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类治理
- 格式:pdf
- 大小:973.95 KB
- 文档页数:1
53一、新模式探索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工作。
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是静态、动态及其它研究部门各自为战,中间缺乏交流的习惯和交流的平台。
不同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缺乏交叉性和互补性,油藏模型的建立通常是不同研究人员工作的简单汇集。
在这样的协同工作模式下,建立相应的项目数据库,用户通过访问项目数据库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随时查看其它研究的进展。
而且方便的数据转换接口,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直接转换成自己需要的形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数据切换工作中造成的误差,快速建立应用模型。
二、协同研究新模式的应用应用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新模式对某-101块进行了研究。
某101块被许多小断层切割,内部断层多,断块小,连通状况差;含油面积小,油层厚度薄,大多数为油水同出;平面上及纵向上油层物性差异较大。
某101从投入开发至今已近20a,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开发井网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存在层间干扰严重、水驱程度低的矛盾,目前油水分布现状相当复杂。
在新的协同工作模式下,应用精细油藏描述及数值模拟技术对某101沙二下油藏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剩余油分布,效果明显,实现了挖掘油藏潜力、高效开发的目的。
油藏描述和数值模拟研究是剩余油研究的基础,对某101块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岩石物理学家和油藏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得出一个地质模型,然后加入油层的属性数据得到一个静态的油藏模型。
用动态数据来校正和优化网格系统得到一个模拟模型,最后,通过风险分析和地面设备分析得出一个指导油藏管理的可执行模型。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了油藏描述和数值模拟的项目数据库,实现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
(2)提出对高含水期多层砂岩油藏细分流动单元的思路,并将某101沙二下油藏细分为26个流动单元,对本区近50口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对比与划分,为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研究奠定了基础。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Ⅰ类边底水断块天然能量充足,内部断层少,储层物性相对较好;Ⅱ类简单断块单个油藏含油面积大(大于0.5 km2),构造较简单,储层发育较稳定,能够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Ⅲ类复杂断块单个油藏含油面积较小(0.1<S≤0.5km2),断层较发育,油层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完善;Ⅳ类极复杂断块单个油藏含油面积极小(S≤0.1km2),低序级断层十分发育,油层分布极零散,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
目前断块油藏按照开发方式及含油面积能否形成注采井网划分为Ⅰ类边底水断块、Ⅱ类简单断块、Ⅲ类复杂断块及Ⅳ类极复杂断块四种次级油藏类型。
断块油藏相对于整装油藏有其特殊性,断块油藏类型众多,在开发实践中,由于背斜、岩性断块构造相对简单,多采用面积注采井网,开启型断块油藏一般天然能量较充足,注采系统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
而对于半封闭、封闭型复杂断块油藏来说,开发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注水开发效果。
但此类断块油藏一般含油面积小,形状不规则,所以井网布置一般无规律性,注采结构不合理,注采比低,这就使水驱控制储量及储量动用程度受到了限制,容易形成死油区,还会出现地层能量下降、边底水突进等问题。
本文明晰了此类断块油藏平面水驱控制的主要因素,研究合理注采井网模式,指导了断块油藏合理开发与高效调整。
1 半封闭断块油藏平面水驱控制因素(1)断块油藏地层倾角越大,上倾方向驱油时,重力作用抑制了水的流量,相同条件下,地层倾角越大,油井见水时间越晚,开发效果越好,平面水驱波及系数越高。
(2)复杂断块含油面积越大,储量规模越大,可部署井数多,从简单的一注一采到建立相对完善注采关系,开发效果也是越来越好。
(3)断块油藏从断块形态看,相同井网形式下,几何形态不同,平面波及及开发效果差异明显,三角形井网对三角形断块匹配好,对梯形断块匹配差。
(4)复杂断块受边水条件影响,边水能量越大,水线推进越均衡,水驱波及高,采收率高,相同开发方式下,与满块含油断块相比,一定的边水能量可以提高边部及井间波及系数。
试析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及剩余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以及剩余油问题,从油藏地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复杂断裂中的油藏分布规律,进而找到剩余油开采方法,经验浅薄仅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断层油田构造剩余油挖潜方法控制因素1 引言断裂层油藏主要是经过断层作用而形成的密闭空间断层在开启变动的过程中对流体会起到运移的作用,在闭合的过程中对油气运移会起遮挡的作用。
