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中药列表4
- 格式:doc
- 大小:21.48 KB
- 文档页数:22
介绍五味药材名称及作用
五味药材是指具有五味之一的药材,例如苦、甘、酸、辛、咸五种味道。
以下是五味药材的一些代表性名称及其作用:
1. 黄连:苦,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胆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病、黄疸、胃炎等。
2. 甘草:甘,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干咳等。
3. 醋陈皮:酸,具有理气消食、行滞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膈痞闷、食欲不振等。
4. 辣椒:辛,具有温通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痹、风湿等。
5. 盐:咸,具有软坚化结、行水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浮肿、痈疽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作用也会根据具体的配伍和用法有所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遵循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酸味中药列表•乌鸦(巨喙乌、大嘴乌、黑老鸦、老鸦、鸦乌、鸦、楚乌、鹎乌)味性:酸,平。
归经:肝;肾;肺经。
祛风定痫;滋阴止血。
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无毛南蛇藤(山货榔)味性:酸,平。
祛风消肿,解毒消炎。
主治脉管炎,肾盂肾炎,跌打损伤。
•五倍子(棓子、百药煎、百虫仓、文蛤、木附子、盐麸叶上球子、漆倍子、红叶桃、旱倍子、乌盐泡)味性:酸,平。
归经:归肺、大肠、肾经。
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
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五角叶葡萄(野葡萄)味性:味微苫酸,性平。
凋经活血,补虚止带。
治月经不调,白带。
•五味子(北五味子、辽五味子、菋、荎蕏、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味性:酸,温。
归经:入肺、肾经,。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五香血藤(大活血、紫金藤、钻骨风、血藤、大血藤、小血藤、岩枇杷、内风消、野五味子藤)味性:酸;性温。
归经:肝、肺、胃经。
活血祛风,消肿镇痛。
治风湿疼痛,骨折,胃痛,月经不调。
•五桠果(西湿阿地[僾尼]、西湿阿地)味性:酸;涩;平。
归经:心;大肠经。
解毒;收敛。
主肿胀;痢疾•五眼果树皮(南酸枣、酸枣、酸醋树)味性:酸;涩;凉。
归经:脾;胃经。
清热解毒;祛湿;杀虫。
主疮疡;烫火伤;阴囊湿疹;痢疾;白带;疮癣•五月茶(五味叶、酸味树、五味菜)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经。
生津止渴,活血,解毒。
治咳嗽口渴,跌打损伤,疮毒。
•西藏羊耳兰味性:微酸涩,有腥臭。
活血,止血。
主治崩漏,月经过多。
•西红柿(西红柿、番李子、金橘、小金瓜、喜报三元、洋柿子、番柿)味性:味酸;甘;性微寒。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主口渴;食欲不振•犀角(犀牛角、低密、乌犀角、香犀角)味性:酸咸,寒。
归经:入心、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
•锡叶藤(涩叶藤、糙米藤、水车藤、锡叶、涩藤、涩沙藤、大涩沙、涩谷藤、雪藤、擦锡藤)味性:酸;涩;平。
酸味中药列表•掌叶蓼(屈草、猪草、大辣蓼、九龙天子)味性:苦;酸;性凉。
止血;清热。
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外伤出血•照山白(万经棵、铁石茶、白镜子、万斤、照白杜鹃、达里、达子香、兰荆、药芦)味性:酸、辛,温。
归经:入心、肺、大肠经。
治支气管炎,痢疾,产后身痛,骨折。
•针刺铁仔味性:苦;酸;性平。
驱虫。
主绦虫病•针砂(铁粉、钢砂、铁砂、铁针砂)味性:酸辛,平。
归经:脾;肝;大肠经。
补血,除湿,利水。
治血虚黄胖,水肿。
•枳椇子(木蜜、树蜜、木饧、白石木子、蜜屈律、鸡距子、癞汉指头、栞栱、背洪子、兼穹、拐枣、天藤、还阳藤、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枣、万寿果、鸡爪梨、甜半夜、龙爪、碧久子、金钩钩、酸枣、鸡爪果、枳枣、兼穹拐枣、转钮子、鸡脚爪、万字果、橘扭子、九扭、金约子)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脾;肺经。
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
•雉(华虫、疏趾、野鸡、雄鸡、环颈雉、山鸡、项田野鸡、雉鸡)味性:甘酸,温。
归经:脾;胃;肝经。
补中益气。
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
•周裂秋海棠(水天葵、水八角莲、蜈蚣七、红八角莲)味性:味酸;性微寒。
散瘀消肿;消炎止咳。
主跌打损伤;骨折;中耳炎;咳嗽•皱叶羊蹄(野菠菜、癣药草、土大黄、牛舌菜)味性:味酸苦,性寒。
杀虫,清热,凉血,治痈疮肿痛,秃疮疥癣,跌打肿痛。
•珠芽半支(狗牙菜、狗牙瓣、小箭草、零余子景天、珠芽石板菜、零余子佛甲草)味性:酸;涩;凉。
归经: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截疟。
主热毒痈肿;牙龈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出血;外伤出血;疟疾•紫背天葵草(紫背鹿含草、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味性:辛微酸湿,平。
祛瘀,活血,调经。
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紫堇花味性:味酸,微温。
治脱肛。
•紫泡(栽秧泡、硬枝黑琐莓、覆盆子、红刺泡、黑托盘、多叶悬钩子)味性:根:苦、涩,平;果:甘、酸,微温。
酸味中药列表酸味中药列表•扒地蜈蚣(扛棺回)味性:微酸、涩,平。
活血散瘀,解毒。
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
•白刺(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味性:甘、酸,温。
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
•白杜鹃花(白花杜鹃、白映山红)味性:辛、酸,温。
止咳,固精,止带。
用于咳嗽,遗精,白带。
•白矾(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味性: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
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白犁头草味性:辛、酸,寒。
解热,拔毒,散瘀。
