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74.69 KB
- 文档页数:10
均衡多针头静电纺丝场强的有限元模拟
郭岭岭;刘延波;张泽茹;马营
【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1)002
【摘要】针对多针头静电纺丝存在射流相互干扰和场强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改变针头长度、间距及加压方式等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静电纺丝中无法直接观测的高压静电场场强进行模拟,并观察多针头静电纺丝场强分布规律,提出可有效控制多针头静电纺丝场强均匀性的方法:纺针套塑料管、各纺针施加不等电压、纺针不等长.结果表明:塑料管可以使得电荷集聚,从而增加场强,利于节能;额外加压、不等针长能够均匀场强;不等针间距对均衡场强的效果不显著.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郭岭岭;刘延波;张泽茹;马营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2.5;TQ340.649
【相关文献】
1.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J], 陈威亚;刘延波;王洋知;沈烨伟;郭岭岭
2.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改善 [J], 刘延波;曹红;张立改;杨媛媛;任
倩;SammanH Bukhari;陈文洋
3.金属套管对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分布的影响 [J], 刘延波;韦春华;刘健;杨媛媛;赵新宇;陈文洋
4.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强度分布模拟研究 [J], 吴元强; 许宁; 陆振乾; 郭玲玲
5.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分布与改善 [J], 刘延波;罗鑫;郝铭;刘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刘延波*陈威亚,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近年来一直从事静电纺丝技术研发,包括新型静电纺丝方法开拓、规模化静电纺丝过程建模、仿真分析、静电场场强大小与分布均匀性的改善方法、以及用于各相关领域的静电纺纳米纤维产品开发。
主要包括:①防治PM2.5?耐高温过滤材料开发②用于锂电池隔膜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开发③功能性纳米纤维膜开发④用于水处理的纳米纤维膜开发⑤用于血液过滤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膜的开发等。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场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传统线性排布的多针头静电纺工艺进行改进来提高场强分布的均匀性。
其中,改进方法包括给线性排布的纺针设置不同的纺针长度、利用塑料套管包裹纺针来降低射流之间的干扰、通过对每个纺针独立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提高场强的均匀性以及改变纺针的排布方式等,模拟结果对于实际的多针头静电纺场强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深入、正在从宏观世界转入微观世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1世纪是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时代,因此纳米材料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为纳米材料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米纤维的尺寸定义,从狭义上讲,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纤维;广义上讲,1μm以下的纤维均可称作纳米纤维。
一般的纳米纤维直径在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极细的纤维直径使得纳米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和表面活性;另一方面,由极细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纤网、薄膜或非织造布又具有极小的孔隙尺寸和极高的孔隙率(低空气阻力),因此在表面吸附、过滤隔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已经在工业气体、液体过滤、生物医疗、能源电子、航空航天、战争防护、食品包装、美容化妆、水处理、吸声防噪、建筑防护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纳米纤维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多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如静电纺丝法、闪蒸法、拉伸法、模板合成法、相分离法、自组装法等。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电场优化刘延波;杨媛媛;陈莉;刘健;杨文秀【摘要】为克服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边缘效应,采用对转辊式纺丝头进行倒角处理和增加辅助电极两种方式来改善转辊式无针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均匀性.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倒角半径、辅助电极直径、辅助电极与纺丝头间距及辅助电极厚度对电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倒角半径从0增加到65 mm,场强平均值逐渐降低,场强均匀性明显增加,场强CV值由26.3%降低到11.8%;随着辅助电极直径增加,场强平均值逐渐降低,场强均匀性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纺丝头与辅助电极间距的增加,场强平均值略有增大,而场强均匀性逐渐增加;随着辅助电极厚度增大,场强平均值基本不变而场强均匀性先升高后降低;辅助电极直径160 mm,辅助电极与纺丝头间距45 mm,辅助电极厚度3 mm时,辅助电极对纺丝头电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场强平均值为1.64×108 V/m,场强CV值为1.68%;与倒角处理相比,增加辅助电极对克服边缘效应和提高场强均匀性更为有效.【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电场优化;边缘效应;倒角处理;辅助电极;有限元分析【作者】刘延波;杨媛媛;陈莉;刘健;杨文秀【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200;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0.149自1934年Formals[1-2]公开发明了一种利用静电斥力来生产聚合物纤维的装置,并申请了专利以后,静电纺丝技术已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获得微纳米纤维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纳米纤维规模化制备技术基本上分为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3-4]和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5-8]两大类.相对于单针头静电纺丝技术而言,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但是存在难以克服的边缘效应现象[9-10],且针头易堵,难以清洗,使得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多年来难以有质的飞跃.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则从根本上避免了针头易堵的问题[11],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缘效应现象,所得纳米纤维离散较大,且纺丝质量均匀性、前后一致性难以保障[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纺丝头进行倒角处理和增加辅助电极的方法改善转辊式无针纺丝头的场强均匀性,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倒角处理前后和增加辅助电极前后的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电场强度和分布进行模拟研究.1 COMSOL静电场模拟原理与建模1.1 COMSOL静电场模拟原理COMSOL Multiphysics是以有限元法为基础,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单场或偏微分方程多场来实现物理现象的仿真,目前已经在声学、生物科学、化学反应、弥散、电磁学、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过程包括:确定模拟项目→建立模型→设定求解与边界条件→划分网格→求解→后处理[13].该软件包括一个基本模块和8个专业模块,专业模块分别为AC/DC模块、声学模块、化学工程模块、地球科学模块、传热模块、MEMS模块、RF模块以及结构力学模块,可以任意组合不同模块中的应用模式实现多物理场的耦合模拟.本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中AC/DC模块下的静电模块[14]对静电场进行模拟,且静电场遵循泊松方程: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V为电势能;ρ为空间电荷密度.