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_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_曾永奎

浅谈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_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_曾永奎

浅谈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_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_曾永奎
浅谈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_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_曾永奎

2010年第11期(总第126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NO.11,2010

(Cumulatively NO.126)

浅谈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

——

—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

曾永奎

[摘要]文章通过城市殡仪馆建筑环境设计所体现的建筑环境氛围和人性化方面设计,以柳州市殡仪馆为例,从殡仪馆的选址要求、总体布局、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以及室外景观等方面,探讨了殡仪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殡仪馆;建筑环境建设;人性化设计

[作者简介]曾永奎,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广西南宁,530003[中图分类号]TU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11-0159-0002

殡仪馆作为城市的基础公共建筑,是一个一般人不愿意去但难免需要去几次的地方。它是每个城市居民的最终归宿,却是每个人都不愿在那里多呆一刻的地方。它是个让人心情特别沉重的地方,是个一般老百姓所避讳的地方。因为这些特殊性,使得城市殡仪馆有着它独特性质和独特的使用要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的对殡仪馆的避讳和恐惧,殡仪馆内总是发生着生离死别的沉重场景,因此在进行殡仪馆设计时,通过殡仪馆的建筑环境设计,来减轻殡仪馆内的沉重氛围、缩短人们在殡仪馆活动的时间、避开人们在殡仪馆的避讳等显得意义重大。

一、殡仪馆建筑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改善人们在殡仪馆心情状态,是提升殡仪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现代的城市殡仪馆应体现一种宁静、松弛的氛围,让逝者在宁静的环境中安息,让生者在宁静气氛中凭吊逝者的音容笑貌,做最后的告别。同时,殡仪馆应该是一个纪念性建筑,应具有其独特性。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殡仪馆以功能为本的观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化殡仪馆服务的需求,营造一个功能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自然环境与人类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群落,既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又较好地表现出殡仪馆的功能性与文化底蕴。

城市殡仪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是指通过殡仪馆人文精神理念的设计、选址、总体规划,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景观绿化设计、人文精神体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健康、环保,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二、殡仪馆建筑的基本设计要求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殡仪馆也相对于传统的功能为主有了新的建设要求。殡仪馆要营造一个宁静、松弛而又庄严的氛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便利、思亲而又缓和的建筑环境,让人们在这里悼念亲人,可以感受到平静,但又不至过于哀伤。

(一)殡仪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殡仪馆是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应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追求传统、严肃而又有地方特色。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要典雅、庄重,具有文化特色,在选材、造型、风格以及细部各个方面,要使建筑设计融于城市的整体环境中。通过人文精神理念的建筑设计,达到总体和谐,端庄大方,以建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文化代表性,给每个来此的百姓恰当的心情引导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殡仪馆的选址要求

选址对殡仪馆的环境质量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市殡仪馆应远离市中心、远离居民密集区,但是需要方便城市每个人可以方便达到的地方。殡仪馆需要考虑自身的环境和存在对周边的影响,与外界需要有足够的视觉隔离,不要建设在

159

居民区的上风方向。环境营造要充分考虑空气质量、绿化率,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选址时还可借助周边环境,使周围风景资源成为殡仪馆环境的一部分,让殡仪馆融入大自然,使人在此有感觉亲人回归自然的感觉。

(三)城市殡仪馆人性化设计的主要表现

将参加悼念活动的人流与运尸车的线路截然分离,使人们完全看不到避讳的一些东西,符合人们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理念。

设置大型停车场,方便来往人员的进出与交通工具停放。公共场所均设置残疾人设施:残疾人卫生间、残疾人坡道等。

祭祀区需要足够大的地方,且有休息的地方并且方便群众清明等节日的祭祀活动,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多雨地区设计一些遮风挡雨的设施,人们到殡仪馆登记、购买、祭祀、观察、骨灰领取等需要连贯方便,做到真正以群众为首要位置。

景观绿化设计精致,多种花草,减轻人们在殡仪馆内的沉重心情和压力。

针对不同地区的习俗,可以进行相关设计,如柳州百姓有为死者守灵的习惯,可以设计一些守灵室满足这一功能需求。

三、柳州市殡仪馆的设计

新建的柳州市殡仪馆位于柳州市西郊、柳太路东侧西山公墓一角,其用地属于地形比较复杂的丘陵地,其形状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64m,东西宽约181m,占地69.49亩。用地基本上为一个小山坡,南面高北面低,地形比较复杂。整个用地呈丘陵的自然形态高低差落,山坡间自然植被丰富,山脊线掩映于自然山水之间,风光秀丽宜人,十分有利于营造殡仪馆庄重肃穆的空间氛围。