断层通常也会把一个原本较为完整的背斜褶皱,分成许多的断裂层,然后每个断裂层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储油圈闭,因此许多断层就成了分离油藏的分界,使整块的油田被分成很多的部分,进而再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独立的原次生油气藏,而受断层作用形成的这些油气圈闭都可以称做断裂层油藏。
2 油藏的地质特点分析油藏的主要地质特点有:构造,断裂油田地质构造的是断层多且小、构造复杂且类型多,以断裂层的构造为主;储层包含多种砂体的沉积类型,主要是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的,储层物性较好,稳定性较低;油层主要分布是主力含油层系呈大面积分布,含油层系非常多,不同区块的含油层系各不相同;油藏主要是油藏类型多、数目多,油水关系复杂,油藏中的天然能量不尽相同。
有关机构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不规则的大型砂体的边角区或者有砂体与各种泥质遮挡物分割,所形成的剩余油现象;(2)主砂体的绝大部分面积被水淹,其周边呈镶边状或搭桥状存在着的差储层或表外层也储存着一部分剩余油;(3)在现有的井网的砂体周围,尤其是断层附近的井网,断裂层的高部位,微构造起伏的高部位等的砂体很难控制;(4)在井间的分流线处,正韵律层的上部均有正与有的存在。
同样,由于注采系统不完善,像有注无采、有采无注或单向受效等这样的情况都会有少部分遗留的剩余油。
3 复杂的断缝油田油藏剩余油分布3.1 类型沉积微相控制,微构造和斜面地层而造成的剩余油类型沉积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在不同的微相中,剩余油的饱和度值是不同的。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尹洪凯摘㊀要:断块油藏的断裂系统复杂㊁含油层系多㊁油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决定了对其认识的逐步性㊂开发初期,由于油藏地质认识不完善,开发层系划分和开发井网部署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低或者漏失部分油层等,所以仍然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㊂因此即使到了开发后期,利用地质研究方法分析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仍是可行的㊂关键词:断块油藏;剩余油;地质一㊁引言断块油藏呈现出含油层系多,但断裂结构复杂的特点㊂为此,在断块油藏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做好油藏地质认知工作,即通过微构造分析等地质研究路径,全面掌控到断块油藏开发层系划分状况,就此掌控到开发层储量程度,规避储量控制作业较低等问题的凸显,诱发剩余油潜力浪费问题,达到最佳的油藏资源应用状态㊂二㊁油藏地质特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油藏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一)构造复杂如从某油田554断块油藏分析作用发现,该断块油藏具备FI㊁FⅡ㊁FⅢ㊁YI四个砂层,另外FI具有16个沉积时间单元,2条二级断层㊁7条三级断层㊁4条边界断层㊂同时,断块油藏结构呈现环形,且以 龟背壳 形式存在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断块油藏地质研究难度㊂(二)非均质性严重即部分地区断块油藏深度可达到2530m,而油层厚度可达到9.1m,孔隙度在6% 30%,同时渗透率为14580ˑ10-3μm2左右,且非均质性严重,为此,在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探究过程中,应结合地质非均质性展开作业行为,提升整体地质开发效果㊂(三)储量分布分散如554断块油藏中具有若干个小块区域,各区域油量分布较少㊂三㊁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方法(一)微构造分析法储层的微构造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㊂大量的生产实践资料证明,进入开发后期,油层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油层的倾斜和起伏形成的高差会引起油水重新分异,正向微构造多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多为高含水区;②油层微构造影响注入水的驱油方向,正向微构造中的微高点和微断鼻均为向上驱油,剩余油富集,而负向微构造均以向下驱油为主,剩余油难以聚集㊂长期以来,油田开发使用的标准层构造图是选定某一标准层,以该标准层的顶面为准,多用20 50m间距等高线作图,不能完全代表油层构造,也不能反映构造的微小变化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点增多,井距变小,地质资料的大量增加为深入研究储层的微构造提供了物质基础㊂在单砂层精细划分对比基础上,直接以油层的顶底面为准,绘制微构造图,指导油田开发㊂例如,554断块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即将20m作为构造图绘制参数,反映断块油藏单斜状况㊂而后将2m作为高先绘制间距,反馈油层微构造情况,继而通过对油层构造图的分析,确定注水水沿存有剩余油,最终展开开发工作㊂再如,某断块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强调了对微构造分析方法的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分析㊁研究状态,结合动态资料,绘制了断层微构造图,就此掌控到该断层含水率为1.3%㊁含有面积0.1km2等参数信息,满足了地质研究工作开展需求㊂(二)㊀测井二次解释法由于断块油藏呈现出井段长且油层丰富特点,