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92
人工心脏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一直以来,心脏病是人类的一大顽疾。
虽然有许多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重度患者仍无法有效解决。
因此,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人工心脏的制备与应用,以期为这些无法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提供新的希望。
二、人工心脏技术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人工心脏问世。
至于我国,人工心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心脏机能研究所,初步探索了国产人工心脏的制备。
三、人工心脏制备方法1. 人工心脏的构造人工心脏引入了流体力学的理论,在模拟心脏构造上更加完善。
人工心脏包括泵体、充液阀、入口连通阀、出口连通阀、负压抽气口、人工瓣膜、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2. 人工心脏的制备(1)选择材料:由于人工心脏长期运行的需要,选择的材料需要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应力腐蚀,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材料,如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和聚合物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氨酯等)等。
(2)加工制备:加工方法包括氧化钛制备法、微影法等。
(3)组装:将制作好的各个部件组装食成一台人工心脏,然后进行测试,如测定性能参数、运转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等。
四、人工心脏的应用人工心脏常用于心脏瓣膜修复、成人和小儿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以及进行心脏移植时的辅助替代体。
人工心脏还被用于研究心脏疾病的机制,对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人工心脏面临的挑战(1)生物相容性问题:由于生物材料不够理想,出现了较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所以支持生物组织工程制造是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的重要方法。
(2)寿命问题:人工心脏的寿命仍然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和材料的改进。
虽然较长寿命的人工心脏已经面世,但是其技术难度和成本也随之提高。
(3)使用问题:人工心脏的安装和使用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如定位不准确、卡顿问题或者人体机理不同导致的使用问题。
六、未来展望科技的迅速发展将会为人工心脏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
如利用3D打印技术,可实现从个体化医疗思想到个性化制备,为人工心脏的制备和替代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问题。
生物医学材料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人工心脏瓣膜、关节置换、植入式医疗器械等等。
因此,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对于材料的选择、研制和应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指的是生物医学材料与人体组织之间的适应性。
生物医学材料即便是在长时间内与人体接触,也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影响,像异物一般被排除出体内,这种材料被称为生物相容性优良的材料。
反之,如果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可能导致人体产生排异反应,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是指生物医学材料对人体安全的性质。
这里的安全性对应的是生物医学材料在人体中的不良反应和损害的性质。
从材料源头到材料的应用过程,如生产、贮存、加工、应用过程以及废弃处理等环节都将会影响到材料的安全性。
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评价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是为了评估人工材料与人体的匹配程度、补充人体自身的功能、将有机材料和生物组织融合起来达到本来的功能,并且评价与监管不同种类的医疗工具和使用不同种类医用设备的安全性。
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相容性评价是衡量生物医学材料对人体的适应性的方法。
生物相容性评价主要包括细胞毒性测试、致敏性测试、植入试验等几个方面的评估。
这些测试可以评价材料如何与人体组织交互、是否有组织反应、材料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等。
2、生化和理化合成生化和理化合成是评估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的方法。
合成配方、热稳定性、材料与溶液或气体的作用、放射光的反应等都是评价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化学性质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方法。
这种评估方法是将生物医学材料应用于人体实验病人身上,通过对病人临床数据的长期监控和对病人病情、术后感觉等的追踪观察,以说明材料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专题、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生物医用材料必须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才能被人体接受,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问题在70年代初开始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医用装置生物学评价标准(iso 10993-1992)。
1997年国内发布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等同采用了ISO10993-1992标准。
第一节、生物相容性概念和原理生物医用材料必须对人体无毒、无致敏、无刺激、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不产生不良反应。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设计中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
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细胞、血液接触时,会产生各种反应,(包括宿主反应(即机体生物学反应)和材料反应)。
见下图。
材料与机体之间的反应,影响到各自的功能和性质,下图是上表中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后果。
多数医用材料植入体内以后,物理的化学的性状会变化。
引起生物医用材料变化的因素有:(1)生理活动中骨路、关节、肌肉的力学性动态运动;(2)细胞生物电、磁场和电解、氧化作用:(3)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和酶催化反应;(4)细胞粘附吞噬作用:(5)体液中各种酶、细胞因子、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自由基对材料的生物降解作用。
另一方面,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后,机体会发生三种生物学反应:组织反应、血液反应和免疫反应。
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因素有:(1)材料中残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质;(2)材料聚合过程残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单体;(3)材料及制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了化学毒剂和高温引发的裂解(4)材料和制品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5)材料的酸碱度。
生物相容性的分类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分为两类:若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称为血液相容性;若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称为组织相容性或一般生物相容性。
所有医用材料和装置都将首先遇到组织相容性问题(即便是人工心血管系统),所以叫做一般生物相容性。