;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
;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
•白绿叶(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白绿叶果实味性:甘;酸;平。
止泻;消积;利湿。
主腹泻;小儿疳积;急性肾炎•白马鬃铃花味性:味酸;性温。
止咳;固精。
主久咳;遗精•白毛委陵菜(热干巴[蒙名])味性:苦;酸;凉。
归经:肝;肾经。
凉血止血。
主崩漏;鼻衄•白梅(盐梅、霜梅、白霜梅)味性:酸涩咸,平。
归经:肝;肾经。
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味性:酸涩,平。
归经:入肝、肺二经。
舒肝,和胃,化痰。
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白芍(芍药、金芍药、白芍、白芍药)味性:苦酸,凉。
归经:肝;脾经。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白石榴花味性:酸甘,平。
归经:归肺经。
涩肠止血。
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白石脂(白符、随、白陶土、高岭土)味性:甘酸,平。
【草本芬芳】酸味中药大全《黄帝内经》曰:“水谷皆入于胃,其味有五。
”辛甘酸苦咸这五味的起源多与烹调、饮食有关。
时值炎炎夏日,我们来聊一聊其中的“酸”,给您消暑添一道酸甜爽口的冰镇乌梅汤。
酸与涩是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
主要有收敛、固涩的功效。
在常用的近千种中药中,具有酸味的中药只有区区30来种。
祛风湿药的代表有木瓜。
木瓜酸温,喜欢依附于肝脾,善能舒筋活络,又能去湿除痹。
尤为治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与羌活、独活等制成木瓜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药用木瓜与平时食用的木瓜可不是同一种!药用木瓜来源于蔷薇科贴梗海棠的近成熟果实。
食用的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与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
有美白丰胸之妙用。
行气药的代表主要有枳实。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甜橙的幼果。
每年五六月采收。
苦辛酸,善于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善于“化日久之稠痰,削坚年之坚积”。
收涩药的代表主要有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辽宁、吉林。
习称“北五味子”;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习称为“南五味子”。
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其中南五味子止咳作用较好,北五味子补虚作用为优。
固精缩尿止带药的代表主要有山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本品味酸质润,温而不燥,补而不峻。
消食药的代表主要有山楂。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
酸甘微温。
消食健胃,行气散淤,降脂。
止血药的代表主要有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苦酸涩。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善于治疗炙血便血,外用调敷治烫伤。
补血药的代表主要有白芍。
白芍苦酸微寒。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它可不能与藜芦同用哦!敛肺涩肠的代表主要有乌梅。
乌梅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等地。
酸涩平。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本品味“最酸”,能安蛔。
可单用也可以与花椒、细辛、干姜同用。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在超市购买的话梅其来源、制作工艺、种植区域以及功效都有区别,要加以区分。
中药酸味的功能主治酸味中药的概述酸味是中药性味的一种类型,它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许多中药中含有酸性成分,具有独特的功能主治。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味中药及其功能主治。
1. 酸枣仁•功能主治:–缓解咳嗽:酸枣仁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补血养心:酸枣仁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
2. 酸橘皮•功能主治:–健胃消食:酸橘皮具有行气化湿、健胃消食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胃部不适、胃胀气等症状。
–解酒毒:酸橘皮能够降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有助于解酒和保护肝脏。
3. 酸楝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酸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喉咙炎等症状。
–消肿止痛:酸楝子能够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风湿痛等症状。
4. 酸蔓梢•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酸蔓梢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痢疾等症状。
–利尿通淋:酸蔓梢有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水肿等问题。
5. 酸棣花•功能主治:–润肠通便:酸棣花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便秘和痔疮等问题。
–利小便:酸棣花可促进尿液排泄,对解除尿路感染有一定效果。
6. 酸藤子•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酸藤子有温中祛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寒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肿止痛:酸藤子能够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和跌打损伤等。
7. 酸苣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酸苣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和热淋等症状。
