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贴纸检验标准

贴纸检验标准

贴纸检验标准
贴纸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1.前言 1.1由于不干胶标签是一个小众行业,缺乏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 保证公司的生产以及检验过程中,员工自检和检验人员专检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迫切需要一套质量标准。 1.2从企业本身质量管理及内控的角度来看,为保证公司产品标准的一致 性,以及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空白不干胶标签以及带印刷不干胶标签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判定。本标准适用于没有专门客户要求情况下,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内部控制标准依据。 3.定义 3.1边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边缘到底纸边缘的距离。 3.2间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到标签之间的距离。 3.3溢胶:原本应该在标签反面的胶黏剂由于模切机压力或者刀模钝化等原因从边缘溢出的现象。 3.4不干胶标签简介: 间距边距 底纸面材

4. 适用场合 4.1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的自检,主要针对生产操作人员,在工序操作如调机换料首检时的判断预防; 4.2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巡检人员,作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首检巡检过程中的判断依据; 4.3 本标准用于成品检验人员对产成品检查验收的以及出货检验判定依据。 5.质量检验标准项目 5.1 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5.1.1外观项目是判定不干胶标签的基础性项目,由于其可测量性不佳拿捏尺度不好管控,这里做个详细解释,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判定。 5.1.2外观检验的一般条件是被检品距40W白炽灯1米左右的距离,眼睛距产品25厘米左右,目视4S左右的检查时间。 5.1.3 外观检验的严格程度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普通用于生产过程标识只要内容完整无歧义都可以接收,有打印要求的要严格控制,用于产品包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要高度重视。 常见外观检验项目:

标签类检验标准

标签类检验标准(包括不干胶) 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各种标签类装潢印刷品。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各种标签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 表面:标贴表面轻度刮伤(不影响印刷面)宽≤,长≤10mm的允许有少于2条;无明显变形和残缺等异常现象;卷状标贴卷面应平整,机器贴标的卷状标贴底纸不得出现连续 断裂现象;表面气泡≤。 文字图案: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必须清晰、正确,无缺印、缺字、笔划不全的情形,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无明显位置偏移、歪斜、重影;无明显印刷套色不准、 模糊等缺陷;烫印文字和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 色泽:必须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并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 洁净度:标贴外观整洁,无明显色条、斑点、脏污等异物沾染,点的直径≤,黑点不得超过1个,其它白点不得超过2个(不在同一区域内),污点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 个。 松紧度:成卷标签松紧适中,不得出现膜间滑动。 烫印:烫印砂眼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个;平整度不能有明显锯齿 或毛边,套印允许有≤的误差。 外包装: 外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并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于正常光源下,30cm距离处正视观察。 功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粘离试验: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印刷部位不得有粘离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 以3M600履盖印刷(烫色)部位,抚平,来回压抚10次使履盖部位无气泡,然后

以45度角瞬间撕去,无印刷(烫色)脱落现象。轻微脱落不影响整体识别可接受。 (烫金银处要缓慢撕开) 耐产品试验:内容物涂抹后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的印刷面(包括烫金/银处)用内容物涂,静置24小时后,用普通纱布擦拭,来回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 脱落现象。 (印刷)耐水性: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将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泡入水中20分钟后取出,用医用纱布来回连续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脱落的现象。 套印误差的测定:主要部位(如图案、文字、标志等处)≤,次要部位≤。 检验方法:按GB 7706-87或GB 7705-87中规定进行。 条形码测试:条码等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 条形码印刷清晰、正确,条色、底色、条高及左右侧空白区宽度符合国标要求,条形码的放大系数必须在的范围内,条宽偏差在国标要求范围内,易识别,能 正常扫描,条高可截短,但必须达到标准条高尺寸的2/3,条码等级不低于。 上机测试:须符合自动贴标机的要求。 检验方法:上机测试。 尺寸要求:在双方确认的标准值与公差范围内。 检验方法:用符合精度的测量器具,标签的长、宽等尺寸。 粘贴牢度:粘贴对应的产品在48℃条件下24小时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 检验方法:将标贴粘贴对应的产品并放置48℃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为合格。 光老化试验:褪色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将瓶子置于黄变机内2小时,变色情况与空白样对比,1m之内肉眼光线充足时观察无明显变化。 4、抽样与判定: 以送货批为一批,按照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Ⅱ和特殊检验水平

