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髋关节扭伤

【概述】

髋关节扭伤是指髋关节在过度外展、收、屈曲、过伸时,由于摔跤或从高处坠下,扭挫而致髋部周围肌肉、韧带的撕伤或断裂,圆韧带、关节囊水肿。中医通称为髋部伤筋。本病以青壮年较多见,但预后较好,一般2 一3 周后可痊愈。【症状与诊断】

多有外伤史,或有过度劳累、感受风寒等情况。损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不敢着地负重行走,呈保护性姿势,如跋行、拖拉步态、骨盆倾斜等,偶有患肢外观变长。患侧髋关节前方、腹股沟或臀部外侧压痛明显,髋关节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X 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本病必须与股骨头骨髋炎、髋关节结核相鉴别。

【手法荟萃】

长江手法

1 .揉阴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以一手扶按患者髋关节痛点,一手拇指揉按患者股侧上方阴廉穴。

2 .拿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依次拿捏患者收肌,反复2 一

3 遍。

3 .刨推法患者仰卧,术者两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分别拿患侧髌翼及股外侧,相对刨推,当两手并齐时,将髋外侧及外侧大腿肌肉向上拿起,反复操作3 - 5 遍。

4 .拔伸摇晃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其患侧,将患者小腿挟在腋下,手握其膝胭部,另一手以虎口按压在患者髋关节痛点,两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髋关节片刻后并轻轻环转摇晃3 一

5 次。

5 .髋关节不同部位疼痛的手法加减

( 1 )髋关节侧痛:" 4 ”字按压法,收外展法。

( 2 )髋关节前后侧痛:前后屈伸法。

( 3 )髌关节广泛性疼痛:髋关节摇晃法。

( 4 )髋关节隐隐作痛,经久不愈:髋关节周围踩法。

章宝春手法

1 .推揉点穴法患者俯卧,术者先于患处施推揉法以疏筋活络。然后以一手拇指用力点压痛点、居缪、环跳、髌关、委中等穴位以达行气止痛等目的。

2 .拔伸髋部患者仰卧,一助手以双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以双手握持小腿下部,作对抗拔伸牵引髋关节2 -

3 分钟。

3 .摇转屈伸法患者仰卧,术者以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扶固定患膝。轻轻地将髋、膝关节屈曲,然后由向外或外向摇转髋关节,同时将患肢收、旋或外展、外旋,重复

4 一

5 次,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加大用力,然后将箭

关节完全屈曲,最后将患肢伸直于中立位。

4 .推按提拿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在患肢筋伤或痛点处,用拇指及四指沿大腿筋腿垂直的方向,用力推按弹拨2 - 3次,并用拇指食指提拿损伤的筋腱,使扭错筋络理正。

5 .运用搓揉法搓揉患髋及大腿部以舒筋活血。

6 .可配合中药服外洗,及拔火罐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严手法

1 .牵引抖髋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两手紧抱于床头.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立于其床的另一端,两手分别握住双踝部,将下肢徐徐抬起,进行髋部对抗性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进行小幅度而高频率的上下抖动,使牵抖之力传递至髋部。

2 .腰部过屈运动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交叉置于腹部。术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放在患者上背部的下面,右手按住两膝关节前面,固定两下肢不动。在令其前屈腰部的同时,左手向上用力助其一臂之力,使腰部前屈至最大幅度。施法后一手或两手多指从骼前下棘附近一起,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捏拿,提捉患侧股四头肌,直至髌骨上缘的腱联合部。最后,再以一手拇指反复按放患侧气冲穴和揉压、捉拔患侧阳陵泉、绝骨穴。

仲田手法

侧伤筋:

1 .令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外展20 一25 度。助手站在患肢外侧,双手紧握膝部,向外上方提拉。术者站在患肢外侧,一手拇指指腹置于痉挛的筋的侧缘,用力向外侧拨动。若指下有滑动感,疼痛随之减轻,便是筋已复正,

2 .拨后,术者再以掌根或拇指指腹于痛点处按揉2 一

3 分钟。外侧伤筋:1 .令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助手站在足端,双手紧握患肢踝部,向远端施以解法。术者站在背后,一手拇指置于痛点,在助手用力下解时,向前下方拨动。当指下有滑动感后,往往挛缩之筋得以缓解,功能恢复正常。

2 .术者再以掌根置于患处,轻轻按揉2 一

3 分钟,以促气血消散吸收。骆派手法

1 .环跳按法患者侧卧,患肢屈曲,健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臀部环跳穴处,其余四指分置臀的两侧处,着力长按3 一5 分钟。

