和未做手术前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对以前没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协良行,从小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苍白球切开术认识

目前对早期是否可以手术治疗,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首先我们应该界定早期的含义。对苍白球切开术而言,目前比较公认的标准是经过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经过内科系统的药物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剂末现象、异动症、开关现象等,并且药物的疗效明显减退时,可以进行苍白球切开术。出现上述情况,病史一般都在5年以上。因此,早期的概念可以确定为病史在5年以内、或者是药物治疗有效且没有药物副作用,或者horn &Yahe 分级为1级时。

从目前的初步结果来看,苍白球切开术不能够阻止病情的发展,也不能减少患者术后的用药量。如果有人说,早期手术可延缓病情,那是不负责任的。况且,有许多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的患者在早期可表现为帕金森病的症状,而且对药物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理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其它非帕金森病的症状。如果提倡早期手术,要剔除这部分病人是很难的。而这部分病人如果被行苍白球切开术,效果往往不好,有可能进行性加重病情。其结果是使病人陷入更痛苦的状况,让医师都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也让苍白球切开术本身蒙羞。如果有人说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施行苍白球切开术等毁损性手术可以阻止病情的进展,是没有依据和不负责任的妄语。

所以,早期的手术是不应该提倡的,尤其是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术。医生和患者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美国2000年已有超过10,000名患者接受脑起搏器疗法

脑起搏器帕金森病控制疗法是一种经过实验证实的疗法。自1996年起至今,已有超过15,000个患者受惠于脑起搏器疗法。脑起搏器系统一直以来都保持高度的可靠性,且此种疗法的耐受性亦相当良好。

脑起搏器的安全性

许多患者在植入手术完成当天即可出院。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与其它使用立体定位架的脑部手术相同。Medtronic临床研究显示,主要的副作用包括颅内出血,器械感染,轻度瘫痪/无力,以及半身瘫痪/半身无力等。其它后续之严重副作用包括造成下列症状:如运动功能失能/帕金森病症状加剧,疼痛,口齿不清,发音过弱,说话困难,说话断断续续,电

磁干扰,导线损坏以及皮肤糜烂等等。

什么是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

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其英文是deep brain stimulation,故缩写为DBS。该技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某一个特殊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如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癫痫、扭转痉挛等疾患。

脑起搏器(脑深部刺激,DBS)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可通过术后调整达到最佳症状控制,最少副反应。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基本取代了毁损术。

脑起搏器的效果如何?

脑起搏器(DBS,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各种症状和左旋多巴引起的运动障碍,提高病人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有效率达80-90%。其疗效已在全球数以万计的病人中得到证实。

中国自99年引入该项疗法,目前应用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在中国已经有800~900多例。在中国,最早接受DBS的患者已经有5年的历史,至今效果不错。脑起搏器选择的手术靶点通常是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其中丘脑底核(STN)除了对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都有很好的疗效外,尤其是对中线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患者的起步困难,在苍白球的毁损术中改善不佳,STN的脑起搏器就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另外,脑起搏器还有一个苍白球的毁损术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STN的脑起搏器术后患者左旋多巴的剂量可以明显减少,一般是减低到术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苍白球的毁损术后的药量基本上不能减少,总体来看随着病情的进展还有逐步增加。

脑起搏器的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观察,最近国外报道了一例脑起搏器术后8年的患者,病情被控制,效果一直维持得很好。有研究认为,

