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1)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1)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1)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1)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

一、中国风筝艺术

风筝起源于中国,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

因此又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

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而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

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

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

间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

发展离不开民间生活,它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

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动物崇拜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一)风筝与岁时节令民俗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

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

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朝诗人罗隐在《寒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

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由此可见,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和清明节相比,重阳

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从很早就开始过

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很多,有登高远眺、出游赏景、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等活动。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的记载

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

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二)风筝与民间信仰民俗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

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

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

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风筝与巫术迷信相结合本身就已

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健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

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这两个方面。

“敬之如神”的意思就是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所以风筝顺利

放飞而不断线就是吉兆。而“嫉之如仇”,就是把风筝看作不祥的东西。既然认为风筝是不祥之物,那么放风筝就是“放郁”、“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总之风筝被视作一切不好的东西。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

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放走。

(三)风筝与民间神话民俗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

话故事,神话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

闹海、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等。这些风筝图

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

的神话,还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风筝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

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

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

丽多彩,它在增加风筝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一层奇

幻色彩,一只只风筝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

话故事。

三、总结

风筝和民间审美、民间节日、民间信仰共存共生,还与其他民间艺术

相互影响,它们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传承发展。从民俗文化的视角了

解风筝艺术,不仅有利于风筝艺术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欣赏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发表时间:2018-07-25T10:14:24.01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王金星夏向军 [导读] 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 莒南县涝坡镇文化站山东莒南 276600 摘要: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为群众文化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将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和增加更多的发展动力,也可以使民族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承;民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不同的民间民俗文化,有些民间民俗艺术已经部分失传了,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文化意识素养的需求,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是发展群众文化最好的途径。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 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一步一步的传承下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要担负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要有传承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注重的是引进西方文化,而如今中国更注重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具有传统中国风元素的活动在陆续的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内容已经逐渐被国际熟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感兴趣,前来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现在我国越来越提倡中国风的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中国范。不仅仅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国的各个民族的服饰也是非常华美和精致的,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要结合群众的力量一起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对一直持续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有很大的帮助,把中国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路径也是必经途经,从而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 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它们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一来是通过融入民族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底蕴,让中国群众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息。二来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深入群众,让群众不要忘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让群众有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要将传承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将我国经过时间的淬炼形成的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财富更好的继承下去。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功能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文化精神的建设。民族民俗文化的加入让群众文化精神建设有了更鲜明的体现,通过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的体验。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融入是新时代特色与传统民族特色的完美结合,让群众感受到更高端的文化盛宴。 现如今,新兴的民俗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走遍了神州大地,跨过了五湖四海,例如户县、金山农民画,当地农民就是根据传统的雕刻艺术、剪纸与刺绣等相融合再加上崭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式,目前已经在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展开巡回展示,受到了各地人民的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的同时,群众文化还会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活动方式,党和国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成系统,独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过程性、个别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也具有激励力、稳定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等六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并以制度文化这个中间媒介向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渗透,把精神、物质和行为等层面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1.发展群众文化中的历史继承 将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群众文化发展就拥有了历史文化继承的能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藏,需要我们深入的去挖掘和继承。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当中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艺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演变,其中包括伟大的国家英雄事迹的歌颂、凄美壮烈的爱情故事、平凡而真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等丰富、生动的内容。 历史文化艺术也是经历了不断的演变才形成如今这样经典的形式,像京剧、花鼓戏、黄梅戏等等都是戏曲的一种形式,戏曲还包含更多的种类,戏曲也是来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其中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武术、书法等等多样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文明的历史世界。 民间民俗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都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这就见证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将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当中传承时要将好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坏的文化要摒弃掉。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风气,引导正确的历史文化导向,提高群众文化知识的同时要让群众感受到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形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的,并逐渐的在传统文化形式当中添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元素。文化内容的实质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主要是活动形式上有所改动,就如同在端午节时人们还是会踏青、包粽子、划龙舟、戴彩绳,但是不会在江中投粽子,划龙舟的比赛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由此可看出群众文化是在发展当中进行不断的创新。 结语:中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民族民俗文化已经逐渐走出国门,站上了国际的舞台。在未来中国历史文化会越来越流行,我们要在群众文化的发展当中充分的融合民族民俗文化,让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得以传承,让民族民俗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一、活动宗旨: 展现社团风采弘扬校园文化 继承社团精神彰显学子风范 二、活动主题:(青春激情飞翔) 青春人文师院激情魅力校园飞翔活力社团 三、活动地点:全校范围内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26日 五、活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4月10日19:00 地点:逸夫楼西广场 (二)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1、无私奉献社会公益篇 (1)关爱南阳城、共迎农运会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承办:经管学院社团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承办:发展心理协会 (3)招募贵州支教志愿者活动 承办:春蕾志愿社

