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在中国的表现 (1)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64
冰期-间冰期旋回第4卷第1期2008年1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DV ANCESINCLIMATECHANGERESEARCHV o1.4,N0.1January,2O08冰期一间冰期旋回Glacial—InterglacialCycles王绍武..(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第四纪(2.5MaBP)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中,气候温暖.这个间冰期地质学家称为全新世,是从11.5kaBP开始的,至今已延续了1万年以上.而在此之前是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盛期(LGM)出现于21kaBP.那时的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指工业化前)低4~7℃,个别地区低10~C以上,例如南极可能低10~C,格陵兰低21℃.末次间冰期(LIG)即上次间冰期出现于(130±1)kaBP到(116±1)kaBP,那时的温度峰值可能比现代高….根据近740ka的南极冰芯资料,100ka旋回占显着优势,特别在近430ka非常突出.海平面,黄土磁化率及深海60资料[41也提供了类似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的证据.根据中国黄土粒度的变化,可以对过去2.5Ma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51.大约近0.8Ma以来粒度比值功率谱显示出3种周期;100ka,41ka及23ka.然而,后两种周期很弱.这同冰的60分析完全一致.再向前大约0.8~1.6MaBP则41ka周期占绝对优势,此外只有19ka周期在功率谱中有十分微弱的峰值.1.6~2.5MaBP最强的仍是41ka周期,其次为400ka周期及66ka周期以及微弱的23ka周期.2.0MaBP以来深海沉积60的分析与黄土的结果IS]基本一致.近0.6MaBP以来,100ka周期占绝对优势.0.6~2.0MaBP,41ka周期也很突出.但是100ka周期仍占很大比重,特别在0.6~1.2MaBP期间100ka周期在功率谱中的峰值还略高于41ka周期.深海沉积与黄土序列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代用资料性质以及资料地理位置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周期反映了地球轨道要素变化的影响;即地轴倾斜度41ka周期,地球轨道偏心率400ka及100ka周期, 及岁差19ka及23ka周期.这些周期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了冰期生成及结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夏季北半球陆地接受的太阳辐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冬天的积雪在夏季没有完全消融,冰盖就开始增长.考虑地球轨道要素计算的地球各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7-8],证实了米兰科维奇理论.例如,末次冰期开始于(116±1)kaBP,就与65.N6月中旬太阳辐射偏低(40w/m2)有关.但是,过去的研究表明,单纯考虑地球轨道要素造成的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季节分配的差异,复制不出各种代用资料揭示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中那么大的温度振幅.古气候模式比较计划一第2阶段(PMIP一2)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在考虑温室效应及冰盖的反馈后,得到了与实际接近的结果[911].研究表明,大气中CO,浓度的反馈作用对冰期气候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南极冰盖埋藏气泡中的空气样本证实,在寒冷的冰期CO浓度只有约190mL/m(ppm),而在温暖的间冰期约280mL/m.并且,大气中CO,浓度的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数百年乃至千年[121.气候模拟研究表明,考虑了地球轨道要素造成的太阳辐射季节分配在不同地区的变化,以及冰盖与温室气体的反馈,可以模拟出LGM时比现代(指工业化前)气温低3~5℃.如果再加上大气尘粉浓度及植被的影响,冰期的降温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2oC….对于LGM温度在全球的分布现在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过去LGM热带太平洋海温就是一个迷.根据1981年CLIMAP[13项目得到的热带太平洋SST比现代的可能高,特别是热带东南太平洋,甚至可能高2℃.但是,最新的观测及模拟结果都证明,两个半球热带大洋SST在LGM时要比现代低1~2℃…. 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气候预测.既然人们已经对冰期~问冰期旋回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其成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现代的科学知识预估未来冰期一问冰期旋回的发展.近430ka以来, 100ka旋回十分突出.在一个100ka的旋回中,间冰期平均只占旋回长度的20%,也就是20ka左右.不过,不同旋回中间冰期长短不一,240kaBP回旋的间冰期只有几千年,而400ka回旋的问冰期长达28ka….仅就问冰期长度来看,日前已经超过了过去最短的间冰期.因此,似乎存在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但是,根据地球轨道要素计Adv.Clim.ChangeRes.,2008,4(1):61—62】6162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算的未来100ka地球各纬度冬,夏接受的太阳辐射来看, 未来30ka之内不存在北半球高纬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明显减弱的可能.因此,不可能存此时间内开始…个新的冰期.此外,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加.这可能使格陵兰冰盖完全消融,从而推迟下次冰划的到来….但是,对这种观点,也有不同意见.关于个冰期何时到来,是否会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推迟的问题,仍是一个当前争议的热点.参考文献王绍武:**************.cn[5]DingZL,YuZW,RutterNW,etalTowardsanorbitaltimesca1efor[6][7][8][9】[11JansenE,OverpeckJ,BriffaKR,eta1.Paleoclimate[M]//SolomonSU0] D,QinDH,ManningM,etalClimateChange2007:ThePhysical 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 ReportoftheIPCC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007:433-497EPICACommunityMembers.EightglacialcyclesfromanAntarcticice core_J1Nature,2004,429:623~628DingZL,DerbyshireE,YangSL.etalStacked2.6Magrainsize recordfromtheChineseloessbasedonfivesectionsandcorrelationwith thedeepsea6Orecord[JJ.PaIeoceanography,2002,17,1033,doi:10,l029/2001PA000725LisieckiLE,RaymoMEAPliocene-Pleistocenestackof57globally