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
- 格式:docx
- 大小:252.97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1.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1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1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9.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哲学是( 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6、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 C )。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7、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以观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D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C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现2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D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2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D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2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A、等同的B、一致的C、可相干的D、整体和部分关系2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应是(B )A、剖析它的根源,从局部上保留它B、具体分析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以它为对立面,作为批判的靶子D、它是根本错误的,要全部抛弃它的内容28、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C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29、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B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思想C、共产主义精神D、无私奉献3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支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31、世界观就是(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32、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3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3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A )A、只有剥削阶级的哲学B、既有剥削阶级的哲学又有被剥削阶级的哲学C、只有劳动人民的哲学D、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二、多项选择题1、一个哲学素质较高的人( ABCD )A.能高瞻远瞩B.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C.有很强的全局与整体观念D.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E.能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ABCDE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BD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是()。
A.、唯物论B.唯心沦C.、二元论D.不可知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word....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P61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P44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3.实践的主体是B,P56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所有的人D、人的意识14 、实践的客体是D,P56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C,P67A、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P92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P86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8、上层建筑是指D,P93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9、社会形态是B,P97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0、社会革命根源于D,P106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P134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P14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价值量不同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P151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P147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P154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P191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7、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实质上又是一个B,P103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P228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9、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P235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P207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进行阶级斗争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ABC,P8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美国实用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P3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联系的基本特点有BCD,P35-36A、必然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4、价值的特性包括ABCD,P71-72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BCD,P89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CD,P40-41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7、感性认识包括的三种基本形式有ACD,P61A、感觉B、判断C、知觉D、表象8、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ABC,P86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的社会思想9、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CD,P129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P91/92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P49-50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简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4答案要点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简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04答案要点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要点6分,论述10分,共32分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P172-174答案要点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大工厂;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它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谈谈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P16-20答案要点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选择题后面的答题卡内。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没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4.唯物主义认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来考察,物质的唯一特征是A.本质的可知性B.本原的统一性C.形态的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9.主要矛盾是指A.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B.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C.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D.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10.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B.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1肯定方面是A.事物中的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中的积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之日趋发展壮大的方面12.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14.客观真理是指A.永恒真理B.真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16.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18.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1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20.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姓名:分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5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在于它的()A.发展变化性 B.矛盾普遍性 C.相对稳定性 D.客观实在性4.在意识内容上,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A.社会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5.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6. 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这属于()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9.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4. 从起源上说,国家是()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C.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的产物D.不同民族进行掠夺战争的结果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5.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B. 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C. 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D. 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 封建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C. 辩证法、阶级斗争、社会主义D. 辩证法、剩余价值、社会主义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 揭示世界的一般规律B. 指导人类改造世界C.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D.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重要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主张用哲学武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服务。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A、意识B、物质C、精神D、运动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的..A、变化发展B、普遍联系C、运动变化D、充满矛盾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的..A、客观实在B、变化发展C、充满矛盾D、相对静止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A、质B、度C、量D、变化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0、质变的特点是 ..A、微小的变化B、飞跃C、不显着的变化D、渐进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A、质变B、量变C、限度D、分寸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B、内因C、规律D、运动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2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新陈代谢规律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生动性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知觉C、判断D、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二者相互依赖B、二者相互渗透C、二者相互排斥D、二者辩证统一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科学实验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社会实践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A、阶级B、政权C、国家D、政党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文化标准C、经济标准D、历史标准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思想D、生产方式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生物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自私属性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伦理关系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有其因必有其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5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无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C、由否定到肯定和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D、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53、“刻舟求剑”这句成语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应该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应该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55、下列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思想相符合的是 ..A、顺天意者;必得赏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是否显着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58、“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A、没有现象就没有本质B、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C、真象反映事物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本质D、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5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60、“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二、判断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认为错误的在括号里写B1、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B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B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4、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做世界万物的本原.. B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B 无产阶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和唯心论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A8、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9、世界上有些物质是运动的;有些物质是不运动的..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1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 A1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 A13、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A14、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A15、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1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A17、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A1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19、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20、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2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B22、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B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B 内因24、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普遍性26、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 B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对立统一28、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B 二29、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3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3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B 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A3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
华南理工大学《近代史》考试真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注意:答案要求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4、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D、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5、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缺点是()。
A、肯定人的价值B、重视人的自由C、主张发展人的个性D、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0、《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
题A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年级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姓名学号
一、论述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一)请结合现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指导意义。
(二)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60分,每小题30分)
(一)“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
-----毛泽东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就在于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列宁
“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纳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
——列宁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这4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1.阐述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原理。
2.请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我国改革的客观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