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拉第简介_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简介_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简介_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简介_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简介_法拉第的故事

迈克尔·法拉第,他生于1791年9月22日,去世于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出生

在萨里郡纽因顿一个很贫苦的铁匠家庭里,他的学历就是小学水平的。真的让人想不到,

就是小学毕业的水平,既然能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

在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第一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也给整个世界带去了改变。他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麦克

思韦的先导。法拉第也在其他的电磁学还有电化学领域做出很多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贡

献有,电磁感应、抗磁性,还有电解。

现在被应用广泛的发电机,电动机,都是根据法拉第的学说而来的。可以这样说,如

果没有法拉第,那就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世界了。所以说,法拉第这个人对于世界跟所有

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他的那些学说跟贡献了,更加是重要的了。

法拉第,他从一个只读过两年书的人,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化学家的助手,都最后自己

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科学家。之后,他还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有法拉

第效应,这些都是他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是化学当中的一个最著名

的实验。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检验实验方法又是什么样子呢。

拿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成乳白色,也就是变得浑浊了,

这就说明了里边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了。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说明氧气、氮气不能使石灰

水变浑浊。这个就是蜡烛的故事法拉第总结出来的。

这就是一种检验的方法,向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然后就可以确定使

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还是什么其他的别的气体了。

这个故事就是与法拉第有关的著名的蜡烛的故事。法拉第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学生,到他成为了戴维的助手跟学生,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这个发现可是特

别重大的,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法拉第能有那样地骄傲成就,就是因为他善于做实验,善于观察,也善于注意实验中

的每一个小点。正是因为他这个样子,才有了后来的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还有电

磁效应的发现。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也发现了法拉第效应。对于法拉第电磁感应这个现象,这个是所有人都会知道的,因为没有法拉第这个人跟他发现的这些伟大的现象,那就没有

今天我们这样发达的社会了。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物理学的人,还是不太懂的。就这样说,法拉第发现了什么可以扩展为在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就是这样的现象被叫做电磁感应。法拉第效应,在处于磁场中的均匀各向同性媒质内,线偏振光束沿磁场方向传播时,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法拉第发现了什么,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一个是法拉第效应现象。由于他发现的这些现象,他也总结出来不少的定律,那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在任何的封闭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穿过这一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个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定律的意义就是在于,用实验证明了机械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作用而转变为电磁能。这个定律也发明现代发电机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也在电工技术中得到了应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焦耳生平简介 焦耳(J.P.Joule,1818.12─1889.10)──英国曼彻斯特一位酿酒世家的儿子,业余科学家。致力于热功当量的精确测定达40 年之久,他用实验证明“功”和“热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为 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的建立确定 了牢固的实验基础。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少年时期主要跟随父亲学习技艺,没 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安培自幼聪慧过人,对事务有 敏锐的观察力。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1799年安培开始系统研究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担任 法兰西学院的物理教授,1814年参加了法国科学会,1818 年担任巴黎大学总督学,18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他还是柏林科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院士。 安培是近代物理学史上功绩显赫的科学家。特别在电磁学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从1814年参加科学会开始,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发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定律、定理,推动了电磁学的迅速发展。1827年他首先推导出了电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建立了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成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安培善于深入研究他所发现的各种规律,并且善于应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1822年在科学学会上,他正式公布了他发现的安培环路定理。在电动力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安培的研究工作结束了磁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使电磁学开始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流的单位。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791年9月22日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 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利用业 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受到了自然 科学的基础教育。由于他爱好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受到英国化学家戴 维的赏识,1813年3月由戴维举荐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这是法 拉第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同年10月戴 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讲学,法拉第作为他的秘书、助手随同前往。 历时一年半,先后经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学者。沿途法拉第协助戴维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了实验才干,为他后来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1867年8月25日逝世。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能够这样坚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他始终坚信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有着无限多的联系。也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继续研究当时已知的伏打电池的电、摩擦电、温差电、伽伐尼电、电磁感应电等各种电的同一性,1832年他发表了〈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论文,用大量实验论证了“不管电的来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结论,从而扫除了人们在电的本性问题认识上的种种迷雾。 为了说明电的本质,法拉第进行了电流通过酸、碱、盐的溶液的一系列实验,从而导致1833----1834年连续发现电解第一和第二定律,为现代电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第二定律还指明了存在基本电荷,电荷具有最小单位,成为支持电的离散性质的重要结论,对于导致基本电荷e的发现以及建立物质电结构的理论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正确描述实验事实,法拉第制定了迁移率、阴极、阳极、阴离子、阳离子、电解、电解质等许多概念、术语。 在电与磁的统一性被证实之后,法拉第决心寻找光与电磁现象的联系。1845年他发现了原来没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强磁场作用下产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此即磁致光效应,成为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电磁现象与光现象间的关系。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光振动的想法〉一文,最早提出了光的电磁本质的思想。他曾设计并不畏艰苦地作过许多实