古人形容“先人逝去”为“驾鹤西去”,是方案的造型立意。中轴线上,从中心广场通过大台阶和连廊到悼念作业楼,像一只西去的丹顶鹤,独特的造型成为新建殡仪馆的象征。

主要悼念大厅突出大屋顶与两边的单坡屋顶,其造型取中国传统建筑重檐意象,庄严肃穆,典雅清新。

馆区的建筑有综合楼、悼念作业楼和服务用房。金坛楼和连廊建筑风格由比较现代的中国园林建筑渐变到完全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象征一个生长过程、自然规律,是美好的、自然的。

整个基地位于柳太路和规划磨太路的相交处,殡仪馆人流车流入口位于规划磨太路,交通方便,在柳太路方向单独开辟一条殡仪车的地下通道直通悼念作业楼地下室冷冻室,把生者和死者的流线截然分开。

悼念区布局特点如下:建筑布局,以悼念楼为核心,中间为大厅,两边辅以六个中厅及小厅,位于山头之上,成为视觉焦点,行人既可沿宽达8米的主礼道拾级而上,也可乘车直达悼念楼东侧的次入口。以悼念作业楼为中心高点,在其周围依山而成环形车道,为单向车道,使得车流明确。利用了沿柳太路40米的原有自然绿化,使得整个殡仪馆隐蔽于山体茂密的树林中,不对外界构成视觉影响。

殡仪馆悼念楼(主礼楼)位于半山腰。主礼楼根据山凹空间,布局成梯形,顶部设通风口及采光顶,一是为了室内采集自然光线;二是利于自然通风;三是象征逝者乘鹤而去。主礼楼基座的浮雕更加强了这种意念,民间传说中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守护着天国,天国一派祥和,反映着民间的美好愿望。

由于殡葬仪式很多情况下在同一时间有多场安排,为了各场之间互不干扰并且容易疏散人群,在人流处理上作向外发散的设计,即人的等候与疏散空间直接面向自然山林绿野,这种处理有利于减轻凭吊者的悲痛。

为把生者与死者在流线上截然分开,设计上遗体的处理全部安排在半地下室进行。举行告别仪式时,遗体用机械提升设备升至首层;仪式结束后徐徐落降,再从半地下通道送至火化间进行火化。

在单体建筑设计中,根据规范要求尽量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半地下室采取侧采光,或通过下沉内院通风采光。

在交通组织方面,设计在北面磨太路设置了主要车行出入口,同时将人行主要出入口结合停车场以及广场设计,力求做到(下转第158页)

160

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2008级数控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比较,不难发现他们的成绩普遍比以往历届学生的成绩都要好,学习成绩反馈印证入门教育的优异。

四、结论

入门教育按照四个步骤:理论初步认识—实践初步感知—开扩眼界实践—就业前景导向进行,简称“四步法”。其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通过理论教学、参观学习形成完整的系统;(2)层次性,通过“四步”教学,每一步都会使新生有更深刻的认识;(3)直观性,通过视频与实物使新生有感观认识。这样的入门教育有利于新生对数控技

术有初步感性认识,有利于新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将其培养成为企业所需的合格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刘晓.现代职业技能的意涵、习得及其养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

[2]宋春玲,秦敏.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疑问[J].职业,2007,(1).

[3]窦延杰.浅议如何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J].职业,2007,(2).

[4]艾志福,易辉亮,范平.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8,(2).

(上接第160页)人车分流与不同功能车流分向行驶。人流与亲属车流在主入口处北向行驶进入殡仪馆区域,并通过广场分流人车流线,悼念家属步行进入其功能使用区。在北面东边另设一次入口作为办公业务人员入口,与外来家属人员分流,整个基地都是通过环形路线到出口,顺应柳州人不走回头路的习性。而殡仪车辆及其他殡仪馆运输车辆则在西面柳太路上的地下通道直接到达冷藏室,在流线的处理上,避免家属与遗体流线的干扰与冲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与人们正常心理障碍需求。

四、建筑环境建设对殡仪馆建筑的意义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能起到诱导作用,使

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殡仪馆建筑而言,建筑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保障殡仪馆作为市政基本公共设施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或许殡仪馆是一个不为人所关注、所喜欢的地方,但却是每一个城市居民都会去的地方,因此殡仪馆的建设与每一个城市居民都息息相关。为一个城市的百年大计,对于殡仪馆的建设不容忽视,需以老百姓的利益作为第一位来设计,考虑好百姓来到殡仪馆悼念、祭祀活动的引导性和便利性。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16-2006.

[2]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S]JGJ124-99.