–催乳止血:酸苣草可促进乳汁分泌,适用于产后乳房胀痛和崩漏不止等情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酸味中药及其功能主治。
使用酸味中药时应注意适量,遵医嘱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归入胃经的酸味中药列表归入胃经的酸味中药列表•百药煎味性:酸甘,平。
归经:心;肺;胃经。
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
•豺肉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脾;胃经。
补虚消积;散瘀消肿。
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橙子(橙、黄橙、金橙、金球、鹄壳)味性:酸;凉。
归经:肺;肝;胃经。
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赤小豆叶(赤小豆藿、小豆藿、小豆叶)味性:味甘;酸;涩;性平。
归经:肝;肾;胃经。
固肾缩尿;明目;止渴。
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赤阳子(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健脾消积,活血止血。
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
•刺梨(茨梨、文先果、团糖二、莰梨、文光果、油刺果)味性:甘;酸涩。
归经:脾;肾;胃经。
健胃;消食;止泻。
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刺梨根(茨藜子根、茨藜根)味性:甘酸,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健胃,消食,止泻,涩精。
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刺玫果(刺莓果、刺木果)味性:酸;苦;温。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
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醋(苦酒、淳酢、酰、米醋)味性:酸苦,温。
归经:肝;胃;经。
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
主产后血晕;症瘕积聚;吐血;衄血;便血;虫积腹痛;鱼肉菜毒;痈肿疮毒•醋柳果(沙枣、大尔卜兴)味性:性温,味酸涩。
归经:入肝、胃、大小肠经。
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
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
•大石枣味性:酸;平。
归经:脾;胃经。
健胃消积。
主食积•地红子根味性:酸、涩;凉。
归经:肝、胃经。
清热,除湿,止血,止痛。
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滇池海棠(云南海棠、云南山楂)味性:酸、甘;微温。
你了解中药的五味吗?简书07-3021:12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以纠正身体之寒热病症,这是中药疗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然后在此基础上中药还有五味,即酸、苦、甘、辛(辣)、咸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辛辣的药可行走、发散,例如我们吃火锅时往往汗流浃背。
但发散行走的同时消耗着气血,因此气血不足的人对于辛味药应该酌情使用。
一、辛味药1、辛散药(解表药):麻黄、桂枝麻黄主要治疗病邪在表的各种病症,如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鼻塞、咳嗽、脉浮。
2、辛行药(行气血药):香附、川芎香附香附和川芎善行气血,是妇科很常用的一对药。
香附偏向于行气,行气即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疝气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但易耗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川芎偏向于活血,活血即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除瘀血,可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造成的各种瘀血症状。
另外,川芎还可治疗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二、苦味药1、苦寒类(清热药):黄连、黄芩、黄柏黄连黄连清心;黄芩清肺火,兼清少阳胆火;黄柏清肝、肾、肠及膀胱之火,若全身上下火势凶猛,可三黄齐用。
清热药可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包括体温升高的发热,以及体温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患者常出现的某些热证,如口干、咽燥、面红、耳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舌红苔黄。
2、苦燥药(燥湿药):苍术、白术苍术苍术兼辛味,善行走,燥湿之性更强;白术兼甘味,善益补,健脾益气之功更显,古人称之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但是苦寒味的药容易损伤胃气、阳气,不太适合脾胃不好、阳气不足的人,苦燥药不适合阴虚燥渴、气滞胀闷的人服用。
三、甘味药1、甘温类:黄芪、当归生黄芪制黄芪黄芪味甘性温,是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生用则侧重于补气、益气、固表,对于气虚引起的自汗效果明显。
中药化学有机酸
中药化学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醋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醋酸杆菌、醋酸茵陈蒿等。
2. 草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草酸石苇、草酸甘草等。
3. 丙酮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丙酮酸菌等。
4. 丁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丁酸菌等。
5. 戊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戊酸菌等。
6. 己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己酸菌等。
7. 庚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庚酸菌等。
8. 辛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辛酸菌等。
9. 壬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壬酸菌等。
