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德育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德育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多元化渗透的方式目前在我国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学生学习目的单一、教学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学的方法程序化、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等。
而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是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德育需要多元化渗透。
1.采用辩论形式进行总结,正确导向辩论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本中,如果遇到学生只能略懂一二,不能完全听懂,并且不能够确定自己立场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设疑、质疑,来进行辩论。
例如,关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一,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急于询问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要设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第二,组织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讨论的成果。
第三,分别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本组的观点并讲解原因。
第四,可以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对其进行辩驳,并说出理由。
第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阐述观点。
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乐观地相信:地球自然环境能够容纳人口的最高数量远远大于地球上现有的人口,而且人口数量很难达到能容纳的最高数量,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的快速的增长也会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突出的人格特征。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教师开展了初中地理课堂的基础教学工作,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发展基本能力,以更有效地适应初中地理课堂学习。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严格掌握核心素养的训练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完成初中地理新知识的课堂教学任务,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集中精力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使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有鉴于此,本文的作者将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希望能与一线老师一同分享教学经验。
一、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尽管新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各科学部分的教学水平,但是具体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从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许多地理老师通常都依靠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这也与以下事实有关:教师本身并未充分阐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受到应试教育的观念的深刻影响。
结果,目前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不仅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且还因为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班级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些教学问题,不仅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普遍呈现沉闷乏味的教学氛围,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耗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得到有效提高,也不能说提高了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一)结合环境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需要结合特定的生活环境来开展地理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并根据特定的生活环境向学生传授地理新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一、自学探究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改变了“教师占中心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基本格局,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索发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力。
在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出让学生能顺利自学、探究的学习程序。
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有了较大的活动自由,但教师仍需要作为引导人或成员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中去,并且事实上由于采用了自学、探究、讨论等方式致使教学活动趋于复杂化,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等。
二、实际训练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
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所学地理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检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第三,它可以为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作准备。
对于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更是一条基本的途径。
此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德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语言传递信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对于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杨照军地理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上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初中地理学科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思想教育。
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正确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基本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时代.科教兴国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而初中地理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这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
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
新时期地理教育应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变革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实现以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应有的地理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的几个方面的认识:1、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利用挂图、板图、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等方法,将它们有机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吸引学生,言简意赅,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谈初中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摘要】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匾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同时人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
这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地理课程在国民知识素质形成中的功能1、地理课程有助于国民掌握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知识。
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对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地理过程及发展变化等知识具有基本的认知,要求理解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课程引导认知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文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条件与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理课程同时构建现代信息方法和过程,为国民自主学习和信息化生存能力创造条件。
2、地理课程有助于国民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
地理课程传授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内容。
自然科学知识有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国民基本累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文知识有人口、种族、民族、宗教、产业布局以及全球人口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文化知识。
缺乏地理知识将无法与世界潮流相适应,无法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发展社会。
地理课程的设置为国民科学文化知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课程与国民能力素质培养能力培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能力也是国民素养非常重要的部分。
地理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1、地理课程与国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法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___如模型___、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在实际地理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用传统的言语讲授,这样的方式会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与原理,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很显然,演示法有突出的直观性特点,通过形象、逼真、动态的过程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有用地理”的真正内涵,加深了学习印象,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___20_版___中,共有47条标准涉及到“运用地图学习”,它包括“运用地图说出/描述/归纳/概括……”“在___图上识别……”“阅读___图”“在___图上指出……”等具体的标准。
地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方法中无可替代,地理教师要多用、常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使用地图的习惯,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使用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纲要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这种方式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点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态度,内化学生的精神意识和优秀品质。
要实现德育教育爱地理课程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地域文化,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对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构建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的高效地理课堂,强化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理解以及对地理实践的体验,进而推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引言:德育为首,引领教育教学的主方向,义务教育的“课程思政”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各门课程,全体教育人员通过多角度落实德育教育的渗透,实现对新时代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高质量培育。
地理课程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以及敢于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这也证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
1教材为基,地域文化延伸地理课程的人文特征较强,地域特征明显,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极高的德育价值。
教师在开展区域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不同地区的各类文化进行延伸,让学生在感受地域民族文化的同时,产生对祖国更浓烈的热爱之情。
或者在了解国外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后可以逐渐养成批判思维,可以做到对不同文化的理性对待。
[1]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的时候,教材中主要介绍了西北的草原和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气候和油气资源。