distributedbenthic~3'80records_J1.Paleoceanography,2005,20,PA1003.doi:10.1029/2004PA001071962Jadv.Clim:ChangeRes;;2008,4(1):61—62[12][13】[14]ChineseloessdepositsLJ].QuatSciRev,1994,13:3970ImbrieJ,BergerA,BoyleEA,eta1.Onthestructureandoriginofmajor glaciationcycles2:me100000一yearcycle[J]Paleoceanogeaphy;1993, 8:699-735BergerAL,LoutreMFInsolationvaluesfortheclimateofthelast10 millionyears_J1.Quat.SciRev.,1991,10:297317LoutreMF,PaillardD,VimeuxF,eta1.Doesmeanannualinsolation havethepotentialtochangetheclimate?IJ】.EarthPlanetSci.Lett, 2004.221:1—14Masson—DelmotteV,KageyamaM,Braconnoteta1.Pastandfuture polaramplificationofclimatechange:climatemodelintercomparisons andice—coreconstraints_J1.ClimateDyn,2006,26:513529Otto'BliesnerBL,TomasR,BradyEC,stGlacialMaximumandHoloceneclimateinCCSM3_JjJClimate,2006,19:25672583 KageyamaM,CharbitS,RitzC,eta1.Quantifyingice.sheetfeedbacksduringthelastglacialinception_j1Geophys.Res.Lett.,2004,31.doi:101029/2004GL021339MudelseeM.ThephaserelationsamongatmosphericCO2content,temperatureandglobalicevolumeoverthepast420ka『JJQuat.Sci. Rev.,2001,20:583—589 CLIMAPProjectMembersSeasonalReconstructionsoftheEarth,s SurfaceattheLastGlacialMaximum[M]//GeologicalSocietyof AmericanMapandChartSeries,MC-36.Boulder,CO: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1981:118 LoutreMEBergerALFutureclimatechanges:areweenteringan exceptionallylonginterglacial_J1.ClimaticChange,2000,46:6190 234。
论述第四纪中国新构造运动及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摘要: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均属于离人类出现最近的地质时期,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分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地貌标志即新构造地貌,它是新构造运动直接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分别阐述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变化对生物特征与分布的影响。
关键字:新构造运动、第四纪气候、地貌、生物特征及分布特点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新老构造运动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新构造运动具有许多不同于老三纪以前构造运动的特点,如: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可由现代地形及各种现代外力作用的地质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1]。
1、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主要类型自新第三纪以来中国的新构造运动存在着明显的间歇性特点,即强烈的活动时期与相对宁静的时期交替出现。
主要表现为:(1)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与相对宁静的震荡性交替,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多旋回地貌、如多层夷平面、多级洪湖台地、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等。
(2)第四纪沉积的间断与韵律性沉积物的韵律性主要表现在粒度和成因类型的有规律更替两个方面。
沉积物由下往上粗→细的变化,粗粒沉积反映新构造上升引起地形的切割和起伏增大,细粒沉积则与随之而来的地壳相对宁静阶段地形的夷平阶段一致。
(3)断层的间歇性活动大量活动断层呈现活动→平静→再活动的历史,是新构造断裂活动的普遍规律。
如我国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全新世以来曾发生过四次快速错动事件(4)地震活动的韵律性我国历史地震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本世纪地震活动都呈现明显的韵律性。
自1897-1980年来我国曾出现过四个地震活跃幕,即1897-1912年、1920-1937年、1946-1957年、和1960-1980年。
(5)火山活动的多期性我国东部新生代活动火山自始新世以来,可划分为三期,分别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活动。
其中晚第三纪是中国东部火山活动的高潮期,第四纪火山活动则是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尾声阶段[2]。
吉林长白山天池第四纪火山旋回性喷发与冰川作用的耦合关系作者:王照波王江月李宝杰来源:《华东地质》2020年第02期摘要:長白山天池火山喷发活动贯穿整个第四纪,旋回性明显,发育良好的冰川遗迹,为火山喷发与冰川作用的耦合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第四纪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岩分布特征研究,收集火山喷发年代学与冰期-间冰期旋回年代学数据,并利用卫片解译了火山喷发与冰蚀U谷的关系。
在年代学数据的约束下,根据天池火山锥体周边广泛发育的U谷遗迹,将研究区冰川作用分为3个冰期:锦江冰期、漫江冰期和二道白河冰期,分别对应中国东部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阶段喷发形成的白头山组3个阶段(Ⅰ、Ⅱ、Ⅲ),与上述3个冰期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
天池内部冰斗为白头山冰期(即中国东部东山冰期,MIS4)产物,经黑风口冰期与气象站冰期(即中国东部蒙山冰期,MIS2)、全新世冰川作用及火山作用的双重改造,其基本特征保存至今。
长白山天池冰盖消融导致的释压反弹,可能诱发了天池火山呈旋回性喷发。
关键词:火山喷发;冰川作用;U谷;长白山天池;释压反弹中图分类号:P3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71(2020)0210808迄今为止,吉林长白山一带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期次划分仍存在诸多争议。
一种以孙建中[1]为代表,认为该区保存全系列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遗迹,主要依据分布在望天鹅火山周边的冰碛物,将第四纪冰川作用由早到晚划分为四等房冰期、腰岭冰期、布老克冰期、二道岗冰期和白头山冰期,分别对应中国东部龙川冰期、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