此方程中各个变量对应的数值在求解域选项中进行设定.本文模拟中,ρ为0 C/m3,接收板和纺丝电极均为金属材质(钢),相对介电常数εr为1.5.1.2 COMSOL建模图1为具体的静电纺丝实验模型图,其主要参数和规格如表1所示.图1 静电纺丝模拟模型Fig.1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spinning process表1 静电纺丝模型基本参数Tab.1 Basic parameters in electrospinning model 电压/kV 转辊直径/mm 转辊长度/mm 接收面积/mm2接收距离/mm 30 130500 600×600 2002 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电场优化纺丝头中间部分由于受到两侧强度相同的电场干扰,叠加后的横向库仑斥力接近于0,因此中间场强被削弱;而纺丝头的两端分别只受到来自一侧的横向叠加库仑斥力的作用,所以纺丝头两端场强大于中间场强.因此,转辊式纺丝电极的场强分布也呈现中间小、两端大的规律,也存在边缘效应,和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出现的场强分布不均匀现象一致.本课题组以前对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出现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减小边缘效应、改善场强和分布的有效措施[15-20].本文拟通过倒角处理和增加辅助电极的方法减弱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边缘效应,达到场强均匀的目的.2.1 倒角半径对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影响采用UG8.0对不同倒角半径的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头进行建模,模型如图2所示,其电场强度分布如图3所示.图2 不同倒角半径的转辊式无针头纺丝电极模型Fig.2 Rolling needleless spinning electrode model with different chamfering radius图3 不同倒角半径转辊式无针纺丝头的电场强度分布Fig.3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rolling needleless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chamfering radius由图3可以看出:当纺丝头没有进行倒角处理时,两端电场强度远高于纺丝头内部场强,且远高于进行倒角处理的纺丝头两端的电场强度;当进行倒角处理时,倒角半径增加到20 mm时,纺丝头两端的场强值依次降低,整个纺丝头的场强分布呈现从两端向中间依次降低的趋势;当倒角半径继续增加,纺丝头两端的场强仍然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但场强分布呈现从两端到中间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倒角半径的增加,倒角面与纺丝头圆柱面相切,相切处虽然是无缝衔接,但是相对于其他各处来讲,仍然呈现尖端状态,因此,相切处场强增加.不同倒角半径纺丝头的场强平均值和CV值如表2所示.表2 不同倒角半径转辊式无针纺丝头的电场平均值和CV值Tab.2 Averag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CV value of rolling needleless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chamfering radius倒角半径/mm场强平均值/(×108V·m-1)CV值/%00 1.91 26.4 10 1.90 22.0 20 1.89 20.6 30 1.87 18.4 40 1.85 17.7 50 1.85 15.5 65 1.78 11.8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倒角半径的增加,场强平均值逐渐降低,场强CV值逐渐降低,场强均匀性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尖端的相对削弱使电荷分布更加均匀,不存在场强极高的地方,因此场强的平均值也随着电荷的均匀分布逐渐降低,均匀性随之提高.场强CV值从没有进行倒角处理的26.3%到倒角半径为65 mm的11.8%,虽然场强均匀性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场强分布变异系数仍然很高.这些变化同样可从图4电场云图的场强颜色变化观察得知,当倒角半径为65 mm时,场强分布较为均匀.图4 不同倒角半径转辊式无针纺丝头的电场云图Fig.4 Electric field contour graphs of rolling needleless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chamfering radius 2.2 辅助电极对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影响2.2.1 辅助电极直径对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影响选择辅助电极与纺丝头之间间距45 mm,厚度3 mm,直径分别为 70、100、130、160、190、220 mm 的辅助电极来控制场强均匀性,采用不同直径的辅助电极时纺丝头模型如图5所示.图5 带有不同直径辅助电极的纺丝头模型Fig.5 Spinneret model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通过COMSOL软件对不同纺丝体系进行电场强度模拟分析,并进行场强大小和均匀性比较.电场强度分布如图6所示.图6 辅助电极不同直径时纺丝头的电场强度分布Fig.6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spinneret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由图6可看出,随着辅助电极直径的增加,纺丝头两端的场强值逐渐降低.辅助电极直径增加到160 mm,纺丝头两端的场强值降低到与纺丝头内部场强基本一致.当辅助电极直径继续增加,纺丝头两端场强值低于内部场强值,这是由于随着辅助电极直径的增加,辅助电极位置逐渐高于纺丝头,和纺丝头两端场强产生了排斥.采用不同直径辅助电极时纺丝头的电场平均值和CV值如表3所示.表3 辅助电极不同直径时纺丝头的电场平均值和CV值Tab.3 Average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and CV value of spinneret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辅助电极直径/mm场强平均值/(×108V·m-1)CV值/%070 1.70 8.31 100 1.69 7.85 130 1.66 4.69 160 1.64 1.68 190 1.59 2.67 220 1.53 6.03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辅助电极直径的增加,场强平均值逐渐降低,场强均匀性先降低后升高,当辅助电极为160 mm时,场强均匀性最大,CV值达到最小为1.68%.图7所示为采用不同直径辅助电极时纺丝头的场强分布云图,由图7可见,随着辅助电极的增加,红色部分逐渐依次出现在辅助电极上.这是因为相对转辊来讲,辅助电极的尖端效应更明显,电荷集中在了辅助电极上,在辅助电极产生电场的叠加作用下,转辊两端的场强得到了分散和抵消.因此,辅助电极直径为160 mm时,场强较大且分布均匀,为最佳选择.图7 辅助电极不同直径时纺丝头的场强分布云图Fig.7 Electric field contour graphs of spinneret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2.2.2 辅助电极距离对纺丝头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图8 辅助电极和纺丝头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场强分布Fig.8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spinneret and auxiliary electrodes选择辅助电极直径为160 mm,厚度为3 mm,辅助电极和纺丝头之间的距离为5、15、25、35、45、55 和65 mm进行建模.采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场强大小和均匀性.图8所示为纺丝头与辅助电极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电场强度分布.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纺丝头和辅助电极间距的增加,纺丝头两端场强值逐渐增加,当间距小于等于35 mm时,纺丝头两端的场强值小于纺丝头内部场强,这是由于辅助电极高于纺丝头,辅助电极所产生的电场有效抑制了纺丝头两端电场.当间距为45 mm时纺丝头两端电场强度与内部基本保持一致.间距继续增加,纺丝头两端的场强值都略高于纺丝头内部的场强值,这是由于随着辅助电极与纺丝头间距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减弱.表4为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电场强度平均值和CV值.由表4可知,场强均匀性逐渐提高,场强平均值略有增大,这是由于辅助电极电场对纺丝头电场产生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纺丝头两端,对内部影响并不大.这一点也可从图9场强云图中看出.因此,辅助电极和纺丝头间距为45 mm时,场强较大且分布均匀,为最佳选择.