(4)大学生节能减排系列活动 承办:绿色环保协会、大学生志愿社 (5)关爱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行动 承办:爱心社、春蕾志愿社、手语协会 2、变幻风云理论学术篇 (1)社团学 理论知识竞赛 承办:mmds协会、法律研究协会 (2)红楼梦知识系列活动 承办:红楼梦协会、电影文化协会 (3)职场竞聘大赛 承办: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4)范蠡经济思想宣传系列活动 承办:范蠡经济论坛、大学生调查研究协会 (5)战神粟裕专题报告会 承办:汉文化研究协会 3、社彩斑斓兴趣爱好篇 (1)红歌会 承办:mmds协会 (2)我眼中的和谐校园摄影大赛 承办:摄影协会 (3)主持人挑战赛

承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 (4)公关礼仪大赛 承办:公关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 (5)英语之星比赛 承办:天英社、英语俱乐部 (6)电子竞技大赛 承办:电子竞技协会、电脑俱乐部 (7)南阳市魔术巡回展 承办:魔术协会 (8)南阳师院第七届太 极拳、太极剑比赛 承办:太极拳协会 4、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社联四周年联谊会 承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三)社团文化节总结表彰会暨闭幕式 时间:5月26日15:00 地点:西区音乐厅 【范例】 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共建绿色校园 二、活动时间:5月6月 三、指导思想: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 术第2课时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 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的现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引入 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视频表演。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濒临失传。因为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而且投入大,所以急需保护。 3.说感受:说说了解了民间艺术“打铁花”后,你有哪些感受? 4.生:自由表达 5.师揭示课题: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新知探究 (一)民间艺术的现状 1.阅读“相关链接” 200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目前已濒临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据调查,现在会唱凤阳花鼓戏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了。无独有偶,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事实上,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2.师过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

潍坊风筝文化

潍坊风筝文化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是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潍坊风筝是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风筝,古称“鸢”,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在潍县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风筝艺人扎制风筝,新颖好看,起飞高稳,远近闻名。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赛会、连许多外地的风筝商贩和风筝艺人也慕名而来。这便是潍坊风筝起源于潍坊市区白浪河大集的雏形。 潍坊风筝传统工艺是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其种类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动态风筝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 潍坊风筝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飞禽、鱼虾、文玩器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

制博采众家之长,过去说潍坊的风筝, 有“十个风筝九个蝶, 九个蝴蝶九个新”的说法,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代表作有“龙头蜈蚣”、“仙鹤童子”、“雷震子”、“麻姑献寿”等, 潍坊杨家埠风筝是风筝民间流派的代表,其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著名的艺人有城派风筝十世家的陈善庭、郭乃馨、张衍禄、牟秀兰、唐家风筝、胡敬珠、杨万善、韩连溪、康万香、孙永春。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爱好者,潍坊风筝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大班社会教案《风筝》活动设计

大班社会教案《风筝》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2、风筝幻灯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教师: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二、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代表中国)教师: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2、故事《风筝的起源》

教师讲故事《风筝的起源》后,提问:是谁发明了风筝是在很久很久教师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三、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你们有放过风筝吗?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2、幼儿欣赏风筝图片。 图一:蝴蝶风筝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鱼形风筝教师: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 教师: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红鲤鱼在我们中国代表着吉祥、富裕,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画在风筝上,是希望年年有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图三:小狗风筝教师:这只风筝是有几只小狗组成的?(三只)这种象糖葫芦一样由几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风筝。 图四:夜光风筝教师: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晚上)为什么? 图五:最大的风筝教师:这只风筝长不长?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风

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doc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之中,不仅仅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对本国的文化进行发展,通过革新文化系统来提升综合文化发展能力。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借由群众的力量发展起来的群众文化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工作非常关键。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时,需要关注民俗文化艺术,本文将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工作与群众文化发展工作进行结合,提供发展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群众文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注重物质文化的摄取,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各国专业人士纷纷关注和探究民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支持,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不断积累和融合的过程,是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孕育、发展,然后进行不断的传承的,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型的文化节日,再如各地的剪纸艺术、刺绣、雕塑艺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结等手工艺术,还有京剧、豫剧、花鼓戏、黄梅戏等民间戏剧。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且通过固有的形式传承下来。 二、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民俗文化蕴含着许多的传统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良好体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俗文化要想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并对其进行适当创新。同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化的工艺与技术,让民俗文化、群众文化与时代接轨,得以发展和传承。如发展民俗工艺品、民俗旅游或者利用网络环境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除此之外,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需要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三、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传统民俗和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都在渐渐消失,如果国家不采取挽救措施,民间民俗文化势必会一点点的消失殆尽,这对发展群众文化是非常不利的。许多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但如今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人已经非常少。一方面是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完整的保留,一点点的被城市文化所蚕食,最后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文化,而传统的地方建筑也被改造成具有城市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已经慢慢变少,随着目前城市里外来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落人员都已经走空大半,留下的只剩老人与小孩,这样也是无法保留地方民俗文化的。所以,为了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建筑,一方面,政府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1

