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变化经典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796.02 KB
- 文档页数:12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1.D 2.D第1题,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日(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2题,图2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别位于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2022·菏泽模拟)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某海湾示意图。
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01,当地经纬度约为(23°53′N,116°E)。
完成3~4题。
3.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4.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A.14小时2分钟B.14小时34分钟C.13小时30分钟D.12小时0分钟解析:3.D 4.C第3题,暑假期间,我国东南沿海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方向,小明应朝向西北才能拍到日落,再根据“碧海”“渔船”这些信息可知,只有④才符合条件,其他三地西北方向均不会出现“碧海”“渔船”。
第4题,当地经度与120°E 相差约4°,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由此可以算出当地日落时间约为18:45,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间-12)×2,可以算出昼长时间约为13小时30分钟。
考点规范练5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2018·天津河西模拟)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
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图2 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A.东B.西C.南D.北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A.变远B.变近C.向东北移动D.向西北移动(2018·天津静海模拟)下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据此完成第3~4题。
3.南极圈昼长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4.当南极昆仑站建成时,晨昏线的分布最接近( )(2018·山西太原模拟)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6.此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23°26'S,120°E)B.(23°26'N,120°E)C.(23°26'S,60°W)D.(23°26'N,60°W)(2018·山东文登一模)“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纽约(约40°N,74°W)曼哈顿出现的妙境,由于街道大多呈现棋盘式布局,并且高楼林立,日落时就有阳光洒满某条大街的“悬日”现象,下图为2014年当地时间7月11日的现象。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六)昼夜长短知识点考点Ⅵ、昼夜长短1、昼夜长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昼夜长短周期性变化的意义夏半年1、北半球夏半年日期范围,南半球夏半年日期范围2、北半球夏半年,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特征3、北半球夏半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特征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特征5、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冬半年1、北半球冬半年日期范围,南半球冬半年的日期范围2、北半球冬半年,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特征3、北半球冬半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特征4、北半球冬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特征5、从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从冬至到来年春分,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1、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各纬度昼夜长短特征全年基础组15.某地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又有两次昼夜等长现象,该地在A 赤道上B 赤道与回归线之间C 回归线上D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40.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C .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 就没有四季的更替D .太阳直射海口市(20ºN )这一天,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白昼也最长19.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哈尔滨 (2011·邯郸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8题。
6.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B .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D .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3、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 )A 北京昼短夜长B 黄河河水结冰C 塔里木河水上涨D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又是太阳系中独特的一员,她生机勃勃,生活在其上的人类不断繁衍生息,即将迎来太空时代。
地理昼夜长短练习题高三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其中包括昼夜长短这一重要概念。
在高三阶段,地理昼夜长短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以问题与答案的形式,为高三学生提供一些昼夜长短练习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问题一:为什么地球会有昼夜变化?答:地球上的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使得地表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被太阳直射,因此产生昼夜变化。
问题二:为什么全球的昼夜长短有所不同?答:全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是由地球自转轴倾斜度引起的。
地球自转轴倾斜度使得地表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三:地球上哪些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最明显?答:北极圈、南极圈和赤道附近的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最为明显。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夏至时太阳连续24小时照射,冬至时太阳连续24小时不照射;赤道附近的地区则保持较为稳定的昼夜长短,维持大致相等的长度。
问题四:为什么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昼夜长短相对稳定?答:赤道附近的地区昼夜长短相对稳定,是因为这些地区距离地球自转轴倾斜度最近。
在这些地区,太阳总是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能够照射到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昼夜长短较为稳定。
问题五:为什么赤道和两极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答:赤道和两极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度的影响。
在赤道附近,太阳几乎直射,产生相对稳定的昼夜长短;而在两极,太阳的倾斜角度较大,导致昼夜长短变化极大。
问题六:请解释一下极昼和极夜是如何产生的?答:极昼和极夜是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产生的现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夏至时太阳连续24小时照射或不照射,分别形成极昼和极夜。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度使得在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这些区域始终处于太阳的持续照射或不照射状态。
问题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否相同?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是相反的。