二维码检测标准

2D识读技术以及产品介绍——2D检测技术以及产品介绍 1、符号质量检验概览 DPM方法的范围意味着标识的外观在不同的情况 下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除了所选的标识方法,原件有不 同的颜色或形状并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成,表面类型 有光滑的、有沟痕的、有条纹的、有条痕的或粗糙的颗 粒状。任何验证方法必须在所有的情况下提供可靠和一 致的结果。 迄今为止,DPM应用的行业标准和最终用户对于判 定标识质量没有太多的选择。ISO/IEC16022国际规范 规定了如何印刷(或标识)数据矩阵码(代码结构、符 号格式、解码算法等)。虽然16022标准原本包含了一 些质量度量,该作者从未计划用它来进行验证。这项任 务留给了5年后的ISO/IEC 15415。 因为15415的设想目标是高对比度的白色标签上 的黑色标识,它只定义了一种照明方法。验证许多DPM 标识并同时遵循改限制,就好像是让一位摄影师进入一 个暗室,并尝试不用闪光灯拍照。如果照明不合适使检 测仪抓取一个好图像,用于评估标识质量的任何度量都 没有意义。如果从垃圾就入手,你最终得到的仍是垃圾。 15415标准要求在使用前用一张显示有已知的白 度值的白色卡片对验证器进行校准(如NIST认证的校 准卡)。校准涉及调整成像系统设置(例如,相机曝光 或增益),从而使校准卡上的白度值与已知值对应。一 旦校验后,这些设置(包括照明特性)从不变化,不管是何种标识方法、材料或表面特性。另外,该类要求可以产生纸质标签可接受的图像。但是,根据标识的方法以及该元件的反射性,由DPM元件固定设置所产生的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代码的验证包括分析该代码的直方图。一个8-bit相机所抓取每个图像的像素,可以为256个灰度值得任何一个。直方图形象地描述了每个可能的灰度值下,图像中的像素数所呈现出的值分布的情况。一个标识清楚的代码直方图应显示两个明显并清楚分离的峰值。没有明显的峰值,区分1和0,并将存储在代码中的信息进行解码变得尤为困难,就像在雨中开车时辨认道路标志。(见图2和图4) 当应用15415标准单一的照明配置以及强制性固定的相机设置时,DPM标识(如一片金属上的一个蚀刻代码)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图像更像是黑底灰字,而不是白底黑字。产生的直方图峰值要不免显得多。 一个标准的评估标准是符号的对比度—最低(“黑色”)和最高(“白色”)的直方图值之间的跨度。使用DPM 标识上的固定设置使“白色”在衡量尺度上大打折扣,产生较低的对比度和不合格分。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自动曝光程序来如下描述优化该元件反射的光。 即使是优化的图像,当分析15415中的直方图时,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独立过程创建的,实际DPM 代码的直方图一般不显示前景和背景相同尺寸或对称的分布。 那么,你如何区分前景和背景呢? ISO/IEC15415选择基于直方图最暗值(最小反射率)和其最亮值(最大反射率)之间中点的一种及其简单的方法。当然,该方法只有当两个峰值的分布相同时才会产生正确的阈值,而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连纸标签也没有。如果把所有像素包括在符号区域时,种种情况将会加剧。理想情况下,一个良好的代码的图像只包含三种类型的灰度分布:前景、背景和边线。“边线”像素将前景与背景分开。

