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十三篇 格式塔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88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导语:“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
logy)又译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是于 1912年发轫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自德国心理学内部首次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予以非难的派别。
它由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联袂创立,他们自1910年起切合作,并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创立了格式塔学派,又于1921年创办了自己的喉舌《心理学研究》。
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禁果逆反心理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古希腊传说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禁食的果实分外甜,由于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反而更加强烈。
禁果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被人们所利用。
土豆在法国的引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在当时的法国,土豆被称为“鬼苹果”,农民都不愿引种。
着名法国农学家帕尔曼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受到法国国王的特许,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中土豆,并由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
一到夜晚,卫队故意撤走。
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吸引,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里,通过这种方法,土豆的种植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这就是逆反心理现象。
至于某些电影,书籍越禁止越走俏;奥斯卡电影越是晚发布获奖人名单,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等事实,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格式塔心理学一.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起源: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学理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
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
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
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
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
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理论自1912年由韦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后,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苛勒(K,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的访美以及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这种新的理论引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的注意。
格式塔理论是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理论之一。
格式塔学派以某些相当抽象的,与知觉和思维的性质及心理经验的结构有关的观念解释了熟悉的观察资料。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和派生的现象,是无需特别关心的。
而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律;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心智对眼前的情景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
格式塔学派也以动物试验来证明自己对学习中产生的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试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例如,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连棒子都丢了,但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
一旦棒子得以成功地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一个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先把两根棒子接在一起多少有点偶然,然而苏丹一旦看到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就能够想到这个主意,而一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未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一“领悟”了的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格式塔心理学派最早产生于德国,之后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派否认了建构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并且研究了顿悟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后得的。
苛勒所做实验中最有名的是大猩猩取香蕉实验。
苛勒将大猩猩带到一间房子里,房顶上悬挂着香蕉,房内还有几个箱子。
大猩猩刚开始进入房间看到香蕉时,首先第一反应是直接用手去够香蕉,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都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它不在盲目乱跳了,而是静下来观察房间内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边,将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够香蕉。
如果一个箱子不够高,它还会将几个箱子叠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
苛勒通过实验认为,猩猩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最后领悟了整个情景,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在日常学习中也常见到顿悟现象。
就像思维的黑暗中投射下一道“灵感”的光芒,使得本来苦苦追寻的答案突然出现了。
我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题目想了很久都没做出来,始终没有想到解题思路,但是会有那么一瞬间就突然想到方法了,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顿悟了。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错误,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整个问题情景,只有清楚认识到问题情景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顿悟才会出现。
换言之,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之间多的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完型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失误的关系的认知。
格式塔所说的完型实际上即“结构”。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型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