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相关制度

输血相关制度

输血相关制度
输血相关制度

一、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合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

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同意书》记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储血由血库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贡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自身输

血包括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

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

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检、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

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

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血库人员共同实施和医院。

二、输血前核查制度

根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双查双对,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以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

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实施检测并有完整记录。

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指标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查,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

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

3.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4.凡输血患者必须做两种试验以上的交叉配血试验。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要求临床医师针对临床患者的症状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特制订以下审核制度:

1.经治医师在申请输血时要经上级医师对输血目的、临床指征、临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并签字。

2.输血科医务人员接到患者输血申请单后要对申请书上述逐项内容审核,对不符合输血要求或输血不合理的要及时与临床上级医师沟通,,确保患者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

五、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凡申请输血治疗的要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规范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写清输血目的。

2.开具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的九项检查,内容为: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3.与患者或其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和无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上报医务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4.交主治医师逐项审核签字后生效。

5.对一次用血量≥2000ml的须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

六、标本采集运输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确保临床患者输血安全,要求临床输血需全程监控,标本采集运输需按以下制度进行:

1.确定输血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配血检验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首次输血必须进行输血前体检。

七、标本管理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标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对患者血样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输血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所送标本经过双方核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

4.患者标本应存放在4+2℃冰箱内至少存放7天。

5.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八、审核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建立双人双查审核制度。

1.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医

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

2.交叉配血试验时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查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必要时两人双查双对。

3.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

九、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1.交叉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血库领取血液。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人员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

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者追查原因。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十、输血制度

1.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2.输血时,有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调整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7.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十一、输血反应检查制度

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

采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抗人球蛋白和相关抗体效价检测。如发现特

殊抗体,应进一步进行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取血袋中血液进行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以及处理登记制度

1.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认真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报告单。

2.立即抽取患者血样做血红蛋白生化检测,尿常规的检测,同时送血样至血库进行输血前后

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的检验,重复ABO血型定型、Rh(D)血型以及抗体的检查,重复交叉配

血试验。

3.对输血患者输血反映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十三、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为提高血液质量,调查不良反应原因,特建立输血后不良反应及传播性疾病登记制度,请临床各科认真配合执行。

1.血库在发放全血及成分血的同时,向各临床科室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2.临床发现严重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时,要详细填写登记报告单。具体由血库负责收集反

馈单,及时上交给血库主任及医院主管部门。

3.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时,要求立即停止输血将血袋、输血器具妥善保存,不得污染,立

即送血液中心,调查原因。

4.血库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

十四、差错处理登记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切实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对临床输血实行全程监控,对工作中的差错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要求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输血

技术规范操作要求:

1.认真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实行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制度。

3.实行临床用血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4.执行差错处理登记制度。

5.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加强输血安全意识,如实记录工作的真实情况,建立差错处理登记本。

十五、输血后血袋管理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的规定。为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和输血后正规处理医疗垃圾,避免中途污染,特制定以下制度,要求各临床科室凡输血完毕后:

1.将输完血袋单一保管并保存24h以上。

2.设血袋回收登记本。内容包括: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

供者:血袋号、血型、成份、发血日期、血袋处理时间。

3.交专人无害化处理焚烧,交接签字。

十六、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为确保临床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当中安全有效的使用上新鲜和高质量的血液成份,要求全科同志认真做好血液发放管理工作。

1.根据临床输血需求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合理贮存血液。

2.依血液采集时间顺序合理使用血液。

3.当出现临床用血偏型时及时提前与血站及兄弟医院沟通调整血液,确保国家稀有资源不造成浪费。

4.要求零报废。

十七、关于疑难配血和紧急状态下配发血的有关规定

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章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的条例。鉴于以上要求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为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保证稀有血型患者治疗过程中,避免血源供应不足或血站无血,造成患者无血可用危及生命的状态,特制定以下条例:

