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0
反比例函数概念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反比例函数可以写成y=k/x的形式,其中自变量x的指数为-1.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
2.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不能为0,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随着k的增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随着k的减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k>0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a,-b)在另一支上。
5.反比例函数的k值的几何意义是: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 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XXX的延长线于C,则三角形PQC的面积也是k。
6.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需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7.直线y=k与双曲线y=k/x的关系:当k>0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当k=0时,两图象有一个公共点O;当k<0时,两图象没有交点。
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当k=0时,反比例函数变为一次函数y=0.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待定系数法、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实际问题。
四、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是指函数表达式为y=k/x的函数,其中k为非零常数。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数学函数,其定义为:对于一个变量x,如果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当x取任意非零实数a时,另一变量y都满足关系式y = k/x (k≠0),那么我们就称y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k称为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常为两条双曲线,它们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以及第二和第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也称为双曲线的两支。
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的值会无限接近于0,但永远不会等于0。
反比例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学中,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因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经济学中,反比例关系也经常出现,例如在分析总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关系时。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虽然抽象,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实际问题。
同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工具。
高中类反比例函数对称中心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又称“反比例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曲线是一条反比例函数曲线,该曲线经过原点,曲线围绕该点对称。
反比例函数也即表达式y=1/x所对应的图像,该图像有若干特性,即使点(0,0)是反比例函数的中心,并且围绕该点立体对称,曲线的弧度也依赖于x的平方根,它与直线的斜率反比。
从几何上可以看出,反比例函数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的放大和旋转,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就是几何图形的对称中心。
2 定义和表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不等式y=1/x的图形。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在二维空间里绘制一条抛物线,该空间中,y轴和x轴是垂直的,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经过原点,我们也可以使用符号y=1/x来表示这种图形。
3 高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既然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几何图形的对称中心,那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找出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呢?请看以下方法:首先,观察反比例函数曲线,观察它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说明它是一条函数,由此可以判断它的中心就是函数图形的中心——原点,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中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就是原点。
4 用数学方法证明首先,用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诸多性质来证明:函数y=1/x的中心就是原点,我们在把点(x,y)移动到函数的对称中心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性,一旦把点(x,y)移动到原点,必须满足下式:y/x=1/x即一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中,要使某一个点(x,y)移动到函数的中心,那么必须满足y/x=1/x,显然,当x为0时,y也必须为0,此时即证明反比例函数的对称中心就是原点。
5 应用反比例函数可以用于许多实际问题中,如:利息数学中关于贷款和本金的关系问题等,都可以使用反比例函数来描述;物理上,反比例函数也可以用来描述力学与离心力之间的关系;甚至在社会科学中,如价格与量的关系,也可以用到反比例函数。
从以上可以看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无处不在。
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函数形式,也称为倒数函数。
在反比例函数中,当自变量的值增大时,因变量的值会相应地减小,反之亦然。
本文将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特点、图像和应用。
一、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f(x) = k / x其中,f(x)表示因变量的值,x表示自变量的值,k表示常数。
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呈现出反比例的关系,即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时,因变量f(x)的值减小;而当自变量x的值减小时,因变量f(x)的值增大。
二、特点1. 零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除了原点(0, 0)外,没有其他交点。
2. 定义域: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为除了x=0的所有实数。
3. 值域:反比例函数的值域为除了f(x)=0以外的所有实数。
4. 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对于每一个点(x, f(x)),如同点(-x, f(-x))也在图像上。
三、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 斜渐进线:当x的取值趋近于正无穷大或负无穷大时,f(x)趋近于0。
这意味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条与坐标轴都平行的渐进线。
2. 反比例曲线:除了渐进线以外,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弧线,呈现出“倒U”字型的形状。