在北半球的夏至时,北半球的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则相反;在冬至时则反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1)这是月日前后的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这天为北半球的(节气);(2)A、B、C三点的昼长分别为A,C.2.读下面“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填代码)(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3)该图所示太阳光直射(纬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北极圈以内出现.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直射现象.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球所处的4个位置分别代表了北半球的4个节气,其中,夏至日是;冬至日是(填字母).2)图中地球公转周期是.3)当地球公转处在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这条纬线南北两侧的温度带是和.4.通过浏览地图和资料,回覆题目.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20:30-21:30,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地球1小时”活动,发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强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39°56′N,116°20′E)、XXX(48°52′N,2°18′E)、XXX(33°55′S,150°53′E)等世界著名景观都在当地时间28日晚上为地球熄灯一小时.资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上述城市著名景观中,熄灯活动开始最早的是A.XXXD.没法确定(2)读资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此次“地球1小时”活动开始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A 处附近XXX附近XXX附近3)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得知,地球围绕着公转,公转的周是.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之间来回移动.4)地球公转至B处位置时为北半球的(骨气),此时,我们寓居的大庆市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最小)值,此时出现极昼征象.5.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地区为夜半球),回覆下列题目.1)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这一天大约在(A.6月22日B.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填纬线名称).3)A、B两点所在纬线称号为,A在B点的方向(西北、西南、正西).4)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带的分界线.5)C点能否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6.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的短弧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上,这一天正是日(填节气).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上,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现象.4)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上,时间是.5)10月1日,地球正运行到点和点之间.7.地图是进修天文的工具,运用你所学的读图技能解答下列题目.1)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地球运行至C点时,北半球节气为(填节气)时间在月日前后,这一天福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4)每年6、7、8月为北半球的季;5)9、10、11月为南半球的季.(6)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此时地球运动至和之间(填字母)8.读下列图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A、B、C三点中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A位于B的方向2)A点的纬度是,它所在的纬线被称为一天中,A、B 先看到太阳的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处,此时南极圈内会出现现象.(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资阳市处在季,时间是前后.9.如图为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区表示黑夜,虚线表示回来线和极圈),读图回覆下列题目:(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莫是;(2)B点的经度为;(3)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4)在图中并用“∕”(斜线)在图中画出北温带的规模.1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覆下列题目.1)地球公转的轨道为形.公转方向为,公转一周的时间(周期)是.2)地球公转到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所处的骨气和时间都分歧:A位置是月日(前后),为(骨气)C位置是月日(前后),为(骨气)3)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①②③④中的段.4)地球公转到(选择填空)位置时,全球处于昼夜平分.A.XXX.D5)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①②③④的四个时段中,北半球白昼渐长的时段是.(6)一年中,北京天黑得最早的一天是月日前后,这一天是节气.1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3)我校举行运动会(10月14-16号)期间太阳直射点在时段.(用字母填写)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点.2)A点的经纬度是,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征象.(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当中,北半球的白天将变,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此时荆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京处在季,澳大利亚处在季.6)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北京市可能出现的征象是.A.蝉鸣林更幽B.无边树叶悄悄落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草长莺飞.13.读五带示意图(如图)回覆题目.①根据图中字母填写地球上的五带.A带B带C带D带E带.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带.②有阳光直射的带,有极昼极夜征象的是带,四季分明的是带.③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南极的纬度是;北极的纬度是.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北半球的骨气:B、.(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3)民勤白天最长的骨气是.(4)因为地球的公转在温带构成了明显的变化.(5)你在答卷时候(11月15日)民勤的昼夜征象是.15.读“地球五带图”,完成下列请求:1)在方框里写出四条纬线的名称.(2)五带中,地面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只有太阳斜射的是,有极昼和极夜的是.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周期是:.2)6月22日地球位于图1中地球公转轨道的日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在线,北半球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3)图2为统一天统一位置分歧时间,XXX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定XXX身高稳定,在不斟酌方向的情况下,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甲或乙).4)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地轴总是的,总是指向附近.17.读地球公转图,回覆:1)在上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标出图中A、B、C、D四处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A:日,月日;B:日,月日;C:日,月日;D:日,月日;.3)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点的位置.4)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公转到点到点之间.18.读图,完成下列请求1)北寒带的南界是;南北温带介于纬线和纬线之间;热带介于线和线之间.(2)五带中,地面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只有太阳斜射的是,有极昼和极夜的是.(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带.19.(1)在图二地球公转示意图上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2)看图一,P点的坐标是(),P点位于B点的方向是.3)当地球出现图一的昼夜情况时,此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是,对应图二中的公转位置是;此时达州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同时其气候特点是.2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2)当我们参加本日的测验时(4月5日),阳光直射点正从向移动.(3)此时我们这里的昼夜情况是,逐突变长.2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当地球运动到C位置时,地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日,大约是月日.2)9月23日前后,地球运动到位置(填字母),此时太阳光直射在度纬线上.(3)当地球从B位置运动到C位置时,北半球由季过渡到季.在C位置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并且北极圈出现(填极昼或极夜)现象.22.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的日期为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节气是,广西是(季节);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现象;(3)此时昼夜平分的纬线是.23.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在图1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当地球在图1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填序号),此时北半球是二分二至日中的,此时南半球处于季节).3)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特性,A点此时应为(上午、下战书).此日当前,A点所在地区的白天逐突变(长、短).4)据图,一年当中赤道地区太阳直射次.24.