2014 标识标贴铭牌检验规范

标志、标识、标贴、铭牌 检验指导书 产品名称 标志、标识、标贴、铭牌 受控章 产品型号 通用 编号 版本 A 一、 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项目 抽样方案 外观抽样方案 尺寸、结构抽样方案 性能抽样方案 包装检验抽样方案 数量检验抽样方案 备注:如果物料有多个生产日期或摆放有多层或多列,抽取样品时应分别在不同日期、不同层或不同列之间抽取。 二、 外观检验: 1、 检验依据: 1.1 部品不得有脱胶、溢胶、色不均、折痕、划痕等缺陷;不能有面积大于0.1mm 2的油墨等脏污,面积小于0.1mm 2的油墨等脏污不得超过2点; 1.2 外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同一批部品无明显色差; 1.3 背胶符合图纸要求的型号,胶层气泡直径不大于1cm ; 1.4 丝印内容清晰正确,详细检验细则请参考《外观丝印检验规范》; 1.5 部品须方便揭开,揭开时不能与离型纸粘连,部品边缘不得有离型纸切透现象; 1.6 成卷产品的侧切面必须平齐,不允许有可见的参差不齐现象,用手抚摸侧切面,不允许有纸屑掉落现象。 2、 检验方法:目检 3、 检验方法:检验人员上方用自然或人工亮度500-1000LUX 的光源,与检验表面呈90度垂直、上下、左右各45度范 围,检验距离20-40cm ,每件10秒,以目视扫描方式,上下左右移动产品,直到完成待测物的检验。 三、 尺寸检验: 1、 检验依据:重点检查图纸标注尺寸。 2、 检验方法:游标卡尺(精度0.02mm )、目检。 3、 检验方法:按设计图纸检验,同一联的各张标签各处尺寸进行全检,尺寸公差依据图纸。 四、 包装检验: 1、 检验依据:重点检验以下项目: 包装外观整体整洁、无脏污、无油污、无变形、无破损、无破损;内外标签(物料代码物料描述)与实物一致,标签格 式符合协议要求、打印清晰、无破损;外包装上应有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产品数量、安全认证、EMC 等标识,印字清晰易识别;生产日期不超过1年,摆放方式以海信确认为准。 2、 检验手段:目测 3、 检验方法:自然光或人工亮度800-1500LUX 的日光荧光灯下,目视距离25-35cm,检验时间10s 。目视瓦 楞纸箱及塑料袋外观,包装无破损;查看标签是否与实物一致,标签格式是否符合协议要求,是否清晰;摆放方式符合海信要求。 五、 性能检验(各供方各材质各实验项目每月抽检一次) 1、耐磨擦实验(此项目仅针对覆光油或覆膜类): A .主要针对铭牌、标识、标志等。 加载500g 砝码,分别用浸水和浸溶剂油(酒精或正庚烷)的棉纱布,手动擦拭15S (20个来回),擦拭后,标记内容仍清楚可辨,无脱落,不得出现卷边、鼓泡、起皱等缺陷。 B.主要针对标贴等。 酒精手动的棉纱布,手动擦拭15s 后,标记内容仍清楚可辨。 2、涂层附着力实验(GB/T9286-1998划格法)(此实验只针对PET 镜面高亮银材质): 采用刀刃为20o~30o的单刃切割刀具,试验前,检查刀具的切割刀刃,并通过磨刀或更换刀片使用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将被测部品放置在坚硬、平直的物面上,以防在试验过程中部品的任何变形;握住切割刀具,使用刀垂直于部品表面,对切割刀具均匀施力,用均匀的切割速率在涂层上切割6条,每条之间间距2mm ,所有切割均应划透至底材表面。重复上述操作,再作相同数量的平行切割线,与原先切割线成90o角相交,以形成网格图形。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仔细检查试验涂层的切割区,在观察过程中,转动部品,以使试验面的观察和照明不局限在一个方向。 试验结果:允许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在被测部品上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位置试验,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单位等级,在三个以上不同位置重复实验。 六、 其他检验: 1、数量:每批次以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报检单数量与实际报检数量一致。 2、合格报告:产品来料需附供方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及信赖性测试合格报告。 序号 工装、工具、仪表(型号) 数量 序号 工装、工具、仪表(型号) 数量 更改标记 审批栏 第1页 共1页 1 游标卡尺精度0.02mm 1 5 百格刀 1 拟制 2 初粘性测试仪 1 6 摩擦试验仪 1 审核 3 持粘性测试仪 1 标准化 4 500g 砝码 1 批准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规定(终审稿)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 规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管理规定1.目的 确保只有通过检验且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留到下工序,防止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淆及不使用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全过程工序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职责 3.1、技术科负责确定产品及重要零部件状态标识的内容和方法; 3.2、生产科负责对原材料和零部件及成品的标识; 3.3、质检科负责对零部件及成品状态进行标识。 4工作程序 4.1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按标准的规定分为四类:待检验、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已检 待处理。 4.2检验和试验状态区域 公司在指定的区域设置检验区和试验区,并摆放区域标识牌。 a)待检区 b)已检合格区 c)已检不合格区 d)已检待处理区 e)废品区 a)待试验区

b)已试验区 c)已试验待处理区 4.3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方法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形式可应用标记、标牌(签)、色标、钢印、合格证、检验记录等形式表示。 4.4进货检验和试验 4.4.1 采购的原材料,必须是来自本公司认可的合格供方。 4.4.2对生产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材料证明书齐全后,置于待验区。 4.4.3 检验员按照编制好的进货检验规范对物资进行全数或抽样检验。检验完毕,检验员在“进货检验记录”上记录详细内容并签字。 a)检验结果合格,检验员在合格品上放上标签,仓库办理合格品入库手续。 b)检验结果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检验员在不合格品上贴或挂上标签,条件允许,将其放在隔离区域。 4.4.4 在没有作出检验结果以前,库房应保持货物原样,不准动用。 4.5首件检验和试验 4.5.1 由技术科制订质量计划和过程检验规范,明确检验要求,操作工人和检验员必须按质量计划和规范进行检验。 4.5.2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需对每批的第一个零件进行首检。操作者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还必须由检验员做首件检验,在未经首件检验认可的情况下,操作者不得继续加工其余的零件。 4.5.3 零件经首件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在首件上作首件检验标识,随即通知操作者继续加工。

纸标签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纸标签的技术标准、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规程适用于纸标签的进货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3. 产品类型 300ml、400ml、500ml、1.5L、1.8L、2.5L、5L、5.3L、5.315L、10L、20L标签,分别用于各规格小包装产品标识,适用于机器或手工粘标。 4.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 4.1 标签质量要求:镜面铜版纸(124~132g/m2)、PP覆膜(12~14μm) 4.2 标签颜色与版面 标签印刷版面及颜色符合封样要求,标签版面上带有规定的标志,所有标签上均带有“质量安全”标志及编号,相应的标签中必须明确标识转基因、压榨工艺、浸出工艺、质量等级、原料原产国等内容。 4.3 印刷质量 4.3.1 印刷版面清晰,颜色鲜艳,无漏版,墨污等缺陷。 4.3.2 套印准确,套印误差主要部位:0.5mm,次要部位:0.8mm。 4.3.3 白点,一张标签不允许有大于0.5mm的白点,小于0.5mm的白点不超过2个,但黄色中的白点不允许大于1mm,且不允许超过2个。 4.4 尺寸要求(±1mm) PET油瓶标签标准尺寸见表1