2 .推股外侧法。

3 .推股后法。

4 .拿承扶法见腓肠肌损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5 .跺背屈法。

以上2 、3 、5 手法参见于股四头肌挨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第二节股四头肌损伤

【概述】

股四头肌损伤,是指骼前下棘、股骨体前方和股骨岭、外侧缘的挨伤。一般多由外力直接打击或间接外力作用所致,损伤部位可在附着处、肌腹或肌腿交界处。【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的外伤史,患部疼痛,肿胀,活动功能受限,且伸小腿、屈大腿时疼痛加剧。若病程日久,股四头肌无力甚或有萎缩。检查见骼前下棘和股骨峪、外侧明显压痛,若有断裂可在股骨上端拍到凹陷。但X 线摄片无明显异常。

本病应与因半月板和梨状肌等损伤引起的股四头肌萎缩相鉴别。

【手法荟萃】

寿山手法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虎口顶在腹股沟处,拇指按在伤处,另一手自侧握住小腿下端。将伤肢拔直,由外向环转摇晃6 - 7 次。将患侧小腿挟于腋下,进行拔伸。

将髋、膝关节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并用顶腹股沟部之手由膝向上到腹股沟抨顺之,同时拔直患肢。

长江手法

1 .患者仰卧。术者以手掌在患肢大腿及小腿部广泛摩擦,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2 .患者仰卧,术者拇指与四指分开沿股四头肌从上至下反复捏拿

3 - 5 遍。

3 .患者仰卧,术者以大小鱼际肌在大腿前侧及膝关节上下反复揉动,以使深部软组织有发热感为度。重点揉动患者膝关节候骨上

4 指周围及股四头肌侧头。

4 .患誉巾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拿患处,另一手拿患肢小腿远端,使膝关节逐渐屈曲、伸直,活动幅度逐渐增加。

骆派手法

1 .股侧揉捏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术者以两手四指置于股上方阴廉、五里穴处,自上而下沿阴包至膝下阴陵泉穴处止,反复揉捏3 一5 分钟。(图13 一1 )

2 .推股外侧法患者侧卧,患肢微屈,健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臀部环跳穴处,自上而下沿风市、阳关、阳陵泉、外丘、光明、悬钟至丘墟穴止,反复推动

3 一5 分钟。

3 .推股后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臀下承扶穴处,其余四指分置大腿两侧,自上而下沿股后部,经殷门、委中、承山至足跺止,反复推动3 - 5 分钟。

4 .揉委中法参见踝部腱鞘炎章节的骆派手法。

5 .踝背屈法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术者以一手四指置左或右足上,拇指置足趾下;另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踝关节下方水泉穴处及踝关节外下方仆参穴处,待将左或右足拿定后,再行背屈及左右摇动3 - 10 分钟。

第三节股二头肌扭伤

【概述】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头。股二头肌具有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外旋的功能。股二头肌扭伤在临床上较为常在运动损伤中占首位。本病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损伤部位以近端肌腱附着点最为常见,其次为肌腹,远端肌腱附着点受累较少,本病多发于运动员。

【症状与诊断】

受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且发硬,下肢不能伸屈。步态跋行,伤侧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坐骨结节或受伤肌肉压痛明显。旧性者在伤部可摸到硬结。

X线检查排除排骨小头的撕裂性骨折。

【手法荟萃】

杜自明手法

患者俯卧,术者以拇指深点髋眼穴,向下擦摩滑动,进行缓缓的移行按摩,手指下可发现条索状的“筋疙瘩”和压痛点,当发现压,一般可在其局部作分筋、理筋手法,并弹胯后痛点窜至股外侧时,筋,最后作踩膝镇定、滚摇、被动弹腿等结束手法。

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按压太溪穴,牵引、推按、提拉踩关节,按压足三里穴,捏压提拉股四头肌联合腿,按压风市、冲门等穴。

2 .治疗手法

( 1 )患者仰卧,术者将患肢足踝部夹于右腋下,右肘屈曲,用前臂背侧托住患者小腿之背侧,左手搭于患肢膝关节的前侧,右手搭于左上臂,在夹持的同时,用力向下牵引1 一2 分钟。

( 2 )术者仍以右腋夹住患者足踩部,用右手托于患肢后侧,左掌托住股骨大粗隆,以强力屈曲其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继而伸直髌膝关节,再以左手拇及食指捏住股四头肌联合腱向后推按,并向前提拉,同时屈曲膝关节,反复2 一3次。

( 3 )术者仍用腋部夹持患肢,继续牵引,右手托于小腿后侧,左手拇指放于腓骨头上侧,用力向按压,随即在牵引下,屈曲膝关同时左手拇指用力向上推按,并向外旋转。伸膝时,左手拇指从原位拉回复揉按。,然后伸屈膝关节2一3 次。最后,以手掌在患肢压痛处反