1.凡手术患者必须出具输血申请单,排查稀有血型和亚型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

2.凡急诊抢救大量失血病人生命,需输血者(注:RH(D)阴性患者),在血站没有同型血源状

态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可一次性输注足量RH(D)阳性血液。但要求临床医生与患者家属签约异性输血治疗同意书。

(1)异性输血对象:

①RH(D)阴性男性患者,从未输过RH(D)阳性血者,不规则抗体阴性。

②RH(D)阴性从未孕过的女性患者,从未输过RH(D)阳性血者,不规则抗体阴性。

(2)输血治疗同意书内容:

①凡从未孕过的女性RH(D)阴性患者,输入RH(D)阳性血后,可能产生相应抗体,对以后再

孕所造成的影响。

②凡RH(D)阴性患者输入RH(D)阳性血后,可能产生相应抗体,在今后再次输血时必须输注

RH(D)阴性血的重要性。

3.凡急诊抢救大量失血病人生命,需要输血者(注:ABO亚型患者),在血站没有同型血源或

医院库血不足和来不及去血站取血的状态下,应输注“O”型红细胞。

4.对自身溶血病人紧急抢救病人生命时,可采用同型或洗涤“O”型红细胞。

二、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哭哭啼啼和别别扭扭改变不了糟糕的现状。心子开一点,认真地该

干啥干啥,反倒走得顺畅许多。扛得住多少东西,最后就会得到多少东西,大致就是这么个理儿

吧。

三、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

的事。

四、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五、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六、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七、有些决定,只需要一分钟,可是,却会用一辈子,去后悔那一分钟。

八、“忽然想通了”这,五个字说来简单,要做到可真不容易。我佛如来在菩堤树下得道,就因为他“忽然想通了”达.摩祖

师面壁十八年,才总算“忽然想通了”.无论什么事,你只要能“忽然想通了”你,就不会有烦恼,但达到

这地步之前,你一定已不知道有过多少烦恼。

九、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

十、我对前任的感觉很简单,哪怕他的女朋友来我面前秀恩爱,我也不会觉得烦。就像在看别人吃一碗很香的卤肉饭,

吧唧嘴巴弄得很大声,但我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我吃过那种饭,其实没那么好吃。

十一、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

声叹息。

十二、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我心里有过你。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十三、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十四、当你在转圈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大,当你勇往直前,这个世界就很小。

十五、现在男女之间的恋爱,总是答应太快,结果分手也快。人性的规律是容易得到的就容易放弃。凡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品,都会使人顿生珍惜之感。所以在感情上,当

有人追求时,内心的一份矜持是必要的,即使心里很爱,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十六、我从来不会在分手很久后才会哭,因为不值。

十七、高兴呢,就允许自己高兴一天;难过呢,也允许自己难过一天。关键是这一天过去了,你得继续往前走。

十八、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TA的整个世界。

十九、我们渐渐的放开了对方的手

二十、为爱投入不应该被苛责,只是忘记自己却是爱情里的最大弊病,也许,爱情里最好的状态不是牺牲与忍让,而是站在可以看到彼此的位置里,在对方的眼里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二十一、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二十二、“做自己”很难,但更难的是遇到能接受你“做自己”的人。

二十三、只有在你最落魄时,才会知道谁是为你担心的笨蛋,谁是形同陌路的混蛋。

二十四、老天在送你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

二十五、很奇妙的一种感觉是,曾经的陌生人,突然之间成为了你的整个世界。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童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初中;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昨天,前一秒,

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生命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

二十六、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

二十七、再多的“我爱你”也抵不过一句“分手吧”

二十八、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二十九、当生活给你设置重重关卡的时候,再撑一下,每次地咬牙闯关过后,你会发现想要的都在手中,想丢的都留在了身后。

