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8
备课组活动时间主备人记录人历史组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展示指导学生展示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A .三大战役胜利B .北平和平解放C .南京解放D .新中国成立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B )1.认真阅读课文,重点弄清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1.由合作小组完成知识问题中的问题;2.学生个人讲述你所了解和所知道的中国解放战争的故事。
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2.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三大战役的故事。
2、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D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C A .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4、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 )签名:本次活动应到 人,实到 人,请假 人,缺席 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 战略进攻的开始; 第18课 三大战役一、三大战役的概况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共 和 改编国民党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23日,。
意义:标志着 。
自主检测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重难点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2.掌握渡江战役及其意义;重点: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难点: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知识(展示)问题学习过程组员补充栏研讨课题第18课 三大战役主备人主备栏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主展开教学。
5.18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课前导读】一、三大战役:1. 背景:(1)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两年共歼灭国民党军多万。
(2)国民党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2. 时间:从年月到年月。
3. 概况:(1)辽沈战役:①时间:。
②指挥员:、。
③参战部队:。
④简单经过:首先攻占,“”,决战东北,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
⑤歼敌人数:万。
⑥意义:。
(2)淮海战役:①时间:。
②指挥员:、、、、等。
③参战部队:和。
④简单经过:在以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
⑤歼敌人数:万。
⑥意义:。
(3)平津战役:①时间:。
②参战部队:与。
③简单经过: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争取北平接受和平改编。
④歼敌人数:万。
⑤意义:。
4.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5. 目的:,。
6. 经过:(1)年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日,解放,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
(2)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7. 意义:。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导读—评价单答案:1.(1)200。
(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
②林彪罗荣桓。
③东北解放军。
④锦州关门打狗。
⑤ 47。
⑥解放东北全境。
(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南京吗?南京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城市,南京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的总统府就是南京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历史上南京国民政府的兴亡更替,那么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是如何被推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二、新课学习(一)三大战役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战略大决战吗?战略决战:战略决战是指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通常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
其主要目的是歼灭敌方主力,剥夺对方的战争能力,夺取战争的决胜权。
2. 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决战?教师出示材料:从1946年6月到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数据①教师:展示材料:1946年6月、1948年8月,国共双方军队人数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人数从130万上升到280万,国民党军队人数从430万下降到365万。
结论:敌我兵力对比差距缩小。
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解放区和国统区在后方、兵源、士气等方面的显著的不现,从而得出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的背景: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教师补充: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渡江战役战略意义、战役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理解渡江战役战略意义。
2. 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分析其胜利原因。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渡江战役战略意义及其在解放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及胜利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时期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渡江战役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战役中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点讲解(10分钟)5. 课堂互动(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和感悟。
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历史背景渡江战役过程胜利原因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
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
2. 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发起渡江战役。
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下,百万大军成功横渡长江,为解放南京奠定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原因:战略部署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掌握渡江战役过程和胜利原因。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七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该事件的讲述,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基本史实,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斗争的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以及该事件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解放战争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讲解新课:(1)讲述长江战役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
(2)详细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强调其英勇事迹。
(3)阐述长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意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道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例题,进行讲解。
(1)简述长江战役的背景。
(2)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
(3)谈谈长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1)长江战役背景(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过程(3)长江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长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谈谈你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认识。
2. 答案:(1)长江战役背景: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过程: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横渡长江,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
意义:长江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解放战争进入胜利阶段。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防线崩溃,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伟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意义。
2. 教学难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战术运用、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困境2.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3.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意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困境。
2. 讲授新课:讲解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背景。
3. 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困境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战略部署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经过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历史实物和资料。
2. 邀请革命后代或历史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亲身经历或研究成果。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家族或家乡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相关的故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及意义。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的战略意义,人民解放军的战术运用。
教学重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分析其战略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指挥官,如何制定渡江计划。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的关键战役,如南京、上海战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绘制渡江战役的简图。