孙广友等[2]将孙建中[1]建立的冰期重新划分为望天鹅冰期(即四等房冰期)、锦江冰期、鸭绿江冰期(即二道岗冰期)和白头山冰期,但未进行冰碛物年龄测试。
另一种以施雅风等[3]为代表,认为该区仅发育末次冰期及之后的冰川作用。
末次冰期长白山的雪线为2 100~2 200 m,且仅限于白头山天池附近。
1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2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3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共20分)3.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参考教程p2-3)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3.2山地/平原/高原:(参考教程p46、53)山地是地面上四周都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其周围与平地的交界部分,有一明显的坡度转折。
它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超过l000米,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周围形成陡坡的高地。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3.3山岭/山脉/山系:(参考教程p46)山岭:成线状延伸的山地,具有陡峭的山坡和鲜明分水线。
山岭的顶部称为山脊。
山脉:若干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
如我国的秦岭山脉、龙门山山脉等。
冰期-间冰期旋回
王绍武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08(4)1
【摘要】第四纪(2.5MaBP)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
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中,气候温暖。
这个间冰期地质学家称为全新世,是从
11.5kaBP开始的,至今已延续了1万年以上。
而在此之前是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出现于21kaBP。
那时的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指工业化前)低4~7℃,个别地区低10℃以上,例如南极可能低10℃,格陵兰低21℃。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王绍武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63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剩余值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J], 贾国东;谢宏琴
2.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黄土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J], 徐树建;潘保田;
高红山;王均平;管清玉;胡春生
3.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古火灾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子 [J], 刘恋
4.冰芯记录中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气候突变事件的研究进展 [J], 王有清;姚檀栋
5.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20年来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近20年来,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全球变化和冰山湖水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
以下是近20年来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几个主要进展:冰川变化——冰川消融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国大部分冰川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青藏高原冰川的消融加剧。
特别是在藏南地区,冰川消融面积和冰川物质储量持续减少。
近些年,环保机构在冰川地区部署了多项监控任务,不断对冰川变化做出关注。
冰川消融和变化的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综合研究——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冰川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
在近些年,中国的冰川研究也逐渐偏向于综合性研究。
例如,地球物理学、气候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冰川学的研究来展现。
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冰川变化的原因,推断未来变化的趋势,对于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技术创新——卫星技术和气候模型的应用: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可以获取更多准确的冰川数据。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冰川面积、冰厚度、温度、水分等资料。
此外,气候模型成为一个既可定量表达,又能够灵活应用的研究手段。
通过气候模型,我们可以推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情况,提前制定防治策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带来福音。
综上所述,近20年来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表现在冰川变化、综合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
随着技术和研究条件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将取得更多有用的成果。
最后4个冰期旋回中国黄土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东亚冬季风是影响中国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东亚冬季风呈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交替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探究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具有很大的意义。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黄土记录的研究,发现了最后4个冰期旋回期间东亚冬季风的显著变化。
在末次冰期(Marine Isotope Stage 2, MIS 2,23~14 kyr BP)期间,东亚冬季风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记录显示,在约23 kyr BP 时,东亚冬季风弱而干燥,气候状况较为恶劣。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东亚冬季风也开始逐渐增强,直到约16 kyr BP 时达到峰值。
此后,东亚冬季风开始逐渐减弱,并在约14 kyr BP 时回到初始状态。