四、应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电阻和电流关系:欧姆定律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 = U / I。
2. 货币兑换:在外汇市场中,货币兑换的汇率通常也遵循反比例的关系。
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值,较低的汇率意味着兑换一单位的本国货币可以获得更多的外币。
3. 速度和时间关系:当物体的速度恒定时,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与时间成反比。
即物体走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d = v / t。
总结: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函数形式,具有许多特点和应用。
反比例函数与分式方程反比例函数与分式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反比例函数和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以及解题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一、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也叫倒数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函数类型。
它的定义可以表示为:当x不等于0时,y与x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k;即y = k/x。
其中,k为反比例函数的常数,也叫比例常数或导线常数。
当x等于0时,函数无定义。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是,随着x的增大,y的值逐渐减小;反之,随着x的减小,y的值逐渐增大。
图像呈现出一条开口向下的曲线,称为反比例函数的双曲线。
在实际应用中,反比例函数常用于描述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和速度、密度和体积等。
通过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样的关系,并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式表达式的方程。
分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x)/q(x) = r(x)/s(x)。
其中,p(x)、q(x)、r(x)、s(x)是多项式,x是变量,r(x)和s(x)不能同时为0。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找到使得方程两边等式成立的x值。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消去分母、分子等方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多项式方程,然后继续使用已知的多项式方程解法进行求解。
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常常出现,例如在物理学中,涉及到速度、加速度等问题时,常常会遇到含有分式的方程。
因此,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对于学习和应用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反比例函数与分式方程的关系反比例函数与分式方程有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反比例函数可以通过分式方程来表示。
例如,对于反比例函数y = k/x,可以通过将其转化成分式方程y * x = k来表示。
同样地,分式方程中可以包含反比例关系。
例如,当求解分式方程1/x + 1/y = 1/z时,可以将其理解为两个反比例函数相加得到等于常数1的形式。
通过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分式方程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简化解题的过程。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1.定义:形如y =x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说明:1)y 的取值范围是一切非零的实数。
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其解析式也可以写成xy=k ;1-=kx y ;xk y 1=(k 为常数,k ≠0) 3)反比例函数y =xk (k 为常数,k ≠0)的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 的分式,也就是说,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 的一次单项式,如xy 1=,x y 213=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21+=x y 就不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于反比例函数y =xk 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知道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3.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1)列表;2)描点;3)连线注:(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4. 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 -x ;对称中心是:原点5. 性质:说明:1)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连续,在讨论函数增减问题时,必须有“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分只可以无限地接近x 轴、y 轴,但与x 轴、y 轴没有交点。
3)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4)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6. 反比例函数y =xk (k ≠0)中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1)【考点聚焦】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则称y是%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等价形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y = kx(k为常数,k牛0)中k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k的符号,决定了双曲线的位置:按要求将下面两幅图补充完整.k > 0 k < 0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反比例函数中,当k > 0时,图像位于,且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当k < 0时,图像位于且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5、对称性:(1)关于对称,是;(2)若点Q, b)在图象上时,则也在图像上;【典例剖析】考点题型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例1、若y = m—1)x m2-2是J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m =,此函数关系式为.变式训练:)x 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1、已知函数y = m+2考点题型2:图像例2、(七中)在—3、—2、—1、0、1、2这六个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a ,那么2a-3使得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y = -------------- 经过第二、四象限,且使得关于x的方程xax + 2 - 1--- ——1 = 有整数解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x—1 1 —x变式训练:G, y),B(2, y),C(- 3, y)在双曲线y - a2 H—上,则y、y、y的大1、若点A小关 1 2 3 x123系是.(1)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锦江区二诊)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三个分别写有数字1,2,3的小球,它们 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后放回盒子, 摇匀后再随机取出1个小球,记下数字,前后两次的数字分别记为% , J ,并以此确定点 P Q,y ),那么点P 在函数y =2图象上的概率为.x考点题型3:增减性例3、如图,一次函数y = kx +b (k 、b 为常数,且k 丰0)和反比例函数y = 4Q > 0)的 x6y=一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已知当x > 1时y1> y 2;当 0 < x < 1 时,y 1 <y 2 .