简短名人故事【三篇】

简短名人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简短名人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爱迪生发明电灯】 爱迪生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选择这种做灯。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溶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

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下面是电灯发明的过程: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以前,人们一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

爱迪生简介

爱迪生简介 爱迪生:美国着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爱迪生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他一生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爱迪生的主要贡献有: 1.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生活中可以没有电——无法开亮一盏灯,听唱片,去电影院,或给某人打个电话。然而,所有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全都是一个人实用的发明创造的结果——他就是托马斯·爱迪生。 在爱迪生之前,马路上,居室里,工厂里,都只能使用靠手工点燃的昏昏蒙蒙的煤气灯。夜幕一降,工厂纷纷关门。电或者电话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他那种实用性的发明和改进把电和电话的用途推向了每一个角落。 爱迪生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开现代世界技术革新之先河。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把我们从蒸气时代带入了20世纪。 2.爱迪生还在电影、有轨电车、矿业、建筑以及兵器等方面,有许多着名的发明创造。3.爱迪生还在一个真空灯泡里观察到热电子发射现象,后人把它称做“爱迪生效应”,热电 子发射的发现,为研制电子管奠定了基础。 爱迪生发明电灯 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不耻下问的习惯被人们认为他是低能儿,而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在我为大家讲一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趣事!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着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精品-高智商名人尼古拉·特斯拉的事迹简介

高智商名人尼古拉·特斯拉的事迹简介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对电力学和磁力学做出了杰出贡献。成就是1882年,他继 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并创立了多相电力传输技术。他是一个绝世天才,也是一位被世界遗忘的伟人,交流发电机就是他发明的。1943年1月5日晚间到7日在纽约旅馆孤独的死 于心脏衰竭,享年86岁,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依据现代交变 电流电力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交流电发电机,帮助了他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物生平 早期发展 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 米湾村一个塞族家庭,父母都是塞尔维亚人,他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四。这个村庄位于奥匈帝国(今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利卡省戈斯皮奇附近。1862年时他的家庭移居到戈斯皮奇。 特斯拉少年时在在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上学,并在 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机械学。他在大学只上了一年的课,第二年军事边境局撤销,他失

去了助学金,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特斯拉没有毕业。1877年,特斯拉到布拉格学习了两年,他一边去大学里旁听课程,一边在图书馆学习。1879年,他试图在马里博尔找一份工作 但没有成功,之后返回布拉格继续学业,待到24岁。 1882年秋,特斯拉到爱迪生电话公司巴黎分公司当工程师,并成功设计出第一台感应电机模型。1884年,他前往美国,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从此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来到了纽约,开 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除了前雇主查尔斯·巴切罗所写的推荐信外,他几乎是一无所有。这封信是写给托马斯·爱迪生的,信中提到:“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 爱迪生雇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 特斯拉开始为爱迪生进行简单的电器设计,他进步很快,不久以后就可以解决公司一些非常难的问题了。特斯拉完全负责了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 辉煌年代 1886年特斯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负责安装特斯拉 设计的弧光照明系统,并且设计了发电机的电力系统整流器,该设计是特斯拉取得的第一个专利。1891年特斯拉取得了特 斯拉线圈的专利。同年的7月31日,特斯拉成为美国公民。 他告诉他的朋友们,他珍惜这个国籍胜过珍惜他的很多科学发明。1892年到1894年之间,特斯拉担任美国电力工程师协会(IEEE的前身)的副主席。1893年,西屋公司竞拍得在芝加哥 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的用交流电照明的工程,这是在交流电