158

殡仪馆建筑设计

殡仪馆建筑设计 1 总则 1.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0.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殡仪馆 funeral parlor 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2 业务区 division tor business 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 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 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2.0.4 遗体处置 disposal of corpse 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0.5 悼念厅 mourning hall 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2.0.6 火化间 crematory house 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0.7 骨灰寄存区 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 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8 祭悼场所 place for mourning 殡仪馆内祭悼逝者的场所。 2.0.9 殡仪车 hearse 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3 选址 3.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0.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0.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4 总平面设计 4.1 总平面布局 4.1.1 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建筑专业常用规范图集

设计图集 1.关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天津、内蒙古新版图集 1)网上有河南电子版图集 2)各省市图集内容完全一致,仅图集编号前缀不同 3)前缀:河北、山西、天津、内蒙—12J,河南—12YJ,山东—L13J 2.住宅厨卫烟气道尽量选择地方标准图集 1)国标《住宅排气道(一)》07J916-1 2)河北《住宅厨房卫生间ZDA防火型排气道》J10J123 3)河北《住宅厨房、卫生间组合变压式耐火排烟气道》J13J133 4)辽宁《厨房、卫生间自动调压排风道》2009J802-1 5)山东《住宅厨卫组合变压式耐火排烟气道》L12J118 6)安徽《住宅防火型烟气集中排放系统》2005J112 7)湖南《住宅防火型排气道》2010J906 8)天津《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09SJ116 9)江苏《住宅烟气集中排放系统》J19-2009 10)北京《导流式、防火型住宅厨卫排气道》09BJZ28 11)北京《变截面、防火型住宅厨卫排气道》10BJZ41 12)北京《防火型、变截面住宅厨卫排气道》10BJZ8 3.近期通用图集 国标 1)《防火门窗》12J609

2)《平屋面建筑构造》12J201 3)《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1 4)《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 5)《室外工程》12J003 6)《住宅建筑构造》11J930 7)《楼梯、栏杆、拦板》06J403-1 02J401 《钢梯》8). 9)《无障碍设计》12J926 10)《建筑玻璃应用构造》11J508 11)《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08J931 12)《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 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10ZJ106 14)《矿物纤维喷涂保温、吸声构造》11CJ30 15)《中小学校场地与用房》11J934-2 1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图示》11J934-1 17)《住宅设计规范图示》13J815 北京 1)《楼板隔声和电梯井道、机房隔声》88JZ22 2)《建筑外保温(节能75%)》13BJJ2-12 3)《A级不燃材料外墙外保温》12BJ2-11 11BJZ58

修建XX殡仪馆可行性报告

关于修建XX殡仪馆的可行性 报告 各有关部门领导: 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殡葬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市的殡葬改革。市、区两级人X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提案和议案,要求尽快修建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满足市民办丧事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民代表的提案,实践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为邵阳人民办点实事,拟在XX区修建一座适应现代殡葬服务需要的殡仪馆。现将有关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形势需要 我市三区内有非农业人口35万多。按自然死亡率6‰计算。每年就约有200人死亡,市内三区包括农业人口死亡为4100多人。每天有6—10人死亡,每具停放2天,按立体方式计算,每天就有8—10具遗体在办丧事。还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早在70年代修建的火化场及悼念场所已经不能使用,89年在市内修建的一座三厅殡仪馆,由于占地太小。实际上每天无法甲时承接三起丧事,市区群众办丧事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区乱搭栅治丧的现象无法控制。根据各级人X找,表的提案,市政府在2000年元月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新殡仪馆的建设问题。市委、常委[2000]第四次会议纪要要求:“……采取招商引资、集资等多种形式,尽快在市郊选址筹建新的殡仪馆。兴建

和购置必要的殡葬设施、设备,完善殡仪服务,以净化市区环境,促进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可见,我市新建殡仪馆是殡葬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服务宗旨 修建新殡仪馆的君姑完全是本着民政工作是“上为国家分优、下为民众解愁的宗旨,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次的服务方向,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使邵阳人民满意。 三、新馆选址 经邀请市规划局的负责同志参观了杭少青岛等旅游卫生城市。经多次实地考察,广泛征求规划专家及市民的意见:并由规划部门请示了罗市长同意,拟建在市郊城南乡神滩村的长家岭的荒山上,这里位于宝庆路和敏州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四周无 居民区,是建设殡仪馆的理想之地。 四、设计方案 依据国家二级殡仪馆的设计要求,并按照IS01400:1996国际环保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临街面X门按现代化的造型艺术设计,别具一格。悼念厅的设计是古典艺术和现化建筑相结合的结晶,解剖、停尸、装殓用的工作室全部设计为地下室,即不失雅观,又能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第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彩图附后)。 五、投资规模 总体规划约占地60亩,投资约800万元。 第一期工程:

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

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 面对红利巨大的智慧城市市场,同方突破狭隘思维,以极致的开放心态,超前的开放思想,率先在国内提出以“泛集成”为方法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以“大数据+”新思维 释放智慧城市巨大红利。 自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美国迪比克与其 联手率先构建了智慧城市,韩国仁川市与美国思科携手构建绿化、资讯化无所不在的便捷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在国外风生水起,成为各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标志。受国外影响,中国智慧城市方兴未艾,智慧城市试点不断增加,国内各界力量共同为城市“智慧”献策献力。 智慧城市复杂庞大,存在错综复杂的上中下游关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设备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每一细分领域都不可孤立对待,需站在城市制高点以系统全局的观点全力打通城市每一环节。 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智慧城市生态圈 据最新消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安顺市签署 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携手合作,重点领域通力合作,贯彻由点及面的策略,

推进全方位长久合作,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全国“智慧城市” 建设标杆而,促进城市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 面对红利巨大的智慧城市市场,同方突破狭隘思维, 以极致的开放心态,超前的开放思想,率先在国内提出以“泛集成”为方法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 泛集成”作为同方股份构建智慧城市创新性手段, 以同方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追求资金、技术、服务、 运维、服务等多元化的合作发展,携手网络运营商、产品厂 商、行业集成商、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共同构建由点及线、 由线及面”的大数据智慧城市生态圈,博多家之长,集多家 之力,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形成最经济的互动,力求多方 合作共赢。 同方股份已经构建了包括覆盖全国余个省份的两 千家合作伙伴的商业合作体系,在智慧应用层、行业业务层开展合作。通过整合合作伙伴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共同打造出智慧城市建设整体产业链。 践行“百城计划”战略成就重点标杆项目 以泛集成的方式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其目的是践行 同方的“百城计划” 。所谓的“百城战略” ,不是签订100 个项目,而是与100 个城市确立战略发展合作,建立常态化合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 JGJ124-99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第1.0.4条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殡仪馆funeral parlor 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活动的场所。 第2.0.2条业务区divison for business 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第2.0.3条殡仪区divsion for funeral service 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第2.0.4条遗体处置disposal of corpse 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第2.0.5条悼念厅mourning hall 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第2.0.6条火化间crematory house 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第2.0.7条骨灰寄存区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 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第2.0.8条祭悼场所place for mourning 殡仪馆祭悼逝者的场所。 第2.0.9条殡仪车hearse 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第3章选址 第3.0.1条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3.0.2条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第3.0.3条殡仪馆应选在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第3.0.4条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章总平面设计 4.1 总平面布局 第4.1.1条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等。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

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

殡仪馆建设项目施组

第一章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XXX殡仪馆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XXX街道XX。 计划工期:300日历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计划开工日期:2020年11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2021年09月20日。 质量要求:合格。 二、编制依据 1、XXX殡仪馆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本工程建设审批单位对方案的批复。 3、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的审批意见。 4、相关部门对本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5、经批准的本工程初步设计或方案的设计文件、建设方的意见。 6、现行国家有关建设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民用建筑通则》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建筑制图标准》 本公司颁发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用无缝钢管》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关规范;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基于生态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基于生态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1

摘要 城市是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根基,是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高度集聚区和核心区域。伴随着城市化率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失衡、资源耗竭、人口剧增、政府治理滞后和社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相伴而生。万匡商业机器公司提出的“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是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随后,对智慧城市的推广应用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多侧重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宽带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和公共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有关城市评价的重要维度,对智慧城市生态维度的研究不多。在“十三五”规划和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表明了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智慧城市的深层内涵可以实现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的良好互动。本文以生态的角度为突破口,探究生态发展和智慧城市关系的理解,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 本文具体研究城市生态建设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协调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和生态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解析。其次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方法为频率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进而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 分析法对河南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郑州、鹤壁、淉河和济源进行了 2011 到 2014 年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研究得出,河南省智慧城市水平不均衡,郑州市和济源市的发展较为靠前,鹤壁市和淉河市依托其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四个试点近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在以后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普及性。最后针对其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是首先将生态的理念融入智慧城市,探讨智慧城市蕴含的生态维度;其次是通过频率统计法以及理论分析法选取了生态评价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而对河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生态发展;河南省;智慧城市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0.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殡仪馆funeral parlor 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2 业务区division tor business 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 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2.0.4 遗体处置disposal of corpse 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0.5 悼念厅mourning hall 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2.0.6 火化间crematory house 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0.7 骨灰寄存区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 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8 祭悼场所plaec for mourning