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掌控到剩余油分布状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运用测井二次解释法,即首先针对干层㊁含油水层等进行油层解释㊂其次,结合地质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二次细化阐述,从而在二次解释作业中,分析潜力油层分布状况,提升剩余油资源利用率㊂例如,某断块在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开发剩余油潜力,即引入了测井二次解释法,基于初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斜43井测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就此判断潜力层包含了130个区域,为断块油藏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支撑,且针对开发行为作出了正确引导㊂(三)成藏规律预测法在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成藏规律预测法的应用亦有助于实现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判断,为此,在研究作业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㊂一是在成藏规律预测法应用过程中应遵从油藏构造-岩性-沉积微相研究原则,确定成藏条件,从而针对指定断块油藏含油状况做出正确判断㊂例如,在油田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即通过成藏规律路径获知该处油藏分流河道呈现聚集特征,且结合成藏条件,对东营断块油藏采储量展开了预测,满足了剩余油资源开采需求㊂二是在成藏规律预测法应用过程中需利用成藏规律对新断层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预测,且从分流河道油层㊁单井出产量㊁含水率等角度出发,对地质勘探结果进行分析,达到最佳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状态,为当代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动态研究数据,提升整体剩余油资源利用率㊂断层分析法㊁微构造分析法㊁测井二次解释法㊁成藏规律预测法等地质研究方法丰富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方法和手段㊂地质研究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是对油藏构造㊁储层分布等进行精细研究,同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准确性㊂断块油藏进入开发后期,地质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㊂四㊁结论综上可知,在断块油藏中存有若干个油藏层系,因而在基础上,为了开发剩余油资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做好剩余油分布判断工作,且从地质研究工作角度出发,应用成藏规律预测法㊁测井二次解释法㊁微构造分析法等地质研究方法,应对传统地质研究工作中呈现出的偏差等问题,达到精准剩余油分布判断状态,满足油藏开发作业需求,并就此提高断块油藏研究结果精准性㊂参考文献:[1]张戈,王端平,孙国,等.复杂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影响因素敏感性[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2):103-106,111.作者简介:尹洪凯,曙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㊂881。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摘要:油藏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能源,复杂断块油藏是原油储层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油气田的开拓开发当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所以这就使得对现有复杂断块油藏开展剩余油分布现状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原油田等多个复杂断块油田的精细描述和实践了解、资料收集,首先整理了复杂断块油藏的基本特征,科学运用前沿的油藏精细描述手段,对中原油田数个复杂断块油田通过运用动静态分析法等模拟技术研究和考证了剩余油分布的规律。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断块油藏通常是说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圈闭,在开始发生变动的过程中断层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而在闭合的过程中对油气运移起遮挡作用。
断层很多时候也会把一块相对完整的背斜褶皱分割成一些断块,这些断块就会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储油圈闭,就像一份相对完整的披覆构造,使得许多断层成为了分割油田的分界线,使油田显得支离破碎,并且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独立的次生油气藏和原生油气藏,所以,断块油藏就是主要因为断层作用形成的油气圈闭。
一、复杂断块油藏的一些地质特点复杂断块油田主要是指断块油藏的含油面积不足一千平方米,切石油地质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的断块油田。
其一些主要的地质特征是:1、构造复杂,类型多,断块小,断层多;2、多种砂体沉积类型(河流相、三角洲相),储层物性比较好,但是其中的变化很大;3、含油层系多,主力含油层系大面积分布,切不同的区块其含油层系也大不相同;4、油水关系复杂,油藏数量多类型广,油藏之间的天然能量区别很大。
