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三章
- 格式:docx
- 大小:442.39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一、单选题1.皮肤上若不慎沾有少量的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稀NaOH溶液洗B.用酒精洗C.用70℃热水洗D.冷水冲洗2.反应后没有颜色变化的是()A.酚与FeCl3溶液B.淀粉与碘水C.酸性K2Cr2O7溶液与C2H5OHD. C3H7Cl与NaOH溶液3.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下列关于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6H22O4,可由石油化工原料通过取代,氧化,酯化反应制得B.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C.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有6个吸收峰D.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4.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
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B.氯化钡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吞氯化钡可以服用碳酸钠解毒C.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时得到的即是银氨溶液6.下列醇中能由醛加氢还原制得的是()A. CH3CH2CH2OHB. (CH3)2CHCH(CH3) OHC. (CH3)3COHD. (CH3)2CHOH7.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B.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水和酯D.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8.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A. CH3CH2OHB. CH3CH2CH(OH)CH3C. (CH3)3CCH2OHD. (CH3)3COH9.香草醛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由愈创木酚作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1→2属于加成反应,且生成的化合物2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B.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C.检验制得的香草醛中是否混有化合物3,可用氯化铁溶液D.等物质的量四种化合物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2:4 10.实验室中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为除去所得的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应选用的试剂是()A.饱和食盐水B.饱和碳酸钠溶液C.饱和NaOH溶液D.浓硫酸11.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6NO2B.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取代反应C.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D.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的是碳酸钠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了氢键13.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14.下列醇类物质中,能被氧化成醛的是()A. CH3CH2CH2OHB.C.D.15.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不可能是()A. CH3CBr2CH2CH3B.(CH3)2CBrCH2BrC. C2H5CHBrCH2BrD. CH3(CHBr)2CH3二、双选题16.(双选)下列各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B.制备乙烯: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C.浓硫酸的稀释:应将蒸馏水加入到浓硫酸中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17.(双选)已知三种常见高级脂肪酸的结构简式和熔点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数之和与烃基的饱和性都不会影响羧酸的熔点B.硬脂酸、软脂酸、油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油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软脂酸D.油酸的最简单的同系物是丙烯酸18.(双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醋可除去水垢,NH4Cl溶液可除去铁锈B.加热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碳酸钡不溶于水,可用做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剂D.在镀件上镀锌,可以用锌作阳极,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作阳极19.(双选)某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X可能是()A.乙酸丙酯B.甲酸乙酯C.乙酸甲酯D.乙酸乙酯三、填空题20.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⑤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⑥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⑦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而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⑧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属于加成反应21.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当我们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
一、选择题1.(0分)[ID :140783]由为原料制取,需要经过的反应为 A .加成——消去——取代B .消去——加成——取代C .消去——取代——加成D .取代——消去——加成2.(0分)[ID :140796]下列反应原理及对应的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产生白色沉淀:2C 6H 5O -+CO 2+H 2O→2C 6H 5OH↓+2-3COB .硫酸铜溶液中有少量Fe 3+,可加CuO 形成Fe(OH)3除去:2Fe 3++3CuO+3H 2O=2Fe(OH)3↓+3Cu 2+C .用溴水检验CH 2=CHCHO 中含有碳碳双键:CH 2=CHCHO+Br 2→CH 2BrCHBrCHOD .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NH 4HSO 4溶液:Ba 2++2OH -++4NH +H ++2-4SO =BaSO 4↓+NH 3∙H 2O+H 2O3.(0分)[ID :14079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甲醛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又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B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的水解产物是CH 3COOH 和C 2H 518OHC .乙醇、乙醛、乙酸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D .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2种不同的烯烃4.(0分)[ID :140771]苯甲酸()和山梨酸(CH 3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剂。
下列物质只能与上述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是A .Br 2B .H 2C .酸性KMnO 4D .C 2H 5OH 5.(0分)[ID :140762]化合物Z 是合成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 、Y 和Z 的说法正确的是A .X 、Y 、Z 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均能发生消去反应B .Y 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 .X 分子只能发生取代反应D .X 、Z 分别在过量NaOH 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6.(0分)[ID :14075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lCH 2-CH 2Cl ()NaOH aq Δ−−−−→HOCH 2-CH 2OH ()2Cu OHΔ−−−−→HOOC -COOH B .(C 6H 10O 5)n (淀粉)24浓H SO Δ−−−−−→C 6H 12O 6(葡萄糖)−−−−→酒化酶ΔC 2H 5OH C .CH 3CH 2OH 25P O Δ−−−→CH 2=CH 2催化剂−−−−−→[22CH CH ]nD .CH 3CH 2OH HBr 溶液Δ−−−→CH 3CH 2Br 24浓H SOΔ−−−−−→CH 2=CH 2 7.(0分)[ID :140743]某有机物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5.