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采矿与剥离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矿采矿与剥离作

业规程

1.1、矿山位置、企业性质和隶属关系

矿区位于XX县北东约25km处,属XX县XX镇和XX乡管辖。地理坐标坐标:东经:116°19′10″,北纬:29°20′05″。 XXXX矿业有限公司通过竞拍形式获得XXXX矿采矿权。矿区至附近各主要市镇的公路里程为:XX6km、XX8km、XX42km、XX23km、XX98km、XX94km(见图1)

图1 矿区交通位置图

1.2、矿山范围、矿产资源赋存、工程地质等情况

1.2.1矿山范围

采场用地平面面积3342㎡,开采标高+204m~+108m。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一。

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

1.2.2矿产资源赋存

根据详查报告提交I矿带风化壳型白钨矿资源储量表见3-4,原生矿钨资源储量见表3-5,原生矿钼资源储量见表3-6。

I矿带风化壳型白钨矿资源储量表表3-4

I矿带原生钨矿资源储量表表3-5

I矿带原生钼矿资源储量表表3-6

1.2.3矿石矿物组成

(1)风化壳型白钨矿: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少量黑钨矿、钨华、华、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极微量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有

石英、长石,其次白云母,微量锆石、磷灰石等。风化矿经历表生作用,小部分白钨矿和黑钨矿变化为土状的钨华;辉钼矿多已变为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变化为赤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中长石部分变为高岭土。并由于矿物的表生变化引起矿石泥化。

(2)原生矿:

矿石中有工业意义的矿物仅有白钨矿和辉钼矿。其它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少量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黑钨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其次黑云母、白云母,微量锆石、磷灰石等。

钨主要以白钨矿矿物形式存在,白钨矿所含的钨占原矿总钨量达94.99%,黑钨矿中所含的钨占原矿总钨量的2.11%,分散于硫化矿物中的钨占原矿总钨0.45%,分散于脉石中以微细钨;1.2.4工程地质;矿区出露地层单一,除山间沟谷和地势低平处发育有第;该浅变质岩系含W、Mo丰度较高,并表现为矿化与岩;1.2.3.1构造;矿区位于怪山~羊角尖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南翼;三尖源;褶皱构造除了北部的怪山~羊角尖东西向复式背斜和南;1.2.3.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为一同期多次分异的杂岩体;1.2.3.

中的钨占原矿总钨0.45%,分散于脉石中以微细钨矿物包裹体存在的钨占原矿总钨的2.45%。钼主要以辉钼矿矿物形式存在,辉钼矿中的钼占原矿总钼量的92.60%,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白钨矿中的钼占原矿总钼的2.92%,分散于硫化矿物中的钼占原矿总钼的1.45%,以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于脉石中的钼占原矿总钼的2.53%。

1.2.4工程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单一,除山间沟谷和地势低平处发育有第四系外,均为中元古界障公山群第四组第二岩性段中部(Pt2Z42)浅海相变质的砂泥质及火山碎屑沉积岩,厚约1706.58m。岩性组合特征以板岩、粉

砂质板岩为主,夹变质粉砂岩、变凝灰质粉砂岩、变凝灰质砂岩、变沉凝灰岩、少量变凝灰岩等。岩层走向近东西,倾角一般50°~70°,最缓约20°,最陡近直立。

该浅变质岩系含W、Mo丰度较高,并表现为矿化与岩性关系密切,是本区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

1.2.3.1构造

矿区位于怪山~羊角尖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南翼;三尖源~阳储岭新华夏断裂带和横山~阳储岭南北向褶断带的南端;夹持于官港~石门街沉降带和赣江断裂带之间。

褶皱构造除了北部的怪山~羊角尖东西向复式背斜和南部的大岗脑向斜之外,在阳储岭岩体的东、西、南三侧还发育一系列次级东西向和南北向背、向斜构造。

1.2.3.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为一同期多次分异的杂岩体。其分异顺序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EW向)→花岗闪长岩→爆破角砾岩(筒)。属超浅~次中深成相,伴有多次隐爆,同化混染普遍,富含W、Mo等主要成矿元素,是矿床的成矿母岩。

1.2.3.3围岩蚀变

斑岩体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蚀变分带,即钾硅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碳酸盐化带。其中,钾硅化带位于-100m标高以上的斑岩体前锋中、上部,是斑岩体(Ⅰ矿带)钨(钼)矿体主要分布部位;石英~绢云母化带位于-200m标高以上的岩体中、下部及岩体内外接触带,其中上部与钾硅化带叠加,是斑岩体钼(钨)矿体主要分布部位;绿泥石、碳酸盐化带为斑岩体最晚一次形成的矿化微弱而分布广泛、零散的蚀变带,主要分布在斑岩体底部。

矿区范围内矿石及其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如下:

矿石:风化壳型白钨矿石平均体重:2.09t/m3;原生矿石平均体重2.68t/m3。

硬度系数(f):10~13;松散系数(k):1.3~1.9

岩石:体重:2.6~2.8t/m3;硬度系数(f):8~12;松散系数(k):

1.5

(1)风化壳型白钨矿体:

风化壳型白钨矿体为原生矿体在地表经风化作用而成,由HW1~HW4四个矿体组成。

各矿体地表形态皆受地貌形态控制,底板形态与原生矿体的顶部形态一致,二者呈过渡关系。矿体形态、厚度均较稳定。

(2)原生矿体:

原生矿带呈近水平似层状(夹漏斗)产出,微向东南倾斜,总体走向呈NW~SE向展布,在南部呈近NEE向展布。

矿区断裂未对矿体有较大破坏作用。但钨矿体被后期花岗斑岩脉贯穿(有钼矿化),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1.3、矿山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区风化壳资源覆盖于原生矿之上,由于其受到二十几年来民采及自然因素破坏,目前剩余矿石量约731.03kt,WO3金属量约1337t,品位0.18%。并且由于选矿指标不理想,对风化壳资源暂时作集中堆存处理。

采矿西南侧为土塘镇南源村棋盘村,民房距矿区最近水平距离大于350m,采矿区范围已通过安全检测。矿区影响范围内无其它重要工程设施,也无景点。

本次开采设计主要针对I矿体。

9

第二章编制依据