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深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语文】深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一、基础

1.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与拼音,填入恰当词语。

(1)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zhèn sǒng(______________)起来.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fēng máng bìlù(____________)。

(3)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chìtóng(__________)的热爱。

(4)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老师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

的。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

,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D.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混为一谈....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动词)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在平时的作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这句话是病句,应删去“不”字)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5.按照前后句的思路及句式特点,将划横线的句子填写完整。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干枝竞秀。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二、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

(3)但微颔.之(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无他,但手熟尔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

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道:道理。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尝射于.家圃楚王田于.云梦

C.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11.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句子“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

13.韩麦尔先生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

说起。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

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15.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16.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

....。

....,巍如山斗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名著阅读

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它潜入大西洋水底下去了。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

..,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船,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这样离开这海洋,像我喜欢说的,这样离开“我的大西洋”,并没有观察它的最深水层,并没有从它取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给我揭露的秘密!

18.选段中“船长”叫做_________,国籍不明;本书作者叫做_________,______(国籍)人。

19.这只船叫什么名字?它遭遇了什么情况,结果让“我”逃出来的?

三、作文

20.写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600字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