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doc
- 格式:doc
- 大小:30.01 KB
- 文档页数:16
化学教育教学叙事与反思日志多一点忍性和微笑(一)崇仁县石庄中学宁进明因为课时比较紧,化学基础训练根本没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所以我要求学生将后面的参考答案全部撕下来交给我,每上完一节化学课,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基础训练,不会做的,抽时间统一讲解,上完一个单元,我就检查一次。
我第一次将九年级一班的化学基础训练收上来检查是周一,检查了几个小组都做得很好,与参考答案差不多。
我虽有点不高兴,但想到他们还写得认真,大部分完成得很好,也没准备发火,还有几本就检查完了。
又准备打开一本基础训练检查,一看,怎么没有写姓名,翻开第一页,天啦,填空题全部写的是“不知道、狗屎、我爱你……”,除了选择题是按要求填的A、B、C、D外,其余要写汉字回答的题目全是答的污七八糟的东西。
我气不打一处来,匆匆忙忙检查完,便把基础训练交给了科代表,要她发下去,必须查明这本没有写姓名的基础训练是哪位同学的。
一会儿,有同学来告诉我要找的那个同学是许超。
“你把许超给我喊来,要他带上基础训练!”我没好气地说。
一会儿,又有同学来告诉我说“许超不来”。
我火气更旺,板着面孔、怒气冲冲地冲进教室,将他“请”到了办公室,一进办公室,我就抢过他的基础训练,并打了他手。
他怒视着我,准备伸手反击,被我拦住了。
“啪”我将他的基础训练拍在办公桌上,“你自己看,你的作业都写些什么东西!”我对他吼道。
他很尴尬,没有打开基础训练,但没忘反驳我“你就应该打我吗?”我无话可说,便接着我自己的话茬说:“你看你的作业,你做的时候看书了没有?”、“如果你这样的话,我就喊你的家长来!”……。
一会儿班主任来了,我们一起做许超的思想工作。
他终于软了下来,“老师,我错了,我现在去改,把它全部改过来,再交给你检查,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我又同他谈了一会儿,才知道,他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现在跟叔叔过,自己也因此而厌学,破罐子破摔。
他走后,我为我的冲动懊恼不已,从教二十多年了,处理问题还是这么简单粗暴。
中学化学教学教育叙事范文一、注意提高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同学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果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爱好不浓,学习乐观性不高。
"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在教学过程中,留意采纳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同学。
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索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预备课前的工作,细心备课,不仅要备学问备教材,更要备同学的学情,以饱满的热忱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同学,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同学,让同学入迷。
这样同学的乐观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果也就提高了。
二、注意"双基'教学,夯实同学的学习基础,同时培育同学的化学素养。
"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同学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留意培育同学的化学素养。
化学学问靠日积月累,化学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学问、化学技能和技巧。
三、细心预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仔细负责的态度,剧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细心预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和教法,依据本校同学的实际状况,细心选题,上课时留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问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同学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把握学问点,更能运用学问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力量。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留意同学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准时讲评,以增加作业效果。
同时,对同学多鼓舞、少批判;多急躁、少埋怨,放下老师架子,与同学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办法、好想法,再把它们推举介绍给同学。
总之,我始终认为,专心工作,就能做到优秀。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化学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之一。
我记得那时候,老师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有关化学的知识。
他总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让我们快乐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
有一次,老师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酸碱中和的实验。
他先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杯红蓝试剂,它们分别是酸和碱。
然后,他将两种试剂分别滴入两个水杯中。
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当试剂滴入水杯后,水的颜色迅速发生变化。
一开始,红色的试剂滴入水杯后,水变成了橙色,而蓝色的试剂滴入水杯后,水变成了绿色。
这是因为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解释了酸碱中和的原理。
他告诉我们,酸和碱是两种互相对立的化学物质。
酸具有酸性,可以溶解金属、石灰石等物质;而碱具有碱性,可以中和酸的性质。
当酸和碱反应时,它们会相互中和,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酸碱中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也开始对化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我决定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探索更多有关化学的奥秘。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逐渐学习到了更多化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学习了周期表中的元素,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也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等。
老师总是用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概念。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金属的性质。
他将一根铜钢笔放入火中加热,然后迅速取出。
我们看到,铜钢笔的颜色变得非常红,甚至发亮。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金属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红色的氧化铜。
这个实验让我对金属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实验,老师也经常给我们一些有趣的化学题目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水可以将蜂窝煤漂浮在上面?”我们都陷入了困惑,不知道怎么回答。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蜂窝煤的密度要大,所以蜂窝煤应该下沉。
但是,蜂窝煤上有很多气孔,这些气孔使蜂窝煤的总体密度比水小,所以它能漂浮在水面上。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我记得那是我初中三年级的一个化学实验课。
那天,我看到老师满脸严肃的表情,我知道今天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果然,在上课之前,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化学的学习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老师的话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都静静地等待着老师的下文。
接下来,老师拿出一张世界化学知识结构图,向我们展示着。
我们惊讶地发现,化学的知识结构非常庞大而复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应用等等。
老师告诉我们,化学知识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物、用的日用品,都离不开化学。
听到这里,我感到有点儿意外,我从来没有想过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老师拿出一杯清水,加入了一些糖,然后用铜板浸入糖水中。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铜板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颜色的变化。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糖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叫做蔗糖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与铜发生反应,生成了一层叫做铜糖的褐色物质。
我感到很神奇,原来平时看到的化学反应是如此有趣。
在接下来的化学课上,老师开始讲述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
他告诉我们,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通过它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为人类服务。
比如,通过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益的物质,用于制造药品、化妆品、洗涤剂等等;通过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制造新材料,应用于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通过化学的研究,我们还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研发出环保材料和能源等等。
通过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酸碱中和的实验。
我们用醋和小苏打进行了反应,看到了醋和小苏打迅速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和一种叫做乙酸盐的物质。
