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夏季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因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铸造作业的高温特性,容易导致铸造作业人员因高温脱水而昏迷、晕厥,公司的设备、线路、部分原材料也容易因为高温发生明火、自燃等现象,从而影响生产、造公司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有效落实。各部门要提前准备,区分高温作业工段、高温易燃易爆设备、易燃线路和材料,采取针对性措施。

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处理事故险情时由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实施;

以人为本。险情处理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包括救护人员和铸造遇险人员);

强化防护。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防战结合。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战结合”的方针,做好高温防护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将事故灾难的事前控制和现场救援结合起来。

3.组织机构及职责(同综合预案)

4.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

对高温工段和高温情况下容易自燃自爆的设备、线路和原材料存放区,增加巡检次数,采用日常点检、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监控。

预防控制措施

(1)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尽量减少中午高温时间作业。特殊情况确实需要高温作业的,要做好切实的应对降温措施。

(2)通过食堂供应茶水、绿豆汤,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清凉饮料或防暑等措施,增加员工抗暑能力。

(3)做好防暑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发生应急事故时应迅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公示财产损失。

(4)对设备、线路、原材料要加强巡检,对生产生活中发现的每一个可疑点都寻根究底,防患于未然。

预警行动

4.3.1 预警条件

(1)公司员工出现中暑昏迷、晕厥等现象。

(2)设备、线路、原材料发现及其周边突然冒烟,发生火情。

(3)公司的压力设备因高温高压发生爆炸事故。

(4)其他因高温天气而引发的应急事故。

4.3.2 预警方式与程序

当应急管理中心发出预警警报,应急办公室立即通知有关人员、部门、单位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变化,并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监控和指导工作。

事故部门通过以下方式发布有关信息:(1)固定内线电话;(2)手机。

5.信息报告程序

当险情发生时,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危险区域施工人员安全撤离,并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应迅速评估险情,判断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确定等级并上报属地应急指挥机构。

现场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来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洞外值班室报警。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

应急反应人员以电话向外进行求援。

6.应急处置

响应分级

根绝事故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以下分级:

一般事故(三级响应):公司可以自己处理的、无人员伤亡、不影响生产,预估综合损失在1万元以下。

较大事故(二级响应):公司应急力量已不能应付、会造成人员伤亡、已造成伤亡并有加深的趋势、可能使公司重要设备受损、可能对公司生产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预估综合损失在1-10万。

重大事故(一级响应):超出公司应急能力、造成公司多人伤亡并有加深的趋势和可能、公司重要关键设备受损、对公司生产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预估综合损失在10万元以上。

响应程序

6.2.1 发生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在逐级上报的同时,要利用现场应急物资进行科学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6.2.2 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初步判断事故等级和响应级别,并迅速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6.2.3

一般事故(三级响应):由应急办按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指令立即向应急小组发出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应急办应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派专员到现场了解情况,监控灾情及时反馈信息。

较大事故(二级响应):由应急办按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指令立即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前往现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应立即前

往现场指挥或立即指派相关人员作为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必要时由总指挥调集内外部其他应急力量协同解决,以求尽快恢复生产。

重大事故(一级响应):由应急办按指挥中心指令立即通知所有应急小组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立即赶往现场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及时、如实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对于超出本公司应急能力的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救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

处置措施

6.3.1中暑症状的表现

先兆中暑症状: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

轻度中暑症状: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到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加重,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6.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中暑患者,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有条件时,可用电扇通风或空调降温。促进散热让病人平卧,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按摩躯干和四肢的皮肤肌肉,加速外周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2)严重者需拨打120对重度中暑者,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急诊科治疗。

(3)如设备、线路、原材料发生火情按消防专项应急预案执行处理。

(4)如设备因为高温高压发生爆炸,按爆炸现场处置执行处理。

应急救援结束

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应急救援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1)伤亡人员已经查清;

(2)事故危害已经消除;

(3)事故的次生、衍生隐患得到控制;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的人员恢复正常生活。

7、事故调查和处理

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以及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8、培训和演练

(1)定期进行应急培训,由应急办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培训的实施。除计划的正常培训外,对于演练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应进行强化培训。

(2)演练应每年至少一次,如实记录演练情况。当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演练评估,发现不符合和不足并及时修订预案,组织培训,持续改进。

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中心安排保障组负责组织公司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管理和应急处置时的调配。

按照平、防战结合的原则,确定应急物资、设备机具、防护用品的品种、规格和标准,报送需求计划,由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根据物资、装备类别报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保障组,保障组对需求计划再进行审核并组织实施,确保应急所需物资、装备及时供应、补充和更新。

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公司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

山西晋城汉通机械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六月

附表1 应急物资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