这一周期性变化与北极冰盖融化、大气环流和季风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接着,在8.2 ka event(8,200 years ago event)时期,东亚冬季风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
记录显示,此时气候异常寒冷,东亚冬季风减弱,同时,黄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干旱趋势。
这一事件与北大西洋海冰增长、环流层的变化以及北半球地表温度的冷却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冬季风的变化趋势逐渐复杂化。
在全新世期间,气候逐渐变暖,并逐渐逼近现代气候状态。
记录显示,在3.3~2.2 kyr BP 时期,东亚冬季风开始逐渐增强,同时,黄河流域出现了较为丰沛的降水,这与全球季风强度的变化、南极和北极的冰盖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后,在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 MWP)时期,东亚冬季风再次减弱。
同时,陕西南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暖湿化趋势。
这一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强度、火山爆发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
总体来说,最后4个冰期旋回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变化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气候系统的整体变化趋势上,并借助多学科的方法来进行深入探究。
中国的划分和表现形式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冰期划分已为人们所公认,以研究较好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区北坡为例,第四纪冰期划分为:a.依据希夏邦马峰北坡附近的老冰碛平台确立的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b.依据珠穆朗玛峰西侧聂聂雄拉高平台的冰水-冰碛沉积确立的中更新世的聂聂雄拉冰期。
c.在绒布河谷中基隆寺附近的残破漂砾群及上游绒布寺的终碛垅分别代表晚更新世早期的基隆寺阶段和较晚期的绒布寺阶段,这两个阶段构成了晚更新世的珠穆朗玛冰期,也有的学者将这两个阶段划为两个独立的冰期。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问题,目前仍在争论中。
1944年,李四光以庐山为样板,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由老到新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冰期,再加上1937年H.von费师孟提出的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建立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系列。
对此,一些中外学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见。
80年代初,施雅风等提出:除太白山、长白山主峰区及台湾中央山脉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外,长江中下游山地、广西桂林、湖北神农架、北京西山、东北大兴安岭等都缺乏可靠的古冰川证据;中国东部和西部在第四纪冰期时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东部地区不具备发育成山岳冰川的水、热和地形条件,只是处于一个气候较寒冷的时期,李四光所确认的东部古冰川遗迹实非冰川成因,如把泥石流堆积误认为冰碛物等;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系列,除大理冰期外,其他冰期均缺乏根据。
中国第四纪冰川中国第四纪冰川,是李四光于1922年首先在太行山东麓及山西大同盆地发现的,冰川的范围包括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方和西北的崂山、泰山、华山、太白山、秦岭、五台山、太行山、吕梁山、阴山、贺兰山,南方的滇、黔、桂、赣、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也波及到东部山区并常以冰舌向山麓平原流溢。
这次大冰期,可分四次亚冰期、三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
在最大一次冰期中,全球大陆有32%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大量的冰停滞于大陆上,致使海面下降约130米。
第四纪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称为冰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约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
一、第四纪大冰期气候第四纪初期的冰期环境波及全球,中期达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纪冰期。
当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51°N左右;北美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38°N 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极圈附近60°—70°N之间,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
此外,在中、低纬的一些高山区还发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
而在这次大冰期中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很多次进退。
根据对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山岳冰川的研究,确定第四纪大冰期中有5个亚冰期。
在中国也发现不少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定出4次亚冰期。
在亚冰期内,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C。
在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比现代气温高。
据研究,在距今1.8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一直到1.65万年前,冰川开始融化,大约在1万年前大理亚冰期消退,北半球个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间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
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如下:二、世界的划分。
(1)阿尔卑斯山冰期划分第四纪冰期气候旋回的研究,最早开始于阿尔卑斯山。
1909年,A.Penck 和Bruckner研究阿尔卑斯山麓地貌和堆积物时,首先创立了4次冰期3次间冰期的论点。
其中冰期自老到新为: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
在4个冰期之间和3个间冰期,分别为群智—民德、民德—里斯、里斯——玉木。
当时划分冰期、间冰期的主要依据,就是分布在阿尔卑斯山麓的4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及4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
其中群智冰期是与覆盖在古老夷平面上的老砾石层相对应;而民德、里斯和玉木等冰期,分别与老砾石层之上或洼地的新砾石层、高阶地上红、黄色砂砾层与低阶地上灰色沙砾层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