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 格式:ppt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23
1 第四部分 纯金属的凝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们掌握结晶的基本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形核及长大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1. 纯金属的凝固过程;2.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3. 形核及长大的规律;4. 凝固理论的应用。
三、学时安排: 6 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四、教学重点:结晶的基本过程、热力学条件、凝固理论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1.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2. 形核及长大的规律。
六、教学过程:(见讲稿)七、思考题:1. 液态金属结构与固态金属结构有何区别,试述小体积液态纯金属结晶过程。
2. 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3. 比较过冷度、临界过冷度与动态过冷度的区别。
4. 形核为什么需要形核功?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形核功有何差别?八、作业:1. 若液态金属中形成一球形晶核,试证明临界晶核形成功△G c 与临界晶核体积V c 的关系为△G c =-V c G V 21。
2.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3. 细化铸件晶粒的途径有那些?为什么?4. 液态金属结晶时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G c九、教学参考书:1.《金属的凝固》 胡汉起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年2.《金属学》 胡庚祥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年 3《金属学教程》卢光熙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4.《金属学原理》 李 超主编 哈工大出版社 1996年5.《材料科学基础》 马泗春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6.《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主编 西安交大出版社 1995年。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材料科学基础I的第四章是关于凝固与结晶的内容。
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凝固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晶体的构造、凝固动力学和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等方面。
首先,本章介绍了晶体的构造。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有序排列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在这些晶体中,晶胞是晶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晶胞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接着,本章介绍了凝固动力学。
凝固动力学主要研究凝固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和动力学规律。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涉及到原子或分子的排列、结构和运动等方面。
凝固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凝固过程中的速率、温度、成分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对凝固行为的影响。
在凝固动力学的基础上,本章还介绍了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是指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等轴相变和等基相变两类。
等轴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形状改变,而等基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成分变化。
固态相变的研究可以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除了上述内容,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以及凝固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应用。
例如,本章介绍了固态溶解度和晶体生长速率的计算方法、凝固过程中的界面作用和晶体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的应用,例如材料制备、晶体管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等方面。
总之,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凝固动力学、固态相变和热力学原理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本章的内容涵盖了凝固与结晶的多个方面,对于学习材料科学的同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