玻璃瓶标签标准尺寸见表2

4.5耐油性:食用油浸泡24小时(型式检验时7天)不褪色、掉色。 4.6使用性能:粘贴在相应的瓶体上,平整无皱褶、无气泡,不翘起。 4.7翘曲方向:用水浸泡后标签应上下翘曲。 5.抽样及判定方法 5.1组批:同一厂家、同一次到货、同一规格品种的纸标签为一组批。 5.2抽样及判定方法,使用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IL=S-4,质量合格水平AQL=1.5。 5.3 按上表进行抽样,并逐项检验,符合要求判为合格项,否则判为不合格项。 5.4 全部抽样方案均为合格项,判批合格,否则判批不合格。 5.5 合格批直接接收,但合格批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在使用过程中,应退还给客户,不合格批予以退货。 6.标志、包装、运输、贮藏 6.1 标志:每批标签都有合格证、生产车间、生产日期、品名、数量。 6.2 包装:以塑料袋为内包装、瓦楞纸箱为外包装,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6.3 运输:避免重压、暴晒、雨淋;避免与坚硬锐利物碰撞。 6.4 贮藏:纸标签的有效存放期限为六个月。

品质部带粘性贴纸的验收规范1

品质部带粘性贴纸的验收规范 1.0目的 为了确保上线使用的来料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杜绝不合格的来料上线使用; 2.0适用范围 带粘性贴纸(各类PVC贴片、后盖贴、绝缘片、防伪贴纸等)的验收要求、项目、方法及抽样方案的规范。 3.0职责 3.1 IQC检验员职责 3.1.1 负责对属于带粘性贴纸(各类PVC贴片、后盖贴、绝缘片、防伪贴纸等)的检验试验 项目任务,按照验收规范及检验流程进行随机抽样并实施检验试验,及时做好检验记录及标识,并保证其真实、准确; 3.1.2 负责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的物料返还以及适量保留不合格品; 3.1.3 负责按验收规范要求正确出具产品检验不合格报告; 3.2 IQC主管职责 3.2.1 负责对检验员所出具产品检验不合格报告和不合格品,按验收规范和EDE图纸、更改 要求进行审核; 4.0 业务程序 4.1 常规检验项目: 4.1.1 外观和标识 a,技术要求:表面应清洁无脏污,字体图案应清晰无缺印,印刷无露底,印刷内容应符合要求,切割应良好等。包装应完整无破损,外包装要贴有明显的标识, 检验时每包贴片孔位对齐后检验上下左右孔的一致性,避免孔位错或混料。b,检验方法:目测法 4.1.2 结构尺寸 a,技术要求:结构尺寸要符合图纸和样件要求(试装配检验),外尺寸双边偏差+0.2mm/-0.4mm;孔径双边偏+0.1/-0mm,孔位双边偏差+0.2/-0mm。 b,检验方法:用卷尺或游标卡尺和目测法相结合。 4.1.3 包装 a,技术要求:包装应符合双方协议所规定的要求,应保证包装完好无损、耐用,每包每箱都必须贴有产品标识标签。 b,检验方法:目测法 4.2 特殊检验项目:。 4.2.1 贴纸粘性—初粘力、持粘力以及手感判断 a,技术要求:在标准试贴件上试贴,一小时内无翘起或脱胶现象。在持粘性测试仪试验,贴纸长70MM,宽25MM,250g砝码2小时,位移小于2mm 。 b,检验方法:持粘性测试仪测试。 4.2.2直流冲击检验 a,技术要求: 标准电压漏电流测试间距时间 5000V 1MA 4MM 5s b,检验方法:用耐压测试仪4.3 抽检方案及不合格分类: 4.3.1 常规抽样件方案:采用GB/T2828.1–2003中一次正常抽样,一般检验Ⅱ级水平,接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公司名称深圳市灏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Array KOG CHIN ISSUE DEPARTMENT 制订单位: 品保部 ISSUE DATE 发行日期: 2013.12.27

不允许打印/复印,没盖管制印章为非受控文件

文件名称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KOG CHIN 4. 7丝印不良:字体模糊、残缺、歪斜、偏位等不良现象。 4.8色差:颜色与图纸、样板不符; 4.9异色点(斑点):产品表面出现的异色点。 5. 作业內容: 5.1 抽检检验方案 5.1.1 本标准适用与GB/T2828.1-2003 —般检验水平II 正常一次抽样方案,允许水准 (AQL ) : CRI: 0.01, MAJ : 0.25, MIN : 1.0 进行抽样检验,进料数量在 20PCS 或以下采用全检方式,另有规定的除外。 5.1.2 缺陷分类 A 类致命缺陷 B 类严重缺陷 C 类轻微缺陷 5.1.2.1 致命缺陷(CRI ):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安全状态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 量特性不符合 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IQC 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标准,提高来料与过程应用及产品质量,确 保IQC 进料、制程控制和出货检验标准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2.1 IQC 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 2.2过程控制之产品检验; 2.3 QA 出货产品外观检验均适用之。 3.权责及权限: 3.1 3.2 品保部负责标准的建立、执行和维护; 生产部负责标准的执行;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应立即通知品保工程师或主管修改或解析本标准。 4.术语定义: 3.3 4.1破裂:由于内应力或机器、外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的裂纹。 4.2油迹:产品表面残留的油污。 4.3翘曲及变形: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其它应力而造成的变形。 4.4 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或不可擦除的赃污。 4.5 碰伤/划伤:由于碰撞或擦过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可见的缺损、伤痕、凹坑。 4.6 折痕(皱折):表面出现一条痕迹、起皱的现象。