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综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程后期,有时被称为晚期帕金森病(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其特征为运动并发症、可能出现左旋多巴治疗无效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对晚期帕金森病的管理相当复杂。 在近期的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Michael S. Okun 教授主笔的综述,对现有的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现全文翻译如下,以飨读者。 引言 尽管现在已有能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段,可是在大部分患者当中,该症还是会出现进行性功能残障。病程后期的进展特征为包括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在内的运动并发症。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有一类对左旋多巴治疗无反应的症状群可能会出现;这类症状包括姿势保持障碍(姿势不稳)和跌倒、讲话和吞咽困难、以及非运动症状(NMS)。在左旋多巴应用之前的时代,Hoehn 和 Yahr 总结称帕金森病进展至功能残疾的平均时间为 7 年(1967年);在左旋多巴得到应用之后,从疾病起病到依赖轮椅的平均时间延长 至 14 年。已明确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广泛地与功能残障加重和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降低相关。 临床医师常常将 Hoehn 和 Yahr 量表评分第 4 和第 5 阶段的患者定义为晚期帕金森病。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将发生运动并发症作为晚期帕金森病的一个更合理的定义标准。此外,旧有的标准不能将有左旋多巴抵抗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区分开来,这类患者对他人护理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在本文中,笔者将使用的晚期帕金森病的标准是:尽管有积极的药物和行为学管理措施,依然发生运动并发症。笔者还将对现有的、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管理措施作一个基于证据的综述。(图 1)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

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 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和 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考试成绩80分,考试通过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多巴胺激动剂—能够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类药物,其分子结构可能部分与多巴胺相似。最初作为LD的辅助用药用于晚期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A.正确 B.错误 2.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A.在外周脱羧变成多巴胺起作用 B.促进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释放递质起作用 C. 进入脑后脱羧生成多巴胺起作用 D.在脑内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E.在脑内抑制多巴 胺再摄取 3.男,45岁,因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用氯丙嗪治疗,两年来用的氯丙嗪量逐渐增加至600mg /d,才能较满意的控制症状,但近日出现肌肉震颤,动作迟缓,流涎等症状,对此,应选何药纠正()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地西泮 E.溴隐亭 4.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症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以上都不 能 5.帕金森病治疗的目的是() A.缓解症状, 减轻生活残疾 B.避免\推迟\减轻药物并发症&不良反应 C.神经保 护治疗, 减缓\阻断神经变性过程 D.以上均正确 6.增加左旋多巴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B6 C.利血平 D.苯海索 E.苯乙肼 7.苍白球\丘脑底核毁损切除术的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耐受&出现异动症患者;对年龄较轻, 一侧的震颤、强直疗效好。() A.正确 B.错误 8.目前推荐在临床诊为PD后首先使用激动剂。()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帕金森病治疗原理的是() A.治愈性治疗 B.保护性治疗 C.对症治疗 D.外科治疗 E.康复治疗 2.下列对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7年NICE帕金森病指南: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

2017年NICE帕金森病指南: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导读:近日,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最新的成人帕金森病指南,内容涵盖了18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该指南是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更新,增加了关于帕金森病症状治疗、脑深部电刺激、冲动控制障碍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姑息治疗方面的新建议。本文(2017年)首先为大家带来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药物治疗的推荐要点。 ?在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讨论: ?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如患者的症状、合并症和联合用药的风险; ?患者个人的生活方式、偏好、需求和目标; ?不同种类药物的潜在获益与风险。 ?抗帕金森药物不可突然撤药,或由于吸收不良(如胃肠炎、腹部手术)而突然减量,以避免发生急性运动障碍或恶性综合征。

?由于恶性综合征的风险,不应使用停止抗帕金森药物(即“休药期”)的方法来减少运动并发症。 ?鉴于突然更换抗帕金森药物的风险,所有住院治疗或在家接受护理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应做到: ?在恰当的时候给药,一些情况下这意味着需要自己用药; ?通过帕金森病专家调整用药,或仅在与帕金森病专家讨论过后方可调整用药。 一线治疗 ?当早期阶段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时,给予左旋多巴治疗。 ?对于早期阶段的帕金森病患者,当运动症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或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不要给予患者麦角衍生类多巴胺激动剂作为帕金森病的一线治疗。 信息与支持 ?帕金森病患者开始接受治疗时,请将以下风险信息以口头和书面信息的形式告知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并记录讨论情况:

?所有多巴胺能治疗都可引起冲动控制障碍,且多巴胺激动剂风险增加; ?所有帕金森病治疗都可引起精神症状(幻觉和妄想),且多巴胺激动剂风险增加。 运动症状的辅助治疗 ?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异动症和/或运动症状波动,包括剂末现象,则在对治疗进行调整之前,应先咨询帕金森病专家。 ?尽管已经提供了最佳左旋多巴治疗,但患者仍然发展为异动症或运动症状波动,则提供多巴胺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在此之前需讨论: ?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如患者的症状、合并症和联合用药的风险; ?患者个人的生活方式、偏好、需求和目标; ?不同种类药物的潜在获益与风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选择非麦角衍生的多巴胺激动剂,因为麦角衍生的多巴胺激动剂需要进行监测。 ?仅在下列情况下考虑使用麦角衍生多巴胺激动剂,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疗的辅助:

META分析模板++++:帕金森病人阻塞性呼吸暂停风险

Risk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Meta-Analysis Jun Zeng1, Min Wei1, Taoping Li2, Wei Chen3, Yuan Feng2, Rong Shi1, Yanbin Song1, Wenling Zheng1, Wenli Ma1* 1 Institut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 R. China, 2 Sleep Center,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 R. China, 3Department of Ur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 R. China Introduction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oup of conditions called motor system disorders which result from the loss of dopamine-producing brain cells. The four primary symptoms of PD include: trembling of hands, arms, legs, jaw, and face, rigidity or stiffness of the limbs and trunk, bradykinesia and postural instability or impaired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Early symptoms of PD are subtle and occur gradually. As the symptom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patients may have difficulties in walking, talking or performing other simple tasks. PD usually affects people over the age of fifty and it is a common disorder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300 per 100,000 peopl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1-3]. Sleep disorders are reported in 74-98% of PD patients and sleep problems begin to occur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4-11]. A patient with PD may suffer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such as insufficient or fragmented sleep, sudden onset of sleep episodes, persistent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12]. Furthermore, recent studies of PD suggest high prevalence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an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 Although, EDS can result from coincidental OSA [13]. OSA affects at least 2% to 4%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and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14]. Up to now, no well-designed study conclusively illustrates whether OSA occurs more frequent in PD patients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我国65 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 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 年和2009 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5 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1. 治疗原则 1.1 综合治疗 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1.2 用药原则 疾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事实证明我国帕金森病患 者的异动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的帕金森病患者。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 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2. 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 Hoehn-Yahr1~2.5 级定义为早期,Hoehn-Yahr3~5 级定义为中晚期。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 2.1 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专业医用帕金森评定自测表

专业医用帕金森评定自测标 来源:二毛照护 2017年是世界帕金森病被发现200年、是中国帕金森病诊疗40年、但是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 许多人认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造成帕金森病发现和患者就诊率很低。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帕金森病不能根治,但及早发现、规范治疗可使症状改善,长久保持生活自理。 一、简单实用的帕金森小测试及量表 测试题一:“写” 动笔在纸上写一段话,再观察字迹: 是否一个比一个小? 下一个字比上一个丑? 如果字数多点, 最后的字基本无法辨认? 测试题二:“拿” 尝试拿个小东西,比如桌上的硬币、戒指或铅笔: 是否手越靠近物体, 手就越不受控制地抖得厉害? 甚至连拿起来都成问题? 测试题三:“绑” 找双有鞋带的鞋子,尽快绑好: 是不是速度始终快不起来?