表4 辅助电极和纺丝头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场强平均值和CV值Tab.4 Averag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CV value of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spinneret and auxiliary electrodes间距/mm场强平均值/(×108V·m-1)CV值/%05 1.57 11.2 15 1.60 4.27 25 1.61 1.96 35 1.63 1.81 45 1.64 1.68 55 1.63 2.99 65 1.64 3.04图9 辅助电极和纺丝头不同间距时纺丝头的场强分布云图Fig.9 Electric field contour graphs of spinneret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spinneret and auxiliary electrodes2.2.3 辅助电极厚度对纺丝头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选择辅助电极直径为160 mm,辅助电极和纺丝头之间的距离为45mm,辅助电极厚度分别为1、3、5、7mm进行建模,采用COMSOL进行场强模拟分析.辅助电极不同厚度时纺丝头场强平均值和CV值如表5所示.表5 辅助电极厚度不同时纺丝头的场强平均值和CV值Tab.5 Averag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CV value of spinneret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thickness厚度/mm场强平均值/(×108V·m-1)CV值/%1 1.63 2.95 3 1.64 1.68 5 1.65 2.16 7 1.64 2.78由表5可看出,场强平均值基本不变,场强均匀性先升高然后降低,辅助电极厚度为3 mm时场强均匀性最高,但总体来讲场强均匀性变化不大.由此说明,辅助电极厚度对纺丝电极场强大小及均匀性影响不大.考虑到加工过程,选择辅助电极厚度为3 mm.3 结论针对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头场强沿轴线分布不匀的问题,通过倒角处理和增加辅助电极两种方式对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头进行改进,并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参数调整后的纺丝体系进行静电场模拟,以纺丝头场强平均值及CV值做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发现:(1)倒角处理对减弱边缘效应有明显效果,使场强CV值从26.3%降低到11.8%.场强平均值随倒角半径增大逐渐降低.(2)纺丝头尖端的场强平均值随着辅助电极直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辅助电极与纺丝头间距增加而略有增大,随辅助电极厚度增加无明显变化.3个因素对场强均匀性的影响顺序分别为距离>直径>厚度.最终选择辅助电极直径为160 mm,厚度3 mm,与纺丝头间距为45 mm.此时场强平均值为1.64×108V/m,场强CV值为1.68%.(3)与对转辊式纺丝头进行倒角处理相比,增加辅助电极对克服边缘效应和提高场强均匀性具有明显优势,可在不降低电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削弱“边缘效应”,提高场强均匀性,改善电纺膜产品质量.【相关文献】[1] FORMHALS A.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rtificial threads:US,1975504[P].1934-10-02.[2]FORMHALS A.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US,2349950[P].1944-05-30.[3] XIE S,ZENG Y C.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 on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study[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2,51(14):5336-5345.[4]CHEN W Y,LIU Y B,ZHANG Z R,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of field intensity in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4,35(4):21-25.[5]WANG X,WANG X G,LIN T.Electric field analysis of spinneret design for needleless 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J].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2012,27(23):3013-3019.[6] WANG X,NIU H T,WANG X G,et al.Needleless electrospinning of uniform nanofibers using spiral coil spinnerets[J].Journal of Nanomaterials,2012(1):1-9.[7] LIU Y B,ZHANG Z R,LI P C,et al.Fundamental study on needleless electrospinning based on metal(card)clothing[J].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13,662:103-107.[8] LI P C,LIU Y B,YAO J B.Research on sawtooth type of needleless electrostatic spinning[J].Journal of Moder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2(1):23-32. [9] LI P C,LIU Y B,YAO J B.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assive production of nano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A: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0:326-328.[10]GUO L L,LIU Y B,CHEN W Y.Simulation on process control of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Moder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2(1):12-22.[11]LIU Y B,ZHANG Z R,LI P C,et al.Fundamental study on needleless electrospinning based on metal(card)clothing[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62:103-107. [12]黄华云,李想,曾泳春.电场分布对静电纺PEO纤维取向度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5):28-35.HUANG H Y,LI X,ZENG Y C.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n molecular orientation in electrospun PEO nanofibers[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6,42(5):28-35(in Chinese).[13]PRYOR R W.Multiphysics Modeling Using COMSOL:A First PrinciplesApproach[M].USA:Jones&Bartlett Publishers,2009.[14]马慧,王刚.COMSOL Multiphysics基本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MA H,WANG SOL Multiphysics Basic Operational Guidelines andFAQ[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Media Management Co Ltd,2009(in Chinese).[15]郭岭岭,刘延波,张泽茹,等.均衡多针头静电纺丝场强的有限元模拟[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31(2):23-26.GUO L L,LIU Y B,ZHANG Z R,et al.ANSYS simulation of homogeneous field intensity during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2,31(2):23-26(in Chinese).[16]张泽茹,刘延波,马营.多针头静电纺场强分布的研究[J].非织造布,2012(6):53-56.ZHANG Z R,LIU Y B,MA Y.Study on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Nonwovens,2012(6):53-56(in Chinese).[17]LIU Y B,CHEN W Y.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J].Journal of Moder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3(1):15-27. [18]陈威亚,刘延波,王洋知,等.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纺织学报,2014,35(6):1-6.CHEN W Y,LIU Y B,WANG Y Z,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proces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4,35(6):1-6(in Chinese).