二、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的内容与技术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储层单元的细胞对比,微型构造,自然断块的划分,储层非均质,精细油藏类型,储量复算,与地层单元、断块划分紧密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油藏地质模型,储层空间封闭单元,流体模型等。
1、储层单元的细胞对比储层单元的细胞对比作为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在当前,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几类对比法:按沉淀单元时间划分;层序划分;单砂体划分;按小层、小小层划分四种。
官114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摘要王家岗油田官114断块目前已进入高勘探开发成熟期,综合含水97.7%,采出程度45.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1.6%。
由于该断块区具有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含油层系多等地质特点,开发上层内、层间干扰严重,各小层动用状况差异大,剩余油高度分散,富集规律认识难度大,制约了储量的进一步动用。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本文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模、数模技术的应用,对该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下步调整对策的制定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关键词官114断块建模数模剩余油研究中图分类号:TEl22.1 文献标识码:A1地质概况(1)构造。
官114断块处于陈官庄断阶带北缘,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地带。
在单斜抬高大背景下,受近东西向断层遮挡,与北倾地层形成低幅圈闭构造,构造格局相对简单,为南掉的官114大断层控制的半背斜,并与其形成反向屋脊型构造。
沿断层一线微构造特征变化多,出现多个局部微构造高点。
砂体顶面微构造分布特征具有规律性,正向微构造和负向微构造的分布与断块构造的大格局是一致的。
(2)储层。
官114断块砂体较发育砂体发育,呈条带状或连片状;沙二段平均孔隙度27.7%、平均渗透率471.7??0-3?%em2,为中孔高渗储层。
共有沙一、沙二、沙三3套含油层系,8个砂层组,24个小层,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5、沙二7。
砂体单层厚度较薄,储层横向变化快。
上报含油面积1.7km2,地质储量165??04t。
(3)沉积相。
沉积微相研究表明:沙二段上部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平原沉积,储层沉积二元结构明显,其层序特征总体上表现为砂体厚度及砂泥比向上变薄、变小的特征。
粒度概率曲线多表现为两段式。
沙二段的下部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沉积,由远砂坝―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组成的多套韵律沉积。
物源来自研究区的东北。
(4)油藏类型。
官114断块沙一段~沙二段油藏类型可归为构造、岩性、构造―岩性复合型三大类,主要是断层油藏,断层和岩性复合型油藏次之;岩性油藏偶见。
ⅩⅩ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宋刚练;刘燕;刘斐;张萍;张天广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9(016)002
【摘要】ⅩⅩ断块大凌河油层为一套多油水组合的上倾尖灭边水油藏,经过25 a 的开发,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利用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生产资料,采用动态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方法分析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Ⅰ层和大Ⅲ层水淹程度相对较高,大0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较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高部位断层、岩性尖灭带、井控程度低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层间、层内差异和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宋刚练;刘燕;刘斐;张萍;张天广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辽宁,盘锦,124114;辽河油田分公司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4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辽宁,盘
锦,124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7
【相关文献】
1.复杂断块油藏河31断块开发后期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张永凤
2.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J], 付焱鑫;冯梅芳;刘欢;毕小峰;王少卿
3.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 [J], 刘建民;李阳