关仔怀贤手法

1 .按摩新伤当天一般不做按摩,可以搽舒活酒,轻伤可做表面抚摩,以后做深部按摩、按、搓、推揉、揉捏,重伤须敷药数天,待若伤在肌腹,可以多作广泛的揉捏和

红肿基本消退后,再行按摩。若伤在肌腹,叫以多作)忆阴你任刊搓。如果伤在肌腱或其附着点,可对肌腹和伤处附近的肌腱作推揉。伤处有硬结、硬条,可作按法,不宜揉捏,否则会加重肌腿变硬。若硬结已成,则禁止揉硬结。

2.指针掐委中、血海、足三里、飞扬.拿阴陵泉、阳陵泉,捻承扶

跃生手法

1 ,推揉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术者左手压住病人臀部,右手掌自坐骨结节处沿纵轴向股后侧下部用力推揉,重复数遍。

2 .弹拨法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拇指相对,沿股二头肌肌腹用力来回弹动。

3 .提拿法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下肢一侧,双手四指置于股外侧,两手拇指置于股侧,两手配合动作,自上而下用力均匀地捏拿,重复数遍。

4 .指压经穴法用手指按压承扶、环跳、殷门、阳陵泉、秩边、委中等穴。

寿山手法

患者坐于床边,助手跪在患者背后的床上,用双手推住患者的两肩,术者站于患者前方,用一手虎口顶住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自小腿侧握住小腿下端,将伤肢拔直,由外向里环转6 一7 次。再将患侧小腿挟于腋下,向斜下方拔伸。然后将髋、膝关节屈曲,同时将顶住腹股沟部之手移至膝前,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并令助手向前推患者两肩,使腰向前屈。

骆派手法

1 .拿承扶法见于腓肠肌损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2 .推股后法见于股四头肌挨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3 .揉足三里法见于排骨长短肌腱滑脱章节的骆派手法。

4 .踝背屈法。

第四节股收肌损伤

【概述】

股收肌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损伤,一般是指大腿收肌群受到力的牟拉或挫物石,而引起的肌纤维断裂,局部充血、肿服等病理改变。本病常发生在体操运动员。

【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大腿侧疼痛、肿胀、压痛,患侧髋关节呈半屈曲位,大腿外展和前屈功能受限。检查见患者行走呈摇摆步态,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股收肌肿胀,变硬。X 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晚期耻骨肌起点处可有骨质增生。【手法荟萃】

染长业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顺序施用下述手法。

1 .滚法在局部施以滚法,反复操作,以痛点为重点,先轻后重,依次施术

2 分钟。

2 .手指揉拨法术者用双拇指或单手四指在痛点施术,边揉边弹拨。弹拨时要沿肌纤维的垂直方向进行。操作手法要轻松、柔和,防止手法过重,以免病人疼痛难忍。反复操作约100 次左右。

3 .摇髋法患者仰协屈曲患侧膝关节,术者以一手托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使膝关节屈曲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环转摇动约1 分钟。

4 .抖法术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双踝部,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患者关节有松动感和轻松感。上述手法治疗后,反复用滚法数遍结束。

希贤手法

1 .患者仰卧位,术者以右手掌从上到下在大腿收肌处施以摩法数遍,并点按冲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太溪。

2 .术者站于患肢州则,将患侧小腿夹于腋下,并用手掌托扶住大腿下部,使患侧髋关节尽量外展并稍旋,以另一手在压痛明显肌腱上进行垂直肌纤维方向的拨筋。

3 .在大腿侧部从上到下施行滚法,继而以掌根部按揉局部:

跃生手法

1 .股收肌抚摩法患者取侧卧位,两膝屈曲,两大腿稍分开,患侧在下,术者以手掌根部或小鱼际肌沿患肢大腿前侧从上到下轻柔抚摩,反复揉摩8 一1

2 遍。

2 .股收肌弹拨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用拇指沿收肌的侧缘及其痛点处用力向前弹拨,或用拇指及其余四指顺肌腹的方向反复提拿8 - 12 遍。

3 .指压经穴取用血海、伏兔、髌关、阴谷、阴廉等穴。

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按压太溪、解溪穴,牵引、推按、提拉踝关节,按压足三里穴,提拉股四头肌联合腱,按压风市、冲门穴。

2 .治疗手法

( l )骨盆耻骨骨折引起股收肌损伤的按摩手法:患者仰卧,术者拇指放于股收肌的缘,找出压痛最明显处,将拇指放于压痛点的后方,向前顶住收肌缘,沿其边缘用力向前滚揉1 次,继而,术者以手在大腿外侧扶持,作为对抗力量,