10. 癸酸:存在于一些中药中,如癸酸菌等。
这些有机酸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它们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以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酸性中草药有哪些文章目录*一、酸性中草药有哪些*二、碱性中草药有哪些*三、喝中药能调理人体的酸碱性吗酸性中草药有哪些1、常见的酸性中草药1.1、五味子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2、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1.3、山萸肉山萸肉,酸、涩、微温。
别称山茱萸、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4、山楂山楂,酸、甘,微温。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1.5、乌梅乌梅,味酸、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6、金樱子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
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2、中草药金银花是酸性还是碱性金银花是偏碱性中药。
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
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经常将金银花泡水喝,不仅能够起到解暑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精神,令身体感觉到神清气爽。
3、中草药艾草是酸性还是碱性艾草味苦,属碱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中药——酸、甜、苦、辛、咸五味不同,功效殊异
1、酸味一能收能涩
五味子,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皆有咸味,五味俱全而得名,但其味以酸为主,收敛固涩,甘温而润,上敛肺气,下滋肾阴。
2、苦味一能泄能燥能坚
黄芩、黄连、黄柏,皆味苦,黄芩长于清上焦肺火,黄连长于清中焦胃火,黄柏长于清下焦相火,合称“三黄”,尤以黄连为苦寒之最。
黄芩生用清热,炒用安胎,酒炙清上,炒炭止血;黄连生用清热,酒炙上清心火,姜汁炙可清热和胃止呕,吴茱萸水炙可舒肝和胃止呕;黄柏生用、炒炭皆可,盐水炙更能滋阴降火、除骨蒸。
3、甘味一能补能和能缓
党参,味甘,因产于.上党盆地,故名。
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补血、生津,古方治疗气虚轻症及慢性疾患,常以党参加大用量代替人参。
4、辛味能散能行
川芎,味辛,以四川产者质优而得名,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其“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头痛要药”。
5、咸味-能下能软
石决明,味咸,为鲍鱼的贝壳入药,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煅用则收敛、制酸、止痛、止血。
中药二单味药总结记忆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二单味药的总结记忆表:
1. 五味子(甘、酸)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用:用于脾气虚弱、神经衰弱等症状
2. 黄连(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应用:用于胃热、口舌生疮等症状
3. 麦冬(甘、微苦)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应用:用于肺热咳嗽、干燥烦渴等症状
4. 山楂(酸、甜)
功效:消食化积,降脂减肥
应用:用于消化不良、脂肪过多等症状
5. 何首乌(甘、苦)
功效:补血益肾,护发黑发
应用:用于贫血、脱发等症状
6. 冬虫夏草(甘、咸)
功效:补肾壮阳,滋阴润肺
应用:用于肾虚阳痿、咳嗽痰多等症状
7. 酸枣仁(酸、涩)
功效:润肺止咳,镇静安神
应用:用于咳嗽痰多、失眠多梦等症状
8. 陈皮(苦、酸)
功效:理气消食,健脾开胃
应用:用于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些中药味道的特点可以帮助记忆其功效和应用范围。
简述中药的五味1、苦味。
苦味的中药有丹参、乌药、黄芩、防风、穿心莲、白芷、茯苓、大黄等,它们能清肝脏热,清热解毒,清热理气、止咳,止痢,利尿消肿,止痛,止血,利湿,消炎止痒,除烦止渴等功效;2、甘味。
甘味中药有甘草、黄芩、茯苓、玉竹、柴胡、黄连等,它们的功效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清热解毒,解郁安神,滋补养阴,通肠止泻,利尿通络,消肿祛痈,解毒去热等;3、酸味。
酸味中药有陈皮、曲酸,它们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润燥止痒、平喘安胸、滋阴养肝等;4、辛味。
辛味中药有荆芥、连翘、石膏、当归、升麻等,它们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热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理气止痒、养血活血等;5、咸味。
咸味中药有石斛、山楂、枸杞等,它们的功效可以补血生津、止咳祛痰、止泻止痢、健胃消食、温中解郁。
二、传统的中药辩证施治中药辩证施治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病因病机,综合运用中医理论,用药思想,将对症下药,配伍中药,适当调整中药剂量,确定药物品种及其有效成分和组分,并从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预防感染等多方面做出药性调节,从而实现有效治疗的方法。
三、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异中药和西药都是解决疾病的一种药物,只是它们的配方、用法和作用机理等都有所不同。
1、配方方面:中药是一种混合药,其配方比较复杂,一般由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可以全面调节人体机能,从根源上治疗疾病;西药一般是单纯的药物,配方比较简单,主要靠药物的单一作用来治疗疾病;2、用法方面:中药是服食或外用的,服用的一般要煎汤冲服,其服用量要求准确,且服用时间要求久一些;而西药主要是口服、注射或外用的,给药量比较简单,而且服用时间比较短,较容易控制。
3、作用机理方面:中药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内外环境,从根本上维持生理机能的正常状态;而西药是直接有效成分,用于抑制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和西药是不同的药物,它们在药物配方、服法、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它们的功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辛、甘;酸、苦、咸