(2) 已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有一点C 到y 轴的距离为3,求A ABC 的面积.考点题型4:对称性)与双曲线y =—交于A Q , y)和B Q , y)两点,则x 例4、直线y = kh > 011 223 x y - 9 x y =1 2 2 1 -----------------------------变式训练:11、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x考点题型5:求解析式(3,0),点B 例5、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中,CB // x轴,点C落在y轴上,点A(2,2),k将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点A落在双曲线y =-的图象上点A,则k的值变式训练:___ …… c ( 20 _31、如图,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5 ID是AB边上一点,将AADO沿直线OD翻折,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E点处,k若E点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则k =.X限> 0)2、(成外)如图,等边A OAB和等边A AFE的一边都在%轴上双曲线y = k经过。
反比例的所有概念和性质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减小,反之亦然。
在数学中,反比例通常用一个函数来表示,即y = k/x,其中k表示一个常数。
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如下: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形式为y = k/x的函数,其中k为常数。
当x不等于零时,函数是定义良好的。
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即一个双曲线。
随着自变量x趋近于零,因变量y趋近于无穷大;随着自变量x趋近于无穷大,因变量y趋近于零。
3. 反比例的变化趋势:反比例的关系是由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制约所决定的。
当其中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减小;当其中一个变量减小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增大。
这种变化趋势与正比例关系相反。
4. 反比例的例子:反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弹簧刚度与其伸长长度的关系、密度与体积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等。
5. 反比例的性质:反比例具有以下性质:a. 零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轴的原点。
b. 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自变量的正值区间上是单调递减的,在自变量的负值区间上是单调递增的。
c. 渐进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条渐近线,即y轴和x轴。
当自变量趋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图像趋近于x轴;当因变量趋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图像趋近于y轴。
d. 定比关系:反比例函数中,y/x的值始终等于常数k,即y = k/x。
6. 反比例的应用:反比例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阻和电流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浓度和体积的关系等等。
这些应用可以通过反比例关系来描述和解释。
7. 反比例的变种:在一些情况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严格的反比例,而是近似反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函数可能具有形式为y = k/x^n的一般反比例关系,其中n为正整数。
8. 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关系:反比例和正比例是两个相关但相反的概念。
反比例函数知识要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x k y =(k 是常数,且k ≠0)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1)常数K 称为反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2)解析式有三种表达式: ①xk y =(k ≠0);②xy=k (k ≠0);③1-=kx y (k ≠0)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性质: (1)当K >0时,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①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②关于直线x y =成轴对称;③关于直线x y -=成轴对称;4. 反比例函数面积的基本模型:①如图,过双曲线x k y =上任意一点P(X ,y),作x 轴(或y 轴)的垂线,则S ∆OMN=2|K |; ②如图,过双曲线x k y =上任意一点P(X ,y),作x 轴、y 轴的垂线,则S 矩形AOBP=|K|;反比例函数 xk y =(k 是常数,且k ≠0) K 的符号K >0K <0 图像(双曲线)这两条曲线只能无限接近于两坐标轴, 不能与其相交。
基础知识检测(一)填空1. 当m= 时,函数y=()的变化范围是时,函数值是反比例函数。
当y x m m 1-x 3-12≤≤+- . 2. 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当x (x >0)增大时,y 反而减小,此函数的解析式是 ;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4,当k 时,函数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 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 在函数y=xa 12--(a 为常数)的图像上有三点(x1,y1)、(x2,y2)、(x3,y3),且x1<x2<0<x3,则函数y1,y2,y3的关系是 。
4. 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像经过P(1,3)点,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解析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kyx=(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y kx-=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2.反比例函数kyx=(k是常数,k≠0)中x,y的取值范围反比例函数kyx=(k是常数,k≠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也是非零实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2)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表达式kyx=(k是常数,k≠0)k k>0 k<0大致图象所在象限第一、三象限第二、四象限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y=x和y=-x,对称中心为原点.3.注意(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应多取一些点,描点越多,图象越准确,连线时,要注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2)随着|x|的增大,双曲线逐渐向坐标轴靠近,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反比例函数kyx=中x≠0且y≠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连续的,因此在谈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都是在各自象限内的增减情况.