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学基础的书,让我对教育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涵盖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书中开篇就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它是一种塑造灵魂、启发智慧的过程,旨在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其潜力,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能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从个体层面来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长。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有时候过于注重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和演变。
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学校教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教育更多地侧重于经典的传承和道德的培养,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传授。
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书中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教育也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例如,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然而,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在教育方法方面,书中介绍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教育学》读书笔记的范文引言《教育学》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对于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教育学》作为读书笔记的范文,通过对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旨在提供对教育学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身心、智力和品格。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自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合格公民。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类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思维、观念和价值观。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提供道德、智慧、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部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教学策略。
在《教育学》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包括:1.个体差异原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2.教育适应原理:教育应根据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成长的需要。
3.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这些原则和方法都是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可以指导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决策和行动。
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育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社会的变革也会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体水平上,还体现在社会层面上。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教育者需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变化,积极调整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育学读书笔记一、教育学概述1.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教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它致力于研究教育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并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2. 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指导他们的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的发展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发展历史悠久。
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近代的德儒、康德、杜威,再到当代的温德尔、弗洛伊德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观念的演变和教育实践的升华,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教育学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价值、理想和意义,指导我们如何办教育;教育心理学则关注个体的学习、发展、教学和评价,指导我们如何教育;而教育社会学则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指导我们如何解决教育中的社会问题。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个不同的理论流派,如进化主义、功能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
每个理论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教育实践和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教育学实践1. 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成果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
教育学的应用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
教育学的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规范教育管理的决策,评价教育质量的水平等。
2. 教育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学是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1. “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12.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育社会学》13.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阅读《教育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殿堂,不断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也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书中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品格、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它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之门,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是一项塑造未来的伟大事业,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在教育目的方面,作者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高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实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个性化教育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环境对教育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等,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家庭环境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学著作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教育学的著作,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教育这件事儿有了好多新的想法和感悟。
这本书里提到了好多有趣的观点和案例,其中有一个关于孩子自信心培养的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它说孩子的自信心就像是一棵小树苗,需要我们用耐心和关爱去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妹的成长经历。
表妹小时候是个特别胆小害羞的孩子。
每次家里来客人,她总是躲在大人身后,不敢打招呼。
在学校里,老师提问的时候,她就算知道答案,也不敢举手发言。
表妹的这种情况可把舅舅舅妈给急坏了,他们担心表妹这样下去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以后在社会上会吃亏。
于是,舅舅舅妈决定要好好培养表妹的自信心。
他们从一些小事入手,比如鼓励表妹自己去买东西。
一开始,表妹不敢一个人去小区门口的小卖部,舅舅就陪着她走到门口,然后在外面等着,让表妹自己进去买。
第一次表妹紧张得手心出汗,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但小卖部的阿姨特别和蔼,耐心地等着表妹把话说完。
当表妹拿着买到的东西走出小卖部时,脸上洋溢着一种成就感。
慢慢地,表妹开始能够独自去买东西了。
舅舅舅妈又给她安排了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让她去问路。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迷路了。
舅舅故意让表妹去问路边的警察叔叔。
表妹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虽然声音还有些颤抖,但她成功地问清楚了路线。
那次之后,表妹好像变得勇敢了一些。
在学校里,舅舅舅妈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多给表妹一些表现的机会。
老师也很配合,有一次课堂上有一个小组讨论的活动,老师特意把表妹分到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小组。
刚开始,表妹只是默默地听着其他同学发言,但在小组同学的鼓励下,她也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及时地表扬了她,这让表妹特别开心。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表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里再来客人的时候,她会主动打招呼,还能和客人聊上几句。
在学校里,她也敢于举手发言,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
教育学著作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教育学的著作,叫《教育的本质》。
这一读,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对教育这件事儿有了好多新的想法和感受。