[19]陈威亚,刘延波,张泽茹,等.多针头静电纺场强改善的有限元分析[J].纺织学报,2014,35(4):21-25,31.CHEN W Y,LIU Y B,ZHANG Z R,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of field intensity in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4,35(4):21-25,31(in Chinese).[20]刘延波,张立改,杨媛媛,等.规模化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改善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2):17-21.LIU Y B,ZHANG L G,YANG Y Y,et al.Improvement of field intensity in sca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2017,34(2):17-21(in Chinese).[21]刘延波,曹红,张立改,等.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改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2):30-36.LIU Y B,CAO H,ZHANG L G,et al.Improvement of field intensityin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J].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2017,34(2):30-36(in Chinese).。
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多丝电离室的电场构型王瑞禛;王和义;陈志林;吴敬;杨阳【摘要】本文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ANSYS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几何结构和极间偏压下多丝电离室腔室中的电场强度分布,研究了丝半径、丝间距、极间距和极间偏压变化对电离室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丝半径、丝间距、极间偏压和增大极间距可有效减小电离室中电场强度的变化幅度,从而获得稳定的电场.【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8(052)010【总页数】6页(P1836-1841)【关键词】多丝电离室;有限元方法;ANSYS;电场【作者】王瑞禛;王和义;陈志林;吴敬;杨阳【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811.1氚作为重要的核聚变燃料,被广泛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同时压水堆(尤其是重水堆)中的中子活化反应会产生大量氚。
氚是一种低能放射性核素,其衰变产生的β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约6 mm[1],不会对人体造成外照射危害;但反应堆等核设施中的氚极易发生扩散、渗透反应进入周围环境,进而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入的方式进入人体形成严重的内照射危害。
在涉氚工作场所,接触受氚污染的材料表面是氚操作人员吸收剂量的重要来源[1]。
因此,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出发,需对氚生产、贮存过程中存在的氚泄漏及反应堆和氚废物后处理厂中的氚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
材料表面氚污染测量技术按照测量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接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1-4]。
间接测量法一般是通过擦拭取样,使用液闪分析仪测量样品中的氚量来反推擦拭表面的氚污染水平[4]。
静电纺丝的模式李秀红;宋天丹;陈志远;刘月星;何红;张有忱;刘勇【摘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静电纺丝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其中常规纺丝模式包括点-板、线-板、板-板静电纺丝;高效纺丝模式包括多喷头、无喷头静电纺丝;特殊纺丝模式包括同轴、近电场、离心静电纺丝.对各模式的纺丝特点、技术优缺点、适用性等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可为静电纺丝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10【总页数】6页(P163-168)【关键词】静电纺丝;常规纺丝模式;高效纺丝模式;特殊纺丝模式;离心静电纺丝【作者】李秀红;宋天丹;陈志远;刘月星;何红;张有忱;刘勇【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0.64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升温,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简单、低廉、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
静电纺丝实质上是高分子流体被静电雾化的一种特殊形式[2]。
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射流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克服聚合物表面张力,在静电力作用下被拉伸,并且凝固(随着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凝固)成为超细纤维[3]。
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不断发展,静电纺丝与其他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相比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这使其成为纳米纤维制造方法的主要技术之一。
但是静电纺丝产量低,纤维取向性差,强度低,成为阻碍静电纺丝技术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更好地发展静电纺丝技术,本文对几种不同类型静电纺丝模式的纺丝特点、技术优缺点、适用性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静电纺丝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
影响静电纺丝电场强度的因素分析
刘菁;王鑫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13(034)010
【摘要】为提高静电纺丝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对喷丝头的电场进行系统模拟和分析.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静电纺丝设备的电场强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传统针头式和无针式静电纺丝的纺丝头几何形貌对电场强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实验条件对电场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头的静电场集中在针头处,滚筒的静电场分布于两端,并且滚筒式能激发更强的静电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静电纺丝的发生原理和无针静电纺丝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总页数】9页(P6-14)
【作者】刘菁;王鑫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51
【相关文献】
1.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J], 陈威亚;刘延波;王洋知;沈烨伟;郭岭岭
2.熔体静电纺丝中电极材质和形状对电场和纤维的影响 [J], 杜琳;张有忱;丁玉梅;杨卫民;谭晶;李好义
3.无针式静电纺丝喷头几何形状对电场分布规律的影响机理 [J], 王巍;强威;代红超
4.喷头形状对离心静电纺丝电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J], 杨钧博;高宁萧;刘勇
5.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强度分布模拟研究 [J], 吴元强; 许宁; 陆振乾; 郭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辅助电极位置对场强分布的模拟研究
宿磊磊;吴宇珂;彭伟;李清清;方嘉勤
【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2(51)7
【摘要】为了研究单辅助电极对传统静电纺丝场强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3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添加辅助电极的传统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分布进行模拟,分析辅助电极空间位置和喷丝头与辅助电极间距两者对静电纺丝场强的影响。
模拟结果发现,添加辅助电极后,传统静电纺丝的电场强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辅助电极平行于喷丝头时的最大场强为5.2×10^(6) V/m,大于辅助电极垂直喷丝头时的最大场强4.8×10^(6) V/m,带有平行电极的纺丝电场强度较大,纺丝效果较好;随着工作电压和喷丝头与辅助电极间距的增加,静电纺丝中的电场强度随之增强,喷丝头尖端液滴受到的电场力增大,促进多射流的产生。