当k>0时,在每一象限(第一、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但不能笼统地说当k>0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样,当k<0时,也不能笼统地说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三、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ky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象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2.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kyx=(k≠0);(2)把已知一对x,y的值代入解析式,得到一个关于待定系数k的方程;(3)解这个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4)将所求得的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1.反比例函数图象中有关图形的面积2.涉及三角形的面积型当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结合时,可通过面积作和或作差的形式来求解.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如图①,S △ABC =2S △ACO =|k |;(2)如图②,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ky x=交于A 、B 两点,且一次函数与x 轴交于点C ,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 (3)如图③,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的两点,其坐标分别为()A A x y ,,()B B x y ,,C 为AB 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 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1.涉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型当一次函数1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22k y x=相交时,联立两个解析式,构造方程组,然后求出交点坐标.针对12y 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只需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高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部分所对应的x 的范围.例如,如下图,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A x x >或0B x x <<;同理,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0A x x <<或B x x <.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坐标(1)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由k值的符号来决定.①k值同号,两个函数必有两个交点;②k值异号,两个函数可能无交点,可能有一个交点,也可能有两个交点;(2)从计算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主要取决于两函数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六、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解决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时,先确定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图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向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中,等号左边是函数值y,等号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2.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的结构特征:①k≠0;②以分式形式呈现;③在分母中x的指数为1.典例1 下列函数中,y与x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xy2B.3x+2y=0C.y=kxD.y=21x【答案】A【解析】A、xy=2属于反比例函数,故此选项正确;B、3x+2y=0是一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C、y=kx(k≠0),不属于反比例函数,故此选项错误;D 、y =21x +,是y 与x +1成反比例,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下列函数:①2x y =;②2y x =;③12y x=-;④12y x -=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考向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一般不说两个分支经过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而说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典例2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 +k 与y =kx(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大致是 A . B .C .D .【答案】C【解析】∵函数y =﹣x +k 与y =kx(k 为常数,且k ≠0),∴当k >0时,y =﹣x +k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 =k x 经过第一、三象限,故选项D 错误,当k <0时,y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 =kx经过第二、四象限,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错误,故选C . 典例3 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在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答案】D【解析】因为30k =-<,故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选D . 典例4 已知点A (1,m ),B (2,n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则 A .0m n << B .0n m << C .0m n >>D .0n m >>【答案】A【解析】∵反比例函数(0)k y k x =<,它的图象经过A (1,m ),B (2,n )两点,∴m =k <0,n =2k<0,∴0m n <<,故选A .2.对于函数4y 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B .这个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下列函数中,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 .y =x B .y =2x –1 C .y =3x D .y =–1x4.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 =1k x ,y =2kx ,y =3k x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 1,k 2,k 3的大小关系为A .k 1>k 2>k 3B .k 3>k 2>k 1C .k 2>k 3>k 1D .k 3>k 1>k 2考向三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ky x=(k ≠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确定了k 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要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需给出一对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代入k y x=中即可.2.确定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方法:(1)把点的横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y 的值,若所求值等于点的纵坐标,则点在图象上;若所求值不等于点的纵坐标,则点不在图象上.(2)把点的横、纵坐标相乘,若乘积等于k ,则点在图象上,若乘积不等于k ,则点不在图象上.典例5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A .6y x = B .6y x =-C .3y x=D .3y x=-【答案】B【解析】设反比例函数为:ky x=.