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篇一:旅游-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起源: 我们于 4月初偕同重庆城市生活旅游专刊记者及相关旅游局领导踏上了重庆周边旅游景区考察之旅。石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也让我们感触最深。石柱是一个富含丰厚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的地区,从早期唱响大江南北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伊始,石柱就已登上了时代的舞台,然而在渐进的发展路上石柱独特的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却淹没在浩瀚的改革浪潮里,过多的局限将这个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 )具有70%土家族文化和幅员3012平方公里的土地封藏! ??伴随 3月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如一条霹练将石柱神秘的面纱撩起,远山、近水、闻鸡起舞,久违的歌声《太阳出来喜洋洋》将再度响彻大江南北。 ——参考意见—— 一、明确主旨 1、长远目标:到将石柱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著名山地森林旅游避暑胜地、重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 目的地、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大县。

2、战略部署:未来三年,依托主城区、面对新三峡、背靠武陵山,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的战略发展思路。 3、实施计划: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观点:每一个活动实施的出发点都是服从于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的,一个具有延续性的活动所承载的使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交替、更新,而非单一的移植和重复,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同生命之水源远流长。因而,在活动创意执行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确我们的目的和任务。 二、突出核心卖点 1、绿色生态 2、民俗文化(核心参考) 观点:绿色生态是石柱的根基,但不是灵魂,绿色生态具有重复性和叠加性,它能够适用于任何自然景区但不能形成竞争力,它是一个话题但不是核心卖点!因而,挖掘并推广石柱的核心卖点将成为本年度的首要任务。土家族在中国分为南支和北支两大序列,南支以湖北、湘西为主,北支以重庆为代表,而石柱拥有70%以上的土家族,更能将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承、发扬。——民俗文化不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在不断积累和演变中铸就成的灵魂,一个根植于秀丽山河之间,沉淀于潜移默化之中的人文景观。

(精品)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第一课时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1、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2、观看视频《多彩的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问:同学们除了视频中看到的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这么多的艺术形式,我们能够给这些民间艺术分分类吗? 3、小组活动——我给民间艺术分分类:准备几张圆形卡片(大),小组合作探讨一种分类方式,并将相应的艺术形式填入其中。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 活动二、小组汇报,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通过我们小组的合作,我们为收集了解的民间艺术分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2、小组发布:各小组合作探究,在(图片、表演、故事、音乐、舞蹈、实物展示)中任选两种形式,如“图片+故事”,“音乐+舞蹈”等,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幼儿园大班绘画:风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绘画:风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风筝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 二、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一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三、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右对称,还有飘带(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汉字)。那你最喜欢哪只风筝?请你上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看你喜欢的风筝有哪几种颜色,有哪些图案,相互之间说一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设计风筝,你们愿意吗?在画的时候 要注意风筝的两边要对称,把你喜欢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用上去, 也可以模仿这些图案和颜色,你们会吗?画完了我请小朋友把你的风 筝剪下来,贴到这幅图的天空中,剪的时候边上要留些白纸,这样风 筝才好看。好,开始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幼儿作品: 师:今天小朋友画出了自己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风筝,你们看,这 些小朋友放着你们设计的风筝,多开心呀!他们说:中(4)班的小朋 友真能干,颜色涂得很均匀,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图案设计得更漂亮,小朋友,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也去放风筝吧。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_4.doc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各种高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少了。人们在闲暇时更依赖于电子产品带来的快乐,甚至连人扣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下面本文根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1前者为后者指明了方向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而传承该类文化自然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概念层面来说,是基于政治观念以及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累积。历史告诉我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诞生于本民族的祖先,其传承虽然落后于社会的更迭,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以及地域特性,所以这是社会发展最好的记载。这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更迎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综上,我们可以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群众文化,例如唐诗、宋词、元曲、秦代的律法等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许多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也有部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在内容以及形式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某位哲人曾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些传承至今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内心的价值观,哪怕在现代文化的摧残之下,这类文化也在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传承此类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 “创新”是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动力,发展群众文化只有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人民无不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在这个动荡的环境中传承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面对文化混乱交织的大环境,我们需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创新性,既需要弘扬与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又需要落实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原则。要根据时代的特色,促进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2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 1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表现在社会文化上,更能深刻的反应在社会精神文化上,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求文化活动不断的发展中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让群众文化拥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领域的时代进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民俗文化艺术节项目策划书