【总页数】4页(P175-178)
【作者】宿磊磊;吴宇珂;彭伟;李清清;方嘉勤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0.6
【相关文献】
1.建筑物内部电场强度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平板电介质稳定电极化时的场强分布
3.伞裙脆化位置对复合绝缘子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
4.内插入电极式结构复合绝缘子场强及电位分布试验研究
5.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强度分布模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静电纺丝电场分析刘正华;王兢;杜海英【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16(037)003【摘要】针对静电纺丝过程难以控制这一问题,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采用矢量图、等高线图等方法描述电场的分布,对多种条件下静电纺丝中纺丝装置的电场进行仿真,并预测轨迹的分布,包括普通的静电纺丝、以及增加平板形、环形等不同形状辅助电极的情况.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辅助电极的加入对电场的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后,使用加入平行辅助电极的静电纺丝装置进行了纺丝实验,得到的椭圆形沉积图案与相应的仿真结果一致.【总页数】4页(P44-47)【作者】刘正华;王兢;杜海英【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0.64;TS151【相关文献】1.延续工程师使用习惯的COMSOL Multiphysics v4.1——COMSOL中国区用户年会暨新版本发布 [J], 侯琳2.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橙子电池电化学模拟 [J], 张建刚3.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橙子电池电化学模拟 [J], 张建刚4.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胆肠吻合磁环的压迫力仿真 [J], 宋伟伦;吕毅;王善佩;丁泓帆;史爱华;陈雪;赵萌;吴荣谦;马锋;严小鹏;张勇5.基于COMSOL Multiphysical的蓄水运营期堤防工程安全稳定性研究 [J], 林俊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刘延波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300160s纳米纤维一般是指纤维的直径在纳米级范围。
有些人把直径小于1µm的纤维称为纳米纤维,而有些人则定义直径小于0.3µm的纤维为纳米纤维,也有文献将纳米纤维定义为直径为纳米级、长度超过1µm的物质。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定义纳米纤维为至少在一维空间尺度上小于100nm的纤维。
无纺布工业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微米的纤维就是纳米纤维。
另一方面,更广泛说来,传统纤维与纳米材料(零维、一维或三维)复合制得的纤维材料也可以称为纳米复合纤维材料或广义的纳米纤维材料。
纳米纤维这种广泛的定义还可以延伸,即可以把纤维中包含有纳米结构,而且又赋予了新的物理性能的纤维都划入纳米纤维的范围。
纳米纤维与人发的细度对比如图1所示。
图2为纳米纤维的SEM图片。
纳米纤维材料特点及应用纳米纤维直径一般在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极细的纤维直径使得纳米纤维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极高的表面吸附性能;另一方面,由极细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纤网、薄膜或非织造布又具有极小的孔隙尺寸和极高的孔隙率(低空气阻力)及静电驻留性,因此在表面吸附、过滤隔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气体过滤、液体过滤、吸声防噪、生物医疗、能源电子、航空航天、农业防护、战争防护、食品安全、化妆品、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领域,部分应用如图3所示。
具体包括:(1)气体过滤—工业气体、汽车发动机空气过滤以及汽车尾气过滤;(2)液体过滤—食品和药品过滤、血液过滤、海水淡化、水处理等;(3)特种防护—生化防护服、防毒面具、医疗防护服、特种工作服等;(4)能源电子—储能材料和电池隔膜;(5)生物医疗—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支架、创伤敷料、药物传输载体、人造器官/血管,手术缝合线、医用口罩等等;(6)其它应用—包括吸声防噪、化妆用品、太阳镜、太阳帆等。
美国的Donaldson公司已经在30年前就将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用于工业气体过滤、液体过滤、发动机空气过滤、洁净室空气过滤,其含有纳米纤维层的空气过滤器如图3左一图所示。
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分布改善及仿真分析
郭文利;任晓龙;陈江义
【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2)4
【摘要】传统的多针纺丝喷头由于各针头间电场存在强烈的相互干扰作用,往往会造成电场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纺丝质量。
为提高多针头静电纺丝的效率和质量,探索有效可行的多针喷头工艺改善措施,获得更均匀的电场分布,对不同针头数量的正六边形分布式多针电纺喷头的工作电场进行建模仿真分析。
通过优化多针喷头结构改善其电场分布,提出了3种措施:设置不同针头间距,不等针长和不同直径屏蔽环,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COMSOL Multiphysics 5.5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详细阐明不同针间距下电场分布特征的变化趋势,加长中心针对电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屏蔽环在均衡电场分布和集中分布范围上的作用。
这为实现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的高效稳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多针头静电纺丝批量化生产的设备进一步优化提供研究基础。
【总页数】8页(P833-840)
【作者】郭文利;任晓龙;陈江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0.1
【相关文献】
1.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2.静电纺丝中基底的电场分布数值仿真分析
3.圆环状辅助电极对多针头静电\r纺丝系统的电场分布影响
4.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强度分布模拟研究
5.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分布与改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针头静电纺场强分布的研究静电纺丝是一种以纺丝机制通过静电力将纤维材料纺制成纤维的技术。
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同时纺制多个纤维,使用多针头纺丝机可以提高每分钟纤维纺丝效率。
本文将研究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中纤维纺丝场强的分布情况。
多针头静电纺丝是由多针头纺丝机的静电场和控制器控制、监视的。
在多针头静电纺丝中,静电场是能够控制纤维纺丝的主要动力,它在纺丝机中可以形成一个静电场,其强度与控制器控制所设定的静电场强度有关。
静电场的强度分布于纺丝机上,而多针头静电纺丝的强分布则是由多针头纺丝机的布置形式确定的。
在研究多针头静电纺丝强分布的情况时,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运用仿真软件对纺丝机进行模拟,确定出纺丝机上各点位置的静电场分布情况;另一种是采用实验法,利用测量仪器实时检测纺丝机上的各点位置的静电场强度,以确定多针头静电纺丝即时的强分布情况。
仿真软件模拟是试图实现多针头静电纺丝场强分布的计算机有限元仿真软件,它基于计算机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通过分析物体的物理参数和纺丝机内的多针头静电场来估计多针头静电纺丝的强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多针头静电纺丝机上各点位置静电场强度的分布曲线。
实验法是通过采用各种类型的测量仪器对多针头静电纺丝机进行实时检测,来获取多针头静电纺丝的强分布情况,如桃子放电仪、Vphaz图测量仪等。
实验法能够反映多针头静电纺丝机的即时强分布情况,也能够及时更改和优化多针头纺丝的参数设置等。
在多针头静电纺丝中,电场强度分布是对纺丝机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文对多针头静电纺丝强分布进行了研究,强调了采用仿真软件和实验法研究多针头静电纺丝强分布的重要性。
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对多针头静电纺丝强分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多针头静电纺丝强分布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验法获取的相关内容。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有关行业提供参考,为提高多针头静电纺丝纺制质量和效率提供建议。