∵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2),∴k =3×(-2)=-6.故反比例函数为:6y x=-,故选B . 典例6 如图,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M (-2,1),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A.y=2xB.y=-2xC.y=12xD.y=-12x【答案】B【解析】设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kx,把M(2-,1)代入y=kx得,k=(-2)×1=-2,∴2yx=-,故选B.典例7 如图,C1是反比例函数y=k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且过点A(2,1),C2与C1关于x轴对称,那么图象C2对应的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x>0).【答案】y=–2 x【解析】∵C2与C1关于x轴对称,∴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在C2上,∵点A(2,1),∴A′坐标(2,–1),∴C2对应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2x,故答案为y=–2x.5.已知反比例函数y=-6x,下列各点中,在其图象上的有A.(-2,-3)B.(2,3)C.(2,-3)D.(1,6)6.点A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x轴的距离为3,若点A在第二象限内,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A.y=12xB.y=-12xC.y=112xD.y=-112x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a)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把点P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Q,则经过点Q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考向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与k的关系(1)因为反比例函数kyx中的k有正负之分,所以在利用解析式求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时,都应加上绝对值符号.(2)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k|,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原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及过此点向坐标轴所作垂线的垂足.典例8 如图,矩形ABOC的顶点B、C分别在x轴,y轴上,顶点A在第二象限,点B的坐标为(﹣2,0).将线段OC绕点O逆时针旋转60°至线段OD,若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A、D两点,则k值为__________.163【解析】如图,过点D作DE⊥x轴于点E,∵点B 的坐标为(﹣2,0),∴AB =﹣2k ,∴OC =﹣2k , 由旋转性质知OD =OC =﹣2k,∠COD =60°,∴∠DOE =30°, ∴DE =12OD =﹣14k ,OE =OD ·cos30°=32×(﹣2k )=﹣34k , 即D (﹣34k ,﹣14k ),∵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经过D 点, ∴k =(﹣34k )(﹣14k )=316k 2,解得:k =0(舍)或k =﹣1633,故答案为:﹣1633. 典例9 如图,已知双曲线ky x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 △OBC 的面积为9,则k =__________.【答案】6【解析】如图,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E ,∵△ODE的面积和△OAC的面积相等.∴△OBC的面积和四边形DEAB的面积相等且为9.设点D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就为kx,∵D为OB的中点.∴EA=x,AB=2kx,∴四边形DEAB的面积可表示为:12(kx+2kx)x=9;k=6.故答案为:6.【名师点睛】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一点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段,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k|,结合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可以确定k的值,反过来,根据k的值,可以确定此矩形的面积.在解决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时,常常需要考虑是否能用到k的几何意义,以简化运算.8.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4yx=的图象上,分别经过A、B两点向轴作垂线段,已知1S=阴影,则12S S+=A.8 B.6 C.5 D.49.如图,点A,B是反比例函数y=kx(x>0)图象上的两点,过点A,B分别作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连接OA、BC,已知点C(2,0),BD=3,S△BCD=3,则S△AOC为A.2 B.3 C.4 D.6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原点,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函数y=kx(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则△ABC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不变考向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的主要题型:(1)利用k值与图象的位置的关系,综合确定系数符号或图象位置;(2)已知直线与双曲线表达式求交点坐标;(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4)应用函数图象性质比较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等.解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并结合图象分析、解答问题.典例10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yx=-与函数y=x的图象交点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A【解析】∵y=x的图象是过原点经过一、三象限,1y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但不过原点,∴两个函数图象不可能相交,故选A.典例11 已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k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1或0<x<3 B.-1<x<0或x>3 C.-1<x<0 D.x>3【答案】B【解析】根据图象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kx的交点是(-1,3),(3,-1),∴当y1<y2时,-1<x<0或x>3,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交点,把不等式转化为函数图象的高低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典例12 如图,已知直线y=–13x+10与双曲线y=kx(x>0)交于A、B两点,连接OA,若OA⊥AB,则k的值为A.910B.2710C 910D2710【答案】B【解析】如图,过A 作AE ⊥OD 于E ,∵直线解析式为y =–13x +10,∴C (0,10),D (310,0), ∴OC =10,OD =310,∴Rt △COD 中,CD =22 O C OD +=10, ∵OA ⊥AB ,∴12CO ×DO =12CD ×AO , ∴AO =3,∴AD =22OD OA -=9, ∵12OD ×AE =12AO ×AD ,∴AE =91010, ∴Rt △AOE 中,OE =22AO AE -=229103()10-=31010,∴A (31010,91010), ∴代入双曲线y =k x ,可得k =31010×91010=2710,故选B .11.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k ≠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那么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12.如图,已知A (–4,n ),B (2,–4)是一次函数y =kx +b 和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 的面积.