绘六十岁月峥嵘 抒燕园盛世华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庆燕园风采展 策 划 书 主办方: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 承办方: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

一、活动主题:绘六十岁月峥嵘抒燕园盛世华景 二、活动背景: 燕山大学源于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 年。1958 年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 年成建制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原机械工业部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5 年至1997 年学校整体南迁市。1997 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2006年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现划转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2010年,是我们的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的日子。 2010年,燕山大学将迎来建校九十周年华诞。九十载岁月峥嵘,沧桑巨变。燕山大学秉持“厚德、博学、”的校训精神,一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历代燕大人承前启后,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如今的燕山大学沐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已发展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进的大学。从工业大学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从渤海湾堡高粱地到雄伟的21世纪楼,几多风雨,几度沧桑,不变的是理想、信念、追求,不改的是学风、教风、校风。燕山大学九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凝聚着几代燕大人的智慧和心血,更凝聚着每一位校友和关心支持燕大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奉献。九十周年校庆,将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里程牌,更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的校园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无愧于我们的学校。年年的心血,年年的新生!我们的继承,会是更华丽的音响! 曾记否?我们的先辈,在恰同学少年的风发意气里,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不悔的热血青春。 六十积淀,点点滴滴之间深润燕园情怀,方寸盈尺之中昭显大学百态。 身为燕园儿女的我们,走在时代前沿,将百态文化带进校园,创造出处处体现科学文化,并具有全新面貌的和谐燕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活动目的: 在燕山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为引导我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燕山大学的校情文化文化,激发爱校情怀,体现我们对母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展现时代学子新风。 四、活动意义: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关心关注实事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关心关爱校史风情是我们的心声。 举办这次的校庆燕园风采展,有助于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燕大的校史风情,只有更好的了解,才有更好的兴趣,才能滋生更深层次的热爱,才能更热忱的致力于建设燕大、爱护燕大的工作中来。 五、活动亮点: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1.花腔鼓 2.定襄蒋村 3.晋中妈祖信仰 4.临猗地台戏 5.“四句”秧歌剧 6.翅果油熬制技艺 7.汾西地灯秧歌 8.灵丘制针 9.中和节10.迎喜神 NO.1 花腔鼓 花腔鼓是襄汾县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 傩舞。 花庆鼓”是一种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鼓乐,据查证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艺人,其仅为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独有。

它以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为一组,依人数多少分成若干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所有参与者都各自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其均无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配挂红、黑、长各不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在过去除五鬼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在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则以方巾裹头。在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色涂抹,更渲染得阴森恐怖,令人生畏,故民间“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鼓乐,曾先后参加了电影《炮打双灯》和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舞台”等电影、电视节目的拍摄,在多项民间广场文化表演中获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说起花庆鼓要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已尽,阴府判官因感于太宗为国为民之情,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死簿,为其增加了寿数而触犯天条,依律当诛,但玉皇感其为民之初衷,从轻发落,给予游乡示众。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所动,回家后苦思冥想,七天水米未进,到第七日子时幡然醒悟,于是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这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精美鼓乐,后世为纪念他起名"花庆鼓"也称“花腔鼓”。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潍坊风筝文化