读有关图表,完成下列题目.1)读图1,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首要纬线).2)当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多或少),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位置转到B位置时,泉州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4)图2为某地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冬至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的是(甲或乙).由此可知,该地可能位于五带(图3)中①、②、③三处的处.25.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是,该点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2)B点在A点的方向.(3)B点位于五带中的.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处.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当中,泰安市的白天将变(填“长”或“短”).26.读下列光照图,回覆题目.图中阴影局部表示黑夜,白色局部表示白天.1)图中所示情况表示的节气是;此时北半球为(季节).(2)图中A、B、C中位于热带的是(.3)图中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约为.(4)图示情况发生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塔里木河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B.华北平原开始种植小麦C.开普敦为多雨季节D.印度多发旱灾.27.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来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覆下列题目.1)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回归运动的原因是运动,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对应乙图A、B、C、D中的.2)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D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当太阳直射点到④点时,库尔勒(新疆境内)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态是:.A.昼最永夜最短B.昼最短夜最长C.昼夜等长D.昼短夜长3)当库尔勒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4)今天(1月份),地球位于乙图A、B、C、D中的附近.2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图中对应的骨气分别是A.B.C.D.3)一天正午,站在太阳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一天应该是月日.(4)五一前后地球所处的位置在之间.29.读3月21日分歧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各题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40°N。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8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浙江省高考模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
下左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A.T1~T2时段B.T2~T3时段C.T3~T4时段D.T4~T1时段2.“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风力C.流水D.温度[2021·山西芮城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丁4.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A.6时B.15时C.18时D.21时[2021·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目前,我国正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该观测站于2020年开始巡天观测。
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台站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③山脉阻挡水汽,云量少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夏至日,图中能最早进行夜空观测的台站是()A.阿里观测站B.乌拉斯台观测站C.明安图观测站D.紫金山天文台[2021·厦门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7~8题。
7.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8.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经典试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下列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
第2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d 点最靠近近日点。
答案: 1.B 2.D读下图,完成3~4题。
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C.30°D.66°34′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
第4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
答案: 3.B 4.C(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5~6题。
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6.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
此时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第6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
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改变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2.2024年2月16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在黄道的位置为0°,则2024年春节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 )A.30° B.130°C.230° D.330°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学问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动身,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4.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
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内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运用,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应当( ) A.增大 B.减小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下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时段昼长和夜长的改变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位于不同半球B.太阳高度甲地均大于乙地C.甲、乙两地为对跖点D.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8.假如甲地位于南半球,则b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练习题及答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选择题一位中国游客在挪威旅行观赏到“日不落景观”,下图为该游客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拍摄地经度为15°E(东一区),当太阳位于F位置时,北京时间是()A.5时B.5时16分C.18时44分D.19时2.与北京相比,该地()A.冬季更短B.热量更丰富C.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D.年内昼长变化幅度大该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A.22时B.14时C.10时D.2时4.该时刻,40°N纬线上()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
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右图所示。
回答5-6题。
5.江苏省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6.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B. 江苏日出方位不变C. 江苏省昼短夜长,且昼渐长D. 江苏省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7.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 (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9月17日l 8时30分 B.9月17日0时30分C.9月18日1 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一昼长最小值)。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8-10题。
甲乙丙丁昼长差05小时30分13小时56分24小时8.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10.乙地的昼长最小值是A.9小时15分 B.8小时35分 C.10小时25分 D.14小时45分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经典试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下列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
第2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d 点最靠近近日点。
答案: 1.B 2.D读下图,完成3~4题。
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C.30°D.66°34′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