4.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J], 郭锦利;郭逸飞;卢本弢;王强
5.稠油断块蒸汽吞吐后期水淹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张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断块油藏是指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块状储层组成的油气田,在地质构造过程中受到断裂和滑动等作用而形成。
这种类型的油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储层建模及剩余油开采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储层建模1.断块油藏地质特征断块油藏通常由多个块状储层组成,这些储层之间存在断裂和滑动等地质构造的影响,导致储层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油气运移通道不畅。
由于块状储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和间隙,导致地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较为复杂。
2.建模方法在进行断块油藏储层建模时,需要考虑到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储层之间的连通性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根据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数据,构建出真实可靠的储层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应当注重考虑不同储层之间的联系和地质构造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确保建模结果能够反映出实际地质情况。
3.建模建议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建议在地质资料获取和建模过程中,加强对地层构造和储层性质的分析,尤其是对断裂带和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
在建模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块状储层的连通性和油气运移通道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建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剩余油挖潜1.剩余油分布特征在进行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开采时,一般需要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地面加热等现代开采技术,通过提高采收率和扩大开采范围的方式,实现剩余油的有效开采。
还可以采用CO2驱油、聚合物驱油等提高采收率的增产技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开采。
断块油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储层建模和剩余油挖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在进行储层建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确保建模结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在进行剩余油开采时,需要采用现代开采技术,通过提高采收率和改善储层物性的方式,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开采。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现河油田河74断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剩余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而现河油田作为我国主要的大型油田之一,其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至关重要。
一、河74断块概况河74断块是现河油田中的一个重要区域,是油气藏的主力区之一。
该断块主要由侏罗系储层组成,是低渗透、致密、多层砂岩油藏。
油层厚度为8-20米,平均厚度为12米。
二、河74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一)河74断块油层地质条件河74断块的储层主要由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组成,其岩石结构致密,孔隙度偏低,导致储层渗透率低。
油藏结构多样,包括裂缝型,孔隙型和缝洞型等,不同类型的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也不同。
(二)河74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1. 油藏形态特征河74断块的油藏广泛地分布于砂岩储层中,主要有孔隙、裂缝、缝洞、井筒间隙等储存空间。
剩余油分布不均匀,集中在边角地带和封闭圈闭内部,通常难以开采。
2. 油藏流体特征河74断块的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和脱水附加值等物性参数对剩余油分布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含油饱和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脱水附加值越小,则油藏中剩余油分布越均匀。
3. 储层特征河74断块的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矿物成分杂、泥质含量高等特点。