三十、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时的成

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输血相关制度1

输血管理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主任委员:业务院长;副主任委员:输血科主任 2、成员:质控科长、医务科长、院感科长、护理部主任、普外科主任、产科主任、妇科主任、骨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急诊科主任 二、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院的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2、定期召开临床用血工作会议,针对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讨论临床用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节约用血,合理用血,提高血液综合利用度,积极推广成份输血,保证我院的成份输血率达90%以上。 5、合理用血,开展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6、安全用血,做好输血前的知情告知及相关检查,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7、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8、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登记及调查。 9、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对输血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 10、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三、人员职责及分工 1、主任职责:负责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全面工作,制定有关的规范并实施,组织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各种会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对全院各科的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副主任职责:负责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定输血科有关输血工作的规范并实施,做好各种会议记录及资料的登记、整理,对临床科室的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成员职责:参与制定并监督落实输血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提交输血管理委

最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最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 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3.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管理办公室在输血科(血库),负责日常工作。主任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兼任。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科学用血。 2.指导、督促、检查临床科室及输血科(血库)的输血工作。 3.审查临床用血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制定输血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5.调查、处理不良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性疾病。 6.协调和裁决临床用血的不同意见及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认定、惩罚。 7.负责对全员进行输血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培训。 8.负责对开展的输血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新设备进行论证。 三、输血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的发展和管理。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内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及输血管理水平。 3.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 4.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 5.积极参与医院疑难、大量输血的知道与协调。 6.组织鉴定输血相关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感染性疾病等)。 四、输血科(血库)的岗位职责 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 2.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接受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3.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并按计划领取所需全血、成分血。 4.做好全血、成分血的运输、贮存与质量观察。 5.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6.认真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7.认真做好输血前免疫学检查和消毒隔离工作,严防输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8.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做好临床输血会诊。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 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9.3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性检验。 9.4尽早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10输血完毕2h后,患者无输血反应发生,按要求将输血袋保存24h后放入医用垃圾袋中再送焚烧。 11凡发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还输血科保存。 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护理文书是指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由护士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等内容的相关资料,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特制定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1各项护理文书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书写内容应当与其他病历资料有机结合,相互统一,避免重复和矛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和病重(病危)患者

输血管理制度培训试题

输血管理制度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题(5分*18共90分)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 2、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1天, 全血及红细胞悬液》2600ml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报医务部审批。() 3、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无同型红细胞制品时,先行配合型输血,如O型红细胞可输注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型或B型血细胞可输注给O型受血者。() 4、病房正常手术用血和治疗用血应提前二天申请,经治医师严格按照本院临床用血申请管 理制度,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与受血者血样一起在用血前一天送交输血科备血,双 方进行逐项核对、签字验收。() 5、医院紧急抢救用血由经治医生电话通知输血科病人血型、用血量,输血科接通知后及时 联系血源。() 6、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7、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 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不需入病历。() 8、输注不需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即可实施输血。() 9、正常工作时间,临床科室值班医师将病情迅速汇报科主任,由科主任汇报医务部,医务 部主任同意并签字备案,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10、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住院患者每次住院后检查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 筛查;门诊输血患者间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安全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血库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血库送血;高热 者通知医生。 4.运送中心送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后签收。 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 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 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 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 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不得自行储血。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0.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2019

目录 一、输血前告知制度 (2) 二、临床用血评估、评价制度 (3) 三、临床输血申请、审核制度 (4) 四、输血前检查制度 (7) 五、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 (8) 六、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 (9) 七、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非同型输血管理制度 (10) 八、紧急输血后上报制度 (12) 九、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3) 十、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14) 十一、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15) 十二、受血者标本采集和送检核对制度 (20) 十三、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21) 十四、临床输血危急值管理制度 (24) 十五、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 (26)

类别:输血科制度编号:BY-SX-001 题目:输血前告知制度修订日期:2019年12月26日 一、输血前告知制度 一、输血是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挽救生命的医疗手段,但鉴于目前血液采集与检测技术限制,仍不能完全避免输血所存在的风险。如输血不良反应有荨麻疹、寒颤及发热等;输血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二、临床医师实施输血治疗前,必须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可能的替代方法(如自体输血)、选择的血液品种(详见临床输血告知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患方与经治医师共同签署),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方能实施输血治疗。 三、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节假日、夜班报行政值班)或分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输血治疗同意书》随病历保存。门急诊患者的输血《输血治疗同意书》送至输血科保存。 四、每次输血前均应实施输血前告知。