这个结怎么都打不上? 越着急越慢、手越笨? 以上三条 中其一者 赶紧引起重视! 帕金森是需要去医院确诊的 正规检查前 医生通常会拿一个测评表让你填 如果结果显示异常 医生就会安排进一步的帕金森确诊 这个重要的表格叫 UPDRS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设计选择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程度的不同做选择,把所有题目的分数加起来,分数越高就越危险。 二、哪些人易患帕金森? 研究发现,有以下特征的人群更易患帕金森病: 1.老: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压:脑力劳动负担重的人。不到40岁“年轻患者”中,用脑过度、性格急躁、 焦虑、压力大、长期发生睡眠障碍是很多人的共性。 3.伤:脑外伤,包括突发意外或频繁受到轻微的撞击。 4.病:易受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感染肝炎病毒者患该病风险为60%左右。 5.毒: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经常使用、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工人 和农民。 6.传:直系亲属患有此病,则患病风险增加4%-10%。 三、 1.认知症(痴呆)影响半数帕金森患者!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痴呆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在长达十年的诊断期间,认知症影响约半数的帕金森患者。有证据表明,患有帕金森病,而且涉及处理视觉信息的大脑部位受到影响的患者伴有认知症高危风险。 2.帕金森病会瘫痪吗? 瘫痪是随意肌主动运动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而帕金森病引起肢体震颤和肌张力的增高,不影响肌肉的收缩力。帕金森病到晚期可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僵直或运动不能(不能运动?运动不能?),但与瘫痪的本质是不同的,所以帕金森病不会导致瘫痪。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五原则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五原则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五原则有:1、长期用药,2、左旋多巴低剂量和剂量滴定原则,3、协同用药,4、重视神经保护剂的原则,5、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原则1,这是条死原则,对于经济拮据的患者来说是条非常严峻的原则。 原则2,就值得大家注意了,这个低剂量不是越低越好,不是个绝对值。实际上这是个动态值,是一个经过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达一个刚好能控制症状的剂量值,象化学实验的滴定过程。在经过“滴定”后得到这个最低值,就是低剂量。但我们会发现,这个量值也不是一个固定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又加重了,又必须重新滴定,再往上加,加到能消除症状为止,这又是一个新的低剂量值。我有这样的体会:不但左旋多巴类药品和激动剂的量值要跟着病情变,连吃药的时间间隔都需要自己“滴定”,开始时每次吃药后“开”的时间长,慢馒地这个时间会缩短,这样就要求患者吃药的时间间隔也要跟着变。 原则3,单用左旋多巴类药就象步兵作战,加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就象增加了导弹部队,当然效果会不一样。但是,这类药物都很贵,更需要我们小心地“滴定”剂量和次数,一天增加十几、二十几元钱,对于一般患者家庭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原则4,神经保护剂多为一些维生素,这类药物相比其他药物不是太贵,农村的病友如果平时青菜、杂粮食物复杂,一般都

具有此类维生素,不一定要另买,可以节省一点。不过,在没有弄清楚之前,医生的指导还是必要的。 原则5,这个原则很重要,不要听到某病友说什么药最好,什么药不好,自己也跟着,这种做法绝对错误。每个人病情、体质、对药物的适应性、敏感度、耐受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原则要求患者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 通过上述对帕金森的了解,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积极的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对于已患有帕金森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科学有效的治疗是帕金森康复的关键。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帕金森效果最好。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

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孙斌 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有关神经介质、神经肽类、神经内分泌等,均不能作为临床确诊依据。脑CT 、MRI 检查无特殊改变。 1.帕金森病血生化检查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A.异常水平 B.正常水平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1 流行病学: 该病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5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500/10万, >60岁为1 000/10万。约2/3的PD发生在50-60岁,30岁以下发病约1%。我国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偏低,但新近的调查发病率结果与国外相近。患病率:白种人每10万人为60-180,黑人为85.7,日本人为34.3-55.0。早期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40%左右。20世纪末,美国约有100万PD患者;目前估计我国老年PD患者可能超过130万。 1.2 病因: 尚未清楚,目前受人关注的有三大因素。 (1)进展性老化因素:PD发病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仅占10%,40-50岁为20%,50岁以上为70%,中老年常见。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黑质中DA神经元不断有变性、丢失,当DA神经元丢失8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超过80%时,才出现PD症状。随着老化而神经细胞内MAO含量却居高不下,可能为促发因素。而80岁以上患病率仅约1%,故年龄绝非PD发病的唯一因素。 (2)遗传因素:约10%-15% PD有阳性家族史,年轻发病者多有近亲同病发病史。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或多基因遗传;新近的研究认为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研究通过对5 000名PD患者调查,发现发病率与使用杀虫剂或化学制品有关。 80年代初在洛杉机由吸毒者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经MAO-B催化形成N-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 ),它对黑质DA神经元具有高亲和力、选择性毒害作用。推测其毒害机制为,对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Ⅰ的毒性而导致: (1)ATP合成抑制; (2)NADH(还原辅酶Ⅰ)及乳酸堆积;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变化; (4)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最终神经元死亡。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受到影响,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因此,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近年来,国内外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对2014年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2014年指南”)进行了修改和更新,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以下简称“2020年指南”)于2020年12月重磅发布!两版指南进行了对比,重点总结了指南的更新亮点,下面带大家快速了解一下新版指南! 指南的更新亮点2020年第四版指南较2014年第三版指南: 更加详细地提出了帕金森病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症状波动处理和异动症处理的治疗方案和流程; 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根据需要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新增了开-关现象的处理方法; 更加详细地介绍了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方案; 新增了治疗进展的若干新药物;