多针头静电纺丝工艺过程探讨嘿,朋友!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多针头静电纺丝这工艺过程。
你知道吗?这多针头静电纺丝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微观舞蹈。
想象一下,多个针头就如同多个灵巧的舞者,在电场的舞台上尽情展现它们的独特魅力。
先来说说准备工作,这就好比你要出门旅行前的精心打包。
针头的选择可不能马虎,就像你选鞋子,得合脚舒适,针头的材质、尺寸、形状都得好好琢磨,不然这场“舞蹈”可就容易出岔子。
溶液的配置也是关键。
那溶液就像是舞者的服装,得恰到好处。
浓度不合适,就好比衣服不合身,跳起舞来怎么都不自在。
还有导电性、黏度等等,都得考虑周全,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
然后是电场的设置,这电场就像是舞台的灯光和音乐。
强度不够,那“舞者”们就没法激情四射;太强了,又可能把“舞者”们给累坏。
你说是不是得把握好这个度?接下来,真正的“舞蹈”开始啦!多个针头同时喷射出溶液细流,这场景,多壮观!就好像夜空中同时绽放的绚丽烟花。
这些细流在电场的作用下拉伸、细化,逐渐形成纤细的纤维。
这过程,不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魔法棒,一点点变出神奇的东西来?可是,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针头会堵塞,就像人的嗓子眼儿被东西卡住,难受得很。
这时候就得赶紧想办法清理,不然整个“舞蹈”都要乱套。
而且温度、湿度这些环境因素也会来捣乱。
温度太高太低,湿度太大太小,都会影响这“舞蹈”的效果。
这多像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出去玩儿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要说这多针头静电纺丝工艺的好处,那可多了去了。
能提高生产效率,就像一群人一起干活儿总比一个人快;还能制备出更均匀、更优质的纤维材料,就好比一群优秀的舞者一起表演,效果肯定更精彩。
总之,多针头静电纺丝工艺可不简单,每一个环节都得用心对待,就像对待一场重要的演出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场微观世界的“舞蹈”精彩绝伦,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
金属套管对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分布的影响刘延波;韦春华;刘健;杨媛媛;赵新宇;陈文洋【摘要】为了研究金属套管的结构参数对场强的影响,采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附加金属套管的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种复合结构的纺针模型,对附加金属套管进行了拓展应用.结果发现:施加金属套管后,针尖最大电场强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厚度为0.6 mm时,CV值可从原来的7.5%降低到3.2%;针头与金属套管间隙为0.02 mm时,场强最均匀,CV值仅为1.1%;套管高度与针长一致时场强最大.此外,采用复合结构的纺针时针尖电场强度提高了82.9%,而且针头内侧涂覆PTFE可以有效地防止针头堵塞的问题;复合结构的七针外围增加套筒,套管的场强CV值3.23%小于没有金属套管的8.13%,而且每一个针尖的场强均高于没有套筒的针头场强.【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多针头;静电纺丝;电场强度;有限元分析;金属套管【作者】刘延波;韦春华;刘健;杨媛媛;赵新宇;陈文洋【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200;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73.3目前,制备一维纳米结构有机材料的方法有静电纺丝、牵伸、模板合成、相分离、界面聚合、自组装等[1-2]。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不仅具有操作简便有效、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且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它较于其他方法的一个最大的优势。
多针头静电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研究张泽茹;刘延波;马营;陈威亚【摘要】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 behavior of PBS, comsole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electric intensity of the massive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The field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is simulated.PBS is electrospun to produce ultra-fine nonwovens using typical multi-needle electrospinning, and the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on th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and morphology of fiber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needles arrayed in the linear is uneven, mutual repulsion of electrospun jets is clear, electrospun fibers are not uniform in diameter, in which the diameter of some fibers are more fine than the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inning process is stability in the circular needles, the influence of mutual electric interaction on jet path is not obvious, so the fiber diameter is much more thick but uniform.%为了研究多针头静电纺PBS 的状况,利用comsole有限元软件对规模化6针头高压静电纺丝机的工作场强进行3D建模与仿真,模拟静电纺过程中场强的大小及其分布形式,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通过静电纺PBS实验来研究场强分布及其大小对纺丝过程及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形排列的针的针头受到的场强不匀,射流间的排斥明显,纺的纤维粗细不匀,有微细纤维出现;圆形排列的针纺丝稳定,排斥不明显,所得纤维粗细比较均匀,直径较粗.【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静电纺;多针头;PBS;有限元;场强模拟【作者】张泽茹;刘延波;马营;陈威亚【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0.649;TS102.5多针头静电纺技术是目前提高纺丝产量和推进纺丝工业化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1].而多针头射流之间存在干扰的现象,成为静电纺丝技术走向工业化的最大障碍.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的分布形式及场强大小都会影响到射流的稳定性及整个纺丝的效果[2].为了研究多针头静电纺PBS的状况,本文首先利用comsole软件对规模化六针头高压静电纺丝机的工作场强进行3D建模与仿真,模拟静电纺过程中场强的大小及其分布形式,然后通过静电纺丝实验纺制纳米纤维膜,研究场强大小及其分布对纺丝过程及纤维形态的影响.1 场强模拟Tomaszewksi[3]等分别采用直线、椭圆和圆形排布的针头进行纺丝,对比发现:线性排布的针头纺丝情况较差,椭圆形和圆形排布的针头纺丝效率最高且纺制的产品质量最好;圆形分布改善了工艺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效率.为了研究其原理,本文利用comsole软件分别对规模化六针头高压静电纺丝机针头在直线排列和圆形排列时的工作场强进行3D建模与仿真,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白色类圆形区域代表纺针所在位置,针内部黑色区域代表场强最大值,远离针的黑色区域为场强最弱区域.从图1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最大场强出现在每个针头的针尖部位,最弱场强出现在远离针尖的区域.在相同的静电纺丝条件下,线形排列的一排针的各针尖处场强峰值并不相同,中间针场强小,边缘针场强最大(1.374×107),且最大值出现在最外两侧针头的针尖外端部位.这是由于在多针头静电纺过程中,各个针尖部位不但受到垂直方向静电场的作用,还受到各针头上所带同性电荷的库伦力(静电斥力)引起的水平方向静电场的作用,而且这种水平方向的静电场也存在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叠加作用,每个针头上的场强矢量和(总场强)都是其自身和相邻针头的场强叠加作用的结果.