《原纸品质检验验证标准》.doc

原纸品质检验验证标准 1.0目的: 1.1为了使原纸符合规定要求及为了更好的对原纸的管控。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的原纸进料检验管制。 3.0定义: 3.1供方:所有原纸供应的统称。 3.2原纸:本文所指的“原纸”指我司产品生产所需的纸(如:箱纸板、瓦楞原纸) 4.0职责: 4.1原纸仓库:负责各种原纸的进料数量的验收及通知品管检验。 4.2品管部:负责对原纸的检验、异常反馈及异常的追踪。 5.0内容: 5.1原纸的进料检验流程及不合格时的处理流程依《进料检验控制程序》、《不合格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5.2原纸的抽样方案及判定标准: 5.2.1原纸检验以同一次交货数量为一批(要求同一品种、同一产地为同一检验批)检验方式以抽样检验为主,必要时可以全检。但来料总量不大于50吨,若数量大于此标准,则进行分批抽样检验处理。 5.2.2抽样时须抽取能代表群体品质的样品,以在每卷第四层处割取无破损的适当大小纸样为该卷样品。抽样方案及判定标准如下: 第一部分:箱纸板的品质检验标准 1.0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鉴于本企业的实际用纸情况,统计以往测试结果,参照国家GB13024-91及供应商之企业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箱纸板的技术规范。 2.0产品分类: 2.1本企业用箱纸板分为进口牛卡、进口白卡、国产牛卡、国产挂面纸及国产白卡。 2.2本企业用箱纸板为卷筒纸、规格依订货合同,尺寸偏差不许超过(0、+8);卷筒直径1050mm~1280mm,幅宽1000mm以内。 3.0技术要求

注:国标箱纸板分为A.B.C.D.E五等级,本表规定外定量,其物理指标就近档次按插入法考核。 3.2外观要求: 3.2.1箱纸板不经外力作用,不许有分层现象。 3.2.2每批箱纸板色泽应一致,不许有露底现象。 3.2.3箱纸板表面应平整,不许有明显毯印。 3.2.4箱纸板纤维组织应均匀,不许有透帘、云彩花及规则性条透等现象。 3.2.5箱纸板不许有折子、裂口、孔眼等纸病。 3.2.6卷筒纸每个10m2不许有直径大于3cm以上的湿疤;A、B级不超过1个;C级不超过2个;D级不许超过3个,E级不许超过5个。 3.2.7断头必须用胶纸粘牢,每个卷筒断头不得超过3个。 3.2.8卷筒纸筒芯不许有塌芯现象,卷筒端面平整,形成的锯齿形不超过5mm,凹凸面不许超过20mm。 3.2.9纸面色泽均匀,每批产品表面色泽应与样品一致。 4.0试验方法:箱纸板物理性能测试按第四部分“原纸性能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5.0检验规则: 5.1以一次交货为一批(即同一品种、同一产地为同一检验批)。 5.2供应商就保证所有生产的原纸符合标准要求,每件纸交货时必须贴一份合格证。 5.3验收时,先检查外包装情况和外观,然后按抽样方案要求抽取样品。单位为卷筒或令(件)。 5.4如抽样检查结果与本标准不符,按“原纸物理性能未达标处理办法”处理。 5.5试样的采取和检验前试样须按GB450和GB10739恒温恒湿处理后方可测试物理性能。 6.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卷筒纸应有标识,包括厂名、产地名称、定量、幅宽、生产日期和编号,幅宽在1600mm以内。卷筒纸外三层为外包装,两头用聚丙烯塑料带或铁皮扎紧。 6.2箱纸板应妥善保存,严防受潮。 6.3纸捆运输时应使用带篷而洁净的运输工具。 6.4不许纸捆从高处扔下和野蛮装卸。 第二部分:瓦楞原纸品质检验标准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鉴于本企业的实际用纸情况,统计以入的测试结果,参照国家标准GB13203-91及供应商之企业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瓦楞原纸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瓦楞纸板用的瓦楞原纸。 2.0产品分类 2.1本企业用瓦楞原纸为卷筒纸,规格依订货合同,尺寸偏差不许超过(0,+8mm),卷筒直径1050-1150mm。 3.0技术要求 3.1瓦楞原纸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规定,表1未列规格参照表2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目的范围抽样标准检验环境 参照标准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生效日期页码 1 of 1使用状态版本A/0审核拟定 确保本公司不干胶贴纸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适应于不干胶贴纸进料入库检验。 MIL-STD-105E单次Ⅱ级正常检验;CR=0 ; MA=1.0 ; MI=2.5 。 在正常光源条件下,距离30cm 远检验,以及适宜的角度检验产品。 1、GB / T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及抽样表。 2、GB / T 4851-1998 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试验方法。 3、GB2792-81 压敏胶粘带180 度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序检验号项目 1外观2印刷 3尺寸4材质5粘性 高低温6 试验 检验工 接收标准具及 方法 表面光洁,无异物粘附,无皱折, 边缘无溢胶目视 边缘齐整,无裁剪毛边现象。 印刷字迹清晰,无残缺。目视 印刷内容符合技术要求。 图纸 印刷字体、颜色符合技术要求,并且目视 字体高度≥ 2mm,图例(符号)≥ 5mm 。 尺寸规格、型号符合技术要求。 卡尺 图纸 材质符合技术要求。图纸 用不干胶贴纸粘附在一公斤滚轮 往返 5 次,并经粘附 24H 后,无气泡、试验 翘脚现象。 根据不同材质设定相应温度(如: 耐温纸,温度:125℃,时间:24-48H ),试验 无溢胶、起泡、翘脚现象。 缺陷等级 缺陷描述 严重轻微 致命 (CR)(MA )(MI) 表面脏,粘附异物,有折皱, √ 边缘有溢胶现象。 边缘不整齐、有毛边现象。√ 字迹模糊不清,残缺现象。√ 印刷内容不正确。√ 印刷字体粗细排布不合理。√ 印刷颜色不符合技术要求或 √ 差异太大。 尺寸规格、型号不正确。√ 材质不符合技术要求。√ 经粘性试后,有气泡、翘脚 √ 现象。 有溢胶、起泡、翘脚现象 7包装备注不能有混装。目视有混装现象。√ 1、根据贴纸所使用范围来定做水和酒精的测试,方法:用浸上水的棉纱布轻轻擦拭表面印字达15 秒后;换用浸过酒精的棉纱布续擦拭印字达15 秒;经两次试验后,印字清晰、牢固为接收标准。 2、本检验标准未尽项目,需检验时可参照行业标准、国标或工程技术文件要求。当检验标准的检验 项目在技术要求中未作规定时,可不作检验要求。