第4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
答案: 3.B 4.C(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5~6题。
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6.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
此时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第6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
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
答案: 5.C 6.A(2017·遵义四模)读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7.4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a b c d B.c a d bC.d c b a D.b c a d8.若某地昼长随时间变化呈图中的直线变化,则该地()A.物体水平运动右偏B.自转线速度最小C.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D.有极昼现象解析:本组题考查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第7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在冬至日刚好出现极夜,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昼夜变化幅度最大,该地位于北极圈;a的昼夜变化幅度大于c,a的纬度比c所在的纬度要高,b的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纬度最低,故由低到高顺序为b<c<a<d,选D。
第8题,若某地昼长呈直线,说明该地一年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自转线速度最大;昼长为12小时,日出6:00,日落18:00,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7.D8.C(2017·湖北联考)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9~10题。
9.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5月B.8月C.11月D.12月10.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解析:第9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昼夜分布状况可知,曲线e表示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约为78°S(位于南极点和南极圈中间),因此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约位于12°S附近,时间大约为2月或11月。
第10题,据图可知,该图没有表达出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的规律;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f曲线没有表达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三条曲线均表达了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答案:9.C10.D11.(2017·长沙模拟)下图为2017年5月30日日落时,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拍摄到的“曼哈顿悬日”壮丽景观,若要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景观,选择的日期是()A.3月12日前后B.7月13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1日前后解析:同一地点,若两天昼长相同,则同一时刻太阳方位相同。
5月30日与7月13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则这两日昼长相同,符合条件。
答案: B(2017·兰州诊断)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见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春分日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为0°(或360°),则白露日期(阳历)和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约为()A.10月8日15°B.9月8日195°C.10月8日75°D.9月8日165°13.谷雨日兰州昼长与下列哪一节气的夜长最为接近,且昼长变化趋势相同()A.雨水B.处暑C.霜降D.冬至解析:第12题,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对应1个节气。
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白露日为每年9月8日前后。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需365天)为360°,每天约公转1°,则可计算出白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165°。
第13题,根据节气的划分可知,在时间上谷雨与雨水关于春分对称分布,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且谷雨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雨水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分布规律可知,谷雨时兰州的昼长等于雨水时兰州的夜长,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答案:12.D13.A(2017·石家庄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四地由北向南的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甲、丁、丙D.丙、丁、甲、乙15.若丁地经度为90°W,当丁地昼长为M时,该地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A.23:30 B.24:00C.14:30 D.12:00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甲、丙两地最小昼长在夏至,乙、丁两地最小昼长在冬至,故甲、丙两地位于南半球,乙、丁两地位于北半球。
地球上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故丙地的纬度高于甲地,丁地纬度高于乙地。
综合以上可以判断由北向南排序为:丁、乙、甲、丙。
第15题,同一纬度的最大昼长和最小昼长之和为24小时,根据图形可知:丁地最大昼长为19小时,故最小昼长(M时)为24-19=5小时。
当该地昼长为5小时,则该地日出的地方时为12-5÷2=9.5时,即90°W的地方时为9:30,此时北京时间120°E 的时间为23:30。
答案:14.B15.A(2017·天津模拟)下表示意我国某地部分日期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读表回答16~17题。
日期M 3月21日4月10日9月3日9月23日日出时刻6:42 6:20 N 5:58 6:20日落时刻17:58 18:20 18:42 18:42 18:20 A.1月1日B.2月11日C.3月1日D.4月11日17.4月10日该地的日出时刻N大约是()A.5:58 B.6:20C.6:42 D.7:26解析:第16题,从表中可以看出,9月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9月2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时间相差了20天,昼长缩短了44分钟。
M日期该地昼长为11小时16分钟,与3月21日该地昼长12小时相差44分钟,所以两个日期也应大致相差20天,M日期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此推断与M日期最接近的日期是3月1日。
第17题,3月21日到4月10日大约经过了20天,由上题分析可知,时间经过20天,昼长大致变化44分钟。
3月21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月10日该地昼长应大致为12小时44分钟,由此推断该日日出时刻N大约是5:58。
答案:16.C17.A(2017·承德模拟)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回答18~19题。
18.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9.甲地的昼长最长达到()A.9小时9分钟B.10小时47分钟C.11小时22分钟D.13小时13分钟解析:第18题,由表可知,四地中乙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
极圈及其以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为24小时),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以判断,乙地的纬度最高。
第19题,甲地昼长变化幅度为2小时26分钟,即最大昼长—最小昼长=2小时26分钟。
根据一个地点的最大昼长等于最大夜长,最小昼长等于最小夜长的原理,可以转化为最大昼长—最小夜长=2小时26分钟,再根据最大昼长+最小夜长=24小时,计算可得出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钟,即甲地昼长最长达到13小时13分钟。
答案:18.B19.D(2017·临沂质检)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据此完成20~21题。
20.游客若于10月3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21.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A.我国植树节前后B.五一劳动节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解析:第20题,10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故图示的拍摄角度应面对日落方向,即应从该山的东北方向拍摄。
第21题,该景观应在特定的日落方位才可观赏,而与10月3日的日出日落方位一致,则应昼夜长短接近,10月3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10天左右,故其昼长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前10日左右的昼夜长短接近,故日出日落方位最接近。
植树节为3月12日,与春分日大致相差10天左右。
答案:20.B21.A22.(高考经典题)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 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 B.1/3C.1/6 D.1/9解析: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6时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