考向六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审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常量、变量,并理清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2)设:根据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出函数解析式,待定的系数用字母表示;(3)列: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待定系数;(4)写:写出函数解析式,并注意解析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5)解:用函数解析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典例13 某化工车间发生有害气体泄漏,自泄漏开始到完全控制利用了40min,之后将对泄漏有害气体进行清理,线段DE表示气体泄漏时车间内危险检测表显示数据y与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0≤x≤40),反比例函数y=kx对应曲线EF表示气体泄漏控制之后车间危险检测表显示数据y与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40≤x≤?).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危险检测表在气体泄漏之初显示的数据是__________;(2)求反比例函数y =__________的表达式,并确定车间内危险检测表恢复到气体泄漏之初数据时对应x 的值.【解析】(1)当0≤x ≤40时,设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b , (10,35)和(30,65)在y =ax +b 的图象上, 把(10,35)和(30,65)代入y =ax +b ,得10353065a b a b +=+=⎧⎨⎩,得 1.520a b ==⎧⎨⎩, ∴y =1.5x +20,当x =0时,y =1.5×0+20=20, 故答案为:20;(2)将x =40代入y =1.5x +20,得y =80,∴点E (40,80), ∵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上, ∴80=40k,得k =3200, 即反比例函数y =3200x ,当y =20时,20=3200x,得x =160,即车间内危险检测表恢复到气体泄漏之初数据时对应x 的值是160.13.如图为某种材料温度y (℃)随时间x (min )变化的函数图象.已知该材料初始温度为15℃,温度上升阶段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且在第5分钟温度达到最大值60℃后开始下降;温度下降阶段,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关系.(1)分别求该材料温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高于30℃时,可以进行产品加工,问可加工多长时间?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 .x (y –1)=1B .15y x =- 1C 3y x=. 21D y x=.2.已知反比例函数y =8k 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8 B .k ≥8 C .k ≤8D .k <83.如图,直线l ⊥x 轴于点P ,且与反比例函数y 1=1k x(x >0)及y 2=2k x (x >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 ,B ,连接OA ,OB ,已知△OAB 的面积为2,则k 1-k 2的值为A .2B .3C .4D .-44.若点A (–5,y 1),B (–3,y 2),C (2,y 3)在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3<y 2 B .y 2<y 1<y 3 C .y 3<y 2<y 1D .y 1<y 2<y 35.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1=kx +b (k 、b 是常数,且k ≠0)与反比例函数y 2=cx(c 是常数,且c ≠0)的图象相交于A (-3,-2),B (2,3)两点,则不等式y 1>y 2的解集是A .-3<x <2B .x <-3或x >2C .-3<x <0或x >2D .0<x <26.一次函数y =ax +b 与反比例函数a by x-=,其中ab <0,a 、b 为常数,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 A . B .C.D.7.反比例函数y=ax(a>0,a为常数)和y=2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在y=ax的图象上,MC⊥x轴于点C,交y=2x的图象于点A;MD⊥y轴于点D,交y=2x的图象于点B.当点M在y=ax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S△ODB=S△OCA;②四边形OAMB的面积不变;③当点A是MC的中点时,则点B 是MD的中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落在x、y轴上,点B坐标为(6,4),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与AB边交于点D,与BC边交于点E,连接DE,将△BDE沿DE翻折至△B'DE处,点B'恰好落在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上,则k的值是A.-25B.-121C.-15D.-1249.已知(),3A m、()2,B n-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则mn=__________.10.如图,直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2yx=-和3yx=的图象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P,且P为线段AB的中点,作AC⊥x轴于点C,BD⊥x轴交于点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D边在x轴负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经过点B和CD边中点E,则k的值为__________.12.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上,AC⊥x轴,BD⊥x轴,垂足C,D分别在x轴的正、负半轴上,CD=k,已知AB=2AC,E是AB的中点,且△BCE的面积是△ADE的面积的2倍,则k的值是__________.13.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yx=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1,-k+4).(1)试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并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14.如图,已知A (-4,n ),B (2,-4)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及△AOB 的面积; (3)求方程0x xk b m+-<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15.一般情况下,中学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时,注意力指数随时间x (分钟)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AB 、BC 为线段,CD 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分别求出线段AB 和双曲线CD 的函数关系式;(2)若学生的注意力指数不低于40为高效时间,根据图中信息,求出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份数学家庭作业的高效时间是多少分钟?1.已知点A (1,–3)关于x轴的对称点A'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则实数k的值为A.3 B.1 3C.–3 D.–1 32.若点(–1,y1),(2,y2),(3,y3)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3>y2>y1 C.y1>y3>y2D.y2>y3>y1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k与y=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大致是A.B.C.D.4.如图,函数y=1(0)1(0)xxxx⎧>⎪⎪⎨⎪-<⎪⎩的图象所在坐标系的原点是A .点MB .点NC .点PD .