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电解定律 Faraday's law of electrolysis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M.法拉第在总结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于1834年所确定的关于电解的两条基本定律。 电解第一定律在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质的质量m 同通过电解液的总电量Q(即电流强度I与通电时间t的乘积)成正比,即 m=KQ=KIt, 其中比例系数K的值同所析出(或溶解)的物质有关,叫做该物质的电化学当量(简称电化当量)。电化当量等于通过1库仑电量时析出(或溶解)物质的质量。 电解第二定律当通过各电解液的总电量 Q相同时,在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m同各物质的化学当量C(即原子量A与原子价Z之比值)成正比。电解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物质的电化学当量K同其化学当量C成正比,即 式中比例系数α对所有的物质都有相同的数值,通常把它写成 1/F,F 叫做法拉第常数,简称法拉第,其值为9.648455×104库仑/摩尔。 可以把电解第一定律和电解第二定律合用一个公式表示如下 若物质的质量m以克表示时的数值恰等于其化学当量,则称物质的量为1克 当量。按照法拉第电解定律,在电极上析出(或溶解)一克当量物质所需的电荷量为F。 ,其当物质的量为一摩尔时,组成该物质的原子个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 o 值约为6.022×1023每摩尔。因此,按照法拉第定律,在电极上析出一摩尔物质 个Z价离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之和。每一Z价离子所带所需的电量ZF,它等于N o 电量的绝对值等于基本电荷e(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约为1.602×10-19库仑)的Z倍,由此可见

即基本电荷e等于法拉第常数F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 之比。 o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电化学中的重要定律,在电化生产中经常用到它。历史上,法拉第电解定律曾启发物理学家形成电荷具有原子性的概念,这对于导致基本电荷e的发现以及建立物质的电结构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在R.A.密立根测定电子 。 的电荷e以后,曾根据电解定律的结果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N o 法拉第电解定律 Faraday’s law of electrolysis 阐明电和化学反应物质间相互作用定量关系的定律。1833年M.法拉第根据精密实验测量并提出此定律。内容为:①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即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B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②若几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量后,各个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B的物质的量相同。特别需要指明,在电化学中 B物质的量是以单位电荷离子 电子 (e-)为基本单元。1摩尔质子的电荷(即1摩尔电子电荷的绝对值)称为法拉第常数(F),其数值 F =9.648456×104库仑/摩尔(C/mol)。若电极反应为: (1) 式中各物质的量基本单元分别、e和M。单位反应速度可理解为Z+摩尔的和Z+摩尔的e-反应生成1摩尔的 M。通过溶液的电量(或参与电极反应的电量)Q 为: Q=Z++F(2) 式(2)中 Z+ 为电极反应式中电子的计量数,公式为法拉第电解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阐明了上述法拉第电解定律的两条文字叙述。只要电极反应中没有副反应或次级反应,法拉第电解定律不受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限制,是科学准确定律之一。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法拉第在19世纪前半期通过大量电解实验得出的规律。定律内容为: 物质在电解过程中参与电极反应的质量m与通过电极的电量Q成正比。不同物质电解的质量则正比于该物质的分子量(摩尔质量,符号M)。 表达式为:m=(M/n)(Q/F)(F=96485.3383±0.0083C/mol) 其中n为1 mol物质电解时参与电极反应的电子的摩尔数(M/n)称电化学当量(Eq);F为法拉第常数,即电解1电化学当量物质所需电量。