殡仪馆祭悼逝者的场所。 2.0.9 殡仪车hearse 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3 选址 3.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0.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0.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4 总平面设计 4.1 总平面布局 4.1.1 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4.1.2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3.殡仪区与火化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 4.骨灰寄存区宜设置祭悼场所。 5.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 6.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35%。 7.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 8.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4.1.3 殡仪馆不应少于2个出入通道,其中1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4.1.4 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做好交通组织。

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内容_智慧方案_全生态城市

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什么是智慧城市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相关媒体曾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紧缺、构成城市的每个系统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城市健康医疗中看病挂号难、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减少行政费用支出之间平衡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导致经常停水的问题;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电的问题等。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以来,目前以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政策,实施了“金字工程”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大推进了包括城市信息化在内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信息化的热点集中在“数字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城市是把信息数字化,更快、更方便、更准确的传输。相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有更广泛互联互通能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多平台协同能力;智慧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到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和建立在这种机制之上的决策能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加强物联网、云计算、感知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综合应用,全面信息化,以此为基础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增值的应用方面的服务,促进产业转型。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几年前我国开始推动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在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我国目前主要以电子政务和智慧城管为政府信息化起点,以物联网应用作为基础建设重点,把ICT以灌输的方式渗入城市的所有行业,力求加快建设,尽快达到城市的智慧化。但也存在着如缺乏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多头建设、多头管理,“信息孤岛”;对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统一建设认识不足,形成“摊

殡仪馆设计要求

殡仪馆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2.1殡葬文化及殡葬形势分析 重礼仪,讲孝道,自古就有守孝三日之传统。推行殡葬改革后,仍传承亲朋好友均选择前往殡仪馆为死者作最后送别。城区居民去世后,均在殡仪馆举办丧事。据统计,2012年,市殡仪馆火化尸体2530具,在殡仪倌举办丧事400余起。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区不断拓展,城区人口不断增加,预计至2020年,全市纳入火化区人口预计将达70万人,按6‰的死亡率,到殡仪馆火化将达30 00-3500具。城区人口将达20万人,按现有比例推算,城区在殡仪馆举办丧事将达500- 600起。每起丧事在殡仪馆将停留2.5天左右,参加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随行车辆少则10台,多则几十台,具有车流、人流较大的特点。 2.2设计理念 1)庄严肃穆,尊重殡葬习俗 整体设计要呈现大方、庄重、典雅、和谐、安详的效果。 2)以人为本,融入殡葬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借助文化长廊、灯箱、雕刻、书画等形式,凸显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精神和共创和谐的美好愿景。 3、功能齐全,展现时代特征打破传统观念,通过空间序列的组织、体量和尺度的控制以及造形和意境的建构,使各功能区明显分开,创造一种宁静、松弛的氛围,让生者与死者在宁静的环境中作最后的告别。 4、园林环境,具有观赏价值

回归自然,多设草坪、树木、亭榭、荷塘,使其成为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景观。 5、适度超前,确保持续发展 超前而不奢华,先进与实用并举,同时考虑社会的发展和殡葬事业的新需求,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和应变性。 6、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尽量降低土方施工成本。 2.3规划布局 根据功能分为综合服务区、吊唁区、火化区、公墓区及其他配套工程。公墓区占地108.6亩,馆区占地90亩,区域内应设大小两个出口。公墓区与馆区设透视栅栏,各分区联系方便,互木干扰,规划布局紧凑,交通便捷,公墓区停车场与馆区停车场能形成大循环,可综合利用。车辆和人员分流有序,绿化率不小于35%。总建筑面积10812平方米。 1)综合服务区含馆前广场(兼做外部停车场)49000平方米:办公楼长300米,宽20米,占地600平方米,设计为二层,一层为殡仪服务大厅,高6米,内设殡仪业务洽谈处、丧葬用品制作及销售;二层为办公室和休息值班室,高4米。餐厅招待所占地长49.7米,宽20米,共994平方米,设计为二层,一层餐厅,内设操作间120平方米,大厅面积874平方米(含两个包间);二层招待所,内设标间19套,套间1套,单间2套,晒台150平方米。设立能容纳4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 2)吊唁区,为馆区主建筑,每栋长50米,宽24米,设有三种规格,共十个悼念厅,其中高档厅2个,每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中档厅6个,每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普通厅2个,每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房屋底座高1米,走廊边为云彩柱,5级台阶、花台,走廊两头为无障碍通道。各悼念厅内分设接待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