展开全文
辛: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
一般发汗和行气的药物,即解表类药物,多具有辛味,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白芷、薄荷等。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
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药物,大都有甘味,如甘草、人参、党参、当归、生地黄、杜仲、百合等。
酸: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如乌梅、五倍子、山楂、山茱萸、金樱子等。
苦:苦味,有泻火(指清火气的作用)、清热、燥湿(即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够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
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如大黄、黄连、黄柏、柴胡、玄参、苦参、川楝子、蒲公英、穿心莲、七叶一枝花等。
咸:咸味,有润下、软坚散结(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
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润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如水蛭、地龙、蝼蛄、牡蛎、羚羊角、穿山甲、九香虫、白僵蚕等。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
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
淡味具有渗利的作用。
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物药,有许多是淡味的,如上茯苓、滑石、金钱草、垂盆草,其滋味甘、淡。
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归入肾经的酸味中药列表归入肾经的酸味中药列表•白绿叶(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白毛委陵菜(热干巴[蒙名])味性:苦;酸;凉。
归经:肝;肾经。
凉血止血。
主崩漏;鼻衄•白梅(盐梅、霜梅、白霜梅)味性:酸涩咸,平。
归经:肝;肾经。
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豹肉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胆经。
补五脏;益气血;强筋骨。
主气虚体弱;筋骨痿软;胆怯神衰•豺肉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脾;胃经。
补虚消积;散瘀消肿。
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赤小豆叶(赤小豆藿、小豆藿、小豆叶)味性:味甘;酸;涩;性平。
归经:肝;肾;胃经。
固肾缩尿;明目;止渴。
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川鄂山茱萸味性: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补肝益肾;收敛固脱。
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慈乌(乌、孝鸟、慈鸦、哺公、小山老鸹、咵老鸦、麦鸦)味性:味酸;咸;性平。
归经:肺;肾经。
滋阴潜阳。
主虚劳咳嗽;骨蒸烦热;体弱消瘦•刺梨(茨梨、文先果、团糖二、莰梨、文光果、油刺果)味性:甘;酸涩。
归经:脾;肾;胃经。
健胃;消食;止泻。
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刺梨根(茨藜子根、茨藜根)味性:甘酸,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健胃,消食,止泻,涩精。
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刺蜜(羊刺蜜、草蜜、给敦罗、刺糖、骆驼刺糖、阳塔克西克尔、给勃罗)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肺;脾;小肠;肾经。
治骨蒸烦渴,血痢,腹泻,腹痛,头痛。
•大夜关门(羊蹄风、猪腰藤、关门草)味性:甘、酸、苦;温。
归经:心;肾经。
收敛固精。
主脱肛及子宫脱垂•大夜关门根味性:辛、酸;苦;温。
归经:心;肺;肾经。
止血,镇咳,补肾摄精。
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倒生根(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过江龙、大乌泡根)味性:酸咸,平。
酸味中药列表4猫儿眼睛(尼泊尔蓼、小猫眼、野荞子、野荞菜、野荞麦草、头状蓼、荞麦草、水荞麦、马蓼草、山谷蓼、野荞麦)味性:酸、涩,平。
清热解毒。
治喉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痢。
猫肉(家猫、猫、猫狸、家狸、乌圆)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脾经。
治虚劳,风湿痹痛,瘰疬,恶疮,烫伤。
猫头鹰(横纹小枭、鬼车枭、夜食鹰、鸺鹠、鵰鸮、鹫鸺鹠、大猫王、黄嘴角鸮、木兔)味性:咸、酸,平。
主治疟疾,瘰疬,结核,风虚头晕及噎膈病。
毛葡萄(橡根藤、五角叶葡萄、飞天白鹤、茅婆驳骨、止血藤、蝴蜞艾、野葡萄)味性:微苦、酸,平。
根皮:调经活血,舒筋活络。
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叶:止血。
用于外伤出血。
毛葡萄根皮味性:酸;微苦;平。
活血舒筋。
主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毛葡萄叶味性:微酸;苦;平。
止血。
主外伤出血毛叶巴豆(刹埂、大树跌打)味性:性热,味辛微酸。
归经:肝经。
截疟镇痛;舒筋活血。
主疟疾高热不退;惊痫抽搐;风湿痹痛;骨折;跌打损伤毛叶巴豆树(刹埂)味性:辛、微酸,热。
镇静祛风,退热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牦牛角(毛犀、牦牛、旄牛、犣牛、猫牛、竹牛、毛牛)味性:酸、咸,凉。
归经:心;肝;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玫瑰茄(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味性:酸;凉。
归经:肾经。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梅味性:(生梅、青梅)酸、平;(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
1、痈疸疮肿。
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
;2、喉痹乳蛾。
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