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精讲一.晶体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中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二.四种晶体的比较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第三节金属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理解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1以下关于金属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考点]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 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B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一、选择题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光照CH3Cl + HClA.CH4 + Cl2−−−−−→B.CH3CH2OH + HBrΔ−−→CH3CH2Br + H2O−−−−→CH3CH=CH2↑+ NaBr + H2OC.CH3CH2CH2Br + NaOH乙醇ΔD.CH3COOCH2CH3+NaOHΔ−−→CH3COONa+C2H5OH答案:C解析:A.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与B、D反应类型相同,故A错误;B.B为乙醇的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一种,与A、D反应类型相同,故B错误;C.C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均不相同,故C正确;D.D为酯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与A、B反应类型相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2.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A.还原反应B.消去反应C.氧化反应D.加聚反应答案:B解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聚反应,含有醛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够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含有氯原子、羟基,但与氯原子或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选B。
3.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答案:C解析:A.金属钠与乙醇、乙酸、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氢气,无法鉴别,A 项不符合题意;B.乙酸、乙醇都与溴水互溶,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一次性鉴别,B项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与乙醇互溶,不反应,与苯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一次性鉴别,C 项符合题意;D.乙酸与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氢氧化钡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乙醇和苯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无法一次性鉴别,D 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C 。
【点睛】4.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结合晶体的特点判断晶体与非晶体。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多种晶体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有关晶体性质的现象,形成分析晶胞结构的思维模型(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微粒个数及化学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1.概念(1) 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如金刚石、食盐、干冰等。
(2)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
如橡胶、玻璃、松香等。
2.晶体特点(1)晶体具有自范性。
①自范性:是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实质: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它是指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获取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晶体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无是否均一均一不均一固定熔点有无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有无能否发生X射线衍射(最科学的区分方能不能(能发生散射)法)(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测定方法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例1(2019·淄博高二检测)以下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①橡胶②玻璃③食盐④水晶⑤塑料⑥胆矾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③④⑥[考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题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答案 D解析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晶体是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而构成的具有规那么几何外形的固体,如食盐、冰、金属、水晶、胆矾等都是晶体;非晶体中内部粒子的排列那么相对无序,如玻璃、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1.了解晶体的特点。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
3.了解晶胞的概念,能够计算晶胞的粒子个数。
细读教材记主干1.水晶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无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2.什么叫结晶?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3.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提示:晶体一定是固体,但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橡胶等不属于晶体。
4.晶体与非晶体在外形上有何差别?提示: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新知探究]1.概念(1)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如NaCl晶体、I2晶体等。
(2)非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的排列呈现相对无序的分布状态。
如橡胶、玻璃等。
2.获得晶体的途径3.晶体的特点(1)自范性(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名师点拨]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和判断方法(1)区别晶体非晶体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无是否均一均一不均一固定熔、沸点有无各向异性有无能否发生X-射线衍射(最科学的区能不能(能发生散射) 分方法)NaCl晶体、I2晶体、SiO2晶体、Na玻璃、橡胶等举例晶体等①测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沸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②可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对点演练]1.(2016·廊坊高二检测)普通玻璃和水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外形不一样B.普通玻璃的基本构成微粒无规则排列,水晶的基本构成微粒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C.水晶有固定的熔点,普通玻璃无固定的熔点D.水晶可用于能量转换,普通玻璃不能用于能量转换解析:选B 普通玻璃为非晶体,水晶为晶体,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内部微粒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晶体具有自范性。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寒假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B.在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D.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都是A3或A1型最密堆积2.如下图,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B.α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C.