另一手拇指在大腿侧压痛点处分为3 点,分别依前法弹拨滚揉,亦可用拇指与食指提拉股收肌,然后弹拨。

术者手持握患侧踩关节,伸屈膝、髋关节4 一5 次。

( 2 )一般扭伤引起股收肌损伤的按摩手法:患者仰卧,术者’以手拇指放于压痛点的后方,向前顶住收肌的缘,用力向前滚揉1 次,随即在压痛点处分为3 点,分别弹拨滚揉。

术者以一手大鱼际旋转揉按收肌压痛处5 一6 次。术者以手持握患侧踝关节,伸屈膝、髋关节4 一5 次。

章宝春手法

1 .推揉点穴在患髋收肌损伤处推擦伤药酒数遍后,施推揉法以舒筋活络,并用力点按痛点及居缪、环跳、脾关、委中等穴。

2 .摇转屈伸术者一手扶膝上方,另一手握住踝上,轻轻地将将伤肢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按近臀部,按伤侧腹股沟部之手,改按膝部,用力向下按压。

嘱患者向健侧翻身,同时按膝部之手改按臀部,以拇指顶住坐骨结节后下方,用力戳按,同时握小腿下端之手将伤肢拔直。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健侧,于患大腿侧施以按摩、拿捏、点按等手法。

2 .体位同前。术者以一手按压大腿收肌处,另一手按于大腿下端侧,在患肢伸直位,双手配合,使大腿做快速的外展动作。连续作

3 一5 次,以松解粘连。

3 .可配合中药薰洗及外搽舒筋止痛水治疗。

仲田手法

1 .患者仰卧位,患肢略外展20 ”一25 ”。助手立于患肢外侧,双手固定膝部,并向外上方提拉。术者要站于患肢外侧,以一手拇指指腹由向外用力拨动收肌,可感到指下有滑动感。

2 .拨动后,术者再以掌根或拇指指腹于痛点处反复按揉推拿2 一

3 分钟。

严手法

1 .推、揉股收肌法患者半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使大腿外侧置于床面上,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扶住患者骼前下棘附近,另一手掌从股骨踝附近起,自下而上轻快反复地推。揉股收肌群直至腹股沟附近。

2 .抖动股收肌法患者体位与上法相同。术者一手或两手多指从股骨裸附近起,自下而上轻快反复地捏拿、提弹和前后来回抖动股收肌,直至腹股沟附近。并以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阴包穴、血海穴和压痛点。

3 .推按股收肌法患侧半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稍

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使大腿外侧置于床面上,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健侧,两拇指并排,从患肢股侧中下1 / 3 交界处附近起,自下而上沿股收肌的缘由后向前反复用巧力推按股收肌,直至腹股沟附近。

4 .踝关节运动法患者仰卧,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

于其患侧,一手扶住患侧膝部,另一手握住踝部,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髋关节的后方运动,并以一手拇指反复按放患侧气冲穴。

5 .髋关节过度屈伸法患者仰卧,患侧髋、膝关节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扶住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握住踝部,在反复进行患侧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术者趁其不备,突然用巧力迫使髋、膝关节屈和伸直1次。

上述手法应根据病之缓急,症之轻重,选择使用。可1 日1 次或隔日1 次。术后应嘱患者平卧休息,局部行毛巾或中草药湿热敷,也可配用适热或超声并物理疗法治疗。

第五节梨状肌综合征

【概述】

梨状肌位于臀部的深层,起自能骨前面的外侧面,由坐骨大孔穿出,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紧贴梨状肌下缘自坐骨大孔穿出骨盆。由于梨状肌解剖位置特殊,故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如受到风寒侵袭或过度牵扯,均可引起该肌充血、痉挛、水肿、肥厚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刺激或压迫该部位的坐骨神经,产生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即为梨状肌综合征。

【症状与诊断】

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部分患者有夜间受凉史。患者自觉患肢变短,走路跋行。臀部深在性疼痛,且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方放散,偶而小腿外侧发麻、会阴部不适,走路时身体半屈。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双下肢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不能眠,伴见大小便或大声咳嗽增加腹压时患肢窜痛加重。检查腰部一般无压痛点亦无明显异常,患侧臀肌可有萎缩,梨状肌部位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或束状肌束,局部变硬等,压痛明显。直腿抬高在60 度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梨状肌紧试验阳性。

本病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炎相鉴别。

【手法荟萃】

狄任农手法

伸髋揉推法:

1 .患者侧卧,助手双手扶住患侧下肢踝关节部位,在髋关节后伸姿势下进行牵引推之向前。术者双手拇指欲定梨状肌纤维,作点、按、揉并

2 .助手放下患肢,按住健侧下肢踝关节。术者一手按住梨状肌部位,另一手握住患侧下肢踝关节后伸。,用力向后拔拉,使髋关节过度

3 .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另一手按住膝关节,用力使膝关节和髋关节过度屈曲,膝部须抵至胸前为度。

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患者仰卧,按压太溪、解溪等穴,再以轻手法提拉踝关节,继而按压足三里穴,并对小腿从足三里穴至踝上部,分3 点用两手压捏位。,最后提拉股四头肌联合健,按压风市、冲门等穴

2 .治疗手法

1.术者以右腋下夹持患肢足踝上部,,向下牵引半分钟,然后向下牵引半分锵严厦以右手持握足踩上部,左手握胭窝部,伸屈髋、膝关节2 - 3 饭,仲屈时,要嘱患者用力蹬空。、 2 。患者侧卧,在梨状肌肌腹上隆起条亮状约

竺坦免肥占卜.太者用两手拇指横放于条索上,稍用力对价,上外旋转。

3 .患者仰卧,按压足三里、风市、冲门等穴,然后伸屈膝关节一3 次。伸屈时,要嘱患者用力蹬空。

希贤手法

1 .患者俯卧,点按患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

2 .术者立于患腿外侧,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使屈膝90 度,并将髋关节外旋,至患者臀部出现疼痛为止,此时,梨状肌处于紧状态,术者以另一手拇指摸清病变的梨状肌后,用力作与肌纤维走行垂直方向拨动,约7 一8 次。

3 .术者在患侧臀部施以滚法,然后再沿下肢后侧从上到下施行揉法,反复

3 遍。

4 .患者仰卧,术者双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先屈髋屈膝,然后突然向下向外牵抖,反复6 次。

跃生手法

1 .按揉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病人左侧或右侧,两手重叠,用手掌根按揉梨状肌,反复1 -

2 分钟。

2 .两下肢交叉按揉法患者俯卧,患肢置于健腿上部呈交叉形,术者一手将患肢向侧用力推,使健膝最大限度地收,另一手前臂肘关节屈曲,用肘尖部按揉患侧环跳穴。

3 .弹拨法患者俯卧,患肢交叉到腱肢上,用拇指指腹在梨状肌部位垂直深按,当指尖触及梨状肌肌腹后,沿外上方至上方,来回拨动,并沿全部肌腹拨动

1 遍,再在压痛明显的部位重点弹拨

2 一

3 次。

4 .指压穴位用手指按压下缪、阳溪、秩边、环跳、殷门、阳陵泉等穴位。

忠良手法

1 .按揉法或滚法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患侧,用掌根在臀部施按揉法或滚法。

2 .点法、按法与弹拨法患者俯卧,术者在其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施点法、按法和与梨状肌呈垂直方向的弹拨法。

3 .擦法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沿梨状肌方向用擦法,以热为度。

亲长业手法

1 .掌揉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侧。采用掌揉法在患侧臀部反复施术,使局部肌肉放松,以产生温热感为度,边揉边向下移动,揉至下肢、小腿。

2 .拐肘压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侧,用拐肘压法重点在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及承山等穴按压,按压时要在穴位上停留片刻。

3 .拐肘弹拨法与拇指弹拨法患者俯卧,术者沿梨状肌的肌纤维的垂直方向进行弹拨,根据病人肌肉的丰满程度选择弹拨手法。

4 .切击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侧,采用切击法在病人臀部及下肢进行施术。

5 .摇髋法患者仰卧,屈曲患侧膝髋关节,术者一手托住患肢足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使膝关节屈曲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环转摇动。

6 .抖法患者仰卧,术者用双手分别握住病人的双踝部,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作为全部手法的结束。

长江手法

1 .推揉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拇指沿骼晴向后,向下方向反复推揉,以放松臀部肌肉,手法由浅到深,逐渐加大用力。然后再用掌根按揉臀部。

2 .弹拨法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外展外旋位。术者以一手拇指沿与梨状肌纤维

走行的垂直方向反复拨动,拨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臀大肌,使患者感到酸胀、窜痛感。

3 .点按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拇指点按患者痛点,保持约10 秒钟以镇定止痛。然后再以拇指点按居缪、上缪、中缪、次缪、下缪、委中等穴位:以肘尖点按环跳穴。

4 .摇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拿患侧膝关节,一手握持小腿下部,将患肢作外展、屈靛、屈膝、收、伸直等动作,反复