我们耐心地观察着实验的过程,惊叹于化学反应的迅速和精确。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有趣的化学实例。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裕安区顺河初中许友超我担当的教课课程是九年级化学,关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九年级这一学年是学生们最重点的一年,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等都面对着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化学课程,它在培育人的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不行代替的作用,并且化学拥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关于我来说,任务很艰巨,教课难度很重,不但要按质按量的达成正常教课计划,还要办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和睦和睦。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大多数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类状况,我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教课方式,极大限度地切近生活,尽可能地调换学生学习化学的踊跃性,经过评论体制加强学生的成就感。
描绘故事过程:练习液体药品取用的基本操作:教师:哪位同学登台来演示一下液体药品的取用,向试管里倒入少许的氯化钠溶液?有许多学生举起了手,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一个男同学摩拳擦掌( 想举手又有些不敢举 ) 。
教师:赵光灿同学到前方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余的同学请注意察看,希望找出他操作中的长处和不足。
赵光灿同学有些腼腆地走到讲台前,仔细操作,并较顺利地达成了整个操作。
同学甲评论:他的药品没洒出来,这一点做得很好,可是他取下的瓶塞是正放在实验桌上的。
同学乙:他倒液体时,瓶口是紧挨着试管口的,并且试管的倾斜角度较好,但他倒完药品后,试剂瓶没有放回原处。
同学丙:教师:赵光灿同学的操作是成功的,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方才同学们都给他一一指了出来,希望其余同学在操作时也要注意。
我感觉今日张文权同学在操作中把最难的一点做的很好,我想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觉,在倾倒时药品的用量不好控制,大家看看他的取量很正确 (约 1到 2毫升)。
(教师举起试管 )有很多同学点头称是,此中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同学在课桌下边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赵光灿同学喜悦的脸都红了。
在此后的化学学习中,讲堂上他举手讲话勇敢了,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较浓重的兴趣。
反省:从以上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赵光灿同学能在化学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在于他在化学讲堂上获取了成就感。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既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
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
于是我问:一堂40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我接下来又问:有没有既不消耗电能也不需要加热,既环保又安全而且操作又简单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呢?学生对此问题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然后我适时的介绍并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方法。
就这样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二氧化锰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一:善待每一位学生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
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
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
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
第1篇一、案例背景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一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化学课为例,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属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2)新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接着,通过以下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一: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将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盐。
(4)拓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1)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展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教育叙事
在学习空气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后,有学生问我,镁带燃烧时也生成了氧化镁,集气瓶内压强也减少了,为什么不能用镁带代替红磷做此实验呢?我一时说不出理由,学生走后,我深入思考,查阅有关内容资料,终于豁然开朗;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而且还消耗了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因此,使测得消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
这件事是我深刻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需要。
第二件事是4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灵活,成绩不错,但比较骄傲,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总是不做作业。
有一次,他连续几天没有交作业,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满不在乎的说:“不用你操心,反正我能考个好成绩就行。
”说完跑了,在办公室里我很没面子。
第二天上课,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的批评了他。
没想到这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从此,他对我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比以前更差了,成绩也下滑。
后来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不再对他一味批评,只要发现他的闪光点,我都予以表扬,慢慢的他不敌视我了,还经常主动问我题,化学成绩提高很快。
这件事使我感受到,优秀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和学生沟通的教师。
爱学生,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中学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初级中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化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XX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中学化学教育成功案例。
二、成功案例1. 激发兴趣,激发潜能(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例如,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如在教学“燃烧”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视频,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XX中学注重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金属与酸、碱的反应,加深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2. 提升素养,全面发展(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化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
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子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结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XX中学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检验一种物质的酸碱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总结出检验酸碱性的方法。
(3)加强跨学科学习,拓宽学生视野XX中学化学教学注重跨学科学习,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
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文章——我的化学之旅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化学课是我最期待的一门课程。
每当听见化学老师的声音和脚步声走进教室,我的心情总是无比的激动和期待。
这是因为我对于化学的热爱和兴趣在这个时候开始萌发。
刚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的教材上有很多看似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共存等。
而且还有许多看似简单但却很抽象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活动性比较等。
这些知识和实验一下子让我感到很迷茫,无从下手。
然而,有了化学老师的辅导和启发,我逐渐理解了这些知识和实验的本质。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概念,老师用钉子和铁钉来做了一个类比实验,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碳和氧的共价键和氮和氢的价键的形成过程。
我看着老师手上的那两根钉子,仿佛看到了元素之间电子的跳跃和结合,仿佛明白了原子是如何通过化学键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化合物。
从那时起,我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也是我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次实验课,当我站在实验台前,拿着试管和试剂,我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紧张。
我怕自己的手抖动,怕自己的步骤出错,怕自己的结果与预期不符。
但是,所有的担心和紧张都在实验开始的那一刹那化为乌有。
记忆尤深的是我们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我跟随着实验操作的指导,将稀盐酸缓慢滴加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得酸性,直到pH值中和为7。
我看着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惊叹和喜悦。
