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doc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7
2012——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本学期《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此教材在编写时,紧密的结合汽车用电的实际情况,文字简练,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根据本学期12汽车班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12汽车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提前分流的,这就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上,所表现出的难度和积极主动性较差。
但由于是他们的一门电子专业课,他们对电子课本身的兴趣还比较大,喜欢动手操作。
二、教材分析从教材看,本学期《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采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段京华主编的中职电子类通用教材。
全书共分九章。
第一章介绍了操作安全与万用表的使用,第二章是对基本电工元件的介绍,第三章介绍了电路基本知识,第四章对交流信号的测量讲解,第五章介绍了二极管及其运用,第六章介绍了晶体管及其运用,第七章介绍了焊锡基本知识,第八章对数字电路基础的介绍,第九章介绍了电控基本知识。
同时书中辅有十多个实验课程。
从课程安排上看,本学期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每周4课时,预计实际教学十五周,共计六十课时,由教材与课程安排来看,本学期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串、并、混联电路。
2、掌握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
3、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4、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了解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明及基本性能。
6、了解整流与稳压基本内容。
7、了解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计算与分析方法。
8、了解数字电路基本知识。
9、了解电控基本知识。
四、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
由于汽车电路较简单,但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尽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基本电路,从而去掌握复杂电路的知识。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该门课程所授对象是电子20和电子22班,两个班的学生都接近50人,均为二年一期学生。
该批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电路的大部分,对专业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习过《电工基础》课程且有部分同学通过了电工证的考试,还学习过电子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都还处于入门期,对知识的渴望较高,对专业课的反映很好。
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方面也是有的,诸如存在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课外参加过制作培训,甚至有少部分同学对电视机维修都有较好的掌握,而有同学对起码的制作还没入门,更有甚者有学生还不会使用万用表。
还存在班级发展不平衡:由于电子20班与电子22班在以前的授课中专业老师不一样,各任课教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使得班级之间有各方面的差异。
随着《电子技术基础》一年二期的学习,有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
这两个班都有少部分同学是从电子23班转入的,在学生不平衡方面就尤为明显。
当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布置,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在对教材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辅导等等各教学环节上都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达到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的知识个性。
使学生能成为社会的中等技术工人,并具备后绪发展能力。
教材分析该课程选用的由张龙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规划教材。
全书分两篇,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篇学生已经在一年二期学习了大部分内容,只有集成运放一节没有学习。
第二篇数字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八个章节。
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就需要适度的对教材进行处理,只能以部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侧重于逻辑门电路(8课时)、数字逻辑基础(10课时)、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14课时)、集成触发器(16课时)、时序逻辑电路(16课时);对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让学生了解性掌握(4课时)。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
够理解和应用电子技术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
的基础。
2.教学内容
(1)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代应用
领域。
(2)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介绍常见的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的基本原
理和组成,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信号与系统:讲解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时
域和频域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等。
(4)模拟电子技术: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如放
大器、滤波器等。
(5)数字电子技术:讲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如逻
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
(6)通信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如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等。
3.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授课,向学生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应用。
(2)实验教学: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
实验内容包括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波形、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参数、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等。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案例分析:通过讲授一些典型的电子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4.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根据学生的积极性、认真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评分。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职业中专:肖永信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基础课标准为依据,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技术,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电子技术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本学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金华主编的电类专业通用类教材。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一部分共五章,其中第4、5章为选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等。
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共五章,其中第10章为选学内容。
主要内容有数字门电路、逻辑电路、触发器等。
教材内容简介,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和岗位需要设计了应用扩展模块和实训模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全书已经讲完,本学期主要进行第一轮复习,争取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学情分析高考三5班共52人,其中此班有从西牛技校转班过来的学生,学生学习水平不一,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感已经逐渐建立。
但学生在中学阶段物理、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弱,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这就使他们在学习本课程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学生对电子课本身的兴趣还比较大,喜欢动手操作,以后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
三、目标任务: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如下内容:(1)二极管、三极管的质量正确检测;管脚、工作状态的判断;整流与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关计算;(2)三极管、放大电路及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3)集成运放的工作原理及相关计算(4)数字电路基础(5)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计算分析(6)、时序逻辑电路中任意进制计数器工作原理及波形的画法与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分析技巧;4.熟悉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基本特性;(3)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2.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和分析(1)电路的基本量测方法和仪器设备;(2)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3)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4)电路的实际应用与调试。
4.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1)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2)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3)实验室的基本实验项目和要求;(4)实验室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群体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3.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1.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籍;2.电子技术实验室设备和器材;3.电子技术实验案例和实验指导书;4.电子技术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