将铁加热到1500℃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类型相同D.三种同素异形体的性质相同3.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①SiO2和SO3②晶体硼和HCl③CO2和SO2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磺和碘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4.以下事实可充分说明某晶体是原子晶体的是()A.固态时不导电B.硬而脆C.无延展性D.具有空间网状的微观结构5.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B.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C.分子间一定存在氢键D.其结构一定为分子密堆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B.熔点:C.酸性:D.碱性:8.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晶格能是原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有时也取负值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越小9.为了确定SbCl3、SbCl5是否为离子化合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常温下,SbCl3、SbCl5均为液体,说明SbCl3和SbCl5都是离子化合物B. SbCl3、SbCl5的熔点依次为73.5 ℃、2.8 ℃。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锈蚀性2.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NH4+和Fe(CO)5中都存在配位键B. SO2、SO3都是极性分子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该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随着离子间距的减少而增大,晶格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4.仅由下列各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A. H、O、SB. Na、H、OC. K、Cl、OD. H、N、Cl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CaTiO3的晶体结构模型(图中Ca2+、O2-、Ti4+分别位于立方体的体心、面心和顶点)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 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C. 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6.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的硬度大于铝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C.镁的硬度小于钾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C.金属是借助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8.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A.易导电B.易导热C.易腐蚀D.有延展性9.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60克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B. 60克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C.晶体中与同一硅原子相连的4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D. SiO2晶体中含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10.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11.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SiO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8个电子B.在12 g金刚石中,含C—C共价键键数为4N AC.干冰晶体熔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12.对于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是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是离子键C.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即为离子键D.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13.如图所示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图中○—X、●—Y、⊗—Z。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课后篇素养形成A组定向巩固定向巩固一、晶体与非晶体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晶体有自范性B.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高度有序C.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D.粉末状固体一定不是晶体当晶体晶粒很小时,即为粉末状,D项不对。
2.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薄薄一层石蜡的云母片的反面,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是因为( )A.云母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B.石蜡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C.石蜡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D.云母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A项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物质有时可以是晶体,有时可以是非晶体B.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测定其有没有固定熔点C.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得到的晶体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得到晶体;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2有晶体和非晶体两种X-射线衍射实验;气体凝华可以得到晶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得到晶体。
4.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固体不是晶体B.假宝石往往是玻璃仿造的,可以用划痕的方法鉴别宝石和玻璃制品C.石蜡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但它们都有固定的熔点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一定相同CuSO4溶液降温,可析出胆矾,胆矾属于晶体,A错误;一般宝石的硬度较大,玻璃制品的硬度较小,可以根据有无刻痕来鉴别,B正确;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C错误;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导致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有一些差异,D错误。
5.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属于晶体的是,没有固定熔点和几何外形的固体是。
①铝②氯化钾③氢氧化钠④二氧化碳⑤塑料⑥玻璃⑦硫酸⑧石蜡,且具有固定的熔点。
铝有固定的熔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钾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熔点;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是晶体,但在常温下为气体;塑料、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都属于非晶体;硫酸有固定的熔点,能形成晶体,但室温下是液体;石蜡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当然不是晶体。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4)掌握晶体和晶胞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四、教学用品晶胞实物模型、2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2.探究活动一:探究晶体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1)晶体的特点之一:自范性[过渡]晶体和非晶体在本质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教师讲述](展示实物)大家看我手上的两件美丽的饰品——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从外表看,两种饰品材质一样吗?(不一样)但是大家知道吗,其实她们都取材于天然水晶球。
(学生疑惑)大家一定觉得意外,不过大家看完下面一段短片后,一定就不会觉得意外了。
[视频投影]玛瑙和水晶的形成过程的录像(配以相应的解说)[教师提问]我们了解到水晶的天然规则几何外形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教师讲述]化学上把这种自发地形成规则几何外形的性质称之为自范性。