5 次。5 .梨状肌推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固定患膝,将患肢保持屈髌屈膝及极度收旋位。以另一手之拇指或掌根沿梨状肌走行方向由坐骨大孔到外侧股骨大转子方向反复推动5 一10 遍。然后再以双手推股外侧3 - 5 次。

6 .搓法患俯卧位,患肢略外展30 “一40 " ,外旋位。术者以双手从骼棘向下反复搓动2 一3 分钟。

7 .手法加减慢性经久不愈者,可增加梨状肌弹拨手法及臀部踩法;腰臀困痛者,可重点按压肾俞、委中及按揉腰骼部或施以踩法;下肢肌肉萎缩者,可揉按环跳、委中,阳陵泉,并增加下肢的推拿手法,重点在股四头肌侧及小腿后外侧。

严手法

1 .揉压、弹拨梨状肌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左侧,以手掌或掌根分别从第10 胸椎平面起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推、揉脊柱两侧的髌棘肌直至髌骨背面。然后以掌根或肘尖从骼峪附近起,自上而下揉压、弹拨患侧臀部,直至股骨大转子附近,梨状肌的体表投影部位重点揉压、弹拨。然后以一手拇指揉压患侧委中穴。

2 .捏拿、提弹梨状肌法患者俯卧,患侧膝关节前面置一棉垫,使髌关节轻度后伸,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拇指指腹和示指的第2 节指骨侧面沿梨状肌的体表投影部位,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捏拿、提弹患侧梨状肌,直至股骨大转子附近。

3 .揉压、弹拨阿是穴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左侧,以一手拇指或肘尖揉压、弹拨患侧梨状肌体表投影部位上痉挛的肌性条索状硬结。然后以一手拇指或肘尖轻快反复地揉压、弹拨患侧环跳和秩边穴。

4 .髋关节外展、后伸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左侧,以一手拇指或肘尖揉压、弹拨患侧梨状肌体表投影部位上痉挛的肌性条索状硬结。然后以一手拇指或肘尖轻快反复地揉压、弹拨患侧环跳和秩边穴。

5 .髌关节外展、后伸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置于其腰髌部以固定骨盆不动,另一手置于患侧膝关节的前面,将该下肢慢慢抬起,幅度由小到反复进行患侧髋关节的外展、后伸运动。在髋关节外展后伸运动的同时,术者可趁其不备,突然用巧力使髋关节过度后伸和外展1 次。然后一手或两手多指从臀横纹附近起,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揉拿、提弹患侧大腿后面的胭绳肌,直至胭窝附近。最后再以一手拇指反复揉压患侧承扶穴。

6 .顺势屈髌法患者仰卧,患侧髌关节屈曲稍外展,膝关节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立于患侧,一手置于其患侧膝关节的前面,另一手握住踝部,幅度由小到反复进行患侧髋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在屈伸髋膝关节的同时,术者趁其不备,突然用巧力顺势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l 次。然后以一手或两手多指从骼前下棘附近起,向下轻快反复地捏拿、提弹患侧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直至髌骨上缘的腱合部。最后以一手拇指反复按放患侧气冲穴和揉压、弹拨患侧阳陵泉穴。

上述手法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但必须刚柔相济,深透达里。可1 日1 次,10 - 15 次为1 个疗程。术后可嘱患者用毛巾或中草药在局部湿热敷。症状

严重者,应平卧硬板床休息。

茂林手法

1 .提拿足三阳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循足三阳之经筋顺序提而拿之,动作连贯和缓,持续施以。拇指尽力与余四指分开以增加提拿的围,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外踝、足背往返3 一5次。点按委中、承扶、承山、风市、太溪穴。

2 .点抹秩、跳法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术者双手在患者腰能部充分疏揉及提拿双下肢后,以双手拇指端重叠或肘尖着力于秩一281 一

边穴点而按之,按要深沉,点要留滞,略以颤动,然后于环跳穴点而抹之,点要着力,抹以旋转。

3 .提踝抖腰法患者俯卧位,双手固定扶握于床头。术者双手分别紧握患者两踩,先以轻力抖动双下肢,使腰部充分放松后,再用送劲儿提抖双踝,以带动腰部充分抖动,连续3 次。施力由轻而重,抖动时可双踝齐抖亦可单踝交替抖动,作用相同。嘱患者两上肢攀住床头,术者用两手握持患者两足踝关节,徐徐按压半分钟,然后骤然牵两下肢1 次。

4 .痛点弹拨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力集中于指端,多以食指端施力,拇指、中指抵于食指2 、3 节间,用指端着力,将着力的指端插入梨状肌缝隙之间或梨状肌的起止点,由轻而重,由慢而快地弹而拨之,如弹琴拨弦,哒哒作响。手法操作要轻巧、灵活、弹拨后可用指腹或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予以揉摩,以缓解手法刺激引起的疼痛。

