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动着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要与全球化相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思想与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不断分析与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标签: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通常来说,教育信息化从宏观上讲主要是指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教育政策及制度等,从微观来看主要是指将信息网络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联结,应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高效的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1.1开放性,即:教育信息化突破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现状,使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1.2共享性,即: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于推广,使教育信息优质资源为学校师生所应运,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3交互性,即: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更多人广泛交互。

1.4协作性,即:教育信息化为师生结束学习任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从而使人人、人机之间更好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2.1信息化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信息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在教学中具体使用,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信息化资源

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包括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教育软件资

源主要是指多媒体素材及课件、远程网络资料,主要是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的收集、研究文献的查阅,教育管理资源主要是指在校园建设和课堂教学中,为学校领导阶层、教育阶层、学生群体等为主要作用群体的多种类的信息化数字资源。

2.3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等起到重要作用,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创新,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硬件设施不健全

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断的得到完善与改进,通过一些硬件设备的投入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快速,然而,在许多学校新增的硬件设施会出现如操作不当等问题使设备受损,或是无法使设备正常运行,另外还有许多地区硬件设备的采购仅仅是摆设,未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环境之中,造成了硬件资源的荒废,另外,通常统筹机制运行不到位也是极大的制约了教育现代化的前行,比如部分地区对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明确,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统筹规划较为模糊,对于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或是受损不能及时维护与维修,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软件环境不协调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广,许多教育行业的部门领导等纷纷进行软件资源的投资,然而,这种盲目的、立场不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真正的了解教育所必须的资源,究其根源,要从学校角度、教师角度以及教育信息化服务对象等角度进行探究,在教育信息化的師资队伍中也是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知识欠缺,缺乏信息素养意识,对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也不重视,仅仅是把教育信息化的软件资源当作是一种交流与娱乐的工具,这是有悖于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3.贫富地区教育信息化差距过大

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着西部地域与农村地区较为落后的局面,甚至在许多地区无法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应用,更别提普及,因而,必须要加强对西部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育帮扶政策,通过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使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打造完善的硬件设备

要想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对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加强,可以通过在全校的范围内建立宽带网络的通畅,进行网络的全覆盖,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多媒体设施的基本建立,教学软件工具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人机比例的缩小,通过网络空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一步的推进,使资源平台共享与整合,搭建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将“互联网+教育”进行推广,将信息资源网络全覆盖,最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构建和谐的软件环境

首先要加强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上日程,将有用的资源进行挖掘,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对教育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培养与加强,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的强度是信息化能否推行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提升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设计思路,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深刻变革,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理念推广应用。

3.着力打造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建设

目前来说,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许许多多成功经验用来借鉴,通过先进技术与网络手段,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专业师资团队,进行标准规范的建设,将数字化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与应用,使整个教学环境处于智慧教育的环境之中,包括如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智慧管理,通过实施监测、科学分配、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决策,最终实现没有时空限制的互动学习,能随时随地的分享教育资源。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与网络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势必推动教育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将信息化发展列为重要的国家发展建设项目,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示,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规范的实施、以及各项治理能力的提升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显著效果。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仍有些模糊不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与硬件投入仍资金匮乏,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匹配方式等均存在一些误区,要想使我国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就必须要不断总结与深入研究,分析现状与提出对策,从而,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创造更好的空间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