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都洛阳
- 格式:docx
- 大小:31.51 KB
- 文档页数:4
中
国
历
代
城
市
概
览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软工3班
学号:*********
姓名:***
文化古都之洛阳
每一座古都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都在不同程度上浸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一些古都经过现代文明的发展,其原有的传统特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作为孤独的内在气质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开始模糊。如何重塑古都魅力以及打造一个完美的古都形象已经成为孤独城市和谐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经过这学期的中国历代城市概论的我更是感受颇深,现就以离我居住地最近的洛阳城为例,研究洛阳城的历史发展。
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洛阳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国务院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圣地。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中部城市第五,非省会第一。
洛阳市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城,建都时间1529年。主要有五大都城遗址:第一,夏朝斟鄩遗址。位于洛阳市区东,伊河与洛河汇流处上游的二里头村一带,也称“二里头都城遗址”。是目前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和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第二,商都西亳遗址。位于洛阳市区东、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商代曾多次迁都,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第三,东周王城遗址。在今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东西长2.9千米,南北宽3.5千米,是周天子居住和处理公务的地方。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对后世都城设计和建造影响深远。第四,汉魏故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前身是周代成周城、秦代三川郡郡治和西汉洛阳城,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代王朝的都城。四朝在此建都累计336年。都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宏伟壮丽,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达到空前水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都市。城内许多建筑如永宁寺塔、太学、辟雍、灵台遗址等久负盛名。该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都遗址,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五,隋唐东都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偏东,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有外郭城、皇城、宫城,以及应天门、天堂、天枢、上阳宫、含嘉仓等遗址。该都城曾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景象,其布局和建筑风格在国内外都有影响,是我国古代著名都城。除上述五大古城遗址外,还有滑国故城、刘国故城、韩国故城等列国都城遗址。
东汉洛阳城略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城墙长4200米,南城墙长2460米,西城墙长3700米,北城墙长 2700米,周长约13000米,总面积约 9.5 平方公里。南北长约当时的九里,东西宽约当时的六里城周为夯筑城墙,城外有宽18米~40米、深3米~4米的护城壕环绕。城门12座,但由于洛河冲毁南城墙,城墙各门只存东城墙3座、北城墙2座、西城墙3座。城门为一门三道,其间布置两
道东西向夯土隔墙,构成一门三洞的城门形制。
北魏的洛阳城建于公元220年,曹魏于洛阳营建新都,加固城墙,废东汉南宫,集中宫室于北部中间位置。西晋亦以为都。北魏迁都洛阳后,在原址的基础上,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洛阳的规划和布局直接借鉴北魏前期的都城平城。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与都城汴京合称为“两京”。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开封建都在草创阶段,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明清时期,洛阳为河南府府治所在。较之前代,政治地位的沦落,使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急速下降,但这一时期的洛阳仍为中原的商业重镇,为河南的两大城市之一。从宋朝到明清,洛阳是开放式都城制度。在空间组织形式上,中国古代都城大致经历单一宫墙的都城,城郭形态的“双城制”都城,宫墙,皇城和郭城的三城制都城等历史阶段。其空间布局也经历了各种功能相对松散存在、封闭式结构、棋盘格性封闭制结构和开放式结构布局等诸多变化。清朝统治洛阳以来,社会平稳过度,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外乡人纷纷迁移来洛经商建宅。洛阳有了大的发展,人口多了,民居也多了,自然形成了一些街巷。所以说洛阳的街名形成,都有一段历史的演变。据清代《洛阳县志》和洛阳老门老户人记载,洛阳城当时设置有不少街巷和重要场所。
明国时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洛阳城区进行了一定的旧城改造,在推进民主政体的过程中产生了走回头路、复辟帝制的念头。为了实现称帝的目的,他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
近年来,洛阳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相继实施了以“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周山森林公园、龙门山森林公园、小浪底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四大森林公园“天然氧吧”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了去处。亚洲最长的洛浦公园(28公里)宛如一条五彩飘逸的丝带在河洛大地上飘扬。在洛阳市政府门前还坐落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开元湖音乐喷泉。目前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2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经过千年的努力,洛阳已经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山水洛阳、丝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