前言 在暑期我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本次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各种情况的了解,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领域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人才。 针对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制定的课题是潍坊风筝文化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此我们展开了对潍坊的认识。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在这块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土地上,民间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争奇斗艳,而风筝就是潍坊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潍坊风筝无论题材、造型、绘画等方面都带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潍坊风筝造型优美,扎工精巧,形象逼真,色彩鲜明,起飞高稳,深受人们的喜爱。 风筝在古代又称纸鸢,潍坊又称鸢都,顾名思义,潍坊可以看做是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艺品。 而说起风筝对潍坊经济发展起到的最大作用的,那就与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有关了。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国际风筝节定在每年的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大量的客流的涌入,其中包括着深受吸引的中外客商,前来洽谈贸易,投资办厂,进行技术交流与观光旅游。 潍坊作为风筝的故乡,蕴含着丰富的风筝文化,潍坊人也因为风筝带来了大量的旅客,吸引了商客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不仅大大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还大大促进了潍坊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潍坊的风筝文化与潍坊的国际风筝节,看看应该怎样改变,更加珍惜这机遇呢?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那个古老的时代传承给我们的精神,今后祖国的发展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发进行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以人们自身为主,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释放压力,并达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满足的娱乐活动。一直以来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来自于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我们的历史也由这样的文化艺术构成,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下来。 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娱乐文化活动,娱乐文化活动是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理念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如今,每到节庆日国家都会安排法定节假日,鼓励人们通过节日放松心情。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艺术,例如俸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比较著名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都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体现。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同时,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例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民族文物进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避免出现破坏、损毁和遣失的情况。 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出现了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鮮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群众文化的发展应当融入和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这样不仅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也会使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当注意一定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例如殷商时期大型的祭祀活动,在传承历史文化时应当以正确审视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群众文化是经过不断继永、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杜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创新。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反映当下群众生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活动方案)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二、时间和地点____年4月3日至 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三、指导思想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活动组织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 滕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滕州市文化局滕州市旅游局滕州市某某镇党委、政府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滕州市广播电视局滕州日报社五、主题活动(一)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时间:____年4月3日上午9:30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王忠林、王刚、邵磊、宗大全、张宪依、李广宪、盛永志),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活动议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1、中国杂 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 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3、枣庄市领导讲话;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二)祈福放生活动时间:____年4月3日至6日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风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2.图二、图三:我们先来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风筝。 (出示左右对称的蝴蝶风筝)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风筝漂亮吗? 幼儿:漂亮。 教师:颜色真美啊,那你们谁能说出他有哪些颜色? 幼儿:(点数颜色),翅膀上有。。。。色。下面翅膀上有。。。背部有。。。眼睛上有。。。 图三:这只蝴蝶上面还有很多图案?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左右都一样)告诉你们这叫对称。 什么是对称?(左右大小要是一摸一样的)为什么要做成对称的?(为了保持平衡和美观)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1.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看老师也准备了三种形状的风筝,有蝴蝶、金鱼和蜻蜓,要请你帮助这些风筝穿上有图案的花衣服。你会用哪些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呢?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画之前要学会用左右对称的方式来画,要先用线条分割,然后用图案装饰。线条和图案要密一点,丰富一点,这样的风筝才漂亮。 (2)要注意绘画时的坐姿。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风筝。 (3)欣赏与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请几名幼儿讲讲哪只风筝最美?美在什么地方?

淮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情况调查(刘洋洋)

淮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情况调查 工业设计0902 刘洋洋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富足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殊不知,我们在努力开拓创新的征途中,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却在消逝乃至绝迹。我想,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国度,这些无疑是最令人担忧而且也是可悲的。值此暑假之际,我对家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访调查,以期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状况 淮阳县为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相传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制琴瑟,造土埙,为华夏音乐之发端。被誉为“活文物”﹑“活化石”﹑“活图腾”的淮阳泥泥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标本”,绵延千载,至今大放光彩。祖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陈风中记载着西周时境内民间 歌舞流行的盛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后。县传统文化艺术事业进入蓬勃发 展的新时期。活化石泥泥狗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美术.》﹑《美术史论》等报 刊先后刊文﹑截图介绍和评论,泥泥狗分别在北京和广州民间美术展 览,1986年向日本出口,现在已经走向世界很多国家。同时,像布老 虎﹑秧歌舞、狮子舞﹑龙灯舞﹑高跷﹑肘歌等具有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的民间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1)活化石泥泥狗 驰名中外的淮阳泥泥狗,是伏羲﹑女娲以及远古生灵群像高度概括变形的祭祀物,是县境民众世代口传心授的泥塑工艺,。其渊源久长,伴随着古代文化在境内民间的绵延流传而至今。6500多年前,淮阳就有民间艺人捏制泥泥狗的习俗,至今形象一直未变,仍保留着远古 时期“生殖崇拜”的遗俗,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 恒主题。这种稚拙的艺术,纯真质朴,艺稚寿高,代表着中国古老 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今,泥泥狗不但成为人们选购、馈赠和收藏的 珍品,而且对于研究有着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及其人类生存状况、 风情习俗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泥泥狗是以胶泥(粘土)为原料,精造加工后用手指及竹签辅 助捏制成各种奇特生物的造型。它取材多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鸟﹑ 兽﹑虫﹑鱼,每一造型皆通音孔,吹时可鸣,这些造型,焙烧或晒 干后收拢储存,待出售前以黑色铺底,绿﹑黄﹑赤﹑白﹑粉红彩绘 点线,构成装饰花纹。泥泥狗的突出特征是取材远古,造型奇特, 手法简约,设色古朴,颇似古代彩陶。按其造型大小和设色的不同, 可以分为四类: 小泥鳖用长约两厘米的泥锭,于1∕3处捏钝角,长段压扁作身,短段捏细作头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