这种储层更容易造成油气藏的压裂或堵塞,进而导致剩余油分布不均匀。
三、河74断块剩余油挖潜研究河74断块的剩余油分布不均匀,需要深化剩余油挖潜研究,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藏资源。
以下是河74断块挖潜研究的几个方面:(一)有效储量确定确定有效储量及其分布规律是开发剩余油的前提。
该断块油藏储量多样,主要包含孔隙储油、裂缝储油和岩溶储油等不同类型,需要通过钻井、地震等探测手段,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二)理性井网布置在确定油藏特性和剩余油分布基础上,调整注水井的位置,使注水量与生产量相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藏采收率。
适当加强分类开采或斜井开采,以增加有效采集区域。
(三)合理采收决策采收决策是实现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
锦2-14-110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受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平面非均质性,纵向上受层间非均质性及注水纵向上吸水差异影响,本文对锦2-14-110断块采用小层动态分析法进行剩余油研究,研究表明纵向上剩余油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的兴Ⅰ5层剩余储量占总剩余储量近12.9%的比例,而最小的兴Ⅱ8层剩余储量占总剩余储量1.3%的比例。
平面上I5、I6、II1、II2小层动用程度高,剩余油相对较多,为断块的主力油层。
单小层内多是小层下部水淹严重,厚层顶部油层动用程度低,剩余油较富集。
标签:剩余油饱和度;动态分析法;动用程度;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受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平面非均质性,纵向上受层间非均质性及注水纵向上吸水差异影响,尤其在注水开发的后期,由于地下储层变化较大,剩余油的分布不仅受地质非均质影响还受驱油进程影响,必须应用多学科技术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和解决,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的精确度。
该块主要采用了以综合开发地质学方法为基础,以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研究为基础,以物质平衡法、相渗分流方程法、利用C/O测试、测井解释、水井测试资料、动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最终对宏观、微观以及单砂层平面、纵向剩余油分布情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主要采用小层动态分析法进行剩余油研究,小层动态分析法是在油田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将储层分层地质储量计算与分层产量动态劈分相结合的一种剩余油研究方法。
1.纵向剩余油分布根据小层动态分析法研究结果:该区剩余储量占总储量的69.5%,采出程度大于35%的有6小层,分别为兴Ⅱ1、兴Ⅱ3、兴Ⅱ4、兴Ⅱ6层,采出程度小于25%的有5小层,分别是兴Ⅰ1、兴Ⅰ2、兴Ⅰ3、兴Ⅱ7和兴Ⅱ8层。
兴Ⅰ5、兴Ⅰ6、兴Ⅱ1和兴Ⅱ2,剩余油分别占总剩余储量的12.9%、12.7%、9.0%和10.8%。
小层动态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剩余油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的兴Ⅰ5层剩余储量占总剩余储量近12.9%的比例,而最小的兴Ⅱ8层剩余储量占总剩余储量1.3%的比例。
齐204断块剩余油分布及下步挖潜方向作者:田宇摘要:齐204断块莲花油层位于齐108块的西部,平均油层有效厚度43.1米,含油面积0.45km2,石油地质储量280×104吨,该断块经过近二十年的吞吐开发,已进入蒸汽吞吐后期产量快速递减阶段,面对断块严峻开发形势,通过动静态分析,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找出剩余油富集区,提出断块下步挖潜方向。
关键词:齐204断块;剩余油分布;下步挖潜方向一、地质概况齐204断块是齐108块的一个四级断块,是齐210断块的一部分,位于齐108块的偏西部,平均油层有效厚度43.1米,含油面积0.45km2,石油地质储量280×104吨,莲花油藏埋深-970~-1280米。
齐204断块的油藏类型按成因分为岩性—构造油藏,按驱动类型分为层状边水油藏。
二、开发现状齐204断块油井总数67口。
断块累积注汽量224.1×104t,累产油89.3×104t,累积油汽比0.44,累积采注比1.35,累积返水率0.92,采出程度32.5%。
目前开井数27口,日产液361t,日产油22t,综合含水91.2%。
三、剩余油分布1、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1)、吸汽剖面资料分析齐204块历年吸汽剖面20井次,从各井吸汽资料可看出,层间动用有所差异:20井次总射孔层数为150层。
分析认为,油层纵向吸汽状况主要受各小层的渗透率、单层厚度以及所处于的纵向位置三方面因素影响:a、单层渗透率与吸汽效果关系:随着渗透率值增大,不吸汽层数减少,当K>2.5um2吸汽层数比例达到63.7%;而K<0.5um2,吸汽层数比例仅为7.7%。
b、单层厚度与吸汽效果关系:单层厚度<1m的油层基本不吸汽;厚度增加,吸汽比例增大,当H>3m时,吸汽层比例达63.4%,动用程度较高。
C、纵向位置与吸汽效果关系:从吸汽剖面上看,位于井段上部的油层吸汽好,而中、下部动用程度相对较差,不吸汽层多位于井段中、下部位置,这主要是蒸汽超覆造成的。
·78·
1 项目的意义及背景
文16断块是典型的断块型油藏,具有断层多、断块多,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严重等特点。