输血申请管理制度

输血申请管理制度 一、申请医生资质及逐级审核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5号令)规定执行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效果。 (一)对慢性疾患者血红蛋白≥10g,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二)对慢性疾患者血红蛋白<10g。可分次适量输血,应采用成分输血。

三、紧急输血管理规定和批准流程 (一)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临体用血安全,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输血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和流程。 (二)本管理现定和批准流程中的紧急输血,是指患者因生命垂危等特殊情况,急需输血治疗,而患者又无自主意识,无法取得其同意,且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其近亲属(成委托授权人,法定监护人)同意的紧急情况下的输血。 (三)在进行紧急输血治疗时,经治医生必须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在提出紧急输血申请的同时,经治医生应将患者的紧急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常班时间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法定假日或夜班时间上报医院总值班或值班院长),并做好相关记录。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在经治医生提供的相关记上签字同意,以保证紧急输血抢救的及时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当紧急输血抢救结束,患者恢复意识或其近亲属(或委托授权人,法定监护人)到场后,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患者或其近亲属等履行输血告知义务,双方补签《输血治知情同意书》,并将《输血治疗知情回意书》与相关职能都门签字同意的相关记录一并保存于病历中。 (六)在执行紧急输血抢救结束后,经治医还应根据《临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申请输血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双方当面核对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案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做血交叉试验。 二、医护人员凭医嘱和输血申请单到血库取血,并与血库发血人员共同查对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取血过程中要避免血液震动,以防血细胞破裂溶血。 三、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 四、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3-4h内输完(200-300ml)。估计静脉穿刺困难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到血库取血。血液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血库。输血前应将血袋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五、输血时,须由执行者二人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签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六、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七、输入冷藏血液时,不必加温,输入前轻摇血袋4-5次,使血浆与细胞混匀即可,有冷凝集现象的血液或有血管痉挛者及大量输血时应适当复温。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及做如下处理: (一)减慢或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更换生理盐水,再次“三查八对”。 (二)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医护人员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将余血返还血库保存、封存输血袋及输血器等,做好记录。 九、输血完毕,应填写输血卡及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 十、护士长要加强对输血制度的教育及管理,严格督促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凡有输血患者,护士长要亲自专人再次核对或经两人核对,确保输血安全。

医院护理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输血管理制度 (1)护士须掌握临床输血相关护理技术规范,遵守输血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病区、科室应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并记录。 (2)申请输血须经医生按规定向患者家属说明输血相关告知事项、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生核准签字。 (3)确定输血后遵照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流程进行血样采集。护士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写好标签的采血管,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程采集血标本,配血试验血标本必须输血前3天之内采集。 (4)由医护人员或专项配送人员将患者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项配送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双方根据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核对,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回。 (6)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领取。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5)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6)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7)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7)领取血液使用专用取血箱,取回的血制品应3min内输注,病区不得自行贮血。 (8)血液需室温复温,不可人为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9)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0)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输血申请单、发血报告单、输血治疗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1)输血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输血操作规程。 (12)输血前后使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输血器管道。输血器需4h更换。 (13)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4)全血或成分血从出库领取到输注的最长限是4h。 (1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照输血反应应急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2、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九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核查。 3、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择期手术病人用血量预计大于2000mL以上者,提前2天送血样和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科,并报送医务科审批。 4、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如需改期需重新预定。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6、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

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7、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所需车费由受血者负担,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若出现逃费情况,从申请者劳务费中扣除。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8、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9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10、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在医院输血管理系统上逐项登记配血试验结果,并打印配血报告单。 11、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1.交叉配血不合时;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

