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方式,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影响着大众的感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典文学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促进与发展着经典文学,表现在促成经典文学的民间回归与增强了经典文学的传播影响力两方面上;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冲击与解构着经典文学,表现在弱化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削弱经典文学的艺术美感和背离经典文学的教化功能三方面。要让经典文学在新时代下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这种促进与冲击作用。

关键词:经典文学大众传媒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大众传媒是指“有组织的传播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途径和渠道,它是借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向公众进行知识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经典文学是指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的文学作品。童庆柄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中指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经典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变动性、建构性。在童庆柄看来,经典文学的永恒性是绝对的,它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发展,经典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势必造成经典文学的内部变革及经典文学的当代形态的重构。大众传媒的发展,既促成了经典文学的民间回归,增强了经典文学的时代影响力,又不断冲击与解构着经典文学,削弱了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艺术美感,教化功能。

一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学的促进与发展

由于大众媒体的强大介入性,经典文学势必受媒介的诱惑与主导,经典文学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但是理性地分析大众传媒对文学经典的影响,发现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与发展着文学经典。具体来说,报刊、网络、影视、手机短信等的兴起与发展,扩大了经典文学的传播范围,促成了经典文学的平民回归,增强了经典文学的时代影响力。

1 大众传媒促成了经典文学的民间回归

经典的确立向来不能离开普通大众的接受和建构,经典只有回归民间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经典文学被看做是一种精英文学,体现的是文化领导权的某个特定知识阶层或者精英阶层的价值观念。经典文学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作为一种偶像和权威被赋予了某种神圣色彩。并且经典文学的文学趣味代表着掌握着经典文学话语权的精英阶层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标准在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的作用下,往往高出一般社会大众的口味,难以被普通公众所理解,使得普罗大众在传统媒介社会对经典文学

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经典文学作为社会精英文学被奉若圭臬,与大众离得很远。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经典文学的神圣性,为经典文学与普通大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经典文学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学,文学阅读与接受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也不再只是服务意识形态的工具,而更多的是承担起服务消费者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们被“神”禁锢的心灵,唤醒了大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经典文学回归世俗、回归民间,扩大了经典文学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大众争取民主权利和公共文化的参与意识。

大众传媒在促成经典文化的民间回归时,也使得大众对经典文学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以经典文学《红楼梦》为例,随着网络的出现,普通民众纷纷借助网络从个人生活体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感受。在网络上,对于诸如“你如何看待《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薛宝钗与林黛玉,你更喜欢谁?”等普通大众感兴趣的话题以及《红楼梦》后续作者等和“红学”界有争议的话题数不胜数,民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对《红楼梦》的解读既不以红学大家和传统看法为依据,也不以社会多数人的看法为准则,而是从自己生活的经历与视角出发发表意见。大众对经典文学有了话语权,在一定程度颠覆了文学话语的等级制度,有利于话语平等权的建立。而这一切都是以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发展为条件的。

2 大众传媒增强了经典文学的传播影响力

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从形式、内容到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媒介甚至成为意识形态,不仅控制着人的思想,还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自愿接受媒介的控制与操作。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心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以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来说,《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以及带来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高发行量,有力地彰显了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学的时代影响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在传播经典文学,传承经典文学价值上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开设《百家讲坛》的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经典”,为达到这一目的,《百家讲坛》不是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立足当下,面向最广大的普罗大众,选择电视媒体这一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正如中华书局顾青所说,对于孔子的《论语》,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心得体会,于丹讲《论语》,其“心得”仅仅是她个人对于《论语》的理解与看法,并不代表普罗大众的看法。于丹讲《论语》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是因为“它符合老百姓的心灵渴望,满足了老百姓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的回归和认同”。通过这个节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论语》在当代重新焕发生命力与活力,在塑造人们的心灵上重新发挥了其作用。这一作用与功能的发挥,与于丹借助电视这个平台,利用网络的互动与辐射是分不开的。“在当今

社会,媒介文化变成了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和景观,媒介及其宣传产品与服务一起创造出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百家讲坛》良好的收视率,《百家讲台》对经典文学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得意于电视平台与网络互动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个放大器,它能大大增强经典文学的传播影响力,让传播效果更为显著。经典文学借助大众传媒,提升与延展了一些意识形态观念,这些意识形态观念借助大众传媒易于让大众理解,传播起来也更有说服力,更具魅力。

二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学的冲击与解构

大众传媒在扩大经典文学的传播范围,增强经典文学的传播影响力的同时,也对经典文学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解构着经典文化。精英文化大众化,使得人们阅读经典文化由原先的精神盛宴变成即时快餐,大众传媒改变的“经典”也或多或少弱化了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削弱了经典文化的艺术美感,背离了经典文学的教化功能。

1 大众传媒弱化了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

经典文学内涵着深刻的主题意义,要么对受众有教育意义,要么对受众有所启迪,要么引发受众深思。主题意义正是经典文学超越时空,恒久不变的内在原因,然而大众文传媒在传播经典的时候难以准确地阐释其主题意义。大众传媒下产生的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从内容上来说,不像经典文化那样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