7. 情感教育:讲述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1)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2)过程:百万大军分三路强渡长江(3)战略意义: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渡江战役的背景。
(2)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2. 答案:(1)渡江战役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长江防线成为其的一道防线。
(2)人民解放军战术运用:采取三路强渡,中路为主力,东路、西路为辅助,充分发挥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渡江战役后的历史发展,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界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情感教育环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我国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的过程及其在我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让学生感受渡江战役的壮观场面,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意义,结合地图展示战役路线。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如何克服困难,成功横渡长江。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战术、战略,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应对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渡江战役的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渡江战役过程c. 渡江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渡江战役的背景。
b. 请描述渡江战役的过程。
c. 请分析渡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中的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了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
b.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渡江战役对解放战争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认识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
1.辽沈战役②指挥: 、。
③主力: 。
④战绩:攻占,解放,攻克,解放。
战①时间: 。
②指挥: 、、、。
2.淮海战役③主力: 和。
略④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
了。
①时间: 。
3.平津战役②主力: 和。
决③结果:和平解放。
④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4.三大战役的意
义: ,
战。
①时间: 。
5.渡江战役②结果: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政权垮台。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2024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彩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七章第四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这场战役的剖析,让学生了解我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及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史》学习手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天险图片,引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壮丽场景。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长江战役的关键战役,阐述战役胜利的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a. 历史背景:解放战争时期b. 横渡长江:时间、地点、过程c. 历史意义:推翻国民党统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
b. 请详细描述人民解放军如何克服长江天险,实现横渡。
c. 请阐述长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2. 答案:a. 历史背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战略决战。
b. 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采取多种方式,如偷渡、强渡等,克服长江天险,实现百万大军横渡。
c. 历史意义:长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长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战役细节了解不足,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事件背景、渡江战役经过、战役重要意义以及相关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和经过;2. 掌握渡江战役重要意义及影响;3. 认识到革命先辈为新中国付出努力和牺牲;4.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经过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事件背景、相关历史人物解以及爱国情怀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渡江战役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背景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为解放全中国,决定发起渡江战役背景。
3. 详细讲解利用PPT展示渡江战役经过,详细讲解战役中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渡江战役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渡江战役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渡江战役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1)事件背景(2)渡江战役经过(3)重要意义(4)历史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渡江战役背景及经过。
(2)分析渡江战役胜利主要原因。
(3)谈谈你对渡江战役意义认识。
2. 答案:(1)背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为解放全中国,决定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经过激战,成功突破敌军防线,解放南京。
(2)主要原因:我军英勇善战,指挥得当;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足。
(3)意义:渡江战役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使学生解事件背景、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教案学院:文历学院14.1 姓名:卢霞学号:140304012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2)研读地图,了解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3)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使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相关资料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采用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学会对比归纳知识的方法。
(4)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背景、时间、地点、具体经过2、难点: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战略战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三、教学与方法教法:讲述法、图文结合法、引导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学法:讨论与探究法四、教学资料自制课件、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显示有关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诗词和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解放战争》第三节《战略决战》,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渡江战役的经过和战术运用,以及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重点: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地图,简要介绍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引出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江战役的经过,分析战术运用,阐述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a. 背景介绍:国共双方在长江两岸的对峙,战略决战的态势。
b. 过程描述:解放军的战前准备,渡江战役的发起,突破敌军防线。
c. 战术分析:解放军的兵力部署,战术配合,克服困难。
d. 意义阐述:渡江胜利对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推动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渡江战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渡江战役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渡江战役的关键地点,分析战役经过。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a. 渡江战役背景b. 渡江战役经过c. 渡江战役战术分析d. 渡江胜利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从战略、战术、兵力部署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解放战争其他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了解战争全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生: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师: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一年以后,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战略大决战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讲授新课:师: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翻身解放给与支持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依据教材P114-115自主学习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措施(1)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土地,废除()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2)制定了()总路线。
其内容是:依靠(),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
4、实行地区:所有解放区5、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6、意义(1)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教案学院:文历学院14.1 姓名:卢霞学号:140304012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2)研读地图,了解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3)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使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相关资料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采用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学会对比归纳知识的方法。