点Q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OABC 的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1x上,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5x上,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平行四边形OABC 的面积是A .32B .52C .4D .6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a ,b )(a >0,b >0)在双曲线y =1k x上,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在双曲线y =2k x,则k 1+k 2的值为__________.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O 为坐标原点,菱形ABCD 的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A 坐标为(–4,0),点D 的坐标为(–1,4),反比例函数y =k x(x >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8.如图,菱形ABCD 顶点A 在函数y =3x (x >0)的图象上,函数y =kx(k >3,x >0)的图象关于直线AC 对称,且经过点B 、D 两点,若AB =2,∠BAD =30°,则k =__________.9.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10.如图,一次函数y =k 1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k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1,4),点B 的坐标为(4,n ).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 1x +b >2k x的x 的取值范围; (2)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3)点P 在线段AB 上,且S △AOP ∶S △BOP =1∶2,求点P 的坐标.1.【答案】C【解析】①不是正比例函数,②③④是反比例函数,故选C . 2.【答案】C【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由题意知k =4>0,其图象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减小,它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 . 3.【答案】C【解析】A 、为一次函数,k 的值大于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 、为一次函数,k 的值大于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 、为反比例函数,k 的值大于0,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符合题意;变式拓展D、为反比例函数,k的值小于0,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解析】由图知,y y y k1<0,k2>0,k3>0,又当x=1时,有k2<k3,∴k3>k2>k1,故选B.5.【答案】C【解析】∵反比例函数y=-6x中,k=-6,∴只需把各点横纵坐标相乘,结果为-6的点在函数图象上,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故选C.6.【答案】B【解析】设A点坐标为(x,y).∵A点到x轴的距离为3,∴|y|=3,y=±3.∵A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x2+y2=52,解得x=±4,∵点A在第二象限,∴x=-4,y=3,∴点A的坐标为(-4,3),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4×3=-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故选B.7.【答案】y=15 x【解析】∵点P(2,a)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代入得:a=22=1,即P点的坐标为(2,1),∵把点P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Q,∴Q的坐标是(5,3),设经过点Q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cx,把Q点的坐标代入得:c=15,即y=15x,故答案为:y=15x.8.【答案】B【解析】∵点A、B是双曲线y=4x上的点,分别经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则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得两个矩形的面积都等于|k|=4,∴S1+S2=4+4-1×2=6,故选B.9.【答案】D【解析】在Rt △BCD 中, ∵12×CD ×BD =3,∴12×CD ×3=3,∴CD =2, ∵C (2,0),∴OC =2,∴OD =4,∴B (4,3), ∵点B 是反比例函数y =kx(x >0)图象上的点,∴k =12, ∵AC ⊥x 轴,∴S △AOC =2k=6,故选D . 10.【答案】A【解析】如图,作CD ⊥AB 交AB 于点D ,则S △ACD =2k,∵AC =BC ,∴AD =BD ,∴S △ACD =S △BCD , ∴S △ABC =2S △ACD =2×2k =k ,∴△ABC 的面积不变,故选A .11.【答案】B【解析】∵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数ky x=(k ≠0)的图象在二、四象限,∴k <0,∴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B . 12.【解析】(1)∵B (2,–4)在y =mx图象上, ∴m =–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8x. ∵点A (–4,n )在y =–8x图象上, ∴n =2,∴A (–4,2).∵一次函数y =kx +b 图象经过A (–4,2),B (2,–4),∴4224k b k b -+=+=-⎧⎨⎩,解得12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如图,令一次函数y =–x –2的图象与y 轴交于C 点,当x=0时,y=–2,∴点C(0,–2).∴OC=2,∴S△AOB=S△ACO+S△BCO=12×2×4+12×2×2=6.13.【解析】(1)当0≤x<5时,为一次函数,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由于一次函数图象过点(0,15),(5,60),所以15560bk b=+=⎧⎨⎩,解得:159bk==⎧⎨⎩,所以y=9x+15,当x≥15时,为反比例函数,设函数关系式为:y=mx,由于图象过点(5,60),所以m=300.则y=300x;(2)当0≤x<5时,y=9x+15=30,得x=53,因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x>53,当x≥5时,y=300x=30,得x=10,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x<10,10–53=253.答:可加工253min.1.【答案】C考点冲关【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知,13y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其余的不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故选C . 2.【答案】A【解析】∵反比例函数y =8k 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k –8>0,解得k >8,故选A . 3.【答案】C【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AOP 的面积为12k ,△BOP 的面积为22k, ∴△AOB 的面积为12k −22k , ∴12k −22k =2,∴k 1–k 2=4,故选C . 4.【答案】B【解析】∵点(–5,y 1)、(–3,y 2)、(2,y 3)都在反比例函数y =3x上, ∴y 1=–35,y 2=–1,y 3=32. ∵–35<–1<32,∴y 2<y 1<y 3,故选B .5.【答案】C【解析】∵一次函数y 1=kx +b (k 、b 是常数,且k ≠0)与反比例函数y 2=cx(c 是常数,且c ≠0)的图象相交于A (-3,-2),B (2,3)两点, ∴不等式y 1>y 2的解集是-3<x <0或x >2, 故选C . 6.【答案】C【解析】A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 >0,交y 轴负半轴,则b <0,满足ab <0, ∴a −b >0,∴反比例函数y =a b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B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 <0,交y 轴正半轴,则b >0,满足ab <0, ∴a −b <0,∴反比例函数y =a bx-的图象过二、四象限,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C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 >0,交y 轴负半轴,则b <0,满足ab <0, ∴a −b >0,∴反比例函数y =a b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所以此选项正确; D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 <0,交y 轴负半轴,则b <0,满足ab >0,与已知相矛盾,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 . 