聚合物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在现代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聚合物基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等多个方面。
然而,这些材料在与生物体接触和相互作用时,其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
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在特定应用中,在宿主生物体中引发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基材料,应当在发挥其预期功能的同时,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有害的影响。
聚合物基材料的种类繁多,包括天然聚合物如胶原蛋白、壳聚糖等,以及合成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乳酸等。
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基材料,其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等都有所不同,这也直接影响了它们的生物相容性。
对于聚合物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通常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材料的细胞毒性。
细胞毒性测试是评估材料对细胞存活、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在与材料接触后的形态变化、生长情况以及细胞活性等指标,来判断材料是否具有毒性。
例如,如果细胞在接触材料后出现皱缩、凋亡或生长抑制等现象,就可能表明材料存在细胞毒性。
其次是血液相容性。
当聚合物基材料应用于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时,如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等,其血液相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意味着材料不会引起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溶血等不良反应。
通过体外血液实验,如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黏附实验和溶血实验等,可以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评估。
除了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组织相容性也是评价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方面。
组织相容性主要考察材料在植入生物体后,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情况。
包括材料是否会引起炎症反应、免疫排斥、纤维囊形成等。
组织学分析是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通过对植入部位的组织进行切片和染色,观察细胞浸润、组织结构变化等情况,来判断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另外,材料的降解性能也会影响其生物相容性。
对于一些需要在体内逐渐降解的聚合物基材料,如用于组织修复的可降解支架,其降解速度和降解产物的安全性都需要进行评估。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资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实例实例内容: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医疗器械,将准备进行注册申请。
该医疗器械是一种可植入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申请注册之前,需要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以确保该器械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
首先,进行材料选择。
根据产品的使用目的和临床需求,选择了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的材料。
这些材料要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并且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然后,进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化学稳定性、水分吸收性和气体渗透性等指标的评估。
例如,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测试;使用热分析仪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评价;使用渗透计对材料的水分吸收性进行测量等。
接下来,进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一般包括细胞相容性评价、组织相容性评价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等。
细胞相容性评价通过体外培养细胞来评估材料对细胞的影响,包括细胞存活率、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等指标的测定。
组织相容性评价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材料对动物组织的影响,包括组织内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等指标的观察和分析。
生物安全性评价是对材料的全面评价,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致敏性和致突变性等方面的分析。
最后,对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评价结果,该新型医疗器械的材料选择合理,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这为其后续注册申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资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是确保医疗器械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可以为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后续注册申请提供支持。
医用聚氨酯顾玄烨 051002211【摘要】:医用聚氨酯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章简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结构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用聚氨酯;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引言聚氨酯(PU)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 -)的聚合物,英文名为polyurethane。
聚氨酯自1937年由拜耳公司发明以来,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具有独特的性能,例如相对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特性、卓越的力学性能以及加工特性等,成为众多医疗产品原料的理想选择。
[1]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介入导管、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全人工心脏,血液透析膜等。
1.医用聚氨酯的结构医用聚氨酯大多指具有嵌段聚氨酯(SPU)结构特征的聚合物这一类非发泡弹性体。
嵌段聚氨酯由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聚硅氧烷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以及全氟聚醚二元醇等形成的软段和由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量二胺或二醇形成的硬段2部分构成。
由于软段和硬段具有热力学不相容的性能,因此多嵌段聚氨酯存在着相分离,并导致微区的形成,其中软段为连续相,硬段聚集成微区分散在连续相中。
典型医用聚氨酯的结构与合成法如图1所示[2]。
2.医用聚氨酯的性能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许多-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其主要性能有[3]:①优良的抗凝血性能;②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③临床应用中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蛋白质过敏”和“致癌物亚硝胺析出”两大难题,从而成为许多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换代材料;④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⑤具有优异的耐磨、软触感、耐湿气、耐多种化学药品性能;⑥能采用通常的方法灭菌,暴露在X 射线下性能不变。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夏维娟,张智华,庹新林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聚氨酯因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广泛的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
