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7.75 KB
- 文档页数:10
汽化和液化案例(共5篇)第一篇:汽化和液化案例汽化和液化於亚萍菱湖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蒸发和沸腾时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与发现1、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 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2、把塑料袋中的酒精倒在地上问学生闻到了什么没有?为什么?请学生回答。
请学生总结,并的出结论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从而引入课题——汽化与液化二、新课讲解(一)蒸发请学生举生活中有关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例子。
(水洒在桌子上会变干、湿头发会变干、湿衣服会变干……)问:夏天把水洒在桌子上水会干,春天和秋天呢?冬天呢?学生回答:会。
问:这种汽化现象对温度有限制吗?答:没有。
结论:我们把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质疑:蒸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平时是怎么样晾衣服的?怎么样才会使得衣服早点干?学生回答:晾在衣架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底下,在洗衣机里甩干。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物态变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沸腾和蒸发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物态变化打下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他们对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深层次问题尚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的概念,掌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 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知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 1. 区分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
2.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水的三种状态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会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化的方法。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对沸腾现象及特点的理解,尤其是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利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让学生观察湿布上的水在常温下逐渐消失的现象。
然后,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可以看到塑料袋迅速鼓起来,同时酒精的气味变得更浓烈,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涉及到物质的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化和液化。
(二)讲授新课1.汽化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通过更多实例加深理解,如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慢慢消失等。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的概念:介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举例说明,如洗过的头发在常温下会慢慢变干,即使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引导学生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可能因素,如温度、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等。
实验探究:准备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倒入等量的酒精。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观点,掌握蒸发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学习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汽化、液化和蒸发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酒精灯、酒精、小烧杯、滴管、量筒、温度计、铁架台等。
2. 视频和图片素材:有关汽化、液化现象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录像。
3. 课件和板书设计:展示汽化、液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初中物理课程《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环节:通过平时生活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展示一瓶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镇饮料,引导学生观察饮料瓶外壁是否有水珠产生,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观点。
2. 实验环节:通过实验演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观点。
可以选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或者用喷雾器将酒精喷洒在空中,观察酒精的蒸发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适时进行讲解。
3. 讲解环节:结合实验现象,对汽化和液化的观点、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讲解。
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 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认识。
可以设置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题目,如“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觉得凉爽”、“为什么冬天呼出的气体会有白雾”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适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环节:安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撰写小论文等,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3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开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滴入酒精的塑料袋(2)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以后也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包含什么物理原理?【演示】如下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在空气中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现象: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视频演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归纳总结】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给出概念】2. 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2)实验装置:(3)注意事项①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
烧杯里面的水用热水,且加盖。
水不宜过多,但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②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③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保定市蠡县大百尺中学孔慧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
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创设情境
* 教师设疑
* 探究实验
教师引导
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的实验,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 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 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 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沸点的概念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讲解与探究实验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
教学课件
、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心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棉线、热水、手
表、小塑料袋、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四、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时,要用手表记时,并记录数据, 便于总结结论。
请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
教师补充: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水中会有气泡产生,要注意气泡的变化情况。
学生3:烧杯中要少倒些水,为节省时间还应该用热水。
学生4:给烧杯加个硬纸板做的盖子,减少热量损失。
水沸腾后要多观察一会,不要马上停止加热。
学生5:根据实验方案设计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将数据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①温度计的差异;温度计的使用。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
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通过观察沸点表,可见: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沸点
请同学们分工配合好,选取合适的器材进行科学的探究实验。
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师板书: 培养学生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
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2.本节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者是现象引出。
学生通过实验或者现象发现问题一
—提出研究课题一一猜想一一设计方案一一实验操作一一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
“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3 .本节课自始至终教师都只起到引导与点拨的作用,每个知识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或者进行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点拨,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