书里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引导个体发展的过程”。
这话说起来简单,可仔细琢磨,那内涵可深了去了。
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儿,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
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小李,小李这孩子吧,特别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咋样。
老师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坐不住,不是在下面搞小动作,就是跟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
那时候的老师可没少为他操心。
有一次,我们上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可小李呢,在下面偷偷玩他的小玩具车。
老师发现了,很生气地走过去,把他的玩具车没收了。
本以为这下小李能老实一会儿,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在本子上乱画。
老师当时真的是又气又无奈。
可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并没有放弃他。
课后,老师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大声地训斥他,而是耐心地跟他聊天。
老师问小李:“你为什么上课总是不专心呀?”小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这些课我听不懂,觉得无聊。
”老师听了,想了想,然后说:“那老师以后多关注你,给你一些专门的辅导怎么样?”小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老师真的说到做到。
每天放学后,都会专门给小李辅导功课,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点点地教他。
而且,老师还发现小李对数学里的一些图形题特别感兴趣,每次做这种题的时候,他都特别认真。
于是,老师就经常给他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让他练习。
慢慢地,小李的成绩开始有了起色。
他不再是那个上课捣乱、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了。
有一次考试,他居然考了个不错的成绩。
老师在班上表扬了他,他笑得那叫一个开心。
这件事儿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真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就像书中说的,教育是一个引导个体发展的过程。
老师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帮助他们发光发亮。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当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书中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尽乎完美的爱,令我感动得涕然泪下。
这部书处处洋溢着的爱国、爱亲、爱师之情,所蕴涵散发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一直向你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这是一种最真诚的教育,使爱在我们的身边永远存在。
它让我深深地感动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思考,爱,究竟是什么?读后,使我明白了,爱如空气,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没有它。
当我看到小抄写员时,令我十分震惊,事情是这样的:裘里亚是小学四年级学生,12岁了。
他是个黑头发、白皮肤、举止文雅的佛罗伦萨少年。
他的家境很困难。
因为他那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工资很低,又要养活家人。
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因为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总希望他能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
父亲知道他学习很用功,可还是一再督促他要加倍努力,父亲多么希望他能早些毕业找份工作,减少生活中的压力。
父亲终于找到了一份抄写的工作,他一日一日地抄着,裘里亚看见父亲这么辛苦,便对父亲说:“父亲,您太累了,让我来帮你抄吧!可父亲却严厉地拒绝了,裘里亚只好走开了书房,忽然,他想到父亲每天夜晚都要去睡觉,何不如在晚上抄呢!晚上,父亲回到了睡室睡觉去了,裘里亚便悄悄地来到了书房,点燃了灯,抄了起来,就这样几天以后,裘里亚出了睡室时,都有黑眼圈,成绩也下降了,爸爸每天打他,可裘里亚觉得这样温暖。
终于,父亲明白了,原来裘里亚在夜间帮自己抄写,父亲抱起他说:“儿子,你真好,爸爸以后不打你了。
”裘里亚像吃了糖一样甜。
多么感人的亲子之爱啊!我们要有一颗最真诚的爱心,去爱世界每一人、每一物真心付出,真情无价,让我们记住这样一段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知识点: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这里,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化、多元化以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知识点: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读教育学读书笔记【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第一讲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依据(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二)教育的影响全面、系统和深刻(三)教育是在学有专攻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二、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一)教育必须处于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二)教育者必须自觉地控制、利用、协调其它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环境因素(三)教育必须切实估量受教育者的原有发展水平,能够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教育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活动(五)教育必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识别、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三、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一)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要循序渐进(二)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必须要适时而施(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必须要急缓有节(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五)发展具有性别差异,教育必须要男女有别第二讲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三、学校教育目的实现的对策和措施(一)确定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二)确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三节学校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的不良倾向一、教育评估严重偏离教育目的升学率、考试分数已经成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不仅是学校,全社会都在为学生的升学而浴血奋战二、学校已经变成应试教育的训练场所体育被轻视、德育被忽视、美育被漠视,甚至全部被取消。
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师的学生观严重偏离教育目的“好学生=高分+听话”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衡量学生优劣的金科玉律第三讲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其事业成就的关系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的相关。
教育学读书笔记范文教育学读书笔记范文1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
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3、教育学的思想来源(1)、孔子的教育思想。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
“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方法。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
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一、端正态度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8篇)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在班级文化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比单一的说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出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首先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作用。
我始终认为一间教室,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我的班级中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教室的门口就是我们班级的名片包涵了我班的班名、班级、班主任、和班级集体照。
进入教室,前面的墙壁有班级的公约和安全公约,这是需要全班学生和我一起都要遵守的约定。
教室的左右两面墙壁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这两个板块里主要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
教室的后墙是学生的心愿墙,因为我工作的地方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一定有很多的心愿无人诉说,所以这个板块能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愿,我们挑选一些能够达成的心愿帮主孩子们实现愿望,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只不过以上这些环境的布置大多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学生参与的不多,最近有幸聆听了新教育种子计划飓风老师的公益课程《从空荡荡的房间开始》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在郭老师的讲座中,她从三方面想我们阐述的怎样合理的布置班级文化。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原来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要比教师独自完成的效果更好。
聆听郭老师的讲座还让我认识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发挥墙壁的作用,还要不断的完善,要以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系列呈现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不忘初心育桃李,身向明亮那方行。