新增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管理; 更新了许多药物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循证证据。 1、治疗原则 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与2014年指南一致,强调了多学科治疗模式。 ?坚持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药物治疗仍为首选,并结合手术、运动与康复、心理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提倡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医生团队。 ?明确全程管理,目前的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2、药物治疗 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 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与2014年指南基本一致,在治疗目标中增加了“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一、综合治疗 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二、多学科治疗模式 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 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更好地

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三、全程管理 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药物治疗 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度、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认知障碍、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运动并发症。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及大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约1.7%,我国目前至少有200万PD患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患病人数正在持续增长。 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的异常。除以上运动症状以外还包括许多非运动症状,有些非运动症状出现在运动症状之前,如嗅觉减退、疼痛、睡眠障碍、精神情绪异常、便秘、认知功能障碍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PD的诊断 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提出了新的PD诊断标准,并且提出了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的概念,更方便研究和临床诊断。 临床前期是指神经变性已经出现,但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前驱期是指已经出现某些非运动症状或轻微的症状体征,但仍不足以做出PD的诊断;临床期则是基于典型的运动症状做出PD的诊断。

新的诊断标准仍是首先要符合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即运动迟缓为核心,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至少一项。 新的诊断标准将支持项简化为4条,分别为: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疾病早期不易出现);存在嗅觉丧失或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显像法显示存在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 二、PD的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2016年出版了最新的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关于PD治疗的专家共识。共识提到,PD的治疗原则既要考虑运动症状也要考虑非运动症状;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手术、体育锻炼以及其他康复、心理咨询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是首要的和关键的,外科手术是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不论哪种方法目前治疗仅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治愈该病,因此治疗不能只看眼前而不考虑将来。 在疾病的早期,运动锻炼和疾病修饰性药物是首先要考虑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中国PD患者发生异动症的比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与我们遵从的用药原则有关。用药既要

帕金森病患者的DBS术前评估

帕金森病患者的DBS术前评估 对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有两种方法,药物治疗是一种肯定的在早期以及长期对病人有帮助的疗法,大部分患者因此而受益,第二大治疗方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些病人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获得症状改善,因此,可以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本世纪帕金森病的两大疗法。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理念的引入,包括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等。 我们在讲DBS适应症时就是想在合适的时机把合适的病人找出来。成功DBS治疗的关键有四点,术前正确的病人选择,术前合适的时机,术中精确的DBS系统植入,以及术后最佳的术后管理(程控、药物配合、副作用管理、患者教育和支持)。今天我们侧重讨论DBS的术前评估。 PD患者接受DBS治疗的适应症: 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应,且保持至目前 出现药物调整无法控制的严重症状 运动波动和/或异动症 认知能力正常(无痴呆) 合理的手术期望值和良好的家庭支持条件 可进行神经刺激器程控 王教授表示总结一下可以考虑总结成人和、天时、地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

里面包括人的原因,时间的原因,以及外周的一些环境的原因。Step 1:对的诊断(人和) 人: 确诊为原发帕金森病 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应,且保持至目前 认知功能正常(无痴呆),无严重抑郁 不存在妨碍手术或影响预期寿命的内科疾病 合理的手术期望值 评估内容: 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认知功能 交流、沟通手术预期 预估手术效果 DBS治疗效果好的运动症状: 剂末运动不能和药效缩短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药效很快消退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出现不能预料的关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