条形码标签质量检验规范

条形码标签质量检验规范 (ISO9001-2015) 1.0目的: 制定条形码标签来料检验规范,指导IQC检验员检查作业,确保符合技术和品质要求。 2.0范围: 适应于XX条形码标签物料的来料检验。 3.0定义: CR:为一个缺陷,将导致在消费使用中将危及到人身安全,或无法使用。MA:为一个或多个缺陷,它将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易损坏,或使用寿命短;性能差等。以及直接影响顾客使用; MI:为一个或多个缺陷,不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性能。 4.0参考文件: 4.1 抽样标准:MIL-STD-105E 4.2 创明抽样检验规范 CHAM-WI-QA-343 5.0职责: 5.1 IQC检验员:负责物料检验,记录和异常反馈; 5.2 品质主管/工程师:负责不良确认和异常处理。 6.0程序: 6.1抽样方案 允收水准 项目检验水平 CR MA MI

6.2检验条件 6.2.1光源:在30-40W 的萤光灯下,物件距光源50~65cm ; 6.2.2 检视距离: 将物件放在检验人员正前方35~45cm 处; 6.2.3 检视角度: 将物件的检验面与检验人员的眼睛成30~60°; 6.2.4 检视时间: 3~5S ; 6.2.5 环境: 溫度:25±5℃湿度:60±20%。 6.3 作业程序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方法/仪器/物料 判定 CR MA MI 外观 对比样品颜色错误 目视 * 对比样品颜色有明显色差 * 对比样品颜色有轻微色差,在接受范围 * 对比样品光泽度有明显色差 * 对比样品光泽度有轻微差异,在接受范围 * 条码和文字内容错误或漏印,多印,缺印(参照样板) * 图文效果图文模糊、重影、套印不准、残缺不全、无法辩认 * 图文毛边.断线,变形,字形不完整可辩认 * 表面不得有明显潮湿 * 表面不得有折皱现象 * 不得有破裂/缺损,纸层分离 * 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刮花/粘花 * 尺寸 依照技术图纸尺寸要求测量 卡尺 * 外观 II 类 0.65 1.5 尺寸/性能/其它 S-2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48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 理规定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检验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预包装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含说明书)的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符合我国相关