教师则可以通过对人文文化的延伸来丰富教学内容,并渗透德育教育。
西北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在大西北生活中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锡伯族、土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着自己古老的传承文化、宗教文化等,教师则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制作成短片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搭配简洁且情感饱满的介绍,让学生知道祖国文化的斑斓,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增加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状况、学生对地理的认识等因素,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整合,弥补教科书的缺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专注于课堂,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引言在这个阶段,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由于初中地理不是中考的主要科目,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强,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不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如意。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适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致力于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以往灌输式教学氛围表现出紧张得以在高效课堂中加以改善。
设计一个成功的初中地理课程需要完全基于学生的观点,创造最好的课堂体验,不仅支持当前的内容,而且要鼓励学生参与问题和问题的讨论。
对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吝惜时间。
这样就会激发了学生对该领域的学习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初中地理课营造积极的氛围。
当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他们也会提出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相比可能有用的假设和想法。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一)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不需要强制,而是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想要学习某事或某项工作的心理行为,它通常与强烈的情绪结构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课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整个环境的重要性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充分发挥文科和理科的发展,介绍历史著作、传说、名人故事、时事政治、数学等等,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发挥学用结合的优势,制作地球仪,观察天气状况等等。
地埋素质教育之我见地理教学反思素质教育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完成,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那么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贯彻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兴趣和爱好也与能力发展有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爱好,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使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现以初中地理第一册为例简要说明一下,通过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小制作如何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举例之一:在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就有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等,并在下一节中的教学中可标出五带的分界线,还可利用其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等等。
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而这些在课堂上己讲过的知识又肯定会再现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否则就不能做到这地点。
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会使其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听讲。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当然,在地理实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总是会影响地理实习任务的完成,同时这些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懂或还不很明白的地理知识。
一、教学中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所谓地理素养,即一个人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方法和观念等,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从地理角度观察事物,并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一种内在的涵养。
因此,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中有着一定学科本质的内容,是无法在其他学科中获得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获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知识,增强自身的地理能力,并获得满足终身发展需求的地理思维能力。
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地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进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比如在讲授时区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就会不同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一般都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志以及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两个故事中完全相反的结局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时区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对克服地理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二、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及时空变化知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如何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探索与转轨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逐渐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变。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对自身严格要求,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升教学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永葆激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方法对策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对于初中地理学习实施相关策略,使学生的个人综合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但因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应试教育,所以,对于目前的地理学习而言,基本处于无规律可循的状态,找不到任何可以参考的条件。
导致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认识上存在差异,进而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操作中也面临众多问题:忽略地理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以至于学生在地理素养方面无法得到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策略1.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多年,其教学思想已经在教师的脑海中变得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针对这种情况,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地理课堂从呆板走向活跃,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
因为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所沿用的是以往的老观念、老思想,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比较单一,造成学生感觉课堂学习极其枯燥、乏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学习的效率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身素养也应不断加强,搞活课堂,首先从自身做起,在这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担负起教育的重担,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通过明确教师的责任与义务,逐步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然而,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不等于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精华,对此,教师还是应当注意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进行吸收与继承。
构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实践中不断改进中学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其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构建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
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⑴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⑵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⑶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
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⑴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⑵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⑶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⑷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⑸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⑹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⑺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⑻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
较强的学科。
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大纲的变革,我们教师要结合新大纲教材变革的精神,构建注重素质教育,顺应形势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1、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⑴设疑性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巧设一些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⑵激发创新思维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明确的答案的提问,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阅读地理知识的资料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⑶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我们靠多媒体、图像等等为教具,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发展。
2、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也表现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状态,学生掌握了得力的学习方法,才能产生求知的动力,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
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注意和学生的积极的交流沟通,使师生关系融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老师要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和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⑵通过对图像的运用,使学生建立牢固的记忆。
在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发挥好地图对教学的作用,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形象的地图上来,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基础,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图像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图像的联系,重新组合新的地图,这样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老师还要通过对地图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版图,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