圆形排列的针其场强最大值为1.199×107,比线形排列的值稍小,然而各个针的场强值几乎相等,也就是圆形排列使得每个针受到的场强得以均衡;由于静电斥力的存在,针内部黑色区域并不是在针的周围呈均匀的圆形分布,而是向外侧偏移.2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料实验原料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高聚物(注塑级),相对分子质量20万,密度1.27g/cm3,熔点115℃,由安庆和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分子式为:实验仪器包括: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中大仪器厂产品;JSM-6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产品.2.2 溶剂选择根据溶解度参数原则,若溶剂的溶解度参数(δ1)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δ2)相近或相等时,就能使聚合物溶解,δ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δ1-δ2|<2~4 可以溶解.通过PBS重复单元中各基团的摩尔引力常数F之和除以重复单元的摩尔体积,可计算得到其溶解度参数.表1[4]所示为各种基团的摩尔引力常数.表1 各基团的摩尔引力常数FTab.1 Moor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F of each group基团F/((K·cm3)0.5·mol-1)CH2 131.5-COO- 326.6计算得PBS溶解度参数为12.61848 cal0.5/cm1.5.由此可知三氯甲烷是PBS的良溶剂,且三氯甲烷的导电率高,表面张力小,所以选三氯甲烷为主溶剂[5];但三氯甲烷的挥发性较快,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作为助溶剂.异丙醇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且挥发率比较低.本文选择三氯甲烷和异丙醇(2种溶剂性质如表2)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通过调整两者的体积分数来得到所需的溶剂.表2 实验采用的有机溶剂及其性质Tab.2 Organic solvent used in experiment and its properties注:粘度测试条件为25℃;表面张力和介电常数测试条件为20℃。
电场分布对静电纺丝纤维直径的影响谢胜;曾泳春【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37)6【摘要】为了研究电场对静电纺丝纤维直径的影响,设计两种具有不同电场分布的单针头和辅助板静电纺丝装置,采用聚氧化乙烯(PEO)为原料,在两种纺丝装置中,分别设计不同纺丝电压、纺丝接收距离和纺丝流量参数下的对比试验.并用Maxwell 软件模拟纺丝装置中的电场强度分布,结合试验结果说明电场分布影响静电纺丝的纤维直径,从而得出在均匀电场中所纺丝的纤维直径较小.%Two electrospinning setups, single-needle setup and auxiliary-plate setup were develop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electric field on fiber diameter. Polyethylene oxide (PEO) was used for electrospinning in the two contradistinctive electric fields with parameters including applied voltage, collecting distance and flow rate. Maxwell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With analysing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it can demonstrate that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has effect on fiber diameter,and uniform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can make smaller diameter fibers.【总页数】6页(P677-682)【作者】谢胜;曾泳春【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6【相关文献】1.静电纺丝接收装置的大小对电场分布和纤维接收的影响 [J], 庄昌明;孟晓华;曾泳春2.无针式静电纺丝喷头几何形状对电场分布规律的影响机理 [J], 王巍;强威;代红超3.熔体静电纺丝的电场分布及其对PET纤维成形的影响 [J], 王宏;徐阳;宋明玉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静电纺丝PA6纤维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文韬;苗振兴;许伟鸿;邱志明;严玉蓉5.静电纺丝的电场分布对纳米纤维取向的影响 [J], 金春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刘延波*陈威亚,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近年来一直从事静电纺丝技术研发,包括新型静电纺丝方法开拓、规模化静电纺丝过程建模、仿真分析、静电场场强大小与分布均匀性的改善方法、以及用于各相关领域的静电纺纳米纤维产品开发。
主要包括:①防治PM2.5?耐高温过滤材料开发②用于锂电池隔膜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开发③功能性纳米纤维膜开发④用于水处理的纳米纤维膜开发⑤用于血液过滤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膜的开发等。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场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传统线性排布的多针头静电纺工艺进行改进来提高场强分布的均匀性。
其中,改进方法包括给线性排布的纺针设置不同的纺针长度、利用塑料套管包裹纺针来降低射流之间的干扰、通过对每个纺针独立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提高场强的均匀性以及改变纺针的排布方式等,模拟结果对于实际的多针头静电纺场强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深入、正在从宏观世界转入微观世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1世纪是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时代,因此纳米材料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为纳米材料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米纤维的尺寸定义,从狭义上讲,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纤维;广义上讲,1μm以下的纤维均可称作纳米纤维。
一般的纳米纤维直径在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极细的纤维直径使得纳米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和表面活性;另一方面,由极细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纤网、薄膜或非织造布又具有极小的孔隙尺寸和极高的孔隙率(低空气阻力),因此在表面吸附、过滤隔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已经在工业气体、液体过滤、生物医疗、能源电子、航空航天、战争防护、食品包装、美容化妆、水处理、吸声防噪、建筑防护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纳米纤维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多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如静电纺丝法、闪蒸法、拉伸法、模板合成法、相分离法、自组装法等。
目前,模板合成法、相分离法、自组装法只能用于实验室生产纳米纤维的研究,尚未达到工业化的应用阶段;静电纺丝法、拉伸法和闪蒸法均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纳米纤维,但拉伸法只适合热塑性聚合物的熔体纺丝,而闪蒸纺只适合PE一种聚合物的纳米纤维膜生产,这两种方法工艺非常复杂,产品品种变换不灵活,且成本高价格贵,不利于新材料的开发。
因此,若综合考虑设备的复杂性、工艺的可控性、适纺范围、成本、产率以及纤维尺度可控性等方面的要求,前述的其它方法仍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静电纺技术是一种能够直接、连续、规模化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在全球的不断发展,纳米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生产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世人瞩目。
由于静电纺纳米纤维比常规方法制成的纳米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因此可广泛的应用在表面吸附、过滤隔阻等各相关领域。
与其他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相比,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但对于单针头的静电纺丝技术来说,所生产的纳米纤维产量很低。
因此,为了提高静电纺的产量,逐渐发展出了多针头(喷嘴)静电纺和无针头静电纺。
