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论语十则学案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的核心理念和道德准则。
作为一部经典,阅读《论语》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十则名言的学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德观念。
第一则学案:父母之言经文:《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学案分析:这则经文中强调了子女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阐述这则经文的含义,分析为什么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应有之义,以及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孝心。
第二则学案:言必行之经文:《论语·述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案分析:这则经文强调了坚持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则经文,探讨为什么言行一致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言必行之的原则。
第三则学案:乐学好问经文:《论语·公冶长》:“曾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学案分析:这则经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论述这则经文,阐述为何乐学好问是一个人具备良好素质的表现,并通过例子说明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四则学案:友善待人经文:《论语·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案分析:这则经文强调了与人为善的原则。
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这则经文,探讨为什么要温故而知新以及如何通过善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则学案:德行与修身经文:《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案分析:这则经文强调了德行及修身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则经文,探讨为何君子要追求高尚的德行,并通过例子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六则学案:诚实守信经文:《论语·公冶长》:“曾子曰:‘君子不器。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25、《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孔子和《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翻译课文;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重点、难点);4、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成语(重点);5、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背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二、复习孔子和《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
但他的“仁政”学说影响深远,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前一直是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
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
后世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属语录体散文,共20篇。
《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主要文献资料。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
《论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则》学案一、作家作品知多少1、孔子,名,字,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一)、注音盍()诲(ì)裘()敝()肱()少()者怀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二)、通假字①可谓好学而已()②知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词语解释①就有道而正焉。
就:正: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信:怀:③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④回虽不敏。
敏:⑤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⑥是智也。
是:⑦盍各言其志。
盍:⑧敝之而无憾。
敝:⑨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⑩一曰克己复礼。
一曰:(四)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三、课内阅读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篇)1、疏通字词,掌握准确解释:侍:盍:尔:蔽:憾:伐:施:安:信:怀|:2、这一章主要记在了孔子和弟子、通过闲谈的方式,表达各自的事。
3、鉴赏“颜渊季路侍”中的“侍”的表现力:4、从这段对话中,分析孔子、子路、颜回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学案《论语十则》学案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能力目标①提高学生阅读和背诵古文的能力;②提高学生古文的翻译能力。
德育目标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论语》十则的翻译。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学时两课时。
情景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课前复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闲暇()渲染()猝然长逝()问心无愧()2. 选用“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问心无愧”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关于人生的话。
3.主题思想《我的信念》一文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的总结和回顾,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的美。
4. 《我的信念》一文文脉结构第一部分(第1 段):表明作者对生活所持的:坚韧、有。
第二部分(第_____~_____段):回忆自己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_____段):写作者对科学的与。
5. 居里夫人的性格要点①科学、名利;②荣誉、平和;③艰辛、不拔;④而的家庭生活课前预习给生字词标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 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zhī)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走近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十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学习《论语十则》,旨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把握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语录,期望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仁爱之心和诚信品质。
同时,也希望通过学习,能够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此外,还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论语十则》学习的重难点在于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把握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重点包括孔子的仁爱观、学习观、道德观等方面,需要认真研读并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难点则在于如何将这些古代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此外,由于《论语》的语言较为古雅,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因此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和理解其语言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思考与实践,努力将孔子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思想的创始人。
二、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出自《论语》?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达的是哪种思想?A. 仁爱B. 忠诚C. 谦逊D. 勇敢三、简答题1. 请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则》学案教师寄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3.评点《论语》十则内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①论语(lún)②说(yuâ):通“悦”,意思是愉快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⑦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⑧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⑨殆(dài):有害⑩弘(hóng)毅:强毅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熟课文二、理解探究1.试着翻译课文2.从《<论语>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三、合作释疑:1.用文中的话回答对待“贤”与“不贤”我们应该怎样做?2.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4.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己所欲”时就要“施于人”吗?四、课内精读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下列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亦乐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3.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1)敏而好学(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4.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何有于我哉5.简答题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五、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通用17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比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绚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分散力,而且对今日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宝,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傲慢,也是全人类的傲慢。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依旧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①范读老师朗读示范。
同学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老师指导同学朗读,依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老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和积累肯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假如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殊留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认真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假如开头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老师指导同学依据句子理解词义,依据词义理解句子。
第10课《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着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的言行的一部书,共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凋.()诲女..()()恕.()焉.()是知.也()弘.毅()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C、士∕不可以∕不弘毅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
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
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3、《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
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
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学习难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2、熟练背诵全文3、重点虚词: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4、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学习方法:诵读法研读法学习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课前预习内容A.语音盍()诲()裘()敝()肱()少()者怀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B.通假字1、可谓好学而已(”)2、知者乐,仁者寿();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重点字词①就有道而正焉()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③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④五十而知天命⑤是智也⑥盍各言其志⑦愿无伐善,无施劳⑧天下归仁焉⑨小人长戚戚⑩一日克己复礼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论语》十则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积累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课时:2课时一、基础自学【课文导读】《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
其中善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语录很有借鉴意义。
它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是先秦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论语>十则》是从中节选的十条,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注解: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解: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论语十则》
基础积累
1、重点字词及句式。
(见另一讲义)
2、请翻译全文。
(写到家作本上)
品文助学
1、分别写出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想修养的句子。
(写上第几则即可)(1)、关于学习态度的:
(2)、关于学习方法的:
(3)、关于思想修养的:
2、按要求用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⑴请找出这几段文字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相同的句子。
⑵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依据是什么?(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⑷《〈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5)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格是:《论语十则》(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3、写作技巧
⑴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⑵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4、读了《〈论语〉十则》后,你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或者修身养性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论语》十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字音、字形。
2、能熟悉、流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1、领悟《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
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诲女.知之乎()三省.()罔.()殆.()是知.也()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课时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7.《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8.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9.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10.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1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14、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5、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17、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论语十则》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1、课前准备: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
孔子(前551_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儒家是先秦时期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符,在世界观上,对鬼神等宗教迷信活动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自汉以来,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
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愠.( ) 罔.( ) 殆.( ) 三省.( )
(2)通假字
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
是知.也:诲女.知之乎:
3、理解填空(填文中的句子)
①《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⑤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道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曾子鼓励人们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从原文找出例句
①学习方法:(只要一句)
②学习态度:(只要一句)
③品德修养:(只要一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以,不亦远乎?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