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大体裁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7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进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体裁的分类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语文六大体裁六大体裁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和诗歌。
其中,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说明文可以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也可以根据语言特点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要写好说明文,需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包括题目、首段和关键词句。
此外,说明方法也非常重要,常用的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和作诠释等。
下定义能够准确提示事物的本质,是科学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举例子能够真切、有务地说明事物;分类别可以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作比较可以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打比方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字可以使读者得更精确、更具体;画图表能够比较直观地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理;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特点作简单的解释。
此外,摹状貌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通过描写来具体摹状出事物的形状、色彩、构造、性质以及运动变化等特点。
总之,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要写好说明文需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并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准确、真切地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
1.列图表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可以用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引言论是一种通过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方式来增强说明的说服力的方法。
3.说明文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标记方法。
4.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包括引说部分、主体部分和首尾部分,而结构发式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近式和总分式。
5.说明文的顺序可以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排列,其中逻辑顺序可再分为先总说后分说、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由性能到功用和由一般到特殊等方式。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包括准确、平实、简明、生动和具有知识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7.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8.记叙文的顺序可按顺序、倒序、插序和补序等方式排列,而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初中语文文学体裁归纳总结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中文学体裁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其特点和内容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学体裁进行归纳总结。
1. 散文散文是指用平凡的语言,抒发个人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它包括游记、日记、随笔等形式。
散文注重言之有物和表达的真实性,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例如《记承德避暑山庄》、《水浒传》中的《卷一·林冲打虎》。
2. 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是古代诗歌,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
诗歌常以抒发情感或描绘景物为主题,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鹿柴》、《登鹳雀楼》。
3. 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动物或非人物为主要形象,藉以映射人类社会道德行为的文学体裁。
寓言作品往往通过对动物之间的冲突、争斗和相处方式的描写来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人们的品质或道德观念。
例如《狐假虎威》、《牧羊骑狮子》。
4. 戏剧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舞台表现为基础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剧情和人物的刻画,传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初中语文课程中涉及较多的是古代戏剧,如元曲、杂剧等。
戏剧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它需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例如《西华山》、《破幽梦·村夜》。
5. 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它以文字为媒介,塑造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并通过情节的发展与揭示,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初中语文课程中,常涉及古代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例如《水浒传》中的《卷四·宋江起事》。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文章体裁分类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
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
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
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
文体是指作文的体裁样式.常用文体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大文体.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1、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
.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2、说明文——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2、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正法。
语文阅读理解方法详解资料之30直击中考-初中语文文章体裁与文学体裁分类及常识【文章体裁】一、记叙、说明、议论、应用文四种文体常识(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
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和说明(对事物、环境、背景做简明介绍或解说)3、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
5、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6、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散文)。
7、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说明文1、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2、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绘,更具体的说明事物。
3、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
4、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
5、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6、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内容)分①实体事物说明文②事理说明文③科学小品文从语言表达方式分①平实说明文②文艺性说明文7、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三)议论文1、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是人们传达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体裁是指文章的性质或形式。
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对于理解和欣赏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以下是常见的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通常没有严格的情节和结构,也不受严格的韵律和格律限制。
散文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发展,展现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
小说通常具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对于社会、人性、情感的深入剖析。
诗歌
诗歌是一种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于人类情感、思想、文化的抒发和描绘,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歌通常具有韵律、节奏和象征性的语言。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展现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
戏剧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现场感,通常以对话和行动为主要手段。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传递知识、说明事物、阐述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说服力,通过事实、数据和例子来说明问题。
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论证、分析、评价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一个主题为中心,通过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需要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述事实、记录经历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元素,通过讲述故事、描绘景象、展现情感来表达主题。
记叙文可以是小说、散文、报道等各种形式。
语文基础知识点文章体裁详解一、定义文章体裁是指文章的文体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二、记述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其突出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感人,内容应是真人真事,使人产生共鸣,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1、六要素“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个别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2、顺序3、表达方式以叙事描写为主,抒情、议论(点睛之笔)、解说为辅。
三、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旨在给人知识;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物。
1、分类(1)根据解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物的解释和物的解释。
(2)根据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性论述和文学性论述。
2、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3、说明顺序(1)时问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4、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木语和修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活言的准确性。