(4)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背景、时间、地点、具体经过2、难点: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战略战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三、教学与方法教法:讲述法、图文结合法、引导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学法:讨论与探究法四、教学资料自制课件、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显示有关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诗词和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
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图片展示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历史照片。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楼顶端,扯下了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欢呼胜利,这一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
那么,渡江战役是怎么样发起的?在此之前,我人民解放军还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些战役的情况怎样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一、探究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请看材料:材料一:“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两年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歼敌二百六十四万人,其中俘敌一百六十三万人。
两年主要缴获,计有步枪近九十万枝,重轻机枪六万四千余挺,小炮八千余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野重炮一千一百余门。
两年中人民解放军由一百二十余万人增加到了二百八十万人。
其中正规军由一百一十八个旅增加到了一百七十六个旅,正规军人数由六十一万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九万。
解放区现有面积二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现已有人口一亿六千八百万,占全国人口四亿七千五百万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三;现有县城以上大中小城市五百八十六座;占全国城市二千零九座的百分之二十九。
由于我党坚决领导农民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现已有大约一万万人口的区域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土地大致平均地分配给了农村人民,首先是贫雇农。
党在国民党区域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这表现在各大城市中争取了广大的工人学生、教员、教授、文化人、市民和民族资本家站在我党方面,抗拒了国民党的压迫,使国民党完全陷于孤立。
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一九四六年七月为四百三十万人,两年被歼和逃亡三百零九万人,补充二百四十四万人,现有三百六十五万人。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材料二: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材料三: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7月)材料四:三大战役示意图通过以上材料,同学们能够得出哪些结论?2.人民解放军在从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支援、士气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这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二、三大战役战况1.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指挥者:林彪、罗荣桓结果: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辽沈战役具体怎样进行呢?首先,我军迅速攻占处于辽西走廊的锦州,从而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也避免了东北、华北敌人合为一股不利局面的出现。
此时,在解放军的威慑和争取下,长春守敌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接着人民解放军在沈阳西面歼灭了增援锦州的敌人,消灭敌人10万余人。
这样,沈阳就变成了一座孤城。
我军一鼓作气,于11月初一举解放了沈阳。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播放故事片《辽沈战役》片断)投影展示辽沈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1.首先,东北战场上我军相对于敌人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这在其他战场上是不具备的。
2.其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3.其三,我军在东北有巩固的后方,后援力量雄厚。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党中央决定战略决战的首役选定在东北。
2.淮海战役随后,解放军又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课件或相关资料讲述基本战况,投影《淮海战役示意图》)时间:1948年11月作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指挥人员: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心:徐州具体经过:战役从1948年11月开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灭徐州以东以碾庄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并构成对徐州之敌的包围态势。
第二阶段,包围援助徐州的国民党军队于双堆集,并将其歼灭。
同时合围自徐州西逃的国民党军队于陈官庄。
第三阶段,发起对陈官庄之敌的最后进攻,全歼残敌。
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余人。
至此,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从而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为60余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的总兵力多达80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呢?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区人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话确实符合事实,请同学们看《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格,这个表格充分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淮海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大决战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第二大战役,它的胜利,使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这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
3.平津战役播放故事片《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片段,投影平津战役示意图:时间:1948年10月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解放军指挥员:聂荣臻、林彪具体经过:在平津战役中,我军首先完成对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敌人的分割包围,使各地之敌处于孤立状态。
同时也切断了敌人的西窜南逃之路。
接着,我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
迅速攻取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和塘沽。
使北平陷入我百万大军的严密包围之中,经过我方努力争取和一系列谈判,傅作义将军接受了我方条件,同意和平改编,北平因此获得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至此胜利结束结果: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变敌人52万余人。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思考:北平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和平解放的最重要城市。
同学们想一想,和平解放对北平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具有3000年建城史和900余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的文物古迹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故宫、天坛祈年殿等都完好无损。
北平的和平解放,也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
因此,对于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贡献的傅作义将军是有功于人民的。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它使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而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要支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1.渡江战役投影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背景:北平和谈1949年4月1日,北平。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飞抵北平。
来到下榻的北平六国饭店时,一幅大标语映入眼帘:“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是为真和平而来吗?中共的态度怎样?最终结果如何?(1).不是真和平,目的是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2).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3).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渡江战役经过: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渡江战役中,我军投入了百万军队,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千余里战线上,兵分三路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猛烈进攻。
顷刻间,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作“天堑”的长江防线被我军迅速突破。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4月23日,蒋介石的老巢南京被我军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政权虽然垮台了,但其残余势力仍然存在。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下,继续英勇作战,追歼残敌。
最后迫使国民党残余势力狼狈退往台湾。
课后小结:在接连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从1948年9月开始,我军开始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主力之间战略大决战。
战略决战的炮声首先在东北打响。
经过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我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了大片国土。
接着,我军发起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之后继续进军,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而英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