人物简介 被命名为电容单位的科学家——法拉第

人物简介: 被命名为电容单位的科学家——法拉第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791年9月22日诞生于英格兰萨里郡纽因顿镇的一个铁匠家庭。 法拉第家境贫困,常常靠救济度日。他七岁上学,九岁退学,12岁就当报童。法拉第14岁那年全家迁往伦敦,经人介绍,他进了伦敦的李波书店当学徒工,装订书报。法拉第被大量的书报吸引住了,有一次在装订《大英百科全书》的时候,对电学的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又被《化学漫谈》所吸引,从此对自然科学倾注了巨大的热情。1812年听了大化学家戴维(1778~1829)的讲演以后,法拉第更产生了参加科学工作的热切愿望。第二年,在戴维的帮助下,法拉第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做戴维的助手。1816年法拉第发表了第一批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1820年他受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影响,兴趣转到了电磁学方面,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824年1月,法拉第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被提升为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1846年他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法拉第一生热衷科学事业, 不好功名利禄。1857年皇家学会准备选他当会长,他推辞了;后来皇家学院请他任院长,他也拒绝了;他甚至谢绝了封爵,于1858年退休。 法拉第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电磁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电磁学史上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发现了电解定律;提出电场、磁场等重要概念。他是19世纪电磁领域中最伟大的实验家。他写成的巨著《电学的实验研究》,收集了3362个条目,详细记述了他做过的实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是一部珍贵的科学文献。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英国有名望的杂志《哲学年鉴》主编邀请大化学家戴维撰写有关的综合性评论文章,戴维让法拉第代劳。法拉第欣然同意,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热情。1821年9月3日,法拉第重做了奥斯特的实验,他用小磁针放在载流铜导线周围的不同位置,发现小磁针有沿着环绕以导线为轴的圆周旋转的倾向。根据这一现象,法拉第设计制作了一种“电磁旋转器”,让载有电流的导线在一个马蹄形磁铁的磁场中转动,这就是科学史上最早的一台电动机。 在法拉第的思想中,确信物理学所涉及的自然界的各种力是互相紧密地联系着的。他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以后认为,既然电可以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他在1822年的一篇日记中就写了这样的话:“把磁转化成电。”法拉第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实验、研究近十年,经历五次重大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用一个2.2厘米厚、外径15厘米的软铁圆环,绕有两股绝缘线圈A和B,B的两端用一条导线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导线下面平行放置一根磁针。A和一组电池组、一个开关连接成另一个闭合回路。法拉第发现,在合上开关有电流通过线圈A的瞬间,磁针偏转,断开开关切断电流的瞬间,磁针也偏转。但是法拉第并不满足,立即提出了两个十分深刻的问题。第一,上述实验中是否一定要用软铁磁环,没有行不行?第二,线圈A是否可以不要,改用磁棒代替?10月17日法拉第做了一个现在人们熟知的实验,他用一个接有电流计、线圈的闭合回路,把一根永久磁棒迅速插入线圈或迅速拔出,都可以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法拉第在11月24日,向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了他的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1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 选择题 1.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 ] (A )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B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 )电磁感应现象; (D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会受到力的作用。 答:(C )。 2.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 、N 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 和Q 平行放在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A )P 和Q 将互相靠近; (B )P 和Q 均向左运动; (C )P 和Q 将互相远离; (D )P 和Q 均向右运动。 答:(A )。 3.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 、N 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 、Q 平行放在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 (A )磁铁的加速度大于g ; (B )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 ; (C )磁铁的加速度开始时小于g ,后来大于g ; (D )磁铁的加速度开始时大于g ,后来小于g 。 答:(B )。 4. 关于感应电动势的正确说法是:[ ] (A )导体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回路的磁感应通量成正比; (B )当导体回路所构成的平面与磁场垂直时,平移导体回路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C )只要导体回路所在处的磁场发生变化,回路中一定产生感应电动势; (D )将导体回路改为绝缘体环,通过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环中有可能产生感应电动势。 答:(D )。 5. 交流发电机是根据下列哪个原理制成的? [ ] (A )电磁感应; (B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C )奥斯特实验; (D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A )。 6. 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都产生感应电流; (B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中都能产生感应电流; (C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沿磁力线方向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C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感应电动势,知道电路中哪部分相当于电源 2.让学生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让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 sinθ如何推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推导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法拉第探索科学的方法,学习他的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的因素,并能定性地找出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关 系。 2、会推导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定性研究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8组探究实验器材(线圈、蹄形磁铁、导线、电流计等) 教学过程: 课堂前准备 将实验器材提前分组发给学生。以便分组实验。 引入新课 师:在物理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是一个贫穷的铁匠的儿子,做过订书学徒,干过非常卑贱的工作,但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改变了整个世界。

今天,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到中国的青藏高原,从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岛,到南极考察站,都里不开他一百多年前的发现,这位科学家是谁?——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下面大家各小组在重新做一下这一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学生做实验) 在学生组装实验器材做实验的同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组装器材缓慢,接触不好,现象不明显等。教师应加以必要的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竟然使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发现!根据电路的知识,在这个实验电路中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呢?(学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法拉第,当你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下一步你要进一步研究什么呢?(学生回答) 好,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影响感应电动势的因素。现在大家猜想一下:感应电动势可能由什么因素决定?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情况预测:线圈的大小、匝数、磁通量的大小、磁通量变化的大小、时间、磁通量的变化率、磁感应强度等等…….. 师:大家猜想的都有可能。我们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磁通量要变化,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的变化有关,与变化时间有关。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感应电动势E 与磁通量的变化ΔΦ和变化时间Δt 有什么定性关系。 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什么方法? (生答)待定系数法黑板上板书: ΔΦ一定,Δt 增大,则E Δt 一定,ΔΦ增大,则E 师:好,现在就请各组的同学按照学案上的提示,看能不能 设计试验来探究一下: 在这里教师要在巡回中加以指导,对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 必要修改和纠正。可先让学生说一下实验方案。(注意图中 两个电表不应该是电流计) 学生试验完成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填上结论。 精确的定量实验人们得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表达式:E= t n E ??Φ= 实际上,上式只是单匝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如果是n 匝线圈,那么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从理论上得出吗?