但是作为长期植入材料,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并不完美,因此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概述了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合成进展情况,然后总结了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聚氨酯;生物材料;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改性在所有可植入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具有两相结构的嵌段聚氨酯因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粘结性、耐溶剂性、无毒性、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点,尤其是其良好的生物学性能[1],在生物医学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1967年聚氨酯第一次作为生物材料应用以来,聚氨酯已广泛地应用于人工心脏辅助装置[2]、人工血管[3]、人工瓣膜[4]等。
虽然聚氨酯植入人体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在生物环境中仍然存在着相对不稳定性和不完美的抗凝血性。
1981年,Parins[5]首先报道了用于心脏起搏器绝缘线的聚醚聚氨酯植入体内12周降解的现象。
随后,Stokes[6]详细地描述了其在体内的降解现象及机理,并首次提出“环境应力开裂”(ESC)和“金属离子氧化”(M IO)的概念来描述聚氨酯的降解。
Christenson等[7]总结了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并对聚氨酯的降解机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随着聚氨酯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改善其生物学性能。
1 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从分子结构看,聚氨酯是一种由柔性的“软段”和刚性的“硬段”交替共聚的聚合物。
软段的主要类型有聚醚型和聚酯型,还有一些有助于提高聚氨酯性能的协同聚醚或聚酯。
浅谈硅橡胶和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摘要:实践研究结果明确指出:硅橡胶与聚氨酯材料最显著的特性在于其均有着较为优越的生物相容特性。
并且其在二次加工过程当中的成型优势与性能可控优势均比较突出。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硅橡胶和聚氨酯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基于此,本文以硅橡胶和聚氨酯医用材料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康复医学应用领域,从硅橡胶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分析以及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以上两类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深远研究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硅橡胶聚氨酯医用材料康复医学应用分析何谓康复医学呢?从理论上来说,康复医学是一门以促进残疾及病患患者康复为目的,以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处理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学科分支。
康复医学的实践应用能够是残疾及病患患者在体能、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尽可能的缓解功能性障碍,从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康复医学的医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极为显著的。
一、硅橡胶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分析硅橡胶医用材料结构性能分析。
硅橡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现出了优越强度参数与伸长率指标性能的橡胶态弹性体。
其在基于高分子量特性有机硅氧烷特定组分的二次加工与组合基础之上具备一定的医用特性。
硅橡胶医用材料区别于普通医用材料的特点在于①.耐高温性;②.高柔软性;③.高疏水性;④.高透明性。
研究表明:以液体膜形式存在的硅橡胶医用材料与水分不相粘附。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医用材料同样与人体血液不粘连且生物适应特性表现显著。
从康复医学的研究角度上来说,硅橡胶医用材料的应用形式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硅橡胶医用材料在假肢内衬套中的应用分析以硅橡胶医用材料为主要原材所制造的价值内衬套使得截肢病患患者在佩戴假肢过程当中的不适性得到了显著缓解。
与此同时,截肢接收腔部位的悬吊性得到了提升,患者截肢部位的血液循环会有所加速,提高截肢患者的康复速率。
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疗器械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医疗器械的器材种类有很多,从手术刀到人工心脏,从简单的药品到高科技的医疗设备,都离不开医疗器械的使用。
而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相容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评价医疗器械对人体生物组织的耐受性和生物安全性。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器材对人体运作的影响,是否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等等。
在医学界中,生物相容性评价对于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上市流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只有通过生物相容性评价,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生物相容性评价的方式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常见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细胞毒性测试:测试某一物质是否对某些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判断是否相容。
这种相容性评价方法对于透明、无色和无味的医疗器材非常有效。
2.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得出医疗器材对动物体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精确,但是时间和经费都比较高,难以扩大推广。
3.体外试验:在体外模拟人体环境,直接对某些器械进行生物相容性的测试。
由于必要的准备和实验步骤可控,相对来说比较经济和方便。
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与生产厂家的合作与沟通困难: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不够详细,或者与评价中的标准有偏差。
这种沟通困难将会使样品的质量变得不确定,增加生物相容性评价的难度。
2.测试情境的完全复制:如果完全模拟人体环境的情况,又缺少足够的研究经费,在测试过程中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3.合理的标准和使用价值: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生物相容性评价标准上都有差异,而医疗器械产业竞争也极为激烈,因此需要根据医院和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实用的标准。
总结生物相容性评价是医疗器械研究的基石。
在医疗器械营销中,品质是第一选择,而生物相容性评价则是保障品质的重要手段。
尽管生物相容性测试有许多困难和复杂性,但是为了保护医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种评价方法是必须的。
02class聚酰胺类TPE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有哪些?聚氨酯弹性体是有软段(长链多元醇)和硬段(二异氰酸酯及扩链剂)嵌段共聚合成的聚合物,通过调整这两个链段的比率,可以制备不同硬度的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在60A-84D之间。