(2)风格多样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5、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等,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
四、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钓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1、分类- 按议论内容的不同- 政论文- 评论- 杂文- 感想- 按论证方法的不同- 立论文- 驳论文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内容)分①实体事物说明文②事理说明文③科学小品文从语言表达方式分①平实说明文②文艺性说明文2、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三)、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1)书信类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2)笔记类日记、读书笔记(3)公文类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4)宣传类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启示、海报(6)礼仪类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四)、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按内容目的分:①一般性政论文②评论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④读后感按论证方式分:①立论文②驳论文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二)、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1)、散文的种类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三)、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裁。
这些体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分别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辞章和笔记。
首先,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
中国古代的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其特点是形式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关切。
其次,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文字的流畅和叙述的连贯。
中国古代的散文以骈文和辞章为主,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政治、哲学、文化等。
散文既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讨论社会的问题和人生的意义。
例如,韩愈的《师说》一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思考和主张。
第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的小说以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和《西游记》等。
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同时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例如,《红楼梦》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悲剧。
第四,戏曲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戏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唱腔的传唱,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同时也承载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京剧《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将《红楼梦》的故事搬上舞台,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第五,辞章是一种以修辞和议论为主的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的辞章以骈文和骈辞为主,通过修辞手法和议论技巧,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辞章既可以用于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用于讨论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观点。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10)互文: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1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10)互文: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1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文体知识大全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六⼤⽂学体裁
六⼤⽂学体裁:诗歌、⼩说、散⽂、剧本、剧⼩说、通讯等。
⽂学体裁是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学形式的因素之⼀,简称“⽂体”。
⽂学体裁介绍
诗歌
⽤⾼度凝练的语⾔,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活并具有⼀定节奏和韵律的⽂学体裁。
剧⼩说
剧⼩说,⼜称⼩说剧,融和剧本与⼩说的元素,使其像剧本、⼜像⼩说,正体现了市场的需求⽽产⽣的⽂学体裁。
剧本
剧本,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演出。
⼩说
⼩说:以刻画⼈物形象为中⼼,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活的⽂学体裁。
散⽂
散⽂是⼀种作者写⾃⼰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学体裁。
通讯
通讯是记叙⽂的⼀种,是报纸、⼴播电台、通讯社常⽤的⽂体。
四⼤⽂学体裁
即指诗歌,散⽂,⼩说,戏剧四种⽂学创作体裁,是⽂学创作最为常见也最为⾼端的四种体裁。
①诗歌。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学作品。
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②散⽂。
这是⼀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学形式,与韵⽂相对。
③戏剧。
这是另⼀种古⽼的⽂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④⼩说。
这是⼀种叙事性的⽂学体裁,通过⼈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活。
语文-六大体裁六大体裁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一、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1、题目2、首段3、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二、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1、分类和作用:说明方法(1)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
下定义往往能准确提示事物的本质,是科学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实例把比较复杂的、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举例子的作用反应一般情况,真切、有务地说明事物。
(3)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分类别的作用是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牲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或打比喻)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用数字说明特征和发展,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照片等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图表能够比较直观地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清晰明了的认识,易于比较记忆。
(8)作诠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特点作简单的解释,揭示其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
(不需概括完整内涵)(9)摹状貌以描写为主要方式,用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具体摹状出事物的形状、色彩、构造、性质以及运动变化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三、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四、说明文结构1、总体结构:引说部分主体部分首尾部分2、结构发式; (1)并列式各层间关系并列(2)连贯式各层间按发展排次,以时间线索前后承接(3)递近式各层间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现象到本质,关系递近(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安排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以事物方位为序说明事物3、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可再分为:(1)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2)从特点到用途(3)从现象到本质(4)从主要到次要(5)从概括到具体(6)从整体到局部(7)从原因到结果(8)由性能到功用(9)由一般到特殊4、总分顺序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说明文三大性1、知识性2、条理性3、准确性(!)动词的精确选用(2)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3)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4)表方位、时间和序数词的运用(5)句式和语气的运用得体记叙文一、记叙文六要素(同新闻)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顺序1、顺序: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序: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思考、兴趣3、插序: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插入与主观情节有关的事情、背景,起突出、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序三、表达方式1、记叙(叙述)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四、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五、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感觉描写(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
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七、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八、句子的作用(一)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二)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三)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句或段)。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
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分类:1、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2、长篇小说3、中篇小说4、短篇小说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塑造人物的方法多样,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情节: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往往有开端、发展、高尖和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3、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是为交待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2、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3、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