名人故事:法拉第和电流的小故事

名人故事:法拉第和电流的小故事 名人故事:法拉第和电流的小故事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电流存在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过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 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法。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以下为大家提供名人故事:沙漠之狐隆美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0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胜了!随后,他又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

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等候登机时,有两位穿着得体的女士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开始聊起家常。第一位是个傲慢的加利福尼亚女人,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第二位来自南方,她的言行很有风度。 解决对策:因生理因素带来的学习能力下降,并不影响你随时摄入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可以结合实践经验,使之与理论知识相互促进,相互增长,以自己的职业定位为中心,参照个人职业规划的需要,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学习培训,保持阅读习惯,让自己处于学习状态之中,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法拉第10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那个人说:“你喝下这杯毒药以后,只要不停地在这里走,如果感到两脚逐渐沉重起来,你就躺下来,这就表明毒药已经生效了。” 他的妻子是出名的泼妇。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待客,妻子为了一件小事大吵大闹起来,他却淡然置之,笑着道:“好大的雷霆啊!”谁知妻子越闹越凶,竟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半盆凉水泼到了苏格拉底身上。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 作者:不详日期:2006-11-2 来源:本站点击: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电气时代里:电动机在工厂里轰鸣,电车在飞驰,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电视机在播放节目,电脑在运作……由于有了电,旧时代许多令人神往的幻想已变成了现实。如今电气业给我们创造的这一切福利和文明,都起源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意外的电磁实验成功。由于这次成功,法拉第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由于这次成功,人类制造出今天的发电机、电动机、水电站,以及一切电力站网。 法拉第(1791~1867)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铁匠家里。由于家庭贫困,他12岁时就到一家书店当学徒。由于经常接触图书,他发现书里有许多自己从不知道的事物,书籍简直是知识的海洋。从此以后他开始刻苦自学,认真读书,发奋要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他不仅认真阅读电学、化学方面的书籍,而且用平日节约下来的一点钱买了几件实验仪器,按书中所说的做起实验来。 法拉第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利用一切机会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学习,买票听他们的讲演,认真做记录。1810年春天,法拉第凑钱去听科学家塔特林讲解自然科学。他每晚都将所做的记录整理誊清。特别对法拉第人生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是,他于1812年时到英国皇家学院去听著名科学家戴维的化学讲演。正是从此开始,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 他大胆地给戴维先生写了封信,而且将听讲的记录全寄去了。他在信中说明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并且渴望能在皇家学会得到一份工作。戴维看到了他的严肃认真和对科学的热情,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介绍他到皇家学院当助理员,担任了戴维的实验助手。 实验室的工作为法拉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他可以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获得各种资料,从而可以发展各方面的知识。作为戴维的助手和随从,法拉第又获得了到欧洲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机会。尽管在旅行中受到戴维夫人的凌辱,以及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但法拉第借这次机会却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朋友,了解了当时各国的科学状况。

职业生涯规划小故事

二:你为什么是穷人 有一个人穷得一无所有,有个富人很同期他,送给他一头牛。并嘱咐他:“今年冬天你用牛开荒,到明年秋天你就可以脱贫致富了。”穷人按富人说的赶牛下地,很快他觉得日子比以前更难过了,因为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一个办法:羊比牛繁殖得快,不如把牛卖了换成羊。 第二天,他如愿以偿,卖了牛,买了两只羊,他把一只羊宰来吃了,留下一只生小羊,可没等到生小羊,日子又很困难了。他把羊卖了,又买了一群鸡。他认为鸡生蛋要比羊产羔来得快。 生活依旧很艰难,当只剩下最后一只母鸡时,穷人绝望了。他想:还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来喝,一醉解千愁! 春天到了,富人送来种子,看见穷人醉卧家中,家徒四壁。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依旧贫穷。 ★大道理: (1):我们立下目标并且去努力了,却没有成功。原因是我们没有持之以恒。 (2):创业的资金,哪怕是一分钱,无论怎么也不能花,并且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挣更多的钱。 五: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