每取一枚,噙咽津液。
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
;3、泄痢口渴。
用乌梅煎汤代茶喝。
酸性中草药有哪些文章目录酸性中草药有哪些1、常见的酸性中草药1.1、五味子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2、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山萸肉,酸、涩、微温。
别称山茱萸、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4、山楂山楂,酸、甘,微温。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1.5、乌梅乌梅,味酸、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6、金樱子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
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2、中草药金银花是酸性还是碱性金银花是偏碱性中药。
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
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经常将金银花泡水喝,不仅能够起到解暑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精神,令身体感觉到神清气爽。
3、中草药艾草是酸性还是碱性艾草味苦,属碱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中药的苦与酸编者按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味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不同。
苦者能泻能燥能坚,如大黄泻下通便、黄芩清泻肺热;甘者能补能和能缓,如人参大补元气、甘草调和诸药。
只有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的细微差异,才能准确的使用药物。
今天就先跟着潘春华老师来了解一下中药的苦与酸……中药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是人们用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但也有的药味是依据中药功能和药效确定的。
【苦】苦,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消炎抗菌、燥湿坚阴等作用。
苦味药主入肝经,一般来说,中药的苦味又多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主。
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
大多数中药或多或少都带有点苦味,但味极苦的中药却也屈指可数,如苦参、山豆根、北豆根、鸦胆子、黄莲、木通、龙胆、黄芩、黄柏、栀子、知母、地榆、茜草、枳实、厚朴、苦楝皮、金果榄、马钱子、穿心莲、熊胆等。
中药所含的苦味成分绝大多数为有效成分,如金果榄所含的降血糖成分掌叶防己碱;马钱子所含的成分士的宁;大黄和番泻叶均含有番泻苷而具有泻下、抗菌和止血作用。
黄连、黄芩、黄柏、北豆根、苦参等主要含生物碱,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而栀子、知母等主要含苷类成分而具有抗菌、解热、利胆等作用。
中药之苦味,黄连当是首位。
黄连之苦,几乎尽人皆知。
黄连所含的抗菌消炎成分小檗碱在水溶液中有苦味,而黄连的小檗碱含量为7%左右,其苦味可想而知。
人们都知道蜂蜜味甜,其实也有苦的。
蜜蜂采黄连花汁酿造的蜜,其味极苦,具有类似黄连的功效,对治疗伤寒、热盛心烦、菌痢、喉痛等疾病有不小作用。
然而,小檗碱还不算最苦的成分,另有一味中药——龙胆,含有2%的龙胆苦苷,而龙胆苦苷在水溶液中,有苦味,该成分是龙胆清泻肝胆实火的主要成分。
黄连、木通之苦病人尚能接受,最难吃的苦味当属穿心莲,其味开始尝时不苦,稍许即苦而持久,不仅极苦,而且苦至咽喉,经久不减。
所含的苦味成分穿心莲内酯等不溶于水,是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穿心莲内酯,含量可达2%,其抗菌消炎作用强于氯霉素与痢特灵,中医临床也较少用。
酸(涩)味药的主要成分、功能应用及作用酸味药数量较少,在常用的42种酸涩药味中,单酸味者有16种,单涩味者有14种,酸涩味者有12种。
酸味药主要分布于收涩药和止血药中。
【药效相关物质】单酸味药主要含机酸类成分,常见中药中的有机酸有脂肪族的二元多脂羧酸、芳香族有机酸、萜类有机酸等。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味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如五倍子含鞣质60%~70%,诃子含鞣质20%40%,石榴皮含鞣质10.4%~21.3%。
酸味药的无机元素的总平均值最低,其中Na、Fe、P、Cu、Mn、Mg含量均低于咸、甘、辛、苦味药,尤以Fe含量最低。
【功能应用】酸味药能收敛固涩、安蛔止痛,具有敛肺、涩肠、固精等的功效。
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自汗、盗汗、出血、白带过多、遗精滑精、疮疡溃烂、久咳、虚喘、敛黄水、止咳嗽、敛心神、失眠、蛔厥证、腹痛难耐、四肢厥冷等。
【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证明,有机酸和鞣质具有凝固组织蛋白、收敛、抗菌、镇咳镇静安神、减少肠蠕动、抑制蛔虫等药理作用。
如酸涩药河子、石榴皮、五倍子等含鞣质较高,通过与组织蛋白结合,使后者固于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起到收敛止泻的作用;若鞣质与出血创面接触,由于蛋白和血液凝固,堵塞创面小血管,或使局部血管收缩,起止血、减少渗出的作用。
这是酸味中药收敛固涩之功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五倍子、诃子、石榴皮、乌梅、五味子等酸味中药所含的鞣质或有机酸具有抗菌活性,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一些致病性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利于控制感染,减轻消化道、呼吸道、阴道、皮肤慢性炎症反应及组织间液渗出,表现出酸性中药收敛固涩的临床功能。
五味子、乌梅、诃子、罂粟壳等酸味中药有显著的镇咳作用,用于久咳不止而显示出收敛肺气、止咳的功能。
五味子、酸枣仁、诃子、罂粟壳等酸味中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能减少动物自主活动,抗惊厥,促进动物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是酸味中药收敛心神功能的药理作用基础。
酸味中药列表4猫儿眼睛(尼泊尔蓼、小猫眼、野荞子、野荞菜、野荞麦草、头状蓼、荞麦草、水荞麦、马蓼草、山谷蓼、野荞麦)味性:酸、涩,平。
清热解毒。
治喉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痢。