临床输血管理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

临床输血管理考核制度 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建全各种工作制度,要求各级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授权各部门或科室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报,定期公布。 2、各用血科室输血管理员每月负责对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考核结果与医师个人业绩考核挂钩。 3、输血科负责临床使用全血、成份血的审核和发放,以年度为单位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临床成份输血目标,每月、每季度、每年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4、医务处定期按科室随机抽取输血病历,对成份输血情况、输血符合率、输血前评价及输血后疗效评价、大量输血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全院公示,对血液制品使用不当的临床科室提出指导性建议。 5、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计入科室和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申请用血资格,由医务处和所在科室负责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重新获取用血权限。 6、开展临床输血的教育和培训,每年组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医生法规知晓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医生对成份输血指征,各种成份血的作用和适应症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计入医务人员年度考评。 7、全院年度成份血使用率>98%,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8、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标准见附件。 临床输血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管理检查表单

临床输血管理检查表单

输血科管理制度汇编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合理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血,讲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1)《临床输血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后疗效的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和李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送报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送报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考核管理 以上检查结果将在医院《》公示,并按医院用血奖罚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对于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级处理,医务科将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3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3、对于连续3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的医师取消其用血资格,医务科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做自我批评报告,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6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评价结果将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 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 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 4.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 进行输注。 5. 6.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 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 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 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输血流程 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审批制度

海源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检验科负责。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3、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 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4、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交检验科作交叉配血。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6、xx《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7、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门急诊、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贴在试管上的条形码标签,必须填写患者的姓名、床号、病区。 8、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执行

输血全过程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

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委员会及职责 会议记录

广水市妇幼保健院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为了规范临床输血的管理,加强临床用血指导,使医疗用血更安全、更科学、更合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特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际及人员变更情况,改选组织机构成员,重新修订相关制度,现公布如下:一、输血委员会组成 主任委员:于敦松 副主任委员:李东升 委员:郝毓海汪继黄程菊容高丽玲欧阳诗胜雷涛 刘冬梅王帆孙蓉晖 二、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2.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临床血液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院内临床合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和临床输血标准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对全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的发生。 4.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5.制定本院输血计划、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6.制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性地促进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运用。 7.组织调查与输血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差错,提出预防或减少、杜绝其发生的措施和方案。 8.监测、分析和评估本机构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情况。 9.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和统计上报工作。 10.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及时整改。 11.定期总结分析全院输血管理工作情况,持续改进输血工作,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 12.宣传《献血法》,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教育。 13.处理其他和临床用血有关的问题。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开展成份输血 1.成分输血的目的 ( 1) 补充血容量, 能够输用各类血浆制品, 如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 ( 2) 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 3)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 能够输用浓缩血小板和新鲜血浆; ( 4) 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机体免疫力, 能够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2.成分输血的原则: ( 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 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失去的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 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 取决于病情需要, 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 禁止输安慰血; ( 2) 适合输成分血的患者, 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 分, 而不适合输全血; ( 3) 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 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3.成分输血的优点: 一血多用, 节约用血, 制品浓度与纯度高, 疗效好, 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性疾病传播。

二、申请输血程序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连同受血者血样, 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申请成份输血或全血: 全血申请量在200ml, 需科副主任签字; 全血申请量400ml , 要由科主任签字, 并输血科上报医务科批准; 申请红细胞量超过15ü, 要经分管院长批准, 并经过医务科上报市中心血站。 3.决定输血治疗前, 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 应报医务科长、院总值班人员或分管院领导同意, 并记入病历。 4.输血前应进行输血前相关检查。首次输血, 应检查ABO血型和Rh( D) 血型、和输血前检查( 受血五项) ; 曾输过血的患者, 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 D) 血型和受血五项结果, 如上次输血超过7日, 交叉配血出现疑难时, 应进行抗体筛检。 5.对于Rh( D) 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 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6.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出血量在600ml以下者不输血, 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用品。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 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与申请单联号相同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

(最新)临床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最新)临床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申请备血。 9. 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 检验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献血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住院号;?病室、床号;?病人血型;?配血结果;?献血者血袋号;?血液品种;?血量。“九不用”指:?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14.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认真处理,并记录。 15.规范书写输血病历和“三单一书”,“三单”指:《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书”指:《输血治疗同意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