王中衡手法

1 .患者侧卧。术者立于患侧,用肘尖或双手拇指按揉臀部外侧或后侧肌肉丰满而又疼痛较为明显的部位,约5 一7分钟。按揉的力量要轻柔和缓,且深沉。

2 .腰椎斜扳法。

3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踝关节处,另一手扶住脖部,尽力屈曲膝、髌关节,使膝部尽量贴腹,嘱患者处于放松状态,然后突然伸展下肢,同时让患者作向下蹬空的动作,反复3 次。

岚庆手法

1 .患者俯卧位,患侧臀部及下肢放松。在臀部施掌根按揉法或滚法,手法的刺激量不需很大,其目的是使臀部肌肉放松,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回流。而后在股后、小腿后部用滚法,上下往返3 一5 遍,按揉委中、承山、昆仑诸穴起舒筋止痛的作用。

2 .经上述手法后,再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施点法、按法和弹拨法,此法可缓解痉挛的梨状肌,是治疗的重点。

3 .在臀部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区,沿其走向用擦法,以热为度。若疼痛较重者,局部可加热敷。

第六节弹响髋

【概述】

弹响髌是指髋关节在某种运动时出现的音响,常发生于髋关节外,亦可发生在关节。本病一般以青年人多见,多由于慢性劳损引起骼胫束的后缘或臀大肌肌腱的前缘增厚的病理改变。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或采用保守疗法,效果很好。【症状与诊断】

成年人一般有慢性劳损史。儿童弹响髌多因先天缺陷所致。髋关节在某种活动(屈曲、外展或、外转)时,可出现弹跳动作并有响声。在股骨大粗隆处可触及或见到一条粗而紧的纤维带。患者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但无剧痛。X线检查未见有骨关节病变。

应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相鉴别。

【手法荟萃】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于患髋施以推拿按揉手法。

2 .患者仰卧位,术者以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以一手按住大腿骨上部的隆突部。使患肢屈髋屈膝,并收旋,然后以握踩部之手将患肢迅速向下牵抖,使下肢伸直,有时可闻及弹响音。

3 .推揉按摩患髋,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4 .可配合中药薰洗或舒筋止痛水外搽。

5 .术后应适当制动患髋。

宜谋手法

髋关节外弹响者,术者一手按住股骨大粗隆,另一手握住踝上,将髋关节屈曲、收、旋,然后迅速向下牵抖,使下肢伸直,如有弹响则效果较好。最后在股骨大粗隆处作推揉理筋手法。

第七节小儿髋关节错缝

【概述】

小儿髋关节错缝,是指股骨头与髋臼窝之间发生微小移动而言。古籍中没有这种病名,中医骨伤科在临床上一般常称之为“胯骨骨错”或“环跳骨机枢错努”。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髋关节扭伤、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等。本病以5 一10 岁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约为6 : 4 。

【症状与诊断】

患者多有蹦、跳、滑、跌等外伤史,但学龄儿童多较活泼好动,一般都不能准确叙述病因。患下肢略呈外展、外旋状,步态缓慢跋行。若快走,则脚尖着地、身体晃动、跋行愈加明显。患者平卧床上,身体摆正可见骨盆倾斜、两腿长短不齐。检查时往往不能找到具体的压痛点,常能告知膝及大腿侧不适,儿童常可跋行玩耍。主被动收、外旋髋关节时疼痛加剧。X 线照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疾病。本病必须与小儿先天性髌关节半脱位、髋关节滑膜结核、股骨头坏死和化脓性髋关节炎相鉴别。

【手法荟萃】

田纪钧手法

1 .患者卧位,术者先于患髋周围施以摩推和拿捏等手法以松弛患髋周围软组织。

2 .复位法

儿童:患儿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按住患髋骼前上峪,另一手握足踩部。于外展位后下牵拉患肢并略带旋动。屈髋屈膝,于略收位下压患肢,使患膝拉触腹部,片刻后再外展一外旋一伸直患肢‘术中可闻及“咯吱”的复位声响。术后若双下肢已等长,说明复位成功。

成人:患者侧卧,患肢屈曲在上,健肢伸直在下。术者立于患者对侧,以双手卡紧患肢大腿根的、外侧,以己腹部抵住患膝,在双手持续压膝提髋作用力下,

使患膝屈曲并贴住其腹部,再外展一外旋一伸直患肢,最后伸屈患膝髋数次。术中亦可闻及“咯吱”的复位声响。双下肢若已等长,说明复位成功。未成功者,注意不可大力重复操作。