猫肉(家猫、猫、猫狸、家狸、乌圆)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脾经。
治虚劳,风湿痹痛,瘰疬,恶疮,烫伤。
猫头鹰(横纹小枭、鬼车枭、夜食鹰、鸺鹠、鵰鸮、鹫鸺鹠、大猫王、黄嘴角鸮、木兔)味性:咸、酸,平。
主治疟疾,瘰疬,结核,风虚头晕及噎膈病。
毛葡萄(橡根藤、五角叶葡萄、飞天白鹤、茅婆驳骨、止血藤、蝴蜞艾、野葡萄)味性:微苦、酸,平。
根皮:调经活血,舒筋活络。
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叶:止血。
用于外伤出血。
毛葡萄根皮味性:酸;微苦;平。
活血舒筋。
主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毛葡萄叶味性:微酸;苦;平。
止血。
主外伤出血毛叶巴豆(刹埂、大树跌打)味性:性热,味辛微酸。
归经:肝经。
截疟镇痛;舒筋活血。
主疟疾高热不退;惊痫抽搐;风湿痹痛;骨折;跌打损伤毛叶巴豆树(刹埂)味性:辛、微酸,热。
镇静祛风,退热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牦牛角(毛犀、牦牛、旄牛、犣牛、猫牛、竹牛、毛牛)味性:酸、咸,凉。
归经:心;肝;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玫瑰茄(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味性:酸;凉。
归经:肾经。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梅味性:(生梅、青梅)酸、平;(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
1、痈疸疮肿。
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
;2、喉痹乳蛾。
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
每取一枚,噙咽津液。
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
;3、泄痢口渴。
用乌梅煎汤代茶喝。
;4、赤痢腹痛。
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
;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
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6、小便尿血。
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酒送下。
;7、血崩。
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
一天服二次。
;8、大便不通。
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
;9、霍乱吐泻。
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
;10、蛔虫上行。
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
;11、主咳。
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12、伤寒。
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梅梗味性:酸;微苦;涩;平。
归经:肝;脾;肾经。
理气安胎。
主妇女小产。
梅核仁味性:酸;平。
归经:肺;心;肝;大肠经。
祛暑清络;益肝明目;清热化湿。
主暑气霍乱;烦热;视物不清。
梅花(酸梅、黄仔、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味性:微酸、涩,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开郁和中,化痰,解毒。
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梅花刺根味性:酸苦,温。
归经:肺、肝、胃经。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咳消积。
主疮疡肿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热咳嗽,食积停滞梅花刺果(打油果、打枪果、炮筒果、牛奶锤、狗奶子)味性:苦、酸;凉。
归经:肝经。
健胃消食,明目退翳,解毒。
主食积不化,目翳多泪,疮毒痈疽梅叶味性:酸;平。
归经: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涩肠止痢。
主痢疾;崩漏;猕猴骨(猴骨、申骨)味性:性平,味酸。
归经:入心、肝二经。
祛风湿,通经络。
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
猕猴肉味性:味酸;性平。
归经:肺经。
祛风除湿;补肾健脾。
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疳积;便血猕猴桃(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木子、猕猴梨、羊桃、毛叶猕猴桃、大红袍、大零核、猴仔梨、杨桃、绳梨、金梨、野梨、山洋桃、狐狸桃、绳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味性:甘酸,寒。
归经:肾;胃;胆;脾经。
解热,止渴,通淋。
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
冥楂(光皮木瓜、土木瓜)味性:性温,味酸涩。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风湿痹痛、菌痢、吐泻。
榠樝(木李、蛮樝、瘙樝、木梨、海棠、土木瓜、蛮楂、木叶)味性:酸,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消痰,祛风湿。
治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
墨地(八月瓜)味性:性平,味酸涩。
健脾,理气,安胎。
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
墨旱莲(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金陵草、旱莲子、白旱莲、猢孙头、莲草、墨烟草、猪牙草、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记菜、野水凤仙、摘头乌、滴落乌、水风仙草、黑头草、古城墨、水旱蓬、冰冻草、节节乌、跳鱼草、假日头花仔、旱莲蓬、白田乌草、墨草、摘落乌、水葵花)味性:甘酸,凉。
归经: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凉血止血。
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木瓜(贴梗海棠、铁脚梨、皱皮木瓜、宣木瓜、楙、木瓜实、秋木瓜、酸木瓜)味性: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平肝和胃,去湿舒筋。
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
木瓜根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脾经。