但我们也发现玛瑙没有像水晶那样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冷却速度不同)[教师讲述]也就是说晶体的自范性是有条件的,是什么呢?[幻灯投影]自范性的概念及自范性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知:紧扣视频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对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自范性”和“自范性条件”这两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轻松地掌握。
(2)晶体的形成途径[教师讲述]天然水晶球是由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凝固后得到的晶体,这是得到晶体的一种途径。
[幻灯投影]途径之一:凝固[过渡]那么,要得到晶体还有哪些途径呢?我们每个小组同学桌上都有一套装置大屏幕的投影。
[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皿。
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晶体的途径。
[幻灯投影]实验装置图[教师巡视]巡视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烧瓶内碘固体的状态改变情况及烧瓶底部有何物形成?一段时间后,请同学放下手中的实验,然后,请一组同学汇报一下他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获取晶体的途径。
[学生汇报]烧杯内有紫色蒸汽产生,烧瓶底部有紫黑色针状晶体生成,根据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我们认为这个途径是凝华。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总结也较到位。
气体不经液体直接到固体,这种现象称之为凝华。
[幻灯投影]途径之二:凝华[过渡]同学都知道“海水晒盐”,“百闻不如一见”,请看![视频投影]介绍海水晒盐[教师提问]这又是一种获取晶体的途径,我们称之为?(学生其声回答道:结晶)[幻灯投影]途径之三:结晶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对于结晶过程,因为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迅速完成,则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轻松掌握。
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很重要。
(3)晶体的其他特点[过渡]前面我们从宏观世界探究了晶体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再进入微观世界去探究一下晶体的微观结构。
[幻灯投影]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晶体二氧化硅的粒子排列有序,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粒子相对较乱。
)[教师总结]这是晶体与非晶体的又一本质差异。
通过刚才的共同探究,我们已经掌握了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幻灯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边请同学总结,边展示表格)[教师提问]正是因为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成有序排列,所以晶体才有自范性,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的特点,此外,晶体还有那些特点呢?[幻灯投影]多媒体模拟一组有关晶体与非晶体导热性的比较实验。
(从而引出“各向异性”的概念。
)[学生阅读]请同学阅读课本p64,总结晶体还有哪些特点?[学生汇报]还有:强度、光学性质等。
[师生活动]根据晶体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区分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请学生总结晶体的特点,同时举例说明如何用该特点来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幻灯投影]晶体的特点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从直观材料提取、总结知识的能;培养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教师讲述]在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中,X——射线衍射实验是最科学的方法。
[幻灯投影]晶态SiO2和非晶态SiO2X——射线衍射图[思考交流]某同学在网站上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张图说明玻璃是不是晶体?为什么?(玻璃不是晶体,因为从结构上看是无序的,不满足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3.探究活动二:晶胞、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及其对晶胞的贡献[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那我们如何来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原子的排列呢?有必要画出千千万万个原子吗?当然不必,也是不可能的。
[教师讲述]我们只需在晶体微观空间里取出一个基本单元即可。
[实物展示]蜂巢[教师讲述]这就好比我们要研究蜂巢,因为蜂巢是由无数多个蜂室构成的,所以我们只需研究一个个基本单元——蜂室就可以了。
晶体和其基本单元的关系就和蜂巢与蜂室的关系一样。
晶体也是由无数多个重复的基本单元“无隙并置”而成。
这些基本单元我们称之为晶胞。
[板书]二、晶胞[教师讲述]“无隙”即无间隙,“并置”指晶胞都是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设计意图:“晶胞”、“无隙并置”又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蜂巢实物展示,运用比喻的方式介绍“晶体和晶胞”的关系,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轻松掌握“晶胞”、“无隙并置”,并很好地理解晶胞和晶体的关系。
[幻灯投影]晶胞(一般都为平行六面体)[师生活动]首先由老师展示晶胞实物模型——一个平行六面体和一只乒乓球。
乒乓球好比是晶体中的某个原子,请同学分组讨论,这个原子在六面体上可以有几个不同的位置出现?(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请一组同学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实物,效果很好,如下图)[动画投影]晶胞中原子可能在晶胞出现的不同位置包括:晶胞的顶点、棱上、面上、体内。
[师生活动]这四个不同位置的原子对晶体的贡献也不尽相同。
分四组同学分别讨论后告诉大家。
(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学生汇报]学生分别汇报讨论结果。
(在投影上同步展示讨论结论)[幻灯投影]原子在晶胞的顶角、棱、面上及晶胞内时,一个晶胞平均拥有的原子情况。
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一一验证。
设计意图:有关晶胞中原子的位置及其对晶胞的贡献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用平行六面体和乒乓球作为实物模型,学生能很好地借助模型发挥空间想象;在学生讨论、分析、汇报以后,再结合动画加以验证,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学生学得轻松而又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整个过程均由学生完成,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练习]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铜(Cu)晶胞的示意图。
数一数,它们平均含几个原子?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习内容,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使教与学及时得以相互反馈。
[新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晶体的特点、晶胞的概念及原子对晶胞的贡献计算方法。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表一: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表二:晶体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固体,并配以相关的录像资料,以物激趣,引出晶体的学习。
然后提出疑问:如何对这些固体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在教师合理引导下,从而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进而利用所得结论,指导学生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再由实物“蜂巢”的展示,提出研究“蜂巢”可以选“蜂室”来研究,进而引出“晶胞”的概念,并体会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由晶胞的实物模型,引出原子在晶胞中可能出现的位置,并通过“原子在晶胞内不同位置对晶胞不同贡献”的动画展示,得出原子对晶胞的贡献。
《晶体的常识》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其间出现了诸多抽象名词,如:“自范性、各向异性、无隙并置、晶胞、原子对晶胞的贡献等”,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作为执教者运用身边事物,直观录象、图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等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较巧妙地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