3 .术后可于患髋施以轻柔的按摩手法。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俯卧位,术者先于患腰臀部施以揉摩法,再于髋部之痛点作按压揉摩。

2 .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患肢小腿,一手扶患膝。屈髋屈膝,在屈曲位做患肢的收、旋,保持旋位,再拉直患肢,并转摇患肢数次。

希贤手法

1 .患儿仰卧位。助手双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足踝部,另一手以肘部钩住患肢胭窝部,使髋膝各屈曲90 度,然后用力向上提拉,并徐徐外旋转髋关节。接着术者在提拉下,将髋关节收、旋,继而极度屈髋屈膝,再逐渐外展、外旋,然后将下肢伸直。

2 .患儿仰卧,助手以双手托抱住患儿腰部,术者一手握患儿小腿下部,另一手握患儿大腿下部,与助手相对拔伸。继而髋膝各屈曲9 。度,术者以一手扶于膝前部,另一手握踩上部,反复摇转髋关节,活动围由小到大。.

在施行以上手法过程中,多可闻及响声,此时患儿双下肢等长,患髋疼痛消失,说明整复成功。如嵌顿时间长,整复时常听不到响声,但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整复后应卧床休息3 一5 天,并局部外敷消炎膏,以利髋关节部炎症消退。

长江手法

1.患者俯卧,先用掌摩手法3 - 5 分钟,使患儿镇定,然后再以掌推法,使紧的肌肉松弛。

2 . 患者仰卧。助手按住两骼骨固定骨盆,术者立于患侧·下士扶持膝部,一手握踝部,使髌膝顺势屈曲。患肢变长耸则套磐坪俘曲的基础上,将髋收、旋、伸直,反复活动数遍广庐砂经图甲劣到大,力量由轻渐重,使髌的屈曲、收、旋活动能达钊最灭限度,两下肢等长为止。

寿山手法

患者仰卧,术者站在伤侧,用一手虎口按在腹股沟处,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伤肢拔直,环转摇晃伤肢6 一7次。

将患侧小腿挟在腋下,拔伸牵引。

将伤肢髌、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按伤侧腹股沟之手,改按膝部,用力向下按压。

嘱患者向健侧翻身,同时按膝部之手改按臀部,以拇指顶住里缝(坐骨结节后下方)用力戳按,同时握小腿下端之手将伤肢拔直。

黄手法

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按住骼骨,一手由膝侧握住小腿近端术者按骼骨之手压膝,另手握小腿近端,压膝之手轻轻摇动髋关节,使下肢在牵引下逐渐伸直,双

下肢即可恢复等长第八节臀上皮神经损伤

【概述】

臀上皮神经来自1 一3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股骨大粗隆与第3 腰椎间连线交于骼峪处平行穿出深筋膜。臀上皮神经损伤后可发生剧烈的腰臀部疼痛,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症状与诊断】

绝大多数患者有腰臀部闪伤、扭伤或受风寒史。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祥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且有大腿窜痛,但多不超过膝关节,无下肢麻木症状。疼痛的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神经分布界线。患者常述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直立位时或由直立位下坐时,感觉腰部使不上劲,疼痛加重,多不能直接起坐,需双手扶物或他人扶持方能起坐。

患者弯腰活动受限,对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无神经根刺激体征。在骼峪中点直下方3 一4 厘米处的皮下,可触及一滚动、高起的“绳索样”物,即肥厚或“出槽”的臀上皮神经,压痛明显,麻胀难忍,其周围软组织肿胀、钝厚。【手法荟萃】

奈长业手法

病人俯卧,术者用掌揉法在患者局部反复施术,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用拇指弹拨法或拐肘弹拨法将局部滚动的“条索状”物拨回原位。再采用摇髌法施术,最后以放松性抖法结束。

长江手法

腰臀部放松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一手于患腰臀部施以推、祥浦婆手洛.以前朴博臀部肌肉。同时配合以痛点按压、拍打等手法。

复位法: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术者坐于患者身后,用双手指触诊,可触及异常滚动或高起的“条索”样物。并触清原位的沟痕。以一拇指将其向上牵引。另一拇指使之回复原位,再顺向按压。手指触诊如已平复,手法即毕。

岚庆手法

1 .患者俯卧位,术者位于患侧,先在臀部用按揉法或滚法,以提高局部的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以降低神经血管束的压力,消除受压因素。

2 .体位同上,在骼晴的下方,与神经血管束垂直方向行弹拨法,以解除软组织的痉挛。

3 .以上1 、2 法交替施用3 一5 遍即可。

4 .沿神经血管束的方法用擦法,以热为度,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

5 .对失天性等引起的疾患疗效较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