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应符合进口国(地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地区)无要求的,应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所进出口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要求,诚实守信,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标签检验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抽样标准 检验环境 参照标准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确保本公司不干胶贴纸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适应于不干胶贴纸进料入库检验。 MIL-STD-105E 单次 H 级正常检验; CR=0 ; MA=1.0 ; MI=2.5。 在正常光源条件下,距离 30cm 远检验,以及适宜的角度检验产品。 1、GB / T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及抽样表。 2、 GB / T 4851-1998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试验方法。 3、 GB2792-81压敏胶粘带180度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序 号 检验 项目 接收标准 检验工 具 及 方法 缺陷扌田述 缺陷等级 致命 (CR) 严重 (MA ) 轻微 (MI) 1 外观 表面光洁,无异物粘附,无皱折, 边缘无溢胶 目视 表面脏,粘附异物,有折皱, 边缘 有溢胶现象。 V 边缘齐整,无裁剪毛边现象。 边缘不整齐、有毛边现象。 V 2 印刷 印刷字迹清晰,无残缺。 目视 字迹模糊不清,残缺现象。 V 印刷内容符合技术要求。 图纸 目视 印刷内容不正确。 V 印刷字体、颜色符合技术要求,并且 字体高度》 2mm ,图例(符号)> 5mm 。 印刷字体粗细排布不合理。 V 印刷颜色不符合技术要求或 差异太大。 V 3 尺寸 尺寸规格、型号符合技术要求。 卡尺 图纸 尺寸规格、型号不正确。 V 4 材质 材质符合技术要求。 图纸 材质不符合技术要求。 V 5 粘性 用不干胶贴纸粘附在一公斤滚轮 往返5次,并经粘附24H 后,无气泡、 翘脚现象。 试验 经粘性试后,有气泡、翘脚 现象。 V 6 高低温 试 验 根据不同材质设定相应温度 (如: 耐温纸,温度:125C,时间:24-48H ), 无溢胶、起泡、翘脚现象。 试验 有溢胶、起泡、翘脚现象 7 包装 不能有混装。 目视 有混装现象。 V 使用状态 页码 of 拟定 审核

碳带及条码打印纸检验规范

碳带及条码打印纸检验规范 1.主题:热转印碳带的验收要求、方法及抽样方案的规范。 2. 常规检验项目 2.1外观和标识 2.1.1 技术要求: 热转印碳带的表面应无灰尘和脏污,无折皱痕,包装应完整无破损,外包装 要贴有明显的标识。 3.检验方法:目测法 3.1结构尺寸 3.1.1技术要求:结构尺寸要符合要求 3.1.2检验方法: 将打印好的条形码,用适当的力度将条形码与条形码之间磨擦后,条形码表面应保证清晰可视,并可以正常扫描 4.不合格分类 A 类不合格: 混规,料单不符,标识错,易断,严重折皱痕或脱粉现象等。 B类不合格: 包装无标识,碳带表面有大量的脏污,少数脱粉现象等。 C 类不合格: 表面有少量的脏现象等。 1. 主题:条形码打印纸的验收要求、项目、方法及抽样方案的规范。 2. 常规检验项目 2.1 外观和标识 2.1.1技术要求: 表面应清洁无脏污,打印纸的间距应符合要求, 无漏纸,无重叠现象,不易断裂,切割应良好, 外观形状应为圆形等。包装应完整无破损,外包 装要贴有明显的标识。 2.1.2检验方法:目测法 2.2结构尺寸 2.2.1 技术要求:结构尺寸应符合要求. 3 特殊检验项目 3.1 检验方法: 将条码打印纸撕下贴于专用试贴板上,然后撕下观察其损坏程度。 4. 不合格分类

A类不合格: 混规,料单不符,标识错,印刷内容错,尺寸超差贴性不好,有多数重叠,破损或漏纸现象等。 B类不合格: 包装无标识,纸筒不圆等。 C类不合格: 有少量漏纸或重叠象等。 十、条码防护管理规定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质量部每月均要受理几十张数量不等的补打条码申请单,给条码编号管理、产品追溯、打印机保养管理带来较大难度,极大影响了条码制作的正常运行。 经进一步统计分析,生产单位补打条码申请,主要是因为生产返工报损、条码遗失和报错条码订单信息几大类。为此,质量部联合采购、标签纸厂家对条码标签纸质量进行了多次改善,但条码报损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个别线体返工60台整机,报损条码就有20套之多,同时,我们发现,生产返工报损基本上是固定的那几条线体。 目前,正是生产旺季,我部条码打印机每天均处于超负荷运行中,分分秒秒均可能出现打印头断针情况,而补打条码需要不断的暂停、重启机器,既耗时又磨损打印头。目前,正是集团公司号召节约成本之际,为确保正常生产的需要,质量部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请各整机生产单位完善内部条码报单流程,建议增加必要报单审核制度,避免错报条码信息; 二、请各整机生产单位做好条码领取查验、生产现场保存工作,减少条码遗失损失; 三、请各整机生产单位在返工过程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部制定的返工工艺文件,使用电吹风作业,减少条码损坏。 同时,从生产大局出发,为保证大多数整机单位生产之顺利进行,按传统惯例,仍将继续实施补打条码超过范围稽核制度,具体如下: 1、允许每条线体每月报损不同编号条码数量20套(个); 2、对补打条码超出20套(个)范围部分,按每套(个)条码0.5元/套考核计算; 3、对因报错订单,并造成条码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报废者,按每套条码0.5元/套考核,最高可处罚500元;