02class聚酰胺类TPE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有哪些?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由于医用级聚氨酯弹性体要求纯度高、反应条件和工艺条件要求苛刻,用量不大,生产技术只集中在少数的几家国外大公司手中,如:路博润、拜耳、巴斯夫、陶氏化学和亨斯迈等。
医用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挠曲性,强度高、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血液相容性、抗血栓性能好,且不损伤血液成分,同时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使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上世纪50 年代,聚氨酯弹性体开始应用于医用材料,最初用于骨修复材料,之后又成功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缝合用补充涂层。
聚氨酯弹性体作为一种医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医用聚氨酯弹性体迅速被开发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用聚氨酯弹性体制作人工心脏移植手术获得巨大成功,使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应用聚氨酯弹性体开发的医疗产品主要有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人工血管、各种导管。
人工心脏以及心脏辅助装置对材料的性能是多方面的,临床实践证明,聚氨酯弹性体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相容性、耐久性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橡胶,成为国内外研制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
目前,人工心脏用聚氨酯弹性体有几种已商品化如Biomer、Cardiothane、Pellethane、Tecoflex EG等。
聚氨酯弹性体良好的弹性、血液相容性以及与天然血管的顺应性成为制备人工血管良好选择。
首个应用于人工血管的TPU是Covita公司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其商品名为Corethane。
据有消息称美国的美国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已经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小直径的人工血管。
聚氨酯医用材料聚氨酯医用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其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医用辅助器具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能,因此在医疗领域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聚氨酯材料的特性、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聚氨酯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人体组织良好结合,不易引起排斥反应。
这使得聚氨酯材料在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
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聚氨酯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领域中的应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以便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和代谢。
聚氨酯材料可以通过调整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生物降解性能的调控,从而满足不同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需求。
此外,聚氨酯医用材料具有可调控性能。
聚氨酯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均可通过改变其合成方法、成分比例和结构设计等手段进行调控,从而满足不同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特殊要求。
这为聚氨酯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医疗器械领域,聚氨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的制造中。
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能使得聚氨酯材料成为医疗器械制造的理想选择。
在医用耗材领域,聚氨酯材料被应用于导管、尿袋、输液管等产品的制造中,其优异的性能为医用耗材的安全、可靠使用提供了保障。
在医用辅助器具领域,聚氨酯材料被应用于矫形支具、假肢、轮椅等产品的制造中,为残疾人群提供了良好的辅助生活设备。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聚氨酯医用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聚氨酯材料的性能,拓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其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医用辅助器具等领域的应用。
综上所述,聚氨酯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能,其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医用辅助器具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药用高分子材料——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 Polyurethane, 缩写PU ) 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许多-NHCOO-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出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一、聚氨酯性能及其应用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柔韧性、耐磨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可用作各种医用导管材料,如输液管、导液管、导尿管等。
与此同时聚氨酯又具有生物相容性及抗凝血性,成为被研究最广的抗凝血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聚氨酯因其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蛋白质过敏”和“致癌物亚硝胺析出”两大难题,从而替代天然橡胶、硅橡胶、α-烯烃橡胶,成为国内外研制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
聚氨酯又因其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
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能够通过溶液浇注成型或挤塑、吹塑成型制成薄而韧的薄膜。
这种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良好的透气性、耐药品性、耐微生物、耐辐射性能,可用于多种医疗卫生用途,如灼伤覆盖层、伤口包扎材料、取代缝线的外科手术用拉伸薄膜、用于病人退烧的冷敷冰袋、一次性给药软袋等。
除以上几方面外,聚氨酯又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还应用于假牙、肘部和腿部的人工骨或软骨、人工肾、人工肺、人工肝脏的制造;聚氨酯弹性体分离膜已逐渐替代纤维素膜,可将血液与渗析物分离开来。
二、聚氨酯作为生物吸收材料近年来,生物吸收性高分子以其独特的性能引起了科研部门和医学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兴趣。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一些脂肪族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比如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已经证明是性能理想的生物吸收材料。
它们的降解产物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其生物无毒性得到了证实。
聚氨酯材料作为生物吸收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异氰酸酯的降解产物胺类具有生物毒性。