六、教学安排:1.第一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2.第二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第三周: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和分析;4.第四周: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5.第五周:实践实验和案例分析;6.第六周:复习和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文登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赵锦先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 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基础。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 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 )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3)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4 )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5)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6 )掌握基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7)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半导体二极管教学要求1.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理解PN的正偏.反偏的含义;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熟悉二极管的分类及型号;理解普通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3. 掌握常用二极管识别与检测的基本方法4. 了解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的作用及其特点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半导体二极管1. 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和分类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4.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二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教学要求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熟悉三极管的分类2、了解放大器的功能;掌握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特点的运用,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对信号的放大作用及倒相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画法。
4. 掌握分析放大电路的估算法和常用公式,了解图解分析法。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础科学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认识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性。
2.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使用常用电子设备进行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3.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逻辑设计。
4.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放大电路设计和分析。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性。
3.电路分析与实验技巧。
4.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5.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课程介绍、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第二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性的讲解。
第三周:电路分析与实验技巧的讲解。
第四周: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
第五周: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讲解。
第六周: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的讲解。
第七至十五周: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
第十六周:总结和复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创新思考。
4.课堂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直观地展现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验过程。
5.作业辅导:通过布置作业和解答学生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参考资料:1.《现代电子技术基础》2.《电子技术应用与实验》3.《电子元器件手册》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具备解决实际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常用符号;3.学会使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参数;4.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验;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原子结构与半导体物理、电路基本概念、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特性等;(2)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3)电路分析与设计:基本电路定律、交流电路分析、放大电路设计等;(4)电子仪器与实验技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实验电路设计与实施等。
2.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子技术知识体系;(2)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实践;(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课外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进度安排:本门课程总共需要30个学时,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第1-2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概述(1)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和要求;(2)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3)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2.第3-5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1)半导体物理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2)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3.第6-10周:电路分析与设计(1)电路基本定律和公式;(2)直流电路分析;(3)交流电路分析;(4)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4.第11-15周:电子仪器与实验技术(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2)实验电路的设计与实施;(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第16-18周:课程复习与总结(1)对前期学习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学生问题答疑;(3)模拟考试与评估。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逻辑门电路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和设计简单逻辑门电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逻辑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面包板、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符号等。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逻辑门电路。
2. 知识讲解(1)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强调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2)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讲解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真值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等。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逻辑门电路的搭建和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逻辑门电路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逻辑门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计划第1课时: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3. 学习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功率等分析。
4. 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实验室设备:电子元件、电路实验板、测试仪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分析论述等(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时)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4课时)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课时)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期末考试(4课时)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
5.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2. 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4份第一份教学计划: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学时:3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电路基本理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
2.电子技术实践技能:焊接实践、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电子仪器使用等。
3.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电子通信、电子控制、嵌入式系统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和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参与度和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实践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第二份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第1周:课程介绍、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介绍、电子元器件分类与特性、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内容:电子元器件的辨识与测试第2周:电路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演示-实践内容: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与计算第3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例分析-实践内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实验设计第4周:信号与系统-教学内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系统的分类-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内容: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第5周:焊接实践-教学内容:焊接工艺与技巧、焊接常用工具与设备-教学方法:实践演示、实验操作-实践内容:焊接实验第6周: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电路调试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演示、案例分析-实践内容: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实验第7周:电子仪器使用-教学内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多用表等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演示、实验操作-实践内容: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第三份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在本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技能。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学会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电子元件的识别与使用;(3)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1)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3)振荡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