祛湿舒筋。
主霍乱,脚气,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木瓜核(木瓜子)味性:酸;苦;温。
归经:心;大肠经。
祛湿舒筋。
主霍乱烦躁气急木瓜枝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胃经。
祛湿舒筋。
主霍乱大吐下;腹痛转筋木竹子皮(山竹树皮)味性:苦;酸;凉。
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主消化性溃疡;肠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湿疹;烫伤木竹子油味性:甘;酸;凉。
归经:胃经。
清热解毒;收剑生肌。
主烧伤;烫伤;口腔炎;牙周炎;湿疹;痈疮溃烂;新肉不生墓头回(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墓头灰、箭头风、地花菜、九头鸟、木头回、自脚跟)味性:苦、微酸、涩,凉。
归经:归心;肝经。
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慕荷(黄药子、索骨丹、老汉求、猪屎七、秤杆七、老蛇盘、天蓬伞、红苕七、麻鹞子、红药子、金毛狗)味性:性平,味酸涩。
清热化湿,止血生肌。
治湿热下痢,久泻,白浊,带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疮毒,金疮。
奶浆果(异叶榕、大山枇杷、牛奶子、大斑鸠食子、山枇杷、天枇杷、野枇杷、金樱子)味性:甘、酸,温。
补血;下乳。
主脾胃虚弱;缺乳耐冬果(小叶栒子、黑牛筋、刀口药、铺地蜈蚣)味性:酸、甘、涩,温。
止血生肌。
治刀伤。
南酸枣(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冬东子、酸枣、山桉果、广枣、醋酸果)味性:酸涩,凉。
归经:脾;肝经。
解毒,收敛,止痛,止血。
用于烧烫伤,外伤出血,牛皮癣。
南天竹子(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南竹子、钻石黄、天竺子)味性:酸甘,平。
归经:肺;肝经。
敛肺止咳;平喘。
主久咳;喘息;百日咳南五味子(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
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南烛根(乌饭树根)味性:酸;微甘;性平。
散瘀;止痛。
主牙痛;跌伤肿痛南烛叶(南烛枝叶)味性:酸涩,平。
归经:心;脾;肾经。
益肠胃;养肝肾。
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南烛子(南烛、乌饭果、乌饭子)味性:微甘、酸。
归经:肝;肾;肝经。
益肾固精,强筋明目。
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
柠檬(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生津,止渴,祛暑,安胎。
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
柠檬皮(黎檬、洋柠檬)味性:酸;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行气;和胃;止痛。
主脾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牛奶树子(牛奶子)味性:酸;性寒。
清热解毒。
主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牛奶子(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清热利湿,止血。
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
牛脾(牛连贴)味性:味甘;微酸;性温。
归经:脾;胃经。
健脾消积。
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
牛尾泡(山泡刺藤、黄泡叶)味性:酸、涩;平。
归经:肝经。
收敛止血,通经利尿,解毒敛疮。
主吐血,衄血,痔疮,尿血,血崩,痛经,小便短涩,湿热疮毒,黄水疮牛西西(土大黄、牛耳大黄、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驾、金不换、针刺酸模、酸模根、羊铁酸模、山大黄、牛虱子棵)味性:苦酸,寒。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
治痢疾,肝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大便秘结,痈疮疥癣,脓泡疮,汤火伤。
牛膝(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百倍、鸡胶骨、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味性:苦、酸,平。
归经: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牛膝茎叶味性:苦;酸;性平。
归经:肝;膀胱经。
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脓见愁根味性:味微酸涩,性凉。
治久痢,疟疾。
爬山猴(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岩蜈蚣、野海棠)味性:味辛;微酸;性平。
理气和血;调经润肤。
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肥肤不荣胖儿草(黑脚杆)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经。
健胃,利湿,消疳。
用于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黄疸。
胖根藤味性:酸,平。
凉血解毒。
主治痈疽恶疮,赤白痢及狂犬咬伤。
胖血藤(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荞叶细辛、荞麦蔓、云扣莲、白前蓼、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味性:酸;辛;性凉。
归经:肺;胃经。
健胃,止咳。
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
蓬蘽(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藨、覆盆、寒莓)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经。
补肝肾,缩小便。
治多尿,头目眩晕。
蟛蜞菊(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鹿舌草、龙舌草)味性:甘、微酸,凉。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治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
砒石(砒黄、信砒、人言、信石)味性:辛酸,热。
归经:肺;大肠;胃;脾经。
蚀疮去腐;杀虫;祛痰定喘;截疟。
主寒痰哮喘;疟疾;痔疮;瘰疬;走马牙疳;顽癣;溃疡腐肉不脱砒霜(白砒)味性:辛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