多针头(喷嘴)规模化静电纺丝技术的代表企业包括美国的DuPont,NanoStatics,eSpin,韩国的Top Tech等公司,我国的江西先材和河南省三门峡特种膜公司,通力微纳以及永康乐业公司;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是捷克的Elmarco公司的纳米蜘蛛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如无尖端的第1代转辊式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和最近开发出来的第2代金属丝式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以及长春吉纳公司的静电梭静电纺丝技术等等。
虽然无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发展很快,生产规模和产率高于针头式静电纺,且针头式静电纺仍然存在针头易堵、效率不高的缺点,但是所得纳米纤维较细且均匀,能生产多组分纳米纤维,喂液量和纤维细度可控,适合薄形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无针头静电纺虽然产率高、速度快,不存在纺丝射流间的干扰,但是纤维偏粗且细度不匀率较高,喂液量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只适合生产较厚纳米纤维薄膜产品。
因此,多针头静电纺仍然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目前实验室和厂商生产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手段。
然而,在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每个纺针喷出的射流之间会产生排斥作用,致使边缘纺针喷出的射流偏移中心线,出现“End effect(边缘效应)”;情况严重时形成的纳米纤维不能被接收装置接收,造成原料和成本的浪费,同时中间的针头不易形成纺丝射流,造成纺丝效率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均匀性,需对传统线性排布的多针头静电纺工艺进行改进。
Theron(Polymer,2005,46(9):2889-2899)将单一喷丝头改为线性排列的9喷射头(图1),由于线性排列的喷射流除了受到自身电场力的作用外,还受到各个喷头彼此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这种库仑力的叠加使得各喷射流所受到的电场力不均匀,因此除了中心位置的喷射流外,其它位置的喷射流都向背离中心针的方向弯曲,越靠近边缘的针头,其射流偏移的幅度越显著.静电纺丝射流的这种偏移现象成为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一个瓶颈问题。
组合多针尖喷头静电纺丝是单针尖喷头的自然扩展。
为了避免针头之间的静电干扰,Tomaszewski等(Fibers&Textiles in Eastern Europe,2005:13:22-26)分别采用直线、椭圆和圆形排布的喷头进行纺丝,用每个喷头的平均产率来衡量纺丝的效率,发现线性排布的针头纺丝情况较差,椭圆形排布的喷头纺丝情况较好,圆形排布的喷头纺丝效率最高且纺制的产品质量最好。
Theron等(Polymer International,2005:46(49):2889-2899)将单一的喷射头改进为具有阵列排布的9个喷射头,并分别对3×3阵列和9×l阵列进行了实验,发现除了中心位置的喷头之外,其它喷头的喷射流都向偏离中心的位置弯曲;同时对旋转转筒接收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一种铁饼型收集器,制备出取向排列的PEO纳米纤维。
G.Kim等(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6:(42):2031-2038)用圆柱状辅助电极与多喷头结构相连接,减弱了喷头间电荷的相互作用,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喷头的干扰,实验证明通过此方法即稳定了射流的喷射范围,也提高纳米纤维的产率,但是这种方法同样容易产生喷头堵塞的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耦合场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静电纺丝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和理论分析,拓展了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在静电纺过程中场强分析与控制的应用。
所得影响场强大小与分布的工艺参数对多针头静电纺技术的提升以及工业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制造多针头静电纺规模化设备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多针头静电纺存在的场强分布问题,本研究利用COMSOL软件来模拟多针头静电纺过程中不可视的电场强度分布,发现了减弱或消除多针头射流之间相互干扰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多针头静电纺的场强大小及分布,并可实现节约能源、提高静电纺丝效率的目的,为规模化多针头静电纺丝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采用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可以免去实际静电纺丝试验的成本和时间损耗,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多针头静电纺丝参数影响、场强增大和均匀性改善措施的模拟与分析,作为一种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新颖研究手段,国内外类似研究鲜见,属于一种创新性研究,所得结果已经用来指导多针头静电纺丝头上针头的排布方式、纺丝工艺参数的设置和选取,并且通过采取屏蔽措施减少多针头间的电场干扰和end effect现象,便于实现多针头静电纺场强均匀分布和纺丝过程的均匀性,提高纳米纤维产率,提高场强和纤维细度、节省电能消耗。
COMSOL模拟过程、建模及参数COMSOL有限元模拟过程包括:建立模拟项目→建立模型→设定求解域与边界条件→划分网格→求解→后处理。
本文在模型的求解域设置中需给定接收板、纺针、喷丝板以及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其构成关系如公式2-1所示:D=εrε0E(1)在边界设置中,空气的四条边界需设为零电荷/对称的条件,以此来达到静电纺丝周围空气环境为无限远的目的。
接收板的下底边的边界条件为接地,纺针的四条边界设为所需的电压值,其余边界条件均为连续。
本文根据多针头静电纺丝实验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多针头静电纺丝模型(如图2),其主要参数和规格如表1所COMSOL模拟静电场强分布的原理模拟结果许多文献对于纺丝液性质、纺丝工艺参数以及环境参数这三个方面对静电纺过程以及最终纤维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对纺丝液性质和环境参数而言,纺丝工艺参数对于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分布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通过COMSOL多物理耦合场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纺丝工艺参数如何影响场强的分布与大小进行了模拟,其中主要在纺针数量、电压、针直径、针长、针间距以及接收距离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纺针数量多针头静电纺丝工艺是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产量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规模化生产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基础。
因此,纺针数量是影响针头式静电纺过程中场强分布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分别对一针头到六针头的静电纺过程中场强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模拟,其模拟结果如图3和4所示。
由模拟图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针头数量的增加,场强峰值在降低。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针与针之间点场强度存在互相的干扰,因此纺针数量越多,干扰越剧烈,场强峰值也就越小。
通过对图2的观察可知,单个针头中,针尖处场强最大,针底端次之,而针身场强最小。
纺针在静电场中会感应出很多电荷,形成的电场强度可看作是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矢量和。
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即电荷间距的增加会导致电场力降低,因此,针尖处的场强大于针底端的。
针身场强较低是由于没有尖锐的拐角,不会像针尖与针底端形成电荷的聚集。
通过对模拟图3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多针头(2~6针头)的静电场分布而言,最大场强集中在两端针的外侧,而中间针的场强相对较弱,其原因是由于中间位置纺针针尖处所受到的电场力是对称的,根据场强叠加原理知,此时纺针受到的电场力是两边电场叠加的合电场力。
而两端针受到的电场力不均衡,如最左端纺针只受到右侧若干纺针形成的合电场力,根据叠加原理知其叠加后的合电场力要比中间位置纺针所受合电场力大。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出,就两端纺针的场强而言,其并非均匀的分布在针尖处,而是针尖外侧电场强度要大于内侧。
因此,在实际的静电纺丝过程中形成的纺丝射流也必然会向外偏移,此模拟结果与Varesano等人(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9.209(11):5178-5185)提出的“边缘效应(end effect)”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