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点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2020版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9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研究近两年全国高考卷和各地预测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不难发现,无论是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还是分析综合、推断能力,其命题的角度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命题角度考题示例选项特点概括转述[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第8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与转述,所表述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5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图表分析[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Ⅲ第7题]下列对材料二(图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类选项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中图表的分析与评述,它通常是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及其比值的分析得出某种结论。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8题B项]如果将温度25 ℃、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评析推断[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8题C项]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陈述对象发表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析性的论断。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4题A项]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题型1 图表材料选择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把对图表的考查放在第5、6题中呈现,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和卷Ⅲ都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图表分析选择题(第7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此类试题的选项是根据图表中相关的数据及其比值所体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某个结论,然后要求根据图表的信息判断其正误。
从这两年的图表题来看,如果信息足够丰富,命题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设置多个选项。
高考名师指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何为“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 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 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 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 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 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
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 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 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
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 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考点透视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 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
其考查的主要特点: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其话题鲜活,信息 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 2 )具 有 较 强 的 探 究 性 。
阅 读 材 料 中 明 显 的 信 息 容 易 获 取 ,而 分 辨 隐 含 信 息 较 为 困 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 信息,并整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
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 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 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
单文精练一在线教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新闻评论+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变化材料一: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材料二:材料三: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
教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
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学习体验。
然而,好的学习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
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
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
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
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
“非连续性文本”提能训练(二)(时间:25分钟满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提能训练( 二)( 时间: 25 分钟满分: 2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12 分 )材料一:“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 材料二: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非常了解了解不是很了解一点不了没有考选项(%) (%) (%) 解 (%) 虑过 (%)个性30.2 60.3 7 1.9 0.6兴趣28.5 49.7 18.1 3.2 0.5能力27.9 53.2 15.6 2.5 0.8没有考虑选项很强 (%) 较强 (%) 一般 (%) 不具备 (%)过 (%)合作意识19.7 32.4 45.8 1.2 0.9竞争意识21.3 24.5 45.6 5.4 3.2创新意识15.5 33.3 41.9 5.9 3.4社会适应23.5 21.2 51 0.3 4能力人际交往22.6 37.9 36.7 0.3 2.5能力(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2020年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指导及练习题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1、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2、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3、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一、解题原则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为何失实信息屡屡出现在网络中?在《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是因为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缺失。
报告认为,尽管当前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的便捷性、时效性等优势已经充分获得网络新闻信息用户的认可,但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
在新闻的诸多属性中,真实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心属性,脱离了真实性,新闻便失去了其所有价值。
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是相互作用的,新闻媒体信用程度越好,其生产的新闻可信性就越高,而新闻可信度越高,为受众带来的价值回报就越高。
中国(商业)网络媒体的满意度图谱(摘编自《让新闻回归本真——记〈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二:近年来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成为市场上一大趋势,并在2017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个性化推荐产品,符合用户对兴趣、娱乐化、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其用户活跃量增长迅猛也就不足为奇。
但从工信部的报告中不难发现,在信息过载的媒体环境下,用户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真实度、责任感,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和期待依然强烈。
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和高品质的内容相较于个性化资讯,更能获得用户的好感度。
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这一现象,也将会督促整个网络媒体平台行业提升其自身的媒体的公信力。
(摘编自《2017年网络媒体现状:用户活跃量稳增公信力却没悉数跟上》)材料三:媒体公信力报告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
题型一客观题——精准定位,细心比对,三步破解客观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新闻为主,两道客观题都是四选一,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有的来自一则材料,有的虽来自多则材料,但往往围绕一个共同的方向。
解答客观题要注意:【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
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
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
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
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
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
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
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 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
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 ℃,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
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
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 000人次。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阅读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分项考点同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二“考点简释”。
1.从考点出现频率看,几乎全集中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个考点上。
体现了实用类文本考查的最大原则——“重信息获取”。
2.从文本出现频率看,非连续性文本成为主体,新闻成主流。
3.从题型与分值看,题型是“两选一主”,分值稳定在12分。
一、(2017·全国Ⅱ,2019江苏《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21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
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
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
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 000~3 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
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
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
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
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歧。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
专题二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侧重于题型研究的阅读训练
考试大纲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
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
应注意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
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
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
高考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综合考查语文核心素养。
1
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
断;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
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中的某些
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❶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材料信息的
捕捉、分析、品味,探索表达目的。
❷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解决问题的角
度和思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
维。
❸审美鉴赏与创造:在阅读中体验、欣
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❹文化传承与理解:评析材料的观点态
度,弘扬民族精神,保持信息时代的文
化自信。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
2
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
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
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
3
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真题试做】
4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年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
5
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6分)
答:
第一步:看清材料数量,明确图文分配
文本共有________则材料,________个图表,其中图表在第________则材料中。
第二步: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图文大意
材料一:主要话题是________,是从________的角度来阐明话题的。
材料二:图表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比较了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从各方面侵权比例看,并非都是逐年递减。
材料三:涉及知识产权的话题是________。
该话题涉及到社会的相关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从________方的角度谈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问题。
问题表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第三步:结合试题信息,深度感知文本
6
选择题第一题,涉及第________则材料,考查读图能力。
选择题第二题考查____________。
主观题要结合文本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方。
【速读指导答案】第一步:四一二
第二步:(材料一)创新发挥知识产权的意义、作用
(材料二)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总体(材料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企业政府
(材料四)高校与企业需求脱钩转化的机制不畅第三步:二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三四
【真题答案】
1.B [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错,根据图标可以看出,2015年比2013和2014年提高,比2011和2012降低。
]
2.C [A项,“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关系不大。
B项,“这样才能”不对,“根据市场……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可以“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但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于此。
D项,“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不是“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
7
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原文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
3.解析从材料二、三里很容易就找到“高校”“企业”这两方,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关方”,即“政府”。
根据材料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转化成市场价值”等,可知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根据材料三“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等,可知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根据材料一“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结合以上高考真题,对应考纲要求,请同学们思考:高考题选文有何特点?考题考查了哪些考点?分别以什么形式考查的?针对以上命题特点,我们如何在复习
8
中提高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