这个简单的实验让我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也让我明白了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在。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化学在我平时的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比如,当我买回一瓶汽水,看到它上面印着的“CO2”字样时,我就会想起之前课上学到的二氧化碳的概念。
再比如,当我烧一把木柴时,看到火焰中蓝色的部分时,我就会想起之前学过的金属离子的颜色反应。
化学知识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把万能钥匙,为我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一:初中化学教育叙事初中化学教育叙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
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
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化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以“金属的性质”为例,通过探究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2)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教师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如果可以,是什么反应?”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教师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如果可以,是什么反应?”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能否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三、案例评价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叙事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叙事化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接触化学、学习化学,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创设化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金属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所以《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并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不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们并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予学生,经过多次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我在教授《金属化学性质》一课时的感受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
原来教学这一课题时,我总是首先讲解Mg 、Fe 、Cu 等金属和氧气反应现象不同是因为它们化学性质活泼程度不同。
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金属和酸反应现象不同,从而告诉学生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最后补充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到,这只是在讲教材,这样尽管思路清晰,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丧失了“自我意识”。
学生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
在理论学习后,我认识到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属于学生自己。
于是我大胆进行尝试: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Mg 、Fe 等金属和氧气反应条件、现象,接着让其猜想为什么会反应需要不同条件、反应现象也不同。
接着各小组说出自己的猜想,对于这些猜想我和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剩下两点:1、可能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2、和金属的硬度有关,硬度大的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一:善待每一位学生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
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
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叙事范文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叙事内容8篇教育叙事可以是真实的教育经历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教育的价值观、准则和理念。
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或听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叙事内容,希望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叙事内容(篇1)高三可以说是不少学生的梦魇啊,因为在这一年里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大了不少,而且每一门科目的难度都提升了不小,所以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来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首先是在教学这方面,我为了照顾更多的学生,在上课前我把备课准备做到了我的极致,任何重要的知识点都被我囊括了,这是为了让我的学生们能少走点弯路。
其次在讲课时,我还特意放慢了教学节奏和语速,因为我知道“欲速则不达”,我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一定要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们慢慢适应高三的学习节奏。
在这个学期,我为了不让学生们抵触化学,我特意少布置了一些作业和试卷,效果是很明显的,我的学生们很欢迎我来上课,而且他们也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作业。
每当我在上课时,我也会调节一下课堂的氛围,因为太过压抑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要做到松弛有度才是的。
化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言是比较抽象的,因为没有什么实验可以做,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所以这需要学生们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虽然我能对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但这也是杯水车薪,学习还是得靠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才行。
当这学期的工作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我的讲课也基本结束了,这时候就得靠学生们自己了,我找了不少的经典习题给我的学生们做。
在这最后关头,谁能顶住压力谁就能取胜,靠着大量的习题,能够加深学生的熟练度,帮助他们在考试中临危不乱。
这一批的学生马上就要离校了,这让我有点舍不得,看着他们在课堂上开心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十分幸福的,引导他们在化学上的学习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学生们和我的付出马上就要得到回报了,真是让人拭目以待啊。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3篇初中化学教育是学生接触化学、了解化学的开端,对学生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初中时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化学课程中获得进步,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范文一:善待每一位学生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
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
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我国教育一直在改革,最新的进展就是推行新课标,新课标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教给初中生化学知识了,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做到教导学生自己思考,用于对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修养的最佳途径。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既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
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
于是我问:一堂40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我接下来又问:有没有既不消耗电能也不需要加热,既环保又安全而且操作又简单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呢?学生对此问题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然后我适时的介绍并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方法。
就这样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二氧化锰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让学生学会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主动探究学习所需知识。
同时再把对知识的考核评价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取材,构建生活化的考核题。
就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学生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等。
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
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
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
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
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
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初三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
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
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