7.【答案】D【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k 的意义,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x 1y 1=x 2y 2=2可知S △ODB =S △OCA =1,故①正确;同样可知四边形OCMD 的面积为a ,因此四边形OAMB 的面积为a –2,故不会发生变化,故②正确;当点A 是MC 的中点时,y 2=2y 1,代入x 1y 2=a 中,得2x 1y 1=a ,a =4,由题得1242x x =,整理得x 1=2x 2,因此B 为MD 的中点,故③正确,故选D . 8.【答案】B【解析】∵矩形OABC ,∴CB ∥x 轴,AB ∥y 轴,∵点B 坐标为(6,4),∴D 的横坐标为6,E 的纵坐标为4,∵D ,E 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D (6,1),E (32,4),∴BE =6-32=92,BD =4-1=3,∴ED =22BE BD +=3213,连接BB ′,交ED 于F ,过B ′作B ′G ⊥BC 于G ,∵B ,B ′关于ED 对称,∴BF =B ′F ,BB ′⊥ED ,∴BF •ED =BE •BD ,即3213BF =3×92,∴BF =913,∴BB ′=1813,设EG =x ,则BG =92-x ,∵BB ′2-BG 2=B ′G 2=EB ′2-GE 2,∴(1813)2-(92-x )2=(92)2-x 2,∴x =4526,∴EG =4526,∴CG =4213,∴B ′G =5413,∴B ′(4213,-213),∴k =-121,故选B .9.【答案】23-【解析】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0ky k x=≠,将(),3A m 、()2,B n -分别代入,得 3k m =,2k n =-,∴2332k m k n ==--, 故答案为:23-. 10.【答案】5【解析】如图,过点A 作AF y ⊥轴,垂足于点F ;过点B 作BE y ⊥轴,垂足为点E .∵点P 是AB 中点,∴PA PB =.易得△APF ≌△BPE , ∴APFBPESS=,∴ABCDACOFEODBSSS=+23=-+5=,故答案为5.11.【答案】-4【解析】∵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B =AD =2,设B (2k ,2),∵E 是CD 边中点,∴E (2k-2,1),∴2k-2=k ,解得k =-4,故答案为:-4. 12.【答案】372【解析】如图,过点B 作直线AC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F ,∵△BCE 的面积是△ADE 的面积的2倍,E 是AB 的中点, ∴S △ABC =2S △BCE ,S △ABD =2S △ADE ,∴S △ABC =2S △ABD ,且△ABC 和△ABD 的高均为BF , ∴AC =2BD ,∴OD =2O C . ∵CD =k , ∴点A 的坐标为(3k ,3),点B 的坐标为(–23k ,–32), ∴AC =3,BD =32, ∴AB =2AC =6,AF =AC +BD =92, ∴CD =k2==13.【解析】(1)∵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经过点A (1,-k +4), ∴41kk -+=,即-k +4=k , ∴k =2,∴A (1,2).∵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经过点A (1,2), ∴2=1+b ,∴b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2y 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1.(2)由12y x y x ⎧=+⎪⎨=⎪⎩,消去y ,得x 2+x -2=0, 即(x +2)(x -1)=0, ∴x =-2或x =1. ∴y =-1或y =2. ∴21x y ⎧=-⎨=-⎩或12x y ⎧=⎨=⎩.∵点B 在第三象限, ∴点B 的坐标为(-2,-1),由图象可知,当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时,x 的取值范围是x <-2或0<x <1.14.【解析】(1)∵B (2,-4)在y =mx上, ∴m =-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8x. ∵点A (-4,n )在y =-8x上, ∴n =2. ∴A (-4,2).∵y =kx +b 经过A (-4,2),B (2,-4),∴4224k b k b -+=⎧⎨+=-⎩, 解之得12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 (2)∵C 是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 ∴当y =0时,x =-2. ∴点C (-2,0).∴OC =2. ∴S △AOB =S △ACO +S △BCO =12×2×2+12×2×4=6. (3)不等式0mkx b x+-<的解集为:-4<x <0或x >2. 15.【解析】(1)设线段AB 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 1=k 1x +30,把B (10,50)代入得,k 1=2, ∴AB 解析式为:y 1=2x +30(0≤x ≤10). 设C 、D 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为22k y x=, 把C (44,50)代入得,k 2=2200, ∴曲线CD 的解析式为:y 2=2200x(x ≥44); (2)将y =40代入y 1=2x +30得:2x +30=40,解得:x =5,将y=40代入y2=2200x得:x=55.55-5=50.所以完成一份数学家庭作业的高效时间是50分钟.1.【答案】A【解析】点A(1,–3)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1,3),把A'(1,3)代入y=kx得k=1×3=3.故选A.2.【答案】C【解析】∵k<0,∴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1>0,∵2<3,∴y2<y3<y1,故选C.3.【答案】C【解析】∵函数y=﹣x+k与y=kx(k为常数,且k≠0),∴当k>0时,y=﹣x+k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kx经过第一、三象限,故选项D错误,当k<0时,y=﹣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kx经过第二、四象限,故选项C正确,选项A、B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由已知可知函数y=1(0)1(0)xxxx⎧>⎪⎪⎨⎪-<⎪⎩关于y轴对称,所以点M是原点,故选A.5.【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B作BD⊥x轴于D,延长BA交y轴于E,∵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B∥OC,OA=BC,∴BE⊥y轴,∴OE=BD,∴Rt△AOE≌Rt△CBD(HL),直通中考。
变式1 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变式2 若函数11-=m xy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_.题型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例3 已知A (﹣1,m )与B (2,m ﹣3)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则m 的值 .例4 已知y 与2x -3成反比例,且41=x 时,y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变式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 =2时,y =3.(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y =-23时,求x 的值.变式4 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形状与位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2)变化趋势: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即直线y x =±。
(注:过原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2)双曲线的位置:当k>0时,双曲线位于一、三象限(x ,y 同号);当k<0时,双曲线位于二、四象限(x ,y 同号异号),反之也成立。
(3)增减性: 当k>0时,双曲线走下坡路,在同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走上坡路,在同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