贴纸验收标准

贴纸验收标准 目前印刷术,不干胶标签可采用胶印、网印、凸印、柔印方式印刷,但尚无国家标准可依,一些企业和行业已经着手制定自己的相关标准。不干胶印刷品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应用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储存及使用方法。我厂从事不干胶标签印刷业务已有二十余年汕头印刷,建立和应用不干胶标签企业标准亦有近十年。笔者多年从事本企业不干胶标签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现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材料选用 不干胶标签的某些特性是由材料本身所决定的,所以在购买不干胶材料时要重点关注下列特性。 1.黏结力 不干胶标签作为商品的身份标识隽思印刷,并且赋予该商品身份的唯一性,这就要求不干胶材料黏结力要好。我厂通常选用初黏力好、剥离力强的不干胶材料(如强黏型丙烯类胶黏剂)实现永久粘贴。 2.最低贴标温度及使用温度范围 顾名思义,最低贴标温度为贴标时的最低环境温度。通常室温都能满足贴标温度要求中华印刷,粘贴不牢等问题经常出现在较寒冷的季节。我厂选用的不干胶材料的最低贴标温度冬季为5℃,其他季节选用10℃。使用温度范围是指在该温度范围内,保证不干胶标签粘贴牢固印刷色,不脱落。由于我厂的客户分布全国各地,使用的不干胶材料必须保证适应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所以不干胶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印刷报价系统,一般选用的材料温度范围为-20~70℃。汕头印刷 3.耐热性、耐水性、耐光性 商品在存放过程中要经受日晒、雨淋等外界环境条件的考验。此外,不管是纸张类还是薄膜类不干胶标签都要进行条码打印,在150~200℃的打印高温下数码印刷,必须确保不溢胶、不卷翘及不卡纸。因此我厂使用的不干胶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耐热性、耐水性、耐光性。而一般材料厂家并不提供不干胶材料的耐热性、耐水性、耐光性指标,所以在选择时要慎重考察。 4.稳定性与耐酸碱性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docx

文件名称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不干胶贴纸检验标准 确保本公司不干胶贴纸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页码of使用状态 适应于不干胶贴纸进料入库检验。审核拟定 抽样标准 MIL-STD-105E单次 H 级正常检验;CR=0;MA=1.0;MI=2.5。 检验环境 在正常光源条件下,距离30cm 远检验,以及适宜的角度检验产品。 参照标准1、GB / T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及抽样表。 2、 GB / T 4851-1998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试验方法。 3、 GB2792-81压敏胶粘带 180度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检验工具缺陷等级 序号检验项目接收标准及方法缺陷扌田述 严重轻微 (MI) 致命 (CR) (MA ) 1 23 4 5 6 7

表面光洁,无异物粘附,无皱折,边缘表面脏,粘附异物,有折皱,边缘 V 外观无溢胶目视有溢胶现象。 边缘齐整,无裁剪毛边现象。边缘不整齐、有毛边现象。V 印刷字迹清晰,无残缺。目视字迹模糊不清,残缺现象。V 印刷内容符合技术要求。印刷内容不正确。V 印刷 印刷字体粗细排布不合理。V 图纸目视 印刷字体、颜色符合技术要求,并且字体高度》 2mm ,图例(符号)> 5mm 。印刷颜色不符合技术要求或差异 V 太大。 尺寸尺寸规格、型号符合技术要求。卡尺图纸尺寸规格、型号不正确。V 材质材质符合技术要求。图纸材质不符合技术要求。V 粘性用不干胶贴纸粘附在一公斤滚轮往返 5试验经粘性试后,有气泡、翘脚现象。V 次,并经粘附 24H 后,无气泡、翘脚现象。 根据不同材质设定相应温度(如 : 耐温 高低温试 纸,温度: 125C, 时间: 24-48H), 无溢胶、试验有溢胶、起泡、翘脚现象验 起泡、翘脚现象。 包装不能有混装。目视有混装现象。V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ISSUE D E PARTMENT 制订单位: 品保部 ISSUE DATE 发行日期: BY 核准REVIEWED BY 审查 PREPARED BY 制订 项次修订页次版次修订内容摘要修订日期1 1/5-5/5 A01 初版发行

目的: 为了规范IQC 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标准,提高来料与过程应用及产品质量,确保IQC进料、制程控制和出货检验标准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IQC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 过程控制之产品检验; QA出货产品外观检验均适用之。... 3.权责及权限: 品保部负责标准的建立、执行和维护; 生产部负责标准的执行;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应立即通知品保工程师或主管修改或解析本标准。 4.术语定义: 破裂:由于内应力或机器、外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的裂纹。 油迹:产品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曲及变形: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其它应力而造成的变形。 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或不可擦除的赃污。 碰伤/划伤:由于碰撞或擦过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可见的缺损、伤痕、凹坑。 折痕(皱折):表面出现一条痕迹、起皱的现象。 4. 7 丝印不良:字体模糊、残缺、歪斜、偏位等不良现象。 色差:颜色与图纸、样板不符; 异色点(斑点):产品表面出现的异色点。 5.作业內容: 抽检检验方案 本标准适用与GB/一般检验水平II正常一次抽样方案,允许水准 (AQL):CRI:,MAJ:,MIN:进行抽样检验,进料数量在20PCS 或以下采用全检方式,另有规定的除外。 缺陷分类A类致命缺陷B类严重缺陷C类轻微缺陷 致命缺陷(CRI):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安全状态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严重缺陷(MAJ):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轻微缺陷(MIN):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检验条件: 1)目视检验距离: 35 ± 5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