2024年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聚氨酯医用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聚氨酯医用材料的定义与分类聚氨酯医用材料,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根据其用途和性能特点的不同,聚氨酯医用材料可以分为硬质聚氨酯、软质聚氨酯、薄膜聚氨酯等多种类型。
聚氨酯医用材料的应用领域医用器械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医用器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人工心脏、血管支架、手术缝合线等。
这些器械使用聚氨酯材料可以提高其耐久性、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医用敷料聚氨酯医用材料还被广泛用于医用敷料的制备中。
聚氨酯敷料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湿敷性能,可以帮助伤口快速愈合,并减少感染风险。
同时,聚氨酯敷料的柔软性和舒适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敷料选择。
医用辅助器具聚氨酯医用材料还可以制作医用辅助器具,如矫形支具、义肢等。
聚氨酯材料的高强度、轻量化和耐磨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其恢复原有功能。
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需求不断增加,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
据统计,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在近几年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
技术创新的推动科技的进步推动了聚氨酯医用材料行业的发展。
新材料技术、制备工艺和产品设计的不断创新,使得聚氨酯医用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满足了不同医疗需求。
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聚氨酯医用材料的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例如,基因医学、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领域对于功能性聚氨酯材料的需求将逐渐增加,为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的竞争与挑战目前,聚氨酯医用材料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
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
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聚氨酯医用材料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占据市场份额。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1.聚氨酯发展背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全世界对功能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聚氯乙烯、聚乙烯和硅橡胶等,都早于聚氨酯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但是由于聚氨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材料的性能可以调节,物理机械性能范围宽,加工性能好;生物相容性优良;抗扭结性好;表面光滑等,这就使聚氨酯成为一种“理想生物材料”。
2.聚氨酯结构介绍聚氨酯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NH-COO-)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的合成方法是由聚醚、聚酯或聚碳二元醇先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加成反应,再经扩链剂扩链成高分子,主链分子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嵌段组成,其化学结构可以表示为—(A—B)n—。
由于硬段和软段在极性上存在差异且硬段本身的结晶性导致它们在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而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
而聚氨酯的性能本质上是取决于软段和硬段的化学结构及软段/硬段配比,软硬段的微相分离程度对聚氨酯的性能,尤其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
3.聚氨酯分类按材料种类分:医用聚氨酯材料产品可分为医用聚氨酯泡沫、医用生物弹性体、医用聚氨酯黏合剂、医用聚氨酯水凝胶以及医用聚氨酯涂料等。
按照可降解性可分为:非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耐磨损性好,因此在长期植入人体的人体器官和医用装置的应用十分广泛;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可应用于人体修复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等。
按用途分:聚氨酯用品包括人工皮肤、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肺、烧伤敷料、各种夹板、导液管、人工血管、骨黏合剂、齿科材料、手术缝合线、计划生育用品等。
按合成物结构分: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以及聚碳型聚氨酯等等。
4.医用聚氨酯的性能研究4.1聚醚型聚氨酯1967年Boretos和Pierce首次将聚醚型聚氨酯用于左心辅助循环血泵,此后,聚醚型聚氨酯就成为了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循环系统中制造心室腔体的首选材料。
人工心脏的设计与制造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疗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心脏疾病治疗方面,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并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
于是,发明一种可以替代人体心脏的人工心脏就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从人工心脏的设计与制造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工心脏的设计人工心脏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合理性等。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人工心脏分为两种:永久性人工心脏和临时性人工心脏。
永久性人工心脏用于患有重度心衰、心室颤动等疾病的病人,它的设计主要包括心脏本体和控制系统,前者由材料学、机械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后者则需要涉及电子、计算机等领域。
永久性人工心脏的材料选择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人工心脏材料包括钛和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以及聚氨酯和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因其强度高、耐磨、防腐等特点,目前用得较多,但存在导电问题,容易形成血栓等不足。
而高分子材料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减轻心脏负担等优点,但应力集中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除了材料的选择之外,永久性人工心脏的结构设计也需要引入流体力学等方向的知识。
最初的人工心脏设计是基于体外循环的全人工心脏,其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压力传感器、瓣膜、流量计等多个部件。
目前,采用较为常见的人工心脏则是结合生物材料和实体机械材料的心脏,这种人工心脏结构现代简洁,同时还加入了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人体心脏功能。
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治愈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工心脏的制造人工心脏的制造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比如材料学、机械工程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其中,材料的处理需在加工、制造和修理等方面达到极高的精度要求。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人工心脏制造背景广泛,其中包括美国的Cardionics公司和Newheart Valve公司,以及瑞士的SynCardia公司和Tecomet公司等。
这些企业均代表了现代人工心脏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