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大道理: 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 2、能吹是多么的重要(当然要理解为口才好!)。 3、解决一个大问题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来解决。 4、有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英国有一位青年在当装订书报的工人时,听了当时誉满欧洲的化学家戴维的报告之后,把所有的报告整理抄清,装上羊皮封皮,一起邮给戴维。戴维大为感动,就请他来面谈。 这位青年很想在戴维的实验室找份工作,戴维却拒绝了,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教育都没有受过,还是回到装订车间去吧!”若是一般人,被人拒绝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位青年则不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向戴维请求:“不能当实验员,就让我当勤杂工吧!” 就这样,这位青年就从普通的勤杂工干起,一步一步终于当上了实验室助手,并因此有了一系列的创造发明,他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而且最终的成就还超过了戴维!

法拉第生平简介

法拉第生平简介简历Michael Faraday1791~186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出生在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之家,由于家境贫寒,法拉第没有在学校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13岁起,就在一个图书装订商门下做学徒工。在业余时间,法拉第读了这家店铺里装订的许多书籍,其中对他影响特别深刻的一本书是约翰夫人编的《化学中的守恒》。他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来拼凑成了自用的简陋实验室,在业余进行某些简单的实验。 20岁时,由于有一位顾客送他听英国化学家戴维的几次讲演的入场券,得以听到戴维的讲演,法拉第整理了戴维这些演讲的记录,将其装订了送给戴维,同时请求参加戴维的实验室工作。 22岁时,戴维实验室有了空缺,法拉第就被录用为实验室里的一名助手。戴维主持的这个实验室主要从事化学及物理学方面的工作。 1825年,由戴维推荐,他接替戴维,成为皇家研究院的实验室主任。1833年,他又升任该院富勒讲座化学教授,此后一直任此职,直到1867年逝世。 一、主要成就 1821年发现了六氯乙烷; 1823年首次实现氯的液化; 1825年从煤气罐中的残留油状物分离出苯,即发现了苯。 1832-1833年提出了电解定律即法拉第定律。 1831年发现电动机原理并制出其模型; 1837年创立电磁场理论,发现磁光效应及抗磁物质; 法拉第首次提出电场线的概念(欧洲大多数数学家当时都不同意法拉第的观点,但麦克斯韦从这个试验得到启发,并把法拉第关于电力线的想法转变成数学形式,开创了现代的场论); 1854年,法拉第在发现强磁场能够使偏振光的平面旋转,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法拉第现象"。这个现象被用来解释分子结构,得到了很多磁场的信息。 3、重要著作和荣誉 《电流的试验研究》(描述了他在电流和电磁学方面所作的无数次试验,全书共三卷,分别在1839年、1844年和1855年出版); 《化学和物理的试验研究》(出版于1858年); 《一支蜡烛的化学历史》(一套六本的儿童科普读物,1860年出版)。 法拉第于1824年即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被法国科学院吸纳为院士;在物理学领域,法拉第有“电学之父”的美誉。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 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

法拉第旋光效应实验报告

法拉第旋光效应实验报告 法拉第旋光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法拉第效应的原理; 2?了解和掌握法拉第效应的实验装置结构及实验原理; 3?测量法拉第效应偏振面旋转角与外加磁场电流I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仪器: LED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光源和滤波片),偏振片,透镜,直流励磁电源,导轨,偏振片,集成霍尔元件,稳压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天然旋光现象。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如石英、糖溶液、酒石酸溶液等)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 向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1811年阿拉果首先发现石英有旋光现象,以后 毕奥(J. B Biot)和其他人又发现许多有机液体和有机物溶液也具有旋光现象。凡能使线偏振光 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物质,或称该物质具有旋光性。