各断块含油面积不一,油藏几何形状主要受控油断层影响,纵向上含油层系较多,油气分布井段较长,不同断块之间油气富集贫富不均,单井产能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性质变化大,且断块区砂体规模较小,砂体以条带状分布为主,厚薄不一,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水驱动用程度不均。
2 油藏概况
文16断块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是文东滚动背斜构造带最北部的一个高点,构造呈现北部复杂,南部简单的特点,高点在北部,为一向西南倾没的断鼻式构造圈闭。
油藏埋深2800~3500m,主要含油层位S3上、S3中5+7,动用含油面积4.6Km 2,地质储量297×104t,标定采收率23.20%,可采储量68.9×104t。
油藏平均孔隙度13.7%,含油饱和度56%,平均渗透率47.3×10-3μm 2。
原始地层压力58MPa,压力系数1.69,饱和压力23MPa,粘度2.53mPa.s,油层温度120℃,原油凝固点30℃。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1 整体分散,局部富集
主块S3中7的低部位的井多数都曾生产或试油S3中7,但除边部的3口井外,其余井累产油量都较少。
后陆续部署在中高部位的井,仅1口井累产油最多,目前主块中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构造高点及井间滞留区域,南边的边部区域剩余油相对较少。
主块S3中5中北部油层最为发育,中部的7口井累产油最多,水淹也最严重,目前剩余油在构造高部位及南部边部区域和断层遮挡的井间滞留区域均较为富集。
3.2 断层控制,相对集中
北块S3中7在北部井区油层最为发育,注水受效累产油最多,其余井因位置较低或弹性开采累产油较少。
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断层遮挡带构造高点,为下步的重点挖潜方向,西部弹性开采区域有一定剩余油,但储量丰度相对较低,且目前暂无法注采完善。
北块S3中5在中部区域油层最为发育,且投产较早,注水受效,累产油最多;其余井因位置较低或弹性开采累产油较少。
剩
余油主要集中在断层遮挡带构造高点及西部弹性开采区域。
4 剩余油分类治理
4.1 建立“分割控油、弱驱富集”的剩余油富集理论
1)断层分割控油。
文16块属于复杂断块层状油藏,由于断层分割作用,在断层附近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主要包括断棱分割、平行夹持分割、交叉夹角分割和微小断块分割。
2)隔夹层分割控油。
隔夹层是影响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控制油水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油层复杂水淹的控制作用尤其明显。
隔夹层分割控油是指由隔层及油层内非渗透或低渗透夹层对流体渗流的分隔作用而导致的剩余油富集。
不论是正韵律还是反韵律油层,厚油层的层内夹层封堵作用均能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4.2 按照“高中找高、高中找低、差中优选,分类治理”的思路划分剩余油富集区并提出分类治理对策
对主块内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区域重点寻找断层分割的局部构造高点以及高含油饱和度的韵律层段;在北部断层复杂带寻找相对低含水、低采出程度的断层切割单元以及低采出程度砂体和低效条带。
并对剩余油富集区提出相对应的分类治理思路及对策。
对控油类型为平行夹持分割、断棱分割的局部构造高点、低采出程度断层切割单元所形成的相对富集剩余油富集区,可以在注好水,注够水的前提下,通过提液增大生产压差,解放低压油层残余油,纵向上增加出油层段,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程度。
对控油类型为隔夹层分割的低效条带、低渗高含油饱合度的韵律层段,可通过水井增注扩大波体积,油井选择性对低渗段补孔挖潜。
5 结语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是局
部相对富集和高度分散相结合,以“分割控油、弱驱富集”的剩余油富集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断块油藏剩余油的挖潜,对不同的剩余油井区通过“差中优选、分类治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理,是改善剩余油井区,进而改善整个区块开发指标的关键。
收稿日期:2017-11-25
作者简介:熊惠(1986-),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技术开发工作。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类治理
熊 惠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河南 濮阳 457171)
摘 要:在对文16断块油藏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及精细储层评价,结合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剩余
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针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断层控制、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提出并建立断块型油藏特有的剩余油富集理论,在油藏中寻找局部构造高点、高含油饱和度韵律层段、低采出程度砂体和低效条带或低含水、低采出程度单元等剩余油富集区,并采取配套对策实施分类治理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
关键词:断块油藏;剩余油赋富集理论;分类治理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1-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