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姓名:杨俊学号:100410027 班级:行政管理Q1041对大众传播学的麻醉作用的理解
在当代信息传播不断高技术化的时代,对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大众传播的信息也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与影响,人们已经离不开一些信息化产品,人们在享受着这些方便的科技产品。
手机、电脑、网络信息已经泛滥了。
大众传媒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这些泛滥的信息里面,人们已经跟随者舆论的导向,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只是单方面的跟风,无聊,形成了一种人论我论,人云亦云的状况。
我们追求信息化,追求方便快捷,但是这些大众传播的这种越来越舆论化的信息使得它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分化。
都说事物具有两面性,但大众传播的消极一面暴露无遗。
就现在来看,大众传播的一些负面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也被同化了。
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一些内心的原则理念,改变了看待事物的辩证的理性的眼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也被这些信息所迷惑,难于辨别是非。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麻醉作用。
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负面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多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致使人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直接投身社会实践,与社会的关系便日趋疏远和冷漠。
二是这种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活动的了解让大众获得了虚幻的满足,使他们“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从而逐步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
而我自己对此也有着自己理解,我想就网络媒体的一个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小悦悦事件相信我们对这个实践已经相当的不陌生,先来看看事件经过。
两岁的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到车底。
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
之后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
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从这个信息来看,我们会批判,会抱怨。
会唾骂那些人。
当我们了解事实本质再来看看吧。
我想从三个方面以这个时间来谈谈对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的理解。
首先,大家被舆论表象所引导,都说那些人没有道德,说司机不顾生命。
我想了一席啊,我觉得,在黑暗的情况下,司机压过去没有在意,而且压着人不可能还那么淡定的开过去,说明,他是在未看到的情况下,开过去,18个人,是有没有同情心的人,但还有一部分人,不能从表象看他们是没有道德的人。
究其根本是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南京徐老太事件寒了人们的心。
没有知识的,只顾自己利益的老人缺陷害了帮助了自己的人,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老人故意跌倒,公交司机去扶她,却被反咬是他撞的,幸好当时有录像,才没有被诬陷。
是这些事情让人们的道德之心怯弱,无法承受那种打击。
其次,媒体将这事件扩大化,全国知晓,人么都会哪些行为分开,可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他们又会怎样抉择呢,都会口头上说。
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判断事情也只是跟随大众人云亦云,说道德沦丧,人们的口舌之战开始了。
人们就质疑这一个说法道德展开,大肆宣扬。
媒体的压力,给那18个人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破坏了人家的生活工作。
大众传播的力量就这样被加强化。
人们的意识已经停留在这个上面,不能自拔,跳不出大众信息的围攻,偏激的言论激发了人么心中的哪一点仅存的愤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已经不管用了。
都陷入了迷局。
思想观念已经受到了麻醉。
人们已经在开始享受足不出户的去了解世界,去享受生活,我们被人际传播,群众传播,大众媒体传播所笼罩,不仅仅是小悦悦事件,人们的意识已经被同化,只是感性的认知,而非理性的认识。
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没有人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也无法去正是它的真实性,即使有人证实,也不敢去相信他的真实性。
人们已经在这样的生活中被麻醉了。
就以网络来说吧,看看人们无法满足精神的需求,跟中游戏,三国杀,CF,植物大战僵尸,QQ农场等等,形形色色的电影电视,娱乐新闻,游戏购物,人们已经利用这个虚拟的“媒介现实”的“现实化”过着自认为清醒的生活,其实麻醉在信息化的世界中。
即使你对新闻事件或娱乐报道的品头论足再精彩,却仍因为传播渠道的狭窄而无法广泛传播,而传媒的即使十分蹩脚的胡言乱语却可以刺激你的神经从而影
响你对整个事件的判断。
足见大众传播的巨大力量,而现代社会变幻不定、大起大落的各种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正是“麻醉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这些是我个人对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的理解,对当今社会发生事情颇有感触。
(注: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观点是摘抄,“媒介现实”“现实”化用资料中的观点,倒数第二段总结是根据他人的观点摘抄加上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