图3.1石英的旋光现象 如图3.1所示,1P和2P分别为起偏器和检偏器(正交)。显然,在没有旋光物质时,2P后面的视场是暗的。当在1P和2P之间加入旋光物质后2P后的视场将变亮,将2P旋转某一角度后,视场又将变暗。这说明线偏振光透过旋光物质后仍然是线偏振光,只是其振动面旋转了一个角度。 振动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用?表示。 线偏振光通过旋光晶体时,旋光度?和晶体厚度d成正比,即

d a ?(3.1)式中,a是比例系数,与旋光晶体的性质、温度以及光的频率有关,称为该晶体的旋光率。 不同的旋光物质可以使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的方向旋转.人们对旋光方向作下述约定: 迎着光传播方向观察,若出射光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扳动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右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左旋.在图 3.1中,若在1P前加一 个白色光源,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旋转角度不同,因此到达2P时有一部分光能透过去,有些光透不过去,有些能部分透过去,所以2P后的视场是彩色 的,旋转2P其法拉第旋光效应25色彩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旋光色散。 2.旋光现象的菲涅耳解释。 菲涅耳提出了一种唯象理论来解释物质的旋光性质。线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以相同的角速度沿相反方向旋转,它们合成为在一直线上振动的线偏振光。在旋光物质中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传播的相速度不相同。假定右旋圆偏振光在某旋光物质中传播速度比左旋圆偏振光的速度快,在旋光物质出射面处观察,于右旋圆偏振光速度快,因此右旋圆偏振光振幅旋转过的角度较大,在出射面处,两圆偏光合成的线偏振光PE的振动方向比起原来(进入 旋光物质前)的振动方向0 PE来,顺时针方向转过角度9 ,这就是右旋。当材料中左旋圆偏振光的相速度较大时.就是左旋光材料。 3.磁致旋光。 前面介绍的是物质的天然旋光性,实际上,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旋光性,但在磁场作用下就有旋光性了,就是前面介绍的法拉第旋光效应,也叫 磁致旋光效应。磁致旋光中振动面的旋转角?和样品长度L及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即有VLB = ? (3.2)式中V是一个与物质的性质、光的 频率有关的常数,称为维尔德(Verdet)常数。某些物质的维尔德磁致旋光也有左右之分.我们规定:当光的传播方向和磁场方向平行时迎着光的方向观察,光的振动面向左旋转(逆时针),则维尔德常数为正。旋光现象的唯象解释 近代物理实验讲义 4.磁致旋光的经典唯象解释。 可以用唯象模型来说明磁致旋光效应。电子在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 光的电场作用下作左旋和右旋圆周运动,电子运动平面与磁场垂直。电子 在磁场中受到洛仑兹力,其方向向着电子轨道中心或背着轨道中心,视速 度的方向而定注意:电子本身带负电荷。在洛仑兹力向着轨道中心的情况中,电子受到的向心力增加,电子旋转速率增大。在洛仑兹力背向轨道中心的情况中,电子旋转变慢。电子旋转快慢的变化影响了圆偏振光电场矢量旋转角速度。当光从磁光媒质出射时重新合成线偏 振光。由于在媒质 中左旋和右旋的速率不同,合成偏振光的振动面转过了一个角度。从图上 可以看出,电子旋转速率变化只决定于磁场方向与电子旋转方向,而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旋光的旋转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有关,而磁致旋光的旋转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而决定于外加磁场的方向。如图3.5所示,若将出射光再反射回晶体,则通过 天然旋光晶体的线偏光沿原路返回后振动面将回复原位,而通过磁致旋光晶体的线偏光将继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正式版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电磁感应》一章的核心知识之一,与电路联系紧密,也是深化发电原理的基础。教材容量大,逻辑性强,方法性强。具体分析时思维维度多,能力要求高。本课有两个三级主题:“法拉第电机”、“电磁感应中的电路”。法拉第电机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将电机模拟化、抽象化,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将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相结合;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通过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结合闭合电路进行对比,明确两者本质上的区别,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找出等效电源、外电路、电流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等效电路,结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电流、电压、电功率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法拉第电机的原理; (2)掌握法拉第电机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3)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电路中的电源及外电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磁感应中的电路的认识,在观察、分析、分类、归纳、转化、转换、综合等思维过程中,体会等效法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内在规律的认识,凸现理论与应用的完美统一,培养严谨的物理思维习惯、方法。 (2)通过法拉第电机的探究,重结论,更重过程,明确探究的内涵,重温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磁感应的闭合电路的探究,分析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把理论用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重点和难点 (1)熟悉各种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表达 (2)能画出等效电路图,并能联系闭合电路解题 (3)形成学生的思维个性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对本节兴趣较浓,探知欲较旺,教师应及时激励,凸现物理应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