让我们借着新教育的东风不断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本着不断求索的态度坚持学习,努力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让我们原本空荡荡的教室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的45朵蓓蕾们借着春风努力生长。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教育学这一旨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来说,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带来启发。
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3."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4."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
"5."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感悟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长和教师应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通过阅读教育学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类的读书笔记范文5篇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
那么关于教育类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篇教育类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类的读书笔记范文(1)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
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
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的学校里。
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
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
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
教育学著作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育学著作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读书笔记:
著作名称:《教育学原理》
作者:王策三
1、教育学的重要性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其重要性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学科体系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认识到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变化。
4、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验证和丰富理论。
在阅读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密
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学的作用。
5、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在未来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它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学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总之,《教育学原理》是一本重要的教育学著作,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未来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5篇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5篇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一):《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读书笔记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学习效果必须会有所提高,而这也恰恰一向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重要资料。
首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说组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主角扮演、木偶配音、图片、简笔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课堂学习的厌倦,紧张或疲劳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应灵活,并有所创新。
在练习、作业设计方面能够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提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作业,比如制作英语贺卡、制作手抄报、收集英文包装自我录音、积累感兴趣的课外单词等作业。
也能够把较枯燥的练习形式改为游戏、智力竞赛等进行。
比如,设计Bingo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练习的效果,一举两得。
学生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学习就不会是负担。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忙学生愉快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压力。
师生良好地沟通,减少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如果经常训斥、批评批评孩子,他们肯定会厌恶感教师,甚至厌恶上英语课,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这对于克服学生自卑,虚荣,利己等消极心理与情绪有重要作用。
一些学生学英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应多关心、帮忙他们,哪怕仅有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也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给学生欣赏的表情、眼神和话语,ExcellentWonderful有时给他们贴一个小贴画,并且我还将自我的邮箱号码告诉了学生,一些学生就把自我遇到的困难、想法经过E-mail告诉了我,我也及时鼓励他们,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提高很大。
教育学著作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教育学的著作,叫《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书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案例,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说的是有一个班级,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乘法概念,没有直接在黑板上写公式、讲例题,而是搞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活动。
老师提前准备了好多小糖果,然后把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堆同样数量的糖果。
老师就问大家:“如果每个小组有5 个人,那每个人能分到几颗糖呀?”一开始,学生们都有点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但是很快,就有聪明的孩子开始动手分糖果了。
有个小组的小明特别积极,他把糖果一个一个地摆开,嘴里还念念有词:“1、2、3、4、5……”然后再重新数一遍,确定数量没错后,开始小心翼翼地平均分给小伙伴们。
分完之后,他兴奋地举手说:“老师,我们每个人能分到 6 颗糖!”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纷纷完成了分糖任务,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时候,老师笑着说:“那如果我们有 3 个这样的小组,一共会有多少颗糖呀?”这下子,学生们可来了劲,有的小组又重新拿了一份糖果开始分,边分边数;有的小组则聚在一起讨论,用刚刚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乘以小组的人数,再乘以小组的数量。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比如小花,她平时数学成绩不太好,总是有点怕回答问题。
但这次,她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一开始算错了,但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很快就纠正了过来。
最后,老师并没有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讲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
孩子们讲得五花八门,但都充满了自己的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分糖果活动,乘法的概念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被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
我就在想啊,我们平时的教育是不是太死板了?总是强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却很少让学生们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来学习。
其实,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好奇和爱玩,如果能把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或者活动,那他们肯定会更愿意学,也能学得更好。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摘抄: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
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3、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
“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方法。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
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
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
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
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
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心得: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
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
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浑,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
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做游戏、炫燿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要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
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要重点突出并且方法得当。
就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
总之,教学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认真的学习与探索,同时保证有正确的态度,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