3.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1)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2)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及功能;(3)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4.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1)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2)测量方法的选用与操作;(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1)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2)常见电子产品的维修与保养;(3)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掌握知识;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等;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技术教材;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资源等;4.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电路图、案例资料等。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3.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析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概述(1)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3)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电子元器件(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性;(2)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和规格。
3.电子电路基础(1)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电流分流等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3)串联、并联、混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4.电源和放大电路(1)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原理和特点;(2)稳压电源和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3)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晶体管放大电路和运放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5.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应用;(3)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4)计数器、触发器、多路选择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
6.实验与实践(1)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和测量方法;(2)电子电路的实验设计和搭建;(3)电子电路的故障排除和维修;(4)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电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3.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项目实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课程设计项目: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小型电子技术项目设计和实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4份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面向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电子器件、电路原理、电子测量与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和电路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2.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电路设计。
3.熟悉电子测量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子器件基础知识-电子器件的种类和特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及性能指标2.电路原理-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路分析基本方法-常见电路的原理与分析3.电子测量与测试-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4.电子技能训练-电路实际操作技巧的学习-基于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简单实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解释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基础知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3.讨论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4.课堂练习与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评价:包括学生上课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
2.期中考试: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核。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能力的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相关的教材,以课本为主要教学材料。
2.实验室设备:配置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需求。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常见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德育目标:本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的初、中级水平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思路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1.器件方面:使学生掌握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
熟悉常见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2.单元电路方面:使学生熟悉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稳压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以及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一般应用。
3.综合应用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线路的能力。
4.实验技能方面:今调试单元电路及测试电路的主要参数。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9)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10)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及PN结的基本概念;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极性,会正确选用二极管;掌握二极管的主要应用;理解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机理;能用万用表简单判别三级管的质量,会正确选用三极管;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活动安排:各种二极管、三极管、场效晶体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三极管极性的判定。
考核要求: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
其中二极管、三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二极管、三极管极性的判定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课程内容1.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
知识要点:半导体的基本特性;本征半导体的概念;杂质半导体;PN结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技能要点: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
1.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
知识要点: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与类型;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技能要点:各种三极管的认识活动;三极管类型及质量的判定。
1.3掌握场效晶体管。
知识要点:结型场效应管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晶体二极管应用电路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以及其它类型二极管的特性、应用。
活动安排:各种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
考核要求: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
其中二极管应用电路及其它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课程内容:2.1单相整流电路知识要点:二极管的整流应用。
技能要点: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
2.2其它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知识要点: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第三章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机理;能用万用表简单判别三级管的质量,会正确选用三极管;掌握正确分析各种放大电路的方法,并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
活动安排:各种三极管的认识活动;三极管类型及质量的判定;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
考核要求: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三极管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
其中三极管应用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三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课程内容:3.1放大器概述3.2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知识要点: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技能要点: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
3.3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知识要点: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条件;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简单计算。
技能要点: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检测3.4共射电路图解法知识要点:共射电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技能要点:共射电极放大电路基本实验3.5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知识要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技能要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基本实验第四章负反馈放大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馈的概念、极性和类型的判别方法。
掌握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类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的应用。
活动安排:无考核要求: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反馈知识的闭卷测试、网络资料的整理等。
其中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学习的态度等)占3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课程内容:1、反馈的概念知识要点:1、反馈的含义2、反馈的判别3、反馈的类型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知识要点: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及原理3、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正弦振荡的工作原理,振荡产生与否的判断。
第五章运算放大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直流放大器的两个特殊问题,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电路;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参数、简单运算功能;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质量好坏的简易